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及未来发展

合集下载

浅谈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浅谈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112AUTO TIMENEW ENERGY AUTOMOBILE | 新能源汽车现代化社会,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平台或者是电力能源的全面发展,都在不断的提高各行业内部运行设备所需要的电能,而对于目前使用广泛的电力能源储存设备锂离子电池,怎样在保障自身效益扩大的同时,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还需要作出全面改革,例如:如何扩充储锂容量、提高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等,而对锂离子电池关键构件进行分析,起到核心作用的就是石墨负极材料。

对此,石墨负极材料的性能,对锂离子电池后期发展和使用效益有着决定性作用。

再加上石墨导电效率优良,还具备良好的锂离子嵌入、脱出性能,多种优势条件也最终使得石墨变成锂离子电池体系当中使用率为最高、商业化程度为最广泛的负极材料。

但是由于受石墨微观结构客观因素影响,造成石墨理论储锂容量只能达到372mA.h/g,从而出现了电解液兼容性较差、体积膨胀率过高等问题,最终严重影响到了电极能量的密度以及循环稳定性。

对此,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若是要想让实现石墨负极材料性能综合性提升,目前已有诸多国内外重量级研究人员投入到对石墨负极材料改性研究工作当中,也做到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分析,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机理及石墨嵌锂机制作为一种正常锂离子浓差电池,锂离子电池可分为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

设置石墨负极、LiCoO 2正极,然后综合以上因素,研究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机制,可以看出,在对其进行充电期间,清晰看到锂离子在正极LiCoO 2晶格中顺利脱出,而后锂离子循序渐进扩散到电解液中,并在最后穿过隔膜而进入到石墨负极层。

整个过程中,为充分保障电荷之间平衡度,会有同等数量的电子在正极中释放出来,并从外电流路流到石墨负极中,此时会构建出一个回路整体[1]。

而在放电过程中,负极石墨层间的锂离子又开始慢慢脱出,再经电解液,最后返回并嵌入到LiCoO 2晶格中,此时电子会经外电流路传输到正极,这样就可以实现以此充电、放电循环。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精选全文完整版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近年来,新能源电池市场的发展迅猛,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在家用电器、电动车、太阳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不仅能够提高电池的性能,同时也能够为其更进一步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应用前景。

一、研究进展1. 电极材料改进电池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的性质,因此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中,电极材料的改进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电极材料为石墨,但石墨有低比容量、低导电性、易热化等问题。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革新主要是基于正极和负极材料之间的平衡。

目前用于正极的材料有LiFePO4、LiCoO2、LiMn2O4等,用于负极的材料主要有石墨、金属锂、硅材料等。

这些材料科技的不断创新进步,使得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得到不断提升。

2. 电解质电解质是电池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赋予电池主要的性能(如循环性能、电池容量、能量密度等)。

在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中,一般使用液态电解质,但液态电解质有泄漏的风险,而且易于氧化和燃烧。

为了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性能,目前锂离子电池中主要使用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解质中,最为主流的是氧化铝、氧化锆等陶瓷材料。

固态电解质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与高无效性的锂电求得更高电化学性能和更安全性的使用。

3. 电池系统除了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的改进之外,电池系统的研究也是锂离子电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研究领域。

在电池工作过程中,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变化会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

而电池系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电池系统研发的一个核心是电池管理系统(BMS),BMS在锂离子电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将对电池的使用和维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电池系统的研究还包括了钝化处理、电极的表面改性等专业技术的研发。

这些研究都可以有效的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应用。

二、应用前景随着汽车、家用电器、通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和其他传统能源越来越稀缺,迫切需要有效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

但是,这些新能源供应不稳定且持续不断,因此需要先转换成电能再输出,这促进了可充电电池的研究。

传统的铅酸电池,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存在使用寿命短、能量密度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应用。

当前,电池行业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可替代传统铅酸电池和镍镉电池的可充电电池,迫切需要开发无毒、无污染的电极材料和电池隔膜以及无污染的电池。

与传统的二次化学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吸引人的特性已经在电子产品中占主导地位,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引言国际能源结构正从传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逐渐转变为低碳、清洁和安全的能源,以二次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已成为最有前途的储能技术之一。

锂离子电池因其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和体积小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主体由正极、隔膜、负极、封装壳体四部分组成,就提高电池的比能量而言,提高负极的性能相对于改进正极、隔膜、封装壳体更为容易。

负极又包括了电流集流体(通常是铜箔)、导电剂(通常是乙炔黑)、粘结剂(通常是聚偏氟乙烯)和具有与锂离子可逆反应的活性材料。

电极的性能几乎取决于活性材料的性能。

1嵌入型负极材料嵌入型负极材料嵌入机制可以描述为,材料结构中可以容纳一定的外来的锂离子,相变形成新的含锂的化合物,并且能在随后的充放电过程中脱出外来的锂离子,恢复到先前的原始结构。

嵌入型负极材料,包括已经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非石墨化的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TiO2以及钛酸锂等。

