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治理理论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文献综述2600字》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文献综述2600字》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1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1)1、对财务风险识别的研究 (1)2、对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 (2)2.1.2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2)1、对财务风险识别的研究 (2)2、对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 (3)参考文献 (4)2.1.1国外学者研究现状1、对财务风险识别的研究风险识别是指对于将要来临的风险,人们会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性的认识,并做出分析。

William Beaver(1966)在《会计评论》上的文章把统计学的数据方法使用到了财务风险的领域,在研究过某一个财务指标变化程度——建立出单变量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结构,以此来推断辨识出企业的财务风险,这成为了多变量预警分析的基础。

(引用)Ohison(1980)引入了logistic 逻辑回归方法从而针对性的分析判辨出企业财务方面的流动性、公司的资本组成结构和公司的规模。

相对于其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提供的数据要求不高,并且在准确率方面也较高,从而可透彻的探究财务风险。

Alnoor Bhimani(2006)认为企业的现金盈余水平可以通过企业现金净流量的变化体现出来,从而可以更为确切的辨别出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还可以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获得的投资现金净流量的变化来辨别出其不同阶段产生的财务风险。

Bonnie(2013)提出应建立一个延长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流程的分析框架,其框架应当包括有识别模型的建设构成、数据的汇集与规范等,并且,传统数据分析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构建财务风险识别框架来弥补。

Alessandro Zeli(2014)通过对中型企业的财务比率实行动态因子剖析之后,发现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使用财务杠杆系数、财务绩效数据来进行综合的识别剖析。

2、对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一般分成两步,第一步是对风险的辨别,第二步则是从中找到隐形风险,对其进行研究和控制。

这些年来,专家学者们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针对企业如何识别与防范财务风险的问题给出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且行之有效的建议。

资本结构与财务治理效率的关系文献综述

资本结构与财务治理效率的关系文献综述
【 会计审计 】 A c c o u n t i n g A u d i t
2 0 1 3 年 第8 期( 总第4 3 2 期 )七
资本结构与财务治理效率的关系文献综述
卞云霞 姚世斌 马 芬
( 西华 大学管理学 院, 四川 成都 6 1 0 0 3 9 )
摘 要: 近年来’ 国内外诸 多学者对上市公司资本 结构与公 司绩效的关 系进行 了大量研 究, 多为实证研 究, 且 大部分 以


引言
绩效 , 法人股 比例 与公 司盈 利能力显 著正相关 。陈小悦 ( 2 0 0 3 ) 认为在非保 护性行业第 一大股东 持股 比例与公 司价值是正相
关 的 。李 豫 湘 ( 2 0 0 4 ) 构建联立方程组 , 该 方 程 组 能 够 反 映股 东
资 本 结 构 是 指 企 业 资 本 的 构 成 及其 比例 关 系 。 在 既定 的制
年 以前 上 市 只 发 行 A股 的公 司 。 先 后 应 用 主 成 分法 和多 元 回归
二、 研 究 综述
资本结构理论 , 是以公司价值最大化 、 绩效 最优化为 目标 。
研究资本结构变化及与公 司价值 、 公 司绩效关系 的理论 。资本结
构的研究 由来 已久 ,最早起源于 2 O世纪 5 0 年代 , M o d i g l i a n i 和 Mi l l e r 合作共 同提出的 M M命题开启了资产结构研究的先河 , 随 后许 多国外 的专家学者开展 了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国内学 者关 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起步 比较晚 ,基本上都是在借鉴西方资 本结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我 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市 场环境对某一行业或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 。近年来 , 国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20_ _届)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对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人们对这种不确定性认识的局限性,使企业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

事实证明,很多企业由于资金周转不灵,企业偿债能力不足,并且这么企业没有采取很好的防范措施,导致其陷入困境,有的最终破产,所以说当今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每个企业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于财务风险以及它的防范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当然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有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角度不同而造成的。

1 财务风险的定义关于财务风险的界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章振东(2009)认为所谓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的资金及其运动呈现出不确定性,最终可能导致企业未来的财务收益与人们预期收益产生重大差异的一种财务活动。

张祖敏(2010)认为财务风险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运用财务杠杆不当可能带来的风险,有时,也称为筹资风险。

广义的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

吕利芳(2010)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从狭义上看是指由于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破产风险或普通股收益发生大幅度变动的风险。

从广义上看,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对企业的存在、盈利及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影响。

