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花意象的三重奏【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

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

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佚名李清照,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文学家,她志存高远、倔强好胜、调悦风流、压倒须眉;她工诗词文赋、善金石文物、晓书法绘画音律、通医药博戏教育,集多种文化素养于一身;她留存的作品有千古绝唱的词、正气浩然的诗、回肠荡气的文赋,其《词论》首开中国词学批评史之先河。

但她最擅长的还是词。

一、生平事迹研究生平事迹是李清照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这二十多年的研究历程,李清照的生平事迹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年、里籍以及是否改嫁等三个方面。

先谈一谈李清照的生年研究。

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即公元1084年。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有“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莲缓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优患得失,何其多也”一语,陆机二十岁作《文赋》,这是说李清照十八岁出嫁,即建中辛巳归赵氏时李清照为十八岁,由此上推十七年为神宗元丰七年。

进人新时期以后,率先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的是毕宝魁,他在《李清照生年新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星署年“绍兴二年玄默岁壮月朔甲易安室题”是可信的、“与内容并无矛盾”,“过蓬缓知非之两岁”一语证明了李清照时年五十二岁。

据此逆推,李清照生年可确定在元丰四年(1081)。

又据《金石录后序》“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一语,李清照应在二十岁时结婚。

稍后,毕宝魁又发表了《〈李清照生年新说〉补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看法。

朱德慈在《李清照生年及<金石录后序>之作年新探》(《淮阴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一文中结合自己的考据并比照今人夏承煮、黄盛璋、黄墨谷、毕宝魁等的生年诸说,认为李清照的生年应为北宋哲宗元牛右二年(1087),《金石录后序》作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

诸说不同,但其主要的依据均来源于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先且不论他们的推论是否正确,但从中可以看到《金石录后序》是研究李清照生年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李清照花意象的研究报告综述

李清照花意象的研究报告综述

李清照“花〞意象的研究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注释1薛健飞、杨爱东:?以〈清平乐〉为代表分析李清照的梅花情结?,载?XX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2禹媚:?论李清照咏梅词的人格情结与命运咏叹?,载?XX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3李荷蓉:?李清照咏梅词与宋代梅文化?,载?XX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4高磊:?论李清照的咏花词?,载?XX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5李娜:?柔情似水人淡如菊——浅议李清照的菊花词?,载?传承?2008年第4期6李平:?“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解读?载?XX师X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年第1期7朱珠:?论李清照词的“不独雄于闺阁〞?,载?XX师X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8许秀芹、杨艳梅:?论李清照词审美意象的特征?,载?XX播送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9吕维洪:?愁——李清照咏花词的情感视点?,载?XX师X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10 X新文、X朝辉:?李清照咏花词探析?,载?XX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11王媛媛:?试论李清照词中“惜花人〞形象?,载?XX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12 X映光:?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自我形象?,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13田恩铭:?花:李清照自我定位的意象分析?,载?XX师X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14杨冬梅:?花:李清照自我情感的外在表征?,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3期15 X晓舸:?诗路花语:李清照与狄金森咏花诗之比拟?,载?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6陈红梅:?片片菊相似,瓣瓣味不同——从〈醉花阴·重阳〉和〈菊花〉看中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载?XX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7彭国忠:?试论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兼论李清照词创作的低俗倾向?,载?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18彭曙蓉、都玉凤:?宋词中的落花意象及其对当代歌词的影响?,载?XX师专学报?2011年第1期。

李清照词风变化原因【文献综述】

李清照词风变化原因【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李清照词风变化原因谈到中国古代文学,即使你不是汉语言文学的学生,那么大家也一定听说过,或者自己就能够说出:唐诗、宋词、元曲。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一个现象的存在,那就是,大到著名的苏轼、李白,小至许许多多的无名文人雅士,都是以男性为主的,女性作家真是凤毛麟角。

要在名人云集的男性文人墨客中争得一席之地,又是难上加难之事啊!但是,有一个人做到了,那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河南章丘人,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

从“生于名门婚于宦族”,到“飘零遂于流人伍”,李清照经历人生中的种种磨难,她的作品也由此提升到了一个高度,无论是人物描写方面或是表现手法上,亦或者作品构思、语言运用,都受到历代学者的追捧。

所以,研究李清照的人不在少数,而在此,笔者将罗列各学者对李清照词风变化原因的研究。

一、政局的变化和民族危机的影响李清照的少年时代多半生活在汴京,而那时候的汴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交通的一个中心地带,水路交通线像蜘蛛网一样向全国四处辐射,大官僚、大地主与富商大贾大多积聚在这里,四面八方的珍奇异类享乐奢侈的各种衣食用品也都纷纷向这里运输,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再加上本身的家庭条件,李清照自然没四面忧愁,有的只是少女情怀。

