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政治经济学崩溃的原因

合集下载

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

从18世纪中叶到 18世纪末,主要代 表是法国重农主义 者魁奈,他们建立 了法国和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 体系,写出了专门 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19世纪初,主要代 表是李嘉图和西斯 蒙第,他们把古典 政治经济学发展到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不可逾越的地步。
基本特征
业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巩固和促进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发展的理论武器。

代表人物

威廉•配 第 布阿吉尔 贝尔
亚当〃斯 密
国英 国法
魁奈
大卫〃李 嘉图
西斯蒙第
代表人物
威廉•配第,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 廉· 配第的主要贡献是最先 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 本原理,系统的讨论了经 济学的方法论。为英国古 典经济学奠定了基础。被 喻为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哥 伦布,“政治经济学父”。
目录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1、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即资产 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西 欧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的资产 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于 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 纪初。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确立和上升时期代表新兴资 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
西斯蒙第,法国古典经 济学的完成者,也是经济浪 漫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经济学 说主要是分析和揭露资本主 义的各种矛盾,第一个论证 了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因此, 成为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 者。
总结

古典政治经济学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 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 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 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 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古典经济学的终结

古典经济学的终结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命题
政治经济学是演绎的科学。 基本命题(假设)-演绎、推理-结论

基本命题是“观测或意识的结果,简直不需要 证明,甚至不需要详细表述,差不多每个人一 听到就会觉得在他思想上久已存在,或者至少 是在他的知识范围之内。”

---P13
西尼尔为建立纯经济学,提出了四个基本命题: (一)、享乐法则: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更多的 财富。 (二)人口法则:人们由于担心财富不足以适应自己的需要,会 自行限制人口的增殖(哥德文:人类有自我控制自身繁衍的 理性)。 (三)制造业报酬递增法则:即在资本主义下,各生产要素能够 协调一致,无限增长。 (四)土地报酬递减法则:农业所投下的追加劳动,其生产物是 递减的。
古典经济学的终结


自1830年以后,古典经济学家已不再坚持劳 动价值论了,古典经济学沿着萨伊和李嘉图 开辟的两个方向发展: 否认劳资矛盾,或宣扬各阶级利益一致的和 谐论,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巴师夏和英国的西 尼尔; 承认劳资之间的矛盾,但采取折衷主义来加 以调和,在经济理论上表现为综合的混合主 义,其代表人物为约翰· 穆勒。
第二节、西尼尔的经济学说
1 生平与著作
西尼尔(1790-1864 年)是 19 世纪30 年代英国有影响 的经济学家,曾任教于牛津大 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大 纲》(1836年) 其思想引导经济学走向新古 典方向
2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西尼尔认为政治经济学属于纯粹经济学,主张 把一般立法、行政问题,把涉及哲学和伦理学的问 题等从政治经济学中都排除出去,而仅以财富为研 究对象,即“应当以财富的性质、生产和分配为 限”。他认为:“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学家的职责, 既不是有所推荐,也不是有所告戒,而只是说明不 容忽视的一般原理”。理论经济学或纯经济学所依 据的应当是少数几个一般性的命题,其结论由逻辑 推论导出,具有普遍的真实性。因此,经济学的方 法应是抽象演绎法,从最一般的命题推理建立起整 个经济学理论体系。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三次革命摘要: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分别是斯密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革命。

它们实质上是三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一起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研究这三次理论革命对于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演变;革命;斯密革命;边际革命;及凯恩斯革命。

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分别是斯密革命、边际革命以及凯恩斯革命。

它们实质上是三次大的经济学理论转折,一起说明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研究这三次理论革命对于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特伦斯·W·哈奇森(Terence Wilmot Hutchison)所言:“研究经济学的较重要变革、转折点或革命,有助于说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期望它提供些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一、斯密革命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

他在对重商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了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一次伟大变革。

斯密革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斯密革命的主要内容1.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斯密的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理论是以其人性论为基础的,在经济政策上,斯密主张自由放任。

这表现在他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上。

他认为,在一切自由社会里,人们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

斯密虽然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并没有绝对化。

他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国家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2.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斯密认为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的背离对于生产有自发的调节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和缺陷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和缺陷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

这一百多年间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确立的时期,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提出了一些科学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1.奠定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

这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主要的贡献。

斯密提出了一般社会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说明了商品价值的实体。

他还明确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研究了价值(“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

但是,斯密并未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始终。

他又提出了与此相反的论点,即把工资,利润和地租说成是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和三个组成部分。

李嘉图批评了斯密的错误的“收入构成论”,坚持并发展了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这一正确观点,并且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经济范畴。

2.在地租、利润、利息的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认为地租是剩余劳动的生产物。

法国重农主义的创始人魁奈提出,只有生产“纯产品”的农业劳动是生产劳动,从而把关于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

