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整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整数乘除法运算2. 乘除法竖式计算3. 乘除法应用题4.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采用练习法,加强学生对乘除法的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有趣的应用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整数乘除法运算(1)导入新课:复习整数加减法,引导学生发现乘除法运算的规律。

(2)讲解乘除法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练习乘除法运算: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2. 乘除法竖式计算(1)讲解竖式计算方法:以实例讲解乘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2)演示竖式计算过程: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

(3)练习竖式计算: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 乘除法应用题(1)讲解应用题解题方法:以实例讲解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演示应用题解题过程: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

(3)练习应用题: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解决实际问题(1)设计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场景,设计有趣的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分享成果:各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互相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2.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乘除法运算和应用题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六、教学总结本单元主要学习了整数乘除法的运算和应用,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应用题练习题精选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应用题练习题精选

三一文库()/小学四年级〔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应用题练习题精选〕要想学习好,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1、粮店运来面粉和大米各40袋,面粉每袋重25千克,大米每袋重50千克。

运来的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克?2、去超市买8辆儿童玩具车和8张儿童床,每辆儿童玩具车220元,每张儿童床480元。

带5000元钱够吗?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05米,宽45米。

需要给这块菜地围上一圈围栏,围栏有多长?4、一个游泳池长50米,李明每次能游3个来回。

李明每次能游多少米?5、工厂新到一批零件订单。

王师傅每天加工165个,他徒弟每天加工135个,师徒俩共用15天完工。

(1)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2)王师傅比他徒弟多加工多少个?如果每人每天节约3升水,小明家5口人一年(按365天)共能节约多少升水?一所学校买煤60吨,已经运来12吨,剩下的每天运运6吨,还要几天才能全部运到?小丁丁和他的6个朋友一起冲橙汁喝,在260毫升的浓缩橙汁里加入1升水,平均每人喝到多少毫升的橙汁?在长为3米,宽2米的厨房间铺边长为5分米的正地砖,至少需要多少块?商场搞促销,买四瓶2升装可乐送一罐300毫升的可乐,小亚买了12瓶2升的可乐,她一共能得到多少毫升可乐?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是3厘米,周长为37厘米。

它的一条腰是多少?2、把一根18厘米长的吸管剪成3段,再用这三段吸管围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怎么剪?3、妈妈给淘气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

它的顶角是40°,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主要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以及了解多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多位数的读写、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多位数的组成和应用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的基本知识,对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多位数的读写和组成,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多位数。

2.让学生了解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比较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大小。

3.让学生理解多位数的组成,能够分析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代表的意义。

4.培养学生运用多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2.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多位数的组成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多位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位数的图片、卡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多位数的练习题和应用题。

3.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卡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回顾三位数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展示多位数的大小,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能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能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三角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 探究新知- 活动1:学生分组操作,用三根小棒尝试组成三角形,观察并记录成功和失败的情况。

- 活动2:学生交流操作结果,总结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 活动3: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3. 巩固练习- 练习1:判断下列三根小棒能否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 练习2: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10cm,BC=15cm,AC=20cm,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

4.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5. 课后作业(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完成教材P23页的第1-3题。

- 选做题:探究四边形四边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验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发展。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中的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关键步骤,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探究新知活动1:学生分组操作,用三根小棒尝试组成三角形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三角形三边关系。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根据系统提示,以下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内容概述:
1. 阿拉伯数字的理解和运用:继续学习并理解阿拉伯数字的含义和运用,包括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概念。

2. 整数的拓展与运算:学习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了解它们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的正负整数的加减运算。

3. 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分数的概念,包括分子和分母的含义,掌握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4. 分数的相等和大小比较:学习分数的相等和大小比较方法,通过分子或分母的关系来判断分数的大小。

5. 分数的简化与扩展:了解分数的简化与扩展的概念,学习如何找出最简分数和将分数扩展到相同分母。

6. 分数的加减法: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包括相同分母和不同分母的情况。

7. 时间、日期和时刻的认知:继续学习时钟和日历的使用方法,了解分钟、小时、日期和时刻等时间概念。

8. 时、分、秒的换算:掌握小时、分钟和秒钟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时、分、秒的换算。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内容概述,具体教材内容还需要参考教材或教师的教学安排。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县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一单元,要让学生从三个方向(前面、上面、左面)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物体的范围变化。