她不需要担心基本的柴米油盐,更不用去操心什么国家大事,在她眼里,这个社会是很安详,国泰民安的。

但是,似乎美好的事物总不会持续太久。

统治者过着纸醉金迷荒淫无耻的生活,都市的浮面确是呈现着歌舞升平气象,而实际上则是,政治局势并不稳定,新旧党派之间的争斗从来未曾停止过;国外则边患频频,危机四伏,辽金相继崛起,始终没有放弃对宋朝侵略与吞并的野心,终于,靖康之变爆发,国家和人民共同南渡,李清照也至此开始了她的逃难生活,她原本安宁、温馨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继而整个词风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亲人的不幸出生于官宦世家的李清照可谓是家里的掌声明珠,父亲李格非也是有名的学生,对她的教育一刻也不松懈,母亲王氏是王拱辰的孙女,《宋史》说她也是个文学家,善做文章。

浅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蕴【文献综述】

浅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蕴【文献综述】

浅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蕴【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浅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蕴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极其少见的女性词人,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以词著称于世,兼工诗文,用兼有词论,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声誉,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之说。

且看不同各时代文人对李清照的评价: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1]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2]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3]闺秀词惟清照最优[4]“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5]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6]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7]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四库提要》)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白雨斋词话》)自宋代以来,人们就开始重视对李清照的研究了。

建国以来,文人更是对李清照予以极大的关注,文革以后,对李清照的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李清照集》[8]、《李清照集校注》[9]、《重辑李清照集》[10]、《李清照资料汇编》[11]等为学界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材料,王延梯、陈祖美的同名专著《李清照评传》分别系统地对李清照的一生及其创作作了传记和评述,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李清照研究论文集》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的《李清照研究论文选》分别荟萃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叶对李清照研究的主要文献,并分别列出了1924年至1984年的有关研究文章170多篇。

以后,又有大量研究李清照的文章和专著问世。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步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李清照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赏析

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赏析

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赏析
李清照,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诗人之一,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在诗词艺术中独树一帜。

在她的作品中,花草意象被广泛使用,并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对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李清照的词中常常出现“梅”这一意象。

梅花因其耐寒傲霜、独立不群的特性,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人格和坚贞的爱情。

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里的“藕花”,即荷花,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和美好的回忆。

其次,“菊”也是李清照词中的重要意象。

菊花的淡泊名利、孤高自赏的品质,使得它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

如《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里的“菊花”,象征了词人的孤独和落寞。

此外,“柳”、“兰”等植物意象也在李清照的词中多次出现,它们或是寄托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是表达了词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既体现了她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又反映了她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观察和深刻思考。

这些丰富而深刻的意象,使李清照的词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王学韬/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摘 要:李清照一生之中的词作运用了大量的“花”意象,这不仅在于词人对花的爱惜,更与其身世经历、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由于李清照的人生前后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所以其跃然纸上的“花”意象也为赏词者带来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

现在让我们代入李清照的身世经历,借由其笔下纷繁不同的“花”意象,去探寻李清照的细腻情感和其不同人生境遇下的心态变化。

关键词:李清照 词 花 意象一、前言一年有四季,四季皆生花。

花,拥有绚烂而又短暂的美丽,春夏秋冬,为天地带来别样的色彩。

李清照的一生就如花儿绽放至凋零的花期,因此“花”意象和词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隐喻和象征关系。

在现今被确认为李清照的40余首词中, 有35首写到花。

①透过词中形态各异的“花”意象,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词人旷世难逢的才思和女性特有的柔肠灵性,仿佛易安正在敏感深情地向我们讲述她全部的情感和生命,以及宛如花之绽放的绚丽和花之凋零的凄婉人生。

现在,就让我们通过“花”意象这一媒介走入易安的坎坷人生,探索其心路历程。

李清照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其自身性格又多愁善感,少女心事无人诉说,便用花儿来抒发自己的细腻情思,将少女心事皆吐露给美丽的花朵。

她喜爱花朵,便借用“花”意象来记录自己的一生。

朵朵花蕊,皆绽放其生命历程。

花的品类繁多,但经统计, 李清照在词中写过确指的花有梅花、菊花、桂花、荷花、海棠、梨花、芙蓉、芭蕉等8种, 其中直接以咏物词的形式出现的有9首,直接提到花名的有28首。

①百花园中,被清照采于笔下的花无不是格高韵远, 高雅脱俗。

李清照一生经历颇多,词作丰富,本文将其分为三个时期来进行论述: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南渡(晚年)时期。

我们根据不同时期来分析易安词中“花”意象的演变。

二、“此花不与群花比”“自是花中第一流”——少女时期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开朗活泼。

她出生于诗书之家, 父亲李格非是北宋“后四学士”之一,官至礼部员外郎,学识渊博,精通诗文,在文坛上颇有名望。

探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探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探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探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汉语言文学学生刘静指导教师赵俊波【摘要】这篇论文所阐述的是李清照词中所出现的花意象,花意象的使用与作者身世经历密切相关。

