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概述解读
渔业技术学 第十二章 近海增养殖设施
第十二章近海增养殖设施第一节人工鱼礁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主要用于改善和优化海洋环境,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索饵、发育、避敌、生长、繁殖的场所,最终达到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
一、人工鱼礁的起源和发展1、人工鱼礁的起源人工鱼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古籍晋朝的《尔雅》一书中就有我国渔民“投树枝垒石块于海中诱集鱼类,然后聚而捕之”的记载。
明朝嘉靖年间,广西北海市一带沿海渔民就已经利用设置在海中的竹篱诱集鱼群进行捕鱼作业。
这些竹篱通常用20多根毛竹插入海底,在间隙中投入许多石块、竹枝和树枝等,实际上这就是早期的“人工鱼礁”。
2、人工鱼礁在近代得到发展美国和日本是开发和利用人工鱼礁较早的国家。
1860年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湾因洪水爆发,许多大树被冲倒入海。
不久后,人们发现被冲入海的树木表面附着了许多生物,诱集到大量鱼类。
于是渔民们纷纷用木料搭成小棚,装上石块沉入海底,果然于几周后观察到明显的聚鱼效果,由此,人工鱼礁逐渐在美国流传开来。
近代人工鱼礁的建设逐渐发展成一种产业则始于日本。
1795年日本开始在近海投放人工鱼礁,1932年日本政府把建设人工鱼礁作为振兴沿海经济的一项国策来抓,二战后又把大批废船沉于近海作为人工鱼礁。
近20多年来,已有很多沿海国家都投放了人工鱼礁。
在亚洲有中国(包括香港特区和台湾省)、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欧洲有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葡萄牙、荷兰、芬兰、罗马尼亚、波兰、俄国、土耳其、希腊;美洲有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大洋洲有澳大利亚等。
其中,日本把建设人工鱼礁作为保障渔业发展的战略措施加以实施,美国等部分国家则将其视为促进沿海旅游业的措施,也有一些国家把人工鱼礁作为海洋生态保护的景观进行建设。
可见,近海敷设人工鱼礁的做法在世界各沿海国家已得到了大量应用。
3、人工鱼礁大规模兴起的历史背景(1) 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受到破坏20世纪60年代以前,虽然美、日等国都曾较大规模的建设过人工鱼礁,但还未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
重建破碎的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人工鱼礁的作用
重建破碎的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人工鱼礁的作用重建破碎的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人工鱼礁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过度捕捞、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为了保护和重建破碎的海洋生态系统,许多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建造海洋人工鱼礁。
海洋人工鱼礁是指人为制造的结构或人工建筑物,旨在提供生物栖息的理想环境,促进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以下将介绍海洋人工鱼礁的作用,并分析其重建破碎的海洋生态系统的意义。
一、提供栖息地海洋人工鱼礁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传统的海洋生态系统中,许多栖息地被过度捕捞、破坏或者人类活动所侵蚀。
而人工鱼礁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缺,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且适宜的栖息环境。
通过提供合适的底质、遮蔽物和有利的水流条件,人工鱼礁吸引了大量的海洋生物,有助于恢复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促进生物繁殖和生长人工鱼礁为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一方面,鱼礁的存在可以吸引不同种类的鱼类聚集在一起,形成鱼群。