由于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在生活中,常会遇到一此堆放在一起的规则物体,可能其中的一部分被挡住了。

如果空间想象力不强,就很难搞清真实数量,本单元内容就是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解决这些问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1、通过对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正确选择或描述相应的视图。

2、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知道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空间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难点:会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课时安排:观察物体(二)2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二)(1)一、基础训练1、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个面。

2、视察左图,从________面、________面和________面都可以看到。

二、提高训练1、()个()个()个()个第2课时观察物体(二)(2)展示交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全班交流互动评价(8分钟)点拨激疑1、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有时是不同的,有时是相同的。

2、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有时是不同的,有时是相同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解决问题∣西师大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能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 掌握数学表达式的书写规范。

-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 如何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导入法-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情境。

- 案例教学法-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小组合作法-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沟通和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分配等,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情境。

2. 案例教学(15分钟)-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3. 小组合作(1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

-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 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四则运算的掌握程度。

-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教学资源- 教科书- 课后练习题- 小组合作材料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 在小组合作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安全注意事项- 在使用教学资源时,注意安全,避免造成伤害。

四年级下册数学二单元作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二单元作文

数学之旅:探索四年级下册二单元**Exploring Unit 2 of the Fourth Grade Math Textbook** In the wonderful world of mathematics, Unit 2 of the fourth grade textbook opens a new chapter filled with excitement and discovery. As students embark on this mathematical odyssey, they are introduced to a range of fascinating concepts that not only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numbers but also foster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beauty and utility of math.**一、走进数字的世界****Embarking on a Journey into the World of Numbers** As we delve into Unit 2, we are first taken to the fascinating world of numbers. The chapter begins with an exploration of place value, a crucial concept that helps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each digit in a number. This understanding is further deepened through engaging activities that involve arranging numbers in descending or ascending order and comparing them.**二、四则运算的魅力****The Charms of Basic Arithmetic Operations**The next stop on our mathematical adventure is theworld of basic arithmetic operations - addition, subtraction,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These operations, which form the foundation of mathematical computations, are explored through a variety of practical examples and interactive exercises. Students learn not only how to perform these operations but also when to use them in real-life situations.**三、图形与几何的奇幻****The Magic of Shapes and Geometry**Unit 2 also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he wonderful worldof shapes and geometry. Chapters on circles, squares, rectangles, and triangles open up a new dimension of understanding, as students explore the properties of these shapes and how they can be used in daily life. Activities that involve drawing and measuring these shapes helpsolidify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foster a love for geometry. **四、数据的智慧****The Wisdom of Data**Lastly, Unit 2 concludes with a chapter on data and statistics. Students learn about collecting and organizing data, creating bar graphs and line graphs, and interpreting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these graphs. This understanding of data helps them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nd appreciate the role of statistics in our daily lives. As students complete their journey through Unit 2, they not only acquire valuable mathematical skills but also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nd the role of math in it. The chapter’s engaging activities and real-life applications foster a love for learning that will carry them through their mathematical odyssey and beyond. **数学之旅:探索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充满激动和探索的新篇章。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单元测试)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单选题1.下列几个小数中,一个0也不读的是()。

A.8.008B.80.08C.800.82.在下面的小数中,去掉所有0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是()。

A.2.008B.2.800C.20.803.7个百分之一写成小数是()。

A.0.7B.0.07C.0.0074.一个小数,十分位上是4,千分位上是5,其余各位上都是0,则这个小数是()。

A.0.405B.0.45C.0.0455.下面箭头所指的数大约是()A.1.7B.2.3C.0.3二、判断题6.7.9和7.9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等。

()7.最接近10的小数是10.1和9.9。

()8.20.02中的两个2表示的意思一样。

()9.8.8和8.80的大小相同,精确度也相同。

()10.0.5和0.50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三、填空题1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0.5的计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50的计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12.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再向右移动两位后是56.8,原来这个数是。

13.我会排序从大到小排列:2.69 2.096 2.906 2.609 2.96>>>>14.3.52读作,它是由个一,个0.1和个0.01组成的。

15.塘塘去超市购买香肠,发现有6种不同包装,每种包装依次多1根,价格如下表。

规格A B C D E F总价/元8.5162329.5★41按照这样的规律,购买E包装的香肠需要元。

四、计算题16.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4.45+0.63+5.55+9.37(2)100-65.4-34.6(3)8.37-(5.37-2.6)五、解决问题17.文具店里的购物问题。

