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应用简介-20110312

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应用简介-20110312

人造石墨简介—石墨单颗粒的晶型特点
微米级的石墨单颗粒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各向异性的特点。
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单颗粒的各向异性特 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电池制作过程中的下列特性 ①极片膨胀且易脱落 ②与电液相容性变差 ③循环变差 ④平台变低
改变石墨单颗粒的各向异性是人造研发根本。
高度各向异性负极材料单颗粒示意图
石墨电极的充放电曲线
一、负极概述—石墨负极材料充放电示意图
电解液
石墨单颗粒
Li+
Li+
Li+ Li+
Li+ PC
Li+
《1》一般石墨负极材料的层间距为3.356-3.366A左右。
PC
《2》锂离子与石墨发生插层反应(嵌入)石墨层间距要
扩张到3.70左右。
PC
《3》PC与石墨发生插层反应石墨层间距要扩张到7.98左
中间相石墨简介—中间相石墨应用
近年来,利用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所具有的高的倍率性能、长 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能,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在动力电池上得到广 泛应用,同时也在一些高倍率航模、车模及圆柱电池中使用;
中间相石墨简介—中间相石墨改进方向
1、通过合成与热处理工艺改进,提高石墨化度; 实施效果----容量提高5%,压实提高10%左右;
一、负极概述—石墨的插锂特性
(1)插锂电位低且平坦,可为锂离子提供高的、平稳的工作电压,大部分插锂容 量分布在-0.20V~0V之间(vs.Li/Li+);
(2)插锂容量高,LiC6的理论容量为372mAh/g; (3)与有机溶液相容能力差,易发生溶剂共插入现象,从而降低插锂性能。
锂的插入反应 一般是从菱形位置 (即端面,Z字型 面和扶椅型面)进 行,因为锂从完整 的墨片基面是无法 穿过的。但是如果 基面存在缺陷结构 诸如微孔等,也可 以经基面进行插锂。

锂离子电池每种材料的作用

锂离子电池每种材料的作用

锂离子电池每种材料的作用1.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嵌入或嵌出锂离子来完成正负极之间的电荷传递。

常用的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锰酸锂(LiMn2O4)、磷酸铁锂(LiFePO4)等。

正极材料的选择需要兼顾容量、循环寿命、价格等因素。

例如,钴酸锂具有高比容量和循环寿命,但成本较高,而锰酸锂具有较低的比能量但成本较低。

2.负极材料:负极材料也称为锂储存材料,常用的材料有石墨、石墨烯等。

负极材料通过嵌入和释放锂离子来实现电荷的储存和释放。

石墨具有较高的嵌锂能力和导电性能,能够很好地嵌锂离子,并且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

3.电解质:电解质是将正负极进行隔离,同时允许锂离子在两者之间移动的关键部分。

在常见的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电解质有有机电解质和固体电解质两种。

有机电解质常用的是含有锂盐的有机溶液(如聚合物电解质),这种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能。

而固体电解质是一种新型的电解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

4.隔膜:隔膜通常是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薄膜,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正负极隔离开,防止直接电子短路,并允许锂离子通过。

隔膜材料需要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导电剂:导电剂通常是用于增加电池正负极电导率的添加剂。

由于正负极材料通常是非金属材料,它们的电导率较低,因此需要添加导电剂来提高整个电池系统的导电性能。

导电剂通常是碳类材料,如天然石墨、碳黑等。

6.添加剂: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而在正负极材料中加入的。

常见的添加剂有粘结剂、增容剂等。

粘结剂用于固定正负极材料的形状,增强电极和集流体之间的接触,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增容剂主要用于提高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充放电速率。

在锂离子电池中,不同材料之间需要进行匹配,以确保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正负极材料的选择、电解质和隔膜的设计以及添加剂的使用,都对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循环寿命、充放电速率、安全性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干货】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干货】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干货】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3.其它硅基复合材料(1)硅化合物型复合材料在硅-化合物型复合物的研究上,作为基体的主要有TiB2、TiN、TiC、SiC、TiO2、Si3N等物质。

这类复合物常用的制备方法为高能球磨法,此类硅基材料循环稳定性比纯硅负极材料更好一些,但是由于基体不发生脱嵌锂反应,这类材料的可逆容量一般都很低。

(2)硅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电聚合物由于自身具有良好导电性好、柔性度好以及易于进行结构设计等优点,不仅可以缓冲硅基材料的体积效应,还能够保持活性物质与集流体良好的电接触。

