以生为本,多元融合,推进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三新”背景下以评价驱动为核心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的研究

“三新”背景下以评价驱动为核心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的研究

“三新”背景下以评价驱动为核心的初中数学 “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的研究发布时间:2022-12-30T13:12:35.719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12月作者:芦英峰[导读] 数学学科是一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理性学科,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其自主思考、探究数学知识,全面归纳数学知识经验才能发挥本课程的思维提升作用。

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全面优化师生互动模式,重构教学结构,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科学介入教师指导,再以适时的教学评价反思教学效益、归纳教学经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芦英峰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摘要】数学学科是一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理性学科,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其自主思考、探究数学知识,全面归纳数学知识经验才能发挥本课程的思维提升作用。

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全面优化师生互动模式,重构教学结构,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科学介入教师指导,再以适时的教学评价反思教学效益、归纳教学经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三新”背景;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2)12-003-01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新”常态化背景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能否得以实现?新教材的教和学如何依据课标把握好广度和深度?新高考将如何测试学业质量水平?这些问题及其内在关系在实践中引起教师们的进一步关注。

这些问题的本质,是“三新”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教学评的一体化,如何化解教学评的实践困境,如何实现教学评的良性互动。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近年来,虽然教学评价已引起学者的关注,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学与教师所教的匹配程度相差甚远。

为此,许多学者开始将“教、学、评”作为整体进行研究,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2024年理科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六篇)

2024年理科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六篇)

2024年理科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得益于学校领导的精准指导和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我组工作得以有序推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以下是对本组一学期主要工作的梳理以及对存在问题的总结,旨在为今后工作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主要工作回顾1.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全体组员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2. 师德修养的强化全组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改理念,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师德修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3. 教育教学工作鉴于我组学科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门,教学班广泛,学科知识交叉性强,全组教师经常性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深入班级听课,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 教研及业务理论学习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将先进理论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分析教学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1. 教研组工作的开展与学校期望、时代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尚有差距。

2. 虽然教研组整体工作取得进展并得到认可,但与其他教研组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 课题研究工作尚未充分展开,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4. 课堂常规管理需要进一步改进,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符合学校要求的情况。

三、改进措施及未来规划1. 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研究学情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强化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3. 继续做好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为学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4. 开展网络教研,拓展教研范围,与同行、专家进行互动交流,提升教研活动效果。

5. 深入学习新课标,规范教学行为,转变教学观念。

总结过去,我组同仁将齐心协力,勇于创新,努力实现更大进步,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理科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二)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深化教育改革为指导思想,秉持“积极、稳步、有效地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工作主线,依托教育行政部门,强化团队建设,创新教研模式,整合教育资源,认真执行课程改革任务,总结并推广课程改革的成果,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为我国基础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强化校内外联动,打造多主体协同的科学教育模式

强化校内外联动,打造多主体协同的科学教育模式

强化校内外联动,打造多主体协同的科学教育模式作者:钟灵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第08期【摘要】新时代,培养解决我国核心技术问题的科技创新人才尤为迫切,基础教育阶段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尤为重要。

如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传承了学校近30年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探索的成功经验,继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从贯通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培养机制等方面介绍多主体协同的科学教育模式。

【关键词】基础教育;贯通培养;课程建设;科学教育;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8-014-0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21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要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022年2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选拔培养机制。

202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发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动员令,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

30年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之路的探索在长期的科学教育实践中,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坚持创新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全面性、先进性和时代性,把相关的教师资源、课程资源、活动资源、教学设施资源、教学信息资源等进行有机组织和整体设计,整体构建了学校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中学创新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聚焦课堂,创新高等院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

聚焦课堂,创新高等院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

2016年7月July ,2016University Education聚焦课堂,创新高等院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毛自森姚泽清季亮陈桂东(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江苏南京211101)[收稿时间]2015-10-27[基金项目]本文由解放军理工大学教育教学课题资助。

[作者简介]毛自森(1982-),男,安徽六安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动力学与控制,高等数学研究。