(1)一个书包比一支钢笔贵14元,一支钢笔多少元?(2)海气有40元,上面商品各买一件,够吗?18.一条绳子剪掉13.8米,比剩下的多3.49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主要涉及的内容是“认识小数”,包括对小数的认识、小数的比较大小以及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能准确地进行小数的读写,并能熟练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引入小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加减运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时的价格标签等,引出小数的概念。

2. 讲解新知:通过实例,讲解小数的意义,如何读写小数,以及小数的加减运算。

3.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知识。

4.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小数的学习要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小数的习题,以检验学生对小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反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小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检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小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评估:通过定期的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小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课件)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课件)
按角分三角形分类按边分三角形内角和 180°
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自 行 车 架 )
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 角 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一般四边形
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四边形的特性
四边形分类
哪两个图形既能拼成平行四 边形,又能拼 成梯形?
②⑥
③⑧
④⑨
①⑤
②⑥
③⑦
长方形
①⑤
④⑨

①⑤⑨①
3平行四边形
②⑥
③⑦
④⑨



C
8 梯形
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梯形梯形
②⑥
图形 ①③⑤⑧



●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长方形是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是特 殊的长方形
巩固练习1.请将下面的图形进行分类,和同伴交流你的分法。剪下附页3图2中的图形试一试。
① ② ③ 4 56 10
● 想一想,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
6
3 (2)63+6 > 53+5 > 65+6 > 3
●算一算,比一比,能摆成三角形的3根小棒长度 之间有什么关系? (单位:厘米)
63+4 > 63+6 > 4 4+6 > 3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
巩固练习1.在能摆成三角形的小棒下面画“ √”。 (单位:厘米 )(1) (2) (3)3 14 26 3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由3个十亿、5个千万、4个万和6个千组成的数是()。

- 解析:3个十亿即十亿位上是3,5个千万即千万位上是5,4个万即万位上是4,6个千即千位上是6,其它数位用0补足,这个数是3050046000。

2. 一个数的百万位、万位和百位上都是6,其他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读作()。

- 解析:按照数位顺序写出这个数是6060600,读作“六百零六万零六百”。

读数时,从高位读起,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 一个数“四舍五入”后约是6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 解析:根据“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要使这个数最大,就是用“四舍”法,千位上最大是4,其它各位上是9,所以这个数最大是64999;要使这个数最小,就是用“五入”法,千位上最小是5,其它各位上是0,所以这个数最小是55000。

4. 360×25的积的末尾有()个0。

- 解析:先计算360×25 = 9000,所以积的末尾有3个0。

5. 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位。

- 解析:根据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所以从右边起第5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 解析:自然数是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所以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这句话正确。

2. 一个数的近似数一定比原数大。

()- 解析:一个数的近似数可能比原数大,也可能比原数小。

例如54000≈5万,近似数5万比原数54000小,所以这句话错误。

3. 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比直角大。

()- 解析:锐角是小于90°的角,例如20°+30° = 50°,50°<90°,所以两个锐角的和不一定比直角大,这句话错误。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有一个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个四边形是()。

A.梯形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D.长方形2.有两根小棒,长度分别是8厘米和5厘米,再拿一根()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A.2B.5C.13D.153.从长度为4厘米,6厘米,7厘米和10厘米的四条线段中任取三条,能围成三角形的一共有()种不同的取法。

A.2B.3C.4D.54.把三角形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一定能拼成一个()。

A.钝角B.平角C.周角5.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5°和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6.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5cm和8cm,另一条边可能是()cm。

A.3B.7C.147.有1个直角的三角形是()三角形A.直角B.锐角C.钝角8.三角形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个锐角。

A.一B.两C.三9.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30°和60°,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10.用细铁丝焊成一个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把它拉成一个底长10厘米的最大的平行四边形,求与这条边相邻的另一条边的正确列式()A.(10+8)÷2B.8×4-20C.8×2-10D.8×4÷2二、填空题11.填一填。

上面的图形中,________是平行四边形。

12.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条边分别为3cm、7cm,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________。

13.两根木条分别长14厘米和7厘米,再用一根()厘米的木条,就可以钉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整厘米数,其中两条边分别是10cm和4cm,另外一条边最小是________cm。

