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DB37T2090-2012)

合集下载

人工鱼礁建设项目验收工作规范(试行)【模板】

人工鱼礁建设项目验收工作规范(试行)【模板】

人工鱼礁建设项目验收工作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内渔业油价补贴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支持人工鱼礁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人工鱼礁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竣工验收程序,保障人工鱼礁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管理细则>的通知》(农办渔〔2018〕66号)和《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规定》(2017年农业部令第8号修订)等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内渔业油价补贴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支持的人工鱼礁建设项目。

其他类型资金支持的人工鱼礁建设项目验收可参照本规范。

第三条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负责项目验收工作监管。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渔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项目验收工作。

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依据有关规定,参与项目验收相关工作。

第四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在项目资金正式下达的两年内完成项目,在项目完成后的90天内准备好验收材料完成初步验收,并提交项目验收申请。

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应在收到项目验收申请后60天内组织开展项目验收。

第二章验收条件与内容第五条申请竣工验收的人工鱼礁项目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完成经省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中规定的各项建设内容;(二)各单项工程已经项目建设单位初步验收合格,整体项目工程已由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完成项目初步验收,并出具初步验收报告(四方验收报告);(三)完成竣工决算编制,并经政府审计机关或具有审计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专项审计意见或审计报告;(四)具有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出具的项目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包括人工鱼礁构件质量检测报告等);(五)完成投礁区域声学水下勘测工作,并进行人工鱼礁投放量测算,出具声学水下勘测技术报告及项目海区建设前后的勘测对比图(比例尺为1:2000或1:5000)。

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管理细则 .doc

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管理细则 .doc
申请2019年推荐免试攻读中国科学院大学
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
被推荐人信息
被推荐人姓名
申请单位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推荐人
信息
推荐人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职务
通信地址
联系电话
对被推荐人思想品德、专业学习和科研能力、外语水平、研究成果等的介绍:
推荐人签名:
年月日
备注:
1.请推荐人公正、详尽地评价被推荐能力、表现;
2.此推荐书必须由推荐人独自填写、被推荐人不得参与填写意见和查阅此推荐书;
3.非常感谢您的推荐,请将推荐书写、签名、密封后(在信封骑缝处签字)交由被推荐人或直接邮寄到中科院计算所招生办。地址:北京海淀中关村科学院南路6号中科院计算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收,邮编100190

人工鱼礁技术规程..

人工鱼礁技术规程..

1 总则1.1 为保证人工鱼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达到“安全、经济、耐用、环保”的建设要求,实现人工鱼礁建设目标,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规定了人工鱼礁建设的内容、方法、技术要求。

1.3 本规程适用于在山东省管辖范围水域内进行的人工鱼礁建设。

1.4 本规程只对人工鱼礁区别于其它建设工程类别的地方作出规定。

本规程未作规定的应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1.5 本规程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负责解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17378-1998 海洋监测规范GB 12763-91 海洋调查规范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GB 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GB 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 术语3.1 人工鱼礁(Artificial Fish Reef)人工鱼礁是根据鱼类等海洋生物在岩礁和沉船处聚集的生物学特性,利用旧船舶、混凝土构件、钢材、旧轮胎等材料,为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而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

3.2 空立方米 (Hollow Stere)指人工鱼礁外部轮廓包围的体积,是人工鱼礁的计量单位。

可简称“空方”或用“ m3·空”表示。

旧船改造的鱼礁甲板船沿垂直向下内侧部分,可计入m3·空。

3.3 鱼礁单体 (Fish Reef Monocase)是指一个整体结构或组装结构并能作为鱼礁的构造物。

3.4 单位鱼礁 (Unit Fish Reef)按一定方位和方式设置的1个或者多个鱼礁单体,是最小规模的人工鱼礁。

3.5 鱼礁群 (Fish Reef Cluster)多个单位鱼礁统一配置而成的人工鱼礁。

3.6 鱼礁带 (Fish Reef District)将鱼礁群与鱼礁群进行跨区域配置的大范围的人工鱼礁渔场。

《人工鱼礁礁体运输、投放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人工鱼礁礁体运输、投放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中国水产学会团体标准《人工鱼礁礁体运输、投放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过程1.任务来源海洋牧场作为一项修复海洋生态、增殖渔业资源的有效举措,在沿海各地持续快速发展。

截至2018年底,我国在近海海域已建设海洋牧场300多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86个,涉及海域超过1460平方公里。

