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读书报告
洛阳伽蓝记校释
读《洛阳伽蓝记校释》有感
周祖谟先生三十年代就读北大中文系,师从沈兼士、罗常培,二年级即发表论文《说文解字之传本》,其时北大遂有“前有丁声树,后有周祖谟”之说。
后来任教与于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
在文字、音韵、训诂领域研究成果丰硕,他对汉语发展史、汉语研究史及历史方言研究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观点。
《洛阳伽蓝记校释》于1956年出版,为古籍注释的高峰,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可贵的研究线索。
周祖谟先生文史兼通,功底扎实,因此对周祖谟先生的校改很有信心,认为有些校改必顶准确。
但如黄永年先生所说“任何一位古籍校勘者包括专家权威也不敢自诩所校统统正确,万无一失。
”所以找来了《洛阳伽蓝记》作为根本。
在北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炫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由此《洛阳伽蓝记》成书。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故实类笔记。
后世将《洛阳伽蓝记》与郦道元的《水经注》、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并称为中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作。
《洛阳伽蓝记》在北魏的社会经济、宗教、建筑、风俗民情、文化艺术、中西交流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及研究空间。
周祖谟先生校改《洛阳伽蓝记校释》一书被认为是《洛阳伽蓝记》的最佳版本,黄永年先生更将此书称为古籍注释的标准著作。
所以,近读《洛阳伽蓝记校释》一书,受益良多。
而且祖谟先生在校注本书的过程中,恢复了原书中的正文与子注,显得眉目清楚,使该书成为目前最佳的精校本。
2014级历史一班付至央41403004。
读《洛阳伽蓝记》论佛教与世俗的交互影响
说其 妻 已嫁 , 遂 白天乘 马率 领数 人 来 到庭 前 , 向子 集 张 弓射 之 , 韦英 随 即变为 桃人 , 所 骑 的 马变 为 茅 马, 跟从 的几 个人全 部化 作蒲 人 , 之后 “ 梁 氏惶 惧 , 舍宅 为 寺 ” 。 [ 3 ] 卷 4 《 城 鳓这则 材料虽有鬼神 色彩 , 但
氏改嫁 于河 内人 向子集 但 仍居 韦 宅 。韦英 魂 魄 听
北朝时佛教传播者正是通过宣讲迎合乱世环境下
世人 的心 态 , 从 而使 佛 教 得 以 迅 速 传 播 。北 魏 时 期, 在 上 层 社 会 的大 力 提 倡 下 , 礼 佛 崇 佛 风 靡 一 时 。“ 因果 报 应 ” 观 念 逐 步 渗 入 民众 的 思想 , 成 为 当时社 会 的思 想 主 流 。这 也 正 是 佛 教 此 时 “ 上 既 崇之 , 下 弥企 尚” [ ] 卷 “ 《 释 老 志 的重要 原 因。 “ 因果 报应 ” 思 想 首 先体 现在 建 筑 的 喻 意上 。 杨 街之 记 述 , 洛 阳城 东崇 义 里有 京 兆 人 杜 子休 宅 ,
仁 。寇祖仁 原 是 元 徽 的将 校 , 却 为 求 取 富 贵 杀元
信 问其 缘 由 , 赵 说 晋 龙 骧 将 军 王 溶 平 吴 之 后 始 立
此寺 , 且 该 寺 为 砖 造 三 层 寺 塔 。于 是 杜 子 休 掘 地
验证 , 果得数十万块砖。“ 子休遂舍宅为灵应寺。 所 得之 砖 , 还 为三层 浮图。 ” [ ] 糍 城 东 因佛 理 中有
v 。 1 . 3 1 N 。 . 5
O c t .2 0 1 3
【 河洛文化 】
赵海霞:《洛阳伽蓝记》版本述评
赵海霞:《洛阳伽蓝记》版本述评《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街之撰。
杨街之,北魏北平(今河北满城县北)人。
孝庄帝时官奉朝请,历任抚军府司马、秘书监、期城郡太守等职。
为人博学多才,兼通佛教经典,对北魏末年王公贵族的腐朽生活和佛寺的奢侈淫滥状况深表不满,曾上书痛斥奉佛求福行径的祸国殃民。
其于《魏书》无传,事迹略见于《广弘明集·叙列代王臣滞惑解》。
首先是关于《洛阳伽蓝记》的成书背景问题。
北魏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5年)之后,统治阶级崇奉佛教,王公百官、豪富地主劫夺百姓财物,广造寺塔,大养僧尼。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在正光(公元520年—524年)以后,佛寺有3万余所,僧尼有200余万。
仅洛阳城内外,即有寺院1367所,侵占民居达三分之一以上,皆金碧辉煌,穷奢极丽。
永熙之乱(公元532年),孝静帝被高欢强迫迁都于邺,洛阳城郭寺庙多半焚于兵火,崩毁残破。
武定五年(公元547年),杨衙之因事重到洛阳,对照昔日“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寥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因采拾旧闻,追述故迹,撰《洛阳伽蓝记》五卷。
另有如是之言“见寺宇壮丽,损费金碧,王公相兢,侵渔白‘姓,乃撰洛阳伽蓝记,言不恤众庶也”,这几句话也一定程度上指出作者著书的要旨。
其次是关于《洛阳伽蓝记》的史学价值问题。
全书以记载洛阳名寺的兴废沿革为纲,先从城内开始,次及四门(城东、城南、城东、城北),并表列四门新旧名称,按远近次序,各分为一卷。
提纲挈领,体例明确。
内容虽以记佛寺为题,但实际着重记载当时的政治、人文、风俗、地理及传闻故事等,从宣武帝以后的皇室变乱、宗藩废立、权臣专横、阉官恣肆、艺文古迹、苑囿建筑,以及民间怪异、外夷风俗等,无不详记,可以补充《魏书》、《北史》所不足。