斯密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利润的来源。

他说,“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分为工人的工资和雇主的利润两个部分。

马克思说,这一观点“把利润归结为对无酬的别人劳动的占有”,实际上“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58页)。

李嘉图比斯密前进了一步,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说明了利润和地租的来源。

他认为,产品的全部价值都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社会各阶级的一切收入都来源于此。

工资只是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这部分归工人所有;利润是产品价值扣除工资之后的余额,它由资本家占有;地租是产品价值扣除工资和利润之后的余额,由土地所有者占有。

3.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对立。

研究生政治经济学 5.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评

研究生政治经济学 5.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评

8.工团主义 乔治· 索雷尔(George Sorel, 1847-1922 )在欧洲国 家的工人集团中提出并发扬了这一社会主义形式。 工团主义者反对议会主义与军国主义。他们认为 如果社会主义参与了政治与议会运动,就会退化 为资产阶级信仰。如果在议会中提出异议,这个 运动就将堕落为目的是赢得政治影响的机会主义。 工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大工会,每个行业都将组成 一个由工人管理的自治团体,这些团体联合起来 成为一个管理中心。工团主义者期望压迫性政府 消失。
三、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
这些不同类型的社会主义有几个共同的特征: 第一,他们都批判古典主义者的利益和谐的观念。 他们把社会看做由不同阶级组成的,这些阶级之 间经常存在着利益冲突。 第二,社会主义者全都反对自由放任的概念。除 了无政府主义外,其余的社会主义者都将政府看 做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一个潜在的先进代表。 第三,这些人都反对萨伊的市场定律,认为资本 主义会带来周期性危机或全面停滞。
四、社会主义当时是如何成为一个有效、有用 或正确的理论体系的
1、在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工人们就对其产生了 真实的愤恨。 2、在19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就表达了人类内心的骚动。 3、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对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一个复杂的理论剖析, 该学派的剖析揭露与夸大了它所谓的罪恶。但是如其他社会主义 的批评一样,它在当时的时代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4、那些为现状辩护的人没有完全面对贫穷与周期性的经济萧条 这两大问题,而社会主义者们则对这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给予了极 大的关注。社会主义促进了工厂立法、卫生改革、合作协会、工 人补偿法、工会、年金等,在历史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9.行会社会主义 牛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G.D.H.科尔(G.D.H. Cole, 1889-1959) 是这种类型社会主义的主要倡导者。 行会社会主义最初起源于英国的一次渐进主义改革运动,大 约在一战时期达到顶峰。 行会社会主义者认为国家是代表作为消费者的居民的整体利 益的必要机构。真正的行业管理应该委托给雇员(生产者)而 不是政府,由雇员们组成行业工会。但是政府应该为整个社 会而不仅仅是为工人提供全面的经济政策。每个工人都是他 或她工作的企业的合伙人,这就是行会社会主义者赞成的 “行业民主”的本质。国家不再被划分为相对立的资本与劳 动力阵营,而是被划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各自都拥有 全国性的联合:行会和政府。这样,生产者与消费者就形成了 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

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简介: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

①研究对象:古典经济学着重经济总量研究,这涉及到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货币经济和财政问题等方面,他关心的是国家经济问题。

理论核心: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总产出使得社会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

因此古典经济学似乎是想告诉人们,顺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保持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会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但他们又看到劳动分工是受条件约束的,资本的积累会使现有的劳动分工以更大的规模出现,并表现出工资的随之上涨,而劳动分工的发展却不易实现,这将使资本积累受到劳动分工发展跟不上的影响。

①:参见晏智杰:《古典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经济学鼻祖主要领域: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著名思想: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著作:《国富论》许多人知道亚当·斯密是从“看不见的手”这句话开始的。

不论是马克思还是西方经济学界都毫不怀疑地认为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最杰出的代表。

马克思说:“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成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萨缪尔逊说:“我们可以把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的那年看作是现在所学的经济学的诞生之年。

”《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独立宣言》也发表于这一年,全面地考虑,很难说清楚哪一部文献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独立宣言》向社会发出了一个全新的呼吁,呼唤社会致力于生活、自由和快乐的追求,而《国富论》则解释了这样的社会是如何运行的。

”2大卫.李嘉图1793年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25岁时拥有200万英镑财产,随后钻研数学、物理学。

试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破解李嘉图难题及其意义[专题]

试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破解李嘉图难题及其意义[专题]

试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破解李嘉图难题及其意义摘要:本文针对李嘉图学派的两大难题: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分别对其进行解答,以及发现难题破解的意义。

全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李嘉图两大难题进行阐述;接着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工资的本质、阐释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来解答两大难题;最后揭示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破解李嘉图难题对政治经济学发展以及对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李嘉图难题工资平均利润生产价格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的最杰出代表大卫·李嘉图为劳动价值论作了最为透彻的表述和发挥。

