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陆教授名老中医之路
王新陆教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经验
蛛疮 ”等 。疼痛 是其特征及主要症 状 ,常 为阵发性 、针 刺样疼痛 ,伴灼热 感 ,或者触痛 ,有时疼痛可延 续到皮 疹消退后数 日或数 月,甚至 多年 。其 疼痛发病率及 疼痛 程度 因人而异 ,尤其 是年老体弱之人 ,年龄越大 ,疼痛
越严 重。患者常 因疼痛剧 烈 ,难 以忍受而彻夜难 眠,给
素沉着,刺痛、灼痛为主的一系列症状。故王师认为气
血瘀滞 ,脉络阻塞不通为 带状 疱疹疼痛 的主要病机 。其
治 疗 大 法 当 以活 血 通 络 为 主 , 俾 经 络 疏 通 , 气 血 调 顺 ,
则可痛止而病愈 。 2 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 为贯穿始终的治疗大法
临床 治疗时王师将活血化瘀法贯穿过程 的始终 。 急性 期, 湿热较盛 ,宜在清利湿热 ( 多以龙胆泻肝汤或除湿 胃 苓汤为主 )的基础上 , 酌选赤芍药、 牡丹 皮、丹参、紫草 、 大青叶、板蓝根、虎杖等清热凉血活血之 品,能够控制初 发疱疹蔓延 ,缓解疼痛 ,防止疱疹后遗神经痛 的发生 。 对 于疱疹后遗神经痛 ,王师倡导 “ 久病必瘀 ” “ 、 久病入络 ” , 因此治疗 时除重施活血行血 、 通络止痛之品外 ,常加用三 棱 、莪术 、鬼箭羽等破血逐瘀,以及酌配全蝎 、蜈蚣 、水 蛭 、地龙 、土鳖虫、壁虎等虫类搜剔之 品,以直达病所, 开瘀结导滞邪。并加磁石 、珍珠母 、生牡蛎等重镇安神, 芍 药、 甘草缓急止痛 。 疼痛剧 烈者 , 可辅 以延胡索、 细辛 、 青木香 、川楝子、五灵脂、生蒲黄、制乳没、千年健、紫 荆皮 、 徐长卿、马钱子等经现代 中药药理实验证 实有止痛 作用 的中药,常可收到较好的止痛效果 。 现代 医学研究证 明,活血化瘀 中药 ,可改 善全 身和
本病 以腰肋部病 损多见 ,辨证 多属肝胆经脉气 血失 调为病 。因肝藏血 ,主疏泄气机 ,有助于调节人体气 血
王新陆运用甘枣五参汤加减治验举隅
王 新 陆 运 用 甘 枣 五 参 汤 加 减 治 验 举 隅
郭 春莉 , 付
中 图分 类号 : 5 2 2 R 8 . R 4 . 2 9 5 文 献 标 识 码 : C
强
文 章 编 号 :6 2 39 20 )7—0 1 —0 17 ~14 (0 7 0 66 2
王新陆教授从 医三十余载 , 长期从事 内科 杂病诊 治工作 , 经
肽 。E 升 高 导 致 循 环 阻 力 增 高 , 肌 细 胞 损 害 , 肌 挛 缩 , T 心 心 回心
h r fl eS s r t v w[] B J 20 ,3 ( 4 2 :2 . e t a u :yt  ̄ ir i J M ,0 5 3 0 7 9 )6 5 a ir em c e e [ ] T maI NayA, a oi e 1. f cs fnrp radayami 2 o , g J sC, t n a E f to it ei ril d e a c l
B P大 量 的 分 泌 , 为 心 力 衰 竭 时 一 种 有 益 的 代 偿 机 制 , 力 N 作 心
量, 增加 红细胞 内 2 3 P , 一D G含 量 , 调节心肌 的环核 苷酸代 谢及
糖代谢等 因素有关 ; 麦冬能显著提高心 肌收缩力和心脏泵功能 , 抗缺 氧作 用: 五味子有 提高心肌细胞 内核糖核酸 的作用 , ; 提高 心肌细胞 A TP和碱性 磷酸酶 的活 性改善 心功 能。运用 益 气活 血利水法 可以明显 改善 心功能 , 抑制心 室重构 , 改善 内皮功能。
较 早 的实 验 证 明 人 参 皂 甙 R l和 R 能 抑 制 Na 一K 一A P b e T
tei i o er[ ] adoacP amao 20 , 4 S 3 h st dg hat J .JC ri s hr e ,0 4 4 : 2 1一 n u v
全国名中医王新陆,独创“化浊行血汤”,有助于调理多种慢性病
全国名中医王新陆,独创“化浊行血汤”,有助于调理多种慢性病王新陆于1949年出生,是有名的中医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而且也是首届全国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专家、第四届国医大师。
王新陆之所以做了一名中医,还要从1969年说起,当时他是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到了山东省烟台市祝家疃村当知青。
这次“下乡”的经历,却让他和中医结下了一世的情缘。
从小生活中在城市的王新陆,到了农村以后才发现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农民的生活非常清苦,不仅生活拮据,而且缺医少药,一生病就只能硬扛,往往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了死病。
看到这一切的王新陆,非常难过。
于是希望自己能够为他们做点什么。
经过反复思考,王新陆认为学点医术就可以直接帮到他们,让他们减轻病痛。
于是,他开始自学医术,从《赤脚医生手册》学起,开始了漫长的学医生涯。
在那个年代,我国整体的医药水平不高,西医西药都非常紧缺,农村更是如此。
但是,农村中草药的资源非常丰富,山头地里到处都有中药。