如卷五所记载的《宋云行记》,就是研究6世纪初期中亚交通及中国与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之一。
第三是关于《洛阳伽蓝记》的世传版本问题。
该书流传虽久,但苦无善本。
洛阳伽蓝记读后感
《洛阳伽蓝记》读后感当我翻开《洛阳伽蓝记》这本书时,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佛教氛围和古代文化底蕴的世界。
这本书以洛阳的伽蓝(佛寺)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笔触和详尽的描述,展现了北朝时期洛阳佛教的繁荣景象和寺庙文化的独特魅力。
书中详细记载了洛阳城内外的众多佛寺,从寺庙的缘起变迁、建筑规模到与之相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无不引人入胜。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巍峨壮观的寺庙建筑,感受到了佛教信仰的虔诚和僧侣们的修行生活。
这些生动的描绘让我对古代洛阳的佛教文化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除了对佛教文化的描绘,书中还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不同角色在寺庙文化中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
从高僧到俗家弟子,从官员到普通百姓,他们在洛阳伽蓝中交织出丰富多彩的人生。
这些人物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见名僧耆老,肃然致敬;民有疾苦,殷勤问之。
”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对佛教僧侣的敬重和关怀,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注。
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民众疾苦的关心和关注,展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此乃信度荒悖之言,妄为无据之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某些荒诞言论的不屑和批评。
在书中,作者对于一些无根据、荒诞的言论进行了反驳和批评,强调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求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人非金石,其何与于岁寒?言以身戒,其可忘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行为的关注和忧虑。
作者认为人的身体并不是坚不可摧的,而是会受到环境和时间的影响。
因此,人们应该以自己的行为为戒,时刻保持警醒和谨慎。
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和伦理的重视,强调了人的自我约束和自律精神。
“或有宛若神人,或若龙凤之状。
”这句话描绘了寺庙中的壁画和雕刻艺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其美妙和精致。
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作者展示了古代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无穷无尽。
“乃至于此!悲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感慨和悲痛。
《洛阳伽蓝记》读后感佛寺之都文化之光
《洛阳伽蓝记》读后感佛寺之都文化之光在阅读完《洛阳伽蓝记》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洛阳这座城市作为佛寺之都,不仅仅是发扬佛教文化的重要地方,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读者,我从这本书中,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底蕴和人性的真善美。
《洛阳伽蓝记》这本书叙述了佛教文化在洛阳这个城市的发展和传承。
这里聚集了许多名贵的佛教寺庙和文化遗址,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洛阳市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洛阳城市的面貌、佛教文化的普及、盛行,以及古代人们对佛教文化的认识和合理运用。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洛阳伽蓝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在各个领域。
比如在古代的建筑艺术中,佛教建筑被广泛地应用着。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著名的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四大佛教名刹之一。
寺内的佛塔、法堂、佛阁和藏经楼都是极具特色的建筑,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受到了众多名人的赞誉。
” 这说明佛教文化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影响和贡献是无法忽视的。
除此之外,在文学、绘画、书法、雕塑等各个领域中,佛教文化都有极大的影响和地位。
佛教的思想精髓深深地融入到文化中,这些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比如在书中有这样一个对白,“叶天秀师兄饶有兴致的看了一眼手中的画卷,说道:“讲道理,这真是一幅非常有禅意的画。