他认为:“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却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论出发点: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量来决定,而劳动量又由劳动时间来决定;只有直接劳动才创造新价值,而间接劳动只是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必要劳动,是指最劣等条件下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这一的学说进而形成了李嘉图学派。

然而,这个盛极一时的学派最终却走向了破产。

其原因就是李嘉图及其拥护者无法合理的解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两大难题: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

而李嘉图的追随者的诡辩更是直接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这使得古典政治经济学陷入了绝境。

卡尔·马克思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完满地解决了这两个难题。

这不仅使得政治经济学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得到新生与发展,还更进一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为全世界无产主义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

1.李嘉图的两大难题1.1资本和劳动的交换与价值规律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商品间将进行等价交换。

则雇佣劳动与资本将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

在资本家雇佣工人的过程中,双方各自持有对方想要的东西,都是用等价物去换取等价物,自由地进行交易,这一过程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经济学说史》第5讲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衰落

《经济学说史》第5讲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衰落
• ——价值决定于购买的劳动而非耗费的劳动。
• ——且通常情况下,购买到的劳动总是大于耗费的劳动, 利润就是中间的差额。
• ——如果没有这个差额,生产和再生产就不能继续了。
• 第二,利润不同劳动工资成反比,而是同商品购 买到的价值成正比。
• ——相对而言,劳动工资是固定的,而商品购买 到的劳动是变动的,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利润是 购买到的变动的价值同固定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即利润决定于购买到的劳动的价值。
第五讲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衰落
一、李嘉图之后的经济学发展 二、打破李嘉图传统的创新者——西尼尔 三、经济和谐论者——巴师夏 四、经济浪漫主义者——西斯蒙第 五、古典经济学体系的综合者——约翰·穆 勒
一、李嘉图之后的经济学发展
• 1.李嘉图的贡献及缺陷(1772-1823)
• 李嘉图最持久的贡献(1)他自己独有的经济学方 法(抽象和演绎法);(2)收入分配的重要性; (3)国际贸易理论。
• (3)财富和价值的源泉:劳动、节制和自然力
• 分配论
• 三个阶级:劳动者、资本家和地主
• 工资和利润是对某种牺牲所付出的报酬,地租是 对没有做出任何牺牲的报酬;价格与生产成本之 间的差额是地租,利润是“节制的报酬”;
• 最后一小时论
• “论工厂法对棉纺织业的影响的书信”(1837) :论证工厂主的利润是在11.5小时的最后一个小 时生产出来的,如果工作日减少1小时,纯利润就 会消失;如果缩短1.5小时,总利润将会消失。
• (1)关于商品价值的性质;
• (2)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劳动的价值和土地的价 值;
• (3)关于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 马尔萨斯的批判:
• 马尔萨斯正确地指出劳动与资本的交换是不平等的,也不 可能平等,否则就没有利润存在的余地了,而利润是资本 家提供商品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章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工资理论 工资应等于最低生活资料的价值。 一个普通农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应等于维 持他的生活所需要的土地产品的两倍;手 工业者的劳动收入在价值上是由土地产品 的数量决定的,即等于他们所消费的土地 产品的两倍。 对工资的不同形式的考察:注意到计件工 资和计时工资的区别和联系。 从事每种手工艺的帮工一天能完成多少工 作,业主大体是心中有数的,往往根据他 们的工作量支付报酬。因此,即使没有监 督,这些帮工为了切身利益也会尽量劳动。
商品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并不总是 相等的,受市场上供求关系变动的影 响。
“然而有一点仍然是颠扑不破的,这就是, 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与买主的需求或 人数对照,是(或人们始终认为是)决定 当前的市场价格的基础。一般说来,这些 价格是不会与商品的内在价值相差过远 的。”——《商业性质概论》
初步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
马克思:布阿吉尔贝尔虽然身为路易十 四的法官,却既热情又勇敢地替被压迫 阶级声辩。 布阿吉尔贝尔把经济研究由流通领域转 向生产领域,标志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产生。
二、 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思想及其经济改 革计划 (一)对财富减少原因的认识: 法国财富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收益的减 少。 土地收益下降的原因: 1.消费不足。 2.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贱价的政策。
三、货币理论 货币具有内在价值,由生产金银时所耗 费的土地和劳动的数量决定。 “像其他任何东西一样,金属的真实价值 或内在价值同在金属生产中所使用的土 地和劳动成比例。”——《商业性质概 论》
对金银充当货币的必然性作了出色的发 挥。 “只有黄金或白银具有体积小、质量相同、 易于运输、可分割、在分割时不会造成 损失、易于保管、用它们制造的物品美 丽而明亮、几乎可以无限期地使用等特 性。”——《商业性质概论》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成因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成因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成因的分析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对经济危机理论有着一定程度的研究和成果,通过阅读相关参考资料,虽然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的成因观点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但是可以说他们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这里的经济危机应该指资本主义制度下普遍的、全面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一、凯恩斯以前的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的理论阐述在凯恩斯以前,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信奉的是否定普遍危机的“萨伊定律”,而对经济危机理论进行阐述的经济学家十分有限。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可以创造其自身的需求”,所以市场经济中不可能存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普遍性生产过剩,也就不可能存在长期、全面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这是在凯恩斯理论以前的自由市场理论的体现,强调市场调节的有效性,反对国家干预。

