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井全回灌技术规范.docx
回灌井技术方案精选.doc
![回灌井技术方案精选.doc](https://img.taocdn.com/s3/m/a08186816bd97f192379e926.png)
一、回灌井设计为防止开挖过程中水土流失严重,基坑周边设置直径为200mm的回灌井(详见回灌井大样图)。
回灌井设置在基坑与建筑物之间,北侧的回灌井设置在围挡范围内,回灌井间的距离为15~20m。
图1 回灌井大样图二、回灌井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放线定位→回灌井钻孔→清洗换浆→井管安装→填料→洗井→回灌→定期回扬。
2、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施工现场做好“三通一平”,满足设备进、出场、备好泥浆,配齐滤料、管材、注水设备。
(2)回灌井钻孔采用地质钻机套管垂直钻进,垂直度控制在1%内,钻孔孔径200mm。
钻孔前应与现场管理人员对接,排查附近管线情况,防止破坏管线。
(3)清孔换浆当钻孔至设计孔深后为防止泥浆沉淀和井孔坍塌,应及时清孔换浆。
置换的泥浆含沙量不大于5%,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cm。
(4)井管安装1)管井制作:下Ф70mmPVC管,管壁每隔20cm布置梅花形滤水孔,包一层铁丝网及两层尼龙丝布网滤层。
2)下管:管底部抛填250mm厚的2~5mm石米滤料,井管上端口应高出地面至少50cm,严禁强行将井管压入井孔。
(5)回填滤料填料时井管必须居中,采用循环水填料法。
滤料采用2~5mm石米滤料,用铁锹均匀对称的抛撒在井管四周,填料至距地面1.0m范围,上面1.0m采用水泥浆回填密实。
(6)洗井填料完成后采用循环水洗井,井内的沉渣厚度不得超过200mm。
(7)回灌对清洗好井管的井,确保合格后,对回灌井进行封闭,把井管最上端用能达承压厚度的钢板焊封,循环水管在钢板上开口焊封,确保回灌井的回灌量。
(8)定期回扬为预防和处理管井堵塞,主要采用回扬的方法,回扬是在回灌井中开泵抽排水中堵塞物。
每口回灌井回扬次数和回扬持续时间主要由含水层颗粒大小和渗透性而定。
在岩溶裂隙含水层进行管井回灌,长期不回扬,回灌能力仍能维持;对细颗粒含水层,回扬尤为重要,回扬时间宜为1个星期一次。
3、技术要求(1)钻探施工达到设计深度后,继续向下钻进1.0m,用循环水冲洗泥浆,减少沉淀,并应立即下管,注入清水,稀释泥浆比重接近1.05后,投入滤料,不少于设计量的95%,严禁井管强行插入坍塌孔底,滤料填至离地面1.0m改用水泥浆回填封孔。
回灌井技术方案
![回灌井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ffa0877e21af45b207a8ad.png)
一、回灌井设计之袁州冬雪创作为防止开挖过程中水土流失严重,基坑周边设置直径为200mm的回灌井(详见回灌井大样图).回灌井设置在基坑与建筑物之间,北侧的回灌井设置在围挡范围内,回灌井间的间隔为15~20m.图1 回灌井大样图二、回灌井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放线定位→回灌井钻孔→清洗换浆→井管装置→填料→洗井→回灌→定期回扬.2、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施工现场做好“三通一平”,知足设备进、出场、备好泥浆,配齐滤料、管材、注水设备.(2)回灌井钻孔采取地质钻机套管垂直钻进,垂直度节制在1%内,钻孔孔径200mm.钻孔前应与现场管理人员对接,排查附近管线情况,防止破坏管线.(3)清孔换浆当钻孔至设计孔深后为防止泥浆沉淀和井孔坍塌,应及时清孔换浆.置换的泥浆含沙量不大于5%,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cm.(4)井管装置1)管井制作:下Ф70mmPVC管,管壁每隔20cm安插梅花形滤水孔,包一层铁丝网及两层尼龙丝布网滤层.2)下管:管底部抛填250mm厚的2~5mm石米滤料,井管上端口应高出地面至少50cm,严禁强行将井管压入井孔.(5)回填滤料填料时井管必须居中,采取循环水填料法.滤料采取2~5mm 石米滤料,用铁锹平均对称的抛撒在井管四周,填料至距地面1.0m范围,上面1.0m采取水泥浆回填密实.(6)洗井填料完成后采取循环水洗井,井内的沉渣厚度不得超出200mm.(7)回灌对清洗好井管的井,确保合格后,对回灌井停止封闭,把井管最上端用能达承压厚度的钢板焊封,循环水管在钢板上启齿焊封,确保回灌井的回灌量.(8)定期回扬为预防和处理管井堵塞,主要采取回扬的方法,回扬是在回灌井中开泵抽排水中堵塞物.每口回灌井回扬次数和回扬持续时间主要由含水层颗粒大小和渗透性而定.在岩溶裂隙含水层停止管井回灌,长期不回扬,回灌才能仍能维持;对细颗粒含水层,回扬尤为重要,回扬时间宜为1个星期一次.3、技术要求(1)钻探施工达到设计深度后,继续向下钻进 1.0m,用循环水冲洗泥浆,减少沉淀,并应当即下管,注入清水,稀释泥浆比重接近1.05后,投入滤料,很多于设计量的95%,严禁井管强行拔出坍塌孔底,滤料填至离地面1.0m改用水泥浆回填封孔.(2)若回灌井分布比较集中,持续钻进,应及时停止洗井,不该搁置时间过长或完成钻探后集中洗井.(3)注水设备应定期停止调养,注水间隔根据水位的变更而定.(4)井口井盖必须要焊接安稳,定期检查,防止在注水过程中脱落.三、回灌井运行基坑挖土阶段对基坑外环境停止跟踪监测,一旦基坑外沉降比较大或沉降加速变更比较大时以及基坑外承压水水位变更超出1.5m,就应当即启动回灌措施.回灌水源:回灌水源主要以基坑内抽水井的地下水作为回灌水,也可采取自来水作为回灌水源.3/h.回灌压力:为包管回灌效果,将回灌的集水箱垫高1米,使其有一水压差.要求回灌压力不克不及过大,过大后会影响回灌井周边地层布局,回灌压力节制在0.05MPa左右.回灌过程中对基坑内观测井和基坑外观测井水位紧密亲密监控,要求水位观测天天一次.回灌井实施回灌的同时,基坑内抽水井正常继续运行,为了节俭地下水资源可以采取抽出来的地下水停止回灌.图2回灌运行示意图。
单井回灌——精选推荐
![单井回灌——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cff72b3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c.png)
热泵的本质:热泵的本质在于:热泵是唯一一种可以将低品位能量搬运到高品位能量的技术。