” 这说明佛教文化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建筑艺术中,更是在文学、绘画等各个领域中有着深深的印记。
总而言之,佛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洛阳伽蓝记》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这些都对我们今天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传承佛教文化,让佛教文化继续在中国文化中发挥着光辉的作用。
《洛阳伽蓝记》读后感
《洛阳伽蓝记》读后感篇一《洛阳伽蓝记》读后感读了《洛阳伽蓝记》,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也许你会问,不就一本书嘛,至于这么大反应?嘿,您还别说,这书可真不简单!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有点懵,里面的人名地名啥的,绕得我晕头转向。
我就寻思着,这作者咋就不能写得简单点儿呢?可后来,我渐渐被它吸引了。
那一个个寺庙的描写,简直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
我觉得吧,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时光机,带着我穿越回了古代的洛阳。
那时候的洛阳,寺庙林立,香火旺盛。
也许在某个街角,就能听到和尚们诵经的声音。
这场景,想想都觉得神秘又迷人。
不过,我也在想,这么多寺庙,得花多少钱建啊?老百姓的日子会不会因为这个受到影响呢?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谁知道呢?书里描写的那些建筑,美则美矣,可我又忍不住琢磨,要是放到现在,咱们能建得出来吗?说不定能,说不定不能,毕竟时代不同了嘛。
读完这本书,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既感叹古代的繁华,又为那些逝去的时光感到惋惜。
这一路读下来,可真好,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篇二《洛阳伽蓝记》读后感哎呀妈呀,《洛阳伽蓝记》可把我给整得够呛!但不得不说,这一路读下来,还真有点意思。
一开始,我是被老师逼着读的,心里老大不情愿,想着这能有啥好看的?结果,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书中描绘的洛阳伽蓝,那叫一个壮观!我仿佛能看到那些金碧辉煌的庙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可转念一想,这么宏伟的建筑,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呀?古代的老百姓会不会因为这个累得要死要活?有时候我就想,要是我能穿越到那个时候,亲眼看看这些寺庙,那该多好!说不定我还能跟那些和尚唠唠嗑,听听他们的故事。
但又一想,古代可没有手机、电脑,我能习惯那样的生活吗?也许能,也许不能,谁知道呢!还有啊,书里写的那些人物,有的虔诚拜佛,有的心怀鬼胎。
这让我不禁感叹,人性这东西,从古至今都差不多啊!读完这本书,我心情复杂得很。
既为古代的辉煌而骄傲,又为历史的变迁而感慨。
评杨勇《洛阳伽蓝记校笺》
评杨勇《洛阳伽蓝记校笺》
《洛阳伽蓝记校笺》,作者杨勇,是一部对洛阳伽蓝记校本的全面研究及汇编工作。
本书以篇幅详尽,内容较为饱满的特点,可以说是探讨和研究洛阳伽蓝记校本的重要著作,其中还收集了洛阳伽蓝记新版本的全部原文和注释。
本书特别强调,洛阳伽蓝记的重要性不仅在书面文字方面,也体现在对当时汉语的形成过程中的独到贡献。
它不仅表述了蝶汉和汉代以前的古代语言,同时也记录了出现在汉语句子结构中而非文字上的一些语言特征,从而有助于建立通用汉语的基础语言。
此外,本书还包含了洛阳伽蓝记内容在文学上的影响,它的语言也反映了汉朝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对于研究当时的文学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杨勇的《洛阳伽蓝记校笺》突显了其在研究和汇编洛阳伽蓝记新版本上的丰功伟绩,是一部重要的汉语史学著作。
它阐述了洛阳伽蓝记对汉语发展及文学文化研究的重要影响,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发现,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洛阳伽蓝记》对先秦两汉史传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洛阳伽蓝记》对先秦两汉史传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摘要:《洛阳伽蓝记》人物传记扩展了传统地记人物志的容量,全书涉及人物众多,几乎可以构成一幅北魏社会众生图,反映了北魏王朝兴衰的历史。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作者将人物形象置于北朝深广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之下,综合运用先秦以来史传文学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并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独特文化气质,在人物形象塑造中呈现出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文化信念;在“正文子注”体例下创造性地运用《史记》人物“互见法”安排传记情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于史传叙事的活泼灵动之中,凸现出史家的春秋大义与批判精神。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人物传记;先秦两汉史传传统就《洛阳伽蓝记》的文学性而言,其人物传记是相当成功的。