常用的导电高分子主要有聚吡咯、聚苯胺等。

电极制备工艺的优化1.电极的处理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通过制备不同形态结构的硅及硅基复合材料电极来提高硅基负极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逆容量外,研究者还通过对电极进行热处理达到同样的目的。

科学家用聚偏二氟乙烯作黏合剂,发现热处理能够使黏合剂更加均匀分布在电极中,并增强硅与集流体的之间的黏合力。

另外,以PVDF为黏结剂,将其与纳米硅以一定比例涂在铜电极上,在900℃下快速热处理20min可以直接得到碳包覆硅电极,库伦效率高,充放电容量大,循环性能好。

2.集流体的选择硅巨大的体积变化造成自身粉碎,会使得活性物质从集流体上脱落,因而造成较差的循环稳定性。

通过增强集流体和硅之间的作用力,保持其良好的电接触也是改性的方法之一。

表面粗糙的集流体与硅之间的作用更好,因此使用多孔金属集流体是一种提高硅基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此外,制备薄膜状的硅及硅基复合材料可省去集流体,直接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从而避免了硅基材料因巨大体积效应从集流体脱落失去电接触的问题。

3.黏结剂的选择在制备一般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通常将活性物质、黏结剂及炭黑等导电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浆料再涂于集流体上。

由于巨大的体积效应,传统的黏结剂PVDF并不能较好的适应硅电极。

因此,通过使用能够适应硅巨大体积效应的黏结剂可以有效的改善硅基材料电化学性能。

全面解读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

全面解读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

全面解读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又称为摇椅电池,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正极、负极、隔膜及电解液。

当前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一般采用尖晶石型LiMn2O4或镍基层状氧化物,负极以石墨为主,电解液为含LiPF6 的碳酸酯(EC,EMC)有机溶液。

LiMn2O4是一种被认为最安全的材料,也是最廉价的正极材料,已经被多种型号的动力电池采用。

Li(NiCo)O2 容量高,但安全性能较差,需通过掺杂改性并限制其使用电压等手段来改善其安全性能;从整车安全和电池成本考虑,磷酸铁锂LiFePO4 安全性好、寿命长是最适合在汽车动力电池上应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极材料,从锂离子电池实现商业化到现在,所用的负极材料最成熟,应用最广的是碳材料,其中最主要的依然是石墨。

石墨具有六元环碳网层状结构,碳碳之间是SP2 杂化的,层层之间是分子作用力连接。

石墨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晶体结构:六面体石墨(2H)和菱面体石墨(3R)。

2H相具有ABABA特征堆积,3R 相的堆积结构则是ABCABC。

两种相可以相互转变,2H相是热力学稳定,在石墨中较多,约占总体的五分之四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一直是使用最大的负极材料,但是人造石墨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高温处理,使其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并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相对于人造石墨而言,天然石墨有很多优点,它的成本低、结晶程度高,提纯、粉碎、分级技术成熟,充放电电压平台低,理论比容量高等,这些为其在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天然石墨分无定形石墨(土状石墨或微晶石墨)和鳞片石墨两种。

理论容量为372 mAh/g。

无定形石墨纯度低,石墨晶面间距(d002)为0.336 nm。

主要为2H晶面排序结构,即石墨层按ABAB顺序排,单个微晶之间的取向呈现各项异性,但经过加工,微晶颗粒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形成块状或颗粒状的粒子时具有各向同性性质。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

其中,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本文将从负极材料的种类、特点、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负极材料的种类常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硅、锡、碳纳米管等。

其中,石墨是最常用的负极材料,因其价格低廉、稳定性好、容易加工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硅、锡等材料具有更高的理论比容量,但由于其体积膨胀率较大,容易导致电池失效。

碳纳米管则是一种新型的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但其制备成本较高,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二、负极材料的特点1. 石墨:石墨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材料,其层间距离为0.34nm,可以嵌入锂离子形成石墨锂化合物。