而且中医也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因此,王新陆决定以中医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劳动之余,他认真研读中医书籍,一有空他就跟随老百姓一起上山识药、采药。
时间久了,王新陆不但掌握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而且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的中医经方验方,掌握了很多中药的特性。
就这样,王新陆慢慢成为了村民口中的“知青大夫”。
当地老百姓也对非常信任,他也开始有模有样地给他们开方治病,效果还挺好。
这段经历不但增长了他的才干,而且让他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
恢复高考后,他报考了山东中医学院,决定要扎扎实实学好中医,为老百姓的健康造福。
大学毕业后,王新陆到烟台市中医院工作。
原以为自己有农村的实践经验和大学校园的深造,可以轻松驾驭临床工作。
但是,让他没有没想到的是,要想成为一个好中医并不那么容易的事。
于是,已经参加工作的王新陆决定继续深造,最终考取了山东中医学院的研究生。
在这里,他成为了伤寒大家李克绍的学生。
中医之源
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保证了中华民族的世代繁衍,它又是一本高超的医术,因为它保证了华夏民族世世代代的身体康健,它就是中医。
中医是如何起源的?中医一词从何而来?中医究竟是什么?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教授为您揭秘中医之源。
三千多年前,当文明的曙光照耀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时,中华民族开始了它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
让人想不到的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支持保障他们身体健康的就是一些植物的根茎和花果。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人类历史上出现大的疾病和瘟疫时,在人类面临灭绝的危险时,就是这些植物的根茎和花果保障东方这片土地上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一次又一次的解决了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当我们从新审视这个救命稻草时,却发现它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已经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一个统称的名字:中医。
那么,这个一直以来保障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中医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起源的?古代的人是如何认识和发现中医的?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解读中医》之——中医之源。
追溯中医的历史大家可能知道,要从很远故讲起,我们的先民他们是很智慧的,他们在寻找食物的中间发现了一些现象:有一些动物、有一些植物吃了以后可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这就是我们最早的药物治疗。
他们弄了一些药物、一些草,当时不能称之为药,他把它放在自己的身体的外部,他会感到舒服。
比如说,我们把薄荷叶子稍微揉一揉往脑门上一贴,你就会感到头很清凉,这就是最早的外治的方法。
在石器时期,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人类在生产的过程中间,发现这些石器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可以有止疼的作用,这就是我们最早的砭石,也就是针灸的起源。
那么我今天讲的是中医,我为什么从这儿开始讲呢?因为那时候,中国的传统医学没有“中医”这个称谓,它不叫中医,大家现在讲中医都很自然,其实我们在中国的古代没有“中医”这个词。
我们在古代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在西方医学没有到中国来的时候,我们的传统医学不叫中医,叫什么大家都知道,叫“歧黄之术”;叫“悬壶”“悬壶济世”;叫“杏林”“杏林满春”;叫“青囊”。
王新陆:医生是稀缺资源,医改必须兼顾两个特殊群体
王新陆:医生是稀缺资源,医改必须兼顾两个特殊群体
王新陆
【期刊名称】《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编者按】对于目前众所关注的医疗改革,普遍认为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是衡量成功与否的主要尺度。
然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的社会问题。
