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代官式建筑的认识

合集下载

恭王府每个建筑讲解

恭王府每个建筑讲解

恭王府每个建筑讲解恭王府是北京市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清代宫苑建筑群,作为现今仍存世的清代宫殿建筑,恭王府历经风雨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在游览恭王府的时候,每一个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

下面将对恭王府每个建筑进行详细讲解:一、昌王府昌王府是恭王府中最为主要的建筑之一,也是恭王府的核心所在。

昌王府建于乾隆年间,占地广阔,规模宏大。

整个建筑群以中轴线为主要构图,呈现出典雅庄重的气质。

走进昌王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气势恢宏的大殿,大殿上覆盖着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是昌王府的标志性建筑。

除此之外,昌王府内还有众多精美的佛堂、书房和府第,展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奢华与优雅。

二、莺园莺园是恭王府中的一处私家园林,也是当时昌王府主人悠闲娱乐的场所。

据说,莺园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江南的园林艺术,所以在莺园内可以看到很多独具江南特色的建筑和风景。

莺园内有一座水榭,榭中有着精美的石雕和木雕,展示了当时匠人的高超技艺。

此外,莺园内还有一座小桥流水、假山盆景,使整个园林看起来更加优美动人。

三、祥云殿祥云殿是恭王府中的一处主要宫殿,也是昌王府与莺园的连接处。

祥云殿得名于顶部的云纹装饰,整个宫殿造型优雅,构图巧妙,展现出了清代宫廷建筑的典雅之美。

祥云殿内部陈设精美,有着许多珍贵的古代家具和文物,使人仿佛置身于古代帝王之境。

四、佑安堂佑安堂是恭王府中的一座具有医疗功能的建筑,也是昌王府主人平时休息的地方。

佑安堂建筑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装饰,体现了清代建筑的朴实风格。

佑安堂内部有着丰富的中草药和医疗工具,据说昌王府主人曾在这里治疗过一些疾病。

整个建筑展现了清代贵族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医学的探索精神。

五、悯忠坊悯忠坊是恭王府中的一处纪念建筑,建于康熙年间,用来纪念昌王府主人的忠诚与奉献。

悯忠坊建筑风格独特,建筑师在设计时融入了西域建筑风格,使整个建筑看起来别具一格。

悯忠坊内部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展示了昌王府主人的不凡事迹和优秀品质。

中国历史朝代清朝的宫廷文化

中国历史朝代清朝的宫廷文化

中国历史朝代清朝的宫廷文化清朝宫廷文化中国历史上的清朝是一个独特而辉煌的朝代,其宫廷文化更是举世瞩目。

清朝的宫廷文化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涵盖了艺术、建筑、饮食、服饰等各个方面。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之处。

本文将对清朝宫廷文化进行深入探讨。

一、宫廷建筑清朝的宫廷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

紫禁城占地广阔,分为外朝和内廷两个部分,外朝是皇帝公务及举行重要庆典的场所,内廷则是皇帝及其家人居住的地方。

紫禁城的建筑风格庄严肃穆,布局合理,体现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独特精神。

二、服饰与饮食清朝皇帝和后妃的服饰以华丽、繁复为主,注重细节和装饰品的运用。

皇帝的龙袍、皇后的凤冠以及后妃的宫装都展示了皇权与地位的象征。

而清朝的宫廷饮食则以烹饪技艺高超和菜式丰富多样而闻名。

宫廷菜肴注重口味的调和和菜品的形式美感,同时讲究食材的选用和烹调技法的精湛。

三、艺术与文学清朝宫廷文化中的艺术和文学是宫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宫廷音乐是清代宴会和仪式中的重要活动,以宫廷乐曲为主,展现了古代音乐艺术的魅力。

清代的宫廷绘画以工笔重彩为主,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装饰性。

在文学方面,清朝宫廷文化融合了汉族与满族的文学风格,充满魅力和独特性。

四、礼仪与仪式清朝宫廷文化强调礼仪和仪式,以体现皇权和地位的威严。

礼仪方面,从皇帝到各级官员,每个人的称呼和仪态都有严格的规定,细致入微。

清朝的宫廷仪式多种多样,如冬至祭天、皇帝升庙、皇后册封等,都体现了清代宫廷文化的庄重与谨慎。

总结清朝的宫廷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独特而辉煌的一部分。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卓越成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通过对清朝宫廷文化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清朝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将永远为我们所铭记。

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与风格特点

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与风格特点

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与风格特点明清时期,中国的建筑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从经济和文化方面都经历了重大变革,这也影响了当时的建筑风格。

这篇文章将介绍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风格。

一、建筑结构在明清时期,传统的wooden and dougong结构(古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梁柱杆结构)被广泛采用。

但是,由于民间技术的改良和进步,一些新的建筑结构也应运而生。

例如,在清代,大规模使用了砖墙和石柱支撑的建筑结构。

这些结构给予了建筑师更大的自由度,使他们能够创造出更加复杂和精美的建筑。

二、建筑风格1.后期官式建筑官式建筑一般指皇宫、城池、官署、府邸等建筑,它们在明代达到了一个较高的艺术水平,但自中期以后,逐渐趋于平庸。

而到清代,这种官式建筑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清代官式建筑注重定规、奉承之美,强调规矩、庄严、正直。

这是因为清代社会思想诣要求“恭敬、积德、修己、齐家”,“节俭、持身、公正、自强”,并推崇“公心、公理、公道”,因而官式建筑也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

2.民居建筑明清时期的民居结构和流派大致相同,但在细节方面有所不同。

例如,在民间,门楼比城墙更受欢迎。

在装饰方面,使用了花纹、繁复的几何图案和精细的雕刻来点缀建筑物。

而同时代的汉白玉雕刻和石雕也经常用于装饰建筑中。

3. 园林建筑明清时期园林建筑的风格被称为“江南园林”,它的特点是注重虚实结合和无穷无尽的变化。

这种风格要求建筑师创造出一种空间感,使观者能够体验到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同时,它还要求园林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以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4.寺庙和道观明清时期的寺庙和道观建筑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例如,后期的寺庙建筑更加注重纯净和简洁的外观。