在各个时期所出现的花意象又具有不同的特点,随着李清照经历变化而变化。

花意象所呈现的种种景象也是词人自身命运遭遇,从李清照的咏花词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女词人的精神品质,雅趣风尚。

李清照爱花,视花为知己,以花自比,运用女性独特视角和心理体验描绘出别样的群花意象图。

【关键词】李清照花意象身世经历独特之处The flower image of Li Qingzhao in the word【Abstract】This article is Li Qingzhao in different period flower image ,The flower image in Li Qingzhao's word has risen for the poet's philosophy of life and emotional sustenance.In different periods of flowers on behalf of the ci poetry of different periods of mentality and ideology,From the "flowers" image we feel Li Qingzhao the delicate feelings and sentimental life.The flower image under the pen of Li Qingzhao presents a women's life course,Flower is the embodiment of poet himself.Li Qingzhao word quantity flower images in considerable, The basicfocus on plum, chrysanthemum, GUI, lotus, Begonia flowers.The poet inherited image flower before the generation of writing according to his own emotional experience to create a unique image of flowers.【Key Words】Li Qingzhao The flower image Life experience Unique flower image目录绪论 (1)第一章李清照简介 (1)第一节生平简介 (1)第二节词的地位 (2)第二章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2)第一节归纳词中的花意象 (2)第二节青春时期的花意象 (3)一、青涩的梅 (3)二、清高的桂 (3)三、花样的荷 (4)第三节少妇时期的花意象 (4)一、花的甜蜜与美丽 (4)二、诉相思 (5)1、愁苦的梅 (5)2、纤弱的菊 (6)第四节丧偶孀居时期的花意象 (6)一、清苦的藕花 (6)二、残破的菊 (7)三、衰败的梅 (7)第三章李清照花意象的独特之处 (8)绪论在中国的古诗词中,花常常是文人墨客所描摹的对象,因为花的美丽总能激起他们创作的激情,各种不同的花又具有自己独有的特性。

浅谈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

浅谈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

浅谈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摘要:“花”是李清照词的主要意象,也是李清照词的灵魂。

“花”的意象表现了李清照对美与生命的追求,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

花的开谢枯荣贯穿了李清照人生的不同阶段,她把感情完全融注在花的灿烂世界中。

关键词:花的意象礼赞青春歌颂爱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而易安赏花、爱花,花也成为其宣泄内心情感的的一种寄托和她生命情感的升华。

她的词里有着花的影子、跳动着花的气息。

一、“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礼赞青春李清照出生于官宦大家庭,她沐浴在亲人的关爱中养尊处优,无拘无束,与其他封建女子不同,由于生活的优越和教育的自然开放,她在少女时期就四处游玩,领略了壮丽的山河和旖旎的风光。

因为种种才塑造了一个爽朗率真,大胆活泼的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该词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误入藕花深处的事。

词人用荷花不仅寄寓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人格,还寓意着女词人少女时期的美好生活如同那不胜娇羞的荷花,少女的天真烂漫洋溢在其中。

误入藕花深处的争渡的动作将一个天真浪漫、活泼热情、充满朝气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易安居士生活在封建时代,却没有被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所扼杀,而是敢爱敢恨,大胆的将自己的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间。

一开头就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夏日清晨少女在花间刚荡完秋千的后的娇慵情景。

“露浓花瘦”把一幅春园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花瘦”一语双关,既指含苞待放的娇花,又指词人含苞待放的青春年华。

“倚门回首”准确的描写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害怕的微妙心理活动。

“青梅”出自于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青梅的酸涩犹如爱情的味道,丝丝的酸甜一点点渗透在词人心中。

词人一边嗅着青梅散发的清香气息,一边借着梅枝挡着因为惊喜而泛红的面颊,一双富有灵气的眼睛含情脉脉的靠在门边偷窥着少年的举动。

文献综述 (10)

文献综述 (10)

李清照词作中的梅花意象探析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极其少见的女性词人,她以词著称于世,兼工诗文,用兼有词论,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声誉。

在1980年之后,国内的研究学者们兴起了研究李清照的高潮,这个时候对李清照的研究偏向于对李清照诗词中意象的研究。

岳毅平《李清照词中的意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观点:李清照词的意象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升华思想、加强印象的一种基本艺术方式。

它是一个先抽象后具象的复合名词,意(李清照主观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感情)与象(作为审美客观的现实生活景物、事物与场景)借李清照的词为媒介,进行感应、契合、和谐、融合。

使读者通过这些特定的意象来学习和分析李清照的词。

梅花一直是古代文人士子追求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象征,它光明磊落、傲骨铮铮,集天下贤人美好品格于一身。

李清照一生当中写梅花的词作很多,几乎是贯穿于作者一生词作的一种意象。

1997年何红梅在《李清照的咏花词》中分析了:李清照的词中梅花就是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君子。

