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色彩是经由光线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觉现象.
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

色彩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与形状相比,色彩更能引起人的视觉反映,而且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情绪。
因为在人体的各种知觉中,视觉是最主要的感觉,据说人依靠眼睛可获得约87%的外来信息。
而眼睛只有通过光的作用在物体上造成色彩才能获得印象。
故色彩有唤起人的第一视觉的作用。
色彩能改变室内环境气氛,会影响其他视知觉的印象。
故有经验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都十分重视色彩对人的物理的、生理的和心理的作用。
十分重视色彩能唤起人的联想和情感的效果,以期在室内设计中创造出富有性格、层次和美感的空间环境。
所以学习和掌握色彩的基本规律,并在设计中加以恰当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色彩的基本知识(一)色彩三要素。
色彩是可见光刺激人的眼睛时所产生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黑、白、灰、金、银的感觉。
任何颜色均由三种要素构成,这就是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或称艳度)。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和名称,也就是它所显现的颜色。
它主要用来区分各种不同的色彩。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色彩加黑或白之后产生的深浅变化;二是指色彩本身的明度,如黄色明度高,蓝色明度则低。
纯度——指色彩的鲜、灰程度,即色彩中色素的饱和程度的差别。
原色和间色是标准纯色,色彩鲜明饱满,所以在纯度上亦称“饱和色”。
如加入白色,纯度减弱(成“未饱和色”)而明度增强了(成为“明调”);如加入黑色,纯度同样减弱,但明度也随之减弱,则为“暗调”。
(二)色彩的性格。
1.红色:让人联想太阳、火焰和鲜血。
红色最寓刺激性,象征着热烈、吉祥、喜庆和鲜美。
而且红色又有危险、警觉的信号和带有鲜血恐怖的寓意。
2.橙色:让人联想到阳光、鲜花、水果,或者是成熟的季节。
有明朗、活泼、华美的含义。
但有时会令人有烦躁的感觉。
3.黄色:是光明的象征,令人联想到黄金、阳光和鲜花、水果。
黄色在所有彩色中明度最高,最具明快、欢迎感觉,既高贵又娇媚。
4.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充满生机,象征着和平与安全;绿色还寓意表青春和希望。
高效色彩是经由光线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觉现象.

色彩是經由光線刺激眼睛所產生的視覺現象,沒有光線就沒有色彩。
光照射在物體上,物體吸收了某些色光、反射了其餘的色光,透過視覺器官傳到大腦,由大腦感覺色彩‧雖然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至今尚無法完全了解當我們觀察色彩時,會在大腦中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 近代的色彩]‧自1666年英國牛頓由三稜鏡得知了光譜,色彩學理論的發展得以長足進步,十九世紀印象派利用小色塊造成視覺混色的繪畫技法,乃近代色彩應用的先驅。
‧巴洛克時期用色強烈而大膽,慣用黑、紅、黃、藍強烈對比之配色技巧。
‧洛可可時期用色趨淡、典雅,使用中間色之配色法,以求得淡雅之風格。
‧新古典主義時期用色之色調明亮,喜用金色表現,相較之,是北歐所強調的民族性、地方性色彩,漸而形成的浪漫主義色調。
‧近代色彩應用之主流,源起自二十世紀初的德國對色彩之研究。
‧德國於近代興起形態、色彩之運用須合於內心之要求,以及材料之最大自由的表現的機能主義思想,並成為當代之設計之風潮。
第一課:色相色相是色彩的其中一種屬性, 是區別各種色彩種類的名稱, 就是光譜上紅、橙、黃、綠、藍、紫等六色,我們會用色環表示各色彩的關係--紅,藍,黃為色相中的三原色,由其中兩種色調出的,我們稱為間色.紅色加藍色是紫色紅色加黃色是橙色藍色加黃色是綠色因此,橙色,綠色,紫色此被稱為三間色第二課:對比色對比是指兩件事物有顯著不同而成的一個比較或對照(如: 大←→小, 高←→矮, 肥←→瘦, 光←→暗…...)色彩的對比是某一個色彩受到另一個色彩的影響, 而產生與單看某一種色彩有不一樣的現象.補色對比是指色彩的相對色, 在色環上兩者處於相對位置如果眼睛只看到互補色的其中一色, 而欠缺另一色時, 會在視網膜上形成相當的補色, 而不是實際的顏色, 這是視覺的後像現象--紅色和綠色是互補色橙色和藍色是互補色黃色和紫色是互補色在色互補色對比下,給人強烈的視角效果(紅色更紅,橙色更橙)非互補色對比互補色對比第三課--類似色近似色是在色環上鄰近的一些顏色,例如:綠色,藍色和紫色;黃色,橙色,和紅色運用近似色會給人和諧感更統一的感覺,有使人視覺上得以舒緩的效果.例:紅,紫,藍例:綠,黃,橙第四課--明度彩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光度的高低,要看其接近白色或灰色的程度而定,越接近白色明度越高,越接近黑色其明度越低。
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现象简介:不同波长的光线(电磁波)是无色的,但当它们刺激人的视觉系统时就产生了颜色视觉。
因此,颜色是视觉系统接受光刺激后的产物。
物体之所以显现颜色,就是因为它们反射光线到我们的视觉系统。
颜色视觉有三种特性:(1)明度(brightness):与其物理刺激的光波强度相对应;(2)色调(hue):与其物理刺激的光波波长相对应;(3)饱和度(saturation):与其物理刺激的光波纯度相对应。
这三个维度可以构出一个颜色立体(color solid)模型,所有的颜色体验都可以从这三个维度来描述。
不同颜色是可以相混合的。
颜色混合分为加法颜色混合(additive color mixture)和减法颜色混合(subtractive color mixture)。
在视觉系统中进行的不同波长的色光的混合,遵从“加法原则”;而不同颜色的颜料的混合不是在视觉系统中进行,是颜料自身的混合,遵从“减法原则”。
人们对颜色会产生视觉后象(afterimage),即当颜色刺激移去后,仍有颜色感觉的现象。
颜色视觉后象通常都是负后象,即后象的颜色与原刺激的颜色互为补色。
后象持续的时间与原刺激作用的时间有关,刺激作用时间越长,产生的后象持续时间越长。
对颜色后象的一种解释是,由于长时间注视一种颜色,对这种颜色的感受性大大降低,这时再注视白色背景,就相当于由白光中减去原注视颜色,因此产生了补色的感觉。
颜色视觉后象主要发生在外周视觉系统。
颜色对比(color contrast)是指不同颜色的物体并列或相继出现时,引起的色觉与单一颜色时不同。
无彩色对比(黑白色)的结果是引起明度感觉的变化,觉得黑者更黑,白者更白;彩色对比使颜色向其背景颜色的补色变化。
颜色对比与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是相联系的。
颜色对比发生在中枢水平上。
演示方式:以图片形式分别演示颜色视觉的颜色立体模型、颜色混合、颜色视觉后象、颜色对比。
交叉参考:知觉的恒常性参考文献: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419-420页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186-197,241-242页Richard J. Gerrig, Philip G. Zimbardo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Psychology and Life,16th)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 81-86页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第一版 99-105页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第一版 91-98页现象简介: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色 彩 概 述