鱼群的形成是生物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它有助于增加鱼类的交配机会,提高幼鱼的存活率。
另一方面,人工鱼礁还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良好的栖息环境,这对于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三、保护濒危物种人工鱼礁的建设对于保护濒危物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海洋物种都面临着濒危甚至灭绝的威胁。
人工鱼礁作为一种保护措施,可以提供安全的栖息环境,为濒危物种提供一个生存的机会。
通过建设和维护人工鱼礁,我们有望保护和增加一些濒危鱼类、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种群数量,帮助它们恢复并重建破碎的生态系统。
四、提升海洋旅游和经济人工鱼礁不仅对于生态系统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还对海洋旅游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鱼礁吸引了大量潜水爱好者、观光者和海洋生态旅游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旅游资源。
海洋旅游的发展不仅为当地经济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还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和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人工鱼礁概述
选材原则: 入手容易; 质量好,规格统一; 在现地能进行制造或组装; 具有耐久性; 经费合理(直接经费、间接经费)。
人工鱼礁的材料
(4)人工鱼礁用材料的选择、确定
① 混凝土材料
设计基准强度(最小):δ
2 =150-240kg/cm cd
破坏因素
物理因素:波流的冲刷,漂流物的碰撞磨损。 化学因素:海水中的 MgSO4 对其破坏作用最大。
d0
好
因处理 而论 t 管壁厚 d0 内外壁 平均直径
粘土
差
无
天 然 材 料
石材 木材
2.42-2.89 1.54-1.56
5002000
340520
7-70 4501160 4701200 差
无 无
浸水饱和 强度大降
人工鱼礁的材料
(3)人工鱼礁的机能
人工鱼礁的材料 (4)人工鱼礁用材料的选择、确定
人工鱼礁的材料、构造、设计与施工
1 人工鱼礁的材料
(1)人工鱼礁用材料的强度要求
制造或组装时不易折断、破损;
横放、倒放、叠放及搬运时不易破损;
人工渔礁概况2
人工渔礁概况06水产文万侥06408011摘要:本文概要讲述了人工渔礁的发展史,介绍了人工渔礁的类型及发展趋势,并对人工渔礁建设的注意事项做了相关讨论。
关键词:人工渔礁类型发展趋势1. 人工渔礁的发展史人工渔礁是指人工设置的诱使鱼类聚集、栖息的海底堆积物。
设置的目的在于改善沿海水域的生态环境,为鱼、虾类聚集、栖息、生长和繁殖创造条件;也可作为水下障碍物,用以限制某些渔具在禁渔区内作业,从而促进水产资源的增殖。
人工鱼礁作为人类在水下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其最大特点是能使生物量显著增加,鱼礁体各式各样的结构、众多的空隙,为喜礁性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场所,鱼礁区形成的上升流、涡流等复杂的流态,有利于提高水域肥沃度,形成生物种类多数量大的生态环境[1]。
1.1 国外发展情况现代人工渔礁起源于日本,早在18世纪,日本年渔民就发现,在沉船内部及其附近,往往聚集大量鱼群,为当地渔民提供了大量的鱼类资源。
有鉴于此,一些渔民或渔民团体开始自发把石块、土管、土袋、竹木之类投于海中,诱使鱼类前来聚集,从而进行捕捞生产,这就是最初人工鱼礁。
1804日本已用石块、树枝等天然材料建造原始的人工鱼礁[2]。
人工鱼礁在日本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1952年日本开始把人工鱼礁作为沿岸渔业振兴政策纳入国家事业来实施,1954年开始由政府有计划地投资建设规模较小人工鱼礁。
为了改善沿岸水域的生态环境,增加渔业资源,形成稳定的渔场,保障沿岸近海渔业持续稳产高产,1958年着手较大规模的人工鱼礁建设。
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以后,世界沿海国家相继实施200海里经济专属区,限制外国渔船作业,维护渔业权益。
这一形势迫使日本加速了人工鱼礁建设进程,开始了大规模的沿岸整治工程。
1974 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对渔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沿岸渔场整修开发法》,1976 年开始了规模宏大的沿岸渔场整治开发事业,包括沿海人工鱼礁建设、增养殖场建设和环境保护。