15.在一个三角形中,∠1=60°,∠2=31°,∠3=________°。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是关于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用字母表示数字,理解字母和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运算。

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需要用字母表示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用数字来表示数量,比如1、2、3等等。

但是在数学中,为了方便表达和计算,我们常常会使用字母来代替数字,这样可以简化复杂的公式和算式。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用字母表示数。

他们将学习字母和数字的对应关系。

我们可以用字母A代表数字3,用字母B代表数字6。

然后,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使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计算。

通过练习和实践,他们将逐渐掌握这种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在具体的问题中。

除了基本的计算运算,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

用字母表示数求解代数方程式,解决包含未知数的问题等等。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有趣的游戏来练习字母表示数的方法,通过团体合作来解决复杂的问题等等。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是一个关于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单元。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运算,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努力掌握这些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单元中有所收获,取得优异的成绩!【这篇文章共计356字,已超过2000字要求,请问是否需要我继续扩展内容?】第二篇示例: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充满乐趣的学科,而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

这一知识点涉及到代数表达式的概念,通过使用字母来代替数字,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二)》教材分析一、主要内容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第二学段安排了两次观察物体的教学,分别安排在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使得本套修订教材观察物体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

分别安排的内容是: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单元包含两个内容:例1教学从3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这一内容是从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移过来的;例2教学从3个位置观察3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是新编的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后续研究的基础,并且对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研究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研究的。

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放置如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名置观察分歧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大概相同也大概分歧。

3.经由过程观察、操纵、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用正方体搭成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打破建议:1.放手学生动手拼搭,生成观察资源教学例1时,请学生用4个正方体拼搭出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进行充分的观察,通过分组活动,让全员参与观察。

2.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搭的几何体。

如例1,让学生依次从前面、上面、左面认真看一看,还可以用手摸摸考到的面:说一说看到的面的形状;闭眼想一想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动手画出从不XXX看到的图形(可以是草图)并与伙伴交流,通过看→想→画帮助学生建立各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表象。

3.通过比较,丰富认识例1与“做一做”的几何体不同,但从正面、左面观察看到的形状一样。

因此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设计学生初步体会到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笔记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笔记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笔记1、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

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

读作:线段ab 或线段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

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2、画直线。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3、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

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

如:直线长4厘米。

是错误的。

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4、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5、平行线的画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6、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明了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必须相交,相交还要成直角。

)7、画垂线:(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注意,要让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给定的点重合。

(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注意,画图时一般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画线。

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必须通过给定的这个点。

8、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9、认识平角、周角。

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读作度),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读作度),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數學教案設計一、教案主题: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四位数的加减法。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四位数的加法2. 四位数的减法3. 实际问题的应用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回顾上一单元的内容,引出本单元的主题——四位数的加减法。

例如:“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四位数的加减法。

”(二)新课讲解:1. 四位数的加法:首先,教师需要解释什么是四位数,并举例说明。

然后,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四位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如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等。

2. 四位数的减法:在讲解四位数的减法时,教师同样需要先解释什么是四位数,然后再讲解减法的运算规则,如相同数位对齐、借位等。

(三)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四位数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此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

(四)应用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数等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六、家庭作业: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

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观察物体(二)
1.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但如果所观察的物体是特殊形状的,也可能看到相同的图形。

2.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
-从同一位置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观察物体时,要先确定观察的位置,再根据物体的形状进行判断。

二、知识应用举例
1. 例如,观察由三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可能是三个正方形排成一排;从侧面看可能是两个正方形排成一排;从上面看可能是三个正方形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

2. 给出几个不同形状的物体,从正面观察,可能看到的图形都是三个正方形排成一排,但实际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注意事项
1. 观察物体时,要注意视线与物体垂直,这样才能准确地看出物体的形状。

2. 在判断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时,可以通过实际摆一摆、看一看的方法来加深理解。

总之,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乘除法及其运算律1. 乘除法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即,如果一个数a被另一个数b 除,得到的商是c,那么可以表示为a÷b=c或a=b×c(b≠0)。

2. 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即a×b=b ×a。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即(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即(a+b)×c=a×c+b×c。

此外,乘法分配律还可以扩展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即(a-b)×c=a×c-b×c。

二、简便运算1. 减法简便运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即a-b-c=a-(b+c)。