魏潇,李昊(2009)认为财务风险是指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的风险,它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汇率风险等。

吕朝辉(2007)认为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方面。

变现为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它是由于客观上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主观上的原因,如决策失误、管理不利等产生的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具体说是由于企业因为介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企业利润的可变性。

财务造假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财务造假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财务造假的国内外文献综述财务造假的国内外文献综述本文关键词:造假,综述,文献,国内外,财务财务造假的国内外文献综述本文简介:第2章文献综述 2.1国外文献综述2.1.1动因理论证券市场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国外研究财务造假的理论成果不断增多。

主流研究集中在造假动因分析上,比较经典的动因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 (1)舞弊三角理论该理论被公认为迄今为止财务造假动机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

最早研究舞弊因财务造假的国内外文献综述本文内容:第 2 章文献综述2.1 国外文献综述2.1.1 动因理论证券市场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国外研究财务造假的理论成果不断增多。

主流研究集中在造假动因分析上,比较经典的动因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1)舞弊三角理论该理论被公认为迄今为止财务造假动机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

最早研究舞弊因子学说的是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先生,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提出舞弊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异常需求、机会和合乎情理,为后来舞弊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

在 1995 年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的创始人、伯明翰大学的史蒂文▪阿伯雷齐特(W.Steve Albrecht)进一步完善了舞弊学理论[2]。

该理论认为企业舞弊的产生是由压力(Exposure)、机会(Opportunity)和自我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三要素组成,三者缺一不可。

经营受到阻碍、财务上出现困境、资金供应不足都会给企业带来压力,企业也就产生了舞弊行为的动机。

企业采取舞弊通常由于以下四种压力:工作压力、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和其他压力。

这四种压力构成企业舞弊的动机。

舞弊的第二种要素--机会,是指企业进行舞弊的同时又不会被揭发或者不会受到相关处罚,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况:"缺乏发现企业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审计制度不健全"。

在具备以上两个要素以后真正的舞弊行为就差借口(自我合理化)这一要素,即企业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企业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

公司治理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公司治理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公司治理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研究文献综述公司治理是指在公司内部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以确保公司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进行运作,并保障股东权益的一系列措施。

而企业财务绩效是评价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分析公司治理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财务绩效1. 董事会独立性与企业财务绩效研究表明,董事会独立性是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拥有独立董事的公司更能够采取中立公正的决策,减少潜在的利益冲突,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监督与管理。

另一方面,独立董事能够提供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帮助公司制定有效的战略和决策,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绩效。

2. 高层管理层激励机制与企业财务绩效企业激励机制对高层管理层的行为和绩效起到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高层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公司的经营发展,进而提升企业财务绩效。

常见的激励手段包括薪酬制度、股权激励和岗位晋升机制等。

二、公司治理实践与企业财务绩效1. 股权结构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公司的股权结构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实施效果。

研究表明,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容易导致所有权集中,易出现一些行为的追求私利而忽视整体利益的现象。

相反,股权分散的公司更容易接受来自不同股东的监督和约束,从而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提升企业财务绩效。

2. 资本市场监管与企业财务绩效良好的资本市场监管可以有效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促进公司治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研究表明,相对于弱监管的市场,严格的资本市场监管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提升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进而促进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

三、公司治理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机制1. 信息披露与企业财务绩效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充分透明和及时的信息披露能够提供给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全面准确的公司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增加市场的信任和稳定性。

【《财务造假文献综述》3500字】

【《财务造假文献综述》3500字】

财务造假案分析文献综述目录财务造蜂分析文■述 (1)2.1财务造假的风险因素 (1)2.2财务报告舞弊的特点及手段 (1)3.1单一管施 (2)3.2综合管臃施 (3)1研究背景财务是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统一成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账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

财务也是公司必不缺少的一部分。

在我国市场经济趋势不断的发展,对于会计胜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同时,能钻法律空子为了取得更多利益的财务造假事件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情况。

这情况非常严峻,直接导致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不稳定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同时让财务造假事件渐渐扩散起来。

财务造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受到利益的驱使,并创造出一系列的造假动机和机会,所以才会让大大小小的企业置身犯险在法律边缘外来求取经济利益,本文主要是通过财务造假基本概念,了解并认识财务造假的手段,研究和分析瑞幸咖啡财务是如何进行财务造假,使得我们更加从深层次了解我国财务造假手段和危害性,最后围绕瑞幸咖啡财务造假行为提出合理的避免财务造假的建议。

