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历史、逻辑与方法 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蔡建东著)思维导图
中外教育发展史思维导图
设置战区教育部指导委员会 第一个以法制形式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的构想
壬子·癸丑学制
从横向看,学制分为三个系统(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教育制度改革
纵向看年龄,横向看类别
壬戌学制
北洋政府时期
复古主义教育
袁世凯,尊孔读经 教育宗旨: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陈独秀,李大钊
兴办太学重视选举,选贤举能察举制是科举制的萌芽学校教育
汉代
鸿都门学(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
经学教育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官学改革)
九品中正制 《颜氏家训》
背景:士族集团内部分配政治权利 局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颜之推,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经典家教名著
隋唐时期
庶-富-教(个体作用) 性相近,习相远(社会作用) 先天决定论-局限
对象-有教无类
目的-学而优则仕(平民,科举制)
孔子
内容-文、行、忠、信
科目:六艺 教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经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成套教材
因材施教(谈话法,观察法)
先秦时期
教育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
苏格拉底-产婆术 (西方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意大利
弗吉里奥
通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 (世俗,人)
维多里诺
创办了快乐之家贵族宫廷学校
继承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对人性回归的重视, 注重关心世俗人的政治生活和信仰自由。宗教,道德,政治性。
北欧
伊拉斯谟,主张人文主义与宗教结合 《愚人颂》《关于正确的教育方法》《论儿童的文雅教育》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社会,国家,民族化
我国教育技术学主干理论演进的关键路径——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分析
我国教育技术学主干理论演进的关键路径——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分析蔡建东【摘要】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建设成为该学科最近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以教育技术学CSSCI期刊9329篇来源文献(2000-2009)为数据,通过Citespace探索关键路径的PathFinder算法绘制教育技术学主干理论知识图谱以及EM聚类,在此基础上梳理并分析我国教育技术学主干理论演进的关键路径以及各发展阶段的特点,以期为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7页(P38-44)【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主干理论;演进路径;知识图谱;Citespace【作者】蔡建东【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57教育技术学科主干理论是学科长期主要研究成果的集合,是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根本依据,也是构成教育技术学科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的教育技术学主干理论是什么?存在什么样的发展路线?对于这些根本性问题的回答,我国大多研究者倾向于依赖经验的总结,这造成众多的分歧与认识上的混乱。
近些年国际上新兴的科学知识图谱研究是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的新发展,对于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科学知识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它具有“图”和“谱”的双重性质与特征:既是可视化的知识图形,又是序列化的知识谱系,显示了知识元或知识群之间网络、结构、互动、交叉、演化或衍生等诸多复杂的关系。
(刘则渊等,2009)借助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与技术,我们可以透视教育技术学庞大的知识体系,理顺教育技术学复杂的知识网络,把握教育技术学主干理论及其演进的关键路径。
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知识图谱演变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条路径并形成知识图谱的三个阶段:基于共引分析的科学知识图谱、网络分析和科学引文网络图谱、信息可视化与科学前沿知识图谱。
多元化模型思维:高手必备的高级思考方式(附思维导图)
多元化模型思维:高手必备的高级思考方式(附思维导图)当你手上只拿着锤子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会是钉子。
单一化的知识体系会造成狭隘的视野,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其实就是体现了一个人的视野有限,如果几个人加起来,多了不同的视角,就能更好的理解问题。
芒格提到,当多种思维模型加在一起,往往能够带来特别大的力量,不仅仅是几种力量之和,而是叠加和放大的效果。
因此多元化模型思维,是成为高手必备的高级思考方式。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能力离自己很远,以自己的智商和阅历,永远也不会具备如此的洞察力。
其实你错了,智力真的不能决定什么,至少我们99.9%的人都还达不到拼智力的时候。
我个人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我的智商绝对不算高。
高中的时候,我几乎是整个年级最勤奋的人,但是同学、老师都用心疼的眼神看着我。
而现在朋友和同学都对我说,你似乎有种魔力,好像能一下子就看穿事物的本质,预测很多未来的东西。
只有我知道,那并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因为我掌握了多元思维模型,站在很多巨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而已。
01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了解多元思维模型前,我们先来看什么是模型。
模型就是经验的抽象集合。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物理学万有引力、数学中的勾股定理等公式定理,本质上都是模型,模型是我们对世界的数据化科学的分析结果。
管理学家罗素·艾可夫的《从数据到智慧》系统地表述了DIKW体系,即从低到高依次为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及智慧(Wisdom)。
第一层,叫数据。
比如我们看到数字37,100,12345等,在没有单位和使用场景的时候,它们只是单纯的一个数字。
第二层,叫信息。
当我们给这个数字添加单位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个信息,比如37摄氏度代表温度。
第三层,叫知识。
把信息放到一定的场景中,形成了知识,成为我们做出选择和判断的依据。
比如37摄氏度是体温的话,代表这个人体温正常,如果是38摄氏度就表示发高烧了,需要治疗,这个时候37摄氏度背后是一套判断人体温度的理论体系,通过它,医生就知道如何治疗病人。
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的探讨