色彩构成
色彩概述
一、光与色的关系
色彩,存在于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思想、行 为和生活。色彩是造型艺术的视觉要素之一,是表现最为活跃、最有冲 击力的视觉元光 线、物体、人。黑暗中是没有色彩 的,色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光的存 在,色彩是光线刺激眼睛所产生的 一种视觉现象,是物体对光线的吸 收与反射而形成的。色彩是以光为 媒介的一种感觉,是光的表现。
古代建筑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用色的,当时的宫廷建筑已经开始使用强烈 的原色,这种用色方法是与当时的“五行”思想分不开的,五行中的金木水 火土各有相配之色:青配木,赤配火,黄配土,白配金,黑配水。
春秋战国 时期的漆 绘凤鸟纹 铜镜
五行配色
色彩构成
唐 女 俑
色彩构成
6.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色彩
在西方整个文明发展过程中,中 世纪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一直 被蒙上基督教与神学色彩,中世纪的 西方思想是以上帝与神学为中心的, 色彩在当时被视为一种由物体折射的 光所创造或呈现出来的可见物,从当 时的插图装饰书中,我们能够得知红、 黄、蓝原色调配着紫、绿、褐等色呈 现出鲜艳漂亮的视觉效果,显示出调 和、对比的色彩表现。虽然当时学者 关于色彩的研究、论述、解释也不尽 相同,然而色彩搭配的主色调确是统 一的,即白、红、黑为主导的配色方 案。
色彩产生的条件
色彩构成
有光才有色,光产生于光源,光源大致上可分为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 光是电磁波的一部分,根据电磁波的波长和强度的差别,其可分为γ射线、 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雷达波、无限电波和交流电波。其中, 用肉眼可以看见的为可见光,也被我们简称为光;其余的统称为不可见光
可见光与不可见光
古罗马的文化几乎全是希腊文化的继承,在十八世纪发现的庞贝古 城和贝尔克拉尼乌姆的废墟可以有幸观赏到罗马贵族和富豪们的华丽的 邸宅与精美的壁画,古罗马的色彩艺术浑厚而温和,从出土的文物中可 以推测当时使用的颜料有黄土、密陀、白砒、朱、铅丹、胭脂红、蓝钴 玻璃、赭石等。
《设计色彩》教学教案

《设计色彩》教学教案第一章概述1.设计色彩的定义從古代的遺蹟中我們可以發現,人類從很早以前就有色彩的運用,即使到了今日,色彩仍與我們息息相關。
雖然色彩的運用可以追溯到 20 萬年前,但在歷史上,希臘是最先將色彩問題提出討論的。
希臘的四原色論將火 ( 白色 ) 、水 ( 黑色 ) 、空氣 ( 紅色 ) 、土 ( 綠或黃色 ) 認定為色彩基本的四元素,此時對色彩之研究僅限於哲學性。
真正對色彩的研究,是直到 1666 年牛頓經由三稜鏡得知了光譜,才邁入色彩科學的新紀元。
色彩是經由光線刺激眼睛所產生的視覺現象,沒有光線就沒有色彩。
光照射在物體上,物體吸收了某些色光、反射了其餘的色光,透過視覺器官傳到大腦,由大腦感覺色彩 ? 雖然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至今尚無法完全了解當我們觀察色彩時,會在大腦中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2、色彩原理•光是色彩的本原∙光与色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
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 1 )光与可见光谱。
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
从0.39 微米到0.77 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 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 称紫外线。
( 2 )光的传播。
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
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
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
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
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
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
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
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体色的呈现我们所见的各种物体,可以区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两大类。
前者是能够自身发光,因而它的光色可以不受周围光线的影响;后者是自身不能发光,要靠反射外来光线的照射,它们才能反射出不同的颜色。
色彩的形成原理