“梅”是李清照最喜欢歌咏的对象之一。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的芳香,因此在词中梅花常常是冰清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象征。

但在具体的词中作者表现的感情也不尽一致。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净雪玉梅,若玉人浴后添新妆腼腆婀娜亭亭玉立,连造化者都偏向于它洒下月光,而观赏者更是对梅举杯,惊呼一声“此花不与群花比”,梅花之美由动及静、跃然于纸上,让人忽然觉得梅花并非梅花,而是作者的化身,一句“不与群花比”则昂扬地呼出了她的自信。

而李宗坡作为后来的研究者在2000年出版的《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也称在李清照的词中,梅花意象就占了很大比重,关于梅花的创作贯穿了李清照的一生:无忧无虑的少年,甜蜜中有相思离愁的中年,国难家愁、流落天涯的晚年,正所谓“梅悟人生”。

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赏析

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赏析

7神州文学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赏析张沁仪南京市中华中学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

在她的词中经常会出现花草的意象,她写的咏花词,表面描写的是花的家园,深层次的分析更是寄托了她心里的花园。

这些花真切的反映出她这一生的经历。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花草意象赏析引言在李清照的词中“花”的意象具有明显的特点,无论是想要通过花本身的特点,还是通过它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它都是选择“花”这一文学载体,淋漓尽致的写尽了她这一生的心理经历和感情历程。

我们本文就以李清照的花草词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梅花、菊花、荷花作为切入点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体会她这一生的酸甜苦辣。

一、梅花的意象在她所描写的花中最喜欢的莫过于梅花。

她所描写的梅花,很好的反映出她这一生的经历。

梅花在冬天绽放,所以在大多数的诗中,一般只要提到梅花就会想到“寒梅傲雪”,而“傲”字更是体现了梅花的特点,但在李清照的《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一诗中却不是这样描写雪“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从她的这首词中完全没有看到雪的傲姿,而她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学的那种娇媚、惊艳的形象。

如“香脸半开娇旖旎”就很生动的将梅花的娇羞、妩媚淋漓尽致的展现给人们,给我们带来对梅花的全新的感觉。

这样的梅花也像极了少年时代的李清照。

那个时候的李清照家境非常好,热爱文学的她更展现出她与其她同龄人的与众不同,就像词中所写的冰清玉洁、鲜活灵动的梅花。

在她的词中与其说是对梅花的赞美,还不如说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

写出了她骨子里的高傲。

通过她所写的“此花不与群花比”的这句更是可以看出她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品质。

而对于婚后的李清照,赏梅更是成为了她们夫妻之间共同的兴趣。

在其丈夫去世后,她的诗中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悲情。

例如在她的《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一词中,梅花成为了她与丈夫的见证者。

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赏析

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赏析

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赏析作者:张沁仪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

在她的词中经常会出现花草的意象,她写的咏花词,表面描写的是花的家园,深层次的分析更是寄托了她心里的花园。

这些花真切的反映出她这一生的经历。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花草意象赏析引言在李清照的词中“花”的意象具有明显的特点,无论是想要通过花本身的特点,还是通过它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它都是选择“花”这一文学载体,淋漓尽致的写尽了她这一生的心理经历和感情历程。

我们本文就以李清照的花草词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梅花、菊花、荷花作为切入点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体会她这一生的酸甜苦辣。

一、梅花的意象在她所描写的花中最喜欢的莫过于梅花。

她所描写的梅花,很好的反映出她这一生的经历。

梅花在冬天绽放,所以在大多数的诗中,一般只要提到梅花就会想到“寒梅傲雪”,而“傲”字更是体现了梅花的特点,但在李清照的《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一诗中却不是这样描写雪“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从她的这首词中完全没有看到雪的傲姿,而她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学的那种娇媚、惊艳的形象。

如“香脸半开娇旖旎”就很生动的将梅花的娇羞、妩媚淋漓尽致的展现给人们,给我们带来对梅花的全新的感觉。

这样的梅花也像极了少年时代的李清照。

那个时候的李清照家境非常好,热爱文学的她更展现出她与其她同龄人的与众不同,就像词中所写的冰清玉洁、鲜活灵动的梅花。

在她的词中与其说是对梅花的赞美,还不如说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

写出了她骨子里的高傲。

通过她所写的“此花不与群花比”的这句更是可以看出她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品质。

而对于婚后的李清照,赏梅更是成为了她们夫妻之间共同的兴趣。

在其丈夫去世后,她的诗中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悲情。

例如在她的《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一词中,梅花成为了她与丈夫的见证者。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一、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

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

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

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

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

从李清照对‎花的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欢乐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那么,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采‎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能够相‎融合的花撷‎于笔下,其间的一枝‎、一境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