其中碳质材料的优点包括良好的工作电压平台,安全性好以及成本低等。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高电压滞后、高不可逆容量的缺点。

钛酸盐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安全性、成本低、长循环寿命的优点,但能量密度低。

石墨作为层状碳材料,是首先被商业化和人们所熟知的LIB负极材料,也是最成功的嵌入型负极材料,锂离子嵌入后可生成层状LiC6,其放电平台在0.2V(vs.Li+/Li)以下,有优异的嵌/脱锂动力学性能,是比较完美的LIB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锂电池是一种重要的电池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

它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低的自放电率等优点,成为了当前电池领域的主流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锂电池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锂电池发展现状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锂电池技术。

它的正极材料通常采用锂钴酸锂、锂镍酸锂和锂铁酸锂等,负极材料则采用石墨或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低的自放电率等优点,已经成为大部分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首选电池。

锂硫电池锂硫电池是一种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潜力的锂电池技术。

它的正极采用硫材料,负极采用锂金属或锂合金。

锂硫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远高于锂离子电池,可以达到500-600Wh/kg,是锂离子电池的两倍以上。

然而,锂硫电池目前还存在循环寿命短、容量衰减快、安全性差等问题,仍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

二、锂电池未来发展趋势提高能量密度能量密度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电池的续航能力和使用时间。

未来锂电池的发展趋势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使其能够满足更高能量需求的应用,如电动飞机和储能系统。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正负极材料,如锂硅合金、硅纳米颗粒等,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延长循环寿命循环寿命是指电池能够进行多少次完整的充放电循环。

锂电池的循环寿命通常在几百到几千次之间,是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减少电池的衰减和容量损失。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的电解质、电极材料和电池结构,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提高安全性锂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锂电池在过充、过放、高温等条件下可能发生热失控和爆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改进电池的设计和材料,提高其安全性能,减少安全风险。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的电解质、电极材料和安全控制系统,以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

降低成本锂电池的成本一直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一个因素。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及智能终端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锂离子电池技术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掌握现代能源技术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介绍当前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情况。

一、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在正极与负极之间来回传输电子,形成电流,从而实现电能转换的过程。

其中,正极材料主要是由过渡金属氧化物与锂离子混合而成,负极材料则主要是由石墨、碳纤维等材料组成,而电解液则主要是由有机溶液和无机盐构成。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轻巧等优点,而且价格也逐渐降低,已经成为电动汽车和移动终端等领域的主流能源。

二、锂离子电池的现状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智能终端、电动汽车等领域的主要能源,而且市场需求非常大。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锂离子电池也被分成了多种类型。

例如,电动汽车所使用的大型锂离子电池能够提供更高的功率和续航时间;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所使用的小型锂离子电池则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小的体积。

然而,锂离子电池也有一些缺点。

例如,锂离子电池电量下降、发热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也对电池设计和制造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过去的几年中,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发展越来越深入,逐渐出现了更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

三、锂离子电池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环保能源的日益关注,锂离子电池技术在未来的能源领域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此外,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在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瓶颈,也需要更好的电池制造工艺及更好的安全措施。

同时,随着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市场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价格和性能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对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是极其重要的,它将会持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科技领域发展。

相信未来锂离子电池技术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应用和更为锐利的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一、概述锂离子电池作为当代能源存储技术的代表,其性能优化和成本降低一直是科研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整体性能。

石墨材料以其稳定性高、导电性好、来源广等优点,成为目前较为理想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天然石墨负极在比容量及倍率性能上仍存在不足,难以满足高性能负极材料的需求。

对石墨负极材料进行改性研究,以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研究者们针对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探索了多种改性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球形化处理、表面处理、掺杂改性等,旨在改善石墨负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

球形化处理可以优化石墨的形貌,使其更接近各向同性,从而提高比容量;表面处理则通过改变石墨表面的化学性质,提高首次充放电效率;掺杂改性则通过引入其他元素或化合物,提高石墨的导电性和稳定性。

单一的改性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改性效果,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多种方法协同改性的可能性。

通过多种方法协同改性,可以综合提高石墨负极材料的性能,使其在比容量、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改性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涌现。

近年来兴起的纳米技术、复合材料技术等,为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有望为锂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锂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是一个持续且深入的领域。

通过对石墨负极材料进行改性,可以有效提高其性能,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石墨负极材料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1. 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锂离子电池,作为当代最重要的能源储存设备之一,其重要性在科技发展和日常生活中日益凸显。

它凭借高能量密度、长寿命、无记忆效应以及快速充电能力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产品、能源存储系统以及航天航空等众多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XX大学毕业论文题目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姓名 XX 教育层次大专学号 XX 省级电大 XX专业应用化工技术分校 XX指导教师 XX 教学点 XX目录一、 (4)二、 (4)三、 (5)四、 (6)五、 (6)(一) (6)(二) (7)参考文献 (7)致谢 (8)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 硅基负极材料因具有高电化学容量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评述单质硅、硅-金属合金、硅-碳复合材料以及其他硅基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 分析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存在问题, 探讨硅基负极材料的合成、制备工艺以及未来硅基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硅的纳米化、无定形化、合金化及复合化等技术手段, 实现硅基负极材料同时兼备高容量、长寿命、高库伦效率和倍率性能, 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关键词: 应用化学;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硅基复合材料。

