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诵读教案(3篇)
![三年级诵读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0b539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4.png)
第1篇年级:三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朗读经典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的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弟子规》的基本内容。
2. 朗读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弟子规》中的道德观念。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准备:1. 《弟子规》文本。
2. 多媒体课件。
3. 朗读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弟子规》的作者、成书背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弟子规》?二、学习《弟子规》的基本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弟子规》,让学生熟悉文本。
2.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章节进行背诵。
3. 教师讲解每个章节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三、朗读技巧指导1.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节奏等。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语调等问题。
3.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提高朗读水平。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弟子规》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弟子规》中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深入理解《弟子规》的道德观念1.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弟子规》中道德观念的理解。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与《弟子规》相关的经典故事,让学生阅读。
2. 学生分享故事内容,讨论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四、朗读展示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章节进行展示。
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弟子规》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弟子规》的基本内容是否熟悉。
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弟子规》中的道德观念。
3. 学生朗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217fa383d049649b665853.png)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篇一: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诵读教学计划吴清凌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背诵容易,巩固难。
因此本学期将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即: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行列中。
除此之外,三年级还将坚持“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则,根据坚持经典诵读与课改结合,坚持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结合,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的方针。
我们选用的“读诗”教材是《小学必背古诗70首》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根据教材的深浅,我们在诵读数量上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划分:尖子生本学期完成十七首古诗的诵读,后进生要完成9首课标必背古诗的诵读。
二、教学目标为了弘扬传统优质文化,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不断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三年级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古诗背诵能力,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现根据学校古诗文诵读开展情况和目前三年级的实际,特拟定本班古诗文诵读计划。
三、主要措施1、、创设班级诵读环境,激发学生诵读热。
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要注意在班级内营造古诗文诵读氛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1)实行“课前一吟、每日必读,熟读成诵。
各班级语文课教师要注意把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日集体诵读五分钟。
(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
要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如:诗句接龙、归类对诗、你问我答。
(3)开辟诗园,创设文化氛围。
班级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辟诗画园地(书写古诗文、古诗文配画、改写古诗文等)。
成立诗社,学以致用。
学生练习写作诗词。
(4)评比“班级诵读能手。
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评、学期一总结”的基础上,学期末要继续开展班级诵读能手评比活动。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d4b932f5335a8103d2204a.png)
小学三年级国学诵读教案(一)(曾秀香)诵读经典之——《三字经》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4、通过诵读,使学生大胆释放自我。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9105ce5fad6195f302ba6da.png)
学年度上学期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继续节选一些精典诗文,让学生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的做人、学习、言行等基本活动内容,感受修德益智、博学好礼、敬慎律己、好学能问……本册教材在编排上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书中不仅有注音、注释、译文,还设有诗歌赏读、日积月累、活动园地等。
让学生在“神奇汉字”中领会汉字的奥妙与神奇;在“诗歌赏读”中,进入文学的百花园,品赏艺术的奇花异草;在“日积月累”中,通过讲述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你积累文化知识;并通过读、想、说、写的深切体验,让学生真正走进由国学经典构成的看似古老、实则鲜活的文化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温润与美好。
本册教材有三单元,包括12课:第一个单元是以“修德益智”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第二单元以“”敬慎律己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第三单元以“”为好学能问主题来编排课文。
三、教学目标1、激发喜爱诵读的兴趣。
学习诵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2、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能将经典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3、能将相关内容进行主动的资料收集,并能进行分析,成为自己的另一份经历。
4、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日常行为规范,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五、教学措施1、趣味化诵读,比如:视频领读,学生跟读;“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还有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赛读,同桌拍手读等。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4ac0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b.png)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 掌握国学经典的背景知识和故事情节。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语言特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学准备:1.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材。
2.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源。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国学经典吗?有哪些国学经典的名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国学经典对于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2. 选择一部国学经典,如《论语》或《三字经》,讲解其背景知识和故事情节。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课前阅读一段国学经典文本,教师提供相关问题。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价值。
四、口头表达(2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国学经典的故事情节,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示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创造力。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国学经典知识和体会。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国学经典,如《古文观止》等。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国学经典展览或活动。
3. 鼓励学生写作关于国学经典的文章或作文。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任务。
3. 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年级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国学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5fa3bbb0717fd5360cdcb9.png)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齐陵街道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审核签字:审核时间:。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70c34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4.png)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1一、指导思想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品牌特色,扎实推进《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
