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建设对浅海生境和物种的影响
海洋生态修复恢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技术与方法
海洋生态修复恢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技术与方法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经常受到破坏和破坏。
因此,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修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常见技术与方法。
一、人工鱼礁建设人工鱼礁建设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生态修复方法,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来创造一种适宜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的环境。
人工鱼礁可以提供庇护所、产卵场和食物来源,为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提供恢复和重建的机会。
人工鱼礁的材料可以是废弃的船只、混凝土结构或人工制造的模块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海洋保护区建设海洋保护区是指划定并保护起来的特定海域,以保护其中的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
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可以限制不合理的渔业活动、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加强对人类活动的监管。
海洋保护区不仅有助于恢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还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三、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来改善和恢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方法。
一些特定的植物可以帮助吸收和稀释海洋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
同时,植物的根系还能够固定海底的沉积物,防止水流冲刷。
人们可以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将其引进到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中,加速修复过程。
四、生态工程修复生态工程修复是指利用人工手段来模拟和恢复自然环境的过程。
比如,人们可以通过养殖贝壳类动物,加速海洋中钙离子的沉淀,促进珊瑚礁的重新生长。
此外,人们还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有害物质,改善海洋水质。
生态工程修复技术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优势,对恢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具有积极作用。
五、海洋监测与评估海洋监测与评估是海洋生态修复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对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可以了解损害情况和修复效果,并为后续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监测可以涵盖水质、生物多样性、底栖生态等多个方面,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舟山渔场人工鱼礁投放海域生态环境前期评估
舟山渔场人工鱼礁投放海域生态环境前期评估
虞聪达
【期刊名称】《水产学报》
【年(卷),期】2004(28)3
【摘要】根据2002年6-7月在舟山渔场朱家尖外侧开展人工鱼礁投放海域本底调查所获的海洋生物和海洋水文环境资料及以往有关文献中对该海域的调查资料,对朱家尖外侧拟投人工鱼礁海域的海水理化因子和海洋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以评估该海域是否适于投放人工鱼礁.结果得知:该海域底质为粉砂质粘土,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及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水深为14~19m,温、盐度季节变化明显、透明度较高、水色相对较清,水质绝大多数指标符合国家一、二类水质标准,海域适合沿岸岛礁性鱼类如石斑鱼、褐菖、鲈鱼等的栖息生长,历史上渔业资源丰富,也无工厂废水排放,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重大污染,因此,可以为良好的投放人工礁之场所.
【总页数】7页(P316-322)
【作者】虞聪达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31.9
【相关文献】
1.獐子岛海洋牧场海域人工鱼礁区投礁前的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 [J], 田涛;陈勇;陈辰;刘永虎;陈雷;王刚;张晓芳
2.獐子岛海洋牧场海域人工鱼礁区投礁前的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 [J], 田涛;陈勇;陈辰;刘永虎;陈雷;王刚;张晓芳;
3.人工鱼礁投放对莱州金城海域沉积环境地球化学要素的影响 [J], 张艳;过锋;王军;陈聚法;李娇;袁伟;谢寒冰
4.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建设项目——人工鱼礁投放海域资源环境状况前期评价 [J], 涂忠;张秀梅;张沛东;高天翔
5.渤海近海海域大规模投放人工鱼礁修复海洋生态 [J], 徐吟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适合我国南海的人工鱼礁现状及发展综述
适合我国南海的人工鱼礁现状及发展综述人工鱼礁是人类根据自然环境和渔业资源的需要,在海洋中建造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它能够提供生活空间和食物,为海洋生物提供理想的繁殖和生长环境。
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区域之一,人工鱼礁对于南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南海的人工鱼礁现状及发展进行综述。
目前,我国南海地区已建设了多个人工鱼礁项目。
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国海南岛以及广东、广西等沿海省份。
人工鱼礁项目的建设主要以海上浮式人工鱼礁为主,包括呼伦贝尔、文山、深圳等地的人工鱼礁。
海南岛的人工鱼礁项目规模最大,数量最多。
截止目前,已建成的人工鱼礁的总面积超过了2000万平方米。
人工鱼礁的建设对南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人工鱼礁提供了一定数量和规模的适宜生活区域,为南海渔业资源提供了理想的生长和繁殖环境。
人工鱼礁促进了渔业资源的集聚和繁殖,有效增加了南海地区的渔业资源量。
人工鱼礁还可以增加渔区的物种多样性,丰富海洋生态系统。
南海人工鱼礁项目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人工鱼礁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建设周期长、成本高。