2财务造假的识别2.1财务造假的风险因素郑朝晖(2016严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十起管理舞弊案例的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基本有四种类型:那些频繁关联交易或者是资本经营的上市公司;或者是那些有比较大的股价波动的公司。

对银广夏舞弊案做了分析,发现具备以下这类特征的企业很容易进行财务造假:频繁变换行业政策,盈利减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的负差异衡量标准,一些异常庞大且有利可图的美联方交易,以及内部控制混乱。

张长江、温作民(2015)⑵以银广夏舞弊案为例,发现最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具有以特征:行业政策频繁变化、盈余减去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差值指标为负数、一些非同寻常的大额和获利丰厚的关联方交易、内部控制制度混乱。

张长海、陈险峰、吴顺祥(2015)⑶运用公开财务报告资料进行分析式复核,发现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和营运资金对总资产比可用来进行舞弊性财务报告识别。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治理对策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前言部分(一)相关背景自世界上首家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出现以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就如影随形。

21世纪初期,发生了“安然公司破产案”,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信誉,动摇了投资人的信心。

在2001年11月,曝光了安然公司的会计丑闻后又出现了世界通信、施乐等公司的会计作假,使纽约股市大跌,造成了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公司的破产,又使美国股民甚至全球的投资人都因此缺乏投资的安全感。

同样,中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也是屡闻不鲜,先是90年代初期的深圳原野、长城机电、海南新华“三大虚假财务报告(验资)案件”,随后1997年到1998年又发生了新“三大案件”——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

步入21世纪,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财务报告舞弊事件浮出水面。

2000年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份案件的余震还未完全消失,2001年又曝出麦科特舞弊案,银广夏风暴更是将财务报告舞弊推到了高潮。

自“银广厦”、“蓝田”财务造假事件被揭露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屡有财务丑闻曝光,这些财务造假事件引起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并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不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已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的公害。

财务舞弊对市场参与者在财务信息上的信心是一个严重威胁。

财务舞弊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公共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

事实上,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已经威胁到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甚至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

这就使得对财务舞弊的研究显得之分的有必要和有意义。

因此,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法、诱因,从而为我国防范和控制财务舞弊行为提供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财务舞弊的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财务舞弊是财务造假主体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手段故意谎报具有重要性质和实质性质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

会计制度文献综述范文(3篇)

会计制度文献综述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制度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通过对会计制度相关文献的综述,梳理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历程1.建国初期(1949-1978年)建国初期,我国会计制度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以计划经济为主。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主要以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为主要任务,会计核算方法简单,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2.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会计制度开始逐步与国际接轨。

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法律地位得到确立。

此阶段,会计制度在核算方法、财务报告等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1993-2008年)1993年,我国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计制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此阶段,我国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992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

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4.深化会计制度改革时期(2009年至今)2009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入深化阶段。

此阶段,我国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方面不断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

三、我国会计制度现状1.会计准则体系逐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形成了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包括《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

2.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

企业财务报告披露内容更加全面、真实、准确,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3.会计监管体系逐步健全我国会计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包括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管体系。

《财务报表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1200字》

《财务报表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1200字》

财务报表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时期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在早期阶段,银行财务报表的分析是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分析,该表测量了客户的信用和偿付能力。

为了反映1906年的信用分析,公司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必须附上资产负债表,并于1914年建立了美联储系统,加深了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利用。

Brown Paul R.(1998)认为简单的数值分析不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含义,对公司的系统分析可以更清楚地定义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它阐明了公司的环境和背景,分析了公司的适应性战略和优势,分析了外部世界将带来的机遇和威胁,并预测了公司的未来发展趋势。

Leopid A. Bernstein(2005)认为,财务分析是对公司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判断,并且是旨在预测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判断过程。

埃里克赫尔维特(Eric Helvert,2010)写了一本书《财务分析技术:价值创造指南》,介绍了企业系统决策的背景以及财务报表和分析工具的内部影响之间的关系,并解释了资本流动分析,财务绩效分析和财务预测。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供了有关资本成本和融资方案的专家意见,并讨论了旨在最大化股东价值的管理理念。

Veskovic(2012)认为,通过解释财务报表信息,公司可以获得相关信息以帮助做出业务决策,然后分析公司的业务优势和公司治理水平以澄清其财务状况。

确定公司的趋势和正确的发展方向。

John R. Graham(2014)公司财务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财务关系的变化。