以投放人工鱼礁为主要内容的海洋牧场建设,需要确保礁体的环保性、高效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为保障今后大规模人工鱼礁事业的有序开展,有效地为人工鱼礁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指导,以充分发挥人工鱼礁建设应有的改善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的效果,促进海洋牧场持续健康发展,很有必要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

2018年,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印发《海洋牧场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编制计划》的通知(农渔资环便〔2018〕321号),委托中国海洋大学负责起草《海洋牧场礁体制作运输、投放技术规范》。

2.主要工作过程2018年11月21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印发关于《海洋牧场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编制计划》的通知;2018年12月底,开展规范编制以来,中国海洋大学积极协调南海水产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威海)、上海海洋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编写单位的人员,启动各自牵头部分规范的编制工作;2019年3月13日,中国水产学会印发《关于下达2019年第一批团体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2019年4月24日,在海口参加“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2019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提交《海洋牧场礁体制作、运输及投放技术规范》初定稿,会后根据专家的修改意见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2019年5月17日,在北京参加“洋牧场建设与管理系列技术规范编制集中研讨会”,会上将本技术规范确定为《人工鱼礁礁体制作技术规范》和《人工鱼礁礁体运输、投放技术规范》两部分。

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于24日将《人工鱼礁礁体运输、投放技术规范》的名称、类型及技术要素标题汇总整理后,提交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3.编写组成员工作分工唐衍力(中国海洋大学):全面主持;陈丕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海区人工鱼礁运输、投放等提出具体要求;田 涛(大连海洋大学):渤海区鱼礁投放方法、过程、操作步骤等技术要求;梁振林(山东大学):黄海区礁体投放的技术要求;张 硕(上海海洋大学):东海区鱼礁投放方法、过程和操作步骤等技术要求;姜昭阳(山东大学):黄海区礁体投放技术要求等;尹增强(大连海洋大学):黄渤海区鱼礁投放方法、过程、操作步骤等技性要求;王欣欣(中国海洋大学):礁体运输、投放等技术要求;陈海燕(广东工业大学):南海区人工鱼礁投放的技术要求;张俊波(上海海洋大学):东海区人工鱼礁投放方法和操作步骤等技术要求;陈圣灿(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参与礁体运输、投放技术规范的起草;李 苗(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参与礁体运输、投放技术规范的起草。

人工鱼礁施工工艺

人工鱼礁施工工艺

人工鱼礁施工工艺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水域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营造水生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

1、工程概况(1)人工鱼礁采用混凝土预制,中间以钢条或硬性竹条为筋作原材料,提前在厂家预制完成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卸载到运输船上,通过水运的方式进行人工鱼礁的投放。

(2)鱼礁群由若干个单位鱼礁有序排列形成,鱼礁单体之间的距离为礁体高度的1至2倍。

(3)单个鱼礁群呈圆形,面积为6660m2,共由5个生态Ⅰ型单位鱼礁、15个生态Ⅱ型单位鱼礁和5个生态Ⅲ型单位鱼礁,5个避敌Ⅰ型单位鱼礁和5避敌Ⅱ型单位鱼礁,以及5个产卵Ⅰ型单位鱼礁、5个产卵Ⅱ型单位鱼礁和5个产卵Ⅲ型单位鱼礁组成。

(4)各单位鱼礁由圆心向四周均匀分布,间距为5-10m,其中生态型鱼礁主要分布在鱼礁群的外围,而产卵型鱼礁和避敌型鱼礁主要分布在鱼礁群的内部。

(5)南角港北侧和南鹰港南侧分别设置1个鱼礁群,间距为1795m,且两个鱼礁群的大小及组成均相同。

(6)人工鱼礁结构1)混凝土混凝土鱼礁主体结构为C30,构筑物底板下垫层为C20,构筑物内填料为C20。

砼抗渗等级:浸水及水处理构筑物为P6。

混凝土用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钢筋混凝土鱼礁采用HPB300、HRB400级钢筋。

型钢、钢板等采用Q235B。

焊条:HPB3005钢筋、Q235B钢材焊接采用E43系列;HRB400钢筋焊接采用E50系列。

2、施工方法(1)施工流程(2)施工方法1)人工鱼礁采用混凝土预制,提前在厂家预制完成后,通过陆上运输至施工现场指定区域,再通过船舶将其运至抛投区域。

2)人工鱼礁吊运(a)人工鱼礁预制件吊装采用四点起吊,吊运存放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养护要达到规范要求。