人工鱼礁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破坏底栖生物的生境和水质环境。
人工鱼礁建设还涉及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南海人工鱼礁的科学研究和管理。
要加强对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监测,了解人工鱼礁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要加强人工鱼礁建设的规划和设计,根据不同的渔业资源需求和海洋环境特点,科学选址和建设。
还需要加强人工鱼礁的管理和监管,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确保人工鱼礁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人工鱼礁对我国南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南海地区已建设了多个人工鱼礁项目,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南海人工鱼礁的科学研究和管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南海人工鱼礁的持续发展,为南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工鱼礁部署计划
▪ 人工鱼礁部署规划
1.人工鱼礁的部署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其生态 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2.部署规划需要考虑海域的使用权和生态保护要求,避免对海 洋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策环境, 以确保人工鱼礁部署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人工鱼礁部署计划
部署地点和地理环境
预期生态和社会效益
▪ 旅游资源开发
1.人工鱼礁可以成为海洋旅游景点,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 展。 2.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 海洋环境保护
1.人工鱼礁可以净化海水,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环境。 2.人工鱼礁可以减缓海岸侵蚀,保护海岸线的完整。
预期生态和社会效益
科研与教育价值
废旧轮胎鱼礁
1.废旧轮胎鱼礁是一种经济、环保的人工鱼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轮胎的结构可以提供丰富的栖息环境,适合多种海洋生物栖息。 3.部署废旧轮胎鱼礁需要考虑其稳定性和环保性,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人工鱼礁类型和选择
▪ 功能性鱼礁
1.功能性鱼礁除了提供栖息环境外,还具有其他功能,如增殖 、捕捞等。 2.设计功能性鱼礁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实现最佳的生态 和经济效益。 3.功能性鱼礁的部署和运营需要严格的监管和管理,以确保其 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 监测设备和技术
1.设备种类和功能:介绍使用的监测设备及其功能,如水下摄像机、传感器等。 2.设备布置和安装:说明设备的布置位置和安装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3.设备维护和保养:强调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
监测和维护方案
▪ 监测数据和信息处理
1.数据种类和来源:列举获取的各种监测数据及其来源,如水 温、盐度、流速等。 2.数据处理和分析:介绍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提取 有用信息。 3.数据共享和应用:强调数据的共享和应用,为科研和管理提 供有力支持。
人工鱼礁的概念
人工鱼礁的概念
人工鱼礁是指人为构造或放置于水下的结构,旨在提供适合鱼类生存和繁殖的栖息地。
它们通常采用人工材料,如混凝土、金属、塑料等制造,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如人工岩石、人工珊瑚礁、人工木桩等。
人工鱼礁的设计和布置通常是为了创造复杂的海底结构,提供避难所、觅食场所和繁殖场所,从而吸引鱼类聚集和生长。
这些结构还可以提供物理保护,减少捕食压力,并提供重要的底栖物质和微生物聚集区,供鱼类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利用和营养。
人工鱼礁可以用于多种目的,如增加渔业资源、海洋保护和生态恢复、旅游和潜水观光等。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生态系统管理和渔业资源保护中,旨在提供替代的栖息地,补充自然栖息地的减少和退化。
人工鱼礁效应机理
人工鱼礁效应机理
一、引言
人工鱼礁是一种海洋保护和资源恢复的有效手段,其通过在海底放置或构建各种物体来模拟自然珊瑚礁的环境,以吸引和支持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人工鱼礁的效应机理,包括其设计原理、生态效应、经济影响以及可能的环境问题等方面。
二、人工鱼礁的设计原理
人工鱼礁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材料选择、形状设计、尺寸大小、布局规划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人工鱼礁的吸引力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人工鱼礁的生态效应
1. 提供栖息地:人工鱼礁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增加海洋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
2. 促进食物链:人工鱼礁可以吸引各种海洋生物,形成复杂的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3. 保护海洋环境:人工鱼礁可以防止海底侵蚀,保护海岸线,同时也可以通过吸附有害物质,改善海洋环境。
四、人工鱼礁的经济影响
人工鱼礁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显著的。
例如,人工鱼礁可以提高渔业产量,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旅游业发展等。
五、人工鱼礁可能的环境问题
虽然人工鱼礁有很多积极的影响,但也可能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如对海底生态系统的破坏,对海洋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等。
因此,建设人工鱼礁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严格监管。
六、结论
人工鱼礁是一种有效的海洋保护和资源恢复手段,但其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并减少可能的环境问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人工鱼礁的效应机理,优化其设计,以提高其在海洋保护和资源恢复中的效果。
人工鱼礁效应机理
人工鱼礁效应机理一、增加海洋生物栖息空间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在海底提供额外的栖息环境,吸引和提供更多的栖息空间给海洋生物。
人工鱼礁结构复杂,表面光滑,可以提供海洋生物粘附和宿主生长的条件。
