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徐斌走进无痕教育——读《徐斌无痕教育》有感
无痕教育
《徐斌:无痕教育》(2011-09-25 10:20:22)转载▼分类:书香飘飘标签:文化这是师傅最新的一本力作,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1年8月出版。
谢谢师傅第一时间赠我一本。
粗粗读完,最大的一点感觉就是:这是师傅多来年实践研究的完美总结。
既有许多精彩的教学实录,如他的成名课、代表课等。
又有对许多教学原则和教学热点问题的独到阐述。
读完,感觉收获很大。
第一部分,回顾了他在网络教研中成长的故事。
第二部分,详细向我们阐述了他倡导的无痕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操作策略,更有代表性的课例描述。
第三部分,呈现的是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
很有实用价值。
第四部分,是中国教育报对徐特教育教学艺术的系列报道,还有一些专家、名师的教学赏析。
第五部分,是徐特写给年轻教师的话,读来很受启发。
追随徐特好多年,荣兴能成为他的徒弟,更骄傲能和他一起同事。
在二小的几年岁月,有他的指导,教学的日子才那样芬芳。
如今调至新的学校,师傅也没有忘记对我的关怀,捧着略带墨香的书籍,心里怎是一个感动所能表达。
在我心里,师傅是师者,是智者,也是思想者,更是一个能者。
做业务校长,还带一个班,每天都是那样的忙碌,但每件事情都做得那样成功。
在众多所谓名师课堂,他的课堂最实在有效,在众多吸引眼球的教学流派中,他的角度最让人信服。
教育无痕,应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追求。
我常常想:徐特为什么会这样成功。
除了机遇的垂爱,更多的是一个人默默的坚守与奋斗。
在这本书的序言:享受宁静中,或许我们能读懂些什么。
我始终以为,写作是一件纯粹私人化的事情。
每晚坐在书桌前,静思默想每段与文字共行的微蓝岁月,相念没有伪饰的坦诚书页,想念课堂上每张灵动活泼的笑脸,想念教育生活所带给我的琐碎的温情。
一直,我都喜欢出发和回归的感觉。
多看来,唯有文字留下了时光的痕迹,留下了快乐的、隐忍的、20多年对教育的感悟。
文字是为了纪念,这是一种别人看起来羡慕却很少愿意尝试的生活方式,其中的甘苦也只有自己知道,但我喜欢享受这种寂寞所带给我的宁静的空间。
读《徐斌:无痕教育》有感
读《徐斌:无痕教导》有感之青柳念文创作巩义市米河镇高庙小学六年级何瑞有人说徐斌是一位真正用“心”在研究小学数学的教员,也有人说徐斌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小数数学讲授门户无痕教导的创始人.有幸,我读完了《徐斌:无痕教导》一书,心中豁然开畅.疾速的看了整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是通过事例,来讲明有的教员教三年后就不是新手教员了,而有的教员教二十年后还是新手教员,区别在于教什么?在讲授中要善于退,敢于进.退是退到学生的生活经历、已有旧知、思维起点;进是进到认知布局、实际应用、思维深处.他鼓励我们在春风化雨中提升讲授艺术,讲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履历,讲堂是充满无限魅力的地方,讲堂是学生充分发展的天空.在他的讲堂,他通过不懈的尽力、研究、反思,终于做到了.徐斌教师还用他的教导哲学与我们共勉: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做学生们喜爱的教师;创造学生喜欢的讲堂;享受教导成长的高兴.想到这里,我想起一句话“数学好玩,玩好数学”,这无疑是要我们的讲堂能吸引得住孩子们的心,能把数学课上的“好玩”,能在“玩”中学好数学.这样的境地生怕只有我们下了大力量,“熬”尽心血的去研究讲授的艺术才干做的到.无痕教导不但是一种教导方式,更是一种教导思想,是一种教导心理学的规律和原则,是一种教导的美学和哲学的境地,是一种对教导来历根基的追寻.徐教师提炼并演绎出无痕教导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开端学习,在不露痕迹中懂得,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在实际的讲堂讲授中,如果教师们都能把讲授意图隐蔽起来,达到对无痕教导这种教导根源的追寻,我想,我们的讲堂对学生来讲,将是汇集教导智慧和讲授艺术于一体的知识路程.其次就是:整本书中既有许多出色的讲授实录,如他的成名课、代表课等.又有对许多讲授原则和讲授热点问题的独到阐述.也有许多讲授战略的详细说明,和操纵要领.全书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他在网络教研中成长的故事.第二部分,详细向我们阐述了他建议的无痕教导的基本内在与操纵战略,更有代表性的课例描绘.第三部分,呈现的是一些详细的讲授案例.足有30来篇,很有实用价值.比方苏教版小学数学中“处理问题的战略”这一系列的课,如何去抓住要领,建构战略知识的布局体系,都有详实的阐述和讲解.同时也附上成功的讲授案例,让教师们可以学习鉴戒.第四部分,是中国教导报对徐斌教师教导讲授艺术的系列报导,还有一些专家、名师的讲授赏析.这些,可以处理很多教员在讲授中的猜疑,把教研、备课、讲授提高到深入研究的层面,是对小学数学讲授的“深度思考”.第五部分,是徐斌教师写给年老教员的话,读来很受启发,引人深思,激人奋进.读完徐斌教师的书,我对“如何做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有了更详细的懂得.怎样才干成长为优秀的教员?一、向出色的前辈、同行学习.只有向最优秀的典范学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不竭创新,不竭前进,一名教员才能够走向优秀.二、积极地反思讲授.在不竭的反思中成长,在不懈的考验中优化自己的讲授战略,提升自身的教导素养.讲授反思要详细,体现出讲授的预设和生成,找寻到最优的讲授战略.展现出反思的细节和效果.三、注意讲授语言的艺术.讲授语言对孩子的激励和引领,比方教师的评价是否既可以鼓励回答的孩子又可以引导其他孩子继续深入学习,做到“无形”中“抓住”孩子的心.四、在规划化的集体备课、高效上课、讲授研讨中,积极的参与,多做总结,考验成长.五、多读书,与书为友,让生活变得精美,充实而高兴.我想“一批优秀的教员,一个有核心的教研团队,才干酝酿、成长出优秀的教员”,我们教导的热土才干肥沃,才干出名师,出大家,教导的学生才干多优秀的人才.。