将低品位能量搬运到不同品位高度所消耗的能量具有很大不同。
它不同于其他的任何一种采暖技术,不同的温度品质对热泵的效率影响巨大。
热泵的工作范围:夏季,在人体舒适区25℃和相对湿度60%的情况下,露点温度为16.6℃。
为满足除湿要求,冷源的温度就必须低于该露点温度。
为了满足夏季供冷工况下的除湿能力,同时完成室内外环境10℃温度差的工作范围,考虑到5℃的传热温差和5℃的冷冻水传输温差,常规热泵系统在夏季需要供应7oC的冷水,热泵的做功范围从2℃到35℃,总计提升33℃的能量品位梯度;为了满足冬季供热工况下的供暖能力,完成室内外环境30℃温度差的工作范围,常规热泵系统在冬季需要供应50oC的热水,热泵的做功范围从0℃到55℃,总计提升55℃的能量品位梯度。
常规热泵系统之所以需要在冬夏季提升如此大的能量品位梯度,其主要原因在于空调系统的末端设备。
地源热泵单井回灌技术探讨作者:董健 2010年10月29日来源:中国地源热泵网字体:(大中小)点击:609一、地热回灌方式综述地热回灌(geothermal reinjeetion)是将水回灌于地下的技术措施。
地热回灌是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有力措施,在世界各国已获得广泛应用,它对于地热资源的保护、减少资源浪费、延长生产井寿命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所采用的地热回灌措施有三类:①同井分层回灌,即在同一眼地热井中存在两个含热水层的情况下进行的回灌,确定其中的一个含热水层为生产层,而另一个含热水层为回灌层。
②对井回灌,即打两眼地热井,确定其中的一眼为生产井,另一眼为回灌井,生产层与同灌层可同层,也可不同层。
同层回灌的开采井与回灌井必须保持合理距离。
③群井生产性回灌,选择有利场地进行地热尾水的多井集中回灌。
回灌量与全热田的开采量应保持一定的比例。
其中同井分层回灌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地源热泵系统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业界对此项技术的应用也存在很多争议。
单井全回灌技术规范标准[详]
![单井全回灌技术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dd8e130a5acfa1c7ab00cc33.png)
引言为规范和推动浅层地热能地源热泵系统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循环换热采集井(以下简称浅层地热能采集井)优质施工的标准,特编制本标准。
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循环换热采集井技术是一项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的浅层地热能采集技术,它以井底层的循环水为介质,与200米以上(根据钻井深度)土壤中的18℃左右的恒定温度进行能量转换,通过调节装置它可以完全实现地下水就地全部同层回灌,不消耗水资源也不污染地下水,对地下水是安全的。
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循环换热井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逐步几倍上升,每年可实现浅层地热能替代传统供暖能源约20万吨以上标煤。
我省有许多重要工程都采用了单井循环浅层地热能循环换热采集技术供暖和制冷。
河南省空调冷冻节能协会提醒大家,应用本项技术时可能涉及到发明专利号201420035650.5和专利号201420035666.6地源中央空调节能系统和单井全回灌同井循环地热能采集装置,为了节能减排,大家共同蓝天白云,发明人愿意把本项节能环保技术贡献给全社会每一位热爱节能环保事业的人。
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循环换热井节能环保技术规范1.技术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循环换热井节能环保技术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技术要求。
2.技术规范引用文件:GB/T 13663-200 供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50296 供水井技术规范3.技术术语:以下为本文件的技术术语3.1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循环换热节能采集井壁钻井时形成800mm~1000mm直径的圆形井壁3.2 分水器调节浅层地热能地下土壤换热交换量的调节装置3.3 地热能交换提取颗粒当浅层地热能提取装置工作时通过地热能交换提取颗粒能把能量交换至直径约20米以内的岩土层或沙层中去。
3.4 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并联井系统本系统最小可为2000平方以内的建筑物供热供冷,最大可通过多井并联为千万平方以上面积供热供冷,对食品、药物、冷链等低温供冷系统节能量更大。
单井回灌
![单井回灌](https://img.taocdn.com/s3/m/83837485bceb19e8b8f6ba5d.png)
三、施工技术文件1.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安装工程招标文件空调系统安装工程施工招标答疑空调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图现行相关的国家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评定标准2.工程概况2.1工期进入工地现场开始施工之日起60个日历天。
2.2总概述工程名称:汤阴县东关新村政通苑地能中央空调机房系统建设单位:汤阴县东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资金来源:建设单位自筹,已落实到位设计单位:投标单位深化设计工程地点:汤阴县城东政通路工程规模:4万平方米工程范围:地能中央空调机房系统深化设计、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二、工程范围三口取水井、五口回灌井的打井施工;空调主机的安装空调机房的系统附属设备(如水泵、水处理等)安装空调机房管道、阀门安装系统水井外管网施工与上述内容有关的系统所有材料设备的供应。