而且人工鱼礁可以模仿自然礁石的形状和结构,为海洋生物提供与自然礁石类似的栖息环境,为海洋生物提供繁衍和遮蔽的地方,增加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二、促进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提供更多的生物介质,为海洋生物繁衍提供场所。
人工鱼礁的结构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逃避天敌和寻找食物的场所,提高幼鱼的存活率。
同时,人工鱼礁可以模仿自然礁石的形状和结构,提供更多的藏身之地,提高海洋生物的繁殖率和生长速度,增加海洋生物的数量和密度。
三、提高海洋生物的丰度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促进海洋生物的迁移和聚集,提高海洋生物的丰度。
人工鱼礁的结构可以提供更多的栖息空间,促进海洋生物之间的互动和共存。
同时,人工鱼礁还可以提供更多的食物和保护,促进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人工鱼礁可以提高海洋生物的数量和密度,增加海洋生物的丰度。
四、改善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改善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均衡。
人工鱼礁可以提供更多的栖息和繁殖场所,促进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共生。
同时,人工鱼礁还可以增加海洋生物的食物链,促进食物链的有效传递,提高食物链的稳定性。
五、提高捕捞资源的丰度和可持续利用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增加海洋生物的数量和密度,提高捕捞资源的丰度和可持续利用率。
人工鱼礁可以吸引和聚集海洋生物,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人工鱼礁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捕捞场所,减少捕捞强度,延长渔业资源的利用期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人工鱼礁的建设对于增加海洋生物栖息空间、促进海洋生物繁殖和生长、提高海洋生物丰度和改善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工鱼礁可以提高海洋生物的数量和密度,增加海洋生物的丰度,促进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共生,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洋牧场生境营造与修复技术
海洋牧场生境营造与修复技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枯竭,海洋牧场生境营造与修复技术成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海洋牧场生境营造与修复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改善和恢复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
一、海洋牧场生境营造技术1. 人工鱼礁建设人工鱼礁是利用人工材料模拟天然礁石,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繁殖和觅食的场所。
通过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增加海洋生物栖息空间,促进海洋生物繁殖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2. 海洋植物种植海洋牧场可以利用特定的海洋植物进行种植,如海带、海苔等。
这些植物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和生态功能,可以吸收废弃物和有害物质,改善海洋水质,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3. 海底生态修复海底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海底植被的种植和海底物种的引进。
通过种植适应海底环境的植物,可以防止海底泥沙的侵蚀和水质污染,维护海底生态平衡。
同时,引进适应海底环境的物种,可以增加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二、海洋牧场生境修复技术1. 沉船修复沉船修复是利用废弃的船只或人工制造的船只,在海洋中创造人工礁石,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沉船修复可以增加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和多样性,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
2. 沿岸湿地恢复沿岸湿地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污染,沿岸湿地的面积和质量不断下降。
通过采用沿岸湿地恢复技术,可以修复和重建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和促进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3. 水域生态修复水域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湾的生态修复。
通过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改善水域环境,提高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常见的修复技术包括湿地的建设、水生植物的引种和污水处理等。
三、海洋牧场生境营造与修复的意义1.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牧场生境营造与修复技术可以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和栖息场所,保护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礁体形成原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礁体形成原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其中之一就是礁体,在海洋或淡水中生长的结构体。
它们通常由某些生物或生物群栖息形成,下面我们将探讨礁体的形成原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形成原理礁体是有机体群体构成的大型结构,它们通常生长在浅海中,由海底的头石和贝壳、藻类、珊瑚等生物体块和如细沙、碎石、贝壳等物质积累而成。
1.生物体块:如珊瑚礁体主要是由珊瑚动物群体形成的。
珊瑚动物的外形像花而被称为珊瑚花,珊瑚花和其它珊瑚动物利用钙质胶原蛋白构成珊瑚骨,通过钙化作用积累而成礁体。
2.细沙、碎石、贝壳等物质:这些物质是礁体的基础物质,它们通过风浪等自然力作用产生沉积作用,从而越来越高,形成富有层次感的礁体。
二、对环境的影响礁体不仅是海洋生物群体形成的大型结构,它们也是自然环境中一个强有力的物质转化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关键。
下面我们将探讨礁体对环境的影响。
1.海洋生态系统珊瑚礁为数众多、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提供庇护所、食物及栖息地,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珊瑚礁上,大量的生物聚集了起来,生物相对于环境的皮表面积增加,使得海洋轮回的物质循环进一步促进,珊瑚礁生态系统不仅是生命的“摇篮”,而且是宝贵的海洋资源库和人类游乐场所。