环境的多样性还导致财务关系更加复杂,因此财务分析的质量应该更高。

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有必要将公司的生产和销售状况与各种财务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有效地解决公司运营所带来的财务问题。

Clyde P.stichney(2016)从企业竞争策略的角度全面讨论了如何分析报告,并结合资本市场构建财务报告和报告分析框架。

(二)国内研究现状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经济体制,与国外相比,国内财务报表的分析,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

关于财务造假文献综述

关于财务造假文献综述

关于财务造假文献综述
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故意虚构财务报表或者隐瞒重要信息,以欺
骗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
公司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整个市场和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财务造假的研究领域,有许多文献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综述和分析。

从历史角度来看,财务造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许多
学者和研究人员对财务造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他们从不同
的角度出发,对财务造假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进行了
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
财务造假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此外,从管理角度来看,财务造假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

许多文献对企业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监管制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以防范和应对财务造假行为。

这些文献的综述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和治理机制在预防和发现财务造
假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

此外,从市场角度来看,财务造假也对投资者和市场稳定造成
了严重影响。

许多文献对财务造假对市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探讨了财务造假行为对投资者决策和市场效率的影响。

这些文献的综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财务造假对市场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

总之,财务造假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财务造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预防和应对财务造假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约翰汉尼斯(1895)在其发表的《作为经济因素的风险》作品中,对风险进行了概述,他提到,在经济管理活动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风险会产生损害,且具有不确定性,经营管理主体需要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

威雷特(1901)在风险研究中提到,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因素,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但是却难以把控。

弗兰克·奈特(1921)在风险研究当中发表了《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文,他认为有些风险是能够予以确定的,有些风险是无法予以确定的。

他主要从事物的未来结果入手,认为可以提前对事物结果进行评估判定,并分析出不同结果,以此判定影响概率。

阿瑟·威廉姆斯(1996)等学者在风险研究中认为,风险主要是指在实现预期目标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到风险结果,从而导致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

若结果唯一,则不存在差异性,风险也就不复存在;若结果不唯一,那么就面临着结果不确定风险,最终结果与预期目标差异性大小决定着风险大小。

事物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种结果既有风险也有机遇。

风险之所以是风险主要是因为它有可能会引发损失,这种损失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0世纪中期,财务管理风险研究内容开始出现,其中研究极具成就的当属米勒、马克威茨等经济学家。

其中《资产组合选择》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可威茨(1952)在经济学研究中所提出来的,在风险研究中,他主要以资产组合为主题,分析了资产组合背景下所面临的风险要素,这也是资产组合理论的开端,随后这种理论被应用到经济管理研究当中,尤其在证券投资组合当中应用广泛。

研究当中,他对风险进行了量化处理,让风险具有了可评估性,这种理念使得人们对风险有了新的认知。

MM理论是由米勒和莫迪利安尼在1958年所提出的融资结构理论,该理论提出两个假设条件:第一,资产市场相对成熟,绝对完善,在此背景下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二,所得税是不存在的。

该理论主要从资产成本入手,分析了多元资本结构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所产生的变化,尤其是财务杠杆、收益所面临的风险,研究发现资产结构不会对企业价值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简单而言,企业价值与筹资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性,这为筹资问题探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财务风险文献综述

财务风险文献综述摘要: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 企业时刻都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各种风险。

财务管理系统作为企业风险预警器,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控制防范一、财务风险的概念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的收益发生偏离,进而造成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李燕在2008年第5期的会计之友上发表《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她认为由于财务环境复杂多变,企业本身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管理者盲目扩大规模导致决策失误使得企业产生了财务风险。

企业应该从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分析指标,并且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这三个方面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青岛科技大学的于新花在《会计之友》2009年第二期中发表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她分析了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和控制原则,进而提出了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并结合房地产业谈了该行业应采取的措施。

她认为风险的产生是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债务水平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弱,及财务决策失误和财务环境复杂多变并提出了通过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进行多元经营,制定合理的风险决策,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等方式防范财务风险。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岳上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张广柱在2009年会计之友第一期下发表了《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他们以中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资料为基础,利用距离判别分析法建立了一个既可以预测财务危机,又可以分析其成因的预警模型组,包括:预测企业整体危机,经营效率,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的模型;预测企业是否具有成长能力以及偿债能力是否存在问题的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危机并查出其产生的原因,有利于将财务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

