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病的防治方法
鹅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鹅几种常见病的防治1 小鹅瘟小鹅瘟是小鹅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3~20日龄的雏鹅。
病鹅精神萎靡,食欲废绝,主要表现为严重下痢,有时出现颈扭曲、抽搐、瘫痪等神经症状。
剖检可见消化道特征性病变,肠道发炎严重,弥漫性出血。
肠腔内有大量渗出物和伪膜脱落,在小肠中段和后段内形成腊肠状栓子堵塞肠腔。
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10日龄以内发病率、死亡率最高。
20日龄以上的雏鹅很少发病。
防治措施:①在种鹅产蛋前30天注射小鹅瘟疫苗,使种蛋中含有母源抗体,从而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
如果种鹅没有注射小鹅瘟疫苗,对刚出壳的雏鹅要注射小鹅瘟弱毒苗。
②对病鹅群注射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以增强雏鹅的抗病力。
2 流行性感冒该病多因气候突然变化,饲养管理不善引起。
多见于雏鹅,常在冬、春季节发生。
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病鹅食欲不振,怕冷挤堆,呼吸困难,流泪,流鼻液,频频摇头,甩头时鼻涕粘在羽毛上,羽毛污湿蓬乱。
病程一般为3~5天,有的症状出现数小时即死亡,死前严重下痢。
剖检可见呼吸道黏膜充血、出血,有呈半透明的渗出物,肺充血。
心内、外膜瘀血或出血,浆液性纤维性心包炎。
也有皮下、肌肉出血等病变。
防治措施:①对1月龄以内的雏鹅加强饲养管理,冬春季节尤要注意保暖。
②该病多发地可以进行灭活苗预防接种。
③选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
如用青霉素2000IU/只饮水,连饮3天;肌肉注射链霉素5万IU/只,2次/天,连用2天。
3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败血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最急性型病鹅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多数病例呈急性型,病鹅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闭眼呆立;严重下痢,粪便呈灰黄色或污绿色。
严重时呼吸困难,张嘴伸脖,最后因麻痹虚脱而死亡。
急性可转为慢性,病鹅长期拉稀,逐渐消瘦。
典型病变在肝脏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针尖大的坏死点,心冠状脂肪有出血点。
防治措施:①注射禽霍乱菌苗进行防治。
鹅常见病的防治

鹅常见病的防治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鹅常见病的防治目录1、小鹅瘟。
症状:由小鹅瘟病毒引起。
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
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
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
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防治:①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
②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免疫,治病时皮下注射1.5毫升;③母鹅注射鸭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鹅胚弱毒苗10 0倍稀释液给母鹅注射,500倍稀释液给小鹅滴鼻免疫。
④鸡鸭制备的卵黄抗体每只1毫升,腿部皮下注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5)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2.小鹅流行性感冒。
症状:由鹅流行性感冒志贺氏杆菌引起。
主要危害30日龄左右的幼鹅,传染快,死亡率高。
病鹅食欲减退,流鼻涕,下痢,缩头嗜睡,伏卧怕冷,不断摇头,羽毛乱,两脚瘫软无力。
防治:①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防寒保暖。
②病鹅按每公斤体重用青霉素4万单位或氯霉素12-15毫克,肌注,每天2次,连用2天。
③磺胺嘧啶片每只每次0.25毫克,1次内服;敌菌灵按鹅每公斤体重30毫克,1次内服,每天2次。
3.曲霉菌病。
症状:由烟曲霉和黄曲霉引起,多发于雏鹅。
病鹅精神萎靡,缩头闭眼,减食口渴,气喘,流鼻液,消瘦,体温升高,后期下痢。
防治:①不使用发霉垫料和饲料,鹅舍严格消毒,通风良好。
②多雨潮湿季节,每只雏鹅每天用制霉菌素2-3毫克,拌入料中饲喂,连用3天。
治疗病鹅用量加倍。
4.鹅卵黄性腹膜炎。
症状:由大肠杆菌引起。
病鹅精神沉郁,离群落后,减食,肛门外粘污物,粪便带蛋清或凝团的蛋白、发臭。
停止饮水,衰竭死亡。
病程2-6天。
防治:①搞好鹅舍卫生,及时隔离病鹅。
②按鹅每公斤体重用链霉素50-200毫克,或氯霉素10-30毫克,卡那霉素10-15毫克,壮观霉素30-40毫克,1次肌注,每天2次。
鹅的常见病与防治

鹅的常见病与防治一、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
特征症状是严重下痢,典型病变为小肠粘膜渗出性炎症,大处理坏死和凝固物形成腊肠样栓状物都塞肠管。