日本政府农林水产厅根据《沿岸渔场整修开发法》制定了“实施渔场整修的长期计划”,并获准实施。
人工渔礁概况2
人工渔礁概况06水产文万侥06408011摘要:本文概要讲述了人工渔礁的发展史,介绍了人工渔礁的类型及发展趋势,并对人工渔礁建设的注意事项做了相关讨论。
关键词:人工渔礁类型发展趋势1. 人工渔礁的发展史人工渔礁是指人工设置的诱使鱼类聚集、栖息的海底堆积物。
设置的目的在于改善沿海水域的生态环境,为鱼、虾类聚集、栖息、生长和繁殖创造条件;也可作为水下障碍物,用以限制某些渔具在禁渔区内作业,从而促进水产资源的增殖。
人工鱼礁作为人类在水下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其最大特点是能使生物量显著增加,鱼礁体各式各样的结构、众多的空隙,为喜礁性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场所,鱼礁区形成的上升流、涡流等复杂的流态,有利于提高水域肥沃度,形成生物种类多数量大的生态环境[1]。
1.1 国外发展情况现代人工渔礁起源于日本,早在18世纪,日本年渔民就发现,在沉船内部及其附近,往往聚集大量鱼群,为当地渔民提供了大量的鱼类资源。
有鉴于此,一些渔民或渔民团体开始自发把石块、土管、土袋、竹木之类投于海中,诱使鱼类前来聚集,从而进行捕捞生产,这就是最初人工鱼礁。
1804日本已用石块、树枝等天然材料建造原始的人工鱼礁[2]。
人工鱼礁在日本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1952年日本开始把人工鱼礁作为沿岸渔业振兴政策纳入国家事业来实施,1954年开始由政府有计划地投资建设规模较小人工鱼礁。
为了改善沿岸水域的生态环境,增加渔业资源,形成稳定的渔场,保障沿岸近海渔业持续稳产高产,1958年着手较大规模的人工鱼礁建设。
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以后,世界沿海国家相继实施200海里经济专属区,限制外国渔船作业,维护渔业权益。
这一形势迫使日本加速了人工鱼礁建设进程,开始了大规模的沿岸整治工程。
1974 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对渔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沿岸渔场整修开发法》,1976 年开始了规模宏大的沿岸渔场整治开发事业,包括沿海人工鱼礁建设、增养殖场建设和环境保护。
日本政府农林水产厅根据《沿岸渔场整修开发法》制定了“实施渔场整修的长期计划”,并获准实施。
人工鱼礁的概念
人工鱼礁的概念
人工鱼礁是指人为构造或放置于水下的结构,旨在提供适合鱼类生存和繁殖的栖息地。
它们通常采用人工材料,如混凝土、金属、塑料等制造,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如人工岩石、人工珊瑚礁、人工木桩等。
人工鱼礁的设计和布置通常是为了创造复杂的海底结构,提供避难所、觅食场所和繁殖场所,从而吸引鱼类聚集和生长。
这些结构还可以提供物理保护,减少捕食压力,并提供重要的底栖物质和微生物聚集区,供鱼类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利用和营养。
人工鱼礁可以用于多种目的,如增加渔业资源、海洋保护和生态恢复、旅游和潜水观光等。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生态系统管理和渔业资源保护中,旨在提供替代的栖息地,补充自然栖息地的减少和退化。
人工鱼礁效应机理
人工鱼礁效应机理
一、引言
人工鱼礁是一种海洋保护和资源恢复的有效手段,其通过在海底放置或构建各种物体来模拟自然珊瑚礁的环境,以吸引和支持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人工鱼礁的效应机理,包括其设计原理、生态效应、经济影响以及可能的环境问题等方面。
二、人工鱼礁的设计原理
人工鱼礁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材料选择、形状设计、尺寸大小、布局规划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人工鱼礁的吸引力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人工鱼礁的生态效应
1. 提供栖息地:人工鱼礁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增加海洋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
2. 促进食物链:人工鱼礁可以吸引各种海洋生物,形成复杂的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3. 保护海洋环境:人工鱼礁可以防止海底侵蚀,保护海岸线,同时也可以通过吸附有害物质,改善海洋环境。