石墨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但其比容量较低,只有372mAh/g。

2. 硅:硅是一种具有较高理论比容量的材料,其理论比容量可达4200mAh/g。

但由于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导致电池失效。

因此,目前硅材料的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

3. 锡:锡是一种具有较高理论比容量的材料,其理论比容量可达994mAh/g。

但由于锡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也会发生体积膨胀,导致电池失效。

因此,目前锡材料的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

4.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和机械性能的材料,其比容量可达1000mAh/g。

但由于碳纳米管的制备成本较高,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三、负极材料的优缺点1. 石墨:石墨具有价格低廉、稳定性好、容易加工等优点,但其比容量较低,只有372mAh/g。

2. 硅:硅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但由于其体积膨胀率较大,容易导致电池失效。

3. 锡:锡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但由于其体积膨胀率较大,容易导致电池失效。

4.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但其制备成本较高,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是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的重要因素。

锂离子电池合金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合金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合金负 极材料
汇报人: 2023-12-02
目 录
• 引言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概述 • 合金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 合金负极材料性能表征 • 合金负极材料改性研究 • 合金负极材料应用前景及挑战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锂离子电池作为绿色能源,具有 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优势,广 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子设备等
合金负极材料的制造成本较高,限制了其 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07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合金负极材料的研究取得了显 著的成果,证实了其作为锂离 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潜力。
合金负极材料的研究揭示了其 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和良好的应 用前景。
针对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和改 性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优化 其性能提供了有效途径。
05
合金负极材料改性研 究
表面修饰
表面包覆
通过在合金表面包覆一层导电或 非导电材料,改善合金的电化学 性能和稳定性。
表面化学改性
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合金表面的化 学组成,提高其电化学活性和稳 定性。
纳米结构优化
纳米颗粒
通过将合金纳米化为更小的颗粒,提高比表面积,增加电化 学活性,并提高锂离子扩散效率。
提高能量密度
合金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和较低的放电电压,能够显著提 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延长电池寿命
合金负极材料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较低的容量衰减速度,能够延 长锂离子电池的寿命。
拓宽应用范围
合金负极材料在高温、低温、大功率等特殊应用场景表现出优异的性 能,有望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需要进一步探索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工 艺和成本控制方法,以提高其大规模生 产和应用的可行性。

锂电池生产配料基础知识大全

锂电池生产配料基础知识大全

锂离子电池生产配料基础知识大全锂电池生产配料基础知识大全一、电极的组成:1、正极组成:a、钴酸锂:正极活性物质,锂离子源,为电池提供锂源。

b、导电剂:提高正极片的导电性,补偿正极活性物质的电子导电性。

提高正极片的电解液的吸液量,增加反应界面,减少极化。

c、PVDF粘合剂:将钴酸锂、导电剂和铝箔或铝网粘合在一起。

d、正极引线:由铝箔或铝带制成。

2、负极组成:a、石墨:负极活性物质,构成负极反应的主要物质;主要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两大类。

b、导电剂:提高负极片的导电性,补偿负极活性物质的电子导电性。

提高反应深度及利用率。

防止枝晶的产生。

利用导电材料的吸液能力,提高反应界面,减少极化。

(可根据石墨粒度分布选择加或不加)。

c、添加剂:降低不可逆反应,提高粘附力,提高浆料黏度,防止浆料沉淀。

d、水性粘合剂:将石墨、导电剂、添加剂和铜箔或铜网粘合在一起。

e、负极引线:由铜箔或镍带制成。

二、配料目的:配料过程实际上是将浆料中的各种组成按标准比例混合在一起,调制成浆料,以利于均匀涂布,保证极片的一致性。

配料大致包括五个过程,即:原料的预处理、掺和、浸湿、分散和絮凝。

配(一)、正极配料原理1、原料的理化性能。

(1)钴酸锂:非极性物质,不规则形状,粒径D50一般为6-8 μm,含水量≤0.2%,通常为碱性,PH值为10-11左右。

锰酸锂:非极性物质,不规则形状,粒径D50一般为5-7 μm,含水量≤0.2%,通常为弱碱性,PH值为8左右。

(2)导电剂:非极性物质,葡萄链状物,含水量3-6%,吸油值~30 0,粒径一般为 2-5 μm;主要有普通碳黑、超导碳黑、石墨乳等,在大批量应用时一般选择超导碳黑和石墨乳复配;通常为中性。