本病主要侵害3—25日龄雏鹅,日龄越小损失越大,3—15日龄为高发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时日龄增大而降低;15日龄以上的雏鹅,症状较缓和,部分可自愈;25日龄以上的很少发病;成年鹅感染后不显症状,成为带毒者。
主要传染源是病雏鹅和带毒成年鹅,病鹅的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场地,健康鹅饮食经消化道传染,带毒的种蛋用于孵化更易传染。
l.症状: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后常为最急性,病程仅此天左右,大多不显症状突然死亡;15日龄以内为急型,病症为吃食减少、精神沉郁、缩颈、离群呆立、不愿活动、羽毛松乱,继而不吃,严重下痢,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混有气泡的水样粪,鼻分泌液增多,喙、蹼呈青紫色,死前全身由于抽搐或摊痪,有神精症状,病症程1—2天;15日龄以上雏鹅多为恶急性,主要症状多是精神萎顿,不愿活动,少食或不食,下痢、消瘦。
2.病变:最急性的特征病变是十二指肠粘膜充血,呈弥漫红色,小肠中、下段特别是回盲部极度膨大,像香肠一样的坚实,切开肠管可见腊肠样状的栓子,凝固物堵塞肠腔。
亚急性型病例的主要病变除肠管栓子外,肝脏肿大呈深紫色,胆囊膨大,脾脏充血。
3.预防: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物治疗,及时用小鹅瘟血清治疗,治愈率可达50%左右。
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应加强对种鹅和雏鹅的预防接种工作。
种鹅的免疫程序由于小鹅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与种鹅的免疫直接相关,因此应特别重视和加强种鹅的免疫接种工作。
种鹅应于开产前1个月进行首免,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做2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0亳升。
如有条件应定期对种鹅群进行免疫监测,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其抗体水平的消长状况。
雏鹅的免疫程序对来源于免疫监测达标种鹅群的种卵,其孵出的雏鹅应于出壳后7—10天接种小鹅瘟疫苗。
鹅病防治措施

鹅病防治措施鹅是我国广泛饲养的家禽之一,其肉味鲜美,脂肪含量较低,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然而,鹅病常常给鹅的养殖带来很大的损失。
本文介绍鹅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鹅病的种类鹅病是指各种因饲养管理、饲料、环境等原因引起的鹅的疾病,常见的鹅病有以下几种:•烤鹅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表现为鹅出现肝损害、腹水、腹泻等症状。
•大肠杆菌性痢疾:常因饮用污染水源或进食污染饲料而引起。
•鹅瘤病:是由鹅瘤病病毒引起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瘤和肉眼可见的黄色肉芽组织。
•气管支气管炎: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或气温、湿度等环境条件导致的呼吸道疾病。
鹅病的预防措施1. 饲养环境的管理鹅病的预防首先要保证饲养环境的卫生,尽量避免鹅舍内外淤积污物,保持清洁干燥。
鹅要养在通风、良好的采光条件下,避免受到恶劣的气候、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影响,利于鹅的健康生长。
2. 饲料的管理饲料是鹅的重要营养来源,合理饲料的配制和存储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
鹅的饲料应选用新鲜、干燥、卫生的优质饲料,避免给鹅食用霉变、变质的饲料。
配饲时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繁殖季节的需要,科学搭配饲料。
3. 免疫措施针对鹅的免疫需要,及时对鹅进行疫苗的注射,并做好有效的疫苗管理,防止疫苗失效,提高疫苗接种效果。
鹅在生长过程中,应按照疫苗注射程序进行全面接种。
鹅病的治疗措施在鹅出现疾病后,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免疾病扩散导致更大的损失。
1.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鹅病,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
对于感染了细菌的鹅,可以根据药物抗生素的敏感性测试结果选用适当的抗生素,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规范进行药物治疗。
2. 鼓励食欲在鹅出现疾病后,鼓励其食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食欲是鹅恢复健康的重要保证。
为什么鹅会失去食欲,正是因为它们已经感觉到身体不适。
可以通过给鹅补给高营养的饲料或添加药物促进鹅的食欲。
3. 维持水分水分是维持鹅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鹅在治疗期间应当保持足够的饮水,避免饮水不足导致代谢异常。
鹅的饲养环境与病虫害防治