但“萨伊定律”并没有区分直接产品交换与商品流通,也就不可能看到商品买、卖两个过程在现实中存在时滞、蕴含危机的可能性。

第一位系统阐述经济危机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西斯蒙第。

他抨击“萨伊定律”,认为资本家为获得利润不断扩大生产,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却低于生产可能达到的高度,因此生产与消费间存在不均衡,所以由于消费不足而引起经济危机是可能的。

他已经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必然存在,认为这是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分配制度造成的,看到了资本主义自身制度的缺陷。

但是,在解决方案的提出上“回到理想化的小生产方式”来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不仅是种倒退,也体现着对经济危机根本原因把握的不到位。

马尔萨斯是对经济危机理论演变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另一位经济学家。

他用有效需求的概念否定“萨伊定律”,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存在。

但在解决方法上同样存在狭隘。

他认为扩大有效需求的方法是找到一个相当大的阶级既有消费欲望也有消费能力,要与光积累资本而较少花费资本家和无力消费的贫穷劳动者不同。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和缺陷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和缺陷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

这一百多年间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确立的时期,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提出了一些科学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1.奠定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

这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主要的贡献。

斯密提出了一般社会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说明了商品价值的实体。

他还明确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研究了价值(“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

但是,斯密并未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始终。

他又提出了与此相反的论点,即把工资,利润和地租说成是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和三个组成部分。

李嘉图批评了斯密的错误的“收入构成论”,坚持并发展了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这一正确观点,并且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经济范畴。

2.在地租、利润、利息的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认为地租是剩余劳动的生产物。

法国重农主义的创始人魁奈提出,只有生产“纯产品”的农业劳动是生产劳动,从而把关于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

斯密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利润的来源。

他说,“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分为工人的工资和雇主的利润两个部分。

马克思说,这一观点“把利润归结为对无酬的别人劳动的占有”,实际上“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58页)。

李嘉图比斯密前进了一步,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说明了利润和地租的来源。

他认为,产品的全部价值都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社会各阶级的一切收入都来源于此。

工资只是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这部分归工人所有;利润是产品价值扣除工资之后的余额,它由资本家占有;地租是产品价值扣除工资和利润之后的余额,由土地所有者占有。

3.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对立。

政治经济学的前世今生

政治经济学的前世今生

政治经济学的“前世”与“今生”(12110680003 郭杰振经济学院)摘要:政治经济学今日之乱象源于其在研究对象的规定性上的迷失,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认为自己才是政治经济学的正统,这种乱象的破除只有回到古典才能彻底厘清,也只有在回归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同时考察政治经济学由来,并弄清政治经济学指规定性才能迎来政治经济学的新生,否则政治经济学将步发展经济学后尘,成为又一个消亡的学科。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规定性政治经济学,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学科,如今在中国,乃至全球都面临着极其尴尬的局面:在西方,曾经大一统的政治经济学如今被经济学取代,而政治经济学则在经济学学科建制的逐渐齐全以及经济学帝国主义蔓延的过程中趋于没落,几近消亡;在东方,政治经济学则沿袭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资本论》为蓝本,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现今正逐渐退化为社会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及执政党合法地位的辩护工具,成为马克思所批判的纯粹“意识形态”。

东西方政治经济学发展的迟滞的根源在于政治经济学定位及研究内容的迷茫,如现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究竟是什么?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等,政治经济学领域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如果听任这种迷茫发展,那么东西方政治经济学最终将走向分裂,步发展经济学的后尘,成为档案馆尘封的档案。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弄清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的轮廓还需从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入手,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实际重新定位政治经济学,探寻一种基本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对政治经济学未来发展的影响就像《尼西亚信经》对基督教发展的影响一般。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发表是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政治经济学是大一统的财富学,我把这个阶段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前世”;《经济学原理》发表之后,政治经济学被经济学取代,并沦为经济学的一个二级学科,这个阶段是政治经济学的“今生”,《经济学原理》的发表也意味着政治经济学正式步入“今世”,迷茫和混乱是这个时期最典型的特征。