这是因为这些建筑物必须表达出一种精神和宗教的氛围。

与此同时,这些建筑也需要体现出一个文化和哲学的继承传统。

总结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建筑师们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创新设计,注重细节的雕琢和图案的装饰。

清代皇宫建筑和规制

清代皇宫建筑和规制

清代皇宫建筑和规制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

在这个时期,建筑文化和规制有着重要意义。

清代皇宫建筑和规制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也对世界建筑文化和规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紫禁城为例,介绍清代皇宫建筑和规制的一些特点。

一、建筑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宫的中央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

紫禁城总面积达到720,000平方米,共有大殿、宫殿、神道、园林等300多处建筑。

在这些建筑中,最具标志性的要数宫殿和大殿。

1. 宫殿清代宫殿是建筑艺术的绝佳代表。

宫殿内部分为前殿和后宫,分别为权力和生产、教育、起居等功能服务。

清代的宫殿采用单檐歇山式屋顶,采用鸟瞰式布局,通过均匀分布、虚实对称等手段打造出极具美感的空间效果。

宫殿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料、砖石、琉璃以及建筑装饰等。

其中,黄琉璃、格栅和天花板上的彩画、伏羲、女娲、八卦等图案构成的陈设,都是充分体现清代皇宫建筑艺术的代表。

2. 大殿清代大殿是当时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最著名的要数乾清宫、太和殿、紫禁城、中和殿等。

大殿的建筑形式和布局都保留了宫殿的特点,但其规模更加宏大,具有更加强烈的威严感。

清代大殿同样采用单檐歇山式与多檐歇山式两种形式,但前者更加普遍。

三、规制除了建筑艺术之外,清代的皇宫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规制。

清代的皇帝权力威严无比,是当时中国王朝最为强大的。

皇帝的身份是神圣的,所有与皇宫相关的人员都要遵循极为严格的规定。

皇帝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他对皇宫和皇宫规制都有着巨大的数量认知。

皇帝的权力是完美的,有能力控制人集团和全国的知识精英。

这种皇帝的权力显然会影响到了皇宫本身和其中的规制。

万物皆有规矩,皇宫亦然。

皇宫中有诸多禁忌:如进入禁地、不得随意思乘、不得随意进入宫内、不得随意出入、不得擅自改装等等。

这些禁忌都是为了保护皇帝及其权力,同时保护皇宫及其中的文物和陈设。

清朝的宫殿建筑

清朝的宫殿建筑

清朝的宫殿建筑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这段时期,以其独特而壮丽的宫殿建筑而闻名于世。

清朝的宫殿建筑继承了明代的传统,但又融入了自己的特色,充分展示了清朝皇室的优雅和尊贵。

一、宫廷布局清朝的宫殿建筑一般都呈现对称式布局,从整体到局部都严谨而精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故宫,也被称为紫禁城。

故宫占地广阔,由外廓、内廓和内院三个部分组成。

外廓是以高墙围合的正方形建筑群,内廓则是以大殿为主的中央建筑区域,内院则是皇帝的住所和行宫。

布局精细,形成了中轴线对称的设计。

二、建筑风格清朝的宫殿建筑采用了明代的宫廷建筑风格,但也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

宫殿建筑大都以木质结构为主,悬山顶、飞檐翘角、彩绘斗拱等特色元素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另外,清朝还增加了宫殿的高度,使建筑显得更加高大雄伟。

故宫中最著名的建筑物就是太和殿,它是皇帝举行重要典礼的场所,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三、宫殿功能清朝的宫殿建筑除了作为皇帝居住的场所外,还具有多种功能。

宫殿中设有府邸、政务厅堂、娱乐场所等。

紫禁城中有许多别具一格的建筑,如乾清宫、坤宁宫、华清宫等。

这些建筑不仅是皇帝的陪房,同时也是举办宴会、接待贵宾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四、宫殿装饰清朝的宫殿建筑装饰极为丰富,以金碧辉煌、绚丽多彩而著称。

宫殿中常见的装饰元素有彩绘、雕刻、镶嵌等。

红、黄、绿、蓝等鲜艳的颜色在宫殿内随处可见,以表达皇权的威严和尊贵。

故宫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瓦片闪耀着绚丽的光芒。

五、宫殿景观清朝的宫殿建筑不仅注重内部的建筑风格和装饰,也非常注重宫殿周围的景观营造。

宫殿内设有花园、停车场、假山、湖泊等,营造出世外桃源的美丽景色。

例如颐和园,这是北京郊区的一座皇家园林,它集传统建筑与自然景观于一身,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给人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总结:清朝的宫殿建筑在中国的历史上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广受赞誉。

中国古代人的大智慧——清官式古建八大特点

中国古代人的大智慧——清官式古建八大特点

中国古代人的大智慧——清官式古建八大特点我国的古建筑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不断的形成、发展、成熟、演变过程。

中国古建筑的一丝一木,一砖一瓦、一檩一椽、都是如此之讲究。

清官式建筑的8大特点一、整体布局特征清代官式建筑的整体布局1.居中为“尊”的思想为主导;2.强调中轴对称,大殿居于最重要的位置,次要殿宇居于前后陪衬;3.柱子排列规整,很少采用减柱造;4.按斗栱攒数定面宽、进深。

接下来看官式建筑中柱、斗栱、梁架、屋顶、台阶、踏道和栏杆、墙、小木作的基本特征,我想透过建筑你会发现北方官式建筑的营造之精、文化之浓、古韵之香!二、清官式建筑柱子的特点1.柱径与柱高有一定的比例变化,唐宋柱径与柱高的比例关系为1:8—1:9;2.清官式大式带斗栱建筑柱径与柱高比例关系为1:10;3.清官式小式带斗栱建筑柱径与柱高比例关系为1:11;4.清代建筑的模数,通常采用“斗口”和“檐柱径”两种,小式无斗栱建筑,以檐柱径(D)为模数,各部构件尺寸均是D的倍数。