(b)装运预制礁体前,由质量检测技术人员对预制礁体进行检查、验收,不符合技术要求时应予修整和清理。

(c)吊运预制礁体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不得对构件造成损坏。

《人工鱼礁礁体制作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人工鱼礁礁体制作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7) 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 2003-01-10 分布,2003-06-01 实施)
(8) GB 3552-2018 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准 2018-01-16 分布,2018-07-01 实施)
(9) GB712-2011 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011-06-16 分布,2012-02-01 实施)
2018 年 11 月 21 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印发关于《海洋牧场建设 与管理技术规范编制计划》的通知;
2018 年 12 月底,开展规范编制以来,中国海洋大学积极协调南海水产研究 所、大连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威海)、上海海洋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编写单 位的人员,启动各自牵头部分规范的编制工作;
唐衍力(中国海洋大学):全面主持; 陈丕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钢筋混凝土礁体的混凝土 配置、水泥强度、钢筋、配筋率和礁型的选择、制作; 梁振林(山东大学):礁体强度的测算方法与测算步骤、礁体材料环境友好 性的具体要求等; 田 涛(大连海洋大学):礁体材料要求、礁型选择原则; 张 硕(上海海洋大学):人工鱼礁礁型选择; 姜昭阳(山东大学):礁体强度的测算方法与测算步骤、礁体材料环境友好 性的具体要求等; 尹增强(大连海洋大学):礁体材料要求、礁型选择原则; 王欣欣(中国海洋大学):礁体材料、制作方法; 陈海燕(广东工业大学):礁体耐久性及析出物的测算方法、测算步骤; 张俊波(上海海洋大学):人工鱼礁礁型选择; 高浩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参与礁体制作技术规范的起草; 陈圣灿(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参与礁体制作技术规范的起草。 4.基础资料分析和补充调研 起草小组对收集的人工鱼礁礁体制作技术规范的相关材料进行了系统的分 析,对已经建成的人工鱼礁进行了调研,根据有关国家级、省级人工鱼礁制作技 术标准的要求,确定人工鱼礁礁体制作技术规范的主要技术参数。为使本标准更 加科学与准确,编写组收集、整理了大量理论和技术资料,主要参考文献如下: (1) SC/T 9416-2014 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 标准 2014-03-24 发布,2014-06-01 实施)

莆田市人工鱼礁建设与管理建议

莆田市人工鱼礁建设与管理建议

1 概述
渔业 资 源是 人类 获取 食 物等 生活 必需 品的重 要来 源 。然
相关领导小组 ,完成了初设、施工 图设计 、施工监理招标以
及海 洋环 境 与资 源现状 调查 。 至2 0 1 3 年3 月, 已完 成礁 体预
定位置的投放工作。
而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 ,当前大部分资 源物种都面临过度开发 的局面,由此造成的资源衰退问题也 日趋严重。为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恢复渔业资源 ,我国积极
开 展 以人工 鱼礁 投 放 为基础 的海洋 牧场 建设 。人工 鱼礁 是 指
3 项 目实施 与 管理环 节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3 . 1人工鱼礁建设主体 欠妥 莆田南 日岛人工鱼礁工程项 目属公益型礁体建设项 目, 被列为为民办实事工程 ,由业主建设地的海洋与渔业行政部
门主 管 。项 目运作 过程 中 ,一些 问题 逐 步显 现 。一 是 工程 建
复而设 定 ,经验 性 较强 ,但 缺乏 足够 的科 学依 据 。工程 建设 前 期 ,项 目业 主还组 织 了相 关海 区现 状调 研 、规划 礁 区 的水
鱼 、鳓鱼 、三疣梭子蟹和曼 氏无针乌贼及其它趋礁性经济种
类的繁殖场所和幼体肥育区域。
目前 ,莆 田市在秀屿区南 日岛海域试 建“ 公益型礁 区” 1
少数渔船改装为休闲渔业服务船 ,实现功能性转变 ,有利于
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 3 】 。
程质量监督单位职责。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海洋与渔业主 管部 门既要当好运动员 ,又得在一定程度上充当裁判员 ,政 府以外的社会 团体、群众的参与度较低 。
3 . 2礁 区选 址方 法 欠妥
莆 田市人工鱼礁建设与管理建议

人工鱼礁施工组织设计

人工鱼礁施工组织设计

人工鱼礁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编制依据人工鱼礁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图纸等。

2、编制原则 (1) 保证施工期间,特殊是季风期、台风期人员、船机及工程安全的原则。

(2)使用工作效率高的船机与工艺的原则。

3、工程概述 (1)工程位置烟台市牟平区大窑镇外海。

(2)工程规模计划建设面积60.16hm2,建造以石料、混凝土构件等材料组成浅海增殖型人工鱼礁群(区),总投礁13.67 万m3 ·空。

二、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总体目标 (1)工期目标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标准和采购人的要求合理组织,精心施工,本工程分三年进行,每年在接到招标人开工令之日起120 个日历天内竣工。