该书的过人之处在于,第一,它大大扩展了传统地记人物志的容量,《洛阳伽蓝记》涉及人物众多,上及帝王权臣,下至市井小民,几乎可以构成一幅北魏社会众生图,反映了北魏王朝兴衰的历史。
第二,在人物事迹与精神的表现上,它继承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传统,并根据自身内容与结构特征又有所发展。
书中对于一些不甚重要的人物,记述极为简洁,大略先言名字,次及家乡,而后简笔勾勒其性格、学术源流以及成就。
而对于主要人物则浓墨重彩,将人物形象置于北朝深广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之下,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独特文化气质,在人物形象塑造中呈现出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文化信念;在“正文子注”体例下创造性地运用《史记》人物“互见法”安排传记情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于史传叙事的活泼灵动之中,凸现出史家的春秋大义与批判精神。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洛阳伽蓝记》人物传记对于先秦两汉史传文学艺术手法、创作精神与史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一、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综合运用先秦史传散文在人物形象塑造手法上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洛阳伽蓝记》人物传记之所以能写得如此逼真、流畅,就是因为作者善于学习与借鉴先秦以来史传散文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与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运用人物自身个性化语言展现人物个性。
洛阳伽蓝记读书报告(精选)
洛阳伽蓝记读书报告(精选)第一篇:洛阳伽蓝记读书报告(精选)《洛阳伽蓝记》读书报告一、版本考辨《洛阳伽蓝记》版本众多,有明刻本及清刻本。
明刻本主要有三种:一、如隐堂本,二、吴琯所刻古今逸史本,三、毛氏汲古阁所刻津逮秘书本。
如隐堂不知何人所雕,刻板似出于嘉靖间;有人认为:“此书盖为长洲人陆采所刻。
范氏天一阁藏书中有采所著天池山人小藁,内有如隐草堂之名,此伽蓝记之板刻字样正类苏州刻本,故疑为陆采所雕。
”逸史本则为万历间所刻也。
二者来源不同,文字有异。
津逮本刊于崇祯间,据毛斧季言,原从如隐本出,而有改窜。
盖据逸史本校改者。
至于清代刻本,则有四种:一、乾隆间王谟辑校之本;二、如隐堂本,今日易见者,为董康及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
三、明永乐大典中有引及伽蓝记者,见于卷七三二八阳韵郎字下者一条,卷一三八二二至一三八二四真韵寺字者三十三条,合之约当杨书五分之三。
大典虽为明人所修,而所取之书,殆皆宋元相传之旧本。
然则其中所引,不啻为明以前之一古本也。
四、缪荃孙所刻之元河南志,其卷三所记后魏城阙市里之文,一望而知出于伽蓝记。
缪谓原书盖袭宋敏求知旧志。
宋敏求书见宋史艺文志,凡二十卷。
果尔,则所录者又为北宋本矣。
此二者前人均未道及,故特表而出之,使览者知校勘伽蓝记,除采取诸刻本外,尚有此重要之资据在焉。
观其内容,河南志之文最古,大典所引多与逸史本相同。
由是益可知逸史本与如隐堂本不同,自有其来源。
二、注释研究伽蓝记之有校本,自吴若准《洛阳伽蓝记集证》始。
然简略且有讹缪,未为精善。
近乃有二本校本:一为大正藏卷五十一所收之校本,原书据如隐堂本排印,而参校众本,列其异同于下。
一为张宗祥先生之合校本。
此书不以一本为主,但合校各本,择其长者而取之。
凡有异同,皆备记其下,而不加断语,足以见其审慎。
此外,唐晏著有《洛阳伽蓝记钩沉》。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藏有重刊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撰徐高阮校勘、洛阳伽蓝记校释杨衒之著周祖谟校释、洛阳伽蓝记校释今译(北魏)杨衒之撰周振甫释译、洛阳伽蓝记校注[(北魏)杨衡之撰] 范祥雍校注、洛陽伽藍記楊衒之[撰] 入矢義高訳注等诸多著作。
关于《洛阳伽蓝记》的社会现实意义分析
关于《洛阳伽蓝记》的社会现实意义分析[论文关键词]社会现实恐惧心理佛教影响因果报应[论文摘要]《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杨衔之的作品,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洛阳寺院四十余年的兴衰史,便数洛阳各大寺院的来历,规模,建制以至奇谈怪闻等情况,同时兼及北魏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等各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佛教传人中土以后,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日渐深远。
从四世纪以来,都会州郡尤其是人文荟萃的京城的佛寺建筑及相关活动,已有文字记载,《洛阳伽蓝记》一书尽管不乏前导,实际上却因为其富于创意和个人才情,而成为现存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
他所达到的高度,享有的声誉,后继的若干同类撰述都难以企及。
当时的佛教中心,在北方以洛阳为主,在南方以建康为主。