景下 , 我们要 讨论 教 育技术 学 的研究 范 式 问题 , 先 首 就 需要 分析 与 阐明 “ 式 ” “ 究 范式 ” 范 与 研 这一 前 提 性 内涵 , 以及在 此之 上 , 索教 育技 术学 研究 范式 的 探
分 析框 架 。 范 式与 研究 范式概 念 的缘起 与 流变
与 整个 人 文 社会 科 学 一 样 , 育 领 域也 有 不 少 教
一
、
英 文 “ aa i 一 词 来 自希 腊 文 “ aaek u prdg m” P rd in — n i , 原 意是 “ 同显 示 ” 意 。严 格 意 义 上 的 科 a” 其 共 之 学 研究 中所 指 的“ 范式 ” 最早 来 自美 国当代 科 学 哲 , 学 家托 马斯 ・ 恩 的经典 之 作 《 学 革 命 的结 构 》 库 科 。 库 恩 以范式 作为 核 心 概 念 , 科 学 发展 的过 程 阐释 将 为 范式 的转 换 。尽 管 库 恩 在 其 著 作 中对 “ 式 ” 范 有
式” 概念 , 以至 于 不少 理解 都 大 大 超 出 了库 恩 的 本 意 。尽管 库 恩本人 也 曾 明确 表 示 , 于社 会 科 学 家 由 之 间总是 存在 着 分 歧 , 式 问 题 也 就 无从 谈 起 。 然 范
第 2 5卷 第 4期
20 0 9年 8月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 科 版) 社
.
V 12 . o . 5 NO 4 Au . 0 9 g2 0
J un lo rh C ia Isiueo ae n ev n ya do lcrcPo r S ca ce c o r a fNot h n n t t fW trCo s ra c ndHv ree ti we( o ilS in e t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3)1.3 文献综述 (5)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6)二、思维导图概述 (7)2.1 思维导图的定义与特点 (8)2.2 思维导图的主要类型与应用领域 (9)2.3 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的潜力与价值 (10)三、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11)3.1 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3)3.2 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3)3.3 对历史教学改革的呼唤 (15)四、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6)4.1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7)4.2 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18)4.3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整合中的应用 (20)4.4 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中的应用 (21)五、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成效与挑战 (22)5.1 应用成效 (24)5.2 面临的挑战 (25)5.3 案例分析 (26)六、结论与建议 (28)6.1 研究结论 (29)6.2 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建议 (30)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1)一、内容简述随着教育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化方式组织和表达思想的结构化工具,它通过节点、连线、颜色等元素帮助学习者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和影响,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的逻辑和发展规律。
学生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回顾和总结所学知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通过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历史知识以图形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结构PPT课件
2020/10/13
5
一、对逻辑起点的认识——逻辑起点及其规定性
所谓逻辑起点,即“科学结构的起始范畴,是 指理论体系的始自对象”。包含以下几点含义: 首先,逻辑起点是一个范畴。 其次,逻辑起点作为一个范畴是个初始范畴。 最后,逻辑起点是一个“种”的范畴,它包含 了 理论的所有萌芽。
2020/10/13
2020/10/13
பைடு நூலகம்
16
心理学背景的研究主体以学习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其抽 象层次过高。以学习作为逻辑起点的研究已经超出了教育 技术学,跨入了教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因而, 从严格意义上讲,学习不能作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 以学习为逻辑起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也不能完全归属于教 育技术的研究。
2020/10/13
3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借助于技术的学习; 理论结构
2020/10/13
4
基本框架
一、对逻辑起点的认识———逻辑起点及其规定性 二、对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思考 三、“学习”作为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启示 四、“借助于技术的学习”作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 五、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与学科理论体系的结构
而技术作为一个比媒体概念抽象程度更高的范畴,成为一 个可选项。“借助于技术的学习”可以作为教育技术学的 逻辑起点。
2020/10/13
17
“借助于技术的学习”是教育技术学中一个 最简单、最基本的范畴,它既不以其他范畴 为前提,也不以其他范畴为中介。
一种观点认为,但凡教育就要采取一定的技术,因而 教育技术的历史与教育的历史一样久远;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技术发端于上世纪初叶的视觉 教育运动,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教育领域中应用 之结果。
美国学习心理学取向的教育技术及其研究范式
美国学习心理学取向的教育技术及其研究范式蔡建东【摘要】学习心理取向的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一支.对该取向的教育技术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揭示其演变的内在逻辑.同时从问题与方法两个维度对其研究范式的演变进行了深入探讨.【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0(026)004【总页数】4页(P129-132)【关键词】学习心理取向;教育技术;研究范式【作者】蔡建东【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510尽管从上个世纪 20年代开始,桑代克等一批心理学家就开始注意视听教学的发展,但是,在二战之前,教学媒体专家与学习心理学家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
直到二战期间,由于战时需要,这两批人才被组织在了一起,共同参加军事培训项目。
成功的合作使他们开始相互关注对方的优势,并有意识地吸纳对方的一些合理成分。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独辟蹊径,开辟了一条以学习为起点的教育技术研究之路。