三、清官式建筑--斗栱的特点1.清代斗栱向外挑出,宋清式称为“出跳”,清式称为“出踩”,且斗栱挑出三斗口为一拽架;2.斗栱较之前的比例缩小,为柱高的1/5或1/6;3.元代以前每间的补间铺作为1到2朵,明代增至4到6朵,清增至8朵;4.材的使用上,以材之宽为斗口;5.斗栱由斗、栱、昂、枋、耍头等构件组成;6.每个斗均由耳、腰底三部分组成,官式建筑中三者的高度比例为4:2:4,清代官式建筑完全不用齐心斗;7.栱为两端削成弯曲的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长方形木件,由于位置、大小、栱瓣的不同,分为正心瓜栱、正心万栱、瓜栱、万栱、厢栱、耍头等;8.清式带斗栱的建筑,各部位及构件尺寸都是以“斗口”为基本模数的;9.明清斗拱当中,溜金斗栱的构造方面与前代斗栱明显不同,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昂、耍头等构件与后尾起秤杆的关系上。

四、官式建筑—梁架的特点1.明清官式建筑的梁架都很细致,全是明栿造;2.清代官式建筑梁的断面比例为10:8或12:10;3.梁架与柱榫卯结合,节点几乎全用瓜柱,很少用驼峰,很少用隔架科;4.在檩枋直接放置一块板,形成檩垫枋;5.平梁以上,唐以前只立叉手承椽槫;6.清代官式建筑的大额枋出头多为霸王拳,平板枋宽度小于大额枋,呈“凸”字形。

清官式仿古建筑体形系数分析_以庑殿顶为例

清官式仿古建筑体形系数分析_以庑殿顶为例

进深
五架 七架 九架 十一架
计算系数
b1
c1
d
a
b2
c2
1. 97 2. 26 9. 27 1. 86 6. 91 7. 75
1. 92 4. 74 8. 87 5. 90 16. 18 38. 73
1. 85 7. 66 8. 51 12. 25 24. 77 111. 05
1. 77 10. 25 8. 17 18. 32 32. 94 204. 56
mi
=

0,0.
1,0.
3,0.
55,
0. 833 3) ;
ki 即为各 步 举 高 的 百 分 比,依 据 清 官 式 做 法[1 - 3]计算可得表 1。
表 1 清官式各步架举高系数
进深
檐步
举高i /步架i 下金步 中金步 上金步
脊步
五架
0. 50



0. 70
七架
0. 50

0. 70

0. 90
数不大于 0. 4 时 y( 面阔攒档数) 的最小取值; 再
结合式( 11) 确定符合木架形体比例的 y 的最小
算,可得庑殿顶木架体积为 V0 = ( dyz - ay - b2 z + c2 ) x3 分别将 ni ,mi ,ki 的取值代入式( 1) ~ ( 8) ,
可以得到不同进深情况下庑殿顶表面积和体积 计算的系数( 见表 2) 。
第3 期
王 飒等: 清官式仿古建筑体形系数分析
255
表 2 清式庑殿顶表面积、体积计算系数表
按照清官式具体做法可以确定算式( 4) ~
( 6) 中的系数 ni ,mi ,ki :

清代建筑的特点范文

清代建筑的特点范文

清代建筑的特点范文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该时期的建筑风格与前代明朝相比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清代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布局、结构形式、装饰风格以及选材等方面。

首先,在建筑布局方面,清代建筑主要是以四合院为主,这种布局形式延续了前代的传统风格。

四合院由四个房间围成一个院落,院落中心通常有一个天井,用于采光和通风。

这种布局方式既满足了生活起居的需要,又体现了传统的封建观念。

此外,清代建筑还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园林式的布局。

园林式建筑在设计上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各种布局手法打造出宜人的环境,给人以舒适的感受。

其次,在结构形式方面,清代建筑依旧延续了传统的木质结构,但在细节上做了更加精细的加工。

清代建筑注重结构的稳固和安全,采用了更多的斗拱、横梁等结构,增强了建筑的承重能力。

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材料的选用也有所变化。

清代建筑普遍采用了青砖灰瓦,既美观又耐用,同时还有利于保温和防水。

在檐口的装饰上,清代建筑注重对木材进行雕刻、绘画等装饰工艺,使建筑更加华丽和富有艺术感。

再次,在装饰风格方面,清代建筑追求简约而不失庄重和华丽。

中国传统建筑一直注重装饰细节的繁复性,而清代建筑则更加注重装饰的平衡和协调性。

清代建筑的装饰主要有壁画、浮雕、对联和屏风等,这些装饰元素多采用寓意深远的动植物、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等作为题材,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

最后,在选材方面,清代建筑注重选用名贵的建筑材料,追求建筑材料的质感和美感。

清代建筑常用的材料有花岗石、青石、红砖、黄杨木等,这些材料不仅具有坚固耐用的品质,而且在色彩和纹理上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另外,清代建筑还注重运用传统的建筑工艺技术,如砌砖、雕刻、绘画等,使建筑更加精美和独特。

总的来说,清代建筑继承了前代的传统,但在布局、结构、装饰和选材等方面有了自己的特点。

清代建筑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园林式的布局;在结构形式上注重稳固和安全,选用了更多的斗拱和横梁;在装饰风格上注重平衡和协调,追求简约和华丽的统一;在选材上注重质感和美感,选用了名贵的建筑材料。

历史文化: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历史文化: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历史文化: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1. 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最为繁荣和丰富多样的时期之一。

明清古建筑凝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并分析其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明清古建筑概述2.1 明代古建筑特点在明代,中国建筑出现了许多新的创新和发展。

