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渔礁概况2
适合我国南海的人工鱼礁现状及发展综述
适合我国南海的人工鱼礁现状及发展综述近年来,随着我国南海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恶化,人工鱼礁逐渐成为我国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工鱼礁不仅可以增加渔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提高渔民的收入水平,为渔业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将对我国南海人工鱼礁的现状及发展进行综述,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人工鱼礁促进我国南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南海人工鱼礁的现状我国南海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交界,气候温暖,水温适宜,是世界上重要的渔业资源集中地之一。
长期的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导致南海渔业资源持续减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改善南海渔业资源的状况,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人工鱼礁的建设和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南海已经建成了多个人工鱼礁示范区,如海南琼州海域、广东粤西海域、广西北部湾等地。
南海人工鱼礁的建设主要包括岛礁填海、船舶废弃物沉底、钢筋水泥结构物沉底和专门制造的人工鱼礁等。
人工鱼礁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包括浮标式、无机结构、生物网罟等。
这些人工鱼礁在南海的水域内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能够吸引和提供栖息地给海洋生物,有利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增殖和繁衍。
南海海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主要有鱼类、甲壳类、贝类等。
在过去长期的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下,南海的渔业资源日渐减少。
人工鱼礁的建设和发展为南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希望。
通过人工鱼礁,可以有效提高南海海域的渔业资源利用率,改善南海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渔业资源的再生产力水平。
南海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有效刺激渔业资源的增殖和繁殖。
人工鱼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息地和交配场所,为许多渔业资源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场所。
据统计,南海人工鱼礁的利用率比自然鱼礁高出数倍,对于改善南海渔业资源的状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南海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渔民的渔获量和收入水平。
由于南海渔业资源的贫瘠和环境的恶化,许多渔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人工鱼礁的建设为渔民提供了新的渔业资源,提高了渔民的渔获量和收入水平。
适合我国南海的人工鱼礁现状及发展综述
适合我国南海的人工鱼礁现状及发展综述【摘要】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海域之一,人工鱼礁的建设在南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南海人工鱼礁建设现状、我国南海人工鱼礁发展现状、南海人工鱼礁的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目前,我国南海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环保问题和生态平衡等。
本文提出了一些关于我国南海人工鱼礁发展的建议,以期能够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
南海人工鱼礁的建设对于我国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加产出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能够加大投入和研究,为南海渔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南海、人工鱼礁、现状、发展、优势、挑战、建议、总结、展望、我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问题,南海渔业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逐渐开始探索人工鱼礁建设的途径。
人工鱼礁是利用人工结构物模拟天然礁环境,提供鱼类栖息、产卵和避敌的场所,从而增加渔业资源的生长量和品质。
在南海地区,人工鱼礁的建设不仅可以扩大渔业生产规模,还可以改善渔民的生活条件,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南海人工鱼礁建设,成为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南海人工鱼礁建设现状、我国南海人工鱼礁发展现状、南海人工鱼礁的优势、挑战以及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全面了解南海人工鱼礁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为我国南海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南海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领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但长期以来受到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逐渐遭受破坏。
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在南海地区建设人工鱼礁,可以有效提高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繁衍场所,有利于恢复和增加当地海洋生物的种群密度和多样性,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人工鱼礁建设可以有效改善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渔业生产的质量和数量,为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渔业技术学 第十二章 近海增养殖设施
第十二章近海增养殖设施第一节人工鱼礁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主要用于改善和优化海洋环境,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索饵、发育、避敌、生长、繁殖的场所,最终达到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