作者写当时洛阳的佛寺之盛:“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摩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
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及至孝静帝武定五年,时值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魏已经l3年。
作者重新回到洛阳,眼前景物已如沧海桑田:“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
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
游儿牧竖,踯蹰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
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
作者在这里流露出浓烈的北魏旧臣的意识。
故都伽蓝不仅仅是北魏佛教隆盛的象征,而且是北魏国运的象征。
经理了巨大的历史变故的作者在“重览洛阳”之际,立志要让消逝了的梵钟之声在文字中遗响后世,字里行间流露出恍若隔世的悲怀,这就成了全书潜在的情感主旋律。
即以对胡太后营建的最为壮观的永宁寺为例,作者一方面对最高统治者“营建过度”有所不满;另一方面,借西域僧人对永宁寺塔的赞美,寓有对北魏全盛时的国力于中原文化的自豪之情:“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
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见金盘炫目,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蘼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饮食文化
从枟洛阳伽蓝记枠看北魏洛阳饮食文化赵 凯(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摘 要:枟洛阳伽蓝记枠以地志为经,史事为纬,记录了北魏时代洛阳人民融合胡汉饮食精华,创造出食材多源、加工技法多样、重视食疗养生的河洛饮食文化的过程。
而北方草原饮食文化与南方水乡饮食文化熔融的过程,在更深层面上则反映出胡汉双方在生活习性和心理上的调适与沟通。
关键词:枟洛阳伽蓝记枠; 北魏洛阳; 饮食文化中图分类号:K239畅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4)03-0007-03StudyontheLuoyangdietculturethough“TemplesandMonasteriesinLuoyang”intheNorthernWeiDynastyZHAOKai(JilinUniversity,Instituteofancientbooks,Changchun,Jilin130012)Abstract:“TemplesandMonasteriesinLuoyang”recountingthechorographiesandthehistoricalevents,recordedthatLuoyangpeoplecreatedHeLuodietculturewithabundantfoodsource,,variousprocessingtechniques,particulardietarytherapyintheNorthernWeiDynasty.Meanwhile,thisprocesscaninsightintothetwosideshadbeencommunicatinginthelifehabitsandpsychologicalaspectsatadeeperlevel.Keywords:“TemplesandMonasteriesinLuoyang”; LuoyangintheNorthernWeiDynasty; thedietculture收稿日期:2014-01-09作者简介:赵 凯,1989年生,女,山东莱芜人,硕士生,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史。
《洛阳伽蓝记》读书摘抄
1.《洛阳伽蓝记》具有强烈的文学性,还有优美的文笔和较高的文学价值。
2.《洛阳伽蓝记》虽是一本记录洛阳佛教寺庙的历史地理名著,但是其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强烈的人文关怀,我们在研读它的时候,可以从中了解和感知到许多北魏时代的人物群像、社会风貌、政治图景、宗教习俗等,因此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3.《洛阳伽蓝记》展现了我国北魏时期的社会风貌。
展现了我国北魏时期的人物形象,其中不乏北魏庶民和妇女形象。
从《洛阳伽蓝记》中还可以看到北魏当时的寺院布局及园林景观。
4.从《洛阳伽蓝记》中,有研究者总结出文中所提及的树木就包括栝树、柏树、松树、柽树、椿树、枳树等,具有一定的史料研究价值。
图片5.永宁寺诏中书舍人常景为寺碑文。
景字永昌,河内人也。
敏学博通,知名海内。
太和十九年为高祖所器,拔为律博士,刑法疑狱,多访于景。
正始初,诏刊律令,永作通式。
敕景共治书侍御史高僧裕、羽林监王元龟、尚书郎祖莹、员外散骑侍郎李琰之等撰集其事。
又诏太师彭城王勰、青州刺史刘芳,入预其议。
景讨正科条,商榷古今,甚有伦序,见行于世,今律二十篇是也。
又共芳造洛阳宫殿门阁之名,经途里邑之号。
出除长安令,时人比之潘岳。
其后历位中书舍人、黄门侍郎、秘书监、幽州刺史、仪同三司。
学徒以为荣焉。
景入参近侍,出为侯牧,屋室贫俭,事等农家;唯有经史,盈车满架。
所著文集数百余篇,给事中封暐伯作序行于世。
图片【译文】胡太后下诏命令中书舍人常景作寺庙碑文。
常景字永昌,河内人。
勤勉好学,通晓各种知识,海内知名。
太和十九年,为高祖所看重,选拔做律学博士,刑法和狱案有疑问,往往询问常景。
世宗正始初年,下诏刊定律令,永远作为通用的法式。
先是命令常景同治书侍御史高僧裕、羽林监王元龟、尚书郎祖莹、员外散骑侍郎李琰之等编著为书。