读《走进徐斌》的感受
读《走进徐斌》的感受
读《走进徐斌》的感受
下周的事较多,因此这两天我一直在琢磨着怎样上第九周的公开课(构筑理想课堂),正愁着,杨校长带书来了,是“新教育中心”赠送的书,每位老师都有一本是必读的,还有两本是与学生共读的,我的必读是《走进徐斌》,当杨校发给我时,我说:“我走进他干吗?他是什么的呀?”杨校说:“他是数学权威,你看一下试吧!”
出于好奇,马上翻到作者简介,哇!真是太了不起了,这么年轻就是特级教师了,于是马上翻到目录,里面的内容更吸引我了,什么“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中的6的乘法口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探索中的小学生的口算出错的心理障碍及矫正”等,我逐一读着,看到名人的成长过程后,我感叹不也,是啊!成功的背后谁没有付出呢?就拿徐斌来说吧,他十八年来,不是一直在追寻着理想的数学课堂,一直在追寻着理想的课堂教育生活吗?
是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总结才得出了他经历的三个阶段的课堂特征:精雕细琢,完美无缺、多层并进,快乐交流,真实有效、互动生成。
这才让我明白,课堂不是舞台,教案不是剧本,关键是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数学,并不只是计算不应用,这才是理想中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4、《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党员干部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5、《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教育的理念──无痕教育
教育的理念──无痕教育滨海港经济区第二中心小学于豪在这次的学习中,我首次的听到了徐斌老师提到的“无痕教育”,在谈论中徐老师提出来几个简短的切身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无一不体现出无痕教育的优越性。
为此我特意买了一本书——《教育无痕》。
《教育无痕》是徐光通过总结12年的教子经验和亲身感受,从感悟童心、教育无痕、解放儿童、共同成长四个方面阐述了她的家庭教育观:要有儿童的心态,懂得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感受孩子内心的冷暖;要像珠宝专家发现宝石一样,发现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放飞但不放任,关爱但不溺爱。
在她先进的教育观念、有效的教育方法下,她发掘了儿子的才华、天赋、闪光点,有效地激励儿子取得了进步!让孩子在适度的爱中健康成长!为家庭教育做出了贡献!我为她那超然的心境和博大宽宏的胸襟,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妙不可言的教育手段而折服!她把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的“无为”而教的教育境界诠释的那么具体生动!写作的最佳技巧应该是无技巧。
那么,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这种“不露痕迹”的无声教育——无痕教育,应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
一、做孩子的朋友,感悟童心“教育孩子不是一种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
”徐光同志强调要“感悟童心”,实质就是要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儿童。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的成长,他们的认识,他们的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任何违背规律不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都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耍、奔放,做她的朋友,因此必须注重两点:(1)民主、平等尽管老师有教育学生的权力,但权力不是等级。
学生渴望受到尊重和理解,学生也呼吁民主平等。
(2)谈话、倾听和孩子谈话不仅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而且还在闲聊中和孩子拉近距离,知道彼此,并让我们成为永远的朋友!如果一味地苛求、指责,不容倾诉和申辩,孩子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言语会越来越少。
这并非说明他不想谈,而是不愿谈,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不说比说更好,说出自己的观点后只会引来无休无止的“唠叨”。
追寻无痕教育
追寻无痕教育徐彬教授听课有感——追寻无痕教育泰戈尔诗曰:“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记得某位教育家有一句名言,大概意思是说,当学生意识到您的教育意图时,教育将失去作用。
的确,无痕教育,在于其留给人们的自然流畅之感,即在师生的人格感染中、心灵碰撞中、理解倾听中、真诚激励中……,润物无声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
和谐,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无痕,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在讲座中,徐校长围绕无痕教育娓娓而谈,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幽默风趣,尽显名师之智慧,学者之儒雅,给全体老师献上一道永值深味的精神大餐。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一个简单的问题,却道出了我们新老师内心最深的困惑,也道出了我们内心最大的追求!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碰撞。