鹅的饲养环境与病虫害防治鹅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其饲养环境和病虫害防治对鹅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鹅的饲养环境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一、鹅的饲养环境管理鹅的饲养环境对鹅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鹅舍建设、日常管理和环境调控三个方面介绍如何管理鹅的饲养环境。
1. 鹅舍建设鹅舍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鹅的生活习性和饲养需要。
以下是鹅舍建设的几个关键要点:(1)鹅舍的选址应选择在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避免靠近污染源。
(2)鹅舍的规模和布局应根据鹅的养殖规模和品种确定,合理安排通道和出入口。
(3)鹅舍的材料应具有保温、隔热、防腐等特性,保证鹅舍内外温度适宜。
(4)合理设置喂食和饮水设施,确保鹅的饲养管理便利。
2. 日常管理鹅的日常管理包括饲料管理、饮水管理、卫生管理和光照管理等。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管理要点:(1)合理配置饲料,根据鹅的生长阶段和性能需求提供全价饲料,确保饲料的质量和数量。
(2)保证鹅的饮水清洁卫生,经常更换饮水器中的水,避免给鹅带来水源污染。
(3)定期清理鹅舍,清除鹅粪和废料,保持鹅舍的清洁和通风。
(4)合理控制鹅的光照时间和强度,保证鹅的正常生物钟运作。
3. 环境调控环境调控是为了保证鹅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稳定。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环境调控方法:(1)控制鹅舍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生活环境,如利用通风设施和加热设备调节温度。
(2)合理控制鹅舍内外的光照,如利用遮阳网和照明设备调整光照强度和时间。
(3)保持鹅舍内空气流通,避免氨气积聚和病菌滋生,如设置排风设备和保持鹅舍的清洁。
二、鹅的病虫害防治鹅的病虫害防治是保证鹅群健康的关键措施,下面将介绍常见的鹅病虫害和防治方法。
1. 鹅病防治鹅常见的疾病包括鹅瘟、鸭瘟、鹅肺病等。
预防鹅病的关键是加强日常管理,以下是几个常用的预防措施:(1)定期给鹅注射疫苗,建立健全的免疫程序,提高鹅的抗病能力。
(2)加强饲料管理和饮水管理,保证鹅的饮食卫生。
鹅病该如何防治?5种常见鹅病的防治措施

鹅病该如何防治?5种常见鹅病的防治措施鹅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是重要的绿色食品之一,有着很高的养殖价值。
而在鹅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感染上一些疾病,如小鹅瘟、禽霍乱、软骨病等,需及时防治。
那么,鹅病该如何防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5种常见鹅病的防治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一、小鹅瘟1.症状:该病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3种病型。
(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
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
(2)急性型有精神萎顿、废食、严重下痢、排黄白或黄绿色水便等现象,病程多1-2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多发生于1-2周龄的雏鹅。
(3)亚急性型:多发生于2周以上的鹅群,有精神差、不吃、下痢水便等现象。
一部分鹅会自愈。
2.防治措施:(1)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使种蛋中含有母源抗体,从而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
(2)如果种鹅没有注射小鹅瘟疫苗,对刚出壳的小鹅要注射弱毒苗。
对种鹅已经接种的,根据当地疫情发生情况也酌情注射弱毒苗。
(3)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二、禽霍乱1.症状: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和慢性型3种。
(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在流行初期。
(2)急性型:病鹅闭目泉立,不敢下水,饮水增多,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下痢稀便似草绿色,体温在41-43℃,病程2-3天,很快死亡。
(3)慢性型:多发生在该病流行后期,鹅只消瘦、拉稀,有关节炎症状。
2.防治措施:(1)疫区应在该病流行之前彻底消毒,尽量避免该病再度发生。
(2)发现疫情及时治疗。
磺胺类药物、喹乙醇及抗生素类药物都有良好效果。
一般用0.02%的复方新诺明拌饲料,再用青霉素、链霉素合剂肌肉注射3-4天,每天2次基本可以控制该病。
三、鹅流行感冒1.症状: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不振,雏鹅打堆,流鼻涕,呼吸困难并摇头,甩头时鼻涕粘在羽毛上,羽毛会污湿蓬乱,病程一般为3-5天,死亡前严重下痢。
2.防治措施:(1)对1月龄以内的雏鹅注意保暖,科学饲养管理。
