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明短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1-课件
美文美读,激发兴趣
听课文录音,用心跟读,注意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朗读竞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准,读得美!
疏通文意,感知内容
❖ ⒈给下列字注音。
Suì qǐn zǎo
❖遂
寝
藻
荇xìng b柏ǎi
寺
夜
游 抒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通
达 乐
闲
观
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状高峰清 流、石壁清林,绘日光变化、猿鸣鱼游, 表露了他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 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学习《记承 天寺夜游》,我们欣赏苏轼笔下庭院月 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坦荡、 旷达的胸怀和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他让我们懂得了:先做人,再作文!
晨昏变化之美
早晨: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傍晚: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扩展: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欧阳修
色彩搭配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扩展: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郦道元
视听结合之美
❖视觉:(略)
❖听觉:猿鸟乱鸣
扩展: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讨论探究,说“闲人”,悟真情。
这幅月夜小景的确美妙,但何夜无月?何 处无竹柏?像这样的美景到处都有,为何只 有苏轼能领略到呢? 揣摩下列句子,体会其中深意。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见“月色如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叹,“寻
第11课《短文两篇》-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短文两篇本单元的文章多是写山川美景。
本单元 4篇文言文,5首古诗,数量之多,实为罕见,目的是培 养阅读一类文体的能力,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山水的情感。
倡导要将文言文当成一 篇文章进行教学,首先要对它进行整体把握。
其次,阅读任务布 置更加明确具体,如“思考探究”中的问题多是如此。
教材设置了不少的比较阅读题。
有整篇文章的比较,如《短 文二篇》中: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之 处,说说它们分别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有一词多义的比较, 如《三峡》:“自”“绝”“素”。
拓展阅读范围更广,有时突破了 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语法、语文教学类知识的范围,提供了文学、 文化领域里的重要知识。
如《唐诗五首》后面的通过品读诗句, 猜出其是描绘春天的哪个阶段。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教材重视从阅读中归纳写作的策略,如 从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中总结出写景的方法,归纳很细致,从面到 点。
布置作文题目后,都会跟着三个提示,从审题、选材、布局 等方面讲的细致入微,是一个很好的作前指导。
课文题目文体作者/出处整体感知每课一得《三峡》山水散文郦道元本文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豳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假字 《答谢中书书) 书信陶弘景本文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出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以及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志趣。
文言句子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小品文苏轼本文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文言文断句 《与朱元思书》 小品文吴均本文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点内容 (野望》五言律王绩诗歌描写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孤独、彷徨、理解型默写概览元单诗苦闷的心境。
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500字——让世界充满爱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500字——让世界充满爱本文是单元关于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二单元作文的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500字——让世界充满爱,欢迎阅读。
今天下午的第三节课,叶老师和陆老师让我们全班同学听了邹越老师的演讲——《让世界充满爱》。
演讲开始了,邹越老师向我们讲述了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这几个内容。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邹老师讲述的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
一个贫困的家庭,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母亲就靠着捡垃圾维持儿子每个月的生活费。
可是在校的儿子却不用功,忙于谈恋爱。
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儿子开始醒悟了,努力学习,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在毕业的典礼上,他请来了自己的母亲,告诉大家:有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才有他今天的成功。
这个故事,令我感同身受。
我想到了我的父母。
他们对我很好,平时我喜欢吃的、玩的,他们一般都会满足我。
他们对我的要求只有一个:好好读书。
父母好言相劝,我总是抱怨他们,嫌他们管着我,经常惹他们生气。
听了这次的演讲,我对父母的爱多了一层理解。
古人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父母就开始爱我们,直到永远。
父母的爱像山水一般的厚重深远,作为子女又该如何以对呢?难道要像那个儿子一般挥霍父母的血汗钱,虚度光阴么?不,我们错了。
面对父母的这份恩情,在听了这次演讲以后,我要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
兰州市建兰路小学六年级一班张宝月今天,我们在作文课上看了大型主题演讲会《让世界充满爱》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师的爱。
邹老师在演讲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的女老师,她去了一个山村学校。
到了学校后,她决定留下来,那学校的桌椅都是用几块木板简简单单制成的。
她在这个山村住了几天后,实在熬不住,决定离开,这里的环境很不好,又见不到爸爸,上海的环境比这好多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 短文二篇
借代、对偶)
9/16/2019
14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9/16/2019
15
7.默写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山__川__之__美__,__古__来__共__谈__。极力描 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高__峰__入__云__,__清__流__见__底_____。由静景转入动 景描写的句子是:___晓__雾__将__歇__,__猿__鸟__乱__鸣__;__夕__日__欲__颓__,__沉__鳞__竞__跃____。
9/16/2019
24
1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盖.竹柏影也 B.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9/16/2019
25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 树的影子吧。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富人出城了,百姓都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9/16/2019