理想的、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就是帮助每个人获得成熟与自由,使生命绽放于爱和成熟之中。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把教育目的在学生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
徐校长认为,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求美;教育是一种事业,事业的价值在于求善。
可见,无痕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和原则,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和哲学境界,是一种对教育本原的追寻。
在讲座中,徐校长论证了数学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的可能,阐述了数学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的价值,并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无痕教育的策略进行了细致分析:第一、关注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
第二、关注对儿童学习心理的深度洞察,让学生在“不露痕迹中理解”。
第三、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精心组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
第四、关注对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让学生在“春风化雨中提升”。
无痕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一」最近通过阅读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新编写的著作——《追寻无痕教育》,还有他旺盛的精力和执着的敬业精神:徐斌老师说,数学教学就是把“科学形态的数学”转化为“学科形态的数学”,而这种转化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对教材的处理。
如何合理地使用教材,有效地整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徐老师说他的课一般有百分之八十是完全来源于教材的,其余百分之二十则是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稍加改编而成。
但是,这百分之八十,恰恰是体现了他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抓住了本质和核心的东西;而这百分之二十,又恰恰体现了他对教材的创造,这种创造细小、平实,却透着徐教师独特的教育智慧。
走进徐老师的课堂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你会发现他的数学课充满了童趣,他善于把孩子带进数学乐园,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观察、发现、交流、分享,让他们的数学思维得以发展和提升。
教学二年级《认识乘法》一课开始,徐老师出示了教材上的情景图,要求学生观察一共有几台电脑,有的学生一个一个数,发现有8个;有的学生2个2个数,也得到了8个;还有的学生用2+2+2+2来计算,得到8个。
教师随即告诉学生,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
接着,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学生认识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然后,电脑出示了8个2,教师要求学生求出现在电脑室里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学生出现了加法列式和乘法列式两种方法。
教师没有特别指出一定要用乘法列式。
紧接着,多媒体上8组电脑变成了100组电脑。
徐教师问学生:“现在有几个2,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刚开始还兴致十足地说着:可以用2+2+2+2,但说着说着,很多学生终于停了下来,他们发现要写很长时间,算式太长了,黑板不够写了有的学生终于想到此时应该用乘法100×2或者2×100就快多了。
是呀,倘若教师直接给予引导,给予方法,给予策略,学生此时的感悟不会那么深刻:“太麻烦了”“写不下了”“黑板太短了”“应该用乘法计算简单”。
《教育无痕》读后感
《教育无痕》读后感最近,我把徐光女士的《教育无痕》读完,我对“教育”有了一分更深入的认识。
这是一本非教育人士书写的教育类著作,给了我以很大的启发。
我相信,教育是建基于人类本能活动之上的一种社会活动。
这样说不仅不会破坏“教育”的神圣,而且恰恰言说了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无痕”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再超越的化人润物的无形大象。
徐光以“教育无痕”四字为书名,显然不是说自己施予儿子箫桐的家庭教育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而是意欲追求这一境界。
联想到现在的孩子在制度化的教育框束中的战战兢兢惟惟诺诺诚惶诚恐,大言无声的无痕教育多么让孩子们翘首以盼。
我相信,教育是一种生活,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
因此,教育的丰富性只有靠生活才能展得开说得明。
离开生活的教育是驯养,除了造就不会生活的木偶外不会有其他收获;离开生活说教育,除了教条以外不会有更多其他内容。
《教育无痕》是在寻常生活片断中呈现的教育智慧,是以生活来诠释教育,只有这样,教育知识才具有人性,才具备灵性,才拥有亲和力和趣味性。
我相信,教育是沟通的函数,而沟通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对人性的信任基础之上的。