(2) 安全目标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法规,落实工程中防风防台及其它安全措施,确保施工期内无重大安全事故,杜绝死亡事故、海损事故。

(3)质量目标按国家现行相关质量验收标准,达到合格标准。

(4)环保与文明施工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和文明施工的措施与制度,并严格执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施工中有条不紊。

施工准备2、工艺流程预制混凝土构件石矿选采石料陆上运输至专用码头海上运输至指定海域按图纸要求抛投至指定位埋选装船3、测量仪器配备 (1)测量仪器配备及测量仪器管理 (2)测量仪器配备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 1 全站仪TC1700 台1 2 经纬仪J2 台2 3 GPS X90 台1 (3) 测量仪器管理测量仪器再投入使用前,均需进行检验与校正,确保不合格的测量仪器不投入使用。

根据国家计量器具检验规程规定周期,及时送具有计量检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复检,确保投入使用的测量仪器均在法定的计量检定周期内。

4、施工方法本工程施工,主要分为陆上石料采购和钢筋混凝土预制礁体浇筑、路上运输装卸和装船海运至指定海域抛投两个大部份。

整个流程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和进度要求同时推进施工。

5、检测验收定位部份采用GPS、全站仪、经纬仪检测验收,水下部份采用测深水驼按断面验收。

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可研报告申报及编制要求

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可研报告申报及编制要求

附件1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可研报告)申报及编制要求一、项目实施方案申报要求1.申报主体项目建设单位一般应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或企业,养护型海洋牧场项目建设单位可以是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2.申报材料项目实施方案文本包括项目实施方案说明书、工程投资估算和设计图纸三项内容。

二、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要求1.编制单位资质项目编制单位应选择熟悉海洋牧场建设相关工作,具有海洋牧场相关研究工作基础的企事业单位,工程投资估算部分应由专业财务人员完成。

2.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规定(1)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符合人工鱼礁建设相关规范、规定和有关技术标准等,编制依据的基础资料真实、准确、齐全。

(2)工程建设方案应进行多方案比选,并从技术、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进行论证,有明确的结论和意见。

工程建设方案的设计、工程投资估算的编制和相关设计图纸的内容及深度应达到基本建设可研阶段的要求。

(3)对于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人工鱼礁项目,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专题论证,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

涉及水生生物保护区的人工鱼礁项目,应对工程建设对保护区及保护物种的影响进行专题论证。

(4)项目建设海域本底调查数据应是近三年内最新资料。

(5)建设方案需明确拟建海洋牧场类型,以及增殖或养护的主要生物对象(精确到具体种类,如黑鲍、点带石斑鱼、海参等)。

(6)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均应将水下实时监测系统建设纳入项目建设内容,以提高海洋牧场建设现代化水平。

(7)人工鱼礁建设项目一般应将海藻场(海草床)移植栽培纳入建设内容。

未开展海藻场(海草床)建设的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应提供不适宜开展海藻场(海草床)建设的专家论证意见。

(8)工程投资估算编制须符合计划财务和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规定,各单项费用预算需控制在合理的比例范围内。

3.项目实施方案文本组成项目实施方案文本由项目实施方案说明书、工程概算和设计图纸三个部分组成。

项目实施方案说明书主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介绍、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项目建设方案设计、项目工程总投资估算说明和项目实施与建设管理及相关附件等内容。

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管理细则-农业部

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管理细则-农业部

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管理细则-农业部1、前言人工鱼礁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构建起来的人工渔场,在水深适宜、水质清澈的海洋或湖泊地区放置混凝土、竹木、铁钢、塑料等材质的鱼礁,以增加渔场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体生态承载力,促进渔业资源的产生和发展。

针对我国近海渔业面临的渔业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我国农业部研制了“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管理细则”,以规范人工鱼礁建设和管理工作,保障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建设和管理原则2.1 建设原则人工鱼礁建设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适应、保障耐久、监督管理、持续维护的原则,确保建设的鱼礁安全、稳定、有效,达到增加渔场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发展的目的。

2.2 管理原则人工鱼礁建设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计划先行、风险管控、动态监管、信息公开的原则,加强对鱼礁的管理、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人工鱼礁的可持续发展。