本文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提出:成功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是充满和谐的改革,既要让患者满意,也要让医生满意。
在医患之间,任何一方的不尽人意,不意味着医疗改革的成功。
因此,医改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构建和谐为目标才是改革真正成功的命题。
【总页数】3页(P7-9)
【作者】王新陆
【作者单位】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常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2.3
【相关文献】
1.众人话医改:"医生要晋升必须先下乡"之我见 [J], ;
2.家庭医生制度:“小医生”能否带动“大医改”? [J], 张菀航;高妍蕊
3.医生集团对医改的意义很有限——医生集团没有触及基层医疗市场 [J], 秋风;
4.深化改革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益两个原则 [J], 肖功达
5.“小”医生带动的“大医改——上海医改观察(上)”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新陆治疗肺病用药经验浅识
常用 。补肺 阳 , 首推冬 虫夏 草 , 甘温 , 归肺 肾 二经 , 平
补 阴 阳 , 高机 体 免疫 机 能 ,本 草 纲 目拾 遗 》 提 《 谓其 : “ 治虚劳败损 ” 其次为 山药 . ; 阴阳双补 , 张锡纯用 大量 山药 治疗大 气下 陷 的患者 。止 咳平 喘多选 用 前胡 下 气 散寒 , 降肺气 , 宣 配伍 杏仁 治疗 寒热 错杂 的咳嗽 有
维普资讯
北 京 中 医药 2 o o 8年 5月 第 2 7卷 第 5期
B in ora o Taioa C ieeMe iie Ma .o 8 v0 2 .o ei eJu l f rdt nl hns dcn . v 2 o . 】 7N . i e i . 5
奇 效 ; 子辛 温 , 苏 降肺气 , 脾 胃之湿 ; 化 桔梗 为宣 肺之 主 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渚药 之 舟 楫 ; 乃 款冬 花 润 肺止 咳 , 紫菀 开 泄肺
气 , 血化痰 , 肺止 咳。 热化痰 , 首选 全瓜蒌 . 入 润 清 则 甘
于肺部疾病 。 其根据肺部疾病 病因复杂 、 病机 多端 的特
地药材 之魅 力 , 倡重 修本 草 。其治 病选 药之 时 , 力 从 不拘 泥于历 代 医家用 药之定 式 , 而是 与时 俱进 , 注重 辨析 药物 古 今 之差 异 及不 同药 物 之 间 的细 微 差别 。 先生依 据肺 脏 的生理病 理特 点 。并结 合 自己多年 临
肺 为华盖 , 位最高 , 盖诸 脏 , 其 覆 其气 贯百脉而 通 它脏 , 开 窍 于鼻 , 合皮 毛 , 论疾 病 源 自内外 , 且 外 无 均
安神 ; 竹沥大寒 , 尤宜 于热 痰 ; 海浮 石咸寒祛 胶痰 。此
王新陆治疗肺病用药经验浅识
相似文献(3条)
1.学位论文 李民浩 外感咳嗽理论探讨与桑菊饮应用体会 2007
1.前言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医认为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内经》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 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可见,外邪犯肺或内脏功能失调,均可到致咳嗽。其中外感咳嗽在临床临床上很常见,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因此,探 讨外感咳嗽的中医治疗理论,有现实意义。 中医的外感咳嗽,包括了现代医学的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咽喉炎等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虽然本人在临床学习的时间不多,但在这期间最常见过的是外感咳嗽病人。这三年来,在导师王琦教授(东直门呼吸内科医师)的悉心指导下,本人 对外感咳嗽及其常用方桑菊饮有了新的认识。 于是通过本论文整理出临床咳嗽常用方(以热性咳嗽方为主,桑菊饮为热性咳嗽方之首选方)及临床活用例。 2.理论体会 2.1.咳嗽的区别 2.1.1咳嗽的内外区别咳嗽首先分为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为感受外邪引起,一般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以及暑湿咳嗽(三 仁汤证)。在北方地区(北京及东北三省)暑湿咳嗽罕见,但临床仍能见到。内伤咳嗽是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于肺而成,是某一些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症状之 一,与肺、脾、肝、肾四脏有关。 