因此,教育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服,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驯化,教育是平等交流基础上的相互影响。
有了充分的沟通,才会有教育的创造、教育的快乐、教育的享受与富足,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发展。
从《教育无痕》中描述的母子间多样化的沟通方式,我们会充分理解徐光施予萧桐身上的教育何以成功。
我相信,教育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社会标准件”的,教育是张扬个性、培育个性、保护个性的方法而不是抑制个性、抹杀个性、消解个性的手段。
正如《教育无痕》所昭示的,成功的教育一定是个性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一定是理解个性尊重个性的教育。
尊重个性的教育不仅需要欣赏和悦纳,更需要宽恕和包容——宽恕个性发展中的失误和错误,同样也要包容个性发展中的缺点和不足。
我相信,溶融于生活中的无痕教育之若拙大巧将在生命历程中刻下深深的印痕,对教育者如此,对受教育者也如此。
读《无痕教育》心得(一)
读《无痕教育》心得(一)
无痕教育的意义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为什么学生越到高年级数学成绩越差?看了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数学课堂18例》这本书,让我获益匪浅,也找到了学生不爱学数学的主要原因。
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了“无痕教育”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张力。
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是只有抽象思维,就少了形象的美感与艺术的韵味。
如果在让学生学习数学定义、定理及比较抽象的算式规律的时候,我们能巧妙地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的情景故事,编写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情趣盎然中,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抽象的事理,并到达记忆深处。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润物细无声”中“道法自然”地领略抽象思维的妙道。
学习数学,不但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反而乐此不疲,真正让数学成为一种具有艺术美感与生命张力的思维体操。
学生有着无穷的学习能力,但这种能力如果得不到开发,就可能在美好的童年时代慢慢地泯灭。
如果我们能站在一个很高的教学点上进行课堂教学的谋划与设计,“无痕”地让孩子们一步步去认识与把握数学之道,发展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孩子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学习必需的知识,形成必备的能力、应有的品格。
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要向徐斌等众多名师学习,为“无痕教育”而努力!。
徐校长的“无痕”之道
徐校长的“无痕”之道有人说,徐斌朴实得像个农民,他说,农民就要对得住自己耕作的土地。
他出生于一个海边小镇,小时候,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光着脚来到大海边拾贝壳、放风筝。
每当他望着无垠的大海,心中总是充满了无穷遐想。
村小的教师大多数是代课教师,在他的记忆里,他们对学生都很关心和爱护,总是能让学生自然健康地成长。
这一切,也许就是他后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教育思想的精神源泉。
他是一个“书虫”,直到现在,一回忆起自己的阅读经历,他就像儿时在大海边那样快乐和深情。
他尤其熟读《道德经》,也熟读武侠小说。
他领悟到,书中阐述的最高境界都是一个“无”字,大道无痕,至境无招。
这对他的数学教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启发,他要让学生在课堂里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实现自主发展。
他每年要给学校里每个班上一节课,每学期听每位教师一节课、听每个班一节课,与其说他在坚持,不如说他乐在教育研究中。
而孩子们也喜欢他,因为他像一个“大朋友”。
有一次,他借班上课,被安排在一个面积很大的体育馆里,在开始上课前他问一个孩子:“你是第几次来这里上课?”孩子说:“我是第三次来,平时这个体育馆是搞活动用的,一般不来这里上课。
”于是他摸摸孩子的头,回答说:“哦,今天我可是第一次来,你比我有经验,等一会儿就告诉我怎么把课上好。
”一句话,把孩子们给逗乐了。
接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告诉他,在这里上课要注意这样,要注意那样。
殊不知,这些注意点正是他要提醒孩子的。
这就是他的教育之道,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教育的艺术。
两年前,他走进一方新的土地,来到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担任校长。
个子不高,肤色略黑,儒雅随和,这是师生们的眼中的徐斌,用他自己的话说,“走在街上,是很容易淹没在人群中的”。
他的博学、幽默被隐藏在朴实的形象背后,这和他的教育智慧却相得益彰。
车坊实验小学位于繁华都市的边缘,它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但它是由几十所村小、办学点陆续合并而成,不像市区众多老校那样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33篇)