四、人工鱼礁的经济影响
人工鱼礁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显著的。
例如,人工鱼礁可以提高渔业产量,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旅游业发展等。
五、人工鱼礁可能的环境问题
虽然人工鱼礁有很多积极的影响,但也可能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如对海底生态系统的破坏,对海洋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等。
因此,建设人工鱼礁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严格监管。
六、结论
人工鱼礁是一种有效的海洋保护和资源恢复手段,但其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并减少可能的环境问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人工鱼礁的效应机理,优化其设计,以提高其在海洋保护和资源恢复中的效果。
92019第九章 人工鱼礁
珊瑚虫等均可附着,利用了水体中的营养盐,防止了水体 赤潮的发生,同时为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3)避敌效应:鱼礁的孔隙为鱼类幼体提供了天然的洞穴,提 高了幼体的成活率。 总之,人工鱼礁给鱼类提供了一个索饵、避敌、产卵的场所。
1979年在广西北部湾投放人工鱼礁,之后山东、 辽宁、福建、江苏、浙江等省开始进行人工鱼 礁的实验,多为鱼获型,而少游钓和保护型人
3、国内人工鱼礁现状
1990-1999年,十年时间我国人工鱼礁投放 中断。
2000年广东投放了2艘重达200多吨的废弃渔 船,现在各省均开始发展人工鱼礁。
三、人工鱼礁的种类
2、人工鱼礁的投放方法
① 用起吊机将礁体吊至海面,让礁体自由落 下。
② 用起吊机将礁体吊至海底,脱钩放下。 ③ 用船载礁体,然后在船底打孔,直接连船
一起沉下。
澳大利亚军舰凿沉做人工鱼礁
澳大利亚军舰凿沉做人工鱼礁
69式主战坦克沉海造人工鱼礁
五、人工鱼礁的发展方向
① 鱼礁的材料研究:利用好现有材料,进行 简单加工
② 鱼礁的结构和布局:怎样布局才能有效实 现集鱼和增殖鱼的目的。
③ 鱼礁投放地点和投放方法 ④ 鱼礁效果的评估:采用何种方法评估(比
如鱼获量、捞起鱼礁等)。
人工鱼礁布局
勘测人工鱼礁效果
人工鱼礁成为鱼儿的乐园
第九章 人工鱼礁重 点
人工鱼礁定义 人工鱼礁的集鱼机理 按功能分人工鱼礁的种类 人工鱼礁投放地点的选择 人工鱼礁的投放方法
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鱼礁群,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海洋牧场”。
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人工鱼礁,不仅实 现资源增殖,而且在鱼礁附近发展游钓业,即发 展休闲渔业。
第四章 人工鱼礁
金乌贼产卵礁材料试验对比-1
附 卵 后 的 柽 柳 附 着 基
投放前的柽柳附着基
金乌贼产卵礁材料试验对比-2
附卵后的黄花蒿附着基
投放前的黄花蒿附着基
浮鱼礁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设计条件下的波、流及附着生物量 构件所受外力的设计与计算 构件的疲劳载荷与海水腐蚀 鱼礁体周围的流场与水团的变化
人工鱼礁单体 单位人工鱼礁 (≥400m3) 人工鱼礁群渔场 人工鱼礁带渔场
人工鱼礁的效果调查
观察法 鱼探仪调查法 试验渔获的调查方法 标志放流法 生物遥测调查法 统计调查法
第四节 礁体的制造与投放
礁体的材料:钢筋混凝土、玻璃钢、钢
材、天然材料、工业与建筑废弃物等
设礁前的调查步骤
对象生物的调查:渔场,洄游路线,卵、仔幼
鱼的分布。
饵料生物的调查: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的种类
与数量,营养盐等。
海区环境的调查:海底地形,海流,温、盐,
底质,波浪,气候条件。
社会调查:当地居民收入,渔船、动力、渔具和
渔法,渔获物的流通情况。
人工鱼礁的规模及配置原则
吸引多种鱼、虾、贝类鱼礁诱集效果 为鱼、虾、贝、藻类提供附着基 形成鱼、虾、贝类及其幼体的庇护所 为鱼、虾、贝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附着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小鱼虾等
形成独特而稳定的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三节
内波产生机理示意鱼礁的波流效应
鸟取县真鲷洄游路线调查1
鸟取县真鲷洄游路线调查2鱼礁的波流效应
鱼与鱼礁的关系
水流、振动Ⅲ
接触、隐蔽Ⅰ 饵料
人工鱼礁概述.