二、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三、活动内容1、参赛对象:三至五年级学生以校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
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选自《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或经典古诗文(包括《三字经》《弟子规》《晨读对韵》《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等)。
3、比赛形式:以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配乐表演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但要注意,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每个节目的时间请控制在6分钟内,超时者取消参赛资格。
4、比赛时间:(待定)5、比赛地点:(待定)四、评比奖励办法1、邀请教育局、县研训中心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
3、对获奖单位颁发集体荣誉奖状,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指导教师(每个节目1——2名)颁发奖状。
五、相关事宜1、各校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材和诵读形式的编排训练工作。
2、参赛时,必须有专人带队,全程负责学生安全。
3、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2为了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校特开展以“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指导思想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我校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国学经典熏陶,提高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_(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_(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6454cb4b8f67c1cfbd6b80e.png)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甲马营镇实验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525af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4.png)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篇: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63c67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9.png)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 《弟子规》选段: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 《大学》选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国学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含义。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律美。
2. 讲解法:对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朗读选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讲解:对选段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选段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6.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并进行适量的背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诵读表现和讨论发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内容的情况,以及背诵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点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国学经典选段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2. 邀请家长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4ffa76ec3a87c24128c433.png)
三、学生反复朗读:
1.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直至读熟。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三、学生反复朗读:
播放古典音乐作为背景,教师朗诵“经典要义”的三句话。
二、学生自读,引导熟读“经典要义”。
1.学生自由朗读“经典要义”,争取读熟。
2.指名朗读,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把句子读通顺。
3.你读懂了什么?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三句话的大概意思。
(夫轻诺必寡信,易必多难。轻诺:轻易许诺。多易:多把事情看得太容易。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缺少信用,多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做起来一定有很多困难。点评:信用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脱离实际,言过其实,一定会导致丧失信用。
1.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直至读熟。
2.抽生诵读,评价提高。
四、小结、交流:你读懂了写什么?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课后反思
能熟读这四个小节的内容,并践行于自己的言行之中。
上课时间
执教
年级
三年级
课题
守诚信(五)
教学内容
《论语·学而》的8、9、10、11小节
诵
读
目
经典国学三年级的教案
![经典国学三年级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ae5e2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d.png)
经典国学三年级的教案教案标题:经典国学三年级的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经典国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经典国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经典国学中的经典作品和名人故事。
3. 掌握经典国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经典国学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经典国学的教材和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经典国学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经典国学的好奇心。
Step 2: 介绍经典国学 (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经典国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解释为什么学习经典国学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益处。
Step 3: 学习经典作品 (15分钟)教师选择一部经典作品,例如《论语》或《三字经》,向学生介绍其背景和作者,并与学生一起阅读和讨论其中的经典句子和故事。
Step 4: 学习名人故事 (15分钟)教师选择一位经典国学名人,例如孔子或孟子,向学生讲述他们的故事和贡献,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
Step 5: 思考和讨论 (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他们对经典国学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Step 6: 练习和总结 (10分钟)教师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Step 7: 作业布置 (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经典国学的作文,或者背诵一篇经典国学的诗歌。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经典国学的相关书籍和文献。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展览。
3. 鼓励学生参加经典国学的比赛和演讲活动。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a08ea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c.png)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章:《三字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三字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教学内容:1. 《三字经》的背景介绍和原文诵读。
2. 《三字经》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和理解。
3. 《三字经》中的故事讲解和品德教育。
教学步骤:1. 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带领学生诵读《三字经》全文。
3. 分段讲解《三字经》中的重点字词和意思。
4. 通过故事讲解,让学生理解《三字经》中的品德教育。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字经》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章:《弟子规》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弟子规》,学习中国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背景介绍和原文诵读。
2. 《弟子规》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和理解。
3. 《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和教育意义。
教学步骤:1. 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带领学生诵读《弟子规》全文。
3. 分段讲解《弟子规》中的重点字词和意思。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和教育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百家姓》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百家姓》,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和家族传承。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教学内容:1. 《百家姓》的背景介绍和原文诵读。
2. 《百家姓》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和理解。
3. 《百家姓》中的家族传承和文化意义。
1. 介绍《百家姓》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带领学生诵读《百家姓》全文。
3. 分段讲解《百家姓》中的重点字词和意思。