3、建设和管理内容3.1 建设内容(1)选址规划。

选取适宜的海域或湖泊地区,在不影响水生态平衡和渔业资源的情况下,选择建造区域。

(2)材料选择。

根据海域或湖泊环境和鱼种需求,选择耐腐蚀、经济实用、易于加工的材质。

(3)设计布局。

合理布置每组鱼礁的大小、形状和密度,达到增加鱼类栖息和繁殖面积的目的。

(4)建设施工。

在选址规划和设计布局的基础上,按照建设标准,规范施工程序,确保鱼礁建设稳定、安全、符合要求。

3.2 管理内容(1)监测管理。

对鱼礁进行定期监测和维护,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风险管控。

加强鱼礁周边环境、气象条件、底质特征等风险因素的管控,确保鱼礁运行安全。

(3)信息公开。

及时公开鱼礁建设、管理的信息和资料,让公众、渔民、媒体客观了解鱼礁建设和管理的情况。

4、项目管理程序4.1 立项程序(1)建设需求论证。

(2)立项报告的编制和审批。

4.2 实施管理程序(1)项目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2)建设方案和监管管理方案的编制和审批。

人工鱼礁施工方案

人工鱼礁施工方案

人工鱼礁施工方案1. 概述人工鱼礁是指人为制造的、模拟天然礁石的结构物,旨在提供鱼类栖息、繁衍生长的环境。

本文将介绍人工鱼礁施工的基本流程、材料选择和施工注意事项。

2. 施工流程人工鱼礁施工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环境评估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了解目标海域的水流、潮汐和水深等自然条件。

这可以帮助确定合适的施工位置和设计人工鱼礁的类型。

2.2 设计规划根据环境评估的结果,制定人工鱼礁的设计方案。

考虑到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建议选择多样化的鱼礁设计,包括横向、纵向和组合式的结构。

2.3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准备人工鱼礁施工所需的材料。

常用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岩石和人造鱼礁模块等。

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4 施工过程将准备好的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并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2.5 监测评估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测评估,观察人工鱼礁对鱼类的吸引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进行维护和改进。

3. 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对于人工鱼礁的成功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人工鱼礁材料:•混凝土:混凝土是常用的人工鱼礁材料,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鱼礁块。

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在海洋环境中可以长期使用。

•钢筋:钢筋可以用于加固混凝土鱼礁块,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

选择高质量的钢筋,确保其抗腐蚀性能。

•岩石:岩石是天然的鱼礁材料,可以提供结构和洞穴供鱼类栖息。

选择适合的岩石种类,确保其不易破碎和移动。

•人造鱼礁模块:人造鱼礁模块是预制的结构单元,具有规定的孔洞和洞穴,方便鱼类的栖息。

人造鱼礁模块可以是塑料、陶瓷或聚合物材料制成。

4. 施工注意事项在人工鱼礁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选择水流较小、潮汐不大的时段进行施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施工现场应设置合适的安全警示标识,施工人员应佩戴必要的安全装备,遵守相关施工规范。

我国人工鱼礁建设概况、问题及建设途径

我国人工鱼礁建设概况、问题及建设途径

我国人工鱼礁建设概况、问题及建设途径作者:张健,李佳芮来源:《河北渔业》 2014年第3期张健,李佳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河东区 300171)摘要:文章以人工鱼礁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国内外人工鱼礁建设概况,阐述了人工鱼礁建设的必要性和我国人工鱼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人工鱼礁的途径和思路,以期为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鱼礁;建设;问题;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海洋更加受到我们的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开发利用海洋的能力越来越强。

对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使得资源衰竭,长期的高密度海水养殖不仅造成资源品种单一,也加重了本就因陆源污染而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恶化程度,加速了海洋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海洋渔业资源的进一步衰竭。

而人工鱼礁的建设对于保障海洋渔业增长的资源基础,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人工鱼礁简介人工鱼礁指经人为制造而成的适合鱼类等海洋生物聚集、繁殖的一类海洋工程设施,它可以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生长、繁殖、栖息的适宜环境,达到保护、增殖渔业资源并改善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的目的[1]。

人工鱼礁大致可分为资源增殖型、资源保护型和休闲生态型三种类型。

资源增殖型鱼礁以自然增殖为主,适当放流一些经济鱼、虾、蟹类及软体动物类,改善产卵场生态环境,诱集并可进行采捕利用;资源保护型鱼礁以阻止过度捕捞为主,保护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休闲生态型鱼礁以自然增殖和人工放流增殖附礁性鱼类相结合,以游钓为特色的人工鱼礁。

2人工鱼礁建设的必要性面对日益恶化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急剧减少的渔业资源,科学合理地发展、建设人工鱼礁,势在必行。