其中包括宫殿、陵墓、庙宇、园林等各种类型的建筑。

明代古建筑注重平衡与对称,追求整体美感,并且承袭了唐宋时期的传统风格。

2.2 清代古建筑特点清代继承了明代古建筑的传统,但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

清代古建筑注重规制和秩序,更加注重空间布局和功能性。

在这个时期,许多著名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等也得到了建造和发展。

3. 明清古建筑的风格特点3.1 结构与布局明清古建筑强调均衡、对称,注重空间的整体性。

建筑结构多采用榫卯和楼柱等传统工法,保持了房屋整体稳定性。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特色窗户设计,如雀替窗、回字窗等。

3.2 美学与装饰明代古建筑注重斗拱砖石的雕刻技术,使得建筑更加精美和华丽。

清代则注重彩绘技术的运用,在墙面、门扇、天花板等装饰上添加各种图案和题词,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3.3 色彩与材料明清古建筑在色彩上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导,搭配黑白灰等简约颜色作为辅助。

红色代表吉祥喜庆,黄色象征尊贵地位,蓝色寓意平静宁神。

材料多采用木材和砖石,并注重质感和光泽度。

4. 明清古建筑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4.1 彰显中国传统文化明清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的独特理解。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发展。

4.2 保护与传承明清古建筑作为宝贵的历史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

保护和传承这些建筑对于维护历史连续性和身份认同至关重要。

如今,许多明清古建筑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得到广泛保护。

5. 结论明清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巅峰时期,明清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造型在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清朝建筑风格特点

清朝建筑风格特点

清朝古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传统建筑造型上所表现出的巨大的出檐、柔和的屋顶曲线、雄大的斗拱、粗壮的柱身、檐柱的生起与侧脚等特色逐渐退化,稳重、严谨的风格。

清代建筑彩画突破了明代旋子彩画的窠臼,官式彩画发展成为三大类:和玺、旋子和苏式彩画。

详细分析尚有金龙和玺、龙凤和玺、大点金旋子、小点金旋子、石碾玉、雅伍墨、雄黄玉、金琢黑苏画、金线苏画、黄线苏画、海墁苏画等的区别,分别画在不同建筑的不同部位上。

彩画工艺中又结合沥粉、贴金、扫青绿等手法来加强装饰效果,更使建筑外观显得辉煌绮丽、多彩多姿。

由嘉应观论清代官式建筑

由嘉应观论清代官式建筑

嘉应观的宫 、 、 庙 衙署三体合一 的独特风格。
嘉 应观是雍 正以后清帝 王祭祀黄河河 神 , 封赏治河功 臣的庙 宇, 主要建筑屋顶用 蓝色 琉璃 瓦 , 御碑 亭皇帝 的象征 , 因而用黄 色琉 璃瓦 , 其余建筑 皆用灰瓦 。 嘉应观 总平 面采用 传统 的庭 院式 布局 , 致分 为三 部分 , 大 即 铜碑 ,
虚 实 相 问 的艺 术 效 果 。
老子的《 德经》 道 曾经这 样讲 到 : 凿户牖 以为室 , “ 当其无 , 有
隔扇 就其 形 式 而言 , 有 很 多 种类 。有 槛 窗 , 摘 窗 , 扇 室 之 用 。 可 见 , 也 支 隔 ” 自古 以 来 , 了 纪 念 碑 等 特 殊 形 制 的 建 筑 以 外 , 除 大 门, 落地 明 , 横破等 。当然 , 们 的核 心部 分— —格 心 , 它 是装 饰 的 多 建 筑 都 是 有 门 窗 的 。 它 们 是 在 功 能 和 精 神 上 的 双 重 要 求 下 产 重点 , 变化丰富精美 。格 心 , 清代官式 的定型 做法为 : 格心棂 条定 生的 。隔扇 门, 以它特 有 的轻盈 , 透 , 窗 剔 玲珑 , 厚重 气势 庞大 与 为“ 六八分” 即看 面六分 , , 进深 八分 , 断面 约为 2c m×2 6c 棂 的 屋 顶 , 列 规 则 的 柱 列 和 坚 实 稳 重 的 台 基 形 成 了 刚 柔 并 继 , . m; 排 虚 条与空隙的比例则多为 “ 一棂 三空 ” 即空 隙是 棂条 看面 的 3倍 , 实交错 , , 粗细有致 的一系列 形 式美 构图 的生 动对 比 , 空 间有 了 使
关键词 : 总体 平 面 布 局 , 筑 形 制 , 殊建 造 手 法 建 特 中 图分 类 号 : U一9 T 02 文献标识 码 : A

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科学认知与本体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科学认知与本体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科学认知与本体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一、引言明清时期,我国官式建筑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这一时期的建筑技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官式建筑逐渐衰落,面临着严重的保护问题。

因此,对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进行科学认知,研究其保护关键技术,对于传承和发扬我国古代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的特点1.1 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明清官式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非常讲究,注重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结合。

主要建筑材料有木材、砖石、瓦片等。

其中,木材是官式建筑的基本结构材料,砖石和瓦片则用于装饰和保护。

官式建筑还广泛采用石材作为装饰材料,如大理石、花岗岩等。

这些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体现了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的高超水平。

1.2 结构的独特性明清官式建筑的结构独特,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主要结构形式有梁架、斗拱、榫卯等。

这些结构形式既保证了建筑的承重能力,又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价值。

官式建筑还注重空间的布局与功能分区,使得整个建筑有序而和谐。

1.3 装饰的艺术性明清官式建筑的装饰艺术非常丰富,包括彩绘、雕刻、镶嵌等多种形式。

这些装饰手法既体现了官式建筑的奢华与庄重,又展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技艺。

例如,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的梁架、斗拱等部位常常采用彩绘装饰,使得整个建筑绚丽多彩。

三、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的科学认知3.1 历史文献的研究通过对明清官式建筑的历史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了解其发展脉络、技术特点以及与其他时期建筑的关系。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