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篇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有哪些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有哪些?第一,它第一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第二,古典政治经济学最伟大的理论贡献,就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第三,古典经济学在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具体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剩余简直的起源。

第四,古典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第一,他们提出并初步论证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并肯定了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第四,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中包含着许多天才的设想。

3、《手稿》中劳动异化的内容第一,劳动产品和工人相异化,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其生产者相对立。

第二,劳动本身与工人相异化。

第三,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第四,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

4、《手稿》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第一,马克思自觉地将哲学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了起来,从针对“副本”的批判,进到了针对“原本”的批判,即从对宗教、国家和法的批判进到了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形成了探索和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异化劳动理论吗,朝着发现历史一般规律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第二,《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由于深刻地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把社会历史看成是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历史,这就把生产劳动看成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将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活动,这就为马克思后来全面系统地创立唯物辩证的实践观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性理论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科学地揭示人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第四,《手稿》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仅说明了生产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还进一步分析了生产劳动的内在矛盾,涉及到了生产劳动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像话关系,从而为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基础。

第五章 亚当·斯密对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经济思想史-南开大学,蒋雅文)

第五章  亚当·斯密对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经济思想史-南开大学,蒋雅文)

• 诺思反对重商主义的禁金出口、贮存货币的主张,认为只有 把货币投放出去,当作资本来使用才能使财富获得增殖。 •诺思也批判了重商主义通过出超贸易追求货币财富的主张,认 为货币并不等于财富,它只是一种公认的交易标准或买卖的通 用尺度,而一个国家贸易中能够流通的货币量则决定于商品交 换的需要。 •诺思的著作是关于自由贸易(国内的和国外的贸易往来)学说 的古典的、始终一贯的论述,他认为限制贸易会使国家变穷, 自由贸易才是致富之路。 最早把“利润”作为独立经济范畴研究的是马西和休谟。
诺思对利息的理解比配第和洛克更正确。 第一,他对利息的本质有更正确的见解。配第和洛克都认为利息 是货币的租金,是把利息和地租并列起来;而在诺思的著作中则 出现了第一个关于资本(“Stock or Capital”)的明确概念,他认 为利息是资本的租金,而不是货币的租金。从而是把利息和地租 对立起来。 第二,他对利息率的变化有更正确的见解。配第和洛克都认为利 息率由流通中的货币量决定。即认为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 供求。他们都混同了货币和借货资本。诺思则区分了货币和借贷 资本,他认为利息率的高低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 不是由货币供求关系决定的。 第三,他还分析了货币贮藏和货币增殖的区别,论述了作为资本 的货币的特点。 诺思反对重商主义,主张自由贸易。他由批判重商主义的货币和 贸易理论,论述了自己对货币和贸易的见解。
他认为商品的价格并不和其“实际价值”相等,商品价格由商 品实际价值和让渡利润两个要素构成,而让渡利润就是商品价 格超过其实际价值的部分,它是在流通中产生的,是由于商品 高于其实际价值出卖而产生的。
3.绝对利润和相对利润。 他区分了“相对利润”和“绝对利润”。他把从商品让渡中得 到的利润称为“相对利润”。 他说:“相对利润对有的人意味着亏损;它表示财富的天平在 有关双方之间的摆动,但并不意味着总基金的任何增加”。 “绝对利润对谁都不意味着亏损;它是劳动、勤勉或技能的增 进的结果,它能引起社会财富的扩大或增加”。 可见,斯图亚特已经认识到“让渡利润”并不能使社会财富绝 对增加,而能使社会财富绝对增加的“绝对利润”则不是由流 通产生,而是由“劳动、勤勉和技能的增进”产生的。 但是,这种“增进”只是表示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劳动生产 力的提高只能引起使用价值的增加。

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在当前经济复杂性中的局限与突破

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在当前经济复杂性中的局限与突破
• 对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不够,难以提出有效的解 决方案。
• 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在应对当前经济复杂性方面的局限,使得其 难以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当前经济复杂性对古典经济学 理论框架的挑战及其影响
• 当前经济复杂性对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 市场竞争的新特点要求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进行理论创新,以 适应全球化与区域化并存的市场环境。 • 金融市场的创新与风险要求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加强对金融市 场的分析与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 •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研究新的经 济发展模式,以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 •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要求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关注经济 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 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在当代经济学中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它将继续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推动经济 学的不断发展。
04
结论: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在当前经济复杂性中的局限与突破
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在当前经济复杂性中的局限及其原因
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在当前经济复杂性中的局限的原因主要在于:
• 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产生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对当前经济复杂性的特点分析不足。 • 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在应对当前经济复杂性方面的理论创新不够,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 当前经济复杂性对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的挑战,使得其需要不断 进行理论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03
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的突破及其在当代经济学中的应用
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在理论创 新方面的突破及其表现
• 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在理论创新方面的突破主要表现在: • 引入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视角,分析市场竞争的新特点,以适应 全球化与区域化并存的市场环境。 • 加强金融市场的分析与监管,关注金融市场的创新与风险,以 防范金融风险。 • 研究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并行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指导经 济政策的制定。 • 关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试析古典经济学两大难题的破解及其启

