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涂料耐磨性的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UV涂料耐磨、耐擦伤性能的措施

漆膜的耐磨性与耐擦伤性虽然在理论上有明显区别,但在涂料工程师的手中,要想把二者完全区分开来仍然比较困难,漆膜抗擦伤性能的测试结果往往包含了磨耗的问题。因此,下面将UV木板涂料耐磨性与耐擦伤性的改善手段一起讨论。综合起来,提高竹木地板UV涂料耐磨性、耐擦伤性的手段大致可总结为如下几条:

·选用耐磨性、耐擦伤性较强的主体树脂;

·有利的光固化工艺(高的光强、惰性气氛);

·有助于克服表面氧阻聚的助剂(活性胺);

·添加耐磨无机填料(二氧化硅粉、氧化铝粉末、纳米无机填料等);

·添加助剂(偶联剂、硬质蜡、含氟表面活性剂、改性聚硅氧烷助剂等)。

(1)确定树脂的耐磨、耐擦伤性在调制UV木地板涂料时,选用什么样的主体树脂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除了成本、固化速率、硬度等比较基本的因素外,各种树脂所具有的耐磨性如何是大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比较大型的UV树脂制造商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Sartomer公司在200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给出了几种代表性树脂的耐磨性研究结果。所考察的树脂包括较为普通的环氧丙烯酸酯(CN120)、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CN963E75)以及5种CN2000系列的聚酯丙烯酸酯;混合稀释单体由DPGDA、1,3-丁二醇双丙烯酸酯、3EOTMPTA(SR454)组成;光引发剂为KIP 100F。树脂、混合稀释单体、光引发剂以50:46:4的比例调配。涂膜充分辐照固化后,采用泰伯尔CS17法测试漆膜耐磨耗性能,负载1000g,每旋转500周,测定膜失重(mg单位)。磨耗测试结果如图5-9所示。

该测试显示,在摩擦旋转圈数较低时,各种磨耗损失较为接近,无明显送别。随摩擦圈

数增加,各树脂耐磨性逐渐表现出差异。也就是说,以上述树脂为主调制出来的涂料,涂覆在竹木地板上,使用初期耐磨性并没有太大送别。长时间使用后,以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普通环氧丙烯酸酯以及聚酯丙烯酸酯CN2252显示出较差的耐磨性能。而其他几种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则表现出相对较好的耐磨性。一般认为,木地板涂料中,以单纯的环氧丙烯酸酯或聚氨酯丙烯酸酯作主体树脂时,不易获得较高的耐磨性,而这两种树脂正好是诸多性能相反的代表,前者以交联速率快、硬度高、脆性大而出众;后者以反应速率慢、柔韧、富有弹性而出色。而耐磨性能普遍较好的聚醌丙烯酸酯除了反应速率较慢以外,很多力学性质介于环氧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之间,也许这种折衷行为与耐磨性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BASF公司研究了树脂对涂层耐擦伤性的影响。几种典型树脂光固化后,经不干胶压附擦拭200次,测得其光泽度保有率如表5-5所示。

表5-5 用于表面擦伤性试样的基本配方

①限定固化速率10m/min,膜厚90μm。

负载不干胶擦拭实验测定漆膜耐擦伤性,希望光泽度保有率越接近100%越理想。表5-5显示,溶剂型的双组分聚氨酯涂料固化膜具有非常差的表面耐擦伤性,这和前文的论述一致。聚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氨酯丙烯酸酯固化膜的耐擦伤性都不理想,漆膜综合物理性能不佳,但固化活性较高的胺改性聚醚丙鮁酸酯(LR 8997)反而具突出的耐擦伤

性,这可能和它较高的抗氧阻聚能力有关,能使漆膜表面固化较炙完全,固化缺陷较少。即使如此,其光泽度保有率仍不够高,表面耐擦伤性能还不足以满足使用要求,而且以胺改性聚醚丙烯酸酯作为主体树脂也不合适,其综合膜性能太差,可以作为辅助树脂添加,既增加

反应活性,又有助于提高漆膜抗擦伤性能。

在4% Irgacure 500光引发剂作用下,几种树脂固化膜的压附擦拭(350g,200次)结果如图5-10所示。其中,光泽度变化率越小,说明漆膜耐擦伤性能越好。

图5-10的结果显示,聚酯丙烯酸酯固化膜的表面擦伤性不理想,这与用HMPP(Darocur 1173)作光引发剂时的结果一致。乙氧基化TMPTA固化膜耐擦伤性较好,而两种不同的胺改性聚醚丙烯酸酯表现出不同的耐擦伤性。