2.1建设人工鱼礁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陆源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海洋,造成近海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目前频发的赤潮现象就是强有力的信号。

而人工鱼礁建设能形成一个生物保护圈,利用各种营养物质的循环关系,各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一种和谐互利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

人工鱼礁概述

人工鱼礁概述
选材原则: 入手容易; 质量好,规格统一; 在现地能进行制造或组装; 具有耐久性; 经费合理(直接经费、间接经费)。
人工鱼礁的材料
(4)人工鱼礁用材料的选择、确定
① 混凝土材料
设计基准强度(最小):δ
2 =150-240kg/cm cd
破坏因素
物理因素:波流的冲刷,漂流物的碰撞磨损。 化学因素:海水中的 MgSO4 对其破坏作用最大。
压缩
3
拉伸
10 13
弯曲
组成成分
SiO2,CaO, Al2O3等 C,Si,Mn,S P(碳素钢)
耐久性

腐蚀速度
溶出物 或毒性 无
备注 δcd设计基 准强度
1 2.3-2.4 δ ca 1 δ cd 1 1 δ ca δ ba δ cd 30
钢材
加 工 橡胶
7.8
普通钢材(允许强度) 1200 1200 1200
人工鱼礁的设置条件
③ 社会条件
要求得到该海域关系者的同意;
能够理顺与渔业除外的权力、法律、制度的关系; 能够理顺渔业内部的各种关系,特别是具有直接或 间接利害关系之间; 投放鱼礁的社会效益,明确受益范围或增大资源或
改善水域环境;
不仅要明确行政区域,还要明确管理的内容和范围; 要考虑扩大其渔场时的一些限制条件。
人工鱼礁的设置条件 1 设置海域环境要求
(2)地形和水深 ① 地形条件 海底接近平坦的地形; 以增殖渔获为目的较宽广的地形 尽量远离天然礁渔场(凸地形), 接近近海深沟凹地形,生物密度较 小且未形成渔场的水域; 等深线流畅的地形; 等深线虽有隆起,但水团或地貌被 分为2个的地形; 海底坡度平缓的地形; 投放鱼礁后地形变化相对较大的地 形。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农办渔〔2017〕58号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农办渔〔2017〕58号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
正文: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
农办渔〔2017〕58号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
为加强国内渔业油价补贴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支持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监管,确保人工鱼礁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船舶报废拆解和船型标准化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5〕977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相关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渔〔2015〕65号),我部研究制定了《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管理细则(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如存在意见建议,请及时反馈。

农业部办公厅
2017年9月1日
附件: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管理细则(试行)
——结束——。

预制礁体的制作工艺及技术措施

预制礁体的制作工艺及技术措施

预制礁体的制作工艺及技术措施一、混凝土预制礁体的制作要求1、鱼礁体制作应先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在浇筑混凝土前,就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的正确性,应将模板内的木屑、水泥和钢筋埋件上的灰浆及油污清理干净。

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加以覆盖,结硬后保温养护10天以上。

加挂钢筋所涉的钢筋焊接均应采用双面搭接满焊,焊接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中对钢筋焊接的施工要求。

二、鱼礁体的存放预制件的存放场地应符合靠近制作点或场地平坦,有足够存放面积和承载力,考虑分4批次预制礁体,临时预制场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三、礁体投放工艺流程鱼礁单体采用吊运安装投放,礁体未吊装上船前,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全部配备救生衣、安全帽等安全工具才能进入施工现场。

在装运投过程中,礁体必须达到设计强度才能吊运安装。

吊运时必须清理鱼礁上所有的杂物。

出海投放时,船上所有作业人员必须装好安全衣、戴好安全帽。

投放时。

鱼礁单体所有吊装过程必须采用四点吊,由投放船上的GPS定好全方位,投放时再由施工人员利用手动GPS 定位仪定位,投入误差不得大于五米,礁体下落到海底才能脱钩。

预制件冬雨季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1、施工拌制混凝土用的砂、石、水泥和水,均应保持正温,拌制混凝土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水加热温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水泥使用前应存放在暖棚内2、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宜冻裂的矿物质。

3、拌制混凝土时应遵循以下规定:1)应有专人配制防冻溶液,严格掌握防冻剂的掺量;2)严格控制水灰比,由骨料带入的水分及防冻剂溶液中的水分应从拌合水中扣除;3)搭设混凝土搅拌保温棚,在棚内用炉火加温,使棚内的温度稳定保持10℃以上,以便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

