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2古诗三首《墨梅》(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古诗三首《墨梅》(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三首《墨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墨梅》,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古诗:《墨梅》2. 了解诗人:王冕3. 学习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意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墨梅》,理解诗句的意思。

2. 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简介诗人王冕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读古诗《墨梅》,理解诗句的意思。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句的寓意。

3. 课堂讲解3.1 讲解诗句的意思,分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和意境。

3.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4. 朗读与背诵4.1 学生齐读古诗《墨梅》,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2 学生自愿分享背诵成果,鼓励大家积极背诵。

5. 课堂练习5.1 根据诗句内容,完成练习题。

5.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六、板书设计1. 《墨梅》2. 王冕3. 表现手法与意境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墨梅》。

2. 写一篇关于《墨梅》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古诗《墨梅》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3.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3.1 针对学生对诗句寓意理解不足的问题,可以适当增加相关故事和背景资料的介绍。

3.2 针对学生朗读和背诵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可以采用更多的激励措施,如表扬、奖励等。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在这个部分中,包含了课堂讲解、朗读与背诵、课堂练习三个环节,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一、课堂讲解1. 讲解诗句的意思(1)词语解释:对诗中出现的生僻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整体意思。

古诗两首《塞下曲》《墨梅》

古诗两首《塞下曲》《墨梅》

卢纶,(739年—799
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 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
著作:《卢户部诗集》。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chán
单于
多音字
chán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dān 紫丁香不单独开放,而是几十朵紧簇在一起开放。
我会写
yàn

词语解释
塞下曲:古时候一种军歌。 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
诗意:
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 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 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拓展延伸
赞美梅花的诗句
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同学们,梅花是君 子花,没有人不喜欢, 今天我学习一首描写梅 花的古诗《墨梅》。
诗人简介: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
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 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 放牛,靠自学成才。
主要成就: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 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梅花屋内。此时 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 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 的矛盾,感慨之下作此诗。
我会写
yàn qián kūn
砚 乾坤
词语解释
洗砚池:传说会稽(今浙江绍兴)蕺山下有晋朝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砚池。由于经常洗 笔砚,池塘的水都染黑了。
乾坤:天地间。
朗读指导
伴读音乐
按照节奏划分读,后两句读出对诗人鄙薄流俗,独善 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的赞美。快来伴着音乐读一读吧!

22古诗三首墨梅(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古诗三首墨梅(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古诗三首《墨梅》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墨梅》,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了解诗人王冕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习墨梅自强不息、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墨梅》的诗文内容,理解诗文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王冕的高洁品格和节操。

3. 通过对诗文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文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引出本课《墨梅》。

2. 学习诗文: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分析诗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 品析诗文:教师引导学生从意境、情感等方面品析诗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5. 课堂练习:学生自选一首古诗词,进行鉴赏练习,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6.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墨梅》中所表达的精神品质。

板书设计:1. 板书诗文《墨梅》2. 板书诗人姓名“王冕”3. 板书诗中重点词语,如“窗前”、“墨梅”、“清香”等。

4. 板书诗中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作业设计:1. 背诵《墨梅》2. 写一篇关于《墨梅》的鉴赏短文,不少于200字。

课后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反思教学过程,看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第【1】篇〗今天,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时,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读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

(注意诗中前鼻音的字较多)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注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二、解诗。

1、自由读诗,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书中批注诗意。

3、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梳理。

“若”、“等闲”、“吾”、“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点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讨论上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指名说,自由说,引导说。

三、品诗。

1、齐读《石灰吟》,想一想: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借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墨梅》,想一想:诗中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墨梅”“墨梅”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墨梅素洁高雅、贞洁自守,诗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辨诗。

1、自读自悟: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2、引导学生讨论,板书:咏物抒怀石灰——于谦——清白墨梅——王冕——清气3、熟读成诵。

五、延读。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学随想】1、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约。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

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塞下曲》和《墨梅》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塞下曲》和《墨梅》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塞下曲》和《墨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塞下曲》和《墨梅》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两首古诗。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人文”,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文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