(3) PVDF(聚偏二氟乙烯)粘合剂:非极性物质,链状物,分子量从300,000到3,000,000不等;吸水后分子量下降,粘性变差。

(4) NMP(N-甲基吡洛烷酮):弱极性液体,用来溶解/溶胀PVDF,同时用来稀释浆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介绍_LW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介绍_LW

LWN confidential
9
负极材料概况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储锂机理:
形成SEI造成的不可逆容量的损失
石墨首次充放电时都会产生因副反应带来不可逆容量损失 随着负极电位的降低,锂嵌入量的增加,由此逐渐生产4阶,3阶,稀释的2阶,
2阶,1阶等不同相的嵌锂化合物,分别在充放电曲线上的0.21V,0.12V,0.08V 出现电位平台,0.8V处的电位平台为电解液的不可逆分解反应,此处形成SEI 膜。 石墨大部分的可逆容量都在0.3-0.05V之间 SEI膜形成之后,对电子有绝缘作用,仅可以离子导电,阻止电解液的进一步 还原,第二周开始,充放电效率接近100%。
量比较大
电性能佳
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平台,与
导电性能好,结晶度较高, 匹配正极材料的匹配性好,
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较适 平均输出电压高,容量大于
/
合锂离子的脱嵌通道 300mAh/g以上,不可逆容量
低,首次效率高
2019/7/17
LWN confidential
6
负极材料概况
热处理温度:
软碳和硬碳的容量随着热处理温度有 不同的变化趋势: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Cathode LiCoO2 → Li1-xCoO2 + xLi+ + xe-
Anode Cn + xLi+ +xe- → CnLix
Overall LiCoO2 + Cn → Li1-xCoO2 + CnLix 工作电位:4.5 ~ 3.0V
2019/7/17
A region:天然石墨与热处理温度> 2400℃的人造石墨,材料比容量为

锂电池基础知识培训

锂电池基础知识培训

锂电池基础知识培训锂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车辆和可再生能源存储等领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锂电池的基础知识,包括锂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安全性等方面。

一、锂电池结构锂电池通常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组成。

正极材料一般使用氧化物,如钴酸锂(LiCoO2)、磷酸铁锂(LiFePO4)等。

这些正极材料能够释放或吸收锂离子,实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负极材料通常采用石墨,能够嵌著锂离子形成锂插层化合物。

电解质是锂离子的传导介质,一般采用液态或聚合物电解质。

液态电解质具有高离子传导性和低内阻,而聚合物电解质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隔膜用于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

二、锂电池工作原理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之间的嵌脱插过程。

充电时,外部电源提供电流,使得正极材料氧化,负极材料脱锂。

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移动,通过隔膜到达负极,嵌入到负极材料中。

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材料脱出,通过隔膜到达正极,嵌入到正极材料中。

同时,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动,产生电流,为外部设备供电。

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循环多次使用。

三、锂电池充放电特性锂电池的充放电特性与其正负极材料有关。

充电时,锂电池通常采取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两个阶段。

恒流充电阶段中,电流保持不变,直到电池电压达到设定的峰值电压;恒压充电阶段中,电流逐渐减小,直到电池容量充满,电压保持恒定。

放电时,锂电池的电压会随着放电过程逐渐下降,当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停止放电,以避免过放。

锂电池的容量可以通过充放电循环实验来测试,常用的容量单位是安时(Ah)。

四、锂电池的安全性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因此在不正确使用或存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首先,要注意避免过充和过放。

过充会造成电池内部压力过高,甚至发生爆炸;而过放会导致电池无法再次充电,损坏电池。

其次,在存储和携带锂电池时,应注意避免与金属物品短路,避免受到外力撞击。

此外,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会降低其寿命和安全性能,因此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