② 生产条件(具备能够进行安全生产且高效率渔获的生产环境条件)
有利于渔业者在鱼礁渔场进行生产; 距离渔港较近; 容易找到渔场; 与其他渔场(天然礁、人工鱼礁)密切相关,可进行计划作业; 具有一定的规模,能容纳一定的生产船只及一定规模的渔具; 易于使用各种渔具生产; 风、波、潮流较小,能进行安全生产,渔获时间长; 往返航路安全; 易于锚泊; 通讯无干扰。
人工鱼礁的设置条件
1 设置海域环境要求
(2)地形和水深 ② 水深条件
增殖型鱼礁的配置水深30m以内较适宜; 渔获型鱼礁的配置水深130m以内较适宜,大部分设置水深 20-40m。 水深的选择要考虑鱼种、渔具渔法、鱼礁施工与管理等因素。
(3)水质
PH值:7.8-8.3 COD(有机物耗氧量):2ppm以下 DO(溶解氧): 7.5ppm以上 大肠杆菌:1000MPN/100ml以下 油物污染:无
压缩
3
拉伸
10 13
弯曲
组成成分
SiO2,CaO, Al2O3等 C,Si,Mn,S P(碳素钢)
耐久性
可
腐蚀速度
溶出物 或毒性 无
备注 δcd设计基 准强度
1 2.3-2.4 δ ca 1 δ cd 1 1 δ ca δ ba δ cd 30
钢材
加 工 橡胶
7.8
普通钢材(允许强度) 1200 1200 1200
旧轮胎的规格和重量
车型 大型卡车 轮胎规格(mm) 内径 外径 厚度 重量 (kg)
508 508
405 405 360 355 355 329 304
1010-1040 990-1040
760-800 750-790 700-740 550-600 550-650 550-600 530-570
人工鱼礁
• 四是人工鱼礁有育苗场的功能,人工鱼礁为一 些鱼类提供了产卵、孵化、鱼苗育肥的良好环境 生态条件。
人工鱼礁类型
人工鱼礁建造材料有混凝土、钢材、石
块、废旧船、旧轮胎、贝壳等等。按礁体
材料不同,可将人工鱼礁划分为若干类型,
目前主要类型有:
(1)混凝土人工鱼礁:混凝土鱼礁所占的 体积较大,比重也大,且有改变海域海流 流向和海浪的作用,所以这种鱼礁较为普 遍。我国鱼礁目前以混凝土鱼礁为主。
海洋牧场(Marine Ranching)
海洋牧场是在一个特定的海域,为了有计 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 场,是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的生态文明型和环 境友好型的增养殖渔业生产模式。
形象地说,就是对于特定的鱼贝类资源, 就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使其在自然海域 里生长,然后再按人类的意图捕捞收获。
•(2)废旧船改造型人工鱼礁:根据海底底质 状况选择船型,为了防止沉陷,礁体型式宜 大不宜小,以空方大、自重小、与海底接触 面积大为好。
• (3)钢人工鱼礁:具有造型可塑性大、制造工期短、投 放方便及造价低、容易附生海藻吸引鱼群、适宜建造高度 大单体轻的礁体等优点。由于近海海底氧气稀少,腐蚀速 度较慢,测算出的年腐蚀速度为0.2毫米。
通过优化海域的生态环境、优良品种的选育驯化和科学 的管理,可以为鱼类的生长、栖息、索饵、繁殖提供了良 好的场所,可以大幅度增加渔业资源。
2.建设海洋牧场可以改善养殖生物的质量
海洋牧场中的海洋生物都是生活在自然状态下,其本身 病害极少;活动空间大,运动量充分, 且主要摄食海洋中的天 然饵料,投喂的饵料主要是吸引鱼群的手段,也不使用化学 药品。因此,海洋牧场生产出来的水产品完全可以与自然 野生品种相媲美,满足人们对水产品质量方面的需求。
人工鱼礁介绍
人工鱼礁介绍人工鱼礁——指为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在海洋中设置的构筑物。
它是人为设置在水域中的构造物,人工鱼礁是利用生物对水中物体的行为特性,将生物对象诱集到特定场所进行捕捞或保护的一种设施。
人工鱼礁的设置可改善鱼类生存环境,为鱼类建造良好的“窝巢”。
鱼礁是海底的隆起物和堆积物,其上附着和生长着大量饵料生物,诱使鱼类积聚,有“海洋牧场”、“鱼类粮仓”之称。
一、人工鱼礁建设的必要性说起人工鱼礁,很多人并不陌生,在渔业资源不断衰退的今天,作为海洋牧场的重要组成,这些人为在海中放置的堆积物成为大海的守护者。
它们不仅能保护、增殖鱼类,还能修复区域生态,且有改善水质、减少赤潮、阻止海底拖网作业等作用。
人工鱼礁为什么能够达到吸引鱼类的效果:这是因为迎流面附近产生上升流,海底丰富的营养物质随海流被带到上层水体,提高礁体附近水域营养物质的含量;人工鱼礁表面还能附着大量海洋生物,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从而达到吸引鱼类的效果。