3.2 实地考察与测绘通过实地考察明清官式建筑的遗址、遗物以及现存建筑,可以对其结构、装饰等方面进行直观的了解和分析。

还可以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对官式建筑进行精确的测量,为后续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3 实验室试验与数值模拟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对官式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等方面进行试验,验证其设计原理与实际应用效果。

清代官式建筑收分具体方法

清代官式建筑收分具体方法

清代官式建筑收分具体方法清代官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清代,官式建筑的设计和建造都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清代官式建筑收分的具体方法。

在清代官式建筑的收分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和规模来确定建筑的布局和结构。

官式建筑通常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前殿一般用于接待贵宾和举行重要活动,中殿用于办公和处理日常事务,后殿则是主要的居住区域。

官式建筑的收分还需要考虑建筑的朝向和位置。

根据风水学的原理,官式建筑一般面向南方,以便充分利用阳光和空气。

同时,建筑的位置也要选择在地势较高、环境较好的地方,以确保建筑的安全和舒适。

官式建筑的收分还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体比例和布局。

官式建筑通常采用“三进”的形式,即前中后三个进深相等的建筑单元。

前进用于接待和展示,中进用于办公和处理事务,后进用于居住和休息。

同时,建筑的宽度、高度和长度也要根据建筑的规模和用途来确定,以保持建筑的整体协调和平衡。

官式建筑的收分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细部装饰和装修。

清代官式建筑注重细节和雕饰,常常使用彩绘、雕刻和砖雕等技术来装饰建筑的檐口、门窗和墙面。

同时,建筑的屋顶也是官式建筑的重要特点,常常采用瓦片或琉璃瓦来覆盖,以增加建筑的美观度和气势。

官式建筑的收分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和使用需求。

在清代,官式建筑通常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前殿用于接待贵宾和举行仪式,中殿用于办公和处理事务,后殿用于居住和休息。

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布局和结构,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清代官式建筑的收分具体方法包括确定建筑的布局和结构、考虑建筑的朝向和位置、设计建筑的整体比例和布局、注重建筑的细部装饰和装修,以及考虑建筑的功能和使用需求。

这些方法共同构成了清代官式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特点,也为后世的建筑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清朝的建筑艺术宫殿与寺庙的建设

清朝的建筑艺术宫殿与寺庙的建设

清朝的建筑艺术宫殿与寺庙的建设清朝的建筑艺术:宫殿与寺庙的建设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建筑艺术成就举世瞩目。

在清朝统治下,宫殿与寺庙的建设达到了巅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雄伟与精致。

本文将从清朝宫殿与寺庙的建筑风格、布局与装饰等方面探讨清朝建筑艺术的特点。

一、建筑风格清朝的建筑风格既继承了明朝的传统,又融合了满族文化与道教、佛教文化的独特元素。

宫殿与寺庙的建筑以木石结构为主,注重线条的简洁与优美,以及层次感的表达。

清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色彩的丰富与对称性的追求。

例如,悬山、山墙、壁画等装饰元素,都将丰富多彩的颜色运用得淋漓尽致,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

二、布局与结构清朝宫殿与寺庙的建筑布局通常以中轴线为基础,呈现出前堂、中堂和后堂的三进式结构。

从大殿到小殿,布局逐渐精细,空间逐步收敛,给人以渐进式的美感。

这种布局形式使得整体建筑看起来庄重而谐调,体现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

宫殿与寺庙的建筑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

在结构上,采用檩托悬山的技法,通过平衡和压力的分配,使得宫殿与寺庙的建筑能够更加稳固和安全。

同时,清代建筑还融合了满族文化,增加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如斗栱、金顶等,使得建筑更加独具一格。

三、装饰与雕刻宫殿与寺庙的建筑装饰是清朝建筑艺术的亮点之一。

清代建筑注重对称、精致的装饰风格,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平衡与和谐的审美追求。

在宫殿与寺庙的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有雕刻、瓦当、花纹等。

雕刻技艺非常精湛,线条流畅,富有生活气息。

另外,清代还创造了一些独特的装饰手法,如角脊兽、飞檐、铁艺和琉璃等。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起到了美化建筑的作用,还反映了清代建筑文化的独特风貌。

总结:清朝的建筑艺术在宫殿与寺庙的建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其建筑风格独特,兼具传统与创新,注重线条的简洁与优美,以及色彩的丰富与对称性的追求。

布局与结构上,采用中轴线和三进式结构,并融合了满族文化的特点。

在装饰与雕刻方面,注重对称、精致的装饰风格,运用雕刻、瓦当等元素展示了精湛的技艺。

清代府衙门建筑特点

清代府衙门建筑特点

清代府衙门建筑特点研究了这么久清代府衙门建筑特点,总算发现了一些门道。

首先呢,清代府衙门的选址就挺有讲究的。

一般都位于城市里比较中心或者说重要的地段。

你想啊,府衙门就好比是现在的市政府一样,得方便管理城市的各个地方吧,所以中心位置就最合适了,周围那些商业街啊居民区啊啥的,都能辐射到。

说到建筑布局,那真是很有秩序感。

一进府衙门,就感觉像走进了一个大大的四合院儿。

前面会有一个大门,大门那可气派了,高高的,很威严的感觉。

据说大门的高度啊,就是要让人一到门前就有一种敬畏之心。

而且大门的装饰也不会简单,比如门上的一些铜质的部件,看上去就很有厚重感。

从大门进去之后,有个院子,再往里走有大堂,这大堂可是核心的地方,就像公司里的大会议室一样重要。

大堂往往空间很大,抬头一看,那房梁也是粗粗壮壮的。

大堂里的座位摆放也有规定,官员的审案的桌子在正中间偏上一点的位置,这就像老师在讲台上一样,有一种掌控全场的感觉。

我还发现啊,府衙门建筑的颜色也很有特点。

大部分都是灰瓦,墙的颜色也比较庄重,不像民间建筑那样五颜六色的。

我想这也是为了体现官府的严肃和庄重吧。

不过我有点疑惑的是,是不是所有的清代府衙门建筑颜色都是这样严格统一的呢,会不会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或者特殊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颜色选择。