2.1.2有痰无痰之区别区别咳嗽的另一种依据是是否伴有痰症。有声无痰的称为咳,无声有痰的称为嗽。由于咳与嗽很难截然分开,所以一般通称 咳嗽。咳与肺阴虚有关。或大部分发生于阴虚型体质。嗽与肺、脾生理功能有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或大部分发生于易生痰的痰湿体质。 2.1.3咳嗽的寒热区分咳嗽有寒热之分。单看咳嗽症状很难区分寒热,必须结合兼症才能辨别出寒热。 2.1.4外感咳嗽之区别外感咳嗽也可分为2种。分别为新外感咳嗽、内外合邪所致咳嗽。 2.2外感咳嗽的寒热药并用论 在外感咳嗽上,寒热的区分是最基本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虽然分为寒热咳嗽,但临床很少见单纯寒性咳嗽或单纯热性咳嗽。只存在热重还是寒重 的区别。大多数情况下寒热并存。由于寒热之转化迅速,所以也可以根据疾病发展程度判断寒热之轻重。王琦教授治外感咳嗽时,常寒热药物并用。是 借鉴了施今墨教授的“三比七”理论。例如药物配伍时,七为寒药,三为热药或三为寒药,七为热药。 2.3外感咳嗽与“火郁发之”论 在外感咳嗽中,最常旯的是肺郁热后出现“火”的情沉。肺主宣发、发散,但肺郁热时,宣发或发散作用受限制而出现发热、剧烈咳嗽甚至咳喘等 症状。发散此郁热之治法为“火郁发之”法。 2.4外感咳嗽和气机升降论 大多数咳嗽在运用祛痰、止咳法的情况下,要注意调节气机作用也可以达到止咳的效果。刘河间·《河间六书》也曾说过:“治咳者,治痰为先 ,治痰者,下气为上”。 2.5外感咳嗽与肺肝二脏论 要治愈外感咳嗽时首先要使肝主疏泄功能恢复,肝主疏泄功能恢复,可以使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恢复。肝肺升降正常,则气顺无碍;如肝气不升,则 肺气难于肃降。使肝和肺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治法称为调肝理肺法。 2.6外感咳嗽与肺及其它脏腑论 肺病理状态发展可以影响到其它脏腑,反之,其他脏腑病理状态也可以影响肺,所以治疗外感咳嗽时也要考虑它脏腑的因素,考虑其它脏器的病理 状态,而不仅独治肺脏。早在《内经》就有相关记载,《内经》:“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2.7外感咳嗽常用方之合方 在外感咳嗽病当中,合方是非常有用的。因外感病之变化极快而难预测寒热之变化,所以根据外邪侵入机体的途经而制定处方。合方的目的在于以 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的疗效。 3.结论 治疗咳嗽首先要掌握咳嗽的性质。既要区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景岳全書》记载“咳证虽多,无非肺病,而肺之为病,亦无非此二者而己,何为 二证?一日外感,一日内伤而尽之矣。”)。一般说来,外感咳嗽多有明显的致病原因,病因为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所致,其中以风寒、风热 、燥邪为多见。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其特点为必兼表证,多属实证。其次要区分寒与热,辨别寒热之后,再根据寒热之轻重来选择不同的方 药。如在外感咳嗽寒热药物并用论中所述,在临床上几乎无纯热纯寒咳嗽,通常都是寒热错杂,因此治疗时必须寒热均要顾及到。另外,也要重视兼症 ,根据兼症来辨别病人的总体状态,再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在咳嗽的兼症中最关键的是有痰无痰。 在临床治外感咳嗽时最常用的方剂是桑菊饮。桑菊饮是治风热咳嗽的代表方,但是通过适当的加减也可以治风寒、风燥、痰热等多种外感咳嗽。甚 至有时候治内伤合并外感咳嗽也可以应用桑菊饮。桑菊饮是治外感咳嗽的佳方,但是每次治外感咳嗽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中医的精华就是辨证论治。因 为在临床上也存在着不为常见的麻黄汤证或桂枝汤证之咳嗽。所以通过准确地辨证论治后,应该区别开桑菊饮证与其它外感咳嗽证。 合方在治疗外感咳嗽中起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外感咳嗽,寒与热交替迅速,因此使用合方就可以更好地调节寒热变化。
王新陆伤寒论经方和现代临床的使用
王新陆伤寒论经方和现代临床的使用第一个:就是讲直接使用直接使用就是我们讲的辨方证,大家知道中医辨证多种多样,有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还有辨方证,辨药证…,比如说我辨它是个狐惑病,那么我就可以给他用甘草泻心汤;我给他辨是个百合病,那么我就给他用百合地黄汤。
《伤寒论》的方就有辨方证。
小柴胡汤的方证,桂枝汤的方证,桂枝加桂汤的方证……,你在辨方证的时候应该熟悉它们的基本原则和最主要的证候。
有了这个证就为治好这个病奠定了基础,这就叫辨方证。
所以辨方证这个问题是证随方到,方随证走。
你去看看《伤寒论》,里面有很多是这样的,它只讲方不讲证,或者是只讲证不讲方。
讲方不讲证是告诉你这个方能够引导这些证,讲证不讲方是告诉你这些证应该去用什么方,只要我们把它贯穿起来看,就会发现它非常完美。
我们教材的顺序不是张仲景当时的原著排序,是后人给他排的。