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或海洋农牧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工鱼礁的建设对整治海洋国土、建设海洋牧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拯救珍稀濒危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陆源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海洋,造成近海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目前频发的赤潮现象就是强有力的信号。
而人工鱼礁建设能形成一个生物保护圈,利用各种营养物质的循环关系,各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一种和谐互利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
利用不同材料和构造的人工鱼礁,能为各种微生物提供附着基,形成天然的生态系统。
而礁区形成的上升流、线流、涡流又利于水的循环,久而久之,改善区域内海洋生态环境。
过度捕捞是造成海洋渔业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
虽然我国通过实行禁渔区、禁渔期、休渔期、自然保护区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过度捕捞,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恢复。
人工鱼礁技术试题
人工鱼礁技术试题人工鱼礁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制造的结构物模拟天然海洋礁环境,提供鱼类生长、繁殖和栖息的生态环境。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恢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增加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同时也能提供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平台。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关于人工鱼礁技术的试题。
1. 什么是人工鱼礁?请简要说明人工鱼礁的定义和作用。
人工鱼礁是指人为制造的具有天然海洋礁特征的结构物,用于提供海洋生物生长、繁殖和栖息的生态环境。
人工鱼礁的作用包括恢复海洋生态系统、增加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提供科研平台。
2. 人工鱼礁的设计原则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说明其中的一项原则。
人工鱼礁的设计原则包括模拟天然礁体、提供生态环境、具有稳定结构、易于维护等。
其中的一项原则是提供生态环境,即人工鱼礁应当提供适合鱼类生长、繁殖和栖息的生态环境,包括提供食物、提供避风、提供繁殖场所等。
3. 人工鱼礁的制作材料有哪些?请简要说明一种常用的制作材料及其特点。
人工鱼礁的制作材料包括混凝土、聚合物、钢铁等。
其中,混凝土是常用的制作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耐用性,可以模拟天然礁体的外观和结构。
4. 人工鱼礁的布置方式有哪些?请简要说明一种布置方式及其优点。
人工鱼礁的布置方式包括单体布置、串联布置、并联布置等。
其中,串联布置是一种常用的布置方式,可以形成较大的人工鱼礁群,提供更多的生态空间,有利于提高鱼类的栖息量。
5. 人工鱼礁的生态效益有哪些?请简要说明一种生态效益及其意义。
人工鱼礁的生态效益包括增加生物多样性、提供栖息地、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等。
其中,提供栖息地是一种生态效益,通过人工鱼礁提供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鱼类的生存率,促进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有助于增加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平衡。
通过以上试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工鱼礁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设计原则、制作材料、布置方式以及生态效益等方面的内容。