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

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

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作者:罗瑛璇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18期一、研究背景财务舞弊所产生的错误信息会误导财务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导致资本市场各行为主体乃至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出现决策偏差。

如今,财务舞弊问题已经威胁到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安然、麦道夫、银广夏、蓝田、兴业银行、长虹等国内外资本市场出现的重大财务丑闻事件也印证了防范财务舞弊的必要性、紧迫性。

目前国内外对舞弊的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研究涵盖财务舞弊的动机、手段、监管、环境等多方面。

但当前研究仍存在一定缺陷,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二、关于财务舞弊的文献综述(一)对舞弊动机的研究国外学者对舞弊动机的研究主要包括冰山理论、三角理论、GONE理论和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舞弊冰山理论(二因素论),由美国的G. Jack Bologna和加拿大的Lindquist Robert J.提出。

该理论把舞弊比作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露在海平面上的只是冰山的一角(结构部分),更庞大的危险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行为部分)。

舞弊三角形理论(三因素论)。

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提出舞弊的产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异常需要、机会和合乎情理。

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Albrecht博士(1995)进一步发展了舞弊学理论,认为舞弊的动机包含压力、机会和借口三个要素。

舞弊GONE理论(四因素论),由Bologna等人在1993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G(Greed:贪婪)、O(Opportunity:机会)、N(Need:需要)、E(Expo-sure:暴露)四因子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了舞弊风险程度。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在GONE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把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

个别风险因子指因人而异,且在组织控制范围之外的因素。

一般风险因子是指由组织或实体来控制的因素。

当一般风险因子与个别风险因子结合在一起,并且被舞弊者认为有利时,舞弊就会发生。

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字

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字

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字文献综述是研究领域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该领域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可以更好地认识前沿研究动态,理清研究思路,指导后续研究,提升研究水平。

在会计类研究中,也同样需要进行文献综述,下面将针对会计类文献综述范文进行分析和总结。

1.《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国际研究情况综述》该文献综述主要针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综述,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特点,阐述了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和前沿热点。

综述首先介绍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定义和内涵,特别强调了税务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随后,文献综述分析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并从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了综述。

最后,文献综述对当前国际上主要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该文献综述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企业经营决策者、税务从业人员和学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同时,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结构清晰,阐述思路清晰,细致入微,体现了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2.《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综述》该文献综述主要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评价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首先介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和内涵,强调了信息质量对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随后,文献综述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和比较,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此外,该文献综述还重点讨论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告等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各因素对信息质量的影响程度和机理,深入揭示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

该文献综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为从事会计研究和实践的专业人士提供了深入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为企业和投资者等相关方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6200字

《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6200字

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国外研究现状 (1)(1)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 (1)(2)关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 (2)(3)关于董事会的研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3)(1)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 (3)(2)关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 (3)(2)关于董事会的研究 (3)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5)2.1 公司治理的概念 (5)2.2 委托代理理论 (5)2.3激励与约束理论 (6)2.4利益与相关者理论 (6)2.5公司治理模式体系及构成 (7)参考文献 (8)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600年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随后开始出现公司治理问题与治理结构等相关概念。

由于各学者专业领域侧重点不同,所以本文将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1国外研究现状(1)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关于公司治理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对董事会、监事会进行有效的监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衡股权结构。

如Gomes和Novaes(201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认为由数位大股东共同持股,彼此相互制衡的模式有助于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Casado等(201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通过对瑞士上市公司实证研究发现,拥有几个大股东会带来更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在多个受益股东存在的情况下,公司治理机制不仅有助于监督管理层,也有助于监督其他大股东。

PeiHossain(201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指出,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能够在公司中建立严密的管理系统,保证公司运行,维护利益相关者权益。

Zhi Wang和Ramzan Muhammad(202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通过研究证明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和高负债的资本结构对企业业绩至关重要。

R.Gulatir等人(202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借助2017年在印度运营的40家公司样本构建了公司治理评价指数,将6个不同的指标构成公司治理评价指数,包括董事会效率、审计职能、风险管理、薪酬、股东权利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财务本质理论文献综述

财务本质理论文献综述

财务本质理论文献综述作者:毕菲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年第11期摘要:财务本质是财务本身所固有的,决定财务的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财务本质理论是财务理论研究的基础理论。

它决定着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目标等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范畴。

关键词:财务本质财务活动财务分层一、财务本质理论研究的演化评析1、国外对财务本质的表述西方学者对于财务本质的讨论众说纷纭,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5 种: ①企业财务是研究经营企业如何筹措和管理资金。