11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交辉:_交__相__辉__映____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___四__季____
(3)晓雾将歇. 歇:__消__散___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__坠__落______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短文两篇的意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短文两篇的意思知识点答谢中书书一、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
二、故事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徵的一封回信。
写于南北朝,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黑暗的人世,而隐居句曲山(今江苏茅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三、课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四、问题归纳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5.“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2.短文两则
文体知识
“铭”,是古代文体 名, 用于述功记行或警戒劝勉,文
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
与格言颇相似。《陋室铭》虽
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
字词注音
陋室( lîu )
苔痕( tái ) 案牍( dú )
德馨( xīn )
鸿儒( rú 诸葛( gě ) )
shǔ 西蜀( )
文言句式
何陋之有 (倒装句,应为“有何之陋”)
精 读 课 文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 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 1. 体比喻什么?请同学们找出相应文句, 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同 并作解释。 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大家积极思考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 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 一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品德高尚而 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 芳香四溢。这里,用山、水来比“室”, 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 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 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 “仙”“龙”来比“德”,用“名”和 语。 “灵”来比“馨”。
陋室铭( míng )
古今异义
(1)山不在高
(古义:动词,在乎 今义:介词,表示某物在某地)
(2)惟吾德馨
(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今义:芳香)
(3)可以调素琴
(古义:调弄
今义:调动) 今义:形状)
(4)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
一词多义
之
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
何陋之有( 倒装标志,不译 斯是陋室( 判断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2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爱莲说》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
八上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一、原文:答dá谢xiè中zhōnɡ书shū书shū山shān 川chuān 之zhī美měi ,古ɡǔ来lái 共ɡònɡ谈tán 。
高ɡāo 峰fēnɡ入rù云yún ,清qīnɡ流liú见jiàn 底dǐ。
两liǎnɡ岸àn 石shí壁bì,五wǔ色sè交jiāo 辉huī。
青qīnɡ林lín 翠cuì竹zhú,四sì时shí俱jù备bèi 。
晓xiǎo 雾wù将jiānɡ歇xiē,猿yuán 鸟niǎo 乱luàn 鸣mínɡ;夕xī日rì欲yù颓tuí,沉chén 鳞lín 竞jìnɡ跃yuè。
实shí是shì欲yù界jiè之zhī仙xiān 都dōu 。
自zì康kānɡ乐lè以yǐ来lái ,未wèi 复fù有yǒu 能nénɡ与yǔ其qí奇qí者zhě。
记jì承chénɡ天tiān 寺sì夜yè游yóu元yuán 丰fēnɡ六liù年nián 十shí月yuè十shí二èr 日rì夜yè,解jiě衣yī欲yù睡shuì,月yuè色sè入rù户hù,欣xīn 然rán 起qǐ行xínɡ。
念niàn 无wú与yǔ为wéi 乐lè者zhě,遂suí至zhì承chénɡ天tiān 寺sì寻xún 张zhānɡ怀huái 民mín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二篇
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 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 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 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 为动(声响)。
思想感情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 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疏通文意
遂至承天寺
于是
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怀民亦未寝
睡觉
盖竹柏影也
大概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 门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新课导入
调动你的语 文积累,说出两 句吟咏月亮的诗 句。
Hale Waihona Puke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 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 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 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职,任杭州通 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 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 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 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 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 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美文欣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 记承天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城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城天寺夜游》是苏轼贬谪黄州时写的。
全文只有85字。
然而,这85个字不仅描绘了明净的月光,而且瞬间传达了苏轼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当他准备睡觉时,月光不请自来,幸福太强了,无法约束自己,所以他自发地“快乐地出发”;在冥想了“不读书、快乐的人”之后,他“兴奋地”去成天寺找张怀民;生活中很少有知己。
“怀敏还没睡”。
“易”这个词表达了知己之间的一点联系的喜悦;于是,两人“一起走在中庭”在当晚的月光下展开了一段悠闲而惬意的旅程,带来了“陶醉于美景”后发现“恍然大悟”的喜悦和审美愉悦。
文末的两问一答,既让我们看到了苏轼的那份洒脱释然自赏,更让我们顿悟:这“乐”源自于作者那颗处逆境而不悲忧、化苦难为诗意的“闲人”之心――这“闲”不止是不得签书公事的“清闲”,亦不止是超然于现实生活的“悠闲”,而是清空了世俗名利与个人得失的“宁静”“空灵”与“真淳”,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因此,本设计从苏轼传记入手,以学生最初的阅读感受为基础,以作者的“音乐”为主线,咀嚼文字,连接背景,包含游泳比较和阅读体验,从“音乐”和“休闲”中还原文本中蕴含的美妙感受,进入作者细腻丰富的心灵,理解苏轼从容面对人生的审美态度。