10种肉鹅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10种肉鹅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肉鹅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1. 鹅霉病:加强肉鹅饲养管理,保持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鹅舍,提高肉鹅免疫力。
2. 大肠杆菌病: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加强肉鹅的饲料卫生,提高免疫力。
3. 鹅脑炎:注射相应的疫苗,并注意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保持肉鹅饮用水的卫生。
4. 鹅巴氏杆菌病: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提高免疫力。
5. 鹅腹水病: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注意合理饲喂和合理饮水。
6. 鹅肠杆菌病:加强养殖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7. 鹅寄生虫病:定期清理鹅舍,保持环境干燥清洁,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驱虫。
8. 鹅肺病:提供合理的饲养环境,加强饲料管理,注意饲喂卫生。
9. 鹅结核病: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合理饲喂,防止感染源传播。
10. 鹅传染性支气管炎:注射相应的疫苗,保持鹅舍的清洁卫生,提高免疫力。
鹅病综合防治措施

鹅病综合防治措施鹅病是指鹅群中发生的常见疾病,病原体主要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鹅病的发生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来预防和治疗鹅病。
一、环境卫生管理鹅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是预防鹅病的关键,要对鹅舍进行定期的清理,保持饮水器、喂食器、垫料等清洁卫生。
在饲养过程中及时清理鸭粪、鹅粪和废料,保持鹅舍的干燥和通风,防止卫生死角的积累。
二、科学饲养管理科学的喂养管理能够让鹅在健康的状态下成长,预防病害的发生。
要控制鹅群的密度,避免饲养过多,以免增加感染疾病的机率。
给予鹅群适宜的饲料和饮水,保证摄取均衡合理的营养成分。
不要给鹅苦菜、糠饭等不清洁或发霉的饲料,避免鹅因为进食不良质量的饲料而导致的疾病。
三、疫病预防与免疫进行鹅群疫病预防与免疫工作是防治鹅病的关键。
要定期做好鹅群的体检,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还要经常疫苗注射,以提高鹅群的免疫力,避免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在疫苗注射时要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要求注射,以避免因注射方式不当而引起不必要的疾病。
四、药物使用防治鹅病的最终措施是对症治疗,但是药物的使用要遵循科学规范。
不要盲目地使用药物,因为过量药物的滥用会带来很多不良反应,并且可能导致鹅群的免疫力下降。
在使用药物的同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用药方法和剂量,在用药过程中要观察鹅群的反应。
综上所述,鹅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将环境卫生管理、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预防与免疫、药物使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以达到防止鹅病的发生,保障鹅群健康成长的目标。
鹅的常见病与防治

鹅的常见病与防治一、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
特征症状是严重下痢,典型病变为小肠粘膜渗出性炎症,大处理坏死和凝固物形成腊肠样栓状物都塞肠管。
本病主要侵害3—25日龄雏鹅,日龄越小损失越大,3—15日龄为高发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时日龄增大而降低;15日龄以上的雏鹅,症状较缓和,部分可自愈;25日龄以上的很少发病;成年鹅感染后不显症状,成为带毒者。
主要传染源是病雏鹅和带毒成年鹅,病鹅的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场地,健康鹅饮食经消化道传染,带毒的种蛋用于孵化更易传染。
l.症状: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后常为最急性,病程仅此天左右,大多不显症状突然死亡;15日龄以内为急型,病症为吃食减少、精神沉郁、缩颈、离群呆立、不愿活动、羽毛松乱,继而不吃,严重下痢,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混有气泡的水样粪,鼻分泌液增多,喙、蹼呈青紫色,死前全身由于抽搐或摊痪,有神精症状,病症程1—2天;15日龄以上雏鹅多为恶急性,主要症状多是精神萎顿,不愿活动,少食或不食,下痢、消瘦。
2.病变:最急性的特征病变是十二指肠粘膜充血,呈弥漫红色,小肠中、下段特别是回盲部极度膨大,像香肠一样的坚实,切开肠管可见腊肠样状的栓子,凝固物堵塞肠腔。
亚急性型病例的主要病变除肠管栓子外,肝脏肿大呈深紫色,胆囊膨大,脾脏充血。
3.预防: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物治疗,及时用小鹅瘟血清治疗,治愈率可达50%左右。
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应加强对种鹅和雏鹅的预防接种工作。