《塞下曲》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边塞的荒凉和将士们的英勇。

《墨梅》则以梅花的傲骨和清香象征高洁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诗中抒发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两首古诗时,可能对边塞景色和将士的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理解和感受。

《墨梅》中的梅花意象和品质追求,则需要学生通过反复品味和思考来领会。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文的魅力。

3.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描绘,领会诗人的情感和追求。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塞下曲》中边塞景色和将士生活的理解,《墨梅》中梅花意象和品质追求的领会。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古诗的内容和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

2.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和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3.欣赏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文学评论和背景资料,以便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边塞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边塞的荒凉和将士的英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塞下曲》,学生跟读,然后教师解释诗中的意象和描绘,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景色和人物,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追求。

21《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案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1《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案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1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过程与方法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重点能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能在不断的补白及小练笔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内心,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1.谈话: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请同学们自读课题,并说说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课堂伊始,播放此曲,一方面是对送别诗的一个课外积累,同时是为整堂课渲染一种气氛,使学生初步感受那种离愁别绪,为感悟作者的情感奠定基础,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2.学生谈感受。

资料补充:辛渐是王昌龄的同乡,这次是要送好友辛渐回他们的故乡去,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设计意图:在此处做资料的补充,可以帮助学生走进作者内心,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及那种难舍难分。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打开课本,请同学们自由读诗。

(点拨:注意读诗要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停顿,读出它的节奏来。

)2.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并进行范读。

指导读法:我们读古诗文,光有节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来。

(再次练习朗读)3.借助注释,结合你自己的感受,谈谈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影响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加之注释及课前的相关资料的补充,使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画面,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初步感悟诗歌的空灵之美。

)三、精读古诗,重点品悟(学习前两句)师:同学们对诗的理解和感受谈的都字斟句酌,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借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总结。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设计第【1】篇〗《墨梅》教学设计《墨梅》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十课中的一首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

此诗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代表作。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诗人借墨梅为喻,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六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要感受古诗的文化精髓,仅仅是从诗歌的表面去理解,并不能真正的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歌蕴含的意境。

为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就要让学生去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领悟诗歌的意境美,体会和学习诗人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并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在本堂课中还是让学生以读为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要他们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同时,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让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意。

2、感受诗人借咏梅贞洁自守,淡泊清高的情操。

过程与方法: 1、以读感悟,体会诗情。

2、文图合并,感受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其淡泊名利、清雅高洁的高尚追求。

2、激发学生爱梅的情感,学习梅花的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其淡泊名利、清雅高洁的高尚追求。

教学准备:生:提前预习古诗。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前热身:出示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四组,一方面复习了六年级第一学期所学文中人物的品质,一方面为降低学生总结概括王冕的品质做铺垫。

(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严谨认真;碧血丹心、忧国忧民、赤胆忠心;舍己为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淡泊名利、鄙视流俗、贞洁自守)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导入课题课件出示含有“梅”的三首古诗,让学生朗读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说说诗中的“梅”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塞下曲》和《墨梅》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塞下曲》和《墨梅》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塞下曲》和《墨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塞下曲》和《墨梅》,激发学生的诗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古诗《塞下曲》和《墨梅》,理解其中的意境。

2.掌握古诗《塞下曲》和《墨梅》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塞下曲》和《墨梅》中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2.灵活运用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子,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笔、本子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先展示一段风景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引出关于自然景色的话题,为进一步学习诗歌做铺垫。

2. 学习《塞下曲》1.带领学生朗读《塞下曲》,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豪情壮志。

2.解释难点词语,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分组讨论,表达对《塞下曲》的理解和感悟。

3. 学习《墨梅》1.带领学生朗读《墨梅》,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清新和淡雅。

2.解释难点词语,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分组讨论,表达对《墨梅》的理解和感悟。

4. 比较《塞下曲》和《墨梅》1.让学生比较两首诗的风格和意境,引导学生发现两首诗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分享小组讨论结果,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反思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对情感的启迪和审美的熏陶。

2.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体会,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塞下曲》和《墨梅》,学生不仅增加了对古诗的理解,还提高了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培养了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背诵《塞下曲》和《墨梅》。