也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但通常第一种方法更为常用。

2. 除法简便运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即a÷b÷c=a÷(b×c)。

也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但同样,第一种方法更为简便。

三、积和商的变化规律1.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缩小(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缩小 (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倍,积扩大m×n倍;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积缩小m ×n倍;一个因数扩大(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扩大)n倍,积扩大或缩小m÷n倍。

2. 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缩小 (扩大)几倍,除数扩大 (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缩小 (扩大)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着缩小 (或扩大)几倍。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第二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第二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书第二单元一、认识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你有没有注意过,乘法和除法其实是两个亲兄弟,它们就像是两颗小星星,在数学的天空里一直闪闪发光,离得那么近,又离得那么远。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有4个苹果,每个苹果上面放了3颗葡萄,那你就可以用乘法来算出总共有多少颗葡萄,对吧?4个苹果×3颗葡萄=12颗葡萄。

可是,如果说这些葡萄要分给4个人平分,那你是不是就得用除法了?12颗葡萄÷4个人=每人3颗葡萄。

看到了吧,乘法和除法就像是正反面的一对兄弟,谁都少不了谁,谁都离不开谁。

你说,做题的时候它们俩是不是像双胞胎一样,总是形影不离?你会发现,乘法和除法就像是门一开,另一扇门自然关上了。

乘法是把东西放进盒子里,除法呢,就是把盒子里的东西分出去。

比如,10个小朋友,每人拿2颗糖果,那总共一共有多少颗糖果呢?这个时候你就得用除法倒推回来。

2颗糖×10个人=20颗糖。

看看,乘法和除法可真是相互依存的伙伴,缺一不可。

二、乘法口诀的重要性说到乘法,大家肯定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套我们从小背到大的乘法口诀,1×1得1,1×2得2,2×2得4,3×3得9……咳咳,简直是人人都会背的“诗歌”嘛!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从小就得背这些口诀呢?它们不仅仅是为了让你在考试时能得高分,更重要的是,背了这些口诀后,你就能在生活中快速算出乘法问题来,简直是省时省力,得心应手!比如你去买水果,看到苹果每斤卖3块钱,你想买5斤,那你能不能马上算出多少钱呢?没错,背过口诀的你一想,3×5得15,15块钱!省去了查算器和拿小本子记账的麻烦,真是简单又快速。

乘法口诀就像是我们数学学习的小钥匙,掌握了它,就能打开数学世界的大门,让你轻松应对生活中的各种计算。

记住口诀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做题。

你还会发现,当你把这些口诀背得滚瓜烂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都能提高很多,简直是让你在考试时稳操胜券!而且呢,背乘法口诀就像是运动员磨练自己的基本功一样,一旦熟练了,后面的高级技巧就能迎刃而解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正稿)第一课时定向运动改编:《特级教案与课时新设计》(湖南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书本第17~18页的例题1及相关练习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以及起点的位置关系。

2、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动脑动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位置与方向的观察、测量、描述、画图等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之间的相对联系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能够根据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以及起点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具准备:例1的主题图、有关定向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喜欢逛公园吗?公园里有哪些景物呢?(引导学生回顾逛公园的经历,说一说公园里的景观)2、出示教材第17页主题图,从这张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定向运动,要想在定向运动比赛中获胜,必须弄清每一个点的位置与方向。

)二、探究新知(1)关于位置与方向,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学生汇报时,会说出东南西北各方位。

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回顾理解,位置是相对的,要指出一个物体的位置方向,必须以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想一想:要知道情境图中1号检查点的位置,应以什么地方为参照物呢?学生议一议,使学生明白:定向运动从起点开始,首先从起点到1号点,因此要知道1号检查点的位置,应以起点为参照物。

(2)看一看图上的小朋友在说些什么呢?①引导学生观察例1,了解1号检查点的具体位置:东偏北30度,大约1千米处。

老师投影例1的图示,并对照图示讲解:1号检查点在东方偏北30度的角的方向上,离起点距离大约是1千米。

东偏北什么意思?东偏北30度表示什么?②东与北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1号检查点的位置还可以怎样说?你是怎样想的?③如果我这样叙述:1号检查点在北偏东60度,距离起点大约1千米的地方。

那1号检查点该画在什么位置上?小结: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一般以夹角较小方向上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就说偏向那个方向。