又诏令太师彭城王元勰、青州刺史刘芳参与讨论。
常景讨正条理,斟酌以往的旧律和当前的实情,很有次序,通行于世,这就是现在的法律二十篇。
又同刘芳起洛阳宫殿门阁的名,经过的路和里邑的号。
2019年文学名著之 洛阳伽蓝记.doc
洛阳伽蓝记所属文学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属朝代: 晋代作品体裁: 散文主题词或关键字: 洛阳伽蓝记内容摘要:《洛阳伽蓝记》是我国历史上极有影响的一部记游题材的文学作品,是与《水经注》、《齐民要术》相齐名的北魏王朝百余年统治期间所绝无仅有的三部杰作之一,一直为世人所瞩目。
它以洛阳佛寺四十年的兴废为题,通过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由盛到衰的情况以及北魏同周边的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等等进行详尽的记述生动地反映并再现了一个时期的一个王朝、一个京师乃至一种宗教的演变过程。
杨炫之所著《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流传至今的一部重要典籍,内容虽以记载洛阳的佛寺为主,且以此为书题,但实际上包括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故事等许多记载。
对我们理解北魏时期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的建筑和历史的古迹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加之杨炫之叙事简括,文笔优美,又使之成为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洛阳伽蓝记》原有正文子注之别,但自赵宋以后,文注便混为一色,读者苦之。
后虽屡有学者为之分别注解,但终因不谙此书体例所自,不能恢复本来面目。
香港中文大学杨勇先生,专治中古文学,于此功力颇深,穷多年心力,朝夕批阅,为此书校笺,不仅使正文子注分别了然,且注解整齐,校对详密,是近世研究《洛阳伽蓝记》的一部力作。
洛阳伽蓝记校注序范祥雍一洛阳伽蓝记与北魏佛教我国南北朝时代,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较落後的北魏拓跋王朝,百六十年间留下的著作不多,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可称北魏的三部杰作。
《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而有科学价值的农书。
《水经注》是一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的地理书。
《洛阳伽蓝记》以记北魏京城洛阳佛寺的兴废为题,实际记述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掌故传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这三部书因钞刻舛误,错字脱文太多,都很难读。
《水经注》一书,清代的学者,从全祖望、戴震到王先谦、杨守敬,都还下过不少的工夫,而其他两书,校订注释的工作,不是绝少人做,即是有人做了,也还不够。
《洛阳伽蓝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洛阳伽蓝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洛阳伽蓝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洛阳伽蓝记》是记述佛寺建筑园林风物的著作。
从《洛阳伽蓝记》管窥北魏中后期士人文学生活的新变
从《洛阳伽蓝记》管窥北魏中后期士人文学生活的新变作者:杨柳来源:《北方论丛》2018年第02期[摘要]北魏迁都洛阳,随着生活空间的转变,北魏士人的文学生活和文学观念,也较北魏前期有了不小的改变。
从《洛阳伽蓝记》可以看出,北魏洛阳时期,文人的文学活动,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文学观念也较北魏前期有了较大变化,不再只是将文学运用在军国文翰这样极具实用性、功利性的写作中,而是朝着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可以乐的方向发展,抒情色彩得以加强,个人性写作也渐渐增多,并非“体物缘情,则寂寥于世”可以概括。
[关键词]北魏;洛阳;《洛阳伽蓝记》;文学生活北朝三书之一的《洛阳伽蓝记》,以地理为经,以史事为纬,记载了北魏京师洛阳近四十年间佛教寺塔的兴废,同时也反映了北魏中后期洛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具有很高的社会文化史意义。
论者以为,这部佛教寺塔记,实乃“拓跋之别史”。
该书也反映出,从平城迁都洛阳,随着生活空间的转变,北魏士人的文学生活和文学观念,也较北魏前期有了不小的改变,本文对此试做探讨。
北魏迁洛之后,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之下,迎来政治经济繁荣昌盛的局面。
洛阳城仅佛寺之盛,已令人震惊,《洛阳伽蓝记·序》载:“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
”在文化方面,北魏统治者也开始变得自信起来,以正朔自居,而贬四方为蛮夷。
文化学术开始兴盛,与永嘉之后北方“礼乐文章,扫地将尽”的状况不同,此期甚至于“斯文郁然,比隆周、汉”。
《洛阳伽蓝记》卷二借陈庆之与杨元慎二人之口,道出其时北魏的雍容大气:元慎谓:“我魏膺篆受图,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