4. 通过家族故事,让学生了解《百家姓》中的家族传承和文化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百家姓》的理解和记忆。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1a115cda38376bae1fae0e.png)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c5696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d.png)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经典;2. 理解国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3. 学习国学经典的诵读与抄写。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分类2. 《弟子规》的学习3. 《百家姓》的学习4. 《三字经》的学习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国学经典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导学引导学生讨论国学经典的概念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3. 学习《弟子规》3.1 通过阅读《弟子规》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起源和作者;3.2 分段学习《弟子规》,帮助学生理解每段规则的含义和作用;3.3 配以相关的示范诵读和抄写活动,提高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和记忆。
4. 学习《百家姓》4.1 通过阅读《百家姓》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百家姓》的特点和意义;4.2 分段学习《百家姓》,帮助学生掌握其中常见姓氏的读音和意义;4.3 配以相关的诵读和抄写活动,培养学生对于姓氏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5. 学习《三字经》5.1 通过阅读《三字经》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来源和作者;5.2 分段学习《三字经》,帮助学生理解每篇诗句的意义和教导;5.3 配以相关的诵读和抄写活动,提高学生对《三字经》的感悟和领悟能力。
6. 总结与拓展6.1 综合性学习任务:设计相关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篇国学经典进行研读、表演或创作,并在课堂上展示;6.2 拓展性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经典著作,培养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表现,评价其发音准确性和语调抑扬的情况;2. 观察学生抄写国学经典的仪态和认真程度,评价其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程度;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展示,评价其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国学经典课的学习,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追求。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cbcadf844769eae009ede9.png)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94eb0cf78a6529647d5373.png)
4、弟子规》在“信”篇就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一直到“泛爱众”开头,依然在强调德才的重要性。以德服人,以才服人,不是用来说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去做。
5、练习背诵,齐背,比赛背。
四、小结拓展。
1、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我们就像一家人,大家亲如兄弟姐妹,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呢?
3、从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训练与评价重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流程
一、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齐王派长相普通的晏婴出师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婴个矮,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小门让他进。晏婴不卑不亢地说:“这是狗洞,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里进去。”楚国人一听,忙打开城门让晏婴竟区了。见到晏婴,楚王故意问:“齐国没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个规矩:上等国派上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听后,对晏婴肃然起敬。
3、齐背今天学的两句弟子规
结束: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弟子规》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互相关爱、文明有礼的人。希望同学们在读了《弟子规》后,能够自觉而快乐地去阅读更多的经典,把礼仪之风,文明之风带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下水文
范例:
反思
与总结
2、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凡是人皆须爱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8686f6551810a6f52486a0.png)
子曰:“弟子①,入则孝②,出则悌③,谨而信④,泛爱众⑤,而亲仁⑥。行有余力⑦,则以学文⑧。”
注释:
①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幼小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用前一种意义。
②入: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③出: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悌,是说要用悌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的人。
⑤过:过错,过失。
⑥惮:害怕,畏惧。
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
注释:
①慎终:居父母丧,要依礼尽哀。终:指父母的去世。
②追远:祭祀祖先,要恭敬虔诚。远:指祖先。
子禽问于子贡曰①:“夫子至于是邦也②,必闻其政,求之与③?抑与之与④?”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⑤。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⑥?”
②针对情景二,让同学们设计出最好的解决矛盾的方法。
③让学生们回忆,生活中是否还碰见过这样的矛盾,提
出来让大家一起帮自己解决。
练习设计
把今天所学内容回家后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守诚信
第6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个体修订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一单元《守诚信》的第二节的经典诵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1第一单元守诚信课时集体备课内容个体修订教学内容学习第一单元守诚信的第二节的故事和生活实践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在形象中感悟理解经典要义进一步加深对主题的认识
国学课程《国学经典》教案
(三上)
班级:
教师:
2016年月至月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第一单元守诚信
第1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甲马营镇实验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第一单元采莲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 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在情境中背诵,这样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更有激情。
第一单元采莲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只有让学生理解诗句或谚语的含义,才能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快速记忆。
第二单元清溪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本单元好多诗句之前孩子们学习过,如《望天门山》,因此,用过对比、理解起来会更容易。
第二单元清溪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6-10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6-10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千字文》教会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一定要好好的教,让孩子好好的学。
第三单元劳者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1、《江上渔者》2、《陶者》3、《蚕妇》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上渔者》2、《陶者》3、《蚕妇》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帮学生总结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加强其诗歌素养。
第三单元劳者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三)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11-1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11-1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学知识,学做人,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才真正达到了我们学习的目的。
第四单元边塞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1、《塞下曲(其三)》2、《哥舒歌》3、《塞下曲》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塞下曲(其三)》2、《哥舒歌》3、《塞下曲》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再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一些和诗歌有关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竹枝词”的由来。
第四单元边塞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千字文》(四)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16-20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16-20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体会民间俗语谚语的经典,养成收集名言真理的好习惯很重要。
第五单元气概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1、《凉州词》2、《剑客》3、《乌江》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凉州词》2、《剑客》3、《乌江》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有助于学生身临读书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第五单元气概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五)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21-2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21-2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