2.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20.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 墨梅) 教学设计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部编版20.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 墨梅)  教学设计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 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2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二、学习古诗: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 再读,要求:连贯。

4 赛读,(分小组进行)。

5 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6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 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1)试背——互背(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

(配乐)(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这首诗大家学到了什么,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作业布置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第二课时一、人物介绍,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凭着杰出的的军事才能和技压群雄的武艺,建立了丰功伟绩,书写了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

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

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玉壶(hú)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

“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

“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

“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

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

22《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洛”等7个生字,会写“芙、蓉、洛”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理解诗句旳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能理解诗句旳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芙蓉楼送辛渐》【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体会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

感受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的决心。

(单元要素)【教学重难点】能理解诗句旳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渐入诗境1.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①讲解示例:“芙蓉”这两个字可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

书写上收下放。

②“壶”,中间橫钩的橫要写得长一些。

要上下收,中间放。

下部是“业”不是“亚”,不能多写一横。

2.诗题入手,了解背景。

(1)板书: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2)关注诗题中的事件——“送”。

师引导:诗题中的“送”字是什么意思?题目写谁在什么地方为谁送行?(3)引导关注诗题中的人物、地点——辛渐、芙蓉楼。

(考点)①师引导生再读诗题,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说说诗题的意思。

②介绍诗人,简介芙蓉楼、辛渐及写作背景。

(教学用书注意问题)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初读古诗。

(1)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2)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师范读,学生一边体会一边模仿朗读,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学用书)(3)师引导识字写字,从字形的角度观察,用什么好方法记住?(4)交流,相机讲解,指导书写。

2.再读古诗,划分节奏,指导有节奏朗读。

三、理解诗意。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

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

《古诗三首》作为单元第一篇课文,展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与戍边战士的英勇威武。

其中《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品格。

《塞下曲》这首古诗形象鲜明突出,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味道醇厚。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应该让学生理解重点文言词语及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并且把握人物形象。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借墨梅自喻,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等生字,会写“洛、壶”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三、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四、教学难点通过不同的读诗方式,理解体会诗意,感受人物品质。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导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自古以来,离别就是永恒、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

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借助题目你知道了什么?3.作者简介【设计意图:有效的导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谈话导入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在谈话中了解与古诗的相关的内容。

】二、解诗题,明其意1.解诗题同学们,俗话说,看书看封皮,读诗先读题。

你是如何理解这个“送”字?谁用完整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2.谈诗人师引导:同学们知道王昌龄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段关于王昌龄的资料:他满腹才华却不被重用,反而被贬谪到蛮荒之地,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感知王昌龄因洁身自好,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诗人作此诗时,已远离了亲人,朋友,来到了江宁任丞,在这里,辛渐是他唯一能说心里话的朋友,他的挚友要走了,舍得吗?(不舍得),能不送吗?(不能),我们一起再齐读课题:芙蓉楼送辛渐。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示范课教学设计【部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示范课教学设计【部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示范课教学设计【部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相传,芙蓉楼是一座古老的楼阁,位于深山之中。

而辛渐,则是一个身世不凡的人物。

这首《芙蓉楼送辛渐》描绘了楼阁空旷的景象,以及辛渐离去的情感。

首先,作者通过描绘芙蓉楼的壮丽景观,使读者感受到了它的庄严和壮观。

诗中写道:“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这两句写出了楼阁坐落在青山绿水中的美景,给人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转入主题,描述了主人公辛渐临别的情景。