三、工程特点本空调系统,它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地温水源热泵技术,所以它有许多与常规空调系统的不同之处:1. 在系统中,有一套水井供水系统,这一点,在常规的空调系统中是不具备的。
因此,认真进行前期的地质勘探,科学分析,以确定取水井、回灌井的最佳位置、深度、数量,保证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和控制初投资。
2. 根据地质报告选择最佳的成井施工工艺,以确保各井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3. 科学设计系统,以达到最小的取水量和最佳的使用效果的完美匹配,并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4. 由于系统的功能要满足供冷、供暖,需要转换自如。
所以施工中需采用较高水平的施工工艺,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
5. 井水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所以在采用较高水平的施工工艺同时,还要严把材料关,确保取水井、混水装置和除沙装置的正常使用功能。
3.施工组织准备措施3.1项目部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3.2组织机构图3.3人员安排3.4施工临时设施准备项目管理部办公室、职工生活区及制作场地共需300平方米;建立工地现场办公Array室并配备添置必须办公用品。
因本工程采用众多高端设备与配件(价格较贵),故所有设备一到现场,必须要Array派人二十四小时值班守候。
回灌井技术方案
![回灌井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22fe444693daef5ff73d3a.png)
、回灌井设计为防止开挖过程中水土流失严重,基坑周边设置直径为200mm勺回灌井(详见回灌井大样图)。
回灌井设置在基坑与建筑物之间,北侧的回灌井设置在围挡范围内,回灌井间的距离为15~20m二、回灌井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放线定位一回灌井钻孔一清洗换浆-井管安装一填料一洗井一回灌一定图1回灌井大样图期回扬2、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施工现场做好“三通一平” ,满足设备进、出场、备好泥浆,配齐滤料、管材、注水设备。
(2)回灌井钻孔采用地质钻机套管垂直钻进,垂直度控制在1%内,钻孔孔径200mm钻孔前应与现场管理人员对接,排查附近管线情况,防止破坏管线。
(3)清孔换浆当钻孔至设计孔深后为防止泥浆沉淀和井孔坍塌,应及时清孔换浆。
置换的泥浆含沙量不大于5%,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cm。
(4)井管安装1)管井制作:下①70mmPV管,管壁每隔20cm布置梅花形滤水孔,包一层铁丝网及两层尼龙丝布网滤层。
2)下管:管底部抛填250mn厚的2~5mn石米滤料,井管上端口应高出地面至少50cm, 严禁强行将井管压入井孔。
(5)回填滤料填料时井管必须居中,采用循环水填料法。
滤料采用2~5mm石米滤料,用铁锹均匀对称的抛撒在井管四周,填料至距地面1.0m范围,上面1.0m采用水泥浆回填密实。
(6)洗井填料完成后采用循环水洗井,井内的沉渣厚度不得超过200mm。
(7)回灌对清洗好井管的井,确保合格后,对回灌井进行封闭,把井管最上端用能达承压厚度的钢板焊封,循环水管在钢板上开口焊封,确保回灌井的回灌量。
(8)定期回扬为预防和处理管井堵塞,主要采用回扬的方法,回扬是在回灌井中开泵抽排水中堵塞物。
每口回灌井回扬次数和回扬持续时间主要由含水层颗粒大小和渗透性而定。
在岩溶裂隙含水层进行管井回灌,长期不回扬,回灌能力仍能维持;对细颗粒含水层,回扬尤为重要,回扬时间宜为1 个星期一次。
3、技术要求(1)钻探施工达到设计深度后,继续向下钻进1.0m,用循环水冲洗泥浆,减少沉淀,并应立即下管,注入清水,稀释泥浆比重接近 1.05后,投入滤料,不少于设计量的95%严禁井管强行插入坍塌孔底,滤料填至离地面 1.0m改用水泥浆回填封孔。
回灌井技术方案.docx
![回灌井技术方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1e439b5910ef12d2af9e7b7.png)
一、回灌井设计为防止开挖过程中水土流失严重,基坑周边设置直径为200mm的回灌井(详见回灌井大样图)。
回灌井设置在基坑与建筑物之间,北侧的回灌井设置在围挡范围内,回灌井间的距离为15~20m。
图1 回灌井大样图二、回灌井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放线定位→回灌井钻孔→清洗换浆→井管安装→填料→洗井→回灌→定期回扬。
2、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施工现场做好“三通一平”,满足设备进、出场、备好泥浆,配齐滤料、管材、注水设备。
(2)回灌井钻孔采用地质钻机套管垂直钻进,垂直度控制在1%内,钻孔孔径200mm。
钻孔前应与现场管理人员对接,排查附近管线情况,防止破坏管线。
(3)清孔换浆当钻孔至设计孔深后为防止泥浆沉淀和井孔坍塌,应及时清孔换浆。
置换的泥浆含沙量不大于5%,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cm。
(4)井管安装1)管井制作:下Ф70mmPVC管,管壁每隔20cm布置梅花形滤水孔,包一层铁丝网及两层尼龙丝布网滤层。
2)下管:管底部抛填250mm厚的2~5mm石米滤料,井管上端口应高出地面至少50cm,严禁强行将井管压入井孔。
(5)回填滤料填料时井管必须居中,采用循环水填料法。
滤料采用2~5mm石米滤料,用铁锹均匀对称的抛撒在井管四周,填料至距地面1.0m范围,上面1.0m采用水泥浆回填密实。
(6)洗井填料完成后采用循环水洗井,井内的沉渣厚度不得超过200mm。
谢谢欣赏(7)回灌对清洗好井管的井,确保合格后,对回灌井进行封闭,把井管最上端用能达承压厚度的钢板焊封,循环水管在钢板上开口焊封,确保回灌井的回灌量。
