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创新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创新组织架构清晰,职能落实

建立了以决策层、研发层、管理层为架构的集团公司研发体系,保障了科技创新任务的完成。

每年制定研发计划、每五年制定技术发展规划与长远发展战略已经成为集团公司各单位的一种常态工作。特别是我们围绕航天2020年~2030年长远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组织了包括30位院士在内的专家完成了航天技术发展规划,从上万项技术中,确定了12个核心技术领域、16个专业技术领域、13个前沿技术领域和16个基础技术领域。

二、加速创新平台的建设,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集团公司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国家级企业研究应用中心4个,省市级技术中心17个,集团公司批准成立了6个研发中心、1个工艺中心与3个分中心。

多年以来,我们将航天系统工程理念贯彻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坚持“一个总体设计部,总指挥、总设计师两条指挥线”;坚持“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四步走的产品发展路线”;坚持“方案、初样、试样(正样)、装备定型四个技术状态控制”;坚持“零缺陷质量管理”,统筹推进技术创新的体系建设。

围绕提升集成创新、原始创新的能力,集团公司初步建成了以航天总体和专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主体、以13个国家级试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中心为支撑的,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设计制造与集成全过程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统筹内外部创新资源,将产学研结合作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且重点从战略层面来推动,已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武汉大学、国防科大、北航、西工大等15所高校建立了35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特别是与哈工大联合成立了空天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通过产权的结合形成了产学研相融合的技术创新实体,将高校的研发能力与集团公司的产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有力推进了航天技术在前沿和基础领域的原始创新。

此外,积极探索利用海外研发资源,集团公司下属的四维图新公司成功并购了荷兰Mapscape B.V.公司,这不仅是中国航天首次对西方发达国家研发资源的成功收购,同时也藉此成功成为下一代国际导航数据标准制定的参与方。

三、以“集成创新”、“原始创新”、“产品创新”、“军民融合创新”为技术创新行动重点,准

确把握航天科技工业的行业特点,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通过系统集成创新全面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实施。

二是通过原始创新加强前沿技术研究,抢占航天未来发展制高点。

三是通过实施产品创新工程促进由“实验室出产品的科研模式”向“现代工业体系的产业发展模式”转型。

四是通过军民融合创新推进航天技术应用转化和航天产业链的延伸拓展。

四、以“国际竞争力”作为评价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标尺,积极参与国际商业航天、军贸、

高端装备出口等领域竞争,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一是航天技术发展始终瞄准国际一流水平,不断增强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性能,这是赢得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

二是发挥航天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以及较强的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在国际航天领域不断开拓。

五、不断完善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始终把人才作为技术创新核心要素,不断激发创新的

动力与活力。

将技术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关键是创新的机制,核心就是最大程度地激发创新人才的动力和活力。

一是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实行津贴向一线倾斜、向科技骨干倾斜,制定荣誉奖励、专家管理、特殊津贴等管理办法,对贡献突出的科技骨干实行政治待遇、荣誉奖励、推举专家、培训深造、职称评优“五优先”,极大地激发了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

2010年集团公司又设立了航天功勋奖、创新奖和贡献奖,对获奖同志在全集团公司的工作会上进行表彰与宣传,此项举措进一步加强了对技术骨干人才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力度,对鼓励一线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和创造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是建立了有效的创新投入机制。

近年来,集团公司在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的同时,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自主投入力度,在集团公司内部建立了相对配套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比如我们统筹研发项目,除国家投入外,集团公司各级都要有相应的配套投入,形成共同投入机制。另外,集团公司将研发投入作为对各级考核的重要指标,要求每年必须增加经费投入。2010年自主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首次突破了5%,为培育和开辟新的技术和经济增长点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三是建立了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

2006年集团公司建立了独立的知识产权机构,制定并发布了集团公司应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名录,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一大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及产品得到了知识产权保护,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截至2010年底,集团公司共申请专利8372件,专利授权2040件,“十一五”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总量分别是“十五”的14.6倍和3.2倍;通过专利转让,累计创收5亿多元。

四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集团公司选拔、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以30位“两院”院士、101名国家级专家和一大批中青年技术带头人为领军人才的技术创新团队。集团公司先后引进的1000多名博士、9000多名硕士以及2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大部分已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同时,集团公司更加重视创新团队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加强各专业领军人才队伍的建设,集团公司有62人在上级29个专业组担任专家,有27人在国家863计划担任专家。另一方面,为鼓励和加强年轻专家队伍建设,集团公司拟出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同时设立创新基金,激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

六、规章制度日臻完善

为使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和高效运行,集团公司不断建立了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自主创新工作管理办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自主创新经费管理办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自主创新项目管理实施规范》等法律法规文件,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

七、创新文化不断弘扬

集团公司党组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努力营造浓郁创新氛围。一方面,集团公司结合军工文化建设,深入挖掘航天传统文化的创新内涵,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入航天精神中所包含的创新内涵进一步阐释和宣传。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将创新文化作为军工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系统建设,将工作重点放在营造创新氛围、树立创新榜样上,努力建设先进的创新文化,形成鼓励尊重创新创业的环境与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