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

1300
3.0
1200 1100 1000
900
121 nm thick Si film
2.5
312 nm thick Si film
523 nm thick Si film
2.0
cycle 1 cycle 2
800
700
1.5
600
1.0
500
400
0.5
300
200
0.0
100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1200-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0 400 600
ii、离子型(以SnB0.5P0.5O3为例)
离子型认为其过程如下:
Li + SnO2(SnO) LixSnO2(LixSnO)
即锂在其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没有生成 单独的Li2O相,第一次充放电效率比较高。 通过LiNMR(以LiCl的水溶液作为参比)观察 到插入锂的离子性成分较其他的负极材料要 多一些,这就间接证明了离子型机理。
锂离子嵌入使石墨层与层之间的堆积方式由ABAB变为AAAA,如下图 所示。
二. 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1.石墨化碳材料
①锂的插入定位在 0.25V 以 下 ( 相 对 于 Li+/Li电位);
②形成阶化合物;最大 可 逆 容 量 为 372mAh /阶化g,合即物对。应于LiC6一 一距阶为化0.合37物nLmiC,6的形层成间
2、硅的化合物
• 粗糙Cu箔表面Si薄膜的扫描电镜图(a)低倍形貌(b)高倍形貌 • 从SEM图中看出,Si薄膜的表面均匀,粒子的堆积不是十分致密,有明
显的孔洞形成,这种结构不仅有利于缓冲电极在反应中的体积变化,而 且有益于Li离子的迁移,从而提高电极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基础知识大汇总(电池人常识)

锂离子电池基础知识大汇总(电池人常识)

锂离子电池基础知识大汇总(电池人常识)现已广泛被大家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是由锂电池发展而来的。

所以在认识锂离子电池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锂电池。

举例来讲,以前照相机里用的扣式电池就属于锂电池。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锂金属,正极材料是碳材。

按照大家习惯上的命名规律,我们称这种电池为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氧化钴锂,负极材料是碳材。

电池通过正极产生的锂离子在负极碳材中的嵌入与迁出来实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为了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锂电池,所以人们称之为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广泛用途发展高科技的目的是为了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锂离子电池自1990年问世以来,因其卓越的性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社会。

锂离子电池以其它电池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迅速占领了许多领域,象大家熟知的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小型摄像机等等,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该电池应用于军事用途。

应用表明,锂离子电池是一种理想的小型绿色电源。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1)电池盖(2)正极----活性物质为氧化钴锂(3)隔膜----一种特殊的复合膜(4)负极----活性物质为碳(5)有机电解液(6)电池壳锂离子电池的优越性能我们经常说的锂离子电池的优越性是针对于传统的镍镉电池(Ni/Cd)和镍氢电池(Ni/MH)来讲的。

那么,锂离子电池究竟好在哪里呢?(1)工作电压高(2)比能量大(3)循环寿命长(4)自放电率低(5)无记忆效应(6)无污染以下是镍镉、镍氢、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对比: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的区别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的区别镍氢电池镍氢电池是有氢离子和金属镍合成,电量储备比镍镉电池多30%,比镍镉电池更轻,使用寿命也更长,并且对环境无污染,无记忆效应。

镍氢电池的缺点是价格镍镉电池要贵好多,性能比锂电池要差。

锂离子电池以锂离子电池为材料的一种高能量密度电池。

锂离子电池还是一种智能电池,它可以与专用原装智能充电器配合,达到最短的充电时间、最大的寿命周期及最大的容量。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介绍及合成方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介绍及合成方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介绍及合成方法目前,锂离子电池所采用的负极材料一般都是碳素材料,如石墨、软碳(如焦炭等)、硬碳等。

正在探索的负极材料有氮化物、PAS、锡基氧化物、锡基氧化物、锡合金,以及纳米负极材料等。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要求具有以下性能:(1)锂离子在负极基体中的插入氧化还原电位尽可能低,接近金属锂的电位,从而使电池的输出电压高;(2)在基体中大量的锂能够发生可逆插入和脱插以得到高容量密度,即可逆的x值尽可能大;(3)在插入/脱插过程中,锂的插入和脱插应可逆且主体结构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这样尽可能大;(4)氧化还原电位随x的变化应该尽可能少,这样电池的电压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可保持较平稳的充电和放电;(5)插入化合物应有较好的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这样可减少极化并能进行大电流充放电;(6)主体材料具有良好的表面结构,能够与液体电解质形成良好的SEI膜;(7)插入化合物在整个电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形成SEI膜后不与电解质等发生反应;(8)锂离子在主体材料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便于快速充放电;(9)从实用角度而言,主体材料应该便宜,对环境无污染。