(8)定期回扬为预防和处理管井堵塞,主要采用回扬的方法,回扬是在回灌井中开泵抽排水中堵塞物。
每口回灌井回扬次数和回扬持续时间主要由含水层颗粒大小和渗透性而定。
在岩溶裂隙含水层进行管井回灌,长期不回扬,回灌能力仍能维持;对细颗粒含水层,回扬尤为重要,回扬时间宜为1个星期一次。
3、技术要求(1)钻探施工达到设计深度后,继续向下钻进1.0m,用循环水冲洗泥浆,减少沉淀,并应立即下管,注入清水,稀释泥浆比重接近1.05后,投入滤料,不少于设计量的95%,严禁井管强行插入坍塌孔底,滤料填至离地面1.0m改用水泥浆回填封孔。
回灌试验技术交底
![回灌试验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a2f96f77f242336c1eb95ed0.png)
8、抽水回灌稳定延续时间为12小时。
11、水位观测:动水位与出水量同时观测,应认真测准抽水初始阶段的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井与抽水井按规定时间统一进行观测,在抽水开始后的第0、5、10、15、20、25、30min各测一次,以后每隔30min测一次。
12、每个落程结束后,应检查孔内沉淀情况并及时反馈。必要时,应进行处理。
抽水回灌试验技术交底
2011年7月6日
工程名称
深圳水文地质勘察试验
分部工程
试验井
分项工程名称:抽水回灌试验
一、回灌试验
1、根据抽水量确定回灌量,根据现有的资料,拟计划单井回灌按抽水量的40%、50%、60%分别进行无压回灌试验。
2、抽水回灌试验之前应进行试抽回灌,校核三块水表的读数。水表应编号。
3、回灌量必须由小到大。
3、验收的内容包括水位、出水量、水温、气温记录、取样等工作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4、试验完成后,应及时提交符合要求的抽水回灌试验原始记录。
技术
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
交底人
注:本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接受交底人,一份存档。
4、本次抽水回灌试验采用3号井做抽水井,2号井做回灌井。试验过程中需随时注意2号井水位,使其保持在一定水头值。
5、回灌试验前和回灌试验时,必须同步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点(包括附近的水井、泉和其他水点)的自然水位和动水位。如自然水位的日动态变化很大时,应掌握其变化规律。
6、水位的观测,在同一试验中应采用同一方法和工具。抽水孔的水位测量应读数到厘米,观测孔的水位测量应读数到毫米。
13、本次回灌试验拟进行三天,每天试验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
二、资料的检查验收和提交:
单井回灌试验要求
![单井回灌试验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396800f0975f46527d3e1e2.png)
单井回灌试验要求A.0.1 回灌试验开始前,应对回灌井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才能进行单井回灌试验。
距离回灌井45m范围内的观测井不应小于2口。
A.0.2 稳定流回灌试验宜进行3次,水位上升宜先大后小。
最大水位上升应低于地表下0.5m,其余2次上升值可分别为最大上升值的1/3和2/3,相邻两次试验水位相差不应小于1m。
地下水位埋深小于2.5m场地,可进行2次稳定流回灌试验。
A.0.3 回灌开始后,回灌井水位、观测井水位、回灌量应及时观测。
自回灌试验开始后时刻起,水位观测时间间隔应为:1、3、5、7、10、15、20、25、30min,以后应每隔30min观测1次。
回灌量应每隔30min观测1次。
回灌试验结束后,水位恢复过程应及时观测,观测要求应与回灌过程相同,至井中水位恢复至初始水位为止。
A.0.4 当下列任一条件发生时可认为达到稳定标准:1 在连续2小时内回灌量没有持续上升或下降趋势(试验过程中无降雨或其他干扰因素);2 回灌井内水位在连续2小时内波动小于3cm,水量波动小于3%;3 观测井中水位在连续2小时内波动小于2cm。
A.0.5 非稳定流回灌试验应进行1次,回灌水量宜采用稳定回灌试验中第2次试验中测得回灌量,且在试验过程中保持稳定。
整个试验过程中流量变化不应大于5%。
A.0.6 非稳定流回灌试验监测频率及方法应与稳定流相同。
A.0.7 试验过程应及时进行现场试验资料整理,并检查试验是否有异常行为。
A.0.8 影响半径可利用稳定流试验中回灌井及观测井数据计算:122112lg lg lg s r s r R s s -=- (A.0.1) 式中:s 1——距离回灌井r 1.处水位上升值;s 2——距离回灌井r 2.处水位上升值;R ——回灌井影响半径。
A.0.9 回灌承压含水层释水系数、导水系数、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可利用泰斯配线法根据非稳定流回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确定。
A.0.10 加压回灌初期回灌压力应逐步上升,自水位上升至井口后,回灌压力应每30min 增加10kpa ,直至达到最大压力。
井下灌浆工技术操作规程模版
![井下灌浆工技术操作规程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68ff9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1.png)
井下灌浆工技术操作规程模版【井下灌浆工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井下灌浆工作的安全和质量,制定本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井下灌浆工作的施工人员,包括井下工作人员、施工监理和相关管理人员。
第三条井下灌浆工作的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工作安全和质量,并接受培训和考核。
第四条井下灌浆工作的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持有相关岗位技术鉴定合格证书。