综上研究,选用聚酯丙烯酸酯作主体树脂往往对提高漆膜本体耐磨性有利,但表面耐擦伤性能很可能不佳。选用胺改性聚醚丙烯酸酯对提高漆膜表面耐擦伤可能有利。但这并不是说以上结论处处通用,某些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改性的环氧丙烯酸酯也可能对提高耐磨性有利。应当注意他人研究结果的特殊性和普适程度。

(2)配方的结构性调整光固化涂料是基于一般的有机树脂,如不考虑纳米填充等特殊手段,固化膜整体过高的硬度意味着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表明交联度过高或交联网络内缺少足够长的柔性链段,容易导致脆性增加,在外力剪切摩擦下,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应力无法通过周围结构传递分散,膜层受力点发生脆性崩脱。相反,如果一味追求固化膜的柔软性,忽视交联密度,容易导致交联网络本身的力学强度不够,在外力磨擦剪切下,可能将稀疏的交联网络拉断,耐磨性同样不佳。从辩证的角度考虑,固化膜最好存在硬度与柔韧性的良好平衡,通常可理解为高交联密度与高柔韧性的平衡。对于微观交联或微观结构比较均匀的固化膜(理想的交联点等距离情形),要将这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性能协调起来几乎不匀的体系不能同时获得高硬度、高柔韧性,那么,把交联体系制成微观不均匀的结构,即常说的微相分离,既有高交联度的“硬微相”,又有满足高柔韧性的交联“软微相”。相与相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在外力剪切下,如果“软微相”受力,可通过邻近高交联“硬微相”分散应力,保护软链不被拉断;如果是“硬微相”受力,也可将应力传递分散到邻近“软微相”中去。总之,这种微相分离可以较好地分散应力,提高耐磨性。基于该指导思想,调制配方时,可以同时使用一些柔性较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和高官能度的单体,例如双三羟甲基

丙烷四丙烯酸酯等。这样,聚氨酯柔性“软微相”和高度交联的丙烯酸酯网络及聚氨酯氢键网络构成与之平衡的微相分离结构,对提高固化膜耐磨性有利。

氨酯的氢键是一种可逆的分子间力,它对光固化涂料耐磨性的贡献也不容忽视,“软微相”与“硬微相”之间如存在一定数量的氢键,静态时,起到交联作用,加固膜结构。受外来剪切时,氢键可以被拉开,链段运动到适当位置时,又可形成新的氢键,直到一定缓冲作用。

光固化原材料中对耐磨性能贡献较大的单体或树脂也应充分利用,例如基于异氰脲酸三羟乙酯的多官能丙烯酸酯(SR368)、由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与丙烯酸反应的低聚物以及羟烷基化蜜胺的丙烯酸酯化产物(BOMAR BMA-200,BMA-250,BMA-300)等。这些单体或树脂本身官能度较高,且含大量氮、氧原子,有形成氢键的条件,对提高耐磨性有利。

3)优化光引发剂组合涂料的固经交联状况对漆膜耐磨性和耐擦伤性有影响,内在的因素除了树脂、单体本身的反应活性外,光引发剂的活性特征、活性胺等因素对漆膜固化,尤其是对表面固化性能产生影响。外在条件主要包括有效光强、辐照时间及固化气氛等。

图5-11是某种聚酯丙烯酸酯与TPGDA按2:1混合,在不同光引发剂(4%)作用下所得固化膜的耐擦伤性能测试结果。分为不加胺和加胺(2%)两种条件,以光泽度保有率表征耐擦伤性。既然漆膜耐擦伤性关注的是表面浅层的状况,则涂层辐照时,表面的固化情况对耐擦伤性的影响最为直接,而表面固化又最容易受分子氧的阻聚干扰。可能出现表面上的光引发剂已经光解消耗殆尽,而表层交联程度反应转化率依然很低的情况,最终导致表层结构强度较低,耐擦伤效果不好。二苯甲酮、HCPK(Irgacure 184)、HMPP(Darocur 1173)三种光引发剂中,即使不加活性胺,二苯甲酮所获得的表面固化效果也要好得多(固化速率可能较慢),使得耐擦伤性能增强。这可能解释为二苯甲酮较强的夺氢强力,可以在没有活性胺的情况下,从树脂、单体上夺取活性氢。加入活性胺后,因其本身具有突出的抗氧功能,表面固化效果普遍提高。活性胺与二苯甲酮组成较为理想的抗氧引发体系,表面引发效果大大增强,光泽度保有率高达94%,耐擦伤性能突出。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UV竹木地板涂料配方中为什么使用了HMPP光引发剂,还需加入总体引发活性不高的二苯甲酮作为辅助引发体

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