一、碳负极材料碳负极锂离子电池在安全和循环寿命方面显示出较好的性能,并且碳材料价廉、无毒,目前商品锂离子电池广泛采用碳负极材料。

近年来随着对碳材料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已经发现通过对石墨和各类碳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和结构调整,或使石墨部分无序化,或在各类碳材料中形成纳米级的孔、洞和通道等结构,锂在其中的嵌入-脱嵌不但可以按化学计量LiC6进行,而且还可以有非化学计量嵌入-脱嵌,其比容量大大增加,由LiC6的理论值372mAh/g提高到700mAh/g~1000mAh/g,因此而使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大大增加。

目前,已研究开发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石油焦、碳纤维、热解炭、中间相沥青基炭微球(MCMB)、炭黑、玻璃炭等,其中石墨和石油焦最有应用价值。

锂电池基础知识科普

锂电池基础知识科普
隔离物 正负极板(电极)
外壳 2
2
电池基础知识
储能装置
物理储能
化学储能
飞轮储能
压缩空气 储能etc...
铅酸电池
钠流电池
锂离子电 池etc...
电容器
储能装置分类
电磁储能
超导电磁 储能etc...
所有电池都是可以提供动力的, 只是大与小的关系(较大规模 的储能装置可以超过GWh,而 应用与蓝牙耳机或者手机电池 上的电池仅为0.1-5Wh),因此 只要是可以称之为能量储存的 载体都可以被称为动力电池;
21
隔膜
结构 生产方法 优点
缺点 应用范围
不同材质和结构隔膜的特点
PP
单层、双层
干法
机械强度高 耐热性好 透过性好 安全关断性能不如PE (闭孔温度>150℃)
一次电池、二次电池、 大功率电池
PE 单层、双层 干法、湿法 均匀性好 安全性好(闭孔温度约 130℃) 耐高温性能不如PP
二次电池
PP/PE/PP 三层 干法 综合了PP、PE膜优点, 机械强度好,安全性更 高
➢ 按制造方法分 干法、湿法
➢ 按结构分 单层PP、PE 双层PP、PE 三层PP/PE/PP
制造方法 代表厂家
单向拉伸法
日本宇部 深圳星源 台湾高银
干法 吹膜法 美国Celgard
双向拉伸法
新乡格瑞恩 桂林新时
湿法
日本:Asahi,Tonen, Nitto,三井 美国:Entek 韩国:Wide、W-Able、 SK、W-scope 中国:佛山金辉
两种不同的极板在均相或者 异相的介质中,由于存在并 产生的电势差,在外加负载 的驱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内部电流的移动产生电 流。如果电化学反应可以逆

关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分析

关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分析

关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分析摘要:锂离子电池是绿色环保的可充电电池系统之一,具有电压高,循环寿命长,毒性低和安全性高的优点。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商业石墨具有价格低廉和导电性好的优点,是最广泛的工业负极材料。

然而,石墨的放电容量较低,这限制了其在高能量密度电池中的应用。

能够提供高放电容量的新型负极材料的开发已成为突破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限制的关键。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引言: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主要取决于正负极材料。

正极材料已经达到其各自理论比容量极限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比容量的提升只能依靠负极材料的发展。

在新型碳材料中,石墨烯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青睐。

锂离子可以储存在石墨烯片的两侧。

基于双电层吸附结构,石墨烯的理论比容量非常高,相当于传统石墨负极的2倍。

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基本特点锂电子电池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锂电子负极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锂离子负极材料要为层状结构或者隧道结构,这样结构能够使得锂离子脱嵌,并在锂离子出现脱出、嵌入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结构变化,从而使得锂离子电池电极具备良好的充放电能量,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第二,锂离子要能够尽可能多的完成嵌入和脱出,从而使得电子具有较高的可逆性。

同时,在锂离子脱嵌的过程中电池本身要能够实现平稳的充电和放电。

第三,第一次不可逆电池的放电量比较小。

第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要具备较强的安全性能。

第五,锂离子电池材料和电解质溶剂的相容性比较好。

第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资源获取丰富、多样,价格低廉。

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基本类型(1)碳材料①石墨。

碳材料按照结构可以划分为石墨和无定形碳元素。

石墨是锂离子电池常用的碳负极材料,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结晶度,且石墨本身还具备完整的层状晶体结构,十分适合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