一、人工鱼礁的起源和发展1、人工鱼礁的起源人工鱼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古籍晋朝的《尔雅》一书中就有我国渔民“投树枝垒石块于海中诱集鱼类,然后聚而捕之”的记载。
明朝嘉靖年间,广西北海市一带沿海渔民就已经利用设置在海中的竹篱诱集鱼群进行捕鱼作业。
这些竹篱通常用20多根毛竹插入海底,在间隙中投入许多石块、竹枝和树枝等,实际上这就是早期的“人工鱼礁”。
2、人工鱼礁在近代得到发展美国和日本是开发和利用人工鱼礁较早的国家。
1860年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湾因洪水爆发,许多大树被冲倒入海。
不久后,人们发现被冲入海的树木表面附着了许多生物,诱集到大量鱼类。
于是渔民们纷纷用木料搭成小棚,装上石块沉入海底,果然于几周后观察到明显的聚鱼效果,由此,人工鱼礁逐渐在美国流传开来。
近代人工鱼礁的建设逐渐发展成一种产业则始于日本。
1795年日本开始在近海投放人工鱼礁,1932年日本政府把建设人工鱼礁作为振兴沿海经济的一项国策来抓,二战后又把大批废船沉于近海作为人工鱼礁。
近20多年来,已有很多沿海国家都投放了人工鱼礁。
在亚洲有中国(包括香港特区和台湾省)、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欧洲有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葡萄牙、荷兰、芬兰、罗马尼亚、波兰、俄国、土耳其、希腊;美洲有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大洋洲有澳大利亚等。
其中,日本把建设人工鱼礁作为保障渔业发展的战略措施加以实施,美国等部分国家则将其视为促进沿海旅游业的措施,也有一些国家把人工鱼礁作为海洋生态保护的景观进行建设。
可见,近海敷设人工鱼礁的做法在世界各沿海国家已得到了大量应用。
3、人工鱼礁大规模兴起的历史背景(1) 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受到破坏20世纪60年代以前,虽然美、日等国都曾较大规模的建设过人工鱼礁,但还未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
人工鱼礁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人工鱼礁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工鱼礁是指人为创造的一种与海底环境相似或相近的结构物,它能提供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活的栖息地,起到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工鱼礁的定义、类型和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意义。
一、人工鱼礁的定义人工鱼礁是人为制造或改造的一种结构物,其材料可以是混凝土、岩石、钢筋等,其形状可以是平板状、方形、球状或其他形状。
它们的建成可以是为了捕捞渔业、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或提供海洋旅游资源等目的。
人工鱼礁的主要特点是能提供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栖息地和食物源。
二、人工鱼礁的类型根据用途和材料的不同,人工鱼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人工鱼礁有以下几种:1. 原件式人工鱼礁:这种鱼礁常用于海岸保护或海底固定工程,一般由大型的石块、混凝土块等组成,形状规则,可以提供较大的栖息面积。
2. 人工岛礁:这种鱼礁是人们造出来的人工岛屿,其周围通常是人工修筑的海堤,可以提供多样的栖息环境,适合各类海洋生物的生长。
3. 人工浮标鱼礁:这种鱼礁是用浮标系在海洋表面的,常用于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浮标上还会设有渔具,以方便渔民进行捕捞。
三、人工鱼礁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1. 提供栖息地:人工鱼礁能够提供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为它们提供食物、避风避寒、繁殖等必需的条件。
从而吸引了更多的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聚集在这些区域,提高了海洋生物的密度和多样性。
2. 保护物种多样性:在一些地方,由于过度捕捞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一些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提供这些物种的安全栖息地,减少了它们的死亡风险,从而有助于保护它们的物种多样性。
3. 促进生态平衡: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的生态位和食物链。
这将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运作,使其更加稳定和平衡。
4. 改善生态环境:人工鱼礁在建造过程中常常会引入自然沉积物和废弃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海洋的水质和透明度。
适合我国南海的人工鱼礁现状及发展综述
适合我国南海的人工鱼礁现状及发展综述人工鱼礁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在海洋中建造的一种人工海洋结构,旨在提供鱼类栖息、繁殖和捕捞等功能,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我国南海,由于海域广阔、水深深厚和生态环境良好,人工鱼礁的建设和利用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事业。
本文将对我国南海的人工鱼礁现状及发展进行综述。
我国南海地区的人工鱼礁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
目前,南海地区的人工鱼礁主要集中在钓鱼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海南岛等地。
1. 钓鱼岛人工鱼礁钓鱼岛是我国主权领土,位于南海东北部。
其周边海域自然资源丰富,是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为了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价值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在钓鱼岛海域建设了一系列人工鱼礁。
这些人工鱼礁主要由混凝土块、石块、生物质和人工塑料制成,利用这些物质形成适宜鱼类栖息、繁殖和捕捞的结构。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西部,包括西沙、中沙和南沙等岛屿。
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西沙群岛的人工鱼礁建设成果显著。
目前,西沙群岛已建成400余个人工鱼礁,总面积超过1.4万平方公里。
这些人工鱼礁主要由生物质、混凝土块和石块等材料制成,提供了重要的渔业资源和生物栖息场所。
人工鱼礁建设已成为我国南海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发展趋势:1. 多层次化发展我国南海人工鱼礁建设正朝着多层次化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混凝土块和石块等固体物质制成的人工鱼礁,还包括人工屋顶、渔网、网箱等海洋设施,实现了人工鱼礁建设的多元化。
2. 微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可促进海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增殖,提高水体质量和海洋动物的食物供应量。
这种技术可应用于人工鱼礁建设中,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渔业资源的发展。