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33篇)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通用33篇)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1一、做孩子的朋友,感悟童心“教育孩子不是一种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
”徐光同志强调要“感悟童心”,实质就是要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儿童。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的成长,他们的认识,他们的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任何违背规律不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都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耍、奔放,做她的朋友,我和女儿的关系我注重两点:(1)民主、平等尽管父母有教育子女的权力,但权力不是等级。
记得女儿以前做错事的时候经常就嘀咕:妈妈,孩子做错事会被大人批评,你们大人做错事呢?孩子渴望受到尊重和理解,孩子也呼吁民主平等。
徐光曾经为了穿什么衣服跟儿子闹别扭,我就是深有体会的。
我女儿虽然才六岁,可是很有个性,她对于穿什么样的衣服,扎什么样的发型,都是有要求的。
如果今天没有按她的愿意去做,那么她今天无论做什么事都捣乱,故意使坏,真的让你忍无可忍,可是相反,你今天如果按照她的要求给她穿着打扮,那么她的心情会很愉快,干什么事情都很开心,认真!于是后来她主张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只要不是太出格,就让她去穿。
所以稍微有点过分的时候和她好好说,她也愿意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因为她感觉到我不是站在她的对立面,平时还是很支持她的。
而如果一开始对她的做法就控制和干涉,她会认为她的想法总是被大人们忽视,而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重视,她可能会变得越发倔强叛逆,不愿与父母交流沟通。
(2)谈话、倾听和孩子谈话不仅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而且还在闲聊中和孩子拉近距离,知道彼此,并让我们成为永远的朋友!如果一味地苛求、指责,不容倾诉和申辩,孩子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言语会越来越少。
这并非说明他不想谈,而是不愿谈,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不说比说更好,说出自己的观点后只会引来无休无止的“唠叨”。
教育“无痕”,学习“有痕”——听数学特级教师徐斌报告有感
教育“无痕”,学习“有痕”——听数学特级教师徐斌报告有
感
黄严
【期刊名称】《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最初了解到的无痕教育,是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的教育艺术,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超凡教育智慧,而且大多用在德育方面。
今天在第一实验学校听了徐斌老师专题报告《追寻无痕教育》,他却把无痕教育放到了数学课堂教学上,他把无痕教育所彰显出来的人性化和科学性光辉用来指导数学学科的教学行为,令人耳目一新。
【总页数】2页(P32-32,34)
【作者】黄严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青阳镇东风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4
【相关文献】
1.是什么吸引了一年级的孩子?——听特级教师徐斌“9加几”有感
2.新课程下创设情境浅谈——听徐斌老师教学“9的乘法口诀”有感
3.静中也风流--听徐斌执教“认识乘法”一课有感
4.精彩,源于细节——听徐斌老师上“认识乘法”有感
5.
无痕教育:有生长力的教学流派
——徐斌无痕教育创新研究带来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无痕教育系列研究》有感
读《无痕教育系列研究》有感今天阅读《徐斌与无痕教育》第53——71页的《无痕教育系列研究》。
这部分内容包括:儿童基点学科视野;不着痕迹潜移默化;巧妙点拨相机孕伏;进退之间运筹帷幄;点亮细节提升智慧。
儿童基点学科视野无痕教育的目标指向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无痕教育的内涵特征首先就定位于“儿童基点,学科视野”。
首先,从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来说,坚持“尊重、理解和创生”的整合思路。
其次,从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看,实施“不知不觉中开始”的无痕策略。
最后,从对教学方式的选择看,采用小步子、低起点、融思想的方法。
每一个观点都有相应的课堂教学片段,在阅读理论性文章的同时,能够结合具体的例子以求更好的理解。
很喜欢这样的一段话:秉承着儿童的天性,站在学科教学的高度,让数学变得“好玩”“好看”“有趣”起来。
并且,通过教师的教育智慧,把作为科学的数学转化为作为学科的数学,把作为文本的数学转化为作为过程的数学,从而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
要实现这种转化,是需要教师有大智慧的,这种智慧会从对教育教学思考中来,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中获得。
不着痕迹潜移默化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对计算教学的研究,徐老师说:在无痕教育理念的观照下,计算教学中应该追求的艺术境界就是:不着痕迹,潜移默化。
徐老师对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深度的研究,这一章节徐老师结合具体的实例,把自己对计算教学的`研究和思考进行了阐述。