色彩的形成原理
色彩的形成原理是光刺激到眼睛,然后再传送到大脑视觉神经中枢而产生的。
色彩形成有3个原理,即光、物体、眼睛,这3个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光是形成色彩的第一个要素,也是色彩产生的最根本的一个条件,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
物体是光的反射、吸收、散射和透射的介质,在这些介质中,我们能够看到的颜色,是由光的吸收和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眼的感受机制是指色感受细胞对光的不同波长的反应,从而产生对应的颜色感受。
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三要素色彩构成遵美的规律和法则,是色彩及其关系的组合。
它和绘画一样是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可视的艺术语言。
学习色彩是从印象(视觉),表现(情感),结构(象征)三方面去学习和认识色彩。
什么是色彩色彩是客观存的物质现象,是光刺激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感。
它是由光线,物体和眼睛三个感知色彩的条件构成的。
缺少任何一个条件,人们都无法准确的感受知色彩。
自然界的各种受光物体,在接受光源照射时,由于物体性能不同,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力也不同。
看到的物体色就是受光体反射回来的光线,并刺激视神经而引起的感觉。
例如物体的红色,其色彩是吸收了光源中的一些单色光,反射出红色光而形成的。
1。
色彩的三要素任何一个色彩,都居有一定的明度,色彩和纯度关系。
这是色彩的基本要素。
1。
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光的明暗度称亮度。
明度由光的振幅决定。
振幅宽亮度高,振幅窄亮度低。
物体受光量越大,反光越多。
而且又有规律,则物体色越浅;反之,则越深。
黑色反光率最低,白色是反光率最高的色。
将黑色和白色列办色彩明度的两极,黑色作办零度色标,白色作办10度色标,它们之间的色分办9个明度色标,形成了一个明度色阶序列。
2。
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是一种色彩区别另一种色彩的表面特征。
它是由光的波长引起一种视觉感。
光和物体的色相千差万别,色相之多是惊人的。
办了便于归纳组织色彩,将具有共性因素的色彩归类,并形成一定秩序,如:大红,深红,玫瑰红,朱红,西洋红及不同明度,纯度的红色,都归入红色系中。
色相秩序的确定是跟据太阳光谱的波长顺序排列的,即红,橙,黄,绿,蓝,紫等。
它们是所有色彩中最突出的,纯度最高的典型色相。
色相划分的数目不等,甚至多达一百位色相。
但都是按光谱顺序排列的,构成色相带或色相怀。
3。
纯度。
纯度即色彩所含的单色相饱的程度,也称为彩度。
决定色纯度的因素是很多方面的。
从光的角度讲,光波波长越单一,色彩越纯;光波波长越混杂,比例均衡,使各单色光的色性消失,纯度为零。
第1章颜色视觉原理

第1章颜色视觉原理颜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一种沟通和表达感受的工具。
了解颜色视觉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颜色的作用和效果,从而更好地运用颜色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颜色的产生是由光线的反射或吸收过程中的光谱成分所决定的。
光谱是由各种波长的光线组成的,我们所看到的颜色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在我们的视力系统中被感知而产生的。
光线对于颜色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光的强度、光的频率和光的色调。
首先,光的强度对颜色的感知有很大影响。
亮度是指光的强度,它决定了我们对颜色的明暗感知。
光线越强,颜色越明亮;光线越弱,颜色就越暗淡。
这也是为什么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同一物体的颜色会有所变化。
其次,光的频率决定了颜色的饱和度。
光的频率越高,颜色越鲜艳;光的频率越低,颜色越暗淡。
例如,红色和蓝色的光波频率较低,所以它们看起来比黄色和绿色更暗淡。
这也是为什么在彩电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饱和度来改变图像的颜色鲜艳度。
最后,光的色调是由光波的波长决定的。
光波的波长越长,颜色就越偏向红色;光波的波长越短,颜色就越偏向蓝色。
例如,当光的波长在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时,我们就能够感知到完整的光谱颜色,从紫色到红色。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蓝色和黄色是互补色,它们在光谱中位于不同的位置。
除了光的特性,颜色的感知还与我们的大脑和视觉系统有关。
我们的视觉系统是由光线传入眼睛的视网膜和脑部处理视觉信息的部分组成的。
当光线进入眼睛时,它被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所接受,并转化为神经信号后传递到大脑。
大脑会根据这些信号来解释和感知不同的颜色。
然而,颜色的感知也受到个体差异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每个人的视觉系统和大脑处理方式可能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颜色,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此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也会影响对颜色的认知和表达。
例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和喜庆,而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代表危险和警告。
总之,颜色视觉原理是研究颜色产生和感知过程的科学原理。
色彩技术基础