我又想到这建筑物的结构。

这些府衙门建筑的结构很稳固,柱子都是很粗的木头。

像搭积木一样,彼此之间相互支撑着。

这就像搭帐篷一样,每一根柱子和支架都有它的作用,如果少了一根可能整个帐篷就塌了,府衙门的建筑也是这样,一个结构不稳,那可不行。

大堂后面啊,一般还有后堂之类的,这就像是官员办公之后休息或者处理一些私密事务的地方,就类似我们现在办公室后面的休息间。

我觉得清代府衙门建筑把办公和生活的空间有一定的分区,虽然没有咱们现在这么明确,但是也是有这种意识在里面的。

还有啊,这府衙门周围的防卫措施也不能少。

围墙都比较高大厚实,一般还有专门的护卫居住的地方。

就好比是城堡一样,既得保护里面的官员安全,也得保护整个衙门里的一些重要的文书物品等东西,就像守护着宝库一样。

建筑史上的官衙建筑

建筑史上的官衙建筑

建筑史上的官衙建筑建筑被认为是各种文化的重要代表,它的历史亦是人类历史的审美、技术和社会变迁的体现。

在中国历史上,官衙建筑是前代王朝规划、体系化和地方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周朝的都城和西周王宫到秦汉时期的官府、银藏和官道,再到唐、宋、明、清各朝时期的官员公署、巡检司和土司府,我们能够通过这些官方建筑体系的变迁来窥探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本文将从官衙建筑的性质、表现手法以及经典案例三个方面来探索官衙建筑历史的沿革。

一、官衙建筑的性质官衙建筑一般是作为政府机构的所在地、官员办公的场所以及司法、警察和税务系统的聚集地。

它的主要特点是营造神圣的政治形象、体现官方权力以及回应当地社会和文化环境。

因此,官衙建筑的布局、空间和装饰等方面都融入了大量的政治、文化和宗教元素。

另外,官衙建筑为政府系统运行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有时代背景的影响和建筑技术的制约。

二、官衙建筑的表现手法从宏观的层面来说,官衙建筑的布局、规模和风格反映了政权的地位、功能和稳定性。

比如唐代的政务大楼体现了唐玄宗宏图伟略和皇家建筑技术的发展;宋徽宗时期的福建省衙则以高大青瓦为标志,体现了宋朝南迁的文化重心和大城市的商贸繁荣;明清时期的穆斯林衙门则以挂布结构为主要特点,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华夏文化在当地的融合。

从微观的层面来说,建筑的各个部分、构造和装饰元素也表现出了政策、文化和宗教的融合。

比如清代庆河县文庙的宏伟门楼、遗老桥以及满族族徽的雕刻等元素体现了当时满族新政旨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正当性。

三、经典案例1. 唐代蔡州城隍庙蔡州城隍庙是中国唐代时期的一处代表性官衙建筑。

它是地方政权的重要机构,也是蔡州人民的信仰中心。

庙中建筑布局和装饰风格体现了唐代城隍庙风格的特点。

蔡州城隍庙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代,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庙内保留的大殿建筑为唐初形制,是回顾唐代古建筑的重要遗址。

2. 宋代和颐酒家和颐菜馆是中国宋代时期的一处官衙建筑。

建筑位于内城钞关街道西侧的泰兴路,是当时临时栖居于内城的太子(后即宋仁宗)的起居地和水师副使的府邸。

清朝建筑风格特点

清朝建筑风格特点

清朝建筑风格特点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清朝时期,建筑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了许多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建筑的整体造型、材料与装饰、宫殿建筑、园林建筑等方面,探讨清朝建筑风格的特点。

一、整体造型清朝建筑的整体造型沿袭了明朝的传统,但在细节上做了一些改进和创新。

与明朝相比,清朝建筑更加注重对称和谐,建筑形式更加规整、端庄。

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也更加合理,规划更加精细。

此外,清朝建筑的建筑高度和建筑比例也有所改变,建筑高度更高,建筑比例更加宏大,体现了清朝时期的威严气势。

二、材料与装饰清朝建筑的材料与装饰也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清朝建筑使用的材料主要有木材、砖瓦、石料、彩绘等。

其中,木材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因为它可以方便地加工成各种形状。

清朝建筑的装饰也非常精美,主要表现在雕刻、彩绘、贴花、铜铸等方面。

清朝建筑的装饰风格更加细致、精美,注重对称和谐,讲究色彩搭配和造型设计,体现了清朝时期的高超工艺和文化内涵。

三、宫殿建筑清朝宫殿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

清朝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一。

清朝宫殿建筑的特点是气势恢宏、雕刻细致、线条流畅,建筑形式更加规整、端庄,装饰更加精美、华丽,彰显了清朝时期的皇家威严和文化内涵。

四、园林建筑清朝园林建筑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园林建筑的精华之作。

清朝园林建筑以颐和园为代表,它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

清朝园林建筑的特点是构思精巧、布局合理、景致优美,注重自然风景的塑造和人文历史的体现,体现了清朝时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总之,清朝建筑风格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在整体造型、材料与装饰、宫殿建筑、园林建筑等方面,呈现出了许多独特的特点。

清朝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势恢宏、雕刻细致、线条流畅,建筑形式更加规整、端庄,装饰更加精美、华丽,注重对称和谐,讲究色彩搭配和造型设计,体现了清朝时期的高超工艺和文化内涵。

明清建筑时代特点

明清建筑时代特点

明清建筑时代特点明清时期,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标准化,在清朝政府颁布了《工部工程作法则例》,另有《营造法式》、《园冶》。

由于制砖技术的提高,此时期用砖建的房屋猛然增多,且城墙基本都以砖包砌,大式建筑也出现了砖建的“无梁殿”。

的由于各地区建筑的发展,使区域特色开始明显。

在园林艺术方面,清代的园林有较高的成就。

明清建筑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

这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木材,从而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