徐老师说:计算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需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即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之间的发展过程。
“计算教学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性之间的过度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次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说起计算课,是老师们感觉头疼又无奈的课,一是感觉没啥可讲,再是不知道怎么去讲,总觉得是枯燥而又不好理解的。
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徐斌老师主讲的无痕教育培训,收获颇丰,现在就来分享一下我的个人体会和心得。
培训背景无痕教育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教育方式。
所谓无痕教育,就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不去干涉孩子的思想,不去评价孩子的成绩。
徐斌老师在培训中,向我们介绍了无痕教育的相关知识,并且让我们体验了一些相关的教学技巧和方式。
无痕教育的理念徐斌老师在开头就让我们知道了无痕教育的核心理念——放弃评判,专注关爱。
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天赋以及兴趣爱好都不同,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去强迫孩子做出符合大众审美的所谓成功。
我们应该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倾听他们的需求、关注他们的情感,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成长道路。
无痕教育的实践在具体操作上,无痕教育通过减少评价、增加互动等方式,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教育氛围。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中,我们都可以通过自然引导来促进孩子的成长与进步,而不必用强制性的手段去影响孩子的发展。
很多时候,教育上的一些误区来源于我们的偏见、成见和刻板印象,而依赖于这些东西的教育方式是大错特错的。
心得体会通过这一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中的一些误区,以及如何化解这些误区。
作为一个家长,我们不能给予孩子过多的压力,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空间和父母的引导。
教育不是一种单向度的输出,而是一种双向度的沟通。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单纯地帮助他们搭建成长之路,而不是去规范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同时,无痕教育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教育孩子中的一些不足。
我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给予孩子过多的评价,甚至过于主动地介入孩子的思考。
这样的方式常常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不安,让他们失去自主意识。
因此,我们需要从心理上切入,引导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思考意识。
总结无痕教育的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教育中的一些误区,并提出了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
我们需要从爱和尊重的角度出发,帮助孩子构建自己的成长之路,而不是通过恐惧与压力去影响他们的未来。
徐斌课堂有感宋会芳
聆听“徐斌无痕教育”课堂有感习城乡东街小学宋会芳周日一天的学习深深地震撼了我,徐斌老师的课堂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住了我。
一节课的学习我就像一个学生一样被徐老师一步一步引导下去。
记得徐老师的课结束了,我的思绪仍在课堂中不能自拔,狠狠地甩了一下头,才把自己拉入到了现实。
一节课的学习,真的不能领落徐老师的精髓,如果硬要说有什么感悟,我的第一感觉是,徐老师的课承前启后,不显山不漏水的把知识传授给了孩子。
徐老师利用孩子常见的套圈圈游戏,和学生所了解的条形统计图,把平均数的重点难点一点一点的渗透给了孩子,不像在说教,又把知识无声无息的的深深地印在了孩子的脑中,远比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习效率要高得多。
教学环节设计的巧妙那叫一个惊叹啊!教学中用语的巧妙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例如,在小队长游戏中,徐老师说:有一个神秘高手出场了,深深地把孩子的小心脏撞击了一下,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抓住了。
整节课孩子们一刻也不敢放松,就怕一不留神把什么重要游戏给忽略了。
男生女生套圈圈比赛更是把全班学生带入了游戏,俨然就是比赛的双方主角。
孩子也是在较色中不能自拔,记得在课堂上有个小女孩说:男孩没意见,因为他们已经赢了三局,这局该我们赢了。
这哪是孩子在觉得讲课呀,孩子们是被徐老师的教学设计给“忽悠”住了。
结束了,徐老师问,女孩这局要胜,小红应套多少下?徐老师让学生算好以后偷偷告诉自己,让孩子们觉得,这题不是某些人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事,巧妙地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徐老师对教材的深深把握,对教育的那份执着,对事业的不断求美,是我最应该学习的。
临走徐老师告诉我们以后还会来濮阳讲学。
我在深深的期盼中。
《无痕教育》读书心得