这既是为了‎寄情写志所‎作的有意选‎择,更是人生体‎验、人格追求与‎自然之花的‎无意契合。

她有一种特‎殊生活环境‎中对花事的‎异常敏感。

梅花尚未大‎开,她就关注着‎“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梅开刚刚落‎英,她又怜惜“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而“昨夜风疏雨‎骤”(《如梦令》)更是牵系着‎她对花儿命‎运的关切。

任何情感的‎形成与抒发‎,无不是词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所作‎出的反映。

因此,“风疏雨骤”之后的“海棠花”,就不仅仅是‎引发作者惜‎春伤花情感‎的一种外物‎,在此,海棠花的生‎命遭遇与词‎人对自身命‎运的意识已‎经融合。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词花意象的三重奏【开题报告】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词花意象的三重奏【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词花意象的三重奏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意象,一般蕴涵某种习惯性的意义和情感,成为一种有指向性的历史积淀。

而花,素来代表最美的事物,最美的生命形态,亦是诗人吟咏最多的自然原型。

“一代词宗”李清照一生爱花,与花结下不解之缘,在其存世的68首词里咏花词占37首。

这些咏花词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和《楚辞》美人香草的传统,风骚并用,媚而能刚,婉而多讽,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正宗范式。

体态典雅、神韵脱俗的花意象选取凸显时代的变数与词人“花仙子”本真,纷繁密丽、别具一格的花意象创作使李清照闪亮中国古代词学殿堂。

通过花意象的选取与创作,李清照向世人呈示了花海洋的万种才情,标示了闺阁生活的自我抒怀,透视了生命历程的情感风波及国家的兴盛衰亡。

从宋代开始,人们对李清照的研究已非常重视,随着研究领域和空间的拓展,对李清照花意象的研究也逐渐成熟。

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国国内至今已约有七八十篇关于李清照花意象的研究论文及百篇涉及咏花词的词评。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增多,李清照的诗词作品也远播海外,被世界各主要国家翻译,各国出版的百科全书,在文学成就的部分中,都对李清照有评价。

特别是50年代以来,李清照词作的译本,分别在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德国、罗马尼亚等国出现,扩大了中华诗、词精品的世界影响。

如1958年东京新闻社出版的花崎采琰的日译本《新译漱玉词》。

1970年莫斯科文艺社出版的巴斯马诺夫的《漱玉词》俄译本。

1977年巴黎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法译本《李清照诗词全集》。

1979年纽约新闻书局出版的以美国人肯尼思•雷克斯罗思(王红公)著书,台湾人钟铃翻译的英译本《李清照诗词选》,等等。

此外,世界各国的百科全书如《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法国的《基耶百科辞典》、《日本大百科事典》等在介绍中国古典文学成就的有关部分中,都列有李清照的评述文字或专门条目,其中就涉及多篇咏花词作。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李清照的词中,花卉意象是经常出现的主题之一,她善于以花来比拟人生、抒发情感,通过花的形态、颜色、香味、象征意义等,寄托自己对现世离愁和对美好前景的向往。

本文将从李清照的词作品中探究花意象的运用。

一、“芳华绝代”与“红颜多薄命”在李清照的词中,花常常被用来比喻女性的绝代容颜与短暂的青春,因为花的美丽如同女子,娇艳而短暂。

例如《如梦令》中“梦回人似月,年去花如云”,以月、云、花相随,描述男女逝去的年华如同细流一般,淡淡地悠远,而在这个过程中,女子的美貌渐渐消逝,“花相向,须愁春色晚”(《声声慢》),然而这一切,又显得如此动人,梦幻和美丽。

二、“离人心上”之红芳李清照所表现的女性形象多数集中在红芳之中,她们有时是自己,有时是别人,词作常常通过花来寄托女性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例如《蝶恋花》中:“依依梦里看秋月,才会春心托杜鹃”,描描绘了女子深情眷恋自己爱人的梦境,秋月表示离人之思,杜鹃则象征恋爱中的痴情少女,形象地表现了女子的柔情和爱意。

三、“开花后凋零”与“洛阳陌上”李清照的词中,花往往寄托着女性的命运和人生观。

花虽然美丽,却无法长久,如短暂的青春一样,易逝、易凋零。

在这种语境下,花常常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例如《如梦令》中“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词中,红阑干指的就是开过花后凋零的花瓣,寄托了女子短暂而珍贵的生命经历。

四、“花香满臆人”之绿柳李清照的花意象不仅包括花的形态和色彩,还包括花的气味和声音。

李清照的词中,绿柳常被用来比喻春的气息和生命的气息,如《如梦令》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中,杨柳岸比喻女子孤独无依的心情,而晓风残月则精准地表达了惆怅之情,营造了一种深情与孤独并存的境界。

总之,李清照的词中,花意象丰富多彩,除了象征女性特有的温柔妩媚与短暂的青春外,还体现了她独特的生命观和思想情感,让人在阅读中感到她渴望生命和爱情能够长存,唤起了人对美好事物,不可逆转的时间和生命的无奈深深的思考。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