颜色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 不同的人对颜色有不同的表达 不同的条件影响对颜色的印象 颜色可以通过不同的理论和实际的模型来
说明
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学委员会把颜色定义为: 颜色是除了空间的和时间的不均匀性以外 的光的一种特性。
即光的辐射能刺激视网膜而引起观察 者通过视觉而获得的景象。
不透明实色漆的颜色和光泽的产生 过程
闪光漆的组成主要有三部分,除了传统单 色漆所具有的透明树脂溶液和着色颜料外 还添入了闪光铝粉或珠光粉。
闪光铝粉和珠光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效 果颜料。
Hale Waihona Puke 普通颜料对照射到它的光基本都是漫反射; 铝粉除了两端为漫反射外,基本都是镜面 反射;而珠光粉为半透明材料,除了和铝 粉一样两端漫反射、平面镜面反射外,还 有透射。
顏色是怎樣來?
一、色彩的由来
光的色散原理
标准色的波长范围
颜色 红 橙
波长 720 620
黄
580
绿
520
蓝
470
紫
420
范围(纳米) 640~750 600~640
550~600 480~550 450~480 400~450
為什麼看到顏色?
颜色的产生过程演示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投射到物体上,有一部分波长的 光被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反射出来刺激人的眼, 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对物体的色彩信息,即 人的色彩感觉。
2、目视评价颜色 对合色的目的,首要的任务是要使最后确定的颜
色和目标色的目视接近到满足最终客户的要求。 综合考虑,过分强调色差数据的“完美”是不合 理的。 对于保险杠等配套件和车身之间的对色更 加要注重目视的评价。 进行目视评价时,如果不清理好环境、统一实施 的话,即使是用同一试料,也会观察者、照明方 法、观察方法及光源的种类而有时得出相同的评 价,有时得出不同的评价。 所以在目视评价颜色时需注意以下方面:
配色基础

配色基础一、颜色的物理根源世界之所以五彩缤纷,全都是因为有了光。
光是认识一切视觉现象的要素之一。
光是色彩产生的原因,色是光感觉的结果。
也就是说“只有无色的光,没有无光的色”。
二、颜色产生的条件1.色彩是因为光刺激人眼后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可以引起人眼不同的颜色感受称为视知觉。
2.颜色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光源(或说光线)、物体(或说受光体)、观察者(或说正常的大脑和眼睛)。
三、物体颜色的成因颜色是眼睛对于光的感觉,是物体对可见光波的选择性吸收的结果,是对于照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
也就是说,按照物体分子结构,吸收某些波长的光,然后将其他波长的光反射出来,人们就看到了物体的颜色。
四、光的三原色1.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也叫三基色)。
17世纪60年代,著名物理学家牛顿通过三棱镜发现了光是由七种色彩所组成的,使人们对色彩有了理性的认识。
物体颜色是光作用于物体上面,物体选择性吸收后,剩余的光反射到人眼,人眼视觉神经受到这一定波长和强度的可见光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反映;2.当物体吸收红光,则蓝光和绿光合成为青色;如吸收绿光,则红光和蓝光合成为玫红;如吸收蓝光,则红光和绿光合成为黄光。
五、色料的三原色1.品红(紫相亮粉红色)、黄、青(绿相深蓝色)称为色料的三原色。
2.红、黄、青(绿、蓝)、白、黑称为正五色,也是配色过程中最主要的五种色彩。
3.三原色在色环上彼此的间隔是等距,在色环中画一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把他们串联起来。
六、色的混合原理1.加色混合(RGB)①.加色混合由于色光混合时增加光量,所以色光混合也称之为正混合、加光混合或加法混合。
加色混合是1802年生理学家汤麦斯根据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提出的三原色理论。
②. 加色混合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③.光线混合遵循加色法原理:一般用于光学照相机、舞台灯光、电视、扫描仪、网络等。
2.减色混合(CMYK)①.减色混合就是色料的混合,也叫减法混合。
印刷色彩学题库