②财务意指企业达到既定目标的筹集资本和运用资本的活动。

③企业是一个现金流程的体系, 财务是关于现金流的管理。

④财务实质上是一种为经济活动提供资金的过程。

⑤财务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如何使一笔当前的定量现金转变为一笔未来的不定量现金的研究。

2、国内的财务本质理论及评析(1)货币关系论社会主义企业财务理论,一般认为是20世纪40年代苏联科学院F•吉雅琴科通讯院士倡导建立的(阎达五,1985)。

他们将财务的本质概括为存在于社会主义企业、联合公司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活动中的货币关系体系。

20世纪60年代后,这种观点几乎为“资金关系论”所湮没,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仍有学者坚持这种观点。

聂萍(1998)认为, 货币是固定的起一般等价物用的特殊商品, 用来说明企业财务本质问题,失之过泛。

(2)资金关系论这种观点认为:第一,社会主义企业财务的内容是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如邢宗江、刘凤钦、顾志晟(1964)认为,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独立方面,体现企业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这就是社会主义工业财务。

第二,要将财务现象与其本质方面区别开来。

(3)价值关系论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关于财务本质的观点,耿汉斌、周新、高德义(1991)认为,价值运动是指价值的转移、形成、实现和分配过程。

(4)价值分配论这也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财务本质新观点。

财务造假国外文献综述范文

财务造假国外文献综述范文

财务造假国外文献综述范文
《财务造假:国外文献综述》
财务造假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一大难题,它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也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国外,学者们对财务造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方法来识别和防止财务造假的发生。

本文将综述国外学者对财务造假的研究成果,从理论探讨到实证研究,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首先,国外学者对财务造假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他们广泛应用了行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公司治理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财务造假的动机和手段。

其中,行为经济学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认知偏差和情绪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财务造假的发生。

信息经济学理论则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解释了财务造假的产生机制。

此外,公司治理理论也提出了监管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对财务造假的影响。

其次,国外学者还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总结了各种财务造假的识别方法。

他们采用了财务指标分析、行为分析、市场监控等多种手段,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财务造假识别模型。

这些模型不仅能够帮助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及时发现财务造假行为,还为公司管理者提供了防范财务造假的参考。

最后,国外学者还对财务造假的防范和惩治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他们提倡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审计质量,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等措施,以有效遏制财务造假的发生。

总之,国外学者对财务造假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和加强对财务造假的防范和监管,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000字》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000字》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研究现状 (3)参考文献 (6)1 国外研究现状长期以来,国外学者一直在探索财务风险这个概念。

财务风险一词来源于风险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此后数年间得到广泛普及。

(1)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Birgham(2019)认为财务风险可能是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无法合理的使用财务杠杆,所以导致自身的每股收益出现变动,所以才会出现的危机[1]。

James C(2018)认为财务风险不仅仅是现实的危机,还包含着公司到期也无法偿还的潜在问题。

如果有这样的潜在风险,不仅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还会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2]。

法国著名学者Sevim(2016)第一次给企业管理的概念增加了风险管理的思想。

即企业的早期风险管理理论。

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在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各种风险,而我们要做的是对这些风险如何进行事前测量和预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Liu L (2018)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并不是为了降低财务风险而浮于形式,而是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经济技术措施,而且要有相应的实践价值和实践意义才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Yu Cao(2017)提到内部控制时进行了如下阐述:即为了转移财务风险,减少风险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有必要建立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James A Ohlson(2017)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当前的债务资金大于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库存现金,即偿债能力差。

所以企业各环节都需要对相应的风险进行预测,而财务风险则是企业风险预测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研究证明,Bartczak(2019)通过可以在合同日或合同日前约定的期限内,给予以协议价格选择是否购买或销售一定数量的商品或资本资产的权利。

用这个方法操作,回避企业的财务风险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关于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魏斯(2016)等人认为,财务风险可以归类为政府政策重大变化或证券市场引入重要措施和规章所导致的投资者风险,这些危机都会导致不必要的资金流失甚至更严重的清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治理理论文献综述摘要:财务治理是以公司治理为前提和基础,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末,世界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促使理论界和实务界深入思考财务治理的问题。

西方理论界和实务界通过对公司治理理论和公司财务理论的综合研究,形成了财务治理理论的基础。

中国学者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和我国财务实践的推动下进行了独立的财务治理研究,形成了财务治理理论。