锂离子二次电池因具有比能量高、充放电寿命长、无记忆效应、自放电率低、快速充电、无污染、工作温度范围宽和安全可靠等优点, 已成为现代通讯、便携式电子产品和混合动力汽车等的理想化学电源. 在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关键材料中, 负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工作性能和价格的重要因素. 目前商业化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类碳负极材料, 其实际容量已接近理论值(372 mA·h / g), 因此不能满足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微电池的要求. 另一方面, 石墨的嵌锂电位平台接近金属锂的沉积电势, 快速充电或低温充电过程中易发生“析锂” 现象从而引发安全隐患. 此外, 石墨材料的溶剂相容性差, 在含碳酸丙烯酯等的低温电解液中易发生剥离导致容量衰减[1] . 因此, 寻求高容量、长寿命、安全可靠的新型负极材料来代替石墨类碳负极, 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各种新型合金化储锂的材料中, 硅容量最高, 能和锂形成Li 12 Si 7 、Li 13 Si 4、Li7Si3 、Li15Si4 和Li22Si5等合金, 理论储锂容量高达4212mA·h / g, 超过石墨容量的10倍[2-3] ; 硅基负极材料还具有与电解液反应活性低和嵌锂电位低(低于0.5 V) 等优点[4-5] . 硅的嵌锂电压平台略高于石墨, 在充电时难以引起表面锂沉积的现象, 安全性能优于石墨负极材料[6] . 此外, 硅是地壳中丰度最高的元素之一, 其来源广泛, 价格便宜, 没有毒性, 对于硅负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具有极大的优势.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单质硅、硅-金属合金以及硅-碳复合材料和其他硅基复合体系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最新研究成果, 并对今后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一、硅脱嵌锂时的结构变化硅电极在脱嵌锂的过程中的体积效应所造成的容量快速衰减, 是其实用化进程的巨大阻碍[7-8] . 在电化学储锂过程中, 每个硅原子平均结合44个锂原子后得到Li22Si5合金相, 造成材料的体积变化可达到300% 以上[9] . 由巨大的体积效应产生的机械应力会促进电极表面微裂纹的产生和传播, 使活性物质从集流体上逐渐破裂、脱落, 从而丧失与集流体的电接触, 造成电极循环性能迅速下降[10] . 另外, 由于硅本身是半导体材料, 本征电导率比较低, 仅有 6.7 × 10 - 4 S / cm, 故需加入导电剂来提高电极的导电性[11] . 为解决这一难题, 人们利用纳米硅粉体作为负极材料, 但研究表明, 锂离子在纳米硅材料中的反复嵌入和脱出会导致硅纳米颗粒发生不可逆的电化学烧结, 造成电池循环性能的急剧下降[12] .导致硅负极材料容量剧烈衰减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现有电解液中的LiPF6 分解所产生微量HF 对硅造成了腐蚀[18] . 此外, 由于其剧烈的体积效应造成的颗粒粉化, 使得新的硅原子不断消耗Li + , 导致在常规的LiPF6电解液中难以形成稳定的表面固体电解质(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SEI) 膜, 随着活性物质的粉化脱落和电极结构的破坏, 新暴露出的硅表面不断与电解液反应形成新SEI 膜, 导致充放电效率降低, 容量衰减加剧.为使硅材料具有高容量, 同时兼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 目前主要通过以下3 种方法来改善硅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①制备硅纳米材料. 一则可减小硅的绝对体积变化, 另则制备非晶硅薄膜等以消除晶体硅的非均匀变形; ②制备硅基合金材料. 使硅与其他元素形成硅化物, 以减小材料体积变化; ③制备硅基复合材料. 使硅与其他非金属类材料复合, 通过缓冲基体的缓冲性能限制硅的体积变化。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一、内容描述通过调整石墨晶体的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

通过施加高压等静压处理,可以减小石墨颗粒之间的嵌合程度,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的石墨负极材料具有更加规整的表面形貌,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

表面修饰是一种有效的改性和优化石墨负极材料的方法。

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在石墨表面引入特定的官能团或纳米结构,可以提高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稳定性。

利用有机溶剂或水溶性聚合物对石墨进行包覆处理,可以有效防止石墨表面的锂枝晶生长,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石墨负极材料的颗粒形貌对其电化学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通过控制石墨的成核、生长和集料过程,可以制备出具有一定形状、粒度和分布的石墨负极材料。

特定形貌的石墨负极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低的锂离子扩散电阻,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石墨负极材料的组成对其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添加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可以改善石墨负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在石墨中添加硅、锡等元素,可以增加石墨的理论嵌锂容量;添加硫、氮等元素,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和吸附剂,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将围绕石墨负极材料的结构改良、表面修饰、形貌调控和组成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金属锂插层电池时代 (1970s1980s):在该阶段,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锂插层化合物,例如LiMn2O4等,作为新一代蓄电池的可行性。