其领导的程序教学运动是学习心理学界向视听教学领域第一次强有力的冲击。
程序教学运动不仅将教育技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其对技术本质认识的深化,更是大大拓展了教育技术研究的视野,并在教学媒体材料的开发方面给后世留下方法论遗产。
确切地说,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是其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学中应用原则、方法、手段的总和,是一个系统性的运用。
尽管斯金纳在推行他的教学机器时也一再强调,这种新的教学形式的重点不在于机器装置,而在于合理地安排材料,以便于学生能做出正确的反应以及获得强化。
然而,“在程序教学运动的早期,人们把对教学机器的注意力更多地还是集中在了机器上,而不是程序上面”[1](P294)。
这显然与早期的程序教学大部分要借助教学机器有关。
直到20世纪 60年代初,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种新的教学形式真正重要的成份是“程序”而不是“机器”。
这种认识的深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改变了人们对技术本质的认识,即技术不仅包括硬的机器,更包括软的程序。
一图胜千言一图激万语——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思维导图设计与实践的研究
一图胜千言一图激万语 ——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思维导图设计与实践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12-07T05:42:45.062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4期作者:董丽敏[导读]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根据东尼?博赞的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关于思维导图学习策略在课堂教学和复习实践中应用的研究。
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中 311265摘要:在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根据东尼?博赞的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关于思维导图学习策略在课堂教学和复习实践中应用的研究。
借助思维导图理论,作图、读图,创造性地实现人地关系教学法、历史移情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贴近新课程教学和考试改革,突出新情境、新角度,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积累单个知识点,从而清晰把握知识的关联性,凸显过程性和开放性、创新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人地关系;学习策略一、问题提出的缘起(一)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现状1. 教学的尴尬现状目前的教材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知识点比较分散,案例堆积现象比较严重。
加之历史与社会学科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兼课现象相当普遍,给有效教学带来极大压力,也给课程目标的实现带来很大难度。
2. 中考的残酷现实目前,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共50分计入总分。
通观近几年的中考,法治题剑走偏锋,历史题贯通古今,地理题陷阱重重。
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非常高:不但要眼界开阔,而且还要思维缜密;不但要持之有故,而且言之有理。
能宏观地审题,能微观地答题。
其中法治学科需要严谨的意识,历史学科需要延伸的意识,地理学科需要研究的意识。
(二)课程标准和历史与社会教材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性学习,强调社会探究方法和技能的培养。
为此,《标准》设置了方法和技能学习的具体要求,方法和技能学习应贯穿本课程学习的全过程。
综合以上两点困境,我们认为提高教学的效能已成为不可回避和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如何让学生成为爱国、明礼、诚信、友爱之人,如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美德,如何形成“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度”的整体思路?如何让学生充满睿智和有活力?老师需要花更多心思在学科特点基础上科学设计,让要点明朗化,让知识点系统化,促使学生整合知识、迁移知识。
第十一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思维导图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三要素: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类型: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分: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
应用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
开发研究(成果推广)
根据方法论的不同:定量研究(是多少)
定性研究(为什么)
描述性研究:(描述);干预性研究(施加影响)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选择研究课题、教育文献检索、制定研究计划、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
教育研究方法:
观察法:类型:自然和实验观察法(是否有人为因素)
直接和间接观察(是否借助仪器设备)
结构式和非结构式(是否有统一设计)
参与式与非参与式(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
调查研究法(最基本、最广泛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
实验研究法: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
个案研究法:广泛应用的定性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比较法、行动研究法、质性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思维导图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①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②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③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四 教 概述 育 观 察 类型 研 究
含义
基本特点
①有明确的观察目的②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③有翔实的观察记录
原则
①目的性②客观性③自觉性
自然情境中与实验室观察
直接与间接观察
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观察
结构式与非结构式观察
①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教 育 观 实施程序
②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察研究 的实施 程序
③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④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描述记录
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