张仲景当年是怎么排的这些序,给我们留下了像厥阴篇的千古疑案,我们希望什么时候再出土一本书,或者出土点什么东西把它搞清楚。
我10月份到陕西去讲课,陕西有个宗教协会和省政府搞了一个很大的中医药活动,搞个系列讲座,请我去讲佛学和中医学。
我当时就去侃中医了,佛学我就没有讲,反正走到哪都不能忘了中医。
他们那里有一个农民企业家,是非常喜欢收藏古董的,而且他很懂经营之道。
他拿出来一套东西给我看:西汉的度量衡,一个大盒子,最小的就是我们《伤寒论》里讲的一匕匙,从小到大一套全部都有,明年四月份他会盖一个很大的博物馆,就在陕西的大唐西市博物馆,到时候大家可以去看看。
他现在不让我说,照片也不让我给别人看,他说有了这个东西,就可以把当时的度量搞清楚了,就知道《伤寒论》的方到底是多少了。
现在关于《伤寒论》的一两是我们现在的多少克,看法不一,22克,25克,还是15克。
22克也好,25克也好,还是15克也罢,《伤寒论》的方子量是很大的,而且量大到可怕。
我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出土文物会促进我们对一些东西重新认识,大家可以看一看徐灵胎先生的类方,可能会有所启发。
王新陆讲经方经方合用(上)
王新陆讲经方经方合用(上)作者:王新陆主编:刘观涛编者按:凡是已经給本订阅号发送“光荣与梦想”(每日分享)的读者,只要您同时把分享发送到“我的中医:光荣与梦想”新浪微群(群号:396163 )/396163 ,就可以让更多三五好友即时分享您的“光荣与梦想”。
下面是“悦读中医”的精彩文章,如果您觉得很棒的话,请您向最好的朋友“分享喜悦”。
王新陆讲经方经方合用(上)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新陆教授现在很多人用这个办法,就是把两个经方放一起用。
张仲景也用过,我们也可以把张仲景的两个方子、三个方子放在一起用。
病例、大承气汤合小陷胸汤治积食这是一个八十多岁的独身老人,坚决不进敬老院,他说进敬老院没有自由,自己推一小车满街跑,到年三十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
街坊邻居家家给这个老人送饺子,给他送了好多好吃的,老人摆的窗户上都是,这老人一高兴就吃多了,吃多了就积食,然后就心中烦闷,肚子痛,发烧,每天下午发烧,米水难进,舌红,苔粘而黄,然后到医院去看,因为他家离医院很近,给他开了药以后,我就跟着他回家去了,我帮他把药煎好了,又看着这个老人喝。
张仲景就是这样,他给人喝桂枝汤时就坐在边上等着,看出不出汗,如果不出汗再扯上被子捂上,如果再不出汗就再给喝。
古代的医生出诊都是这样,看着病人把药吃下去心里才有底。
因为他去看的时候已经是大年初四,四天没有大便,而且出现肚子痛,发烧,烧到38度多,我就给他用了大承气汤加小陷胸汤,吃了以后大约不到一个钟头,他就开始如厕,然后就觉得很舒服,我告诉他吃点清淡的,不要吃东西了,喝点稀饭,慢慢就好了,后来吃点山楂丸,最后一点事都没有了,当时已是86岁了,也没问题。
所以我们中医治病是很有道理的,只要你敢用这个药,肯定有很好的效果,我为什么用了小陷胸汤呢,是“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其实单纯的大承气汤可不可以啊?现在想想也可以,但是当时加这个小陷胸汤好像更保险一些。
柯韵伯说:“结胸有轻重,立方有大小,从心下至少腹,按之石硬而痛不可近者为大结胸。
浅谈中医养生热
浅谈中医养生热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仅只懂得物质上的满足,也开始不断的关注自己,学会生活,因此,养生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的热点词语,而中医养生热也因此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
对于中医养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想法,那么人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医养生热呢?养生固然是好,但是方法要对,不能一味的相信中医,摒弃西医,同时也要学会合理合适的运用中医养生,正视中医养生热。
关键词:正视,科学性,时代性,自然,养生是一种心态前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穿梭在钢筋水泥间的人们日益的感到压力的繁重,然而,生活在新世纪的人们并没有完全忘记对自己的关注,努力工作学习的同时,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美容,运动健身,韩式汗蒸等一系列时尚的养生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最近,又有一种养生解压的好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那就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医养生,并由此掀起了中医养生这一热题。
就如北京电视台热播的《养生堂》栏目,还有市场上的《求医不如求己》中医养生系列丛书,将复杂的中医文化由难变简,使普通百姓在举手投足间就可以感受到中医养生的博大精深。