()
17. 在明视觉条件下,人眼对波长 507 纳米色光的敏感度最高。
()
18. 人眼在明视距离下,能分辨的最小距离为 0.072 mm。
()
19. 光谱光效率函数值为 0 的光谱称为不可见光。
()
20. 在明视觉条件下,黄色光给人的感觉为最明亮。
()
21. 视觉辨认物体细节的能力称作为视力。
()
22. 在明视觉条件下,蓝紫色光给人的感觉为最暗。
B. 高 适中 为中等光源。
C. 高 高
D. 高 低
4
A. 45~80 28. 光源的显色指数在
B. 50~75 为劣等光源。
C. 55~75
D. 50~80
A. ﹤40
B. ﹤45
C. ﹤50
D. ﹤55
29. 在颜色方程中,若 RGB 三刺激值都为 30,50,70,其色度坐标 r,g 为 。
A. 红光
B. 橙光
C. 黄光
5. 在中等亮度条件下,人眼能够分辨的色彩总数在
种左右。
A. 900
B. 1000
C.10000
6. 在暗视觉条件下,人眼对色光最敏感的波长为 纳米。
A. 500
B. 510
C. 555
7. 在明视觉条件下,人眼对色光最敏感的波长为 纳米。
D. 500~560
D. 蓝光 D. 绿光 D. 12000 D. 560
15. 除了 外,其余是阶段学说的颜色视觉过程的几个阶段。
A. 信息接收
B. 信息加工
16. 消色物体的呈色特点之一是 的变化。
C. 信息传输
D. 颜色感觉
A. 明度
B. 色相
17. 彩色物体的呈色特点之一是 的变化。
(完整版)色彩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色彩基础知识复习题、单项选择题1、色是( A )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感觉。
A 、光B 、颜色C 、 颜料2、下列波长中( D )为可见光波长。
22A 、入=3.7 x 10 nmB 、入=8.5 x 10 nm32C 入=5.2 x 10 nmD 、入=4.9 x 10 nm3、自然界的日光,以及人造光源如日光灯、白炽灯、镝灯所发出的光都是( A )A 、复色光B 、单色光C 、无色光D 、 白光4.物体固有色是物体在( D )光源下的颜色。
A 、荧光灯B 、白炽灯C 、标准照明体D 65 D 、日光5、 当光源的( B )确定时,光源的颜色特性即被确定。
A 、光谱密度的部分值B 、相对光谱能量分布 S (入)C 、辐射能的大小D 、红光含量6、 光源的色温表示的是( B )7、观察印刷品使用的光源其色温度为下面哪一个。
( C )10、如果某物体能将入射光按不同比例吸收,并有部分光反射出来,那么这种物体色就是(A 、白色B 、黑色 11、 实地密度随着墨层的增加, ( A 、是无限度增大的;C 、是无限度减少的; 12、 实地密度只能反映油墨的( A 、黑度; B 、灰度; 13、 彩色物体形成的颜色是由( A 、光谱的不同波长被等量吸收 C 、光谱对不同波长的选择吸收 14、 人眼睛的明适应和暗适应时间8、9、 A 、 4000K 左右 色温低的光源( C ) A. 红,绿 B. 同一颜色印刷品在色温 A 、纯度不同 B B 、 5000K 左右 C 、 6500K 左右 光成分少, ( C )光成分多。
蓝,绿 C. 蓝,红 D. D 、 7000K 左右红,蓝3800K 和6500K 光源照射下观察会出现怎样结果。
(B )、色相不同 C 、光泽不同 D 、亮度不同A 、光源的温度B 、颜色的特性C 、颜色的温度D 、色光的温度C 、 红色D 、 彩色B )。
B 、不是无限度增大的;D 、不是无限度减少的D ),不能反映出印刷中网点大小的变化。
浅析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
.
.
—
—
28 .— 9. . —
既然色彩能够影响人 的生理 和心 理 , 么不同的色彩必然有着不 那
同的情感表现 , 应用时一定要根据情况来认真考虑 、 谨慎选择 。 比如 , 红 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彩 , 它具有吉祥幸福 、 热烈欢 乐的寓 意 , 因此 , 婚庆典
礼 、 日盛 宴等喜庆场所 的室内设 计色彩 以红 色为主色调 , 节 忌用 黑色 、
光照射在物体上. 物体 吸收了某些色光 、反射了其余的色光, 透过视觉 器官传到大脑, 由大脑感觉 色彩。在现代社会中 , 色彩设计正在越来越
多 的领域里发挥着 自己的作用 。 从城市建筑到 日常生活 , 色彩的参 与无 处不在 , 色彩 是影 响感官 的第 一要素, 因此 , 正确地进行色 彩设计在很 多领域都是非常重要 的。 当人们使用色彩时, 不仅要依据客观的科学知识 , 而且要结 合印象 、 记忆 、 联想、 象征 、 经验 和传统 习惯等 以达到最佳的色彩效应。 而这些客 观知识以外 的主观感受就是色彩的倾 向, 它主要 包括以下 几个方 面。
一
家具等大 多采 用 白色, 白色虽然有洁净之感 , 从病人 的角度 看, 但 容易 产生精神紧张, 视觉疲劳等不 良影响 。 若是在病房的地面 、 家具 、 墙壁等 处设置一些 柔和的绿色或 浅蓝色, 可以消除由疾病引起的急躁 、 闷等 烦 不 良心理反应, 有助于病人的健康恢复。 室内空间的色彩选择 , 只有充 分考虑使用者所处的地域情况 、 民族
科技信 喜 .
音 体 美
浅析 色 彩在 室 内 设 计 【 硇 应 用 l 】
湖南城建职业技 术学院 邹海鹰
[ 摘 要 ] 类在物 质生活普遍提 高的前S T, 人 不断地 向更 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迈进 , 内设计正是 以不 断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 需 室
色彩的意义

在色彩的运用上,可以根据主页内容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分别采用
不同的主色调。因为色彩具有象征性,例
如:嫩绿色、翠绿色、金
黄色、灰褐色就可以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其次还有职业的标志色,
幅与波长两因素,振幅为光的量度,振幅的大小决定明暗;波长的长短则影响色相,波长长时
会偏向红色,短则偏向蓝色。
现代绘画中色彩的表现力度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是色彩本身具有无限的张力。具体解析色彩表现性的内涵,分析表现性在色彩创作中的作用与影响,有助于了解色彩在绘画中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拓展色彩在现代艺术中的表现力。
觉,如草绿中间是浅灰、纯色与高亮度的对比,给人跳跃舞动的感觉。如
黄色与白色的纯色与低亮度的对比,给人轻柔、欢快的感快。如浅蓝色与
白色纯色与暗色的对比,给人强硬,不可改变的感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7-05-12 01:38大自然充满着色彩,生活中也充满着色彩,色彩无处不在.我们只要睁开眼睛,各种五颜六色的花草树木、广告招贴画、新潮服饰、日常生活用品等都会映入到你的眼帘,它们或为和谐统一,具有诗一般的
第一节 色彩的意义
色彩是一种视觉感受,客观世界通过人的视觉器官形成信息,使人们对它产生认识。所以,视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的资料表明,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由视觉器官输入大脑的。来自外界的一切视觉形象,如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以及它们的界限和区别都由色彩和明暗关系来反映。因此,色彩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网页设计,色彩永远是最重要的一环。当我们距离显示屏较远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是优美的版式或者是美丽的图片,而是网页的色彩。
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理效应