李清照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作者:朱佳芳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7期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对中国古代的词作品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为了充分了解李清照的写作手法和审美趣味,提出对词中“花”意象对其审美趣味的影响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她的词作品中各种“花”意象影响其审美趣味逐渐向自然生活艺术发展、向高雅脱俗发展,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李清照;意象;审美趣味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的词因她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在写作风格上主要反映她内心的真实情感,描述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在题材上也集中写自然风光来表达离别相思之情。

在后期因为家中变故,她的生活几经周折,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借词来表达出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惆怅、孤独、哀愁。

李清照的主要作品包括:《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等。

在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李清照极喜用花,几乎每一首词中都有花的影子,通过对“花”的意象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她用独特的“花”意象与自己的生命历程完美结合。

通过她的描写手法和借助的意象发现李清照的词具有鲜明生动的审美意象和趣味,这是她创造性的艺术想象活动的表现,也是她心灵意蕴的体现。

一、向生活艺术的自然审美趣味发展在古诗词的视角中,积极的选择是一种基本特征,其中审美注意力则都是指向审美者最喜欢的东西。

经过所写词的层次逐渐提高,也会一步一步的改变作者的审美趣味,在李清照的词中可以很明确的体现出来。

早期的李清照更加喜欢颜色鲜明、大红大紫的花,由于年纪尚小,审美品位也未能成型,在情感的表达上也比较青涩。

例如海棠就是她早期最常用的“花”意象之一。

例如在她的《如梦令》当中曾经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是李清照当时描写自己心情的词句,少女时期的李清照除了与伙伴们游玩的乐趣之外,还会产生一些其他的情愫,她经常会陷入一种莫名的惆怅和迷茫之中,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反映出她对海棠花美好的憧憬,间接的体现出她多情的少女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词花意象的三重奏作为“古今才妇第一”的词人,李清照在中国古代词坛独具异彩,素有“直欲压倒须眉”之评价。

她的一生与花结下不解之缘,在其存世的68首词里,涉及花意象的占34首。

花在李清照的词中,已超越了审美客体的范畴,与词人情感相融,成为一种独立的生命本体。

古人曰:“李清照的词‘委曲精之,含蓄无穷之意焉。

可谓女流之藻思矣”,〔1〕此言用来形容她对花意象的把握,亦是十分恰当。

迄今为止,对花意象的研究已日渐成熟饱满,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研究资料,并分别进行整理归纳,旨在系统地对李清照所构造的花意象及其所折射出的蕴涵作一综合性的概括,兹说明。

一、“花意象”之李清照婉约风格1、花品与人品在李清照的咏花词中,这些花品格高洁,或凌霜傲寒,或恬淡高雅,或出淤泥而不染。

她的咏花词咏花亦自咏,借用花的姿态、品性来反衬自己的风韵气质。

张纹华、林伟在《论李清照词的花意象——从唐宋文人审美、女性情感审视李清照词的花意象》中指出:“选取上继承宋人咏花词重神轻行,遗貌取神的特质。

用一生别致才情向世人呈示花海洋的万种才情,标志闺阁生活的自我抒怀,透示生命历程的情感波动。

”〔2〕周世伟《李清照花木词的审美意蕴探析》认为这些词作“无论在艺术风格、创作意境、音响效果、感情色彩、表现技巧、形象塑造上都有很大的变化。

然而高洁的品格、孤芳自赏的情致始终是贯穿她一生作品的主旋律。

人物合一、形神兼备一直是她词作的精髓。

”〔3〕其咏桂花之作《鹧鸪天》中在赞扬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的同时,实则表现她远离争名夺利的高洁品格,从而我们可以看出词人“第一流”的审美标准与情趣。

边露在《从写花词看李清照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中写道:“言桂花卓尔不群,正是词人展现其傲视尘俗、内秀自芳的志趣情怀的真实写照。

”〔4〕再如咏荷花之词《如梦令》,徐育民、赵慧文《历代名家词赏析》:“是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是对清丽荷花的热爱之情。

”〔5〕词人借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突显出自身高洁的品格。

2、花与词的婉约风格花以婉约为美,花依时令节气开放,先后有序;花有《群芳谱》,有正格与变种。

李清照论词,也强调以婉约为正宗,要协律,合谱,否则便不符规范。

她提出婉约词的三大审美特征:“音乐审美特征”(协音律)、“形式审美特征”(铺叙)、“精神格调审美特征俨高雅”(典重),主张“词别是一家”。

向良争、陈志斌在《词别是一家——再读李清照的<词论>》中写道:“词体正是在这些方面有别于诗。

她重视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关注的是词的审美特质,将词视为读者(包括词人自己)眼中的审美对象,而这反映了北宋末年词学批评已进入自觉审美的阶段。

”〔6〕李清照的《词论》还对一部分词人进行批评,如徐安琪《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中提到:“《词论》评柳永‘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晏几道、贺方回、秦观、黄庭坚始能知之,但‘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7〕可见她对词的审美理想与情趣。