人工鱼礁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还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加丰富的海洋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人工鱼礁
14 2008.9
图4 图5
图8
读图时代
KNO WLEDGE IS PO WER
些来访者, 我们也仔细观察着它们。
只有藏在安全的鱼礁内, 鱼类才肯
给我们这么近距离观察的机会。
用沉船做人工鱼礁就更棒了。
沉船不但体积更大, 而且本身就分
割成无数大小舱房, 最符合人工鱼
礁的需要。沉船往往是潜水旅游最
吸引人的部分, 慢慢潜入被珊瑚和
藻类覆盖的沉船, 打着手电进入昏
暗的船舱, 常常会被扑面而来的一
大群银光闪闪的小鱼吓一大跳。而
在那些破损的船舱里, 又可以看到
躲藏的大鱼。沉船的有些部位已经
锈蚀得只剩爬满珊瑚的钢铁骨架,
我们更可以和鱼群一起在巨大的框
架间自由穿梭, 和在平坦的珊瑚礁
潜水相比又别有一番趣味。( 图 6, 图
7)
潜
说到最著名的人工鱼礁恐怕要
海 世
属美国的航空母舰鱼礁了。2006 年 界
5 月, 作为美国人工鱼礁计划的一部
分, 一艘退役的航空母舰“奥里斯坎
尼”号被沉入佛罗里达外海 66 米深
的海底, 正式加入人工鱼礁的行列,
和世界各处的人工鱼礁一起为保护
海洋生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 图 8, 图 9, 图 10, )
( 责编 付建平)
的渔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同 的人工鱼礁, 材料也从开始的沉船 海洋生态破坏极大的拖网捕鱼。尤
伴, 几天后大家又一起来到那片海 扩展成包括废轮胎、玻璃钢和特定 其是在鱼类繁殖地 等 重 点 保 护 区
域, 果然大伙儿都捕捞到很多鱼。从 形状的混凝土架构等等专用鱼礁产 域, 这一功能格外重要。( 图 2)
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的作用
人工鱼礁的作用时间:2008-7-16 来源:广州海洋信息网一、人工鱼礁及其种类人工鱼礁是人为地在水域中设置构造物,以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为鱼类等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等场所,达到保护、增殖资源和提高渔获质量的目的。
人工鱼礁可用混凝土、废旧渔船、废旧轮胎等制作。
国外甚至于用废旧飞机、轮船、坦克来作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可分为综合型与专业型两种,专业型如海参礁、鲍礁等。
二、人工鱼礁的作用1、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工程投放人工鱼礁,可以有效地保护缺乏保护能力的幼鱼幼虾,提高其成活率,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场所,有助于资源成倍或数十倍的增加。
据美国科研人员长期对比分析:人工鱼礁的鱼类品种一般由非礁区的3-5种,增加至45种左右;人工鱼礁的渔产量,一般比非礁区提高10-100倍,最高达1000倍;三是对海洋环境起到净化作用,投放人工鱼礁后,附近海域的海藻数量成倍增加,海藻可以起到净化海水的作用。
人工鱼礁建设后,相当于在沿海营造一批小型的良性人工生态系统,提高海域生产力。
2、可以缓解底拖网渔船对海底的破坏投放人工鱼礁,可以阻止底拖网作业,防止海底出现"荒漠化"。
3、有利于优化渔业生产作业结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不仅使被淘汰的废旧渔船得到利用,同时也可以建造一批人工钓业、笼捕或刺网渔场;被调整作业结构的部分底拖网渔船可以改为从事钓业或改装为游艇,渔船的出路和渔民的就业问题得到缓解。
4、有利于海洋牧场的建设和发展海洋旅游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其中海洋生态旅游需求日益旺盛,发展潜力巨大。
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人工鱼礁可以在海洋生态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工鱼礁建成后,可以实现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与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