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理效应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理效应一、色彩的物理效应色彩对人引起的视觉效果还反应在物理性质方面,如冷暖、远近、轻重、大小等,这不但是由于物体本身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不同的结果,而且还存在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所形成的错觉,色彩的物理作用在室内设计中可以大显身手。
1、温度感在色彩学中,把不同色相的色彩分为热色、冷色和温色,从红紫、红、橙、黄到黄绿色称为热色,以橙色最热。
从青紫、青至青绿色称冷色,以青色为最冷。
紫色是红与青色混合而成,绿色是黄与青混合而成,因此是温色。
这和人类长期的感觉经验是一致的,如红色、黄色,让人似看到太阳、火、炼钢炉等,感觉热;而青色、绿色,让人似看到江河湖海、绿色的田野、森林,感觉凉爽。
但是色彩的冷暖既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愈靠近橙色,色感愈热,愈靠近青色,色感愈冷。
如红比红橙较冷,红比紫较热,但不能说红是冷色。
此外,还有被色的影响,如小块白色与大面积红色对比下,白色明显地带绿色,即红色的补色的影响加到白色中。
2、距离感色彩可以使人感觉进退、凹凸、远近的不同,一般暖色系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前进、凸出、接近的效果,而冷色系和明度较低的色彩则具有后退、凹进、远离的效果。
室内设计中常利用色彩的这些特点去改变空间的大小和高低。
3、重量感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纯度,明度和纯度高的显得轻,如桃红、浅黄色。
在室内设计的构图中常以此达到平衡和稳定的需要,以及表现性格的需要如轻飘、庄重等。
4、尺度感色彩对物体大小的作用,包括色相和明度两个因素。
暖色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扩散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大,而冷色和暗色则具有内聚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小。
不同的明度和冷暖有时也通过对比作用显示出来,室内不同家具、物体的大小和整个室内空间的色彩处理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利用色彩来改变物体的尺度、体积和空间感,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关系更为协调。
二、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生理心理学表明感受器官能把物理刺激能量,如压力、光、声和化学物质,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到到脑而产生感觉和知觉,而人的心理过程,如对先前经验的记忆、思想、情绪和注意集中等,都是脑较高级部位以一定方式所具有的机能,它们表现了神经冲动的实际活动。
色彩训练法帮助改善视力

色彩训练法帮助改善视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的劳动和娱乐方式都呈现出了数字化、电子化、智能化等特点。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电子屏幕,电脑、手机、电视等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的必需品。
而长时间的视觉疲劳也随之而来,眼睛的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色彩训练法是一种通过传递不同的颜色光线来训练眼睛,帮助人们改善视力的有效方法。
一、色彩训练法能否改善视力?色彩训练法的理论基础在于色彩对人体的影响。
眼睛在工作时,细胞会以一定的节奏生成电流,这个节奏就是人眼的电位,色彩的刺激会改变电位的频率和振幅,从而影响视觉机能和神经系统的活动。
当颜色光线与眼睛接触时,不同的颜色光线会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不同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刺激及反应。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预防主治疾病规范》显示,对于视力疲劳和眼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可以采用色彩穴位按摩和色彩照射的方法,通过调节身体的能量平衡态来改善眼睛的健康状况。
二、色彩训练法的原理和方法1. 色彩穴位按摩法色彩穴位按摩法是指通过按摩面部特定的穴位来达到调节身体机能和改善疾病的目的。
对于眼睛疲劳和近视等视力问题,可以采用穴位按摩的方式,这样既起到按摩的作用,又能促进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能量的流通。
例如,可以采用按摩太阳穴、风池穴、巨髎穴、角孢穴等穴位来改善视力。
具体方法为:用双手五指扣住太阳穴,在轻揉3~5分钟后,用中指指肚从太阳穴向下按压至眉毛下方。
接着,双手张开,手指竖直,从脸颊两侧向上拉伸至太阳穴,在按压后稍作停顿,然后放松。
2. 色彩照射法色彩照射法是指通过照射不同颜色的光线来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视觉机能,其核心原理在于通过不同颜色的光线来刺激人的眼球,通过色彩光线的反射,进而影响神经系统和生理机能,从而达到视觉康复的目的。
具体方法为:使用专业的色彩训练仪,调节不同颜色的光线,将光线照射到眼睛上,每次10~20分钟,每天两次,每次训练30~40分钟,每周训练至少3次。
色彩爆发的原理