2.净化海水珊瑚礁能够吸收和过滤海洋中的有害物质,这使得珊瑚礁具有一定的净化海水的功能。
一些珊瑚会吸收海水中某些病菌和有害微生物,从而保护其他生物免受感染。
此外,珊瑚的栖息地和丛林能够缓冲海浪冲击力,减少海堤等人工构筑物损失,维护海边生态美景,控制砂浪飞扬和沿海泥沙的损失。
3.地球变暖众所周知,地球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气候变化,对珊瑚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因为全球气候越来越暖,相对应的海水温度也在上升,这样一来,珊瑚的生长速度减缓,色素失去保护,甚至死亡,这会对珊瑚礁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影响。
还有一种情况是,地球变暖导致海洋中的水体温度升高,这会使得一些寄生于珊瑚上的生物其生长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加速珊瑚宫殿和礁体的衰减。
人工鱼礁在我国渔业开发建设的现状与前景
青 岛市黄 岛 区海 洋与 渔业局 张杰 东 于广 成 国家 海洋 局 第一海 洋研 究 所 王 波
限 和对 人 工 鱼礁 建 设认 识 上 的 不 足 ,人 工 鱼 礁 的投 入 较 小 , 果并不 十分明显。 效 19 9 8年 6月 香 港 特 别 行 政 区 立 法 会 通 过 议 案 , 5年
面 积 达 20万 平 方 米 , 获 量 达 2万 吨 , 合 收 入 ( 括 0 渔 综 包
域, 供休 闲 、 垂钓 、 身活动之 用。 健
二 、 国 近 代 人 工 鱼 礁 建 设 发 展 历 程 我
我国人工鱼礁建设事业开始于七 十年代末 。17 9 9年
6月 ,广 西 钦 州 地 区 防 城 县 的 水 产 工 程 技 术 人 员 在 前 人
生 产经验 的基础上 , 首次研究设计 和制造 了 2 6座小 型沉 式 单体人工鱼礁 ,投放于该县珍珠港外 的白苏岩附近水
深2 0米 处 。试 验 取 得 初 步成 功后 ,9 0年 8月 扩 大 了试 18 验 , 计 制 造 了石 块 和废 船 鱼 礁 、 型 钢 筋 混 凝 土 鱼 礁 、 设 小
怪 , 三角形 、 有 圆筒 型 、 多面体 、 半球形 、 漏斗形等等 。 取 按 得 的不 同 效 果 可 分 为 以下 三 种 :
( ) 殖 鱼 礁 : 般 投 放 于 浅 海 海 域 来自 要 可 放 养 海 1增 一 主
鱼礁 工程招标 。 自 20 0 0年开 始 , 山东省结合 渔船报 废 ,
维普资讯
研 究 与探 讨 ・  ̄ I YUT NT YA U A AO
海岸带上的人工建筑物对当地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海岸带上的人工建筑物对当地生态系统有何影响?一、沿岸开发破坏生态环境1.1 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开发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沿岸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导致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这种开发过程中,往往需要清理、填海等方式来创造更多土地,这些活动直接破坏了生态环境,破坏了海岸带的自然景观。
1.2 人工建筑物破坏沿岸生物多样性人工建筑物的兴建过程会破坏原有的沿岸生物栖息地,使得许多珍稀或特有的生物无法继续生存。
此外,人工建筑对水质的影响,会导致一些水生生物的数量明显减少,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1.3 营建材料和废弃物污染沿岸水域人工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往往含有化学物质,比如沥青和水泥等。
这些物质在与水接触后,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导致血糖升高,破坏生物生态平衡。
二、对沿岸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产生负面影响2.1 城市化导致自然海岸带的消失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往往选择将海岸带填海造地以建设道路、港口或建筑物等设施。
这种行为导致原有的自然海岸带几乎全部消失,使得海岸带无法发挥自然防护、生态净化等生态服务功能。
2.2 人工建筑物改变了沿岸水域的流动性人工建筑物的兴建导致了沿岸水域的流动性发生了变化,原本应该建立自然防护屏障的海岸带被破坏,沿岸水域的波浪、潮汐等水动力因素受到干扰,导致水域的环境状况发生变化。
2.3 人工建筑物破坏了沿岸的景观和生态平衡沿岸建设的人工建筑物,往往会改变原有的沙滩、植被景观,使得自然景观丧失,生态平衡被破坏。
此外,人工建筑物的气象影响也会使得原有的景观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三、采取措施修复和保护沿岸生态系统3.1 建设人工沙滩和生态岛屿通过人工修建沙滩和建设生态岛屿,可以修复和恢复沿岸景观,提供生态多样性及繁衍的条件。
3.2 引入生态工程技术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可以重建和保护沿岸的生态系统,比如湿地重建、人工潮汐湿地建设等,这些工程可以改善潮间带的海洋环境,促进海岸植被的恢复,提高生物多样性。
东山海人工鱼礁区实施方案
东山海人工鱼礁区实施方案一、方案背景:东山海人工鱼礁区实施方案是为了增加海洋生态资源的恢复和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随着海洋环境的恶化和过度捕捞的现象,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各类鱼类资源急剧减少,渔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
因此,通过建设人工鱼礁区,为鱼类提供一个安全的栖息地,促进其繁殖和生长,进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二、方案目标:1. 增加海洋生态资源:通过建设人工鱼礁区,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吸引各类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增加海洋生态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2. 促进鱼类繁殖和生长:人工鱼礁为鱼类提供一个安全的繁殖和生长场所,促进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增加鱼类的数量和体重。
3. 提高渔业生产效益:通过增加海洋生态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渔业的总产量和效益。
三、方案内容:1. 人工鱼礁的建设:选择适宜的海域,采用生态友好的材料,建设稳定的人工鱼礁区,为鱼类提供一个合适的栖息场所。
2. 鱼类引种及繁殖:根据当地海洋生态资源的需求,选取适宜的鱼种进行引种,建立良好的鱼类种群。
并通过合理的养护管理,提高鱼类的繁殖率。
3. 生态环境监测:对人工鱼礁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水质、温度、营养盐含量等指标。
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对鱼类生存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
4. 渔业管理和保护:建立合理的渔业管理制度,通过限制捕捞季节、禁捕区域等措施,保护人工鱼礁区内的鱼类资源。