3. 数字化发展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人工鱼礁建设和管理,可以实现人工鱼礁数量、位置、大小、形态等数据的数字记录和分析,为人工鱼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人工鱼礁施工工艺
人工鱼礁施工工艺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水域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营造水生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
1、工程概况(1)人工鱼礁采用混凝土预制,中间以钢条或硬性竹条为筋作原材料,提前在厂家预制完成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卸载到运输船上,通过水运的方式进行人工鱼礁的投放。
(2)鱼礁群由若干个单位鱼礁有序排列形成,鱼礁单体之间的距离为礁体高度的1至2倍。
(3)单个鱼礁群呈圆形,面积为6660m2,共由5个生态Ⅰ型单位鱼礁、15个生态Ⅱ型单位鱼礁和5个生态Ⅲ型单位鱼礁,5个避敌Ⅰ型单位鱼礁和5避敌Ⅱ型单位鱼礁,以及5个产卵Ⅰ型单位鱼礁、5个产卵Ⅱ型单位鱼礁和5个产卵Ⅲ型单位鱼礁组成。
(4)各单位鱼礁由圆心向四周均匀分布,间距为5-10m,其中生态型鱼礁主要分布在鱼礁群的外围,而产卵型鱼礁和避敌型鱼礁主要分布在鱼礁群的内部。
(5)南角港北侧和南鹰港南侧分别设置1个鱼礁群,间距为1795m,且两个鱼礁群的大小及组成均相同。
(6)人工鱼礁结构1)混凝土混凝土鱼礁主体结构为C30,构筑物底板下垫层为C20,构筑物内填料为C20。
砼抗渗等级:浸水及水处理构筑物为P6。
混凝土用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钢筋混凝土鱼礁采用HPB300、HRB400级钢筋。
型钢、钢板等采用Q235B。
焊条:HPB3005钢筋、Q235B钢材焊接采用E43系列;HRB400钢筋焊接采用E50系列。
2、施工方法(1)施工流程(2)施工方法1)人工鱼礁采用混凝土预制,提前在厂家预制完成后,通过陆上运输至施工现场指定区域,再通过船舶将其运至抛投区域。
2)人工鱼礁吊运(a)人工鱼礁预制件吊装采用四点起吊,吊运存放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养护要达到规范要求。
(b)装运预制礁体前,由质量检测技术人员对预制礁体进行检查、验收,不符合技术要求时应予修整和清理。
(c)吊运预制礁体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不得对构件造成损坏。
人工渔礁现状
人工渔礁现状1.人工渔礁是一种通过在海洋中放置人工结构物来促进渔业发展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工渔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人工渔礁的定义、目的和种类,并探讨目前的发展现状。
2. 人工渔礁的定义和目的人工渔礁是人为制造的支持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人工结构物。
它们可以是人造的岩石堆、废弃船只、混凝土构筑物等,通常被放置在海底或海洋表层。
人工渔礁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栖息和繁殖的环境,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并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3. 人工渔礁的种类根据材料和结构的不同,人工渔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人造岩石渔礁人造岩石渔礁是最常见的一种人工渔礁。
它们通常由混凝土块、石块等材料组成,具有丰富的表面纹理和空间。
这些结构提供了海洋生物繁殖、栖息的理想环境,促进了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聚集。
3.2. 废弃船只渔礁废弃船只渔礁是利用废弃或报废的船只改造而成的人工渔礁。
这种类型的渔礁通常在海底附近沉没,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避难所和食物资源。
3.3. 人造结构渔礁人造结构渔礁是指通过建造特定设计的人工结构来创建渔礁。
它们可以是钢筋混凝土构筑物、金属网、塑料管等。
这些结构通常具有复杂的形状和空间,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和繁殖的环境。
4. 人工渔礁的发展现状人工渔礁的应用和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开始在其领海内建设人工渔礁,以促进渔业发展和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4.1. 人工渔礁是人工渔礁研究和应用的领先者之一。
该国在其周边海域建设了大量的人工渔礁,以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并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的人工渔礁建设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渔礁,如人造岩石渔礁、废弃船只渔礁和人造结构渔礁等。
4.2. 美国人工渔礁美国也是人工渔礁建设和研究的重要国家之一。
在美国,许多州都已经建立了人工渔礁项目,以增加渔业资源和改善海洋生态系统。
美国的人工渔礁项目包括了利用废弃船只和人造结构物进行渔礁建设。
山东省人工鱼礁建设发展概况
2005~2015 年,山东省级以上财政扶持项目投礁用海面积的逐年变化详见图 3,据图分析可得,用海面积总量和增量变化趋势与投礁的总量和增量变化趋势 完全吻合,财政扶持投礁用海面积逐年增加,同样是 2008~2013 年间增长最快, 2010 年是年均投礁用海面积增量最大的一年,其次是 2012 年;2014 年后,投礁 用海面积的增长放缓,年均投礁用海面积增长量较之前明显减小;到 2015 年底, 省级以上财政扶持项目投礁用海面积已达 6645 公顷。
山东省人工鱼礁建设发展概况
人工鱼礁是为修复和优化海洋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有目的 地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山东三面环海,是渔业大省,先后引领全国五次渔业发 展浪潮,为我国渔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经年累月的过度捕捞、陆源污染等, 使半岛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海底荒漠化现象严重,常规的渔汛不见了踪 迹,渔业生物资源低质化现象严重,渔业资源日渐衰退,甚至到了无渔可捕的境 地。为扭转日益严峻的渔业资源枯竭现象,2005 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启动“渔业资 源修复行动计划”,投入财政资金扶持人工鱼礁示范项目建设,引领行业发展, 沿海地区人工鱼礁建设蓬勃发展。
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投礁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渔业资源量日渐增多, 同时带动了当地休闲旅游、渔家乐、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渔民的生活 生产方式。目前,山东已经成为全国人工鱼礁建设规 年山东省级以上财政扶持项目投礁量地市分布图
2005~2015 年,山东省级以上财政扶持项目投礁量的逐年变化详见图 2,据 图分析可得,财政扶持投礁总量逐年增加,特别是 2008~2013 年间增长最快,2010 年是年均投礁增量最大的一年,其次是 2012 年;2014 年开始,投礁量的增长放 缓,年均投礁增长量较之前明显减小,因人工鱼礁正处在由经济型向生态型转变 阶段,重在取得良好的试点效果,后展开生态型人工鱼礁的建设投放;到 2015 年底,省级以上财政扶持项目投礁量已达 1121 万空方。