色彩爆发的原理
色彩爆发的原理涉及光的投射、反射和折射等光学现象。
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光的波长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颜色。
在光线照射下,物体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只有被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才会被视觉系统解读为颜色。
一种常见的现象是色彩爆发。
当光线照射到具有特殊结构或材质的物体表面时,会引起光的多次反射和干涉现象,在视觉上呈现出鲜艳、炫目的色彩。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一些有光泽、光滑的表面上,比如油膜、气泡、某些矿物质等。
在色彩爆发中,主要存在两种光的干涉。
一种是薄膜干涉,也称为油膜现象。
当光线照射到透明薄膜表面时,部分光线被薄膜反射,另一部分光线进入薄膜内部,经过多次反射后再次出射。
这些反射光线会发生相位差,当相位差满足一定条件时,干涉现象就会发生,呈现出色彩爆发的效果。
另一种是厚膜干涉,也称为光学薄膜干涉。
在厚膜干涉现象中,光线照射到具有特定厚度的透明膜或介质上,发生多次反射和透射。
在不同光的波长下,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相位差的变化,会导致不同颜色的光进行干涉,形成色彩爆发的效果。
总之,色彩爆发的原理是光的多次反射和干涉现象的结果。
通过这些光学现象,不同波长的光在特定的介质中产生干涉,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色 彩 知 识

内部培训资料——适用对象:培训导师、美容师色彩基础知识一、色彩的发生物理,生理和心理是构成色彩的三个要素。
这是因为知觉色彩首先离不开光。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我们不可能看到周围物体的形状和色彩,没有光就没有色。
因此,光是色彩的重要物理要素。
但即使在光线很好的情况下,也有人看不清色彩,盲人根本看不清色彩,可见眼睛是色彩的重要的生理要素,有了充足的光线和正常的眼睛,是不是就能知觉色彩了呢?有的人还是不能正确的辨别色彩,这是因为其大脑的神经系统不健全,或不正常,因此人的大脑是色彩的重要心理要素。
由此看来,色彩的发生需要经过光——眼——神经的过程,缺一不可,所以说色彩是光对人的视觉与大脑的刺激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视知觉。
二、光与色色彩的感觉离不开光,光是色彩发生的原因色是光的刺激而产生的结果。
光是光源通过直射,透射,反射,漫射和折射等几种形式进入人的眼睛的。
在物质世界中,凡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光;另一种是人工光。
太阳是主要的自然光源。
灯光,烛光等属于人工光源。
现代科学证实,光是种电磁波,而且波长较短,在380——780nm,这个很小的波长范围内可见光。
而波长最短的是宇宙射线。
最长的是交流电。
17世纪,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发现了色彩的成因,他把太阳光从一小孔导入暗室,通过三棱镜将无色的日光分离出红,橙,黄,绿,蓝,紫色光。
这些是不可分离的单色光。
日光称白光,白色光在分离途中加凸透镜后能复原成白光,所以白色光也称为复色光.由于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折射率也不同,在人的眼睛中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其中红色的光波最长,折射率最小,紫色波长最短,折射率最长.三、色彩的种类1.色系:黑色与白色以及由黑白相混合而成的深浅不同的灰色通称为无彩色系。
只具有明度属性。
2.有彩色系:赤,橙,黄,绿,青,蓝,紫为基本色,相混合产生出千千万万有彩色,通称为有彩色系,其中任何一种色彩都具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色彩的功能

色彩的功能功,包含着力与艺;能,则可解释为能力,能量或效能。
功能一词可作作用、能量来解释。
色彩的功能是指色彩对眼睛及心理的作用,具体一点说,包括眼睛对它们的明度.色相.纯度.对比刺激作用,和心理留下的影响、象征意义及感情影响。
色彩依明度、色相、彩度、冷暖而千变万化,而色彩间的对比调和效果更加千变万化。
同一色彩及同一对比的调和效果,均可能有多种功能;多种色彩及多种对比的调和效果,亦可能有极为相近的功能。
为了更恰如其分地应用色彩及其对比的调和效果,使之与形象的塑造,表现与美化统一,使形象的外表与内在统一,使作品的色彩与内容、气氛、感情等表现要求统一,使配色与改善视觉效能的实际需求统一;使色彩的表现力、视觉作用及心理影响最充分地发挥出来,给人的眼睛与心灵以充分的愉快、刺激和美的享受,必须对色彩的功能作深入地研究。
但是,要逐一地研究数以千计的色彩功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只要研究一些最基本的色彩就可以了。
基本色的功能红色在可见光谱中红色光波最长,处于可见长波的极限附近,它容易引起注意、兴奋、激动、紧张,但眼睛不适应红色光色光的刺激,可它善于分辨红色光波的细微变化。
因此红色光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严重的时候还会给人造成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
红色光由于波长最长,穿透空气时形成的折射角度最小,在空气中轴射的直线距较远,在视网膜上成象的位置最深,给视觉以逼近的扩张感,被称为前进色。
在自然界中,不少芳香艳丽的鲜花,以及丰硕甜美的果实,和不少新鲜美味的肉类食品,都呈现出动人的红色。
因此在生活中,人们习惯以红色为兴奋与欢乐的象征,使之在标志、旗帜、宣传等用色中占了首位,成为最有力的宣传色。
若装演商品便成为畅销的销售色。
火与血人类视之以宝,均红色。
但纵火成灾、流血为祸,这样的红色又被看成危险、灾,难、爆炸、恐怖的象征色。
因此人们也习惯地引作预警或报警的信号色。
总之,红色是一个有强烈而复杂的心理作用的色彩,一定要慎重使用。
黄色黄色光的光感最强,给人以光明、辉煌、轻快、纯净的印象。
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视觉神经的感觉