移风易俗之典,与五帝而并迹,礼乐宪章之盛,凌百王而独高”,终使南来士人陈庆之叹服:“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土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始登泰山者卑培填,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总之,因孝文帝大力提倡,并躬身力行,礼乐文化在中原复兴,洛阳重新成为文化重镇。
最新 《洛阳伽蓝记》蕴含的小说特色-精品
《洛阳伽蓝记》蕴含的小说特色《洛阳伽蓝记》的轶闻传说类小说直接记叙某人某事,叙事曲折生动,记人时形象具体,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供大家阅读查看。
《洛阳伽蓝记》是北朝时期东魏抚军府司马杨街之所作的一本书,全书五卷,精确地记载了北魏洛阳城内外着名的寺院景观,且详细地记录了寺院周围的都邑建制、市井里坊、民情风俗、历史掌故以及奇闻异事等。
历代对于此书的性质归属上众说纷纭。
一部分人将其归为佛教典籍类,最早的是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九),此后,唐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广弘明集》等佛教目录加以收录。
亦有将此书归于地理志类。
自《隋书·经籍志》将《洛阳伽蓝记》着录于史部地理类之后,大多人依循此例。
如:后晋刘'r}J等将其分入《旧唐书·经籍志·乙部史录地理类》;宋代尤裹W初堂书目·地理类》、兄公武《郡斋读书志二下·地理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地理类》;元代脱脱《宋史·艺文志·史类地理类》、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史部地理类》;明代杨士奇《文渊阁书目·古今书志》等等。
然而由于它的特殊体例,在以记录伽蓝为中心,以各种历史传闻、民间轶事为辐射的架构下,点缀于其中的小说部分的描写又熠熠生辉。
范祥雍在《洛阳伽蓝记校注序》中更是提出了锄口蓝记》的小说价值,他说:“现在不妨把它作为游记小说来读,作为特写或报告来读。
……固然这一部书可以作为整个的一篇游记小说来读,同时我们必须知道在这一大篇小说之中还含有无数杂事短书的小说。
……宋代修纂的小说类书《太平广记》移录了不少则,这且不必引来作例。
最重要的是在它继承了这一类小说发展到唐宋传奇小说的中间的一段,‘自完成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
……我们如果不读《洛阳伽蓝记》,很难了解中国小说史何以会由魏晋《搜神》、}C怪》、《世说新语》一类的小说忽然跃进到唐宋传奇一类的小说?;D7(roa-i9)范祥雍提出了锄口蓝记》的小说价值,并指出锄口蓝记》的承上启下的小说史地位。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朝佛寺与地方文化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朝佛寺与地方文化[摘要]北朝佛教产生于北方各民族相互征战相互融合的时期,北朝佛寺文化在其产生之初便受到南方和西域佛寺文化的双重影响,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在其具体传播过程中为了使佛教教义更好的深入人心,佛教教义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开始了佛家的世俗化进程。
在北魏时期,这种佛教的世俗化――禁咒、信仰、节日已经趋于完备,并对以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北朝佛寺;地方文化;多元化;世俗化前言《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之于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公元五四七年)重过洛阳之时,见往日繁华,荡然无存,顿觉“麦秀之感”、“黍离之悲”,恐后世无传,遂以佛寺为纲,记述了洛阳当时的园林、歌舞、灵异、兴亡之事。
该书模仿魏晋南北朝时期佛经合体子注之体,采用正文与子注相配的方式,具有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长处。
在此同时,它又广泛吸取多种文体的营养,如散体大赋、史传文学、小说,语句优美,引人入胜。
此后历朝虽多有模仿其体例记述佛寺之书,但无人能出其左右。
《洛阳伽蓝记》以佛寺为纲,记述了北魏洛阳间的人和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北魏洛阳的社会生活图,对于研究当时当地的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于《洛阳伽蓝记》的注本方面,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和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是两种已有广泛影响的注本,在此我用的是周祖谟先生的注本。
近些年来《洛阳伽蓝记》研究逐渐得到重视,研究内容丰富,视角多样,主要论及四个方面:(1)《洛阳伽蓝记》的作者姓氏、籍贯和生平还有创作主旨;(2)《洛阳伽蓝记》的版本、笺注、及文体问题;(3)《洛阳伽蓝记》的建筑园林艺术研究;(4)《洛阳伽蓝记》的史学和文化史价值、文学成就以及中古语言学价值。
其中史学文化史研究中的宗教研究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这方面的文章有卢宁的《由看北魏的中原法化》(《法音》1998年12期),何云的《佛教在中国民俗化初探》(《湘潭大学学报》1989年2期),黄公渚《的现实意义》(《文史哲》1956年11期),常新《的社会文化史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8期),方宜的《之佛教观探微》。
洛阳伽蓝记读后感