人工鱼礁概述
选材原则: 入手容易; 质量好,规格统一; 在现地能进行制造或组装; 具有耐久性; 经费合理(直接经费、间接经费)。
人工鱼礁的材料
(4)人工鱼礁用材料的选择、确定
① 混凝土材料
设计基准强度(最小):δ
2 =150-240kg/cm cd
破坏因素
物理因素:波流的冲刷,漂流物的碰撞磨损。 化学因素:海水中的 MgSO4 对其破坏作用最大。
d0
好
因处理 而论 t 管壁厚 d0 内外壁 平均直径
粘土
差
无
天 然 材 料
石材 木材
2.42-2.89 1.54-1.56
5002000
340520
7-70 4501160 4701200 差
无 无
浸水饱和 强度大降
人工鱼礁的材料
(3)人工鱼礁的机能
人工鱼礁的材料 (4)人工鱼礁用材料的选择、确定
人工鱼礁的材料、构造、设计与施工
1 人工鱼礁的材料
(1)人工鱼礁用材料的强度要求
制造或组装时不易折断、破损;
横放、倒放、叠放及搬运时不易破损;
我国人工鱼礁建设概况、问题及建设途径
我国人工鱼礁建设概况、问题及建设途径作者:张健,李佳芮来源:《河北渔业》 2014年第3期张健,李佳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河东区 300171)摘要:文章以人工鱼礁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国内外人工鱼礁建设概况,阐述了人工鱼礁建设的必要性和我国人工鱼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人工鱼礁的途径和思路,以期为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鱼礁;建设;问题;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海洋更加受到我们的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开发利用海洋的能力越来越强。
对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使得资源衰竭,长期的高密度海水养殖不仅造成资源品种单一,也加重了本就因陆源污染而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恶化程度,加速了海洋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海洋渔业资源的进一步衰竭。
而人工鱼礁的建设对于保障海洋渔业增长的资源基础,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人工鱼礁简介人工鱼礁指经人为制造而成的适合鱼类等海洋生物聚集、繁殖的一类海洋工程设施,它可以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生长、繁殖、栖息的适宜环境,达到保护、增殖渔业资源并改善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的目的[1]。
人工鱼礁大致可分为资源增殖型、资源保护型和休闲生态型三种类型。
资源增殖型鱼礁以自然增殖为主,适当放流一些经济鱼、虾、蟹类及软体动物类,改善产卵场生态环境,诱集并可进行采捕利用;资源保护型鱼礁以阻止过度捕捞为主,保护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休闲生态型鱼礁以自然增殖和人工放流增殖附礁性鱼类相结合,以游钓为特色的人工鱼礁。
2人工鱼礁建设的必要性面对日益恶化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急剧减少的渔业资源,科学合理地发展、建设人工鱼礁,势在必行。
2.1建设人工鱼礁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陆源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海洋,造成近海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目前频发的赤潮现象就是强有力的信号。
而人工鱼礁建设能形成一个生物保护圈,利用各种营养物质的循环关系,各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一种和谐互利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
适合我国南海的人工鱼礁现状及发展综述
适合我国南海的人工鱼礁现状及发展综述我国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海洋领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而人工鱼礁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南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适合我国南海的人工鱼礁现状及发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南海人工鱼礁发展现状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南海渔业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恢复南海渔业资源,我国开始在南海地区建设人工鱼礁。
目前,南海地区的人工鱼礁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广东、海南等沿海省份积极推进人工鱼礁建设,不断扩大人工鱼礁的规模和数量。
南海地区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人工鱼礁生态效应研究,对人工鱼礁在南海地区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南海人工鱼礁适宜性分析在南海地区建设人工鱼礁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海洋生态、渔业资源等。
南海是一个多山岛地区,地形复杂,海洋环境多样,对人工鱼礁的选址和设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南海地区的海洋生态特点要求人工鱼礁的设计应具有多样性。
南海地区有多种海底地貌类型,包括沙质、岩质、珊瑚礁等,而这些地貌类型对人工鱼礁的适宜性有不同的要求。
人工鱼礁的设计应考虑到南海地区特有的海洋生态环境,确保人工鱼礁在不同地貌类型下都能发挥良好的效果。
南海地区的渔业资源特点要求人工鱼礁的建设应结合当地渔业资源分布情况。
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包括各类鱼类、贝类、虾类等。
而不同的渔业资源对人工鱼礁的适宜性也有不同的要求。
在南海地区建设人工鱼礁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渔业资源的分布情况,选择适合的建设地点和合适的人工鱼礁类型。
南海地区的海洋环境特点要求人工鱼礁的建设应具有一定的抗风浪、抗洪涌能力。
南海地区的海洋环境复杂多变,风暴、风浪、洪涌等天气现象经常发生,对人工鱼礁的稳定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在南海地区建设人工鱼礁时,需要考虑到海洋环境的多样性和变化性,确保人工鱼礁的建设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和安全。
人工渔礁概况2
人工渔礁概况06水产文万侥06408011摘要:本文概要讲述了人工渔礁的发展史,介绍了人工渔礁的类型及发展趋势,并对人工渔礁建设的注意事项做了相关讨论。
关键词:人工渔礁类型发展趋势1. 人工渔礁的发展史人工渔礁是指人工设置的诱使鱼类聚集、栖息的海底堆积物。
设置的目的在于改善沿海水域的生态环境,为鱼、虾类聚集、栖息、生长和繁殖创造条件;也可作为水下障碍物,用以限制某些渔具在禁渔区内作业,从而促进水产资源的增殖。