4)搅拌前,用热水或蒸汽水冲洗搅拌机,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搅拌时间延长50%;人工鱼礁运输技术措施一、预制鱼礁运距说明经现场多次考察了解,参考本项目已建礁区的预制场地位置来对比本礁区的位置,陆上运距约为米,按整个礁体布置位置,礁体海运距离约为10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质较硬、泥沙淤积少水域,海底表面承载力≥4 t/ m2 ,淤泥层厚度≤600 mm。 4.2.2 水质
符合GB 11607的规定。 4.2.3 透明度
透明度大、受风浪影响较少、无污染的海区,日最高透明度500mm以上天数≥100 d,年大风(≥6 级)天数≤160 d。 4.2.4 流速
水流交换通畅,但不大于1500 mm/s。 4.2.5 水深
5.4 生物条件调查
包括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生物的调查(见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目 的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分布、洄游、行为、食性、繁殖习性等的调查(附录H,附录I)。调查方法和要求按 GB/T 12763规定执行。
6 论证
根据第4章和第5章调查结果和资料,由具备资质的单位编制人工鱼礁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 批部门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论证,并决定是否准予建设。
海区 站号
采样 日期 时间 时分
层次(m) 总种数(种) 总细胞数(个) 生物量(个/m3)
多样性指数 (H’)
均匀度(J) 种名
第 采样方法
页/共 页 调查时间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浮游植物分析表


细胞数量(个/m3)
取样者:
鉴定者:
校对者:
10
海区 站号 采样 日期 时间 时分 层次(m) 总种数(种) 总个体数(个) 密度(个/m3)
11 增殖放流
人工鱼礁设置后,可在礁区及附近海域进行适宜生物的增殖放流。
12 人工鱼礁效果调查和评价
5
DB37/T2090-2012 在投礁三个月以后,要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水下观察礁体是否移位、下陷或损坏,同时进行人工 鱼礁效果调查和评价。
6
DB37/T2090-2012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调查现场测定记录表
ICS 65.150 B5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 T2090-2012
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
2012-03-21 发 布
2012-05-01 实 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本标准按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 本标准附录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宝清、孙利元、王熙杰、王树田、王云中。
底层(- m):
盐度
0 m:
-5 m:
-10 m:
-15 m:
-20 m:
底层(- m):
走航记录
跃层
流速流向 涨潮最大流速: m/s
流向:
时间:
落潮最大流速: m/s
流向:
时间:
其它
调查船
测量人
记录人
7
DB37/T2090-2012
海区
调查船
站位
项目
pH
表 底
溶解氧

(mg/L) 底
悬浮物

(mg/L) 底
7 人工鱼礁的设置类型
7.1 按设置目的,人工鱼礁可分为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资源增殖型人工鱼礁和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 7.2 按制作材料,人工鱼礁可分为木质礁、钢质礁、混凝土礁、贝壳礁、石块礁、树脂礁、复合材料 礁,等等。
7.3 按礁体形状,人工鱼礁可分为方形礁、三角礁、梯形礁、圆柱礁、平板礁、十字形礁,等等; 旧船改造后不失船形的称船礁。 7.4 按增养殖对象,人工鱼礁有增养殖鲍鱼的鲍礁、增养殖海藻的藻礁、增养殖海参的参礁,诱集鱼 类的集鱼礁,等等。 7.5 按投放水层,人工鱼礁可分为底置鱼礁、浮鱼礁。
调查日期: 分析日期:
粒度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含水率
容重
抗压强度 淤泥层厚度
石油类 有机碳 硫化物 氧化还原电位
% g/cm3
mg/kg mg/kg
砾石(LS)
极粗砂(JCS)
中砂(ZS) 细砂(XS) 极细砂(JXS) 粗粉砂(CFS) 细粉砂(XFS) 粘土(NT)
9
DB37/T2090-2012
8 礁体选材、礁体设计和制作
人工鱼礁礁体材料应环保。礁体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海区自然条件和目的生物的生理、生态和行为 特点,确定最有效的形状与结构。鱼礁结构应满足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 水下耐久性应达到30年以上。礁体投放前应进行标识。
9 人工鱼礁配置
9.1 单位鱼礁配置 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单位鱼礁规模宜大于3000空方,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单位鱼礁规模宜大于400
2
4.3.1 台风的最大风速和最大降雨量、破坏力最强的台风实例;
DB37/T2090-2012
4.3.2 潮汐性质、涨落潮历时、年均海平面、年均高潮位、年均低潮位、年均潮差;
4.3.3 风暴潮的最大增水值、最高风暴潮位及其出现日期;
4.3.4 强波浪的走向、波高、周期和各月频率;
4.3.5 海流流场特征、潮流性质、潮流运动形式、潮流的最大可能流速。
(mgC/m2·d) 底
石油类