在工业领域会选择多鳞片的石墨来作为碳负极原材料。

②无定形碳。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各自的优缺点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各自的优缺点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各自的优缺点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最主流的电池之一,其负极材料的选择对于电池性能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角度出发,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负极材料及其优缺点。

一、石墨石墨是目前最常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具有以下优点:1. 高能量密度:石墨的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可以提供相对较高的储能量;2. 低成本:石墨资源丰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3. 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石墨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

然而,石墨也存在一些缺点:1. 低容量:相比其他材料,石墨的比容量较低,无法满足高能量密度需求;2. 体积膨胀: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嵌入/脱嵌会导致石墨体积的膨胀,影响了电池的循环寿命;3. 电导率较低:石墨的电导率较低,限制了电池的充放电速率。

二、硅硅是一种有望替代石墨的负极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 高容量:硅的理论比容量远高于石墨,可以提供更高的储能量;2. 丰富的资源:硅是地壳中第二丰富的元素,资源丰富;3. 可持续性:硅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有利于环保。

然而,硅也存在一些缺点:1. 体积膨胀: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体积膨胀,导致电极材料破裂,影响电池循环寿命;2. 低电导率:硅的电导率较低,限制了电池的充放电速率;3. 循环稳定性差:硅材料在长时间循环中容易失活,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三、锡锡是另一种备受关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 高容量:锡的理论比容量较高,可以提供更高的储能量;2. 较好的循环稳定性:相比硅材料,锡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更好,能够保持较高的容量;3. 电导率较高:锡的电导率相对较高,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率。

然而,锡也存在一些缺点:1. 体积膨胀:锡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体积膨胀,影响电池循环寿命;2. 低电压平台:锡的电化学嵌入/脱嵌反应电压平台较低,限制了电池的工作电压范围;3. 高成本:相比石墨,锡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石墨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石墨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常见的二次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力设备和电动车辆行业。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对其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石墨是锂离子电池最常用的负极材料之一。

石墨作为一种碳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化学稳定性和储锂能力,并且价格相对较低。

因此,石墨在锂离子电池中被广泛使用。

首先,石墨的良好电导率是它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导率决定着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和其性能。

石墨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可以快速传导电荷,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率,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其次,石墨的化学稳定性为锂离子电池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有可能与电解液中的溶剂发生反应,导致电池效率下降或者出现安全隐患。

石墨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抵抗电解液中的溶剂侵蚀,延长电池的寿命。

此外,石墨具有良好的储锂能力。

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嵌入和脱嵌到石墨层的结构中,具有较高的嵌入/脱嵌效率。

石墨的晶体结构具有层状结构,其中的碳原子层可以与锂离子发生反应形成锂碳化物。

这种锂碳化物的形成和分解过程较为可逆,使得石墨负极材料能够实现高效的锂离子储存和释放。

然而,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石墨的比容量相对较低,导致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不高。

为了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需要进一步改进石墨的结构和性能。

其次,石墨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相对较差。

长时间的充放电循环会导致石墨层的脱嵌和嵌入效率下降,从而降低电池的容量和性能。

此外,石墨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克服石墨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科学家们正在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负极材料。

新材料的设计目标是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适应性,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例如,硅是一种有潜力替代石墨的负极材料。

硅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可以嵌入更多的锂离子,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然而,硅的体积膨胀率较大,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导致电极的结构破坏。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要求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要求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要求
锂离子电池是现代科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移动设备、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而电池负极作为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的性能、安全性、寿命等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要求十分严格。

1. 能量密度高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指单位重量的电池能够释放的能量大小,它直接影响电池的续航能力。

因此,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需要具备高能量密度的特点。

2. 充放电反应稳定
锂离子电池中的负极材料需要具备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能够在长期的充放电循环中稳定地反应。

3. 与锂离子反应的速率快
锂离子电池中的负极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锂离子扩散速率,提高其反应速率。

这样可以使锂离子电池在短时间内得到充电或者放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4. 与环境物质反应的能力差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必须具备一定的稳定性,避免与环境物质(如水、气氛中的氧气等)反应产生有害的化学化合物,从而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

5. 生产成本低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成本要尽可能地低,以降低整个电池的生产成本,提高电池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需要具备高能量密度、稳定反应、快速扩散、抗环境作用和低成本等特点。

仅仅如此,才能保证锂离子电池具有高性能和优异的安全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