这些早期的锂离子电池使用金属锂作为阳极,然而由于金属锂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锂枝晶,导致电池循环性能较差,因此该方法并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诞生 (1990s):为解决金属锂插层电池存在的体积膨胀和锂枝晶问题,研究者们开始探索石墨类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

天然石墨因其出色的循环稳定性、高比容量和低成本成为首选的负极材料。

2024年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可以保护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不受电解液的侵蚀,并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随着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

本文将对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2. 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现状目前,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已经逐渐成熟,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主要的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包括石墨、石墨烯和硅等。

石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石墨烯作为新兴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导率和机械性能,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硅作为高容量负极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其体积膨胀和容量衰减等问题,其商业化应用仍需克服一系列技术难题。

3. 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驱动市场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在性能和成本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

石墨烯、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为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制备技术的进一步突破,锂电负极包覆材料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推动市场的发展。

3.2 新能源汽车需求拉动市场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成为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对负极包覆材料的要求更高,这将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材料的应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3.3 环保趋势助推市场发展环保意识的提升引发了对绿色能源的追求,锂电负极包覆材料作为绿色能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市场对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将促使企业加大对环保型锂电负极包覆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推动市场的快速发展。

4. 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挑战与对策锂电负极包覆材料市场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材料成本高、循环寿命短等问题。

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与前景

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与前景

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与前景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其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以及较高的工作电压等方面。

本文将从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研究现状与前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锂离子电池原理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以锂离子嵌入/脱出负极材料为电池反应基础的电池。

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组成部分。

其中,正极材料通常为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负极材料通常为石墨材料。

电解液一般采用有机溶液,例如碳酸盐溶液、有机磷酸酯溶液等。

隔膜则用于隔离正极和负极,避免两者直接接触。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由正极向负极移动,同时在负极上嵌入形成化合物。

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由负极向正极移动,同时从负极材料中脱出。

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即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可以反复嵌入/脱出负极材料。

二、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离子电池也在不断升级改进。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是目前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200Wh/kg左右,而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新的材料和结构,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2. 延长电池寿命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循环次数、充放电速率、温度等。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优化电池结构、选择更稳定的材料等方式延长电池的寿命。

3. 提高电池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电池内部温度过高,就可能发生热失控事故。

因此,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也是当前锂离子电池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锂离子电池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以下几个方面是锂离子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1. 大容量电池大容量电池是未来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大容量电池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领域,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

试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前景

试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前景
是钛酸锂成为研究人员的宠儿。 能。 最主要的是能够在2 0 M i n 内实现充 电8 0 % 的效能。
钛 酸锂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是当前发 展的新方 向, 钛 酸锂
在我国第五十一届电池研 究讨 论会上 , 丰田 汽 车等认 为钛
具有尖 晶石的结构, 在1 9 9 9 年前后开始, 作为锂 离子二次电池 的 酸 锂的 比容量为1 7 5 m A h / g , 能够与硅类材料进行 混合,因而 可
・设 计 分 析
试析锂离子 电池负极材料 的发展前景
李亚娟( 新 疆教育学 院, 新疆 乌鲁 木 齐 8 3 0 0 4 6 )
摘 要: 锂离子蓄电池负 极材料是电动汽车芯的一个部分, 具有较大的市场, 从其发展来看, 我国国内锂 离 子蓄电池采用的多是锰酸锂为正 极材料, 碳为负 极材料。 电池循环寿命在1 0 0 0 次左右, 而美日 等发展 国家则多相反的利用负极材料, 电池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目 前我国中信国
极 的锰酸锂锂 电池的循环寿命只有 1 0 0 0 次左右。 但是日 美等发
通 过1 9 8 2 年伊利诺 伊大学的相关研 究人员发现 锂离子具有能 达 国家采用钻酸锂和锰酸锂 为正极 , 钛酸锂为负极 的锂 电池循 够嵌入石墨 的特 性, 且具有一定 的可逆性 , 才逐 渐将负极材料 环寿命可 以达N 5 o o o 次, 并且能够反复充放电3 0 0 0 次, 容量只 发展为石墨 等。当前, 商品化 的锂 离子 负极材料 多为单一 的炭 下 降了1 0 % 左右 。 当前, 我 国对于钛酸 锂锂 电池 的研 究也正在进 材料 , 但 是炭材料作为锂离子的负极材料本身还存在一定的缺 行 。 陷, 碳 负极 电位在与金属锂 的电位接 近的 时候 , 容易出现 析出 锂枝晶, 从而引发短路, 形成锂离子 电池的安全 隐患。 对钛酸 锂锂电池 的研 究中, 电池 的循环性和安全性相对来 说 比较 受重视 , 锂 电位在O . 1 V 左 右的锂在负极析出的时候, 相较 于碳 负极材料, 具有 造成安全 问题, 逐渐已经将其 电位拔高N1 . 5 V 。 当前 除了电动汽 较高 的比容量 , 但是 由于锂 离子的反复嵌 脱, 容 易导致合 金类 车运 用之外, 电力助动 车也 开始 逐渐使用快速 的充电技术 , 本 负极在充 电过程中体积的变 化, 循 环性能不好。 当前, 地电位过 田公司在2 0 1 0 年发售 的电动踏板车就是使 用了钛酸锂 电池 , 速 度金属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 逐渐 引起 了研究人员的注意, 特别 度 达到将近3 0 k m / h , 续航 的距 离为3 0 k n i , 且 具有 较好 的加速性