同时加强渔业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5. 宣传教育和利益相关方合作:加大对渔民和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对人工鱼礁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与渔业相关的各方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人工鱼礁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四、方案实施:1. 确定建设地点和具体方案:通过专家评估和实地考察,确定适宜的建设地点和具体建设方案。
同时,根据实施方案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工作安排。
2. 建设人工鱼礁区:按照施工计划,组织专业施工队伍进行人工鱼礁的建设工作。
惠州东山海人工鱼礁区生态养护效果初步探究
技术惠州东山海人工鱼礁区生态养护效果初步探究文I惠州市海洋技术中心刘锦荣杨玉峰梁浩亮杨玉峰中国水产科学硏究院南海水产硏究所唐振朝实践证明,人工鱼礁的建设对保护和恢复海洋生物资源具有积极意义』匕外,人工鱼礁建设能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为海洋生物栖息、繁殖、索饵、避敌提供良好环境,是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018年底,在惠州市稔平半岛南端东侧的东山海2.55km:海域,投放人工鱼礁3252个、总空方16.2199万m‘,建成惠州东山海人工鱼礁区为评价人工鱼礁区的生态养护效果,作者通过现场采样对其进行了沉积物和环境生物的现状调查。
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和浮游动植物多样性比对照海域更高,且礁体投放后未出现明显沉降和掩埋,其表面已开始附着生物,对当地海域环境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材料与方法2019年9月26-27H,采用拖网采样及水下调查等方法,在惠州东山海附近对礁区及其附近海域共设置了11个站位,包括5个人工鱼礁区站位和6个对照区站位,开展了包括沉积物及环境生物等内容的采样调查,并结合多波束侧扫技术对地形变化进行探测,为该海域人工鱼礁建设效果评价提供科学支撑。
1.采样分析和评价方法潜水调查中首先通过走航中的声学信号对礁群进行初步定位.由潜水员在水下对鱼礁进行拍照、摄像和附着生物采样.取样面积为20cm x20<m2. 多波束侧扫调査114°54'E114°55*E114°56°E I14°5TE114°58'E114°59^115°ES8・sll・S12・SI3・S9・S!O・zz.raz9£o1N-sr4zs?-l zzr>>razzrzz-一—LI1-114°S4'E114*SS'E1WSCE I14°STE WSST114°59*E llS°Ii调查站住务布图多波束水深扫测时间为2019年1月19日至2019年1月220,主要设备有Sea Bat7125多波束测深系统及配套系统平面坐标系采用国家2000坐标系,高斯投影,高程基准和深度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等深线间距为lm:多波束水深测量采用HemisphereR330专业海洋信标接收机伪距差分方式进行平面定位,采用国家2000坐标系。
海岸工程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
海岸工程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海岸工程是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岸带资源而进行的一系列建设活动,如港口建设、填海造陆、海堤修筑等。
这些工程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类生活需求的同时,也给渔业资源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港口建设是常见的海岸工程之一。
为了满足大型船舶的停靠和货物装卸需求,港口通常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疏浚和深挖。
这一过程直接改变了海底地形和地貌,破坏了原本的海洋生态环境。
原本栖息在这些区域的鱼类可能会失去栖息地和觅食场所。
例如,一些底栖鱼类依赖于复杂的海底地形来躲避天敌和寻找食物,港口建设导致的地形改变可能使它们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填海造陆工程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更为显著。
通过填海来获取新的土地用于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等,直接减少了海洋的面积,破坏了沿海湿地和浅海海域的生态系统。
这些区域往往是许多鱼类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
填海工程不仅使这些重要的场所消失,还可能导致海水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繁殖和生长。
海堤的修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海浪和风暴潮的侵袭,保障沿海地区的安全。
然而,它也阻断了海水的自然交换,影响了近岸海域的水流和营养物质的输送。
这对于依赖于水流带来食物和氧气的海洋生物来说,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鱼类的洄游通道也可能被海堤阻断,限制了它们的活动范围,进而影响其种群的交流和繁衍。
海岸工程还会带来间接的影响。
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振动会干扰鱼类的听觉和感知系统,影响它们的行为和生理功能。
例如,噪音可能会导致鱼类的通讯受阻,影响它们的交配和集群行为。
此外,海岸工程建设导致的海洋生态系统的改变,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比如,某些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从而影响了整个食物链的基础。
以这些生物为食的小型鱼类数量减少,进而影响到以小型鱼类为食的大型鱼类,最终导致渔业资源的整体衰退。
为了减轻海岸工程对渔业资源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在工程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充分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综合考虑渔业资源保护的需求。
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原则
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原则
人工鱼礁是一种人工制造的海洋生态系统,它可以提供鱼类和其他海
洋生物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在设计人工鱼礁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以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人工鱼礁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当地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
不同
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对人工鱼礁的设计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浅海
区域需要更加坚固的结构,以抵御海浪和风暴的冲击,而深海区域则
需要更加轻便的结构,以便于安装和维护。
其次,人工鱼礁的设计应该考虑到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态需求。