二、“花意象”之李清照人文品位这一部分分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1、历来咏花诗词大都把花作为客体咏唱,只作为一种比兴手法;把花作为美女,也仅仅是以欣赏角度。

而李清照则是把花作为生命本体、主体,赋予花以独立的生命意识与人格魅力,并且人花至喻、花人合一。

如李先秀《李清照咏花词特色之分析》:“将花一般的生命整体投入创作。

”〔8〕周尚义《易安词的花意象及其审美意蕴》:“李清照在对花的描绘和进行花意象的塑造中,很好地表现出了人花共爱的情感关怀,花人互喻的创意定势,心花互释的人文内涵,其所创构的花意象是高雅女性意识的投影和高尚人格情操的外化。

”〔9〕吕维洪在《愁——李清照咏花词的情感视点》中指出:“李清照所歌咏的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花中盛满她丰富的情感,寄寓着她执着的人生追求。

剥离写实的外壳后,我们可以看见她的悲哀和忧愁。

纯情与孤傲,体味到她高洁的情趣和卓异的人格。

”〔10〕如《减字木兰花》中,周尚义《易安词的花意象及其审美意蕴》这样评价:“词人不仅写出花似人,还写出人似花,人花同咏,花人互喻,使读者感觉到即在咏花又在咏人,从而获得更高品位的审美愉悦。

”〔11〕再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绿肥红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人比黄花瘦”、《点绛唇·蹴罢秋千》中的“露浓花瘦”及《多丽·咏白菊》中的“雪清玉瘦”等构造的“瘦花”形象,周尚义在《易安词的花意象及其审美意蕴》写道:“它们犹如体态轻盈、身材苗条的女性,或含羞脉脉,或低眉忧郁,表情不一。

”〔12〕这些咏花词直接继承了屈原的美人香草传统,自屈原以后很少有人以花自喻的。

李清照是女性词人,她的词则恢复花的本色,女人本色,词的本色。

2、李清照的身世命运的三个阶段:少女、少妇、孀妇。

(1)、少女的天真浪漫若花蕊之初绽,鲜丽娇妍。

如《点绛唇》,霍松林《名家讲解宋词之百首》:“这是李清照南渡之前,十六岁时写的作品。

表现了少女闺情,也可以说是作者少女时代的生活写照。

词中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而又含情脉脉的少女形象。

”〔13〕再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霍松林《名家讲解宋词之百首》:“这首单调小令,是作者南渡以前写的。

此篇对景感怀、抒发伤春惜春之情。

”〔14〕(2)、少妇的清肠辗转若花开正艳时节,热烈缠绵。

如《醉花阴》,黄念然、胡立新、管春蕾《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道:“此词写主人公深秋时节寂寞孤独的感受,在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行丈夫的心情。

”〔15〕再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胡云翼《宋词选》:“这篇写于夫妻因政治斗争回到青州后。

她借助于梦,幻想着一条精神上可以寄托的道路,显示出豪迈健举的气概。

”〔16〕(3)、晚年孀妇的孤苦伶仃若花调香残,凄清冷戚。

如《清平乐》,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她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

饱经沧桑之后,内中许多难言之苦,通过书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了出来。

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

”〔17〕再如《孤雁儿》,郑孟彤《李清照词赏析》:“处处充满着凄凉幽怨的情绪。

从词的内容和情调来看,当是她丈夫死后不久的悼亡之作。

”〔18〕边露《从写花词看李清照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这孤独的背后,隐藏的就是词人面对国破家亡却无奈难舍的政治理想。

”〔19〕花开花谢的一生,就是词人自爱自信自怜的一生。

张丽娜《试析易安咏花词生命意识的演进》:“易安咏花词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生命体验唤回了女性的生命,不愧为‘花中第一流’”〔20〕郭慧英《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女性意识》:“花是她少女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少妇情畅,深情相思的寄托,花是她晚年孤苦,历尽创伤心灵的外化,花更是她女性意识和独立人格的真实写照。

”〔21〕三、“花意象”之李清照生命情结1、李清照晚年的词多以回忆为主,每提及“中州盛日”,便不胜凄凉。

如《永遇乐》,吴梅芳《变“闺中闲吟”为“破国亡家之低吟”——试论李清照前后期间的变化》:“以回忆的形式,通过今昔对比写出盛衰之感,抒发作者忧时伤世、念念不忘故国的情怀。

”〔22〕再如《鹧鸪天·寒月萧萧上锁窗》,郑孟彤《李清照词赏析》:“这首词从‘仲宣怀远更凄凉’句可看出是作者南渡以后所作。

从秋天的萧瑟景象看出作者的无聊心情,倍增思乡之感。

”〔23〕2、李清照南渡后丧夫之痛与寄寓生活,常常流露家国情怀,婉约中更添几分刚烈。

如《武陵春》,木斋《宋词体演变史》:“这首词作于绍兴五年春天。

此词大约为个人遭遇、家国之悲等万千心事凝聚而成,不徒为一端尔。

”〔24〕边露《从写花词看李清照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无奈难舍的政治理想,婉约中迸发出男子的爱国热情,借花来抒发对祖国无奈又难舍的感情。