正文:那么中医养生又是什么呢?面对这样一场中医养生热,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呢?在当今这个科技发达,西医盛行的年代里,我们不得不正视中西医两者间的关系,从而找到对待中医养生这一热潮较合适的方法。
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一般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疗,而西医多是用在急性病的治疗,从根本上说,两者都是为治病的,只是一前一后的区别。
中医养生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如中医养生中所说的四季养生中的春天养生。
“春三月要夜卧早起,披发缓行,广步于庭(到庭院中散步),以使志生(使志气生发)。
”这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
由于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
《养生固本_健康人生》素材推荐(元泰)
药食同源
第77页
既能充饥又有药用价值,这就是药食同源的起源,也是中药养生安全有效的保障。
第78页
上药被认为是等级最高、最理想的中药,几乎没有毒副作用,作用温和,每日服用能增强体质,保持健康,其中有一些也是日常食用的食物。
古方今用
第79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面临着不同于古人的健康需求,在使用古方时要注意其时代的局限,根据现代人的实际需求做改进,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权威观点
序
2008年1月,政府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并且制定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
前言第7页
养生固本是个很好的提法,很符合中医的基本理论。——王新陆教授
第46页
“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的本能,医生是帮助本能的。”——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第47页
中医就借用这个“本”来概括人体内在的生命力,正是这种生命力让人类有能力抵御各种外邪的侵袭、有能力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有能力自我康复。——王新陆教授
第100页
从养生的角度出发,不论是哪个季节,运动都不能过急、过量、过激烈。
第101页
《养性延命录》里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过度的情绪变化会对健康产生影响,适当的宣泄则有益于身体健康。
常见误区
第26页
把健康交给别人
第33页
误区一:急于求成
中
医
第53~55页
导致正气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分为四个大类。
第一类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导致的。
第二类原因也是不可控制的,就是年老体衰,随着年龄的增长,正气也在渐渐流失。
第三类是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像高度紧张的工作、熬夜、缺少运动、宵夜、嗜烟嗜酒、过度节食、不合理的素食、不当减肥等等。
国医大师王新陆辨治恶性肿瘤经验
2023年12月第42卷第12期山东中医杂志论著·名医经验国医大师王新陆辨治恶性肿瘤经验林艳华1,吕鹏宇2,宋咏梅1(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山东济南250355;2.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300)[摘要]王新陆教授认为,正虚邪盛是贯穿恶性肿瘤病变全过程的基本病机,虽然恶性肿瘤的发病部位、类型较多,然其要一也。
临证时应抓住正虚邪盛这一基本病机,以扶正祛邪为根本治疗原则,在辨证与辨病施治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方药。
王教授在治疗恶性肿瘤时用药灵活,补益先行,祛邪抗癌,首创援药,擅于使用对药、虫类药物、有毒的药物等,疗效甚佳。
[关键词]王新陆;恶性肿瘤;正虚邪盛;扶正祛邪;援药[中图分类号]R24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7-358X (2023)12-1320-05DOI :10.16295/ki.0257-358x.2023.12.013Experience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WANG Xinlu in Treating Malignant Tumors through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LIN Yanhua 1,LYU Pengyu 2,SONG Yongmei 1(1.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China ;2.