试析古典经济学两大难题的破解及其启

试析古典经济学两大难题的破解及其启示(整理: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科学性论文摘要:劳动价值论问世以来,经过两次重大发展:第一次是马克思在自由资本主义条件下对古典经济学创立的劳动价值论进行发展;第二次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整理对马克思创立的科学劳动价值论进行发展。

.回顾当年古典经济学不能解决两大难题而陷入绝境,以及马克思对这两大难题创造性的解决,使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得以新生和重大发展,可以从中受到众多启迪和教益,对当前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创立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进而把这一理论继续推向前进,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在理论上最主要的功绩,在于这个学派的理论家们在探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时,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这一理论最初是由威廉·配第提出,在亚当·斯密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尔后,大卫·李嘉图对这一理论作了最为透彻的表述和发挥。

然而,古典经济学的最杰出代表大卫·李嘉图及其拥护者始终没有能够解决面临的以下两大难题:第一,雇佣劳动与资本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资本家不可能获得剩余价值;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这种交换的结果,资本家获得了剩余价值。

第二,在不同生产部门中投人等量资本,使用不等量活劳动,生产不相等的剩余价值,从而分别获得不相等的利润;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不同部门的等量投资,不论使用多少活劳动,总会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取大体相等的利润。

这两个难题不能得到解决,使古典经济学陷人绝境。

“从这种绝境中找到出路的那个人就是卡尔·马克思。

”.克思在古典经济学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从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科学地解决了古典经济学不能解决的上述两大难题,使古典经济学创立的劳动价值论获得新生和进一步发展。

之所以古典经济学解决不了第一个难题,是因为这个学派的理论家们的资产阶级立场和世界观,决定了他们实际上具有一种本能,懂得过于深人研究剩余价值来源这个爆炸性的问题是非常危险的,致使他们谁都没有能够科学地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间题。

古典政治经济学崩溃的原因

古典政治经济学崩溃的原因

古典政治经济学崩溃的原因:任何科学都是认识事物的手段,对问题的解答。

要求政治经济学设法解答的一些问题,如什么是价值?资本和剩余价值是从哪里来的?工资是凭什么确定的?货币流通对物价和经济局势起什么影响?再生产是怎样进行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从商品和货币生产里产生出来的。

一旦商品和货币生产消亡,这些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崩溃主要由于几个方面:1.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在积极的意义上摧毁了并且超过了古典的政治经济学。

而所谓“庸俗”的或是折衷的经济学派则起了消极作用。

李嘉图的绝大部分继承人没有朝着马克思的方向前进,他们觉得如果再死抓住劳动价值论不肯放手,自己将站不住脚,于是,他们不是朝着亚当·斯密方面退却,便是倒退到纯粹是折衷的和肤浅的价值观点上面。

马克思在三个方面超过了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将其推向消亡。

第一,马克思建立了剩余价值论。

他在1867年8月28日给恩格斯的信里自己也说这是他在经济学上最大的建树,从而把社会和经济学综合成一个伟大的体系,并且发现了整个社会发展的潜在法则,也便是说明阶级斗争的法则。

其次,马克思制定了利润率均分,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及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理论,从而把基本上是静止的经济学说变成能动的学说,并且还发现了经济发展的主要规律。

第三,马克思订立了资本再生产和国民收入的理论,描出了经济危机论的轮廓,并且初步为宏观经济及微观经济的概念作出了实际的综合。

社会经济思想的决定性进步是同马克思分不开的。

这便是把“利润”,“地租”和“利息”原来是各不相干的范畴,归并为一个根本范畴,即剩余价值或剩余劳动的范畴,并且把它当做根本的范畴来处理(57)。

亚当·斯密只隐隐约约看出了这种合并的可能性。

李嘉图只起了个头,但是失败了。

而马克思却通过这种合并,发现了剩余价值的实质:剩余价值不过就是社会剩余产品,剩余劳动总的历史范畴特殊的,货币的形式罢了。

因此,现代无产阶级只不过是古代的奴隶,中世纪的农奴的继承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政治经济学崩溃的原因:任何科学都是认识事物的手段,对问题的解答。

要求政治经济学设法解答的一些问题,如什么是价值?资本和剩余价值是从哪里来的?工资是凭什么确定的?货币流通对物价和经济局势起什么影响?再生产是怎样进行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从商品和货币生产里产生出来的。