”〔25〕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在《百家讲坛——李清照》之“颠肺流离”中根据李清照后期著作《金石录后续》中提及的后期惨淡的生活也指出其身上蕴涵的刚烈之气。

吴梅芳《变“闺中闲吟”为“破国亡家之低吟”——试论李清照前后期间的变化》:“尽管遭受时代风雨的无情摧残,却并未向命运屈服,而是执笔表现‘国破家亡’的凄惨心境和深沉得令人惨栗感伤情绪,也倾诉了词人对祖国山河、故土家乡的无限深情,并能在个人身世之感中富山河之恸,给此时的词注入一服新鲜血液,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26〕任映红《九十年代李清照研究述评》:“花意象构成作品深厚的内在意蕴,其生命意识的鲜明和强烈带来作品内涵的深刻,后期的故国之思、乱离之苦,让人们认识到她所在的特定时代,抒发爱国情感,较深刻的社会价值和强大的感发力量。

”〔27〕周尚义《易安词的花意象及其审美意蕴》:“李清照创构的花意象,既具有自我生活的丰富底蕴,是自己真实生活的直率记录,又蕴含着对人生遭际、生命消长、社会盛衰等诸多方面的理性思考。

”〔28〕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在《百家讲坛——李清照》中曾指出:“评价一个历史,尽量把其放在所处的历史时代下,客观进行评价。

把李清照一生放在那个不允许女人有自己个性追求的封建社会背景下看,我们不能不被她的勇气、才华、精神所折服。

从这些咏花词中反映出的封建女性的自我意识、卓尔不群的人生品质、百折不饶的政治理想,使李清照站到了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

”“历代咏花诗咏花词,或淡雅隽秀或浓艳俏丽或疏君风流,大都跳不出诗言志的传统,都王未能够深有寄托,且往往囿于三种形式:或以花喻娇艳妩媚的风尘女子,抒发欣赏之意相怜相思之情;或以花喻男性封建文人自己,哀怜自己的身世表白自己的操守;或以花喻可望而不可即的封建君王,发泄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和无奈……李清照也用寄托,但她的寄托从前三种形式中跳出来,且不一托到底,显得新颖别致。

”〔29〕从文学史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词即运用《诗经》比兴手法,又继承《楚辞》美人香草的情怀,抒发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格,正如周尚义在《易安词的花意象及其审美意蕴》所言:“探讨其所创构的花意象及其意蕴,我们可以获得不尽的审美享受。

”〔30〕【注释】:[1]草堂诗余别录.《李清照集校注》[2]张纹华、林伟.《论李清照词的花意象——从唐宋文人审美、女性情感审视李清照词的花意象》.广东.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12[3]周世伟.《李清照花木词的审美意蕴探析》.时代文学杂志社.2008第1期[4]边露.《从写花词看李清照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5]徐育民、赵慧文.《历代名家词赏析》.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8[6]向良争、陈志斌.《词别是一家——再读李清照的<词论>》.南华大学学报社.2002.4 [7]徐安琪.《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1[8]李先秀.《李清照咏花词特色之分析》.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9]周尚义.《易安词的花意象及其审美意蕴》.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3[10]吕维洪.《愁——李清照咏花词的情感视点》.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第5期[11]周尚义.《易安词的花意象及其审美意蕴》.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3[12]周尚义.《易安词的花意象及其审美意蕴》.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3[13]霍松林.《名家讲解宋词之百首》.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1[14]霍松林.《名家讲解宋词之百首》.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1[15]黄念然、胡立新、管春蕾.《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6]胡云翼.《宋词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7[17]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8[18]郑孟彤.《李清照词赏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9[19]边露.《从写花词看李清照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20]张丽娜.《试析易安咏花词生命意识的演进》.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11[21]郭慧英.《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女性意识》.船山学刊.2007.3[22]吴梅芳.《变“闺中闲吟”为“破国亡家之低吟”——试论李清照前后期间的变化》.宁德师专学报.1994.第2期[23]郑孟彤.《李清照词赏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9[24]木斋.《宋词体演变史》.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4[25]边露.《从写花词看李清照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26]吴梅芳.《变“闺中闲吟”为“破国亡家之低吟”——试论李清照前后期间的变化》.宁德师专学报.1994.第2期[27]任映红.《九十年代李清照研究述评》.上饶师专学报.1997.2第17卷第1期[28]周尚义.《易安词的花意象及其审美意蕴》.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3[29]李先秀.《李清照咏花词特色之分析》.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 [30]周尚义.《易安词的花意象及其审美意蕴》.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