《无痕教育》读书心得此次有幸拜读徐斌老师的著作《无痕教育》,收获颇多。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中可以发现,徐斌老师是一位真正用“心”在研究小学数学教育的专家级教师,并且也有人称徐斌老师为中国当代著名的小学数学教育流派无痕教育的创始人,开创了中国无痕教育的先河。
“心”的教育,走出尘嚣,拥抱宁静,让教育走的更远,也影响更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无痕教育的特质。
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对于徐斌老师的教学历程有了一定了解,发现数学课也是可以上的如此精彩、出色,徐老师通过自己的事例,讲述了成功教师的成长道路,在教学中要善于退并且敢于进。
退要退到学生生活的现实,了解目前的思维起点;进要进到学生的认知结构、数学的本质、思维的递进。
徐斌老师鼓励年轻教师学习并提升教学艺术。
在徐斌老师的课堂之中,劝勉我们新教师不懈努力、努力研究、认真反思。
个人最喜欢书中的第二部分,即追寻教育的无痕境界。
无痕教育,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藏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我想这可能就是教学的一种至高的境界,无痕地帮助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熟与自由,让生命绽放于爱与良知之中,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
徐斌老师提炼并演绎出无痕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在不露痕迹中理解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并巩固知识。
作为新教师,往往会发现自己的教学意图很明显,刻意的灌输知识,往往教学小学并不理想,通过对徐斌老师的课堂实例研究,如果教师能把教学意图隐蔽起来,达到对无痕教育这种教学本源的追寻,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而言,才是教学的智慧与艺术完美的结合。
书中也写到了很多徐斌老师的教学案例,十分精彩的课堂,对于教学的原则和教学热点有着读到的阐述,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新教师更快的掌握要领,向着无痕教育的境界靠拢。
就如同徐斌老师在书中最后写给年轻教师话中所写到的,新教师应该多阅读,注重自身的积累与文化的沉淀,在多元的文化冲撞和喧嚣的现世中寻到一片净土。
我与徐斌老师零距离—赏读《走近徐斌》一书有感
我与徐斌老师零距离—赏读《走近徐斌》一书有感论文摘要:我与徐斌老师零距离—赏读《走近徐斌》一书有感-论文关键词:老师,零距离,赏读,走近,有感其实仅凭欣赏徐老师的一节示范课和一个半小时的讲座,是无法谈上与徐斌老师的零距离接触,充其量只能算是自己在班门弄虎罢了。
但是,也就是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有幸知道:我国小数界有这样一位年青有为的教师。
也许是他朴实无华的教学风格,深深吸引着我;也许是他永不止步地追求教育理想,深深触动了我;也许是他真诚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品质,深深感动了我;也许是他发自内心深处不断涌动出来的教育才华与魅力,深深感染着我;也许……也许我天生就跟徐斌老师一样,让人看起来有点木讷,套着眼睛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丝腼腆的微笑;也许自己得意因为与他有几层相似,而且皆为人民教育工作者,故感倍加亲切、倍加兴奋;也许……总之,有种无形的力量、莫名的冲动,触使我有了想了解、学习徐斌老师的念头。
那么,只有这短暂的学习研讨时间,一个与他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我,一个“只认识他,他不认识你”的我,真的能与徐老师零距离接触?能学习到他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吗?显然是不现实的,也太片面了。
幸运的是我有《走近徐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一书,让我能够尽可能多的来了解、学习徐斌老师。
说来也真巧,原本此书只参加研究会的一般成员是没有的,只有会员而且是要凭写有本人名字的会费发票,还要是会员本人才有赠送,那时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糊里糊涂借着林校长和李校长的威信要来了两本,就在那边沾沾自喜。
更令人喜出望外的是,两位领导欣然将此书送给我们,要知道想靠我们这种“懒虫”自觉去买书是不容易的,所以真的很难得!听完徐老师的示范公开课和讲座,意犹未尽的我当天下午回家后,又迫不及待捧起徐老师的书,津津有味地品读着每一行、每一字。
尽情地在徐老师的书海里遨游,自由地在徐老师宁静致远的心灵空间飞翔,快乐地在徐老师精心耕耘的教育热土中汲取养分,陶醉在徐老师潜心追求的数学乐园里学习……执着,让徐老师把握住了机会说道徐老师,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才华横溢、年青有为,而且彬彬有礼非常朴实厚道,毫无张扬傲气之势,使人倍感亲和。
不知不觉中开始体会
不知不觉中开始体会壮岗镇演马小学武明玉今天晚上有幸观看了徐斌老师直播的无痕教育之《不知不觉中开始》。
说实话在未观看徐老师直播之前,我对无痕教育是一无所知的。
但在冥冥之中感觉教育不能太过刻板,不能太重视结果,而忽视开始和过程。
因为教育真正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就必须要走进孩子的心灵,让知识的魅力吸引孩子的心灵。
这样孩子在未来的某一天,遇到问题时,我们的教育,他接受的教育能给他启迪,帮他解决问题。
而要实现这一可能,让数学教育和数学思维潜移默化的印在他的心灵。
不知不觉中开始,不知不觉中出现。
下面结合今晚直播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对于无痕教育:隐藏教育的目的,遵循教育规律,通过自然的方式,使教育者得到更好的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
无痕教育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尊重孩子发展的身心规律的,这也是从事教育行业必须要遵守的基本规律。