[摘要]大学数学教法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牵引,优化课程教材体系,以教学对象的差异为背景,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提醒我们,绝对不可忽视学生的评价意见,适时开展学生评教议学,可以真正的将“教”与“学”团结在一起。

[关键词]课堂;大学数学;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7-0110-02一、引言大学数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基础教学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以及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其思想、内容与方法对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造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培养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学科拔尖人才的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随机决断能力和精确决策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多年来,为了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等院校大学数学课程教法改革的讨论从未间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改革数学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数学教法学法创新,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炼管理决策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能力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检验模式改革的“主战场”就是课堂。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数学思想引入、数学方法贯穿、军事和专业知识应用,课外要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牵引作用,通过优化教材体系、丰富教学组织方式以及搭建创新平台,打造全新的数学课程教学体系,还学生一个自由、生动、鲜活的课堂。

2018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2018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淮北市教育局教研室、淮北市实验小学 二等奖 阜阳市阜南县第七小学 阜阳市太和县高庙镇中心学校 淮北师范大学 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 淮北一中 铜陵市特教学校 滁州南谯区教育体育局 芜湖市环城西路小学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滁州市田家炳中学、滁州市定远县拂晓 二等奖 初级中学 铜陵市义安区教体局教研室 二等奖
宣城市绩溪县教研室 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淮北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 芜湖繁昌县孙村镇赤沙九年制学校 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中心学校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安庆市石化第三小学 淮北师范大学 宿州市教科所、宿州九中 芜湖市吴望民、李 许艳丽 张 晋
童小弟、沈慧珺、程科文 玉、赵剑峰、李广元、田 宋志英 俞宏胜、王为民 汪峰、黄子超、姚如富、方 唐晓俐、肖 敏、张学梅、杨 傅霞 洁、祁 争 璐、万景民 骏、秦 进 磊、况卫华、夏东平
芜湖市延安小学 李 海、张 丽 芹
盛庆超、朱 徐 晴
葛茂升 陈志军 滁州市田家炳中学、滁州市定远县拂晓初级中学 姚晔晋
2018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结果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成果名称
基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 “目标引领、活动达成”初中课堂目标教学研究 中学德育课堂优质课资源开发与利用 聋校语言教学立体式改革研究 三位一体 双向推进——整合视域下基于主体的阅读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创客教学平台《创客梦工厂》的开发与应用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的研究 体验式团体辅导提升教师心理资本的实验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3446”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驱动、内涵、关键能力”模式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一以淮北市高中化学学科为例 课程推进 活动养成成果分享——学校“科技”办学特色的管理探索与实践 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学与教”方式转变的研究与实践 “无书面作业日——数学实践活动性作业”的开发与实施 五星模式——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培育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中学历史教学中记忆计算时间的自制教具--时轴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应用 基于互惠教研模式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实践研究 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构建农村中学历史有效课堂研究 物理科学思维培养的“重现·导引·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同步课堂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城乡校际交流的有效模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陈 李

【教学创新大赛】强基增效-精课育人《高等数学》教学创新实践

【教学创新大赛】强基增效-精课育人《高等数学》教学创新实践

强基增效精课育人《高等数学》教学创新实践【摘要】针对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改革。

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多方面重构设计现有课程,从不同维度实现理念创新,构建了强基增效,精课育人的创新模式。

这一创新模式自试运行以来,收到了良好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平台一、教学面临的问题高等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结构等相关问题的学科,是理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既是后续课程的必备基础,又负有训练思维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的重任。

从目前的学情分析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主要面临如下几个痛点: (一)重知识和解题讲授,轻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高等数学概念多,公式多,内容抽象。

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讲授和解题训练,轻视思维品质和应用能力培养,在介绍概念定理时基本不讲来龙去脉,学生常感莫名其妙,难以理解,造成多数学生背景知识缺失,普遍感觉“产学脱节”,不知所学何用,缺乏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育人意识不强,思政要素融入欠缺传统高等数学教学育人意识不强,缺乏有效方法举措。

在高等数学课堂上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树立学生正确良好的三观,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三)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考量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不少学生陷入“作业敷衍--考前刷题--考后清零”的怪圈。