第五条井下灌浆工作的施工人员必须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保养施工设备和工具。
第六条施工现场必须设立工作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七条井下灌浆工作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第二章施工前的准备第八条工作人员在进入井下工作前必须了解井下的地质情况、井筒尺寸、工程要求等相关信息。
第九条工作人员必须配备完整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鞋、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
第十条施工前必须对井下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正常。
第十一条施工前必须对施工材料进行检验,保证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第十二条施工工艺必须与相关设计人员进行沟通,明确施工方法和要求。
第三章施工操作第十三条施工前必须对井筒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报告,确保井筒的安全。
第十四条施工现场必须遵守标准化施工的要求,确保灌浆质量。
第十五条施工材料必须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搅拌,确保均匀。
第十六条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修改。
第十七条施工过程中必须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清理,严禁乱堆乱放。
第十八条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警示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第十九条施工现场必须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施工后的处理第二十条施工结束后,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保持整洁。
第二十一条施工设备和工具必须进行清洁和检修,确保正常使用。
第二十二条施工记录必须完整保存,包括施工日期、参与人员、工程量、材料消耗等。
第二十三条施工质量必须经过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交付使用。
井下灌浆工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井下灌浆工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5862745b5ef7ba0d4b733ba0.png)
操作规程编号:LX-FS-A34762 井下灌浆工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井下灌浆工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井下灌浆工(看闸阀人或看管孔人),应熟悉各条灌浆灌路系统和各个灌浆钻孔位置。
二、每个灌浆孔开始灌浆前,必须经过试灌清水,进水畅通后方能灌浆。
三、灌浆前应做以下工作:1、灌浆前必须按规定检查好灌浆管路,整理开关闸、阀等。
2、准备完毕立即通知井上压水(小、中、大水)待钻孔或密闭进水畅通后,再通知井上灌浆,灌浆中要与井上联系。
四、正在灌浆的钻孔,如发现进浆不正常时,应暂停灌浆进行压水。
正在灌浆时,当管路或钻孔发生故障,应通知井上停浆,如附近有放浆闸、阀时,可以先打开,把浆放掉,再关上闸阀正式停浆。
五、正在灌浆时,在高压胶管和老钢管附近人员不要停留,以防鼓管子伤人。
六、在满浆水情况下拆管子时,平接的先松下方螺丝,吊挂的先松靠帮螺丝,并用胶布盖住法兰盘,再大量松螺丝,防止喷水伤人。
回灌井技术方案
![回灌井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e9a4eeb7360b4c2f3f6408.png)
一、回灌井设计为防止开挖过程中水土流失严重,基坑周边设置直径为200mm的回灌井(详见回灌井大样图)。
回灌井设置在基坑与建筑物之间,北侧的回灌井设置在围挡范围内,回灌井间的距离为15~20m。
图1 回灌井大样图二、回灌井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放线定位→回灌井钻孔→清洗换浆→井管安装→填料→洗井→回灌→定期回扬。
2、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施工现场做好“三通一平”,满足设备进、出场、备好泥浆,配齐滤料、管材、注水设备。
(2)回灌井钻孔采用地质钻机套管垂直钻进,垂直度控制在1%内,钻孔孔径200mm。
钻孔前应与现场管理人员对接,排查附近管线情况,防止破坏管线。
(3)清孔换浆当钻孔至设计孔深后为防止泥浆沉淀和井孔坍塌,应及时清孔换浆。
置换的泥浆含沙量不大于5%,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cm。
(4)井管安装1)管井制作:下Ф70mmPVC管,管壁每隔20cm布置梅花形滤水孔,包一层铁丝网及两层尼龙丝布网滤层。
2)下管:管底部抛填250mm厚的2~5mm石米滤料,井管上端口应高出地面至少50cm,严禁强行将井管压入井孔。
(5)回填滤料填料时井管必须居中,采用循环水填料法.滤料采用2~5mm石米滤料,用铁锹均匀对称的抛撒在井管四周,填料至距地面1.0m范围,上面1.0m采用水泥浆回填密实。
(6)洗井填料完成后采用循环水洗井,井内的沉渣厚度不得超过200mm。
(7)回灌对清洗好井管的井,确保合格后,对回灌井进行封闭,把井管最上端用能达承压厚度的钢板焊封,循环水管在钢板上开口焊封,确保回灌井的回灌量.(8)定期回扬为预防和处理管井堵塞,主要采用回扬的方法,回扬是在回灌井中开泵抽排水中堵塞物.每口回灌井回扬次数和回扬持续时间主要由含水层颗粒大小和渗透性而定。
在岩溶裂隙含水层进行管井回灌,长期不回扬,回灌能力仍能维持;对细颗粒含水层,回扬尤为重要,回扬时间宜为1个星期一次。