(mg/L) 底
取样者:
监测部门 站位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水质结果汇总表
调查日期: 分析日期:
范围பைடு நூலகம்
共页 第页 平均
测定者:
填表者:
校对者:
8
DB37/T2090-2012 BCB
第 页/共 页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底质结果汇总表
海区 调查船


监测部门 站位
粒度组成(%)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是为修复和优化海洋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有目的地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
3.2 鱼礁单体 一个整体部件或组装部件能作为单个人工鱼礁的最小构件。


镇(乡)
站位编号:
海区名称
海域总面积
Km2
地理坐标
纬度: º 'N
经度:
º 'E
调查日期
公历: 年 月 日
农历: 月 日
调查时间
时分~ 时 分
天气
风向
风力
水色
透明度
PH值
溶解氧 (mg/L) 水温(℃)
表层:
-10层:
0 m:
水深范围 -5 m:
- m~- m -10 m:
-15 m:
-20 m:
4.4 社会调查
收集拟建礁地区概况、渔业发展规划、社会经济状况等资料。 4.4.1 渔业概况:捕捞船数量,各年度渔业产量统计。 4.4.2 渔业结构调整计划:近五年报废渔船数量,渔民转产转业情况。 4.4.3 渔获物组成:历年拖、流、钓、围、张网等不同网具的渔获量和渔获物组成,主要经济渔获量的 种类、产量及产值(附录 J,附录 K)。拟投礁海区主要作业渔船种类及主要经济渔获物的种类。 4.4.4 经济财力:GDP 总量、人均 GDP、财政收入。 4.5 编制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建议书 按照本章要求,编制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建议书,作为初选依据。
5 本底调查
人工鱼礁建设海区确定后,应对拟投礁水域进行本底调查。调查内容和方法按照GB 17378、 GB/T 12763中的规定与要求实施。以GB 3097、GB 11607、GB 18668对调查的水质和底质进行评价。 5.1 水质调查和海底沉积物调查
水温、盐度、水色、透明度、pH、营养盐(包括硝酸氮、氨氮、亚硝酸氮、磷酸盐、硅酸盐)、 悬浮物、COD、石油类、叶绿素a、重金属(包括铜、铅、锌、镉、汞、砷)、有机磷、有机氯、沉积物 质量相关内容的调查(见附录A,附录B),调查方法和要求按GB/T 12763、GB 17378和GB 3097规定执 行。 5.2 底质调查
生物量(mg/ m3)
多样性指数(H’) 均匀度(J) 种名
DB37/T2090-2012 DC
10 礁体投放
10.1 人工鱼礁工程投放施工,应根据有关规定发布航行通告,确保施工海域航行安全。 10.2 为船只航行、渔船作业、水下作业人员及人工鱼礁礁体的安全,人工鱼礁投放区域必须安装专用 航标。 10.3 投礁程序:用定位仪定位,安放浮标,礁体运载至预定位置,石块礁和小型构件礁可从船台直接 投放,大、中型钢制构件礁、混凝土构件礁,在 20 m 以内浅水区,可从船台直接投放礁体,或用吊机 把礁体吊至海面脱钩投放;超过 20 m 的深水区,宜使用吊机从海面吊至海底再脱钩投放。船礁可用块 石压舱,开阀门放水沉放。 10.4 礁体投放时,记录各单位鱼礁的编号和投放位置(见附录 L)。礁体投放完毕后,应当准确测量 礁体的位置,绘制礁型示意图、礁体平面布局示意图,注明礁区边角位置和中心位置的经纬度。绘制人 工鱼礁布置图,确定各单位鱼礁投放的准确位置。大型礁群应在海图上标明经纬度。
化学需氧量 表
(mg/L) 底
活性磷酸盐 表
(μg/L) 底
硝酸盐氮 表
(μg/L) 底
亚硝酸盐氮 表
(μg/L) 底
氨氮

(μg/L) 底
无机氮

(μg/L) 底
总汞

(μg/L) 底
镉(μg/L)
表 底
铜(μg/L)
表 底
铅(μg/L)
表 底
锌(μg/L)
表 底
叶绿素 a

(mg/m3)

初级生产力 表
3.3 单位鱼礁 按一定方式设置的一个或者多个鱼礁单体的组合。
3.4 人工鱼礁区 按照设计和布局要求,已设置单个或多个单位鱼礁,并达到设计功能的海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