因此如何改革过程性评价体系,全面合理地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态度,是高等数学课程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

二、创新理念与思路(一)创新理念针对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痛点问题,本课程基于理工科“课程思政”理念,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多方面重构设计现有课程,从不同维度实现理念创新,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者有机融合的课程教学目标。

转变育人模式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转变育人模式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转变育人模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者:冯安华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第03期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是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北京市对外开放单位。

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成立温榆河分校、康营分校、睿德分校等13个分校,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为核心的教育集团逐渐形成。

该校坚持“一人一天地,一木一自然——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的办学理念,秉承“勤奋、求实、创造、奉献”校训,实施“人文管理,温馨德育,和谐课堂,阳光服务”的办学方略,推动育人模式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刊编辑:高中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贵校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获得多方面好评。

请介绍您的相关思考与贵校的实践经验。

任炜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高中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因材施教思想在新时代的体现,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有重要作用。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在多样化特色发展过程中,构建了“创新·卓越·多元”的育人生态,在育人理念、治理体系、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保障。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要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核心。

围绕育人目标,特色课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校某一门(类、群、体系)课程实现卓越(优质),并融合学校特有的价值观和办学理念,逐步形成学校科学的课程体系、运行机制和环境生态,最终塑造学校的课程特色和课程文化,彰显学校办学和育人特色。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以学生为中心从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学习时空和重塑学习场景等维度,精准设计能够满足多样化特色发展的高水平课程群,以增强学生自主选择的精准性,满足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需求,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依托国家级、市级特色教育基地建设,使课程建设从过去的“模块式”“阶梯式”向“立交桥式”发展。

这里的“立交桥”,是指从课程建设与设置,要多层次(纵)、多通道(横)、动态交叉(意义关联),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复原知识立体关联的固有本质;要拆除跨越校园的围墙,借助社会教育资源;要从学生成长视角,为不同个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合适的“自助餐式”课程。

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综述

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综述

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自1969年第一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成功举行开始,数学教育领域就有了一场大变革,中国数学教育也深受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变革的影响。

伴随着中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提出以后,中国的数学教育研究开始走向学术研究的道路,并不断学习国际数学教育理论和经验,中国数学教育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研究领域大为开阔。

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主题分布大致如下:1.数学教学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民主化进程,对于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数学教学研究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围绕数学教学设计、教学改革、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比较、课堂评价、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等6个维度进行研究。

针对数学教学设计,有学者探讨了以“在做数学中学数学”为基本思想理念的教学设计;针对教学改革,有学者探析实施“以生为本,多元融合”的大学数学教育改革;针对教学创新,有学者分析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变革;针对课堂教学比较,有学者对4个国家中学数学课堂进行比较研究;针对课堂评价,有学者介绍了美国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针对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有学者提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2.数学学习理论数学学习理论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主题进行研究。

第一,数学能力。

有学者阐述了基于德国数学教育标准下的数学能力模型;第二,数学抽象思维。

有学者针对小学生低段年级初步构建了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第三,问题解决。

有学者构建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第四,问题提出。

有学者阐述了数学问题提出的概念,并系统论述了问题提出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研究3.数学教师教育2018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采取切实措施建强做优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数学教师教育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题。

国家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家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1.国家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部连续发布以下关于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的多项政策,包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为贯彻和落实教育部上述各项政策中关于大力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的要求,需要优化专业发展结构、强化专业特色、注重专业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专业内涵式发展道路。

2.电子商务目前的发展现状及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2015年(上)电子商务数据监测报告》中显示,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4.5万亿,同比增长22%。

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同比增长15.8%,增速有所放缓,但行业整体仍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同比增长97.3%,较2013年近翻一番,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

从2015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交易规模:201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7.63万亿元,同比增长30.4%。

其中,B2B交易额5.8万亿元,同比增长28.8%。

网络零售交易规模1.61万亿元,同比增长48.7%。

从业人员:截止到2015年6月,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55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835万人。

此外,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同比增长42.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7.3%。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企业在电商领域的发展速度快,电子商务行业人才需求强烈,招聘压力大的企业占41.07%,同时企业,由于行业发展迅速且竞争激烈,为了夺得市场,许多企业也没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培训员工。