种鹅的免疫程序由于小鹅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与种鹅的免疫直接相关,因此应特别重视和加强种鹅的免疫接种工作。
种鹅应于开产前1个月进行首免,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做2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0亳升。
如有条件应定期对种鹅群进行免疫监测,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其抗体水平的消长状况。
雏鹅的免疫程序对来源于免疫监测达标种鹅群的种卵,其孵出的雏鹅应于出壳后7—10天接种小鹅瘟疫苗。
鹅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鹅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疫病防治是养鹅成败的关键,在生产实践中,应以小鹅瘟、禽霍乱、副黏病毒病、鸭瘟等危害较大的疾病作为防治的重点,积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鹅病防治水平。
l.加强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提高鹅的自身抵抗力,并采取严格的隔离和消毒措施,加强对饲养、运输、屠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场地、用具、器具的全面消毒,平时做好鹅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使用百毒杀、新保消毒液等进行消毒,保证饲料和饮水的新鲜与卫生,勤换垫料。
2.强化检疫和疫情报告制度,随时掌握疫情动态,严格检疫执法,防止外来病原侵入,减少疫病的流行。
3.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符合本场实际情况的免疫程序。
种鹅产蛋前l个月左右,即每年的8~9月份对母鹅进行小鹅瘟疫苗接种,对从外地引进的未经小鹅瘟疫苗接种,或无免疫力的雏鹅,在1~2日龄注射小鹅瘟血清0.5~lml。
2周龄雏鹅接种鸭瘟疫苗,每羽鹅用5~l0羽鸭的份量,肌肉注射。
3周龄时注射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
4周龄时用溴氰菊酯(商品名:敌杀死)0.l%浓度,鹅体喷雾杀灭体外寄生虫。
2l周龄每千克体重用丙硫咪唑30~50毫克,1次口服,驱除绦虫、吸虫、蛔虫。
22周龄用硫双二氯酚(别丁),按每千克体重配l00~200毫克,1次口服,再驱除绦虫1次。
以后采用灭虫威、甲硝咪唑对鹅的寄生虫病进行定期驱虫。
23周龄、24周龄各注射小鹅瘟、鸭瘟、副黏病毒病等疫苗一次。
25周龄注射大肠杆菌灭活苗,每只肌肉注射lml。
27周龄注射禽霍乱菌苗,肌肉注射每只lml。
种鹅在每年的6月份、l2月份接种禽霍乱蜂胶苗、副黏病毒三价灭活苗、鸭瘟疫苗一次。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氯霉素等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禽霍乱等细菌性疾病。
如每月连续3天饲喂添加0.l%的土霉素碱的饲料。
发生小鹅瘟的雏鹅采用小鹅瘟血清进行治疗,第1次注射1~l.5ml,第2次注射0.5ml。
发生鸭瘟的鹅采用鸭瘟抗体进行治疗,每羽注射4ml。
从第4周龄开始,每周用消毒药给鹅喷雾消毒1次。
鸭鹅病综合预防措施

鸭鹅病综合预防措施鸭鹅常见病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使疾病少发生或不发生。
鸭鹅发病后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尽量减少损失。
一、科学饲养管理,增强抗病力这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鸭鹅疾病发生都有一定的外因,如果鸭体鹅体健壮,抵抗力强,外因就不容易起作用,疾病就会少发生。
除了选择优良、健壮的鸭、鹅作种外,平时还要精心喂养,加强管理(如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做好防寒、防暑工作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坚持消毒制度,杜绝传染源保持鸭鹅棚舍和运动场排水良好,地面干爽,并要求天天打扫,垫料经常更换。
食槽、饮水器经常洗刷消毒,饲料与饮水保持新鲜、清洁。
鸭鹅生活的场地、用具坚持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发生传染病时要迅速隔离病鸭病鹅,病死的鸭鹅不要到处乱丢。
对被污染的地方应进行紧急消毒。
1?自然消毒:用太阳光照射,这是一种最普遍、最经济的消毒方法。
鸭舍鹅舍保持通风干燥,用具与工具常放在阳光下曝晒,能将一部分病原菌杀死。
2?煮沸消毒:把要消毒的器具物品如注射器、针头、衣帽等,放在开水里煮沸15分钟以上。
3?火焰消毒:将被病鸭病鹅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杂物等用火烧掉,用具、笼舍、墙壁等用火焰(如喷灯的火焰)烘烤,杀死病原菌。
4?药物消毒:(1)生石灰:用新鲜生石灰1公斤,加水1公斤调成浆状,然后再加水4公斤配成石灰乳。
一般用来喷洒消毒鸭舍鹅舍的墙壁、地面等。
(2)草木灰:用玉米秆、麦秆、稻草、杂草、树枝等烧成灰。
取10公斤水,2~3公斤草灰,一起放入锅里煮1小时,不断搅拌,最后再加热水补足已蒸发的水量。
待灰沉下,滤出灰液,就可用于喷洒或洗刷消毒栏舍、食槽、饮水器、用具等。
草灰吸水力比木灰强,煮时多加一些水。