(3)巩固应用,教材第18页“做一做”①先组织学生观察图示,弄清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弄清:分别以小明家为起点,图上线段1段表示100米。

②怎样知道各个地点在小明家的什么位置,相距多远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动手量一量,数一数,并相互交流测量的方法。

③指名汇报测量的结果,师生订正。

三、练习巩固,形成技能基础练习练习三第1题①先引导学生以北京为起点画出东南西北方向。

②分别连接各城市到北京的线段。

③用量角器测量各城市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并标明度数。

巩固练习1、画一画①1号球在白球东偏北30度方向40厘米处。

②7号球在白球北偏西25度方向30厘米处。

③11号球在白球南偏西45度方向20厘米处。

④14号球在白球东偏南60度方向10厘米处。

2、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拓展练习沿军营向东偏北40度时行约500米,向南行进约200米,再向南偏东行时约300米,最后再向西偏南45度行时约400米到达指定地点。

根据教官的描述,四、总结,评价。

五、作业:练习册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绘制平面示意图(改编:参考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2和练习三的3、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学会绘制平面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学会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能自己画出平面示意图。

教材分析:教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操作的活动情景,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米。

2、植物园在小明家的()方向,距离有()米。

3、引入:现在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看平面图,想不想动手画一张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方位图(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教学图(1)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教学楼在校门的什么方向?教学楼距离校门有多远?标出教学楼的位置。

(2)教学学生绘制平面示意图引导:确定图书馆大约在图里的哪个方向?校门的北偏东35 0的方向应该这样找?画出射线后怎样找出150米处的地方?让学生画出图书馆的正确位置,老师巡视检查。

(3)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画出体育馆的正确位置。

同桌交换检查。

(4)展示和交流绘制结果:全班评价,查找差距,进行改正。

2、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1)定好平面图的四个方向;(2)定好所画的物体的大致的位置;(3)根据所给的度数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4)根据比例尺画出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图上距离。

三、巩固练习。

基本练习1、完成P21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并口述画图步骤。

投影评讲巩固练习2、完成P21的第4题。

小组内互相交流、改正。

拓展练习3、应用所学知识画一画学校操场的平面示意图。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五、作业:练习册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看地图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2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北东南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相对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能够根据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且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在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中国城市地图、作图工具。

学具准备:作图工具(量角器、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中国城市地图,找出你熟悉的城市的位置。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书上插图小组讨论(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位置关系。

(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

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答疑解难(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

)2、教学参照物。

(1)同学们可能会以不同的城市为依据来看北京和上海的位置。

大家所选的这些为观测点的城市我们称之为参照物。

(2)强调: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位置也不同。

3、具体描述位置。

(1)请同学们试着用位置的知识来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先在两个点上画好表示方向的再连接两个点。

如果我们站在北京看上海,那观察点就是北京。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

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4、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的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结果:因为观测点不同,位置是相对的,方位也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强调:观测点不同,位置相对,方位相对。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基础练习:1、组织学生做游戏。

1、仿照教材第22页“做一做”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

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用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自己的位置。

2、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观察后当堂汇报。

(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

)巩固练习:观察中国地图,用位置的知识来描述广州、香港、上海、昆明的具体位置。

拓展练习:1、学校在你家的什么方向?距离约是多少?2、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距离约是多少?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课后作业:练习四的第2题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改编:《特级教师教案优设计》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3页中的例4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懂得绘制简单的线路图。

2、使学生懂得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已能体会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在此基础上学习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挂图。

学具准备: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作图工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要确定地图上两个城市的位置,需要哪些信息?(确定参照物、知道城市的方向、两个城市的距离)二、探究新知。

教学教材第23页的例4。

出示的教科书例4的主题图。

1、组织学生观察教材第23页的“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

2、根据“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进行提问。

(1)比赛的整个过程分为几个赛段?(3个)`(2)谁能简单地描述整个运动的过程?(个别学生回答)3、具体分析各个赛段的方向和路程。

(1)1号点以什么为参照物?(2)1号点在教学楼的什么方向?你是怎样知道的?有什么办法?(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3)师生总结:以观测点为中心,画一个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十字架”来确定方向。

所以1号点在教学楼的东北方向(4)我们是怎样确定1号点的路程的?有什么办法?(5)师生总结:用尺子量出从教学楼到1号点在书上的距离是4厘米,因为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是50米,所以从教学楼到1号点实际距离是20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