[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和写景语句。
2.品味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学要点】品尝作者文字中的“音乐”,获得阅读的乐趣。
【教学难点】句子“闲人”所包含的丰富含义。
【教学法】背诵法、对比法【排课】1学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们,当普通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起伏时,他们会发生什么?”(学生的答案被省略)。
有一位学者一生中被降职17次,担任过30个官职,在狱中度过了130天,但他仍然乐观开放。
你知道他是谁吗?(答案省略)他是苏轼和苏东坡。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7 短文两篇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 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 他始终热爱自然,热爱 生活,身处逆境,也能发 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无法 感到的美……他的一生是 载歌载舞的一生。
元丰( ),解衣( ), 月色( ),( )起行。念 ( ),遂( )。( )亦 ( ),相与( )。庭下 ( ),水中( ),盖 ( )。何夜( )?何处 ( )?但( )。
记 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他是一个不可救药
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 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 的朋友,一个大文豪, 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 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 个诗人。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 解课文大意。
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 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 含的思想感情。
赏奇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我知道哪句更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月光如积水空明,竹 柏影似水中藻、荇交横。
话奇人
月是空明之月, 人是 之人。
悟奇情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因“乌
台诗案”,被贬黄州,那是一个 荒凉的小镇,在黄州他没有薪俸, 生活困难,没有住所,就租了50 亩地,种植粮食当农夫,还给自 己取了一个新的名号叫“苏东 坡”。
何夜无月?何处 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21岁中进士,“奋力有当世 志”。
38岁任密州太守:扫灭蝗虫, 赈贫救孤。
40岁任徐州太守:抗洪救灾, 力挽狂澜。
44岁至48岁任黄州团练副使。
53岁任杭州太守,疏浚西湖, 修建苏堤。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短文两篇》知识讲解
《短文两篇》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陋室铭》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高清课堂:学习古人的志向情操ppt5、6】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代表作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
当时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
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
”这下可气坏了策知县,便令人把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至一间半,刘禹锡又据此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高清课堂:学习古人的志向情操ppt7】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令搬到一间仅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爱莲说》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历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等职。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
因为书堂前有发源于莲花峰的小溪,于是他就用故乡营道濂溪给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
世称之为濂溪先生,卒谥元公。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高清课堂:学习古人的志向情操ppt17】《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年)擢为南康(现在江西省星子县)郡守时写下的。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长宽的莲池,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亭亭玉立。
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后来,人们便把这莲池誉为“爱莲池”),至今,星子县还有它的遗址。
八年级上册11课短文二篇
八年级上册11课短文二篇短文一:《厉害的发明家》有一天,小明和小华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实验室。
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仪器和化学试剂,看上去非常高科技。
他们正好碰见了实验室的发明家,发明家告诉他们,这里是他的办公室,他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发明家,他研究发明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些发明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发明家拿出了一个小盒子,他告诉小明和小华,这是他最新发明的一个迷你飞行器。
小盒子上有个按钮,按下按钮后,飞行器就会启动,可以在空中飞行。
飞行器非常小巧,可以放在口袋里,而且还有高清的摄像头,可以拍摄到飞行的过程。
小明和小华非常兴奋,他们迫不及待想要试试这个飞行器。
小明按下了按钮,飞行器飞向了空中。
他们看到飞行器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速度非常快,并且拍摄到了非常美丽的风景。
发明家告诉他们,除了这个飞行器,他还发明了很多好东西,比如智能手表、智能笔记本电脑等等。
这些发明在科学和技术上有很大的创新,解决了很多人们生活中的问题。
小明和小华觉得发明家真是太厉害了,他的发明非常有意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他们决定以后也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位像发明家一样的科学家,为人类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短文二:《科技的两面性》近年来,科技的发展空前迅猛,带来了人们生活上的很多便利。
但与此同时,科技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科技的两面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比如,智能手机的出现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网购的普及,让人们不用出门就可以购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智能家电的普及使得家务事变得更加方便等等。
科技的发展使得生活更加舒适和便捷。
然而,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电子产品对人们眼睛的伤害。
人们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长,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等问题。
其次是科技的高速更新,很多人为了追求新技术,频繁更换电子产品,导致大量的电子垃圾产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 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隐居避世的追求。
“欲界”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用“欲界”而不用“人间”?