教学成果奖

教学成果奖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不超过1000字)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超过1000字)
·成果的创新点(不超过800字)
(特色的总结 提炼 升华)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不超过1000字)
注意的问题
思路清晰(为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做了什么 什么结果
解决问题)
时间节点
理论分析 研究方法
数据
总结
申报教学成果奖的准备工作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1. 围绕成果所做的工作(理论研究 方法探索 实践) 2. 成果(论文 奖励 教材 其它能体现成果的佐证材料
社会评价 学生评价 技能竞赛等) 辐射作用)
3. 项目成效
(应用效果
申报教学成果奖的准备工作
填写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成果起止时间 (起始
完成 实践检验期)
国或者省(市、区)域内产生较大影响。
二等奖 教学成果应当在教育教学理论或者实践的某一方面有重大突破,对提 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显著成效。
成果申报人
申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个人,应当主持并直接参与成果 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践过程,并做出主要贡献,取得
实际效果。
申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单位,该成果体现单位意志,由 单位派人主持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践过程,并以单位为 主提供物质技术条件保障。 教学成果由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共同完成的,由其联 合申请。
申请材料
1.教学成果申请表; 2. 教学成果报告; 3. 教学成果应用及效果证明材料; 4. 评审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该教学成果参加过其他评比、评奖活动的,可一并提交。鉴定、评 比或验收证明材料等。
奖励与效力
1. 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相应 的证书和奖金。

地方高校课程教学“去水增金”四问

地方高校课程教学“去水增金”四问

第7期2019年7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7July 2019[收稿日期]2019-04-29[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自选项目“适合民办高校的优质教育体系构建与实现研究”(项目编号:2018B135)。

[作者简介]张德江(1954-),男,山东章丘人,长春光华学院校长(原长春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民办高等教育。

袁海军(1957-),男,甘肃榆中人,长春光华学院高教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民办高等教育。

地方高校课程教学“去水增金”四问张德江,袁海军(长春光华学院,吉林长春130033) [摘 要]“去水增金”是对国家新一轮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计划的形象化概括,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退出机制创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课程生成模式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课程评价体系创新。

对“水课”之“水”与“金课”之“金”的揭示,是对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观的本质认识与系统阐发。

它既是衡量课程教学质量的标准,也是课程建设所应遵循的指导原则。

地方高校开展“去水增金”工作,面临着比传统强校更为复杂的问题与挑战。

要充分解放教育思想,为“去水增金”积累最大的共识;抓好顶层规划,实现学校常规教改工作与国家总体部署的接轨;突出办学特色,努力抢占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关键词]金课;水课;去水增金;地方高校;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7-0090-07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19 07 016“去水增金”一词扩展开来,就是“消灭水课、打造金课”。

这是在教育部提出建设一流本科目标与规划,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教育思想大讨论后衍生出来的概念。

由于它形象生动、表现力强、通俗易懂,已经被许多高校教师所接受,几乎成了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代名词。

构建教研新样态,提升育人高品质

构建教研新样态,提升育人高品质

构建教研新样态,提升育人高品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队伍结构的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对教师培训及教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我校师资建设,近年来,我们学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以“生动1233”教科研路径开展工作,全面建构创新校本研修体系,为打造教师科研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

一、“生动1233”教科研模式含义(一)“生动”的诠释:以“生生互学、师生共学”为愿景,建构创新校本研修体系。

(二)“1233”的诠释:“1”是一个核心内容。

聚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核心内容,设计教科研主题。

其主要流程是:教研组确定研究主题(一个课题)——组员人人上好研究课(一系列课)——教研组开展研讨会(一组活动)——学校开展优秀课例展示活动(一个区域)。

意思是在整个校本研修当中,每个教研组所开展一切的教科研活动,都必须以“基于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核心内容,然后围绕“一个来自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研究课题”,开展“一系列能反映该主题研究思想、解决问题的教学探索课”和一组“由学科教研组组织的研讨会、一场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即时或适时开展不同范围、不同形式的区域教研活动”这“四个一”基本流程来开展研究,突显出“分层推进实施,教科研带动改革”的工作方式。