本文通过对财务治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展示了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过程。

关键字:财务治理;公司治理;财务治理研究;财务治理理论一、财务治理的萌芽与发展——西方财务界初步探索(一)财务治理两大理论:公司财务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西方理论界与实务界并未专门研究财务治理问题。

西方有关财务治理的研究主要散见于企业财务和公司治理等研究中。

西方财务界对公司财务理论的研究可追溯到15、16世纪时期。

1900年法国学者贝奇里尔(Bachelier,L)发表的博士论文《投机理论》开始将财务学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

现代西方财务理论发展,是以马科维兹(M ark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1952)、莫迪格利尼(Modigliani)和米勒(M iller)的资本结构理论(1958)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两大理论加之以后发展起来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资本市场有效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共同构成了现代西方财务的理论基石。

公司治理问题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而正式展开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1932年美国学者伯利(Berle)和米恩斯(Means)发表的经典论文《现代公司和私有产权》。

经过60年代前后鲍莫尔(Baumol)、马瑞斯(Marris)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公司治理理论已经成为当今西方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成果十分丰富。

特别是近些年企业理论的发展、成熟,深化了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为其进一步深入拓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学基础。

(二)公司财务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的融合性研究随着财务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为解决日趋复杂的公司财务与治理问题,仅仅从各自学科出发,独立研究财务或治理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经济实践的需要了。

理论研究需要拓展视野,进行交叉性学科研究。

詹森和梅克林(Jensen and Meckling,1976)提出资本结构的代理理论,该理论从代理成本角度研究股权和债券的财务治理作用。

该理论认为,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使股权和债权两种融资方式的编辑代理成本相等,从而实现总代理成本的最小化。

他们还认为,为了降低代理成本,所有者必须合理设置激励与监督机制,只有当经营者的薪酬与监管成本之和小于代理成本时,治理结构才有效。

威廉姆森(Williamson,1988)在《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Corporate Financ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一文中明确指出:应综合考察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问题,如负债与股权融资,不仅仅是可相互替代的融资工具,更是可相互替代的治理结构。

文章在比较了“交易费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与“代理理论”分析方法基础上,阐释了公司融资方式选择受交易费用因素影响,主要取决于资产的特性。

此外,该文还就其他一些相关治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进一步综合研究公司财务与治理问题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992年12月,世界第一部公司治理原则文献———卡德伯瑞(Cadbury)报告在英国产生。

该报告由英国财务报告委员会、伦敦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合作成立的公司治理委员会起草并发布。

报告的题目是《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The Finance Asp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着重突出了公司治理中财务的重要性。

报告注重了董事会的控制与报告职能以及审计人员的角色,尤其注重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问题,对公司财务治理理论建立与发展,影响深远。

二、财务治理理论形成与建立——国内财务界深入研究(一)国内财务治理体系的初步探索和形成郭复初(1993)出版了著作《国家财务论》,初步形成了国家财务理论框架,提出了国家财务独立论等五大理论,对我国财务理论全面发展,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运营体系建设等财务实践工作,指导意义非常重大。

刘贵生(1994)指出财务本质上是拥有分配权的所有者对财务资源的一种分配活动,这种分配活动反映着不同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强调财务分配权在财务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国内对财务治理研究的开创性探索。

干胜道(1995)结合经营权泛滥而所有权弱化这一问题,从所有权的角度研究财务,提出了所有者财务论。

所有者财务论阐明了所有者在公司财务中的地位,指出了公司财务治理中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强调了所有者财务的治理作用,对认识和发展财务治理理论意义重大。

李心合(1996)开创性地提出了财会治理结构的概念,提出财会治理结构是以财、会、审分离为基础、完善总会计师制度为保证,通过增设财务委员会,理顺上下级财务部门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

汤谷良、谢志华、王斌(1997)系统地提出了在财务理论界影响广泛的“财务分层理论”。

将企业产权机制引入到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研究中,充分揭示、论证了公司财务层次性,提出了现代企业分层管理架构,对现代财务理论发展意义重大。

伍中信(1998)在《财政研究》第 2 期发表了“财权流:财务本质理论的恰当表述”一文,初步提出了“财权流理论”,并在专著《现代财务经济导论》中,对财权性质、内涵、特点及财权配置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提出了“财权流”概念,并将其作为财务本质一般表述——“本金投入与收益活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现代财务本质特点的特殊表述。