明清建筑还大量使用砖石,促进了砖石结构的发展。

其间,中国普遍出现的无梁殿就是这种进步的具体体现。

总之,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并非一味地走下坡路,它仿佛是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夕阳,依然光华四射。

明清时期,城市数量迅速增加,都市结构也趋复杂,全国各地均出现了因各种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军事据点、交通枢纽,而兴起的各类市镇,如景德镇、扬州、威海卫、厦门等,此时大小城市均有建砖城、护城河,省城、府城、州城、县城,皆各有规则。

现存保存比较完好的是明西安城墙。

它始建于明洪武三至十一年(1370—1378年),是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明隆庆四年(1570年)又加砖包砌,留存至今。

明西安城的西、南两面城墙基本和唐长安皇城的城垣相同,东、北两面墙向外扩移了约三分之一。

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

城呈长方形,南垣长4255米,北垣长4262米,东垣长1886米,西垣长2708米,周长约13.7公里。

城四面各筑一门,每座城门门楼三重:闸楼在外,箭楼居中,正楼最里,为城的正门。

箭楼与正楼之间与围墙连接形成瓮城。

在城墙四角各筑角楼一座。

城墙上相间120米还有敌台(马面、墩台)98个,台上筑有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存物资用。

城墙顶部外侧还修有雉谍(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和文口,供射箭和瞭望用,内侧修有女墙无垛口,以防行人坠落,城外有护城河环绕。

清代皇家园林的设计与意义

清代皇家园林的设计与意义

清代皇家园林的设计与意义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它们以其精美绝伦的设计和深远的意义而闻名于世。

这些皇家园林的建造,不仅在空间布局、景观装饰、建筑设计等方面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意义。

一. 园林设计的空间布局清代皇家园林以空间布局的巧妙设计而著称。

它们的布局常常以一个中心点为核心,周围环绕着多个景点和建筑。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中和”思想,即追求平衡和谐的原则。

例如,圆明园的布局以长廊和湖泊作为中心,四周分布着山石、假山和亭台楼阁等景点。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提供了视觉上的美感,还营造了一种和谐、舒适的空间氛围。

二. 景观装饰的精美设计清代皇家园林以其独特的景观装饰而令人赞叹。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和装饰元素包括假山、水井、雅座、廊檐等。

这些元素的设计经过精心构思和细致雕琢,不仅形成了园林的独特景观,也展示了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高超技巧。

例如,在颐和园中,假山和水井被巧妙地融入园林的布局中,形成了一幅山水画般的景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三. 建筑设计的精湛工艺清代皇家园林的建筑设计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之处。

园林中的建筑风格经常采用传统的中国宫殿建筑风格,结合独特的线条和雕刻来展示建筑的美感。

例如,在颐和园的宫殿建筑中,金碧辉煌的琉璃瓦、精美的石雕和绘画等都表现出建筑工艺的精湛之处。

这些建筑设计不仅美观,也展示了清代皇家园林作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

四. 历史文化意义的体现清代皇家园林的建造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

这些园林中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的现状。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记录了清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例如,颐和园作为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集中体现了清代皇家园林的设计思想和文化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

综上所述,清代皇家园林的设计与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们的空间布局、景观装饰和建筑设计等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历史文化背景。

明清时期紫禁城的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

明清时期紫禁城的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

明清时期紫禁城的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1. 简介明清时期的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其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和文化象征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2. 建筑结构2.1 南北中轴线式布局紫禁城采用南北中轴线式布局,分为前、中、后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配殿。

前殿向外展示皇家威仪,中殿是重要行政厅所在,后殿是帝王居住之处。

2.2 建筑材料与工艺紫禁城使用了传统的木蓝技法,使建筑表面呈现出明亮而神秘的蓝色。

同时采用精细的斗拱和榫卯结构,使得整个建筑坚固耐久,并且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3. 装饰艺术3.1 绘画与雕刻紫禁城的建筑装饰充满了绘画与雕刻的艺术精品。

其中,宫廷壁画以寓意吉祥和帝王荣耀为主题,细致入微地展现了丰富的图案和人物肖像。

同时,屏风、方砖、门窗都嵌有精美的石雕和木雕。

3.2 瓷器与珐琅器皿紫禁城中还展示了许多珍贵的瓷器与珐琅器皿。

这些华丽而精致的宫廷用品,包括花瓶、盘子、碗等,采用了高度技艺复杂的制作工艺,并且装饰着各式各样的花纹和图案。

4. 文化象征4.1 吉祥图案紫禁城内处处可见吉祥图案,如龙凤、莲花等。

这些图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被赋予了象征着吉祥与权力的意义。

4.2 名人故事与历史传承紫禁城是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和名人故事的发生地。

例如,皇帝登基、进行大典礼、接待外国使节等,这些都激发了紫禁城作为权力中心和历史见证者的文化象征。

5. 结论明清时期紫禁城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壮丽,富有细致入微的装饰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其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和文化象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紫禁城所代表的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髓与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清代官式建筑的认识
作者:申珺
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4期
摘要:清代,是我国古代建筑几千年发展历史中的最后一个高潮,呈现出形体简化、细节繁琐的形象。

同时,清工部颁布了《工程做法则例》,使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标准化。

本次通过对嘉应观部分建筑物的近距离接触与观察,将其建筑特点与清官式建筑特点进行对比,对清代官式做法及特点有了更具体、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清代;官式建筑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073-01
一、嘉应观概况
我国古代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 ,经过不断的形成、发展、成熟与演变过程,建筑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到清代呈现出形体简化、细节繁琐的形象。

同时,清工部颁布了《工程做法则例》,对于柱、梁、斗拱、檩、椽等构件的尺寸和做法都有一定的规定,使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标准化。