“2”是两线研修结合。

以学乐云平台等学习网络平台为依托,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科研方式,通过协同备课的方法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了让线上线下的教研活动有效相结合,顺利地开展。

我们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制定好了协同备课的流程“线下组内讨论框架——主备教师设计环节——线上邀请协同备课——线上共享教学资源——线下组内反复检验——最终形成校本资源”实现学校教科研管理智能化。

“3”是三级组织策略。

通过“校级全学科教研——学校大学科教研组教研——年级学科组教研”三个层级的教科研活动,助力校本研修层层推进,实现人人可进行培训,人人可参加研修,形成网络式的三级校本教研训组织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推动小数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的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推动小数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的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推动小数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的策略发布时间:2021-09-07T05:34:20.775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5月13期作者:林喜喜[导读] 新课程明确了小学数学教育发展方向,为教师提供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意见。

在新一轮的数学改革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求教师满足学生学习诉求,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法推动教学改革进行。

在这样的发展林喜喜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中心小学浙江省台州市 318016摘要:新课程明确了小学数学教育发展方向,为教师提供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意见。

在新一轮的数学改革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求教师满足学生学习诉求,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法推动教学改革进行。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深入研究新课程的价值,围绕着新课程的核心意义探析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十分重要,这是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新课程背景下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创新的方法,希望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作出贡献。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教育;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小学数学包含了基本的数理知识,是学生体系化学习数学科目的初始阶段。

传统数学教育重视数理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诉求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对学生综合成长起到的作用有限。

在现代教育中,注重学生综合发展,一切教育活动要以学生文本,突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将教育的价值通过多元方法体现,能够切实推进现代教育发展。

而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新课程既规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也规范了教育发展的方法,对于现代教育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育活动是一项双向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沟通的主体,如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那么这样的教育必然不够完善。

传统数学教学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是无法选择“曲目”的“听众”,在这样的授课环境下,数学教育逐渐变成了批量化育人的工厂,学生成为了只会做题不会思考的机器,这种形式的教育饱受人们诟病。

涵养“三质”品格,践行立德树人的高品质追求

涵养“三质”品格,践行立德树人的高品质追求

涵养“三质”品格,践行立德树人的高品质追求作者:顾爱军来源:《江苏教育》2024年第04期【摘要】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三质”品格涵养工程,其路径包括做优“三质工程”、做深“素养工程”、做强“学者工程”、做实“涵养工程”,在教師团队建设、内涵项目驱动、品格提升工程、科学项目创新等方面成果显著、辐射全国,充分体现了新海人对新时代背景下普通高中高品质建设的担当与责任。

【关键词】立德树人;三质工程;素养工程;学者工程;涵养工程【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06-0035-04【作者简介】顾爱军,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00)党委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个表述共包含了三个核心要素,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新海高中”)坚持以“为人民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聚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潜心打造高品质教育。

学校以培养具有“国家栋梁特质”“学术大师潜质”“君子情怀气质”的“三质学子”为育人目标,形成了四大基本路径,即“三质工程”“素养工程”“学者工程”“涵养工程”。

一、做优“三质工程”,助力学子品格提升新海高中围绕“三质学子”品格提升工程,具化“培养什么人”的育人目标。

学校升级育人图谱,健全育人体系,构建育人格局,通过课程育人、学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管理育人,呈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海样态。

1.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国家栋梁特质学校聚焦“国家栋梁特质”必备素养,引导学生立报国之志,成栋梁之材,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发布时间:2023-01-31T07:57:33.155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18期作者:敖锋李永彪[导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位置,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和有力保障,混合式教学则是改进思政课创新模式的重要手段。

敖锋李永彪国防科技大学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位置,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和有力保障,混合式教学则是改进思政课创新模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大思政课 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值得肯定和鼓励”。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因其优质资源共享性、教学时空灵活性、教学过程规范化等诸多特点,促使教学结构、组织形式、教学流程等发生革命性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多元化融合的路径以系统、信息、控制、突变等为基础,以多维空问理论为重点突破口,使教学信息个性化、课程学习动态化、资源使用便捷化、管理科学透明化的具体特征,在实现创新教学改革、促进资源共建与学科交融,提升人才素质培养、保障教育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引领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创新工作。