记录方法
取样记录
时间取样、事件取样
行为核对表
五
含义
教
育 概述
类型调查Fra bibliotek步骤研
究
特点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 ①确定课题②选择对象③确定方法、手段和工具 ④制定计划⑤实施⑥整理、分析 调查资 料,撰写调查报告 ①过程标准②形式匿名③调查范围广、效率高
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
其他分类
E 价值与 E 事实研究 基础和应用研究
原则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①客观性原则②创新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④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⑤伦理原则
选题与设计阶段 ①选择课题②查阅文献③提出假设④制定方案
过程
实施阶段
①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②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
总结与评价阶段 ①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②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合集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布鲁纳、赫尔巴特、斯宾塞
代表理论:要素主义、结构主义
主张:教学内容
,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得学生 ,从而
教学的基本
评价: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但较多强调知识体系,对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不够 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爱好、需要和接受能力较少关注。
概念 内涵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7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 by 许亮
研究角度的多维性 研究目的的针对性 研究主体的多元性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研究成果的滞后性
含义 一般步骤:收集资料→史料鉴别→史料分类
含义
场所:实验室试验和自然实验
分类
目的:确认性试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自变量因素多少:单因素实验、多因素实验
前实验、预实验和真实验
步骤:决定实验目的、方法、形式,拟定实验计划→准备条件用具→进行与数据记录→处理结果
能确立因果关系,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目标评价模式:“当代课程评价之父”泰勒提出,以目标为中心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美】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弊端提出,把评价重点转到“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上来 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CSE评价模式: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目标模式: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过程模式:斯腾豪斯《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 情境模式:既能包含目标模式,又能包含过程模式的综合化课程开发模式
概念 校园文化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当代美国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现存形态研究——一种基于内在结构的分析
当代美国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现存形态研究——一种基于内
在结构的分析
蔡建东
【期刊名称】《电化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本文从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入手,对美国当代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现存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代美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人员基本上仍能较好地遵循三种研究范式所期望的内在规定.然而,在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内部与研究范式之间也有一些变异的存在,研究者有时会对所运用的研究范式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而这种背离可能预示着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一种新的转向.另外,本文也针对当前领域内的流行性研究范式与支配性研究范式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总页数】6页(P86-91)
【作者】蔡建东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57
【相关文献】
1.对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思考——兼论教育技术学采用跨学科研究范式的必要性[J], 任翔;田生湖;赵学敏
2.实证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基于2005-2007年教育技
术学五刊的统计分析 [J], 朱书强;刘明祥
3.对当前教育技术学多元化研究范式的思考——兼论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意义 [J], 刘斌;张文兰
4.网络化教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种路径选择——基于新疆某职业技术学院的个案分析 [J], 王莹;王永峰;
5.内容分析法在我国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基于教育技术学五刊的分析[J], 杨显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5
专题四 教育信息化发 展研究
06 专题五 教学信息资源 建设与应用研究
目录
07 专题六 现代远程教育 理论与实践研究
09
专题八 数字校园建设 与应用研究
08 专题七 教育新技术以 及教育媒体艺术研究
本书是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9)论文集,涵盖了近两年教育技术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8个专 题:专题1:教育技术理论与新理念研究;专题2: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专题3: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及人才培 养研究;专题4: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专题5: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专题6: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与实 践研究;专题7:教育新技术以及教育媒体艺术研究;专题8: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
02
Researc h on the Pe r f. . .