3、技术要求(1)钻探施工达到设计深度后,继续向下钻进1。
回灌井技术方案
![回灌井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02c46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1.png)
一、回灌井设计为防止开挖过程中水土流失严重,基坑周边设置直径为200mm的回灌井(详见回灌井大样图).回灌井设置在基坑与建筑物之间,北侧的回灌井设置在围挡范围内,回灌井间的距离为15~20m。
图1 回灌井大样图二、回灌井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放线定位→回灌井钻孔→清洗换浆→井管安装→填料→洗井→回灌→定期回扬。
2、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施工现场做好“三通一平",满足设备进、出场、备好泥浆,配齐滤料、管材、注水设备.(2)回灌井钻孔采用地质钻机套管垂直钻进,垂直度控制在1%内,钻孔孔径200mm。
钻孔前应与现场管理人员对接,排查附近管线情况,防止破坏管线.(3)清孔换浆当钻孔至设计孔深后为防止泥浆沉淀和井孔坍塌,应及时清孔换浆.置换的泥浆含沙量不大于5%,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cm。
(4)井管安装1)管井制作:下Ф70mmPVC管,管壁每隔20cm布置梅花形滤水孔,包一层铁丝网及两层尼龙丝布网滤层。
2)下管:管底部抛填250mm厚的2~5mm石米滤料,井管上端口应高出地面至少50cm,严禁强行将井管压入井孔。
(5)回填滤料填料时井管必须居中,采用循环水填料法.滤料采用2~5mm石米滤料,用铁锹均匀对称的抛撒在井管四周,填料至距地面1.0m范围,上面1。
0m采用水泥浆回填密实。
(6)洗井填料完成后采用循环水洗井,井内的沉渣厚度不得超过200mm.(7)回灌对清洗好井管的井,确保合格后,对回灌井进行封闭,把井管最上端用能达承压厚度的钢板焊封,循环水管在钢板上开口焊封,确保回灌井的回灌量。
(8)定期回扬为预防和处理管井堵塞,主要采用回扬的方法,回扬是在回灌井中开泵抽排水中堵塞物。
每口回灌井回扬次数和回扬持续时间主要由含水层颗粒大小和渗透性而定。
在岩溶裂隙含水层进行管井回灌,长期不回扬,回灌能力仍能维持;对细颗粒含水层,回扬尤为重要,回扬时间宜为1个星期一次。
3、技术要求(1)钻探施工达到设计深度后,继续向下钻进1.0m,用循环水冲洗泥浆,减少沉淀,并应立即下管,注入清水,稀释泥浆比重接近1。
井下灌浆工技术操作规程范文
![井下灌浆工技术操作规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0d791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e.png)
井下灌浆工技术操作规程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井下灌浆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工作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工艺要求
第二条井下灌浆工作应采用合适的工艺,确保灌浆材料的充分渗透和固结。
第三章施工准备
第三条施工前,应对井下工作环境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施工安全。
同时,应准备好所需设备和材料。
第四章施工操作
第四条施工前,操作人员应对井下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正常运行。
同时,应检查灌浆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第五章施工安全
第五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同时,应确保工作现场的安全环境和紧急救援措施。
第六章施工质量
第六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灌浆材料的用量和质量,并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同时,应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第七章施工后处理
第七条施工完成后,应对井下设备进行清理和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第八章技术交底
第八条完成施工后,应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
第九章违章处罚
第九条对于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章附则
第十条本规程适用于井下灌浆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以上是井下灌浆工技术操作规程的一个范文,供参考使用。
具体操作规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确保施工质量和工作安全。
回灌井技术方案精编
![回灌井技术方案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172677726137ee06eff918d8.png)
回灌井技术方案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一、回灌井设计为防止开挖过程中水土流失严重,基坑周边设置直径为200mm的回灌井(详见回灌井大样图)。
回灌井设置在基坑与建筑物之间,北侧的回灌井设置在围挡范围内,回灌井间的距离为15~20m。
图1 回灌井大样图二、回灌井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放线定位→回灌井钻孔→清洗换浆→井管安装→填料→洗井→回灌→定期回扬。
2、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施工现场做好“三通一平”,满足设备进、出场、备好泥浆,配齐滤料、管材、注水设备。
(2)回灌井钻孔采用地质钻机套管垂直钻进,垂直度控制在1%内,钻孔孔径200mm。