不同的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对栖息和繁殖的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一些鱼类需要有洞穴和缝隙来躲避天敌和产卵,而另一些鱼类则需要
有平坦的表面来产卵和孵化。
此外,人工鱼礁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人工鱼礁的
建造和使用可能会对当地的海洋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改变水流
和海底地形。
因此,在设计人工鱼礁时,需要考虑到其对当地海洋环
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其影响。
最后,人工鱼礁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其可持续性和经济性。
人工鱼礁的
建造和维护需要一定的成本,因此需要考虑到其可持续性和经济性。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设计易于维护的结构可以降低人工鱼礁的成本和维护难度。
总之,人工鱼礁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态需求、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可持续性和经济性。
只有在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工鱼礁。
渔业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
渔业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渔业是人类获取海洋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污染和环境破坏等原因,海洋渔业资源逐渐减少,渔业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渔业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渔业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
1. 人工鱼礁建设人工鱼礁建设是常用的渔业生态修复技术之一。
通过在海洋中部署人工鱼礁,可以为鱼类提供安全的栖息地和繁衍场所,促进鱼类资源的增殖和增长。
人工鱼礁可以运用不同材料,如混凝土、陶瓷等,形成各种适合不同种类鱼类生活的结构。
这些人工鱼礁既可以起到栖息作用,又可以提供捕食物种的生境,从而帮助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水域修复与污染治理渔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与水域的污染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水域的修复与污染治理是渔业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控制农药农化物质的使用、加强水体监测和管理等措施,可以减轻水域污染,恢复水生态环境。
同时,也需加强河流、湖泊和近海等水域的清淤和生态修复工作,以恢复生态系统的自净和自凿能力。
3. 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是渔业生态修复的基础。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渔业资源保护政策与制度,对渔业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定量管理和合理利用,可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过度捕捞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加强渔业监管和违法查处,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也是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重要举措。
4.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建设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的建设是渔业生态修复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划定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可以限制捕捞活动、控制污染源的排放等,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在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内,还可通过科学研究和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的变化和渔业资源的动态,为渔业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5. 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培育海洋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培育是渔业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海洋生物资源库和保护区,收集和储存重要的渔业资源种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日本美国人工鱼礁建设对我国的启示_于沛民
日本美国人工鱼礁建设对我国的启示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鱼类行为实验室于沛民张秀梅人工鱼礁是人工置于水域环境中用于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的构造物。
它通过适当的制作和放置来吸引和增殖各类海洋生物,达到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
由于人工礁体修复海洋环境的作用显著,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了人工鱼礁的研究和建设,其中美国和日本的人工鱼礁建设走在世界前列,不管是在生态环境的改善,还是在经济效益的提高上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1日本人工鱼礁建设1.1概况日本是世界上人工鱼礁开发和利用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人工鱼礁研究和开发方面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其对人工鱼礁、人工鱼礁渔场、人工鱼礁增养殖场的研究历史较长,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如今的人工鱼礁业,已成为日本水产业中一个重要的产业和研究领域。
日本沿海遍布的7000多处由人工鱼礁形成的渔场,不仅恢复了曾经被污染的海域生态环境,还促进了沿岸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人工鱼礁的建设经历了普通型鱼礁、大型鱼礁和人工礁渔场三个发展阶段。
随着鱼礁建设技术的进步,建设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
每个投入区的鱼礁建设空间,普通型鱼礁为400m3以上,大型鱼礁为2500m3以上,人工礁渔场为30000~70000m3。
1990年代后,作为栽培渔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鱼礁建设进一步法制化,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出资600亿日元建设礁体600万空立方米,并规定所有围海项目都必须增设具有鱼礁功能的建筑结构。