洛阳伽蓝记读后感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由中国作家陈舜臣所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对洛阳寺院
文化的描述和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寺庙的繁荣与兴盛。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震撼和启发。
作者通过对洛阳佛教文化的深入研究,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迷人的历史时代。
小
说通过对寺庙建筑、佛教信仰和僧侣生活的生动描写,勾勒出了一个神圣而宏伟的洛阳伽蓝。
在书中,我感受到了当时佛教的繁荣和寺庙的庄严,它们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和平静的天堂。
除了对佛教文化的描绘,作者还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寺庙内外的故事。
从高僧到俗家弟子,从官员到普通百姓,他们在洛阳伽蓝中交织出丰富多彩的人生。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面临着各种困境和挑战,通过对佛教教义的领悟和修行,他们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读完《洛阳伽蓝记》,我不禁为古代洛阳的繁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
寺
庙不仅是居士们学习佛法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与艺术创作的中心。
这里汇聚了众多文人墨客,他们在寺庙间交流心得,创作了许多卓越的艺术作品,为洛阳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洛阳伽蓝记》不仅仅是一部描写寺庙文化的小说,它还透过丰富多样的人物
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与信仰、生命与境遇的思考。
这本小说让我意识到,人类的精神追求是无穷无尽的,寺庙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人类智慧和灵魂的结晶。
通过阅读《洛阳伽蓝记》,我对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寺庙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
我被作者深入研究和精心描绘的历史背景所折服,同时也被他对人性和信仰的思考所启迪。
这本小说充满了智慧和艺术,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伽蓝记》读书报告
一、版本考辨
《洛阳伽蓝记》版本众多,有明刻本及清刻本。
明刻本主要有三种:一、如隐堂本,二、吴琯所刻古今逸史本,三、毛氏汲古阁所刻津逮秘书本。
如隐堂不知何人所雕,刻板似出于嘉靖间;有人认为:“此书盖为长洲人陆采所刻。
范氏天一阁藏书中有采所著天池山人小藁,内有如隐草堂之名,此伽蓝记之板刻字样正类苏州刻本,故疑为陆采所雕。
”逸史本则为万历间所刻也。
二者来源不同,文字有异。
津逮本刊于崇祯间,据毛斧季言,原从如隐本出,而有改窜。
盖据逸史本校改者。
至于清代刻本,则有四种:一、乾隆间王谟辑校之本;二、如隐堂本,今日易见者,为董康及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
三、明永乐大典中有引及伽蓝记者,见于卷七三二八阳韵郎字下者一条,卷一三八二二至一三八二四真韵寺字者三十三条,合之约当杨书五分之三。
大典虽为明人所修,而所取之书,殆皆宋元相传之旧本。
然则其中所引,不啻为明以前之一古本也。
四、缪荃孙所刻之元河南志,其卷三所记后魏城阙市里之文,一望而知出于伽蓝记。
缪谓原书盖袭宋敏求知旧志。
宋敏求书见宋史艺文志,凡二十卷。
果尔,则所录者又为北宋本矣。
此二者前人均未道及,故特表而出之,使览者知校勘伽蓝记,除采取诸刻本外,尚有此重要之资据在焉。
观其内容,河南志之文最古,大典所引多与逸史本相同。
由是益可知逸史本与如隐堂本不同,自有其来源。
二、注释研究
伽蓝记之有校本,自吴若准《洛阳伽蓝记集证》始。
然简略且有讹缪,未为精善。
近乃有二本校本:一为大正藏卷五十一所收之校本,原书据如隐堂本排印,而参校众本,列其异同于下。
一为张宗祥先生之合校本。
此书不以一本为主,但合校各本,择其长者而取之。
凡有异同,皆备记其下,而不加断语,足以见其审慎。
此外,唐晏著有《洛阳伽蓝记钩沉》。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藏有重刊洛阳伽蓝记(北魏) 杨衒之撰徐高阮校勘、洛阳伽蓝记校释杨衒之著周祖谟校释、洛阳伽蓝记校释今译(北魏) 杨衒之撰周振甫释译、洛阳伽蓝记校注[(北魏)杨衡之撰] 范祥雍校注、洛陽伽藍記楊衒之[撰] 入矢義高訳注等诸多著作。
三、内容简介
学生所读为中华书局1963年版《洛阳伽蓝记》,此书按照城内、城东、南、西、北的次序,以四十多所名寺院为纲,兼顾所在里巷、方位以至名胜古迹,同时叙述相关事迹。
从书中可以了解孝文帝迁洛阳到尔朱氏之乱,四十年间洛阳的故事和台省坊市的分布,甚至于外商来洛阳居住和各国的风土人情、道里远近书中都有所涉猎。
内容包括了城市建制、政治、社会、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方面。
对于研究北魏都成的建制,复原魏晋时期洛阳城里坊、官肆分布情况提供了极佳的材料。
尤其是卷五所载宋云、惠生使西域一节,与晋法显行传及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同为研究古代中亚地理历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极宝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