我省武陟县的嘉应观就是一座重要的清代官式古建筑群。

嘉应观位于武陟县城东南13公里处。

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

嘉应观分南北两大院。

北院中部为祭祀河神,巡河行宫建筑群,中轴线依次有山门,御碑亭、严殿、大王殿、恭仪亭、禹王阁;两侧对称有掖门,御马亭、钟楼、鼓楼、更衣殿、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等。

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

南院原有戏楼、牌坊、观西原有陈公祠,后塌毁。

二、严殿及其官式建筑的特点
严殿又称拜殿或前殿,位于御碑亭之后。

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式建筑,上覆蓝色琉璃瓦,正脊置正吻,垂脊置垂兽,戗脊置戗兽其前又有五走兽。

檐下饰五踩重昂斗拱,斗拱及额枋上饰有清式彩绘。

门首上方高悬“嘉应观”匾额,为雍正皇帝亲笔所书御匾。

严殿台基高77厘米,阶条石长65.5厘米,宽22厘米,陡版石长42厘米,宽20厘米,台基东西长12.56米,南北宽8.9米,踏跺长320厘米,宽33厘米,厚15厘米。

严殿柱础为古镜式柱础,正好符合清代官式建筑多用“鼓镜”式柱础式样。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规定“凡柱顶(即柱础)以柱径加倍定尺寸,如柱径七寸,得柱顶石见方一尺四寸。

以见方尺寸折半定厚,得厚七寸,上面落鼓镜,按本身见方尺寸每尺得六寸五分,为古镜
圆的直径。

鼓镜高按见方尺寸,每尺做高一寸五分”。

而严殿柱础尺寸为80厘米,檐柱柱径尺寸为40厘米,柱础尺寸和柱径的尺寸比例基本符合官式建筑的规定。

其檐柱的柱径与柱高之比也严格遵守清官式建筑1:10的规定。

昂:元代以前全用真昂,元代开始出现假昂,但仍以真昂为主,清代官式建筑全用假昂,使用镏金斗拱,昂后尾斜杆挑至下金檩,并有云菊花头等装饰性构件。

清代官式建筑柱头科的昂身宽度要比平身科的宽度宽。

严殿中的昂全部使用假昂,昂嘴呈面包型,昂嘴两边还没有出现“拔鳃”。

斗:为正方形,在整攒斗拱中它是连接的接点。

由于斗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坐斗、十八斗、槽升子、三才升。

斗都由耳、腰、底三部分组成。

按官式建筑规定,三者高度的比例为
4/2/4。

严殿建筑中的斗拱,除了都有耳、腰、底三部分组成外,并且三者的比例基本接近官式建筑的规定。

拱:拱为两端头作为卷杀的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长方形木件,由于位置、大小和拱瓣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心瓜拱、正心万拱、瓜拱、万拱、厢拱、翘头等。

其拱瓣卷杀也成为一个建筑时代的特征。

清代官式建筑规定瓜拱(包括正心瓜拱和翘头)以四瓣卷杀,万拱(包括正心万拱)以三瓣卷杀,厢拱以五瓣卷杀,故有“瓜四、万三、厢五”之称。

严殿的瓜拱确为四瓣卷杀,万拱为三瓣卷杀,厢拱为五瓣卷杀。

完全符合清代官式建筑规定。

梁枋: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为10/8或12/10,梁枋断面接近方形。

清代官式建筑梁枋表面加工细致,梁之断面为长方形。

露出在檐头部位的梁头有两种形式:抱头梁头和桃尖梁头。

严殿的梁架断面高宽比符合清代官式建筑的规定,其梁头都被雕刻成桃尖梁头。

椽:椽是梁架结构的组成部分。

清代官式建筑的椽有方、圆两种,椽头不卷杀,椽距较密,大式建筑一般檐椽用圆头,飞椽用方头;小式建筑多用方椽。

严殿檐椽为圆头,飞檐椽为方头,无卷杀,排列紧密。

明清门窗装饰手法运用的次序为格心、绦环板、裙板,窗门仅再格心与绦环板上做文章。

严殿正面明间装隔扇门,裙板雕卷草纹。

上、中绦环板雕拐子龙,下绦环板雕回纹。

严殿门扇格心为三交六碗,窗扇格心为双交四碗斜交。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脊和屋面。

脊本身又由脊身和脊兽组成,这些脊兽由于安放在脊上的位置不同,又分别叫正吻、垂兽和戗兽。

明清时期的兽头多为完整的雕刻,兽首下则刻出部分的鳞身。

而每个建筑的屋角的仙人走兽在清代也有严格的规定,首先在数目上要用单数,其次所用的兽的次序要从仙人起始,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严殿上的戗兽为五个,从前到后的次序依次为狮子、麒麟、天马、海马、押鱼,每个兽头都造型完整,兽首下刻有鳞身,虽然戗兽的次序与官式建筑稍有差别,但其做法与清代官式建筑基本一样。

三、严殿及其非官式建筑的特点
古建筑台基的高度是由一定等级规定的。

但在严殿建筑中,台基的做法是按照官式建筑做的,但是其高度却和官式建筑的标准却有所不同。

斗拱间的攒距:元代以前每两柱间的补间铺作一般为一跺至两跺,明代逐渐增至4跺到6跺,清代最多的达到8跺,在材的使用上清代不再是前代的材及观念,而是以材之宽为斗口,其材之高为二斗口(二十分),如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凡算斗科上升、斗、拱、翘等件长短、高厚尺寸,俱以平身科迎面安翘昂斗口宽尺寸为法核算。

”各个斗拱之间的中距即攒当完全相等,大致都等于11斗口。

但在严殿建筑中我们发现它并不与官式做法完全相符。

结束语:本次考察,通过对嘉应观部分建筑物的近距离接触与观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文物相结合,使得我对清代官式建筑做法及特点有了更具体、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本次考察报告虽已完成,但由于时间短促仍有一些缺憾与不足,仍需要更进一步地学习与探讨。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08级设计艺术学专业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2]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