诗中提到:“朝云暮雨,知君意何如?”作者通过云雨的变幻,来暗示主人公在离别中的痛苦和无奈。

同时,利用“君”来指代主人公,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思念和关怀。

最后,诗歌以一种含蓄的方式结束。

诗中写道:“洞庭何处钟鼓响?江湖高处鸟啼时。

”这句话充满了浪漫和遥远感。

通过描写湖泊那遥远的钟声和鸟儿的歌唱,作者表达了对主人公未来的祝福和期望。

塞下曲《塞下曲》是一首描述战争场景的古诗,它描绘了塞外的战士在草原上奔袭的情景,以及他们为国家而战的英勇和忠诚。

首先,诗人写出了那壮丽的战场景象。

诗中描写了辽阔的草原、奔腾的马匹以及烽火四起的场景,给读者带来一种激烈而壮烈的感觉。

诗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两句表达了战士们在孤零零的大地上作战的艰辛和无畏。

接下来,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形象。

诗中写道:“战马既注矢,弓如霹雳还。

”这句诗揭示了战士们身经百战的勇气和坚持战斗的意志。

最后,诗歌以一种颂扬的方式结束。

诗中写道:“哀伤黄鸟入昭阳,古戍青烟落玉关。

”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些牺牲的战士的怀念和敬意。

黄鸟入昭阳,古戍青烟落玉关,表明他们守卫边疆的身影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墨梅《墨梅》是以“梅”为主题的古诗,诗人以梅花为象征,抒发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坚韧和坚强,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诗中写道:“墨梅如霜雪,坚贞开不败。

”这两句表达了梅花一直在寒冷中坚持,不畏困难的精神。

21古诗三首:《墨梅》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21古诗三首:《墨梅》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通过学习《墨梅》这首古诗,能够理解和运用诗中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读《墨梅》这首诗,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墨梅》这首诗,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通过学习《墨梅》这首古诗,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美丽的事物。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美丽的事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三、改进措施
1. 提高学生参与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教学中引入更多互动和参与性的活动,如角色扮演、诗歌创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多元化评价方式: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我计划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个人作业和考试等,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能力发展。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墨梅》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欣赏和表达美丽的花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墨梅》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优秀教案一、《芙蓉楼送辛渐》诗歌赏析1. 诗歌背景《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辛弃疾壮志凌云的仰慕和祝愿,展现出了忠君爱国的情怀。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了解唐代风度翩翩的爱国诗人辛弃疾及其豪迈的人生境界;感受中国古代儿童散文《故事新诗》中关于辛弃疾的内容,体会作者运用新诗形式描写爱国诗人的感情。

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介绍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引出《芙蓉楼送辛渐》的主题和意境。

•诗歌鉴赏:共同品味《芙蓉楼送辛渐》诗歌的词语、情感和意象,了解作品的意境。

•诗歌解释:讲解作品的语言特点、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情感抒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辛弃疾的敬佩和向往,有序发表意见。

•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总结课堂收获,引导他们将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塞下曲》诗歌教学设计1. 诗歌背景《塞下曲》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之一,通过描绘大漠黄沙中的生活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漠英雄的赞美与激励。

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塞下曲》,了解古代大漠英雄的英勇形象,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塞下的景象和描述英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诗歌鉴赏:分段讲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与欣赏。

•作品解析:解释诗歌中的古汉语词汇、典故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朗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思考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对英雄的赞美之情,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

三、《墨梅》教学案例1. 诗歌背景《墨梅》是宋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咏物诗之一,通过描写梅花的傲雪、坚强之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坚韧、无畏的品质的赞美。

2. 教学目标通过《墨梅》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梅花的赞美与寓意,培养学生的坚强与紧逼品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塞下曲》和《墨梅》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塞下曲》和《墨梅》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塞下曲》和《墨梅》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塞下曲》和《墨梅》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两首古诗。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人生”,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塞下曲》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和戍卒生活的古诗,诗人通过对边塞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戍卒的敬意和对国家的忧虑。

这首诗的意境宏大,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的思考。

《墨梅》是一首以梅为题材的古诗,诗人通过对墨梅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世俗的的超脱。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这两首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同时,也可以通过对诗中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描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两首诗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对古诗的朗读、理解和欣赏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古诗中的某些意象和哲理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诗中意象和哲理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他们对古诗的朗读和欣赏能力。

通过反复朗读和欣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哲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能力;通过解读诗中的意象和哲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对诗中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描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哲理。

2.教学难点:解读诗中的意象和哲理。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

四年级语文下册 《墨梅》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 《墨梅》教学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等方法,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设计理念】《古诗三首》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和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

虽然是三首不同题材的诗作,但三首诗的文本价值共同指向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层面,旨在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歌,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