人工鱼礁作为人类在水下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其最大特点是能使生物量显著增加,鱼礁体各式各样的结构、众多的空隙,为喜礁性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场所,鱼礁区形成的上升流、涡流等复杂的流态,有利于提高水域肥沃度,形成生物种类多数量大的生态环境[1]。
1.1 国外发展情况现代人工渔礁起源于日本,早在18世纪,日本年渔民就发现,在沉船内部及其附近,往往聚集大量鱼群,为当地渔民提供了大量的鱼类资源。
有鉴于此,一些渔民或渔民团体开始自发把石块、土管、土袋、竹木之类投于海中,诱使鱼类前来聚集,从而进行捕捞生产,这就是最初人工鱼礁。
1804日本已用石块、树枝等天然材料建造原始的人工鱼礁[2]。
人工鱼礁在日本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1952年日本开始把人工鱼礁作为沿岸渔业振兴政策纳入国家事业来实施,1954年开始由政府有计划地投资建设规模较小人工鱼礁。
为了改善沿岸水域的生态环境,增加渔业资源,形成稳定的渔场,保障沿岸近海渔业持续稳产高产,1958年着手较大规模的人工鱼礁建设。
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以后,世界沿海国家相继实施200海里经济专属区,限制外国渔船作业,维护渔业权益。
这一形势迫使日本加速了人工鱼礁建设进程,开始了大规模的沿岸整治工程。
1974 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对渔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沿岸渔场整修开发法》,1976 年开始了规模宏大的沿岸渔场整治开发事业,包括沿海人工鱼礁建设、增养殖场建设和环境保护。
日本政府农林水产厅根据《沿岸渔场整修开发法》制定了“实施渔场整修的长期计划”,并获准实施。
92019第九章 人工鱼礁
珊瑚虫等均可附着,利用了水体中的营养盐,防止了水体 赤潮的发生,同时为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3)避敌效应:鱼礁的孔隙为鱼类幼体提供了天然的洞穴,提 高了幼体的成活率。 总之,人工鱼礁给鱼类提供了一个索饵、避敌、产卵的场所。
1979年在广西北部湾投放人工鱼礁,之后山东、 辽宁、福建、江苏、浙江等省开始进行人工鱼 礁的实验,多为鱼获型,而少游钓和保护型人
3、国内人工鱼礁现状
1990-1999年,十年时间我国人工鱼礁投放 中断。
2000年广东投放了2艘重达200多吨的废弃渔 船,现在各省均开始发展人工鱼礁。
三、人工鱼礁的种类
2、人工鱼礁的投放方法
① 用起吊机将礁体吊至海面,让礁体自由落 下。
② 用起吊机将礁体吊至海底,脱钩放下。 ③ 用船载礁体,然后在船底打孔,直接连船
一起沉下。
澳大利亚军舰凿沉做人工鱼礁
澳大利亚军舰凿沉做人工鱼礁
69式主战坦克沉海造人工鱼礁
五、人工鱼礁的发展方向
① 鱼礁的材料研究:利用好现有材料,进行 简单加工
② 鱼礁的结构和布局:怎样布局才能有效实 现集鱼和增殖鱼的目的。
③ 鱼礁投放地点和投放方法 ④ 鱼礁效果的评估:采用何种方法评估(比
如鱼获量、捞起鱼礁等)。
人工鱼礁布局
勘测人工鱼礁效果
人工鱼礁成为鱼儿的乐园
第九章 人工鱼礁重 点
人工鱼礁定义 人工鱼礁的集鱼机理 按功能分人工鱼礁的种类 人工鱼礁投放地点的选择 人工鱼礁的投放方法
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鱼礁群,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海洋牧场”。
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人工鱼礁,不仅实 现资源增殖,而且在鱼礁附近发展游钓业,即发 展休闲渔业。
人工鱼礁建设现状及发展概况
人工鱼礁建设现状及发展概况(海南大学海洋学院高炳淼)摘要:人工鱼礁是人们为了诱集并捕捞鱼类,保护、增殖鱼类等水产资源,改善水域环境,进行休闲渔业活动等而有意识地设置于预定水域的构造物。
我国在开发利用人工鱼礁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人工鱼礁聚鱼原理、建设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关键词:人工鱼礁;建设现状;发展概况1人工鱼礁的聚鱼原理关于人工鱼礁集鱼的原理,目前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一种理论认为,人工鱼礁使水流向上运动,形成上升流,把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吸引鱼群前来觅食;另一种理论为,人工鱼礁能产生阴影,许多鱼类喜欢阴影,故愿意游过来;还有一种理论认为,人工鱼礁能给鱼儿提供躲避风浪和天敌的藏身之地,因此它们喜欢来这里生活。
鱼礁投放在海底,改变了海水流态,鱼礁的前侧会产生滞流和紊流,后侧会产生涡流和流影,在礁体内部和周围形成几何阴影区,给许多底栖性鱼类提供了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
另外鱼礁提供了广大的礁体表面积,成为许多鱼卵、乌贼卵的附着基和孵化器,浮游性鱼卵孵化后的稚鱼也可获得庇护成长的环境,同时礁体表面积适宜许多附着生物的生长,培养了许多鱼类赖以为生的饵料生物,鱼类为摄食方便争相聚集。
2人工鱼礁的建设现状美国是最早投放人工鱼礁的国家。
1935年,热心海洋的体育性捕鱼者在新泽西州梅角附近建造了世界上第1座人造鱼礁,第2年,里金格铁路公司在这个州的大西洋城疗养中心建成了另一座人造鱼礁。
当时的人造鱼礁主要是用于休闲游钓渔业的,而不是以渔业增殖为目的而建造的。
二战后,建礁范围从美国东北部逐步扩展到西部和墨西哥湾,甚至到夏威夷。
自1972年美国政府通过92-402号法案以来,美国沿海各州掀起了人工鱼礁建设的高潮,并得到财政资金的支持,至1983年就建造了1200个鱼礁群,每个礁群的体积均有数万立方米,遍布水深60m以内的东西沿海、南部墨西哥湾、太平洋的夏威夷岛等海域,礁区的渔业生产力为自然海区的11倍;每年约有5400万人到鱼礁区参加游钓活动,游钓船达1100万艘,钓捕鱼类140万t其产值相当于全美渔业总产值的35%;可安排50万人就业,每年游钓渔业的总收入达180亿美元,这正是人工鱼礁的效果;同时,美国还在加大人工鱼礁研究的力度。
第四章 人工鱼礁
金乌贼产卵礁材料试验对比-1
附 卵 后 的 柽 柳 附 着 基
投放前的柽柳附着基
金乌贼产卵礁材料试验对比-2
附卵后的黄花蒿附着基
投放前的黄花蒿附着基
浮鱼礁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设计条件下的波、流及附着生物量 构件所受外力的设计与计算 构件的疲劳载荷与海水腐蚀 鱼礁体周围的流场与水团的变化
人工鱼礁单体 单位人工鱼礁 (≥400m3) 人工鱼礁群渔场 人工鱼礁带渔场
人工鱼礁的效果调查
观察法 鱼探仪调查法 试验渔获的调查方法 标志放流法 生物遥测调查法 统计调查法
第四节 礁体的制造与投放
礁体的材料:钢筋混凝土、玻璃钢、钢
材、天然材料、工业与建筑废弃物等
设礁前的调查步骤
对象生物的调查:渔场,洄游路线,卵、仔幼
鱼的分布。
饵料生物的调查: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的种类
与数量,营养盐等。
海区环境的调查:海底地形,海流,温、盐,
底质,波浪,气候条件。
社会调查:当地居民收入,渔船、动力、渔具和
渔法,渔获物的流通情况。
人工鱼礁的规模及配置原则
吸引多种鱼、虾、贝类鱼礁诱集效果 为鱼、虾、贝、藻类提供附着基 形成鱼、虾、贝类及其幼体的庇护所 为鱼、虾、贝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附着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小鱼虾等
形成独特而稳定的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三节
内波产生机理示意鱼礁的波流效应
鸟取县真鲷洄游路线调查1
鸟取县真鲷洄游路线调查2鱼礁的波流效应
鱼与鱼礁的关系
水流、振动Ⅲ
接触、隐蔽Ⅰ 饵料
人工鱼礁概述.
② 生产条件(具备能够进行安全生产且高效率渔获的生产环境条件)
有利于渔业者在鱼礁渔场进行生产; 距离渔港较近; 容易找到渔场; 与其他渔场(天然礁、人工鱼礁)密切相关,可进行计划作业; 具有一定的规模,能容纳一定的生产船只及一定规模的渔具; 易于使用各种渔具生产; 风、波、潮流较小,能进行安全生产,渔获时间长; 往返航路安全; 易于锚泊; 通讯无干扰。
人工鱼礁的设置条件