他在2021年全国两会现场形象地说,“这个‘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拿着一个文件在那儿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谁都不爱听,我也不爱听。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力军的重大责任。

从学生方而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但也有少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高,存在混学分心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分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4部分;意见正文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和,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建设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着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以解决;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和学生成长规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融入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坚持重点突破,聚焦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针对制约课程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集中攻关,重点推进;坚持继承创新,注重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开拓,大胆试验;三工作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四主要任务;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要避免有的学科客观存在的一些内容脱节、交叉、错位的现象,充分体现和人才培养规律;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明确各支力量在教书育人、服务保障、教学指导、研究引领、参与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围绕育人目标,协调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组织活动的密切联系,促进家校合作,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三、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一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二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要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体现,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增强,客观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确保课程内容严谨准确;要增强时代性,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增强适宜性,各学科的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要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充实学业质量要求,对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提出具体建议;要增强整体性,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教育部将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先行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课时比例,打牢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满足持续发展、个性发展需要;坚持,加强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课程;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科学确定课程容量和难度;制订修订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高等学校要完善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提出高等学校相关教材编写、修订和使用意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依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调整完善和学校课程;三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教材编写、修订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等要求,加强各学段教材上下衔接、横向配合;要优化教材内容;将的基本内容写入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中,渗透到其他学科教材中;进一步提炼和精选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做到容量适当,难易适度,避免内容偏多、偏深;要创新呈现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教育部将组织编写、修订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材;组织编写、修订相关课程教材;用好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规划教材并及时修订完善,同时编好、修订工程规划教材以外的大学相关教材;各地要结合育人工作实际,开发完善地方课程教材;四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各地要组织开展育人思想和方法研讨活动,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需求;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确保实践活动占有一定课时或学分;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高校要把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职业院校要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协同育人;要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要求融入到相关学科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坚定爱国信念,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各地要启动实施一批教学改革项目,激发学校和教师创新育人方式方法;五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加快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科学选拔人才;各级考试命题机构要严格以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组织中、高考命题,评估命题质量,保证考试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考试命题人员资格制度,命题人员应熟悉中小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实际以及学校招生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研制人员在中、高考命题中的作用;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各地要组织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鼓励学校积极探索,完善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将学生践行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将学生和艺术课学习状况纳入考试招生和评价体系中,促进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审美素养;六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教师教育院校要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育人能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以提升师德修养、育人意识和能力为目的,组织开展教师培训与研修;建立以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教材编写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等组成的教师培训团队;研究设计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与研修课程,开发优质资源;各级教师培训与研修要在以本学科为主的基础上,适当兼顾相关学科基本内容;开展校长专项培训与研修,提高校长统筹学校各项育人活动的能力;充分发挥、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形式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中的作用;七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学指导专业组织,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教学研究与指导;创新管理机制,支持和鼓励学校聘用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或来校挂职;学校要建立健全中小学制度,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推动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家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联合宣传思想、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营造学校与社会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八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教育部建立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集聚和培育专业团队,进行长期研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就学习内容遴选、学习程度要求等问题开展基础研究;面向教学一线,就推进学科课程实施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开展应用研究;跟踪国外的最新动态,就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开展中外课程教材比较研究;围绕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式方法、有效途径、实施成效等,开展专题研究;研究基地要选择一批中小学作为研究实验学校;鼓励各地建立相应研究平台和实验基地;各地要加强教研机构建设,改革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充分整合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学者等力量,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九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一批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地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学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等开发服务于学生的优质教育资源;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区域内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平台;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交流,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育人功能;学校要探索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公共资源进行育人的有效途径;十加强管理;各地和学校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要将、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开设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要做好和学校课程的规范管理和分类指导;进一步落实学校在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方式运用和实施等方面的自主权;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做好生涯规划;教育部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定期对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修改完善课程标准和教材;各地要根据监测结果,加强和改进课程实施工作;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课程要求,确保教学效果;四、切实加强的组织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教育部将健全课程教材工作管理机制,整合课程、教材、教学等各类专家组织,充分发挥专业力量的作用,统筹协调高校和中小学课程建设;各地和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制订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教育部将对各地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指导;加强对状况的督导,将其纳入学校督导评估范畴,定期发布督导报告;加强督导问责,推动工作顺利开展;二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各级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条件保障;要把教师实施课程能力培训作为“国培计划”等各级教师培训的重点;要根据职责任务,在经费、人员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等方面为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三健全激励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部和各地定期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和教学名师评选,将研究和破解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成果作为评选的重要内容;总结推广课程改革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把课程改革中重大研究任务列入教育部和地方有关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鼓励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承担单位要将项目成果作为重要科研成果予以承认,对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优秀成果给予奖励;把课程改革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考核范围;1-2。