一旦商品和货币生产消亡,这些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崩溃主要由于几个方面:1.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在积极的意义上摧毁了并且超过了古典的政治经济学。

而所谓“庸俗”的或是折衷的经济学派则起了消极作用。

李嘉图的绝大部分继承人没有朝着马克思的方向前进,他们觉得如果再死抓住劳动价值论不肯放手,自己将站不住脚,于是,他们不是朝着亚当·斯密方面退却,便是倒退到纯粹是折衷的和肤浅的价值观点上面。

马克思在三个方面超过了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将其推向消亡。

第一,马克思建立了剩余价值论。

他在1867年8月28日给恩格斯的信里自己也说这是他在经济学上最大的建树,从而把社会和经济学综合成一个伟大的体系,并且发现了整个社会发展的潜在法则,也便是说明阶级斗争的法则。

其次,马克思制定了利润率均分,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及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理论,从而把基本上是静止的经济学说变成能动的学说,并且还发现了经济发展的主要规律。

第三,马克思订立了资本再生产和国民收入的理论,描出了经济危机论的轮廓,并且初步为宏观经济及微观经济的概念作出了实际的综合。

社会经济思想的决定性进步是同马克思分不开的。

这便是把“利润”,“地租”和“利息”原来是各不相干的范畴,归并为一个根本范畴,即剩余价值或剩余劳动的范畴,并且把它当做根本的范畴来处理(57)。

亚当·斯密只隐隐约约看出了这种合并的可能性。

李嘉图只起了个头,但是失败了。

而马克思却通过这种合并,发现了剩余价值的实质:剩余价值不过就是社会剩余产品,剩余劳动总的历史范畴特殊的,货币的形式罢了。

因此,现代无产阶级只不过是古代的奴隶,中世纪的农奴的继承人。

他们受资本家阶级的剥削再也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了。

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社会秘密,即私人占有剩余劳动,占有无偿劳动,他一下子便看透了资本家行为里面的合理性和冷酷性,诸如竭力延长劳动日,竭力发展机器来减少生产成本,竭力积累资本来在最大限度内“解放”劳动力等等。

同时,他也看透了工人们的反应是合理和不可避免的。

往往有人责备马克思抱着义愤,从道义出发来制订他的经济理论。

其实,他不过是破天荒头一次通过严密的经济分析,把义愤建立在磐石般的科学基础上面罢了。

马克思得力于他的剩余价值论,完成了艰巨的任务,把价值归之为生产价格。

这便是微观经济论和宏观经济论和谐的综合基础。

同一个分析既适用于个别的、每一个商品,也适用于全部社会产品。

当然,社会产品流通和再生产的全貌并不是马克思头一个发现的。

著名的《经济表》(Quesnay , Tableau économique)的作者魁奈才是宏观经济研究的创始人。

但是,魁奈的社会再生产图表所根据的观点依然受到了他那个时代的局限。

他认为只有农民的劳动才能生产剩余产品,能生产社会“收益”。

而马克思的再生产图表则根据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社会巨大原动力的观点。

当时的经济学家和后来的经济学家,不是当了他们时代的俘虏,便是落后于他们的时代,[16]而马克思则同任何真天才一样却走在时代的前面。

他看清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原动力,把自己的分析发挥到逻辑的尽头,从而推测出技术不断革命既富有前途又十分可怕的能动性,而事实上,一直要到马克思去世以后,才出现了世界性的技术革命。

在剩余价值论上,有些先驱者在马克思以前便已经有所预感,主要如汤普森,霍治金斯,特别是理查·琼斯(59)。

关于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也是一样,这个规律也不是马克思头一个提出来的,而是从马尔萨斯和李嘉图那里来的。

不过,马尔萨斯和李嘉图把这个规律建立在土地收益递降的“规律”上面,而马克思则头一个从资本积累的倾向里面推论出了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并且把这个规律同劳动价值论直接联系起来:活人的劳动既然是价值的唯一创造者,那末,活人劳动的比重(工资)在资本总额里越减低,不变资本的比重越增长,剩余劳动同资本相形之下,当然也就减少了。

唯其如此,微观经济的分析和宏观经济的分析是彼此密切联系着的:正是在商品的秘密里,人们发现了资本主义制度注定灭亡的一切矛盾。

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经济学家对自身的反对并放弃了劳动价值理论马尔萨斯首先起来反对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归根结蒂这种反对不过是退回去把作为价值的精髓的劳动同创造价值的劳动力重新混淆起来。