时代背景
柔然
土谷浑
北魏 齐
南北朝时期,神州大地 群雄割据,生灵涂炭
不少文人雅士和士大夫选择隐居山林, 寄情山水 文人在书信中描绘山水,寄托情思 本文就是其中名篇
答谢中书书
答复
书信
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 “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 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抒情 散文起源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与 审美性巧妙融合。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 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 思想家、医学家。 侍读于君王之侧,后厌倦世事纷扰 ,遁隐茅山。 梁武帝每次遇到国家大事,常去山 中向他征求意见,当时的人们称他 为“山中宰相”。
高 峰 入 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Leabharlann 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 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yù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康乐
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 承袭祖父的爵位,受封为康乐公。
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大规模 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的作品标志着 中国山水诗歌的真正形成。因此,他 被称为“山水诗之祖”,在中国文学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赢得了中国 山水诗派开山鼻祖的称号。
八年级语文上册 5.22 短文两篇课文解析素材 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课文解析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一定要多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
水不一定要多深,有了龙居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注释】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名,有名、著名。
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灵,灵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有美好的德行。
【注释】斯:这。
惟:这里是“只”的意思。
吾:我。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注释】苔:苔藓类植物,常贴地面生长,根、茎、叶不明显。
上:长上。
入:映入。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一起谈笑的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往来的没有学识浅薄的人。
【注释】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注释】调素琴:这里指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阅:看,观览。
金经:指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既)没有(嘈杂的)乐声来扰乱两耳,也没有(冗繁的)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注释】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之: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
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身体劳累。
形。
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它就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四蜀扬子云的亭子。
【注释】诸葛: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省。
子云:扬雄,西汉时文学家,字子云。
这里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意思是说,它们虽然简陋,但因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原意为“有何陋”,此语出自《论语子罕》,原句是:“君以比喻起兴,以虚(山水)衬实(陋室主人),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2019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4点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志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
建筑将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
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在香港上空。
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晚7点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之一《+爱+莲+说》
• 三、感知课文 • 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 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 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 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 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 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
爱莲说
•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 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 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 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 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 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 议论或记叙事物 “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 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 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 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 一定要开动小脑筋 • 本文作者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 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 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现在,大家把书合上,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背出这篇 课文来?试一下,齐背《爱莲说》 七、 总结课文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 法上、学法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 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 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 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 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法 上:应注意多读及朗读的方法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语文 《短文两篇》课件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沉醉山水的愉 悦、欢快之情和自豪,得意之情。
小结
这篇山水小品廖廖68个字,就概括
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 川草木,飞禽走兽,使文章清幽隽雅, 像诗一般优美动人。表达作者亲近自 然的喜悦。
达标测评。
检测1、背诵课文。
•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来集体 背诵课文!
小试牛刀,背诵课文。
(提示1.参照图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提示2
总引1句
答谢中书书 写景2-6 句 四季常景 仰视:高峰 入云 日变景
交相辉映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 交相辉映。
四季
都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 季都有。
消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 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坠落
潜游在水 中的鱼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 儿争相跃出水面。
指人间
视 线
俯 视
清流见底
平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 季
时 间
早 晚
时 间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 什么言外之意?(P55“思考探究”二) (1).景物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头族”,你注意了!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
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
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晴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
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
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
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
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画面,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
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