《2024年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范文

《2024年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范文

《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性能电池的需求愈发强烈。

在众多的电池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无记忆效应和长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存储系统中。

然而,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能量密度不足、充放电速度慢等问题。

为此,对新型负极材料的研究成为了科研领域的热点。

其中,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因其卓越的电化学性能和物理特性,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二、石墨烯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高比表面积和出色的机械强度。

这些特性使得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锂离子电池中,负极材料的主要功能是存储锂离子。

通过将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或与其他材料复合,可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能量密度。

三、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研究(一)制备方法目前,制备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液相剥离法、还原氧化石墨烯法等。

其中,液相剥离法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散剂和溶剂,可以在液相环境中将石墨烯剥离成单层或几层结构,从而实现规模化生产。

(二)复合材料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石墨烯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者们通过将石墨烯与其他材料(如硅基材料、金属氧化物等)进行复合。

这种复合材料可以充分利用各组分的优点,实现性能的互补和优化。

例如,硅基材料具有较高的容量,但充放电过程中体积效应明显;而石墨烯的高导电性和高比表面积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体积效应,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充放电速度。

(三)性能研究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首次放电容量、良好的循环性能和优异的倍率性能。

这得益于石墨烯的高导电性、高比表面积以及与其他材料的良好复合效果。

此外,这种负极材料还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满足电动汽车等应用领域对电池的高要求。

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实验报告

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实验报告

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从便携式电子设备到电动汽车,再到大规模储能系统,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

其中,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充电速率等重要指标。

因此,研发新型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和开发一种新型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一)实验材料1、原材料:_____、_____、_____等。

2、化学试剂:_____、_____、_____等。

(二)实验设备1、反应釜:用于材料的合成反应。

2、真空干燥箱:用于干燥合成后的材料。

3、电化学工作站:用于测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4、 X 射线衍射仪(XRD):用于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

5、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用于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

四、实验过程(一)材料合成1、将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溶剂,在搅拌条件下进行反应。

2、反应完成后,将产物进行过滤、洗涤,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初步合成的材料。

(二)材料表征1、使用 XRD 对合成的材料进行晶体结构分析,确定材料的物相组成。

2、通过 SEM 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包括颗粒大小、形状和分布等。

(三)电池组装1、将合成的负极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电极浆料。

2、将电极浆料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经过干燥、压片等工艺,制成负极片。

3、以金属锂片为对电极,采用电解液组装成纽扣电池。

(四)电化学性能测试1、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组装好的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测量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2、进行循环伏安测试,分析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材料表征结果1、 XRD 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材料具有_____的晶体结构,峰形尖锐,结晶度良好。

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一、概述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纯电动车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交通工具受到了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作为纯电动车的核心能源储存装置,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经历了三代技术的发展。

第一代是以钴酸锂为正极材料的电池,第二代则是以锰酸锂和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电池,而第三代则是以三元材料为正极的电池。

随着正负极材料向着更高克容量的方向发展和安全性技术的日渐成熟,更高能量密度的电芯技术正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从产学研结合的角度来看,动力电池行业在正负极材料、电池设计和生产工艺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最新动态和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

这些成果为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解决电池安全性、寿命和成本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市场需求与政策导向也是推动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中应用的重要因素。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政府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和支持政策也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纯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锂离子电池有望在未来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 纯电动车与锂离子电池的关联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重要的动力源,与纯电动车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锂离子电池技术经历了三代发展:第一代以钴酸锂正极材料为主,第二代包括锰酸锂和磷酸铁锂,而第三代则是三元技术。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不断改进,从而推动了纯电动车的市场化和普及化。

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其成为纯电动车的理想选择。

相比于传统的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的电能,从而延长了纯电动车的行驶里程。

这使得纯电动车能够满足日常出行需求,减少了对传统燃油车的依赖。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锂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一部分,其负责存储和释放锂离子。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在电池工作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材料的种类、特性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锂电池的负极材料。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硅、锡、锂钛酸盐等。

其中,石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负极材料。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能够承受很大的冲击和挤压力,同时具有较高的比容量。

然而,石墨的比容量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找其他更具潜力的负极材料。

硅作为一种新型的负极材料备受关注。

与石墨相比,硅具有更高的理论比容量,是石墨的10倍左右。

然而,硅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导致电池结构的破坏,从而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合成纳米硅材料、设计复合材料以及构筑稳定的电解液等方法,试图提高硅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锡也是一种备受关注的负极材料。