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的体会,而从古诗词中重点体会人物品质,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中,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聚焦要素、突破重难点:1.以读促识,通过多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识字、积累,感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2.以读促联,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入情入境,理解诗句的意思;3.以读促悟,在朗读中品悟、思辨,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感受人物品质,并尝试进行小练笔,巩固语用训练。

第三课时《墨梅》一、导·赏梅读诗1.导入:同学们,在中国浩瀚的诗海中,有很多写梅花的诗,下面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一起来赏梅读诗。

陆游笔下的梅花在寒风中仍保持风骨王安石笔下的梅花美丽高洁毛主席笔下的梅花坚韧不拔梅花千姿百态,凌寒飘香2.对比感知大家看看这幅图,和刚刚看到的梅花,有什么不同呢?生:这一幅是用水墨画出来的梅花。

师:是的,刚才我们欣赏的都是梅花的实景图,是真实的梅花,而这幅图是墨梅图,是用水墨画出来的梅花。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王冕的题画诗《墨梅》。

师:齐读课题。

生:《墨梅》,元王冕二、读·读出韵律(一)读准读顺师:我们先来读读这首古诗1.全班齐读2.师评价:真厉害,读准了每一个字音,这三个生字都读准了,说明大家预习得非常好。

(字正腔圆的朗读,读出了是个应有的节奏。

)3.我们读诗,不仅要把诗读准,跟要把格律读好,我听说你们班的余老师是诵读高手,我想,你们也一定是诵读高手。

《塞下曲、墨梅》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塞下曲、墨梅》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塞下曲、墨梅》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主题:品格课时:共两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3)基于口语交际: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写字: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需要进一步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学生初步具备了默读的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能诵读并背诵优秀诗文,需要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注意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在一至三年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基本掌握“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等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四年级还需要继续巩固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古诗。

(3)基于口语交际: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清楚表达、组织语言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3.教材分析《塞下曲》和《墨梅》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内容。

《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借墨梅自喻,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2022年教学教材《《塞下曲、墨梅》优质》优秀教案

2022年教学教材《《塞下曲、墨梅》优质》优秀教案
“乾〞左右结构,注意右边不是“气〞。
第一局部:?塞下曲?
〔一〕合作学习。
1诗题“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2介绍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3理解重点词语,想想“单于〞“轻骑〞“欲将〞“满弓刀〞结合注释理解。
2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预设:王冕,你真了不起,梅花画得真的很神似!
预设:这些梅花栩栩如生,真是太美了!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总结全文,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升华主题;升华读加深对古诗的审美欣赏。
通过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诗句的意思,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六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三首。在剩下的五首古诗中,第二首“林暗草惊风〞也十分有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
板书
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
凄冷、孤寂感高洁清廉
塞下曲
边塞生活大雪纷飞
充满智慧英勇搏杀
墨梅
梅树颜色好清香迷人
高洁有内涵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选编了?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和?墨梅?三首诗歌。从内容上看,都是表达一定的精神品质的。
成功之处: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根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
1.会认“砚、乾、坤”3个生字和多音字“单”,会写“雁、砚、乾、坤”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1.品读古诗,比较阅读,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接受古诗的熏陶,体会诗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向他们学习。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大家是不是都会背诵了呢?(生齐背)好。

大家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的吗?(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说人物、悟诗情)这节课我们将运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塞下曲》《墨梅》这两首古诗,先来学习《塞下曲》。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读课题,了解作者。

(1)解读课题。

明确:“塞”读“sài”,边界的意思;“曲”读“qǔ”,歌曲的意思。

“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2)简介作者。

卢纶(739—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

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2.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1)朗读古诗。

①要想学好古诗,首先必须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明确:单(chán)于:匈奴的首领,诗中指侵扰唐朝的契丹等贵族首领。

骑:指骑兵。

②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③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①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②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A.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明确: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B.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明确: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沾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3.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明确: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

“月黑”,说明无光。

“雁飞高”,说明无声。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连单于都“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溃败。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4.背诵古诗。