目前,大阪国际机场的护岸坡堤已成为日本最大的人工鱼礁区。
人工鱼礁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不仅有以鱼类为对象的底鱼礁和悬浮鱼礁,还有供海藻类、鱼类、虾类、贝类繁殖的特种鱼礁。
近年来,制作鱼礁的材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钢筋混凝土鱼礁外,还出现了钢制鱼礁、玻璃钢鱼礁、塑料嵌板组合鱼礁。
近期开发贝壳型鱼礁和高层鱼礁已成为日本人工鱼礁研发的新动向。
贝壳鱼礁又称为饵料培养型增殖鱼礁,在三重、香川、岛根、广岛、大分等县迅速推广普及,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而且节省了制礁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因过量贝壳堆积而引起的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鱼礁建设对浅海生境和物种的影响摘要:随着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渔业资源衰退现象明显,对修复渔业资源效果显著的人工鱼礁事业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良好果。
人工鱼礁投放到海中后,使周围海域的流、光、音、底质等非生物环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引起生物环境的变化,使水生生物量增大,从而形成良好的渔场或增养殖场,集鱼效果也非常明显。
本文综述了人工鱼礁的环境功能和集鱼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对于人工鱼礁建设发展存在的利与弊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字:人工鱼礁浅海生境物种1.引言1.1相关概念界定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进行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渔场的修复,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2人工鱼礁建设的意义当今, 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近海渔业水域环境日趋恶化, 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为了扭转渔业资源的衰退趋势,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 如实行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捕捞作业网目规格限制、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等, 这些措施对渔业资源的衰退能起到一定的减缓作用。
[2]其中, 利用人工鱼礁建设来恢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增殖和养护渔业资源, 提高水产品质量, 是已经被发达国家证实了的一条有效途径。
2.鱼礁建设对于生境和物种的影响2.1鱼礁对生物环境的影响人工鱼礁区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机理,研究发现,人工鱼礁上着生的微生物具有消除TOC(全有机碳素量)以及NH4+— N的作用,起到了净化水质的功能。
人造海洋涌升流海域生态系的研究还发现,表层生产力较高的水域,其海底的底栖生物量也较高。
[3]这主要是海表的有机碎屑下沉到海底,使海底含有丰富的食物。
而底栖生物不仅把下沉的有机碎屑当做食物,同时底栖生物在调节泥水界面的物质交换、促进水体的自净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底栖生物自身又是其它经济动物的食物,其生产量与渔业产量密切相关,底栖生物资源量的分布常是衡量海区渔业资源状况的最基本要素。
因此涌升流海域在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和增殖渔业资源两个方面形成了较完美的良性循环。
鱼礁投放后,其周围海域的非生物环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引起了生物环境的变化。
其结果为鱼礁海域的生物量增大。
鱼礁投放后形成的上升流,将海底深层的营养盐类带到光照充足的上层,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提高了海洋初级生产力,同时鱼礁本身作为一种基质,附着生物开始在其表面着生,鱼礁周围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发生变化。
[4]以往的调查研究表明,附着植物的着生量受水深、透明度、种质等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由于鱼礁的上面及侧面上部光照充分,所以着生量较大,水浅的水域着生量也较大;附着动物的着生量,在透明度高、底质较粗、流速较快的水域中较大。
附着生物总量,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增大,例如,水深 35 m 的鱼礁,投放 l个月后表面着生了硅藻,3个月后出现了许多藤壶、蜗旋沙蚕等,9个月后鱼礁的表面完全被附着生物覆盖,一年后,大型藻类群落形成。
鱼礁区里的底栖生物总个体数比周围的多,其中节足动物的湿重大于环形动物。
另外,单体鱼礁内部和附近环形动物的种类、个体数有减少的倾向。
鱼礁的内部和后方聚集着许多浮游动物,其中桡足类主要分布在礁后面,糠虾类则多分布在礁内部。
桡足类在流速快的时候,集中于礁后的流影处,流速慢的时候活跃在礁体的后方。
中国在南海的人工鱼礁效果调查也显示,春夏季投礁一个月后,礁体表面的附着生物覆盖率达 l00%,3 个月内每平方米的湿重达 2l kg,种类多达 l52 种,其中 73.7%可供鱼类食用,广东近海的鱼礁表面附着生物量是周围底栖生物量的 l000 倍以上。
[5]2.2鱼礁对物种的影响海上现场调查证明,鱼礁集鱼效果明显。
田中利用鱼探仪对鱼礁区与非鱼礁区的鱼群进行了探测,其结果鱼礁区的平均集鱼量为非鱼礁区的 2.6 倍左右。
增氵尺寿通过分析渔获量得知,日本青森县岩崎海域的鱼礁区内,枪乌贼(Loligobleekeri ke-ferstein)、黑鮶等鱼的资源量,比投放礁前增多,神奈川县沿海的几处鱼礁渔场的竹荚鱼、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等也比投礁前增多。
小川对日本不同地区沿海渔场的调查结果显示,各县鱼礁区的年间单位渔获量为:高知县 11 kg / m3,广岛县8kg / m3,大分县 12 kg/ m3,千叶县7kg / m3,青森县8. 4 kg / m3,福岛县5kg / m3,岩手县7kg / m3,北海道 0.3 kg / m3,各地的产量均比投礁前增加。
[6]3.鱼礁建设的利弊分析3.1鱼礁建设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据联合粮农组织估计,有70%的海洋鱼类已过度捕捞,全球15个主要渔场中有13个捕鱼量已超出鱼类可持续发展量。
渔业资源衰退已是世界性问题。
而设置人工鱼礁可同时起到多种作用:(1)人工鱼礁能改善环境,鱼礁上会附着很多生物,从而引诱来很多小鱼小虾形成一个饵料场;(2)鱼礁会产生多种流态,上升流、线流、涡流等,从而改善环境;(3)鱼礁体内空间可保护幼鱼,从而使资源增殖;(4)在禁鱼区设置鱼礁能真正起到禁捕作用。
[7] 鱼礁区不能拖网,也不能围网和刺网,只能用手钓,而手钓产量有限。
由于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保护和增殖的效能,因而为各方所关注,投置鱼礁的国家越来越多。
但是设置人工鱼礁的投资比较大,因为一个鱼礁区至少要有4 000空立方米的礁体,鱼礁少了不起作用。
再则投礁地区的选择也很重要,要避开泥质底和高低不平的海底。
3.2建设人工鱼存在的问题3.2.1建礁经验不足浙江省人工鱼礁从无到有, 前后历经 20 年。