锡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是石墨的2倍左右。

然而,锡在充放电过程中也会发生体积变化,导致电池结构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合成纳米颗粒、设计多孔结构以及包覆锡材料等方法,试图提高锡负极材料的循环寿命。

锂钛酸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负极材料。

锂钛酸盐具有较低的比容量,但具有优异的循环寿命和高温性能。

因此,锂钛酸盐被广泛应用于一些对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如电动车、储能电池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电池性能的不断追求,锂电池的负极材料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负极材料,如锂硅合金、硅碳复合材料等。

这些新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有望成为未来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在电池性能和循环寿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石墨、硅、锡、锂钛酸盐等材料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新的负极材料,以提高锂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将会有新的突破和进展。

负极材料的未来趋势

负极材料的未来趋势

负极材料的未来趋势负极材料是电池中起到负电极作用的材料,对电池性能和容量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存储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负极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未来,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速度、长循环寿命、低成本和环境友好。

首先,高能量密度是未来负极材料的关键课题之一。

高能量密度意味着能够存储更多的电荷,从而提高电池的容量和续航能力。

目前,普遍使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但石墨的理论比容量有限,难以满足未来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

因此,新型负极材料的研发成为一个热点领域。

例如,硅材料因其高容量和丰富的资源而备受关注。

然而,硅材料容量膨胀较大,导致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剧烈的体积变化和结构破坏。

因此,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硅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容量保持性和循环寿命等问题。

其次,快速充/放电速度也是未来负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的电动汽车市场仍然面临着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有限的问题。

为了实现快速充电,负极材料需要具有高离子和电子导电性能。

纳米材料、多孔材料和导电添加剂等技术可以提高电荷传输速度,从而实现快速充电和放电。

此外,注入新的电解质,如超离子导体,也可以提高电离子的迁移速度,进一步改善充放电性能。

第三,长循环寿命是电池材料极为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电动汽车等应用需要电池能够经受多次充放电循环,因此材料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十分关键。

目前,一些新型的负极材料如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和磷化物等显示出更好的循环稳定性。

此外,采用高温材料和抑制固相电解质界面(SEI)层的生成也有助于提高负极材料的循环寿命。

第四,低成本是负极材料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电池应用的不断扩大,降低材料成本将有助于降低电池成本,推动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普及。

目前的负极材料主要是基于稀有金属和昂贵原材料制备的,成本较高。

因此,发现和开发更加廉价的原材料和制备方法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最后,环境友好是负极材料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锂离子电池商业化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商业化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商业化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其负极材料在电池性能和商业化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选择、性能要求、商业化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硅基材料和金属锂等。

石墨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电导率,但其比容量较低,无法满足高能量密度要求。

硅基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但容易发生体积膨胀、结构破坏等问题,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

金属锂具有极高的比容量,但由于其极度活泼的化学性质,与电解液反应剧烈,容易导致安全问题,因此商业化应用受到限制。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商业化应用中需要满足一系列性能要求。

首先是循环稳定性,即能够在多次充放电循环中保持较高的容量和循环寿命。

其次是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即能够储存更多的锂离子并提供更高的电能。

此外,负极材料还需要具备较好的电导率、低成本、易于制备等特点,以满足商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传统材料和开发新型材料两个方向。

对于传统材料石墨,研究人员通过表面涂覆和改变结构等方法,提高其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同时,也在不断开发新型材料,如硅基复合材料、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等。

这些新型材料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但仍面临着循环稳定性、安全性和成本等问题。

在商业化应用方面,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商业化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石墨作为主流负极材料,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具备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成本优势。

而硅基材料和金属锂等新型材料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不少企业进行了商业化试点和生产。

此外,一些新型材料的商业化进展也值得关注,如钛酸锂、硫化锂等。

总的来说,锂离子电池商业化负极材料的选择和研发是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满足循环稳定性、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等性能要求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商业化生产的成本和安全性等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商业化将迎来更大的突破和进展,为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分析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分析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分析1. 石墨传统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其拥有优良的导电性、循环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但其比容量较低,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锂电池领域的需求。

2. 硅基材料由于硅材料的比容量远远高于石墨,因此硅基材料被广泛研究作为潜在的替代石墨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硅材料的主要问题是其体积膨胀率较高,导致循环稳定性较差,因此研究人员通过合成纳米结构、包覆保护层等手段来改善硅材料的性能。

目前,硅基材料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除了传统的石墨材料外,碳基材料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碳基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导率、大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控制碳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一步改善了其电化学性能。

4. 金属氧化物二、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展望分析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电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对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也变得越发重要。

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比容量、改善循环稳定性及安全性等方面。

1. 提高比容量目前,硅基材料因其较高的比容量备受关注,但其循环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寻求更多的具有高比容量、耐循环的新型材料,并且通过纳米结构、包覆保护层等手段来改善其性能。

2. 改善循环稳定性硅基材料、金属氧化物等材料由于其体积膨胀率较大,因此循环稳定性较差,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界面工程等手段来改善这些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提高锂离子的嵌入/脱嵌动力学。

