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及莫迫桑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介绍
一、教学目标:了解莎士比亚的时代背景及创作阶段。
二、知识目标:莎士比亚创作道路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品及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莎士比亚创作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讲授
五、教学课时:1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生平与创作:(结合书上375页)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他亦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及欧里庇得斯,合称为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翻译家施咸荣于1964年前完成出版《莎士比亚全集》的准备工作,并于1978年出版,1980年施咸荣出版专著《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年代、他的戏剧和艺术特色等。
少年时期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1564年4月26日接受洗礼。其
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
莎士比亚7岁时被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念书,在那里读了六年的书,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除此之外,他还学过拉丁语和希腊语。因父亲破产,他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1577年,被父亲从学校接回,不得已帮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它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莎士比亚读书时就卓尔不凡,与众不同。有传言说他曾在一个叫托马斯〃露西的富裕财主兼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地上偷猎,结果被露西的管家发现,他为此挨了揍。出于报复,他写了一首讥讽大财主的打油诗。这首诗没过多久便传遍了整个乡村。大财主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人用这首打油诗来嘲笑他。托马斯乡绅非常恼火,于是就想惩罚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因此被迫离开斯特拉福德小镇,到伦敦避难。[2]
婚姻生活
1582年11月,时年18岁的莎士比亚与一位农民的女儿,时年27岁的安妮. 海瑟薇结婚。次年生长女Susanna,3年后,生龙凤双胞胎, 1596年8月11日,11岁的儿子死于疫病。
2、创作阶段:
莎士比亚的创作阶段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590—1600)为历史剧、喜剧和歌剧创作时期。作品《理查三世》是早期历史剧中的重要作品该剧从发觉灵魂的丑恶入手,塑
造了阴险狡诈、凶很毒辣的暴君理查三世的形象。在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专治暴君的否定及对开明、人文的理想君主的呼唤。同期还完成了10部喜剧作品《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
早期作品基调:浪漫、激越、明朗。
第二阶段:(1601—1607)悲剧创作时期是喜剧的最高成就。这一时期作者青年时期的立项遭到严重的打击,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显得矛盾悲观,居中强烈的批判精神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个性解放带来的社会后果的深刻反思。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
第三阶段:(1608—1612)传奇剧时期
基本主题:和解、宽赦、博爱。代表作品《暴风雨》。
莎士比亚创作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认为戏剧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镜子。
第二,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论,认为演剧要真实,切忌过火。
第三,情节生动丰富,一个剧里常有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线索,悲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
第四,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如哈姆雷特、福斯塔夫。
第五,人物语言性格化,如哈姆雷特的话富有哲理和诗意,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语言矫揉造作,伊阿古的语言充满秽言秽语。据电子计算机统计,莎士比亚创作的词汇量有29066个。
莫泊桑介绍
一、教学目标:了解莫泊桑的时代背景及创作。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莫泊桑的写作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
四、教学课时:1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生平及创作:
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莫泊桑1850年出生于法国上诺曼府滨海塞纳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一生写的短篇小说长篇将近三百篇,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始终是绝无仅有的。《羊脂球》写于1880年,是莫泊桑经过长期写作锻炼之后达到完全成熟的标志,紧接着这个时期,他如喷泉一样涌出的一大批中短篇小说,几乎每年都有数量可观的精彩之作问世,特别是在前三十年,佳品更是以极大的密集程度出现,1881有《一家人》《在一个春天的晚上》《戴丽叶春楼》,1882年有《菲菲小姐》《一个儿子》《修软椅的女人》《小狗比埃洛》《一个诺曼底佬》《月光》《遗嘱》,1883年有《骑马》《在海上》《两个朋友》《珠宝》《米龙老爹》《我的叔叔于勒》《勋章到手了》《绳子》,1884年有《烧伞记》《项链》《遗产》《衣柜》等等。1885
年,莫泊桑短篇小说创作中名篇的数量有所下降,但仍不乏出色之作,如《隆多利姊妹》《流浪汉》等。莫泊桑早年犯有神经痛和强烈的偏头痛,巨大的劳动强度与未曾收敛的放荡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的折磨之后,在1893年7月6日逝世,年仅43岁。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
7岁的莫泊桑他的祖辈都是贵族,但到他父亲这一代时没落了。父亲做了交易所的经纪人。他的母亲出身书香门第,爱好文学,经常对文学作品发表评论,见解独特。莫泊桑出生不久,他的父母由于经常闹矛盾分居了,他和母亲住在海边的一栋别墅里。幼年时的莫泊桑喜欢在苹果园里玩耍,在草原观看打猎,喜欢和农民、渔夫、船夫、猎人在一起聊天、干活。这些经历使莫泊桑从小就熟悉了农村生活。从童年时代起,母亲就培养他写诗,到儿子成为著名作家时,她仍然是莫泊桑的文学顾问、批评者和助手,所以他的母亲是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师。另一位为莫泊桑走上文学道路打下基础的是他13岁在卢昂中学学习时的文学教师路易〃布耶。路易〃布耶是一个著名的巴那派诗人,他经常指导莫泊桑进行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1870年,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到巴黎入大学学习法律。同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在军队中,他亲眼目睹了危难中的祖国和在血泊中呻吟的士兵,心里十分难过。他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1871 年,战争结束后,莫泊桑退役回到巴黎。为了谋生,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长达数十年,这些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