(3)来苏儿:常用3%~5%的溶液(即50公斤水加1.5~2.5公斤来苏儿),用来洗手、洗刷消毒用具或喷刷消毒栏舍。
(4)烧碱(氢氧化钠):用市售品配成1%~2%的热水溶液(50公斤热水加入0.5~1公斤烧碱),用来喷洒消毒棚舍地面、墙壁、食槽、运动场地等。
鹅常见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Yangzhijishu 养殖技术来自鹅常见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马关富
鹅的饲养相对比较容易,但一旦发生疾病,也会导致死亡, 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治鹅常见疾病是鹅饲养 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有效地控制鹅病的发生与发展,才能确 保鹅饲养成功,为养殖带来较好的收入。本文就鹅常见疾病的综 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出败病 (!)病因 鹅出败病是一种四季都会发生并流行的败血性传染病,此 病为禽类所共有的疾病,一旦发生就会有较高的死亡率。 (")症状特征 此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鹅精神不振、羽毛篷乱、体温超过 #"、喜离群呆立、食欲降低或绝食、饮水明显增加、严重下痢黄 绿便、双翅下垂、口鼻流涎液,后期呼吸困难,虚脱致死。感染此 命后,会造成高达 $%的死亡率。如果是最急性的出败病,还未 等任何症状出现便会死亡。 (&)防治措施 一是要加强鹅的饲养与管理,保持好鹅舍的卫生,为鹅提供 充足的养分,并适量增加鹅的运动量,使鹅的抗病能力得到增 强。二是要定期进行禽出败菌苗的注射,做到提前预防,控制此 病的发生。三是一旦有此病发生,应立即将病鹅进行隔离,对鹅 舍及用具进行消毒。四是对病死的鹅要采取深埋的方法,进行无 害化处理。五是对于曾与病鹅接触过的鹅群,应及时进行消毒, 并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理。六是对此病进行治 疗时,可采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或青霉素,按鹅的体重确定用量, 进行 "& 天的注射,确保治疗效果。 "、瘟病 '!(病因 此病主要发生在雏鹅身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 病。急性渗出性肠炎为其主要病症,此病传染性比较高,具有高 死亡率的特征。 '")症状特征 此病最容易感染周龄的雏鹅,染病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雏 鹅的精神不振、不思饮食、孤独呆立、饮水量加大、鼻孔流黏液、 下痢黄绿色恶臭稀便。病重后会扭转头颈、发生肢体抽搐、瘫痪 后死亡。 (&)防治措施 一是进行预防性的疫苗注射,选用鹅瘟全毒尿囊液疫苗在 临产蛋的母鹅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增加雏鹅的免疫力,控制此病 的发生。二是对鹅舍进行环境卫生清理,并常态化保持整洁,同 时对饲舍及鹅的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消灭传染病菌。三是 对健康的鹅群应及时注射抗鹅瘟血清,确保其不被此病感染。四 是对用于孵化的种蛋也要进行消毒,并保持其清洁卫生。五是此 病发生后,在治疗时可选用抗雏鹅瘟血清进行注射,具有较好效 果。其它无特效治疗药物。 &、软脚病 (!)病因 主要原因是由于饲喂的饲料过于单一,营养素不全,饲料中 缺乏矿物质、维生素 * 及铁等。 (")症状特征 此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鹅脚上,鹅发病后脚会软弱无力,无 法支撑身体,不能正常行走,行走时需靠两翅来支撑身体。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饲喂管理,多喂一些含矿物质较高的青草,调配的 饲料中应有可满足鹅生长需要的充足的营养素与维生素。二是
10种肉鹅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10种肉鹅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养鹅过程中有哪些常见鹅病需要防治?下面介绍10个鹅常见病防治方法,供养殖户参考:1、小鹅瘟。
此病应主要以预防为主。
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2次小鹅瘟疫苗,进行超前免疫。
也可对雏鹅用抗鹅瘟血清实行紧急免疫,预防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保护率可达90%。
病鹅治疗时,15日龄以下每只注射1毫升;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毫升,隔日再注射1次,治愈率可达70—85%,也可用高蛋黄注射液进行紧急防治。
2、鹅白痢。
此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可用辣椒粉、生姜适量,放入锅内炒几分钟,然后拌入米糠再炒。
待米糠炒熟放凉后饲喂,连喂2天即可治愈。
3、鹅流感。
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温度突变所引起。
病鹅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摇头晃脑。
治疗方法是给病鹅肌肉注射青霉素,也可以口服碘胺嘧啶片。
4、副伤寒。
7—10日龄的雏鹅最易感染,主要表现是食欲废绝,口干喘气,痉挛抽搐。
治疗此病可用按0.65%的比例拌入饲料中饲喂,连喂3~8天,即可见效。
5、禽霍乱。
病鹅闭目呆立,食欲丧失,体温高达40—43℃,发病后2—3天死亡。