钻孔前应与现场管理人员对接,排查附近管线情况,防止破坏管线。
(3)清孔换浆当钻孔至设计孔深后为防止泥浆沉淀和井孔坍塌,应及时清孔换浆。
置换的泥浆含沙量不大于5%,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cm。
(4)井管安装1)管井制作:下Ф70mmPVC管,管壁每隔20cm布置梅花形滤水孔,包一层铁丝网及两层尼龙丝布网滤层。
2)下管:管底部抛填250mm厚的2~5mm石米滤料,井管上端口应高出地面至少50cm,严禁强行将井管压入井孔。
(5)回填滤料填料时井管必须居中,采用循环水填料法。
滤料采用2~5mm 石米滤料,用铁锹均匀对称的抛撒在井管四周,填料至距地面范围,上面采用水泥浆回填密实。
(6)洗井填料完成后采用循环水洗井,井内的沉渣厚度不得超过200mm。
(7)回灌对清洗好井管的井,确保合格后,对回灌井进行封闭,把井管最上端用能达承压厚度的钢板焊封,循环水管在钢板上开口焊封,确保回灌井的回灌量。
(8)定期回扬为预防和处理管井堵塞,主要采用回扬的方法,回扬是在回灌井中开泵抽排水中堵塞物。
每口回灌井回扬次数和回扬持续时间主要由含水层颗粒大小和渗透性而定。
在岩溶裂隙含水层进行管井回灌,长期不回扬,回灌能力仍能维持;对细颗粒含水层,回扬尤为重要,回扬时间宜为1个星期一次。
回灌井技术方案
![回灌井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aed1296137ee06eef91895.png)
一、回灌井设计之五兆芳芳创作为避免开挖进程中水土流失严重,基坑周边设置直径为200mm的回灌井(详见回灌井大样图).回灌井设置在基坑与修建物之间,北侧的回灌井设置在围挡规模内,回灌井间的距离为15~20m.图1 回灌井大样图二、回灌井施工工艺及技巧要求1、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放线定位→回灌井钻孔→清洗换浆→井管装置→填料→洗井→回灌→定期回扬.2、施工办法(1)施工准备施工现场做好“三通一平”,满足设备进、出场、备好泥浆,配齐滤料、管材、注水设备.(2)回灌井钻孔采取地质钻机套管垂直钻进,垂直度控制在1%内,钻孔孔径200mm.钻孔前应与现场办理人员对接,排查邻近管线情况,避免破坏管线.(3)清孔换浆当钻孔至设计孔深后为避免泥浆沉淀和井孔坍塌,应实时清孔换浆.置换的泥浆含沙量不大于5%,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cm.(4)井管装置1)管井制作:下Ф70mmPVC管,管壁每隔20cm安插梅花形滤水孔,包一层铁丝网及两层尼龙丝布网滤层.2)下管:管底部抛填250mm厚的2~5mm石米滤料,井管上端口应超出跨越地面至少50cm,严禁强即将井管压入井孔.(5)回填滤料填料时井管必须居中,采取循环水填料法.滤料采取2~5mm石米滤料,用铁锹均匀对称的抛撒在井管四周,填料至距地面 1.0m规模,上面1.0m采取水泥浆回填密实.(6)洗井填料完成后采取循环水洗井,井内的沉渣厚度不得超出200mm.(7)回灌对清洗好井管的井,确保及格后,对回灌井进行封锁,把井管最上端用能达承压厚度的钢板焊封,循环水管在钢板上开口焊封,确保回灌井的回灌量.(8)定期回扬为预防和处理管井堵塞,主要采取回扬的办法,回扬是在回灌井中开泵抽排水中堵塞物.每口回灌井回扬次数和回扬持续时间主要由含水层颗粒大小和渗透性而定.在岩溶裂隙含水层进行管井回灌,长期不回扬,回灌能力仍能维持;对细颗粒含水层,回扬尤为重要,回扬时间宜为1个星期一次.3、技巧要求(1)钻探施工达到设计深度后,持续向下钻进 1.0m,用循环水冲洗泥浆,削减沉淀,并应立即下管,注入清水,稀释泥浆比重接近1.05后,投入滤料,良多于设计量的95%,严禁井管强行拔出坍塌孔底,滤料填至离地面1.0m改用水泥浆回填封孔.(2)若回灌井散布比较集中,连续钻进,应实时进行洗井,不该放置时间太长或完成钻探后集中洗井.(3)注水设备应定期进行调养,注水距离按照水位的变更而定.(4)井口井盖必须要焊接牢固,定期查抄,避免在注水进程中脱落.三、回灌井运行基坑挖土阶段对基坑外情况进行跟踪监测,一旦基坑外沉降比较大或沉降加快变更比较大时以及基坑外承压水水位变更超出 1.5m,就应立即启动回灌措施.回注水源:回注水源主要以基坑内抽水井的地下水作为回注水,也可采取自来水作为回注水源.3/h.回灌压力:为包管回灌效果,将回灌的集水箱垫高1米,使其有一水压差.要求回灌压力不克不及过大,过大后会影响回灌井周边地层结构,回灌压力控制在0.05MPa左右.回灌进程中对基坑内不雅测井和基坑外不雅测井水位密切监控,要求水位不雅测每天一次.回灌井实施回灌的同时,基坑内抽水井正常持续运行,为了节约地下水资源可以采取抽出来的地下水进行回灌.图2回灌运行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行业标准
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循环换热采集井
2014-05-26 发布2014-06-01 实施河南省空调冷冻节能协会
为规范和推动浅层地热能地源热泵系统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
循环换热采集井(以下简称浅层地热能采集井)优质施工的标准,特编制本标准。
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循环换热采集井技术是一项适用于多种
地质条件的浅层地热能采集技术,它以井底层的循环水为介质,与200 米以上(根据钻井深度)土壤中的18°C左右的恒定温度进行能量转换, 通过调节装置它可以完全实现地下水就地全部同层回灌,不消耗水资源也不污染地下水,对地下水是安全的。
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循环换热井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逐步几倍上升,每年可实现浅层地热能替代传统供暖能源约20万吨以上标煤。
我省有许多重要工程都采用了单井循环浅层地热能循环换热采集技术供暖和制冷。
河南省空调冷冻节能协会提醒大家,应用本项技术时可能涉及到发
明专利号201420035650.5和专利号201420035666.6地源中央空调节能系统和单井全回灌同井循环地热能采集装置,为了节能减排,大家共同蓝天白云,发明人愿意把本项节能环保技术贡献给全社会每一位热爱节能环保事业的人。
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循环换热井节能