3. 提高安全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电池的安全性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如何降低锂电池的燃烧、爆炸风险,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也成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一直是锂电池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发展,对于锂电池负极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研究人员需要通过材料设计、界面工程、结构优化等手段,不断改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为锂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24年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导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锂电池作为其中的核心能源储存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应用。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极材料在电池性能和循环寿命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较高的能量密度,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2024年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1. 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简介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又称硅碳复合材料,是一种以硅和碳为主要成分的负极材料。

它通过融合硅和碳的优点,具有高容量、良好的循环性能和较高的能量密度等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具有更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更低的电位平台,具备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2. 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规模目前,全球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2019年全球硅碳负极材料市场规模约为X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以每年XX%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达到XX亿美元。

3. 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驱动因素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驱动:3.1 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

由于硅碳负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容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中。

3.2 可再生能源的普及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能源储存技术需求日益增长。

硅碳负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循环寿命,可以满足可再生能源的储能需求。

3.3 硅碳负极材料的优势相比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具有更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较低的电位平台,可以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这使得硅碳负极材料成为锂电池行业发展的热点。

4. 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挑战虽然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4.1 成本问题目前,硅碳负极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和市场发展。

2024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概述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在各种电子设备和电动车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负极材料起着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关键作用。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种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石墨负极材料和非石墨负极材料两大类。

石墨负极材料石墨是目前最常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

其主要优点是价格低廉、容量稳定,并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能和循环寿命。

然而,石墨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不适用于一些高性能应用。

非石墨负极材料随着电动车辆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非石墨负极材料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以满足更高性能的需求。

常见的非石墨负极材料有硅、锡、硅碳合金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但其问题在于体积膨胀大、容量损失严重等。

2024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在过去几年中蓬勃发展。

以下是市场发展现状的一些关键方面:市场规模扩大随着电动车辆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大幅增加,进而推动了负极材料市场的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技术创新与发展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在负极材料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创新。

新型负极材料的开发不断推动着市场的发展。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中,对于可再生和环保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循环利用废旧电池材料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国际市场竞争与厂商布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存在着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和日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粉体工业 2019 No.1
20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及未来发展
杨玉梅/文
【摘要】锂离子电池作为备受关注的新一代储能器件,对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其能量密度还远远不能够满足动力汽车的需求。

因此寻找新型的、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高安全性的、价格便宜的电极材料来代替传统电极材料已经变得非常紧迫。

其中新型碳材料、硅基材料、锡基材料及其氧化物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几种新型负极材料。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发展
引言
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渐枯竭,以及其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两难题,开发新型可再生绿色能
源来代替传统化石燃料迫在眉睫。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一代储能装置,具有能量密度大、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环境污染小、无记忆效应等优点,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储能装置之一。

[1]电极
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部件,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而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近年来对负极材料的研究成为热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电子产品的普及达到史上之最。

作为重要应用领域之一的电动汽车的发展
带动了电池性能的提升,同时也对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能量密度的提升,循环寿命的延长等。

目前针对负极
材料的研究集中在新型碳材料、硅基材料、锡基材料及其氧化物负极材料。

1.
锂离子电池研究方向
2.新型碳材料
新型碳材料是相对于传统碳材料而言,目前商业上普遍使用石墨这一传统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
其理论容量较低,越来越不能满足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需求。

新型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由于具有特殊的一维
和二维柔性结构、优良的导热性和导电特性,因此在锂离子电池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21
中国粉体工业 2019 No.1
3.硅基材料
与其他锂电池负极材料相比,硅基负极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比容量。

但硅在充放电时的高膨胀率限制了其在负极材料中的应用,将硅和其他材料复合制备成的负极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该缺陷。

3.1多元素混合
硅用于锂离子电池中时不能单独使用,经过反复研究,与多元素复合可以强化其使用性能。

这其中最突出的是与碳材料复合,在充放电过程中,碳材料体积变化相对较小,但导电性能突出,比如石墨单质,此前的相关研究证明,石墨导电过程中,体积只会增加10%左右,这是大部分单质不具备的优越性能。

而碳与硅的化学性质又相近,碳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结构和大量锂离子通
道,增加了锂离子的嵌入位置,可以大大改善硅工作过程中体积迅速变大的问题,这也是硅基负极材料目前使用的主要方式。

3.2硅的纳米化
体积膨胀的问题是限制硅材料使用的主要问题,纯硅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工作时体积膨胀率可达200%甚至300%以上。

对硅材料进行纳米化处理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

研究方向主要是将硅进行二维纳米化、一维纳米化、零维纳米化。

以零维纳米化为例,即制备尺寸100nm 以下的纳米硅粉体,使颗粒细化的贵材料减弱绝对体积变化的不利影响,还能控制硅与活性物质、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改善库伦效率。