浅谈高中数学新教材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

浅谈高中数学新教材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

浅谈高中数学新教材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在高中教育体系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新教材投入使用以来,驱动数学教育改革创新,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全面发展,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经过整合新教材内容,把握课程改革总体方向,发现大单元教学更具适用性和可行性,充分体现数学教育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且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显著提升数学学习效果,为学生深度学习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本文立足高中数学新教材,对新形势下大单元教学的优势价值、设计原则以及实施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标签: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新教材研究大单元教学从新课程改革目标出发,高中数学新教材投入使用,重新优化调整教学结构,有选择性地删减冗余内容,使得数学知识以及教育过程更具逻辑性、连贯性与关联性。

从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目标出发,覆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以及数据分析六个方面,实施新课改、钻研新教材,最终以核心素养目标为着力点和落脚点。

把握新教材编写特色,实施大单元教学策略,不仅关联知识点,还能确保在不同阶段、面向不同学生开展针对性、实用性、灵活性的教学活动,整体设计、优化方案,使得数学教学活动更科学、更合理,符合学生终身学习养成需要。

一、高中数学新教材进行大单元教学的优势价值高中数学新教材进行大单元教学,应从新课程改革高度出发,尊重学情,牢牢把握核心素养目标方向,从整体串联教材内容,创新性地使用教材,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设计数学知识主线、优化教学组织模式,切实转化教学思想,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从过去浅显教学转向深度探究,提高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

总体来看,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实践,使用新教材进行大单元教学,其优势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单元教学彰显多元教学理念在高中课程体系建设中,数学学科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数学课程本身具有抽象复杂、逻辑性强、可操作性高等特征,学习难度较大,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出一定要求。

“多元融合”翻转课堂在线教学新模式——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多元融合”翻转课堂在线教学新模式——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19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第 4 期2021 年 4 月 10 日中图分类号:G642文章编号:1672-5913(2021)04-0019-05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73);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 联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项目(B190063)。

作者简介:刘敏华,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教学研究,****************。

“多元融合”翻转课堂在线教学新模式——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刘敏华(广州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摘 要:分析完全线上教学的现状和关键问题,以广州大学的校级通识必修课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为例,从课程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阐述“多元融合”翻转课堂在线教学新模式,总结和提炼该教学新模式的特点并说明教学效果。

关键词:在线教学;翻转课堂;多元融合;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0 引 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教育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线教学,意味着教师要通过网络提供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成熟网站的课程资源是在线教学的首选项,尤其是疫情阶段,国内主流平台都提供了大量的免费课程,授课教师可以基于这些优质资源进行MOOC 或者SPOC 教学,这也是教育部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流课程”,分享优质教学资源的一个理念[1]。

如果没有合适的网络教学资源,改良原有的教学课件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1 教学现状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线上课程的教学元素主要包括授课短视频、随堂练习、互动交流、作业测验、答题讨论和考核评价[2]。

以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混合,完全线上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更侧重空间并线融合。

在疫情紧急情况下,没有万全之策,因此,针对课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工具开展教学。