特别是 2001 年以来浙江沿海一带都开始了人工鱼礁的建设,虽说早在 1986年, 原浙江省水产局就在温州平阳南麂列岛海域进行了人工鱼礁的投放, 但当时由于资金的限制只是投放了 4 座钢筋混凝土制多层翼船型人工鱼礁。
面对今天如此大规模地建设人工鱼礁, 凭浙江省积累的经验还是不够的, 而且在浙江省现在的人工鱼礁建设地中,除了南麂, 其余各地均为第一次建礁。
总的来说, 浙江省的人工鱼礁工程是边探索边前进的。
再加上这次投礁所用的材料在先前的人工鱼礁建设工程中使用不多, 也有多少可以借鉴的经验。
[8] 在船礁改造过程中, 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 每进行一步, 人工鱼礁工程人员都会遇到新的问题,但同时随着改造工作的进行, 原先定下的改造方案一次一次被修改,原因是大家都在实践中掌握了更好的技术。
再次, 浙江省的人工鱼礁工程虽然有统一的规划, 但建设时各地都是独立进行的, 相互的交流很少, 经过这几年的建设, 各地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所以很有必要举办一场经验交流会, 让各地共享经验, 相互学习。
3.2.2社会宣传不够人工鱼礁工程作为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大事, 政府对人工鱼礁工程的宣传却远远不够。
不仅渔区的渔民对人工鱼礁工程了解得不多, 就是政府主管单位中工作人员对人工鱼礁的认识也是不够的。
在国内有关人工鱼礁问题的争论还是一直没有停止过, 主要还是围绕人工鱼礁到底能不能增殖鱼类资源这个问题展开的。
[9] 人工鱼礁在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家在各方面产生的效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这些国家建设人工鱼礁的步伐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相比其它国家, 我们国家在社会宣传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
3.2.3 面临诸多自然条件的制约浙江省沿海水流流速较大, 大风浪天气较多, 为了安全, 上级部门规定人工鱼礁在建设和投放的过程中都要避开风浪天气, 以免意外发生。
在面对台风天气时, 我们绝对不能麻痹大意, 在大风来临前应当及时将在建的和已建成的船礁拖带到避风港, 这样才能避免损失。
浙江沿海大陆径流众多, 北有长江、钱塘江、甬江水系, 中南部有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水系, 全省年径流量在 4×1010m3以上, 径流带来的泥沙使得浙江近岸水域透明度低, 底质淤泥较多, 影响人工鱼礁的稳定性及建设效果。
[10] 因此, 在人工鱼礁立项时, 要严格按照《浙江省人工鱼礁建设操作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选址; 在礁形设计时应重视对抗滑移、抗倾覆技术的研究; 透明度不是很高的水域应考虑在相对较浅的区域建礁, 水过于混浊的海域不应进行人工鱼礁建设。
3.2.4 资金投入不足人工鱼礁工程投资大, 见效慢, 一般的企业难以独立承担。
所以浙江省人工鱼礁工程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地方各级财政, 这样一来, 政府资金的到位与否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进度。
象山和大陈两地都因为资金的原因一度中断了人工鱼礁工程的继续。
相反, 嵊泗、朱家尖和南麂等地因为资金的到位率较高, 他们的人工鱼礁工程进行得非常顺利。
人工鱼礁工程关乎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 为了让人工鱼礁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希望地方政府适当加大对人工鱼礁建设的支持力度。
3.2.5 后期管理工作开展不力鱼礁设置后的管理一般由相关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管理规定。
对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则由企业实施具体管理,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
但目前许多人工鱼礁建设区的管理尚未进入正确轨道。
例如, 在人工鱼礁区常常可看到非管理者进行流网、延绳钓等作业, 不少价值较高的经济鱼类在还没能形成有规模的鱼群时就被捕获, 不利于人工鱼礁渔场的形成。
因此, 各鱼礁建设投资主体的企业在做好鱼礁投放工作的同时, 切实做好鱼礁的前期管理工作, 对礁区生物进行定期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决定对礁区鱼类的利用的可能性, 确定礁区鱼类的可捕数量。
渔业管理部门要对鱼礁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使人工鱼礁建设的效益通过正确的管理得到最大的体现。
4.总结人工鱼礁工程作为“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必须加强对包括工程建设、科研、管理等在内的研究探索,进一步理顺相关问题,才能推进人工鱼礁项目科学、有序、规范建设;必须理顺投资关系和权属,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动传统渔业向生态、高效方向转型升级;必须着手建章建制,制订相关技术导则和管理规定,才能进一步规范项目运作;必须根据鱼礁类型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同时,重视后续多方面投入,强化日常监管,才能保证建设实效。
相信浙江省的人工鱼礁规范化项目建设试点,不仅能为今后的人工鱼礁建设做出有益探索,更可以实现缓解渔业资源衰退、有效修复资源、提高海洋环境质量、促进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1] 王其翔,唐学玺.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与分类[J]. 海洋环境科学. 2010(01)[2] 周艳波,蔡文贵,陈海刚,陈丕茂,贾晓平. 3种光照条件下六面锥型罩式人工鱼礁模型对花尾胡椒鲷的诱集效果[J]. 南方水产. 2010(01)[3] 王伟定,梁君,章守宇. 人工鱼礁建设对浙江嵊泗海域营养盐与水质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 2010(01)[4] 张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良. 环境因子对大亚湾人工鱼礁上附着生物分布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9(08)[5] 张永民. 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06)[6] 刘洪生,马翔,章守宇,于红兵,黄华接. 人工鱼礁流场效应的模型实验[J]. 水产学报. 2009(02) [7] 侯元兆,吴水荣. 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理论方法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流行概念的辨正[J]. 世界林业研究. 2008(05)[8] 吴姗姗,刘容子,齐连明,梁湘波. 渤海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2) [9] 张硕,孙满昌,陈勇. 人工鱼礁模型对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鲉幼鱼个体的诱集效果[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8(01)[10] 唐衍力,王磊,梁振林,姜昭阳,史红卫. 方型人工鱼礁水动力性能试验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