5.拓展欣赏。

唐代有很多边塞诗,课下再搜集一些。

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自然过渡到《墨梅》。

过渡:卢纶在《塞下曲》里描绘了众多画面,有月黑雁高飞,大雪满弓刀,轻骑追单于。

而王冕的《墨梅》却只写了一株池边的墨梅,但就只是这一株墨梅,诗人都极力夸赞,要使它“清气满乾坤”。

2.读课题,了解作者。

(1)释题:墨梅,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2)简介作者: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

元朝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

王冕性情孤傲,鄙视权贵。

其诗、画皆负盛名,尤以画梅著称。

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一格;他作的诗不拘常法,语言质朴自然,寄意深远。

主要作品有《竹斋集》。

3.学习诗歌,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学生按节奏练习朗读。

(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
(3)根据课文资料自由学诗,理解诗意。

①词语解释:
[洗砚池]传说会稽蕺山下有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砚池。

由于经常洗笔砚,池塘的水都染黑了。

王冕称他家有洗砚池,意思是自己也像王羲之那样勤奋。

[池头]池边。

[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

[夸]夸赞。

[乾坤]天地间。

②诗的大意:我画的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汁点画而成的。

梅花不需要别人夸奖它颜色好看,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4.欣赏诗歌,感悟意境。

(1)诗中写的是哪里的梅?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洗砚池边的梅,从“我家洗砚池头树”可以看出。

(2)诗中的梅是什么颜色?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墨色,从“朵朵花开淡墨痕”可以看出。

(3)诗中的墨梅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清气,从“只留清气满乾坤”可以看出。

(4)你认为墨梅具有怎样的品性?
明确:卓尔不群的气节。

(5)讨论:诗人真正赞美的是墨梅卓尔不群的气节吗?
明确:诗的最后两句是借梅喻人,梅的清气即人的正气。

诗人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

这正是“人与梅花一样清”,表现了他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5.背诵《墨梅》。

6.拓展延伸,比一比,背一背有关写梅的诗。

四、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1.齐读三首古诗。

过渡:同学们,到此我们学完了本课的三首古诗。

在王昌龄看来,友情是那样珍贵,可谓“一片冰心在玉壶”;在卢纶的眼里,杀敌将士们的威武形象应是边塞风光的主色调;可在王冕眼中,只是一株墨梅,却成了他卓尔不群、屹立乾坤的代表。

2.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比较异同:对比三首古诗,你发现它们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抒发和赞美人物的精神品质的。

不同点:三首诗感情的出发点不一样,抒发的情感也就不同。

3.拓展诗句,促进感悟。

过渡:是啊!诗抒情也言志,我们还可以从其他的诗句中读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面对磨难,坚忍不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私奉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而无惧牺牲;出淤泥而不杂,濯清涟而不妖——高洁傲岸。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对于古诗的教学,我还在不断的尝试阶段中。

初读教参的时候,我觉得古诗很好理解,把重点的关键字词解释给学生,这首诗的含义就明白了。

但是,回想起课标里提起的“多让学生反复读,用心去感受,其含义自然就会跃入纸上”,还是服从课标的指示,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把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到课堂中,这样学生注意力马上被调动起来,很自然地就导入到古诗的教学中。

学习古诗得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授之以渔场”。

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轻松地学习古诗,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我正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向它靠近。

在学生反复读的过程中,通过自己读懂了什么,汇报自己的理解,虽然有时只是简短的几个字的理解,但反映出来的却是学生思考的结果。

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浅显的理解囫囵吞枣地以点头的形式蒙混过关,而要把自己的表扬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这样既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理解去思考。

从这两堂课上,我感受到了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古诗的理解就变得轻松自然。

孩子有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在读的方面也就表现得不一样,课标中提倡的个性读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达到不同程度的读。

最后,在诵读的基础上用心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通过读说结合,来感悟人物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品质,使古诗教学达到高潮。

拓展训练,把孩子们的兴趣引申到课外,始终保持学生的乐学状态。

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每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过短,展开的古诗画面不是很形象,学生没有完全置身于当时的故事情节当中,这是很失败的地方,导致最后的读不是很到位,学生体会的思想感情不是很深。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今天所犯的错误,真正使学生融入博大精深的古诗的海洋中,继承我们古人留下来的古典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