发病后应及时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合剂肌肉注射3~4天,每天2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0.02%的复方新诺明。
6、风湿症。
此病又称“风脚病”。
防治此病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3—5分钟即可痊愈。
7、球虫病。
该病主要危害21—90日龄的雏鹅。
预防应主要集中于21—90日龄。
可在饲料中加入氯苯胍。
预防量为每公斤饲料中添加50毫克;治疗量为每公斤饲料中添加100毫克。
8、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鹅的一种营养消耗性疾病,虽不至于造成饿死亡,但严重影响鹅的生长发育。
一般在雏鹅1月龄时进行第1次蛆驱虫。
一般在晚上对每公斤体重的鹅投喂硫双二氯酚150—200毫克,对防治绦虫有特效。
9、软脚病。
该病主要是由于鹅饲料中缺乏维生素D和矿物质所致。
治疗方法是每只鹅喂服维生素D10毫升,每天2次,连服3~5次。
当前鹅疫病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当前鹅疫病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鹅疫病是一种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家禽,特别容易传播和造成大规模死亡。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鹅疫病的传播,我们需要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关于当前鹅疫病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的一份详细报告:一、及时开展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鹅疫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鹅疫病的发生主要与鸭瘟病毒有关,因此选择有效的疫苗并进行规定程序的接种对于预防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在鹅群出现鹅疫病流行的区域,养殖户应该及时联系当地的农业部门或兽医部门,开展规定的鹅疫病疫苗接种工作。
二、严格控制外界环境鹅疫病容易通过空气和水传播,因此要严格控制鹅舍内外的环境。
要做好鹅舍内的消毒工作,保持鹅舍内干燥、通风、温度适宜。
要对饮用水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
要定期清理鹅场周围的杂草和垃圾,减少病原体的滋生与传播。
三、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预防鹅疫病的关键,也是最常见的措施之一。
养殖户需要做好饲料的质量控制,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和卫生安全。
同时要定期给鹅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鹅只,避免病情扩散。
合理的饲养密度和群体配比也是预防鹅疫病的重要环节。
四、严禁鹅群接触野生鸟类野生鸟类是鹅疫病的潜在传染源,因此养殖户要严禁鹅群与野生鸟类的接触。
鹅舍周围要设立防护网,阻挡野生鸟类的进入,避免病毒通过野生鸟类传播到鹅群中。
五、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网络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网络是预防鹅疫病的一项重要举措。
养殖户需要与当地的农业部门或兽医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获取鹅疫病流行的消息和相关防控措施。
要加强鹅群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疫情的变化,做好应对准备。
六、加强养殖户的防疫意识鹅疫病的预防工作离不开养殖户的配合和支持。
农业部门和兽医部门需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应对能力。
只有养殖户养成良好的防疫习惯,并严格执行防疫措施,才能有效预防鹅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七、加强行业合作和信息共享鹅疫病的预防工作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鹅8种常见病的民间小偏方,掌握好这张预防程序,养鹅不易生病

鹅8种常见病的民间小偏方,掌握好这张预防程序,养鹅不易生病鹅最常见的病无非这几种,掌握对应的防治和治疗方法就可以轻松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有效提高鹅养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鹅常见的8种疾病及防治方法。
一、球虫病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可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氯苯胍50毫克(治疗量用100毫克),连用10天。
二、风湿病此病又称“风脚病”,防治时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3-5分钟,即可痊愈。
三、鹅白痢此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用辣椒粉、生姜适量,放入锅内炒几分钟,然后拌入米糠再炒,米糠炒熟放凉后喂给,连喂两天可治愈。