1 设置海域环境要求
(2)地形和水深 ② 水深条件
增殖型鱼礁的配置水深30m以内较适宜; 渔获型鱼礁的配置水深130m以内较适宜,大部分设置水深 20-40m。 水深的选择要考虑鱼种、渔具渔法、鱼礁施工与管理等因素。
(3)水质
PH值:7.8-8.3 COD(有机物耗氧量):2ppm以下 DO(溶解氧): 7.5ppm以上 大肠杆菌:1000MPN/100ml以下 油物污染:无
压缩
3
拉伸
10 13
弯曲
组成成分
SiO2,CaO, Al2O3等 C,Si,Mn,S P(碳素钢)
耐久性
可
腐蚀速度
溶出物 或毒性 无
备注 δcd设计基 准强度
1 2.3-2.4 δ ca 1 δ cd 1 1 δ ca δ ba δ cd 30
钢材
加 工 橡胶
7.8
普通钢材(允许强度) 1200 1200 1200
旧轮胎的规格和重量
车型 大型卡车 轮胎规格(mm) 内径 外径 厚度 重量 (kg)
508 508
405 405 360 355 355 329 304
1010-1040 990-1040
760-800 750-790 700-740 550-600 550-650 550-600 530-570
人工鱼礁
• 四是人工鱼礁有育苗场的功能,人工鱼礁为一 些鱼类提供了产卵、孵化、鱼苗育肥的良好环境 生态条件。
人工鱼礁类型
人工鱼礁建造材料有混凝土、钢材、石
块、废旧船、旧轮胎、贝壳等等。按礁体
材料不同,可将人工鱼礁划分为若干类型,
目前主要类型有:
(1)混凝土人工鱼礁:混凝土鱼礁所占的 体积较大,比重也大,且有改变海域海流 流向和海浪的作用,所以这种鱼礁较为普 遍。我国鱼礁目前以混凝土鱼礁为主。
海洋牧场(Marine Ranching)
海洋牧场是在一个特定的海域,为了有计 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 场,是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的生态文明型和环 境友好型的增养殖渔业生产模式。
形象地说,就是对于特定的鱼贝类资源, 就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使其在自然海域 里生长,然后再按人类的意图捕捞收获。
•(2)废旧船改造型人工鱼礁:根据海底底质 状况选择船型,为了防止沉陷,礁体型式宜 大不宜小,以空方大、自重小、与海底接触 面积大为好。
• (3)钢人工鱼礁:具有造型可塑性大、制造工期短、投 放方便及造价低、容易附生海藻吸引鱼群、适宜建造高度 大单体轻的礁体等优点。由于近海海底氧气稀少,腐蚀速 度较慢,测算出的年腐蚀速度为0.2毫米。
通过优化海域的生态环境、优良品种的选育驯化和科学 的管理,可以为鱼类的生长、栖息、索饵、繁殖提供了良 好的场所,可以大幅度增加渔业资源。
2.建设海洋牧场可以改善养殖生物的质量
海洋牧场中的海洋生物都是生活在自然状态下,其本身 病害极少;活动空间大,运动量充分, 且主要摄食海洋中的天 然饵料,投喂的饵料主要是吸引鱼群的手段,也不使用化学 药品。因此,海洋牧场生产出来的水产品完全可以与自然 野生品种相媲美,满足人们对水产品质量方面的需求。
人工鱼礁介绍
人工鱼礁介绍人工鱼礁——指为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在海洋中设置的构筑物。
它是人为设置在水域中的构造物,人工鱼礁是利用生物对水中物体的行为特性,将生物对象诱集到特定场所进行捕捞或保护的一种设施。
人工鱼礁的设置可改善鱼类生存环境,为鱼类建造良好的“窝巢”。
鱼礁是海底的隆起物和堆积物,其上附着和生长着大量饵料生物,诱使鱼类积聚,有“海洋牧场”、“鱼类粮仓”之称。
一、人工鱼礁建设的必要性说起人工鱼礁,很多人并不陌生,在渔业资源不断衰退的今天,作为海洋牧场的重要组成,这些人为在海中放置的堆积物成为大海的守护者。
它们不仅能保护、增殖鱼类,还能修复区域生态,且有改善水质、减少赤潮、阻止海底拖网作业等作用。
人工鱼礁为什么能够达到吸引鱼类的效果:这是因为迎流面附近产生上升流,海底丰富的营养物质随海流被带到上层水体,提高礁体附近水域营养物质的含量;人工鱼礁表面还能附着大量海洋生物,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从而达到吸引鱼类的效果。
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或海洋农牧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工鱼礁的建设对整治海洋国土、建设海洋牧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拯救珍稀濒危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陆源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海洋,造成近海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目前频发的赤潮现象就是强有力的信号。
而人工鱼礁建设能形成一个生物保护圈,利用各种营养物质的循环关系,各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一种和谐互利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
利用不同材料和构造的人工鱼礁,能为各种微生物提供附着基,形成天然的生态系统。
而礁区形成的上升流、线流、涡流又利于水的循环,久而久之,改善区域内海洋生态环境。
过度捕捞是造成海洋渔业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
虽然我国通过实行禁渔区、禁渔期、休渔期、自然保护区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过度捕捞,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恢复。
适合我国南海的人工鱼礁现状及发展综述
适合我国南海的人工鱼礁现状及发展综述南海是中国的重要边海领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人工鱼礁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提高南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适合我国南海的人工鱼礁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综述。
人工鱼礁的概念是指通过人为手段,在海洋中建造一些与鱼类栖息、繁殖和觅食有关的人工结构,以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和稳定性。
目前,我国南海已经建设了一定数量的人工鱼礁。
根据资料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在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以及其他相关海域,建设了超过600处人工鱼礁,总占地面积达670余万平方米。
在人工鱼礁的建设过程中,我国采用了多种材料,如混凝土、岩石、钢筋等,来建造不同类型的鱼礁。
根据形状和用途的不同,人工鱼礁可以分为浮体式、悬挂式、潜水式和固定式等多种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鱼礁在鱼类栖息、繁殖和觅食方面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人工鱼礁对于南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人工鱼礁提供了额外的栖息空间,增加了南海鱼类的栖息面积和数量。
人工鱼礁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为鱼类觅食提供了便利条件。
人工鱼礁也有助于鱼类的繁殖和生长,提高了南海渔业资源的永续性利用。