03
从体育精 品课程建 设看教育 技术应用 实践
04
电视节目 制作基础 课程数字 化学习模 式的研 究...
05
Researc h and Practic. ..
06
教育游戏 在综合实 践活动课 程中的应 用价值
01
The Applica tion Va l u . . .
02
立足教育 本身 科 学对待 Web2.0
03
Tr e a t Web2.0 Scienti. ..
04
英语口语 机考系统 中朗读型 试题自动 评阅功 能...
05
音乐学习 系统的研 究与设计
06
Researc h and Design ...
专题六 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与 实践研究
01
The Great Debate – F 2 F. . .
03
The Design of El e a r. . .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思维导图)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思维导图)经验之塔不仅是视听教育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之一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视听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认知发现教学理论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理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的教改实验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范例教学模式知识构建理论视感知规律人眼的视觉特性人眼的视觉心理视觉的光谱灵敏度视觉范围彩色视觉听感知规律经验之塔理论传播的概念与类型传播的过程与模式教育传播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关于构建主义的主要观点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构建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构建新信息和本身的信息学习者以自己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构建主义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教学在构建主义教学中广为采用,这位基于网络的写作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联通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就是联通-知识网络的形成与优化连接管道比管道里的内容更重要,因为内容是不断变化的新构建主义的核心思想与理论体系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联通主义解释了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发生的机制,学习者应该如何有效地学习如何获得最新的知识核心思想:实现知识创新理论体系:选择原则和零存整取与经典构建主义的异同相同点强调真实情境对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写作与会话的关键作用认为学习是意义构建的过程认为知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同点考虑了网络时代学习的新特征: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学习零散不系统强调网络时代会搜索就会学习注重“积件式写作、个性化改写”强调学习创新观积极反应原则-以问题形式教学小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问题情境假设与检验整合与应用只要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足够长,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的掌握标准掌握学习的程序诊断性评价实施集体教学形成性测验二次教学下一单元学习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内容知识的整合协调应用根据儿童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利于儿童发展要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教学5条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任务-内容-形式-方法运用范例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的阶段掌握一般性的时间经验或生活经验教学原则真实的观点、现实的问题多样化的观点持续改进的观点观点的概括和深化学习是积极的认知者社区知识与协同认知责任民主化的知识对等的知识发展无处不在的知识构建知识构建对话权威资料的构建性使用嵌入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分辨率视觉暂留心理趋合画面均衡视觉重心视觉心理与构图线条色彩明暗视觉节奏人耳的听觉特性响度音调音色人耳的非线性效应人耳的隐蔽效应鸡尾酒会效应颤音效应哈斯效应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双耳效应耳廓效应经验之塔的主要内容底层(做的经验)中层(观察的经验)顶层(抽象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摩演示学习旅行参观展览电影和电视广播录音和静态图像视觉符号言语符号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教学活动应该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必须充满具体经验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为具体直观,也能为抽象活动创造条件从而获得更好的抽象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学媒体和视听经验,较上层的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容易理解的具体、形象的经验,它又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弥补下层的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传播的概念传播的类型转播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人际传播沟通调节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严格规定性受者的特定性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网络传播传播的数字化传播的互动性传播的快捷定传播的大容量检索的便利性媒体的综合性信息的再生性传播的开放性传播的选择性拉斯威尔传播模式香农-韦弗传播模式控制分析(who)内容分析(say what)媒体分析(in which channel)受众分析(to whom)效果分析(with what effect)信源-编码-信道(干扰)-译码-信宿-反馈-信源一个优秀的传播者,将经常注意受传者的反应,修正传播内容,使之更加适合受传者的需要、兴趣和经验等,以加强传播效果贝罗传播模式信源和编码者传播技能态度知识水平社会系统文化背景受传者与译码者信息符号内容处理通道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影响课堂教学的6大因素教学系统怎样施教(B)用什么教材施教(L)用什么教学媒体施教(M)对谁施教(P)在什么情况(环境)下施教(S)为什么(目的)施教(Z)教育传播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通道和媒体传播环境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自学传播个别传播课堂传播远程传播教育传播过程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通道传送接受与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几乎都是有机整体,且又都自称系统,互为系统,每个系统都是在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并能保持动态稳定的开放系统;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保持一种有序的状态系统论促使我们以整体的观点、综合的观点来考察教育教学过程与现象,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一个有效的教育教学系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反馈控制系统如何对教育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如何分析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信息传播特点与规律,这就是教育技术关注的问题。