但是这种纳米级的硅材料生产成本高,需要
以激光制备,因此推广上存在难度。

3.3多元硅基合金
多元硅基合金即将不同元素分别与硅进行化合,以提升其各方面的性能,弱化体积增加的问题,并控制电化学烧结。

研究发现二元Si-M 负极材料可以有效控制体积膨胀,如果加入少量惰性物质,体积变化可以被控制在10%左右,但负面效应是Si-M 体系发生活性颗粒循环时,可能出现电化学团聚,导致基体的电化学接触性能降低。

基于以上观点,加入过渡金属Fe,改变Si-Ti-Ni 合金负极的性能。

结果使材料初始容量降低了6%~12%,但负极材料整体的容量基本维持稳定。

而且改良后负极材料的库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4]。

2.1碳纳米材料
碳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碳纳米管和碳材料的纳米掺杂。

碳纳米管在1991年被发现后就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其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韧性及导电性。

虽然碳纳米管拥有较高的高贮锂量,但是碳纳米管难以直接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当碳纳米管作电极材料时会出现首次效率较低、无放电平台、循环性能较差、电压滞后等缺陷。

碳纳米管的结构与插锂机理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作为负极材料的应用也还有很长一段的路要走。

将碳材料里掺杂入纳米级的电极
材料也能有效改善电池性能。

例如在碳材料中掺杂纳米状态的硅原子,硅嵌入锂时形成的Li 4.4Si 理论容量高达4200mA·h/g。

[2]
2.2石墨烯
石墨是目前最常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于石墨堆叠的层状结构,锂离子仅能与sp2杂化的碳六元环相互作用形成LiC 6由此计算出石墨的理论比容量是372 mA·h/g。

而对石墨烯来说其片层两侧同时可以储存锂离子,那么理论容量就可达740mA·h/g。

而研究表明锂可能以Li 2共价分子的形式嵌入无序碳材料形成LiC 2。

以此种储锂机制计算得到的石墨烯理论比容量为
1116mA·h/g。

综上所述石墨烯的锂离子存储能力远高于石墨,所以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极具发展潜力。

[3]
然而作为负极的石墨烯也存在与碳纳米管类似的电压滞后、库仑效率低等缺点,同样也很难直接作为负极材料。

所以现阶段石墨烯在负极材料中的研究以复合形式为主,石墨烯基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石墨烯或杂原子掺杂的石墨烯;(2)石墨烯与其他碳类材料的复合材料;(3)石墨烯与其他无机物的复合材料。

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应用前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将是如何降低其制备成本及与其他材料复合。

4锡基材料及其氧化物
金属锡和锂可以发生合金化反应形成多种金属间化合物Li x Sn(x=0.4、
1.0、
2.33、2.5、2.6、
3.5、
4.4),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

4.1锡基材料
单质锡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中国粉体工业 2019 No.1
22
小结
未来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应该朝着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绿色环保以及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现有的大部分锂离子电池都不具有比容量高、充电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的优点,实际容量远达不到理论容量,因此,技
术上的革新是十分迫切的,开发新型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是研究者们当前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

[6]
参考文献:
[1]候志前,龙剑平,舒朝著. 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 电子元件与材料,2018,37(01):7-12.[2]刘浪浪,问娟娟. 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2014,43(12):2690-2692.[3]江宇. 石墨烯基材料构筑及其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
[4]张照旭.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J]. 科技与创新,2018(04):65-66.
[5]雒琴,赵馨茹,刘桂霞,王进贤,董相廷,于文生. 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化学通报,2014,77(06):497-501.[6]王洪飞,谢安清.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的研究状况及未来发展[J]. 当代化工研究,2018(02):138-139.
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锡和锂的合金化过程中伴随着严重的体积膨胀,膨胀率高达300%,很容易导致锡碎裂粉化,容量大幅下降,所以单纯的锡循环性能很差。

4.2锡的氧化物
1997年人们发现锡的氧化物可以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且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

氧化锡材料可以在锂离子电池体系中可逆的脱嵌锂,实现储锂的作用,容量可以达到782mA·h/g,而纳米氧化锡材料容量有望达到1494mA·h/g。

但是锡的氧化物作负
极材料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首次嵌锂会产生很大的不可逆容量,在循环充放电时也会产生较大的体积效应。

改进金属锡电化学性能的关键是缓解材料的体积效应。

可以调整材料的构成组分,通过引入惰性或非惰性元素形成合金或者金属间化合物或引入其他物质形成符合材料来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常被用于锡的合金化的惰性元素包括Cu、Ni、Co 等,非惰性元素包括Sb、Ge、Zn 等。

为了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改进其电化学性能,制备高比表面积结构
的电极成为人们的首选。

其中较受关注的结构为零维的纳米颗粒和三维的多孔材料。

锡基材料还常与各类碳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结合形成复合材料。

制备复合材料的目的在于取长补短,既可以利用碳材料缓解锡基材料的体积效应和纳米颗粒的团聚问题,又利于锡基材料表现其高容量的特点,因此,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锡基材料可以与多种碳材料(如无定形碳、石墨碳、碳纳米管、石墨烯等)进行复合,复合方式有掺杂、包覆、嵌入等。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