环保技术规范
1・技术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循环换热井节能环保技术
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技术要求。
2.技术规范引用文件:
GB/r 13663吆00供水用聚乙烯(PE)管材
GB50296供水井技术规范
3.技术术语:
以下为本文件的技术术语
3.1
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循环换热节能采集井壁钻井时形成
800m m 1000m m直径的圆形井壁
3,2 分水器
调节浅层地热能地下土壤换热交换量的调节装置
3.3 地热能交换提取颗粒
当浅层地热能提取装置工作时通过地热能交换提取颗粒能把能
量交换至直径约20米以内的岩土层或沙层中去。
3・4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并联井系统
本系统最小可为2000平方以内的建筑物供热供冷,最大可通过
多井并联为千万平方以上面积供热供冷,对食品、药物、冷链等低温供冷系统节能量更大。
4.设计
4.1.1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循环井内结构图
提取过的地热能交换水送入地下土壤
浅层地热能送入提取设备
O
能量调节分水器
浅层地热能提取交换区
桥式滤水管(花管)
eOO-tOOOmn 钻井孔壁
螺旋管(实管) 浅层地热能一次密封区
浅层地热能二次提取交换区
浅层地*A 能二次密封
区
浅层地热能提取多级水泵
浅层地热能二次提取区 桥式滤水管(花管)
浅层地热能橡胶管道
二次农封水n
浅层地热能橡胶管道
密封水曩
浅层地热能循环回灌区 (也是循环提取区)
浅层地热能一次 提取交换分配阀门管道
浅层地热能一次交换管道
浅层地热能循环提取层
1.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循环井内结构图
4.1.2浅层地热能采集循环井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搜集所需浅层地热能采集井周边地区的水文地质资料,并进行现
场勘查;
4. L3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循环采集井位置,应根据施工现场采集
区的地质结构和水文条件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浅层地热能采集井应能满足15米吊机工作,半径位置以利于施工
和后期维修。
离建筑物应保持3米以外距离;
3) 两口井相距位置应大于20米以上;
4)
浅层地热能采集应注意当地地下水流方向,严防相反干扰。
4.1.4浅层地热能采集井设计结构应注意以下内容
1)
浅层地热能采集井直径应大于 800m m 以上,深度应为100米 以上(200米以内);
2)
蓄能滤料颗粒材料应使用l ・5nini 左右的石英砂或干净的大沙 或小米石;
3)
选择合格的桥式滤水管和螺旋管(377mm );
4) 成井后用井内摄像机确认好桥式管和螺旋管准确位置; 1) 2) 确定浅层地热能换热井位置和采集深度; 3) 确定浅层地热能提取交换供热(冷)功率;
4)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浅层地热能提取井的位置和数量; 5)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浅层地热能多需材料的配备。
1) 靠近机房周边;
2)
4・2浅层地热能单井全回灌采集井的结构设计
4.2.1 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其单井每米换热量也有所不同,个别地
区因地质复杂的原因,每眼井均应进行探测地质结构。
附表:浅层地热能单井全回灌采集井参数表:
4.2.2浅层地热能单井回灌系统应符合下列条件
1) 蓄能填料颗粒应采用直径大于0.1m m小T 0,3m m石英砂或无细末
的大沙或干净的小米石;
2) 橡胶密封囊应有足够弹性,厚度应大于5mm,有足够的抗拉力和
抗压强度,材质应符合饮用水管件的相关标准;
3) 阻水换热井壁需采用6mm以上厚度桥式滤水管和螺旋管,根据设
计长度相结合;
4) 沉淀管长度设计应不少于6米;
5)能量提取区(下部水泵区域)砂网密度应在80目TO目两层,上部浅层地热能混合交换区砂网密度应不大于30目两层;
6)严防井管连接处焊缝漏砂,焊接完成后及时包80目滤网两至3层(下管和滤料时易擦边)。
5. 施工标准: 5.1 一般规定: 5.L1施工前一定要进行现场地质勘探或先打一探测井,根据相 关地质数据依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5.1.2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任务及施工安全,材质,成井要求; 2)施工技术措施; 3)钻井设备、人员、材料、费用和施工进度。
5・2单井全回灌浅层地热能循环换热采集井施工 井管与橡胶能量采集区应密封到位,位置分部合理,下井 内装置前应先用井内摄像机复查后再确定准确位置。
井盖米用承重井盖。
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应齐全(包括录像),并已通过相应的施工质
521 5.2.2 橡胶密封装置下井过程中确保装置完好无破损。
523 各换热分配管管径可根据井的换热量进行变动。
根据地质 不同,换热量不同,抽水管为 DN4(rDN100,回水管为DN2(r DNlOOo 524 井内装置应用法兰盘焊接密实牢固并加密封垫片用螺丝上牢。
525 浅层地热能分水器和能量调节装置,井口修建下口直径不 少于L2米, 井内腔高度不少于 1・5米,井下口直径 600m m ,
6. 匚程验收
6.1 6.2
量过程的监督检验。
水压、水流试验应符合浅层地热能提取设备的相关要求。
6.3施工单位应提交成井相关材质、工艺、报告。
报告应包括浅层地
热能单井全回灌采集井的地质柱状图,施工工艺图等资料。
6.4成井完成后应结合浅层地热能采集井内装置和供热(冷)系统,
对浅层地热能采集井的供热(冷)采集功率进行测试,并计算出实际采集供热(冷)功率。
采集井的实际供热(冷)功率应不低于设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