科学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三历史教学实效性
科学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三历史教学实效性发布时间:2021-07-01T15:01:41.37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作者:许月珊[导读] 新课程改革背景环境下,初三历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注重立足于初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突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使初三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促进历史知识的内化,进一步培养初三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福建省南安市延平中学许月珊 362343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环境下,初三历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注重立足于初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突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使初三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促进历史知识的内化,进一步培养初三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本文在对初三历史教学问题研究中,注重将思维导图与初三历史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引导初三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有效地理解,促进知识内化,并对初三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三历史;教学实效性前言:思维导图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三历史教学中,能够使初三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把握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初三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引导初三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及理解,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通过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三历史教学中,引导初中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及复习,促进初中生历史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一、借助思维导图做好课前知识导入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三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初三学生思维特点做好把握,引发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及思考当中,能够把握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引导初三学生对历史知识加深学习和理解,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历史教学,结合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初中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提前的了解,把握历史知识学习的关键点[1]。
同时,借助于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引导,使初三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化、全面化的学习,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及质量,并对初三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初三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旨趣
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旨趣
蔡建东
【期刊名称】《开放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0(016)002
【摘要】学科理论知识性质的判断是学科研究方法问题讨论的逻辑起点.本文从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入手,结合实践哲学关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揭示出教育技术学要真正确立起"桥梁学科"的地位,必须着力发展"教育的技术知识".对这种技术知识的理解,需要从科学、技术、工程三元划分的视角把握其直接面向实践的现实性.
【总页数】5页(P47-51)
【作者】蔡建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57
【相关文献】
1.知识旨趣:基本蕴涵、教育价值与教学策略 [J], 潘洪建
2.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的构成--三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J], 李龙
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调查研究——以河西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 [J], 公维余;张有录
4.教育学知识的品性与旨趣 [J], 郭军
5.整体知识观与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视野下文明史课程内涵与旨趣 [J], 舒小昀;陈滔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理性思考
关于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理性思考
蔡建东
【期刊名称】《开放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6(012)002
【摘要】本文对教育技术学科学实证主义、人文主义两大研究范式的对立性与相对合理性进行了辨析,指出两大研究范式对立的根本原因在于非此即彼的简单二元论思想.由于选取具体研究对象的不同,两大研究范式在"对象-方法"的适宜性上都做到了历史上的相对合理.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两大范式在趋向辩证的过程中,实现了"通约".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蔡建东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对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思考——兼论教育技术学采用跨学科研究范式的必要性[J], 任翔;田生湖;赵学敏
2.复杂性科学视域中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 [J], 欧阳明;龚萍
3.跨学科研究:教育技术学核心研究范式 [J], 田生湖
4.“教育信息化”研究中技术学研究范式长存根源探寻 [J], 梅英
5.对当前教育技术学多元化研究范式的思考——兼论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意义 [J], 刘斌;张文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