人工鱼礁在南海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人工鱼礁的建设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人工鱼礁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也是制约因素,特别是在南海这样的海洋环境条件下,人工鱼礁容易受到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对其长期维护和管理提出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南海人工鱼礁的建设和发展,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应加大对人工鱼礁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探索更加经济高效和稳定耐久的建设材料和技术。
应加强人工鱼礁的维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长期监测和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南海人工鱼礁的建设和发展,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人工鱼礁概述范文
人工鱼礁概述范文人工鱼礁是指人为制造或投放到水域中的一种结构物,旨在提供鱼类栖息地、繁殖场所和捕食基地,以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和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它通常用于增加渔获量、修复生态系统、提高水产养殖效率、保护海岸线和提供旅游资源等方面。
人工鱼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最早的人工鱼礁是使用木材、石头和其他可用材料建造的。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海洋环境的了解不断深入,人工鱼礁的设计和建造也变得越来越先进。
人工鱼礁的设计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位置选择、材料选择、结构稳定性、生物附着物和海洋生物的需求。
具体来说,要选择适合鱼类生存和繁殖的位置,例如水深适中、水流较快但不过于湍急的区域。
这样的位置可以为鱼类提供充足的氧气和食物。
在材料选择方面,人工鱼礁可以使用各种可持久和环保的材料,如混凝土、岩石、金属和塑料。
这些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结构稳定性,能够抵御海洋环境中的波浪、潮汐和生物破坏。
为了提高人工鱼礁的效果,可以在结构上设计出适合鱼类栖息和繁殖的空间,如隐藏洞穴、缺口和通道。
这些结构可以提供避难所和保护区,以帮助鱼类躲避捕食者和繁殖后代。
人工鱼礁和自然鱼礁一样,也需要定期维护和监测。
过时的或损坏的人工鱼礁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物灾难。
因此,及时修复和清理是确保人工鱼礁可持续使用的重要步骤。
人工鱼礁在水产养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提供一个理想的养殖环境,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并降低养殖成本。
此外,人工鱼礁还可以减少对天然资源的依赖,并帮助保护野生鱼类资源。
这对于满足人们对鱼类的需求和保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人工鱼礁也被广泛应用于海岸线保护。
海岸线的侵蚀和退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人工鱼礁可以起到保护海岸线和防止沉积物流失的作用。
它可以减少波浪的冲击力,稳定海滩和沿岸地貌,并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栖息地。
此外,人工鱼礁还可以为水下旅游业提供资源,吸引潜水者和旅游者前来观赏和探索海洋生态系统。
这种可持续的观光方式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收入,并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渔礁概况06水产文万侥06408011摘要:本文概要讲述了人工渔礁的发展史,介绍了人工渔礁的类型及发展趋势,并对人工渔礁建设的注意事项做了相关讨论。
关键词:人工渔礁类型发展趋势1. 人工渔礁的发展史人工渔礁是指人工设置的诱使鱼类聚集、栖息的海底堆积物。
设置的目的在于改善沿海水域的生态环境,为鱼、虾类聚集、栖息、生长和繁殖创造条件;也可作为水下障碍物,用以限制某些渔具在禁渔区内作业,从而促进水产资源的增殖。
人工鱼礁作为人类在水下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其最大特点是能使生物量显著增加,鱼礁体各式各样的结构、众多的空隙,为喜礁性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场所,鱼礁区形成的上升流、涡流等复杂的流态,有利于提高水域肥沃度,形成生物种类多数量大的生态环境[1]。
1.1 国外发展情况现代人工渔礁起源于日本,早在18世纪,日本年渔民就发现,在沉船内部及其附近,往往聚集大量鱼群,为当地渔民提供了大量的鱼类资源。
有鉴于此,一些渔民或渔民团体开始自发把石块、土管、土袋、竹木之类投于海中,诱使鱼类前来聚集,从而进行捕捞生产,这就是最初人工鱼礁。
1804日本已用石块、树枝等天然材料建造原始的人工鱼礁[2]。
人工鱼礁在日本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1952年日本开始把人工鱼礁作为沿岸渔业振兴政策纳入国家事业来实施,1954年开始由政府有计划地投资建设规模较小人工鱼礁。
为了改善沿岸水域的生态环境,增加渔业资源,形成稳定的渔场,保障沿岸近海渔业持续稳产高产,1958年着手较大规模的人工鱼礁建设。
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以后,世界沿海国家相继实施200海里经济专属区,限制外国渔船作业,维护渔业权益。
这一形势迫使日本加速了人工鱼礁建设进程,开始了大规模的沿岸整治工程。
1974 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对渔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沿岸渔场整修开发法》,1976 年开始了规模宏大的沿岸渔场整治开发事业,包括沿海人工鱼礁建设、增养殖场建设和环境保护。
日本政府农林水产厅根据《沿岸渔场整修开发法》制定了“实施渔场整修的长期计划”,并获准实施。
2000 年以后,日本的渔场整修工作一直在继续进行,并且投入还有增加,主要是增加鱼礁设置的事业费。
2002 年3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水产基本计划》,在沿岸渔业项目中继续提出要设置人工鱼礁和建设增殖场来强化渔业资源的培育。
日本人工鱼礁的构筑材料则从原始的简单投放石块和竹排到现在采用混凝上、钢材和塑料,鱼礁结构也进一步适合水族的生态而多样化,鱼礁的投放海域由沿岸向近海推进,鱼礁的类型由渔获型向资源增殖型与环境改善型并举的方向发展。
在美国,人工鱼礁也有100 多年的历史。
1935年,热心海洋的体育性捕鱼者在新泽西州梅角附近建造了世界上第1座人造鱼礁,第2年里金格铁路公司在这个州的大西洋城疗养中心建成了另一座人造鱼礁。
当时的人造鱼礁主要是用于休闲游钓渔业的,而不是以渔业增殖为目的而建造的.。
二战后,建礁范围从美国东北部逐步扩展到西部和墨西哥湾,甚至到夏威夷。
自1972年美国政府通过92-402号法案以来,美国沿海各州掀起了人工鱼礁建设的高潮,并得到财政资金的支持,至1983年就建造了1200个鱼礁群[2],每个礁群的体积均有数万立方米,遍布水深60 m以内的东西沿海、南部墨西哥湾、太平洋的夏威夷岛等海域,礁区的渔业生产力为自然海区的11倍;每年约有5400万人到鱼礁区参加游钓活动,游钓船达1 100万艘,钓捕鱼类140万t,其产值相当于全美渔业总产值的35%[1];可安排50万人就业,每年游钓渔业的总收入达180亿美元[3],这正是人工鱼礁的效果;同时,美国还在加大人工鱼礁研究的力度[4]。
韩国政府也重视人工鱼礁的投入,自1973年起先后投入了40亿元人民币,建立人工鱼礁区达14万hm2[5]。
亚洲的其他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投入的资金却不多,投礁数量也少,他们大部分是投放废旧船、废轮胎等作鱼礁。