目前的教育是有些急功近利的,国家也正努力的进行课程改革,不仅仅看到的是高分数,而是希望通过教育,通过知识与思维的洗礼让孩子的大脑丰富,心灵升华。
今天晚上,徐斌老师主要讲的是无痕教育四大策略之一:不知不觉中开始。
非常喜欢那句“渐渐地,就这么开始了”。
徐老师首先从老子道德经中关于圣人处无为之事这一章,辩证的分析无痕教育,从侧面说明无痕教育的重要意义。
紧接着徐斌老师,对一节课如何不知不觉中开始,从导入新课的四种方式:故事情境、游戏活动、复习铺垫、谈话交流,以具体生动案例进行一一说明。
徐老师对这部分讲解全面、具体、生动,让我深受启发。
从故事情境,这一环节,是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徐老师设计的导入,以动画片西游记主题句《白龙马》为切入点,从故事中发现数字72(72变)、81(81难),进而让学生发现数学,切入本节课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激发孩子的兴趣。
在游戏活动导入这一环节中,是在学习四年级《平均数》这一节课,徐老师选取套圈这一游戏,先让孩子进行套圈游戏,熟悉规则,进而呈现数据例题,让学生判断输赢的过程中,了解平均数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徐斌走进无痕教育——读《徐斌无痕教育》有感
xx年的4月,著名的特级教师徐斌老师,来我们盐城,在新河小学执教了一节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幸,我去了现场聆听了大师的课堂,感受了智慧课堂,也是那天让我接触到了“无痕”,于是我也从网上购买了一本《徐斌:无痕教育》准备走近徐斌,走进无痕教育。
当我打开这本书,阅读第一部分:给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我的网络教研成长故事。
才知道,徐斌老师,最初接触了“教育在线”论坛,从xx年,徐斌老师以“斌山来客”这一网名,开始了它在“教育在线”的网络交流,从此这里就成了徐老师与其他数学老师切磋技艺的阵地,成为相互分享经验的窗口。
徐老师说:“有了这块自留地,有了这个数学教师精神栖息的码头,我便多了份额外的工作。
尽管平时工作忙碌,但我也注意修建自己的码头。
”写作之余,徐斌老师不忘输送生命的“养料”。
他说最初的几年里,阅读了《九章算术》、《尝试教学法》、《儿童心理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50多部理论书籍。
阅读了一些教育期刊,他发现还需要补充精神的养料。
于是又捧起了《学与教的原理》、《数学与文史》、《数与诗的交融》。
夜深人静之时,正是徐老师读书享受之时。
大量的阅读和与大师们的对话,徐老师渐渐丰厚了底蕴、磨砺了底气!同时通过网络的互动交流,徐斌老师说,收获在那些被鼠标激活的日子里。
真正尝到了与教师互动交流的乐趣。
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藏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和原则,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和哲学境界,是一种对教育本愿的追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无痕教育”?徐斌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不知不觉中开始”
让学生从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是无痕教育追寻的基本境界。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就是要确立合适的学习起点,也就是要明确学生“现在在哪里?”教师要把学生“将要带向哪里”以及“如何走向哪里”,从而无痕地将学生引向新知的边缘,让学生油然而生对新知学习的需求。
(二) “不露痕迹中理解”
“教是为了更好的学。
”在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尤其是在新知理解阶段,我们更需要充分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能够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使新知学习更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让儿童在不露痕迹中获得新知意义。
(三)“潜移默化中掌握”
无痕教育视野下的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更主要的体现为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进”与“退”的艺术。
通过适当“退”和必要的“进”,是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四)“春风化雨中提升”
理想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似雪落春泥,悄然入土,孕育和滋润着生命;岁无痕,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虽无痕,却如歌如乐,如诗如画。
徐斌老师毫无保留地写出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对“无痕教育”的理解!让我们看到一位特级教师的成长历练过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
徐斌老师的课堂用语,幽默、清新中还带一份智慧和灵动,有时是细心真诚的点拨,有时是恰如其分的引导,有时是睿智从容的,有时是热情大方的鼓励……智慧在数学与生活的连结处闪现,智慧在交流与探索中创生,智慧在预设和生成中建构,他的课堂是师生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之旅。
我们年轻的教师相信只要有不懈的追求,静心读书,专心课堂,潜心实践,悉心反思,即便我们不能如徐斌老师那般优秀,至少我们可以成为在这一行的专业人士!正如徐老师所言:“人生的坐标,自己描画。
一切幸运,都在我们自己的把握中”,让我们一起携手为理想的课堂而努力吧!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