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考虑到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一直使用雨课堂工具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课程继续使用原有的线上教学资源,采用基于雨课堂工具、隔周进行一次线上直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作者:来源:《学会》2021年第07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落实国家有关科技战略规划,特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一、前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印发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统筹部署下,各地区各部门不懈努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持续完善,科学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大幅提高,科普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科普基础设施迅速发展,现代科技馆体系初步建成;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实现新突破;建立以科普法为核心的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组织实施体系,探索出“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的建设模式,为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为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基于成长型理念的“三促三化”教学模式探究------以《实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为例

基于成长型理念的“三促三化”教学模式探究------以《实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为例

基于成长型理念的“三促三化”教学模式探究------以《实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为例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统计类课程理论的发展和方法的应用带来发展壮大机会,同时也对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出新的要求。

文章基于对《实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经验与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三化三促”的显著特色,旨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切实做到内容深化、理实融合,培养学生成长思维,提升新时代学生的学术素养、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成长型理念;教学模式;三促三化;统计类课程一、引言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

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是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要求,高校应“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课程目标的设置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基于新理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做一体”、“知行合一”,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极度需求复杂数据分析专业的高质量人才,《实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作为统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内容涵盖了处理复杂数据的重要理论基础与统计思维方法。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多元统计分析理论的发展和方法的应用带来发展壮大机会的同时,也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

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培养符合当代企业需求的数据分析专业高质量人才,是统计学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基于新理念改革实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对统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大数据时代社会高级人才培养的强烈需求。

基金项目:西安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资助项目(2023J019)。

作者简介:许格妮(1978—),女,陕西乾县人,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教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统计决策与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生为本,多元融合,推进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已经延伸并渗透到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当中。

高等院校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可以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充分享受教学资源,并通过多元融合的教学发展模式,促进大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一、以生为本,多元融合,推进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概述
1.充实大学数学教学队伍的师资力量
在大学数学教师队伍中,由优秀的教师作为团队的领导者。

[1]学校还可设立数学教学改革小组,针对大学的数学课程进行设计、改革,并提出相关的意见,指导数学教师的工作;开展数学教学的讨论班,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提高学校数学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

2.利用多元融合的媒体技术,改革教学模式
在大学数学教学团队中,教师应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编写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教材,充实教学内容。

近几年来,大学数学教学团队编写了多本教材,如《数学建构》《高级数学》《解析与几何》等,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2]。

另外,大学数学团队还可将优秀教师的教学课程,制作成影像资料,上传到校园的官方网站上,供学生自主学习。

3.设立网上学习系统与考试系统
根据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学校应对不同专业的数学学习提出不同的要求;将综合课程进行细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

并且可建立网上教学平台,使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数学学习,而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专业的教师在线解答,还有大量的习题库,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

学校的在线考试系统,分为成绩管理、试卷管理等子系统,可对学生的试题、答卷情况进行保存,使学生能够随时了解学习进度,也方便教师利用网络系统进行阅卷,并给予教学评价。

二、深层次地推进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1.推进大学教学改革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
在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大学的数学教学工作毫无疑问是其重要环节。

最近几年,在我国的大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各高校都极为重视学生的創新能力培养,以生为本,进一步推进了大学教学改革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

在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大,在此形式下,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每一名大学数学教师都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对教学改革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使改革的实践机制得以健全、完善。

2.打造教学与科研共同发展的教师团队
在大学数学教学工作中,高校应该坚持既要重视开展教学工作,也要使科研工作进步的思想。

要以教学工作为基础,把科研工作作为先锋,使科研成为推动教学水平提升的动力。

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其目的是提升教学效果。

因此,在大学数学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应该打造教学与科研共同发展的教师团队,将科学研究水平过硬的教师吸纳入团队,并使其利用自身在科研方面的优势对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入钻研,引导其迅速发展成为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都优秀的教师。

3.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加大建设力度
现代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全面应用,其为大学的数学教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新局面。

现阶段大学校园的数学信息化教学平台正在不断建设、改进,加大此类数字学习平台的建设力度,将对大学数学教育的高效开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在大学教学改革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并采取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大学数学教学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陈战胜.以生为本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8):114-115.
[2]蒋宗彩.基于多维互动模式的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6(21):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