澳大利亚认识到人工鱼礁会改善环境,于是在一些海域投放了几艘废旧船和几万个废轮胎,并从1974年开始,在悉尼以南约30 km的波特赫金近海投放了70万个废轮胎[5],然而,欧洲国家则认为只要投置一些废旧船和废轮胎就能奏效,很少投放混凝土鱼礁。
据调查研究发现,最好的人工鱼礁是石油平台[6],其体积大、空间大、礁体高,且集鱼效果好。
1.2 我国发展概况人工渔礁早我国起步较晚,1975年台湾省较早投放人工鱼礁。
台湾政府投资13亿元台币建设人工鱼礁,至今整个台湾岛沿岸均设置了人工鱼礁区[5]。
我国大陆人工鱼礁试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先后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省设置了多处人工鱼礁,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但由于受当时的国情及人们对人工鱼礁的认识所限,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又掀起了发展人工鱼礁的热潮,进入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由于经济发展、海洋国土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我国沿海海洋经济大省纷纷制订人工鱼礁规划,把人工鱼礁建设作为今后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增加渔业产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牧场化、保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付诸实施。
例如,广东海域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5782公里,海洋资源相当丰富,但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利用,致使广东省海洋资源环境日益恶化。
据统计,珠江口海域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由原来200多种下降到50多种;广东省近岸部分海域渔业资源的密度仅为上世纪80年代初的1/ 8,拯救和恢复海洋资源迫在眉睫。
2001年广东省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建设人工鱼礁、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环境》的议案,为此,广东省政府成立了人工鱼礁建设领导机构,规划在2001至2010 年,投资8亿元,其中省财政拿出5亿元,市、县财政拿出3亿元,用10年时间在沿海建设12个区、100座人工鱼礁(其中生态和准生态型50座,开放型50座)。
从2001年到2005年为止,山东省采用投放报废渔船,海底造礁投石等方式先后新建大型礁区11个,投资金额达4800万元,年产值累积6080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7]。
浙江省从2001 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人工鱼礁建设, 并成立了省人工鱼礁建设领导小组, 对2020年以前的全省人工鱼礁建设布局进行了规划, 制定了浙江省人工鱼礁建设操作技术规程。
目前全省共有南麂、洞头、大陈、鱼山、朱家尖、嵊泗、秀山等7个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建设项目投入实施, 共计划投入改造渔船、混凝土等各种礁体65.04×104 空m3, 至2006 年底, 已经投入46.6×104 空m3,并取得了显著成效[8]。
目前,天津、浙江、江苏、福建、海南等沿海省区,都在启动人工渔礁的规划和建设。
可见,我国沿海的人工渔礁正处于规模化的蓬勃发展阶段。
2. 人工渔礁类型按其作用和功能不同,人工鱼礁可分为四类:①增殖渔礁一般投放于浅海水域,为生物提供生活空间,以增殖海参、鲍鱼、扇贝、龙虾等海珍品。
②渔获渔礁多建于鱼类的洄游通道,诱集鱼类,形成渔场,以提高渔获效益。
③游钓渔礁一般设置于滨海城市旅游区的沿岸水城,供休闲游钓。
④环境渔礁以改善和保护环境为目的,又分为两类,一是主要产生海藻场效应,降低海水中富营养化的物质,并为这一海域生活的鱼类、贝类提供饵料;有时在这些礁体上人工种植紫菜等藻类。
二是建在防波堤、渔港、码头等处,既起防波护堤作用,又能增殖渔业资源。
按材料不同可分为三类:(1)混凝土渔礁,包括一次性成型的混凝土礁体和组合礁体。
这种渔礁可塑性强、耐腐蚀,可制成不同形状,如方形、三角形、台形、梯形、十字形、圆形等。
(2)钢制渔礁是通过工厂制作好部件,在现场或码头组装、运输与投放,制造及运输方便,但价格较高。
其礁体大型,一般高30~40 m,边长17.5 m,适于较深的海域。
最近日本正在开发特大型渔礁(高70m)和悬浮式渔礁,从海底用铁链将其固定,以诱集金枪鱼、鲣鱼等。
(3)混合型渔礁由多种材料组成,如混凝土构件、钢铁、石块、瓦片、贝壳等,具有综合效果,既可增殖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供饵料场所,又可提供产卵、繁殖的生活环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3.人工渔礁的发展趋势3.1 礁体大型化目前设计的礁体都趋向大型化,混凝土预制件都在2 m×2 m×2 m以上,并根据需要组合成更大的礁体;而钢制渔礁的礁体更大,从几百立方米到几千立方米(空方)。
礁体太大制作、运输和投放比较麻烦,但可防止底拖网船的破坏和海流冲击的移位,能产生较大的涡流与缓和区,减少沉积物埋没,为大型鱼类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
3.2 材料综合化礁体中既有混凝土部件,又有钢制部件以及石头、瓦片、贝壳等材料,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优势,发挥增殖资源、改善环境、诱集与聚集鱼类等综合效益。
综合礁体中可有适合不同种生物栖息、生长与繁殖的环境。
这种生境既能贴近大自然,又有丰富的饵料,安全舒适,故目前多采用多种材料制成的混合型人工渔礁。
3.3 结构复杂化在节省材料、经济、施工方便的前提下,尽可能结构复杂化,以利于增加表面积和形成不同大小的空间,为不同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生长、繁殖和避敌环境,提高生境栖息安全系数。
3.4 类型多样化不同的海域环境(海流、水深、底质等)状况和生物对礁体有不同的要求,所以礁体的形状必须多样化。
日本的人工渔礁有方形、三角形、梯形、圆柱形、平板形、十字形等。
但是太多样化,制作繁琐不利于批量生产,且价格较高。
总之,多样化要掌握一定的尺度。
4.建设人工渔礁注意事项4. 1渔礁底质就底质而言,它必须支持礁体的重量,确保礁体的位置不变和结构完整。
底质最好为硬度较大的泥沙底质,但泥沙深度不能太深,以免礁体投放后陷入海底[9].另外,根据国外经验所得,人工渔礁在投放时,要距离天然礁区及其他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海洋区域足够的距离(美国部分州规定最小距离为150英尺),以免人工渔礁影响天然海域的生态环境。
4. 2水深和风浪Bine和Heaps(1992)就做过不同水深投放人工渔礁的实验,岂今为止,在生物适宜的水深范围内,人们还未发现水深会对礁体上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大的风浪特别是台风可能导致礁体位移,甚至破坏礁体的结构,因此,应尽量避免在大的风浪区投放人工渔礁。
如果有必要在大风浪区投礁,则要考虑礁体投放的深度,以减轻风浪对礁体损害[10]。
但是礁体深度不宜过大,否则光线难以照射礁体,会影响人工渔礁的表面光合作用。
4. 3 水流水流与人工渔礁的关系密切,它能带给礁体周边生物营养(二氧化碳、氧气礁体、食物颗粒等[11]和渔礁区生物幼虫,而且还可以除去礁体表面的废物,为幼虫在礁体聚集生长创造条件[12]。
水流过大,礁体容易产生松动,从而发生位移。
流速过大还会减少或停止给礁体提供食物,破坏了幼虫的生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