蓝色
约440—485 nm
约680—620 THz
紫色
约380—440 nm
约790—680 THz
电磁波的波长和强度可以有很大的区别,在人可以感受的波长范围内(约312.30纳米至745.40纳米),它被称为可见光,有时也被简称为光。假如我们将一个光源各个波长的强度列在一起,我们就可以获得这个光源的光谱。一个物体的光谱决定这个物体的光学特性,包括它的颜色。不同的光谱可以被人接收为同一个颜色。虽然我们可以将一个颜色定义为所有这些光谱的总和,但是不同的动物所看到的颜色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颜色也是不同的,因此这个定义是相当主观的。
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视觉神经的感觉
可见光的光谱
颜色
波长
频率
红色
约625—740 nm
约480—405 THz
橙色
约590—625 nm
约510—480 THz
黄色
约565—590nm
约530—510 THzຫໍສະໝຸດ 绿色约500—565 nm
约600—530 THz
青色
约485—500 nm
在物品上涂抹颜料后会出现颜色,颜料是不溶于水或油的无色或有色粉末状物质。分天然颜料和合成颜料两类。天然颜料多属矿物性。合成颜料又分有机和无机的两类,无机的如钛白粉、铬黄等,有机的如酞菁、甲苯胺红等。广泛用于油墨、涂料、橡胶、塑料等物品的着色。
单色和混合色
大多数光源的光谱不是单色的,它们的光是由不同强度和波长的光混合组成的。人眼将许多这样的混合光的颜色与单色光源的光的颜色看成是同样。比如上面表格中的橙色,实际上就不是单色的600纳米的光,实际上它是由红色和绿色的光混合组成的(显示器无法产生单色的橙色)。出于眼睛的生理原理,我们无法区分这两种光的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是經由光線刺激眼睛所產生的視覺現象,沒有光線就沒有色彩。
光照射在物體上,物體吸收了某些色光、反射了其餘的色光,透過視覺器官傳到大腦,由大腦感覺色彩‧雖然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至今尚無法完全了解當我們觀察色彩時,會在大腦中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 近代的色彩]
‧自1666年英國牛頓由三稜鏡得知了光譜,色彩學理論的發展得以長足進步,十九世紀印象派利用小色塊造成視覺混色的繪畫技法,乃近代色彩應用的先驅。
‧巴洛克時期用色強烈
而大膽,慣用黑、紅、黃、藍強烈對比之配色技巧。
‧洛可可時期用色趨淡、典雅,使用中間色之配色法,以求得淡雅之風格。
‧新古典主義時期用色之色調明亮,喜用金色表現,相較之,是北歐所強調的民族性、地方性色彩,漸而形成的浪漫主義色調。
‧近代色彩應用之主流,源起自二十世紀初的德國對色彩之研究。
‧德國於近代興起形態、色彩之運用須合於內心之要求,以及材料之最大自由的表現的機能主義思想,並成為當代之設計之風潮。
第一課: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其中一種屬性, 是區別各種色彩種類的名稱, 就是光譜上紅、橙、黃、綠、藍、紫等六色,我們會用色環表示各色彩的關係--
紅,藍,黃為色相中的三原色,由其中兩種色調出的,我們稱為間色.
紅色加藍色是紫色
紅色加黃色是橙色
藍色加黃色是綠色
因此,橙色,綠色,紫色此被稱為三間色
第二課:對比色
對比是指兩件事物有顯著不同而成的一個比較或對照
(如: 大←→小, 高←→矮, 肥←→瘦, 光←→暗…...)
色彩的對比是某一個色彩受到另一個色彩的影響, 而產生與單看某一種色彩有不一樣的現象.補色對比
是指色彩的相對色, 在色環上兩者處於相對位置
如果眼睛只看到互補色的其中一色, 而欠缺另一色時, 會在視網膜上形成相當的補色, 而不是實際的顏色, 這是視覺的後像現象--
紅色和綠色是互補色橙色和藍色是互補色黃色和紫色是互補色
在色互補色對比下,給人強烈的視角效果
(紅色更紅,橙色更橙)
非互補色對比
互補色對比
第三課--類似色
近似色是在色環上鄰近的一些顏色,
例如:綠色,藍色和紫色;黃色,橙色,和紅色
運用近似色會給人和諧感更統一的感覺,有使人視覺上得以舒緩的效果.
例:紅,紫,藍例:綠,黃,橙
第四課--明度彩度
[ 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光度的高低,要看其接近白色或灰色的程度而定,越接近白色明度越高,越接近黑色其明度越低。
在無彩色中,明度最高與最低分別為白色與黑色;在有彩色中,黃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
共分為十一階,以No(黑)、N1、N2......N9、N10(白)表示。
N為Neutral之縮寫,代表灰色的意思。
[ 彩度]
指色彩的強弱,亦可說是色的飽和度(saturation)。
純粹色彩中無黑白色之混入,達飽和度之色或稱純色。
也就是說,當純色與黑、灰、白或其他顏色混合以後,彩度就會降低。
黃色的彩度最高,其次是橙、紅、青、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