这种混淆正是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特点。

同时,为了说明利润,马尔萨斯还是老生常谈,单纯地把利润看做是加在商品成本上面的剩余物。

在萨伊的文章里,这个观点占了统治地位,而萨伊就是马克思指为“庸俗”经济学派的典型人物。

这个观点的特点是,不设法归纳综合和系统化,只把一个完全是心理学的利润论同一个折衷的价值论“贴”在一起。

这种折衷的价值论只满足于描绘一些奇妙的“生产因素”。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

归根结蒂,除了包姆-巴维克的新古典学派以外,“庸俗”经济学家都满足于指出“事实”,也就是说,资本的所有人,劳动者和地主各自在日常的生产上提取收入,因为他们三种人都是“必不可少的”,或者是“稀罕的”(64)。

至于“稀罕”的程度则恰恰体现于给“生产因素”所付出的价格[21]。

这显然是以问题来解答问题那种循环论法。

首先,自己假设一切“收入”是根据这个标准来区别的,然后又在分析里来“证实”这个假设,根本不问一问这些“因素”究竟是不是创造价值的。

其实,固定资本并不“创造”任何价值,土地也不创造任何价值。

机器要是没有活人的劳动力直接或间接地用它来操作,那末机器也不能产生任何价值。

资本家,工人和地主的收入是在市场上进行分配的。

而市场的特点在制度上便是不平等的,否则资本主义制度便一天也过不下去。

生产工具垄断在一个社会阶级的手里。

另外一个社会阶级则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

生产因素的“价格”与市场条件的不平等是一致的,同创造价值的理论问题毫不相干。

有些人会反驳说:就算是这样,那末为什么不满足于批判市场制度本身的不平等条件呢?为什么要在实际价格的后面寻找神秘的“内在价值”呢?实际价格就是市场上的价格,而“内在价格”则是从前所谓“自然价格”的回声。

具体分析资本主义的各种现象,分析其发展的规律,都可以从生产价格出发,那末劳动价值论对于这些分析又有什么格外的帮助呢?找一个简单的范畴来最后说明许多表面现象的内在结构和内在逻辑,并非一门简单的思想游戏,而是一切科学思想在认识的所有领域内展开活动。

化学家企图把分子的结构来说明一切物体。

物理学家则把分子缩小到原子,电子或者是其他极微质点的结构。

自从发现了组成因素,发现了现象,语言学便成了一门科学。

任何学派只要不肯在一切表面形态的后面寻找比较简单的因素,必然沦入经验主义,只注意事物的外表而无法深入理解事物的发展。

经济科学发现了价值这一组成因素,便掌握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钥匙。

没有劳动价值论,也就没有办法把利润、利息和地租归到唯一的根源上来,也就没有办法理解最近一百五十年来农业生产神秘的波动。

没有劳动价值论,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理论便不能自圆其说,经济危机也不能有首尾一贯的理论。

没有劳动价值论,便无法理解价格的长远趋势。

价格的长远趋势归根还是决定于生产商品所必要的劳动量的变化。

生产价格论即“生产成本”论,如果离开了劳动价值论便成了单纯的经验主义,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22]。

因为,根据马克思的计算,利润率的平均促成了先前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的分配,其规模须用劳动价值论来加以说明。

一旦放弃了这个标准,放弃了生产价格的总和必定等于价值的总和这一观点,那末就只好从供求的波动来推论利润的总量了。

尽管推论得头头是道,价格却只在虚空中摆动,因为它失掉了预先确定的固定的轴心。

其后果于计算国民收入时特别容易感觉出来,在研究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研究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时,也特别容易感觉出来[23]。

在科学领域内,任何人不考虑根本性的理论问题终究是要吃亏的。

这里已经充分证明了坚持劳动价值论,坚持构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经济学说的“益处”。

3.价值的边际效用论和新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取代折衷派政治经济学却并没有使学者们完全满意,学者们依然在为前辈留下来的问题提答案。

同时又不能使资产阶级完全满意,因为,资产阶级经常感到威胁:经济学家从普及李嘉图的思想出发便可能朝着社会主义推进一步(突出的是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在1848年革命以后,尤其是在1871年巴黎公社以后,“社会主义的危险”触目惊心,为了消除这个危险,必须摧毁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整个建筑物。

因此出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大转折点,并从此走向价值的边际效用论。

从1855年起,赫尔曼·戈森便和理查德·詹宁斯二人各不相谋地(72)为这个转折点扫清道路,从而形成了新的古典学派:在英国的杰文斯(1871年)在奥国是门格尔(1871年),在瑞士是瓦尔拉(1874年)。

新的古典学派同折衷派和庸俗的经济学派比起来,在方法学上比较严密。

在古典学派相同的地方是,努力不遗漏任何经济现象,不规避任何问题,提供材料,建成一套首尾一贯的学说。

这套学说的辩解性,在结论里倒不十分看得出来,它的辩解性主要出现在方法学上,出现在作为起点的假设里。

体系是首尾一贯的,但是不合乎现实,既不能在静止的状态中掌握现实,更不能解释现实的发展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