四、小鹅瘟此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超前预防。
万一染发小鹅瘟病,可喂藿香正气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1毫升。
五、寄生虫雏鹅1月龄时进行第一次驱虫,可在晚上对每公斤体重鹅投喂硫酸二氯酚150~200毫克,对绦虫、吸虫及线虫有特效。
六、禽霍乱此病系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病鹅闭目呆立、精神萎靡、没有食欲,体温高达41℃-43℃,发病2-3天死亡。
发病后应及时治疗,可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合剂肌注3-4天,每天2次,并在饲料中加入0.02%的复方新诺明,即可控制本病。
七、中毒症喂鹅的青饲料中常残留农药,容易引起中毒,若不立即抢救,可造成死亡。
用手把鹅嘴掰开,及时灌进干尿素10-15粒后喂水,之后放牧河里让其自由饮水,2小时后,中毒鹅便可慢慢恢复正常。
八、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气温突变而致。
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病程3-5天,治疗不力则死亡。
治疗方法为给病鹅肌注青霉素,也可口服磺胺嘧啶片,同时注意保暖。
想要了解预防程序,可以随时咨询我以上就是鹅常见的8种疾病和对应的民间防治小偏方,但是要格外注意一点,偏方只是偏方,发病少您可以用,但是当大面积发病的时候,在用这些偏方,就得不偿失了谨记养鹅过程中,浆膜炎问题特别注意,推荐使用:“将军”,中药效果更好经典中药:本品优选丁酸梭菌的特定菌株,是以鱼腥草等中药提取物为载体复合而成;易吸收:适口性好,吸收迅速;无抗药物:无药残,无耐药性;药效维持时间长:不复发、不反弹。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1、鹅白痢主要症状是雏鹅排白色稀便,有糊肛现象(粪便在*周围)。
一旦发现必须积极治疗,负责容易大批死亡,使用新华痢康+氟甲康、阿孢玉奇、替米考星等2-3种药品联合抗菌增效剂(TMP或DVD),如果效果不理想,立即加大联合用药剂量,不得延误时间。
2、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育雏室温度忽高忽低或气温突变而致。
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治疗不利则死亡。
治疗方法是病鹅群肌注青霉素+病毒唑,饮水中加金刚烷胺。
3、禽霍乱也叫巴氏杆菌病、禽出败、摇头瘟,病鹅闭目呆立、沉郁、离群、食欲减少或废绝、呼吸困难、腹泻、下痢粪便呈草绿色,体温高达41-43℃,发病2-3天死亡;剖检死、病鹅可见全身出血性变化,皮下结缔组织,整个肠道以及实质器官如肝、心、脾、肾等出血。
最有特征的病变是心脏和肝脏:心冠脂肪和心内、外膜出血,出血可以是点状,也可以由出血点融合成为出血斑;肝脏表面有许多针尖至针头大小的白色环死点。
立即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每公斤体重各用10-20万单位,一天2次;敌菌净、氟苯尼考饮水。
4、浆膜炎呼吸困难,眼和鼻孔分泌物增多,下痢、运动失调和抽搐、斜颈,肺部斑点。
防雨淋日晒、防寒冷等应激以及营养不足等,特别注意防惊吓。
多种抗菌药对传染性浆膜炎都有疗效。
5、曲霉菌病食入发霉的饲料或垫料等霉变,张口吸气时,呼吸困难,排灰白色稀粪,在肺部气囊表面有黄豆料大小、灰白色硬霉菌结节。
硫酸铜1:3000倍饮水,维生素B1,维生素B2,0.1%饮水,制霉菌素口服或拌料。
6、风湿症又称“风脚病”,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5分钟即愈。
7、副伤寒10日龄的雏鹅最易感染,表现不吃食、口干喘气、颤抖、拉稀粪便、头往后仰、痉挛抽搐、最后倒地死亡。
治疗此病可选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粉料中连续喂8天。
8、球虫病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可在每公斤饲料加入氯苯胍50毫克,(治疗量用100毫克)连用10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鹅病的防治方法
鹅病是由鹅传染性贫血疫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的防治方法包括:
1. 强化饲养管理:保持鹅舍清洁,定期清理粪便,消毒鹅舍和饮水器。
2. 饮水消毒:使用适量的消毒剂对饮水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
3. 配备合理的饲料:科学配制合理的饲料,确保鹅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增强鹅的免疫力。
4. 接种疫苗:根据兽医的建议,定期为鹅接种鹅病疫苗,增强鹅的免疫力。
5. 隔离病鹅:发现有病鹅时,应及时隔离,避免疾病传播给其他健康鹅。
6. 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死亡的鹅,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7. 定期检查和监测:定期请兽医进行鹅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防治措施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兽医的指导进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