同时,进一步阐明了财权作为现代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的根本标志,以及其在企业财务中处于核心地位,从而将财权配置等相关问题研究提高到了另一个理论高度。

这个阶段处于财务治理的探索阶段,学者们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有关财务治理的观点。

但在这一时期,财务治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尚未明确的提出。

(二)我国国内财务治理理论研究1、财务治理主体主要观点述评。

关于财务治理主体的内涵,目前我国财务理论界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冯建(1999)认为,财务主体是指“独立进行财务活动、财务管理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通常是指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物质利益的经济实体”油晓峰(2005)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认为参与财务治理的主体不可能太多,因为太多的主体容易使交易成本上升。

因此,财务治理主体是在企业中投入专用性资产的(下了“赌注”的)人或团体,符合这类定义的只有股东、债权人和经营管理者,因为股东、债权人和经营管理者具有高的资产专用性。

杨淑娥、金帆(2002)将财务治理利益主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依赖公司内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体,主要包括大股东和董事会及经理层,一般都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在财务治理中居于相对主动地位;第二类是依赖公司外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体,主要包括小股东、政府、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其进行公司财务治理的难度大于第一类主体,利益容易受到侵害,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张敦力(2002)认为,财务治理的主体,即谁参加财务治理。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论认为企业治理的主体就是“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处于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其主体是代表企业利益相关者、具有财务专业知识人员所组成的集团,如股东等出资者的财务总监、代表经营者的财务经理及财务人员、债权人或其委托的专业人员、职工代表等。

章铁生、林钟高(2005)认为,财务治理行为主体是指拥有特定财权并参与财务治理的自然人和法人,包括直接行为主体和间接行为主体,确定财务治理行为主体的核心问题是考虑参与财务治理的行为主体是否有能力和动力来行使其权力。

一般来说,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构成了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他们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即治理行为主体也主要为以上四者。

衣龙新(2004)认为,财务治理主体是有能力、有资格、有意愿参与公司财务活动,并在公司治理中占有一定地位的内部权力机构、个体与法人。

主要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债权人。

在规范的治理结构中,政府等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直接影响不大,其主体资格很难得到体现,并且公司员工乃至财务人员直接参与财务活动的机会很少,即使有资格在重大治理问题方面有一定影响,也大多通过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等机构中的代理人行使权力,因而不应列为财务治理主体。

2、财务治理客体主要观点述评理论界对财务治理客体的研究很少。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是张敦力博士和杨淑娥教授的论述。

李维安(2002)认为,公司治理客体是指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

与公司治理主体发展一样,在企业演进过程中,公司治理客体也从如何保护股东利益,演变到通过各种制度安排、机制设计、机构设置,维护企业内部成员、外部成员的合法权益。

张敦力(2002)认为,财务治理的客体,即财务治理对象,取决于财务治理的属性。

财务治理的核心在于明确出资人、董事会、经理人和企业财务人员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而财权体现为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对称分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成为财务治理的现实内容。

因此,如何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合理分配是财务治理的客体,具体表现为筹资、投资、资本运营收益及分配等财务活动及其所形成的财务关系。

杨淑娥(2004)首先将财务治理的客体定位于财务信息的治理,具体应该包括财务会计信息的生成、呈报和披露。

第一类利益主体治理的任务是保证信息生成、呈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第二类利益主体应该将信息的监督、检查以及披露的治理作为自己的任务,从而以保证上市公司所披露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在此同时,将财务治理的客体定位在财权的合理配置上。

其实,公司治理的实质就是一种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问题,在公司中谁掌握了财权,谁就在很大程度上占了主动、占了上风,所以争夺财权的斗争历来是公司各种权力斗争的核心。

财权具体包括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三权”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制衡,使所有者的“剩余控制权”得到落实,其“剩余索取权”也就能有效保证。

最后,研究财务治理的客体还应该与治理的目标相联系,即财务治理的最终理想是使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证,而财权配置的“动态均衡”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形成正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基础。

3、财务治理目标主要观点的述评财务目标是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关于财务治理目标,目前并没有达成一个普遍的认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观点,主要有“经济效益最大化”张先治,1997)、“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王庆成,1999),“企业价值最大化”(王化成,2000)等。

郑红亮(1998)认为,公司治理的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给经营者以充分的自由去管理好企业,股东不能对其作过多的干预;另一方面,要保证经营者以股东的利益为准绳运用这些自由去管理企业,即企业经营者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