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00,China )AbstractProfessor WANG Xinlu holds that deficient healthy qi and excessive evil qi is the primarydisease mechanism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malignant tumor ,though the locations and types are various.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the primary disease mechanism ,deficient healthy qi and excessive evil qi ,should be focused ,with tonifying healthy qi and eliminating evil qi a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to apply appropriate formulas and medicinals based on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ProfessorWANG Xinlu prescribes medicinals with flexibility to achieve good effect ,that is ,tonifying first ,eliminating evil qi against cancer ,firstly inventing assistingmedicinals ,good at applied pair medicinals ,insect medicinals and toxic medicinals.KeywordsWANG Xinlu ;malignant tumor ;deficienthealthy qi and excessive evil qi ;tonifying healthy qi and eliminating evil qi ;assisting medicinals[收稿日期]2023-02-22[基金项目]王新陆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批文号:鲁财社指〔2022〕36号)[作者简介]林艳华(1995—),女,山东烟台人,2018年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文献、本草文献。
王新陆教授名老中医之路(三稿)
王新陆教授名老中医之路(三稿)“学到老,做到老,学不了,做不好!”王新陆[作者简介]王新陆(1949 .10~),湖南湘潭人。
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
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易经学会常务理事、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全国学术流派《齐鲁内科时病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等。
2017年被评为国家级百名老中医。
王新陆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内科杂病的治疗。
倡导中医“继承不离大宗”,认为“中医具有自然人文双重属性”、“经方治时病就是中医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治学尊“儒医相继”,在实践中提出“辨识血浊”是提高疗效的新途径,擅长应用“援药”等。
主要著述有《徐国仟学术经验辑要》、《脑血辨证》、《王新陆中医内科治疗经纬》、《王新陆医论医案集》、《血浊论》、《中医现代预测学》、《中医文化论丛》等,发表“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儒家致中和思想与中医稳定理论”、“《易》医关系论”等学术论文近200余篇。
多次应邀到世界各地讲学,弘扬中医,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系统讲解中医。
(一)步入中医之门70年代初期,我在农村下乡时,农村条件差,百姓缺医少药,老乡们常常带病劳动,又见到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简、便、验、廉,逐渐对中医产生兴趣。
便间断着跟随当地为数不多的大夫学习,利用闲暇时间随他们上山识药、采药,时间久了,便也懂了一些基本中医知识。
偶尔跟着大夫给病人针刺、拔罐等,时有卓效,这更激发了我对中医的浓厚兴趣,立志于学习中医,想尽微薄之力,为病人减少些痛苦。
1973年,国家推荐知青考大学,我径直报了山东中医学院,从此踏上学习中医的历程。
在校期间,除了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外,每日早晚诵读中医经典及汤头歌诀等。
中医入门的唯一办法就是背诵记忆--伤寒论条文背诵
中医入门的唯一办法就是背诵记忆--伤寒论条文背诵背诵伤寒论的一点感言背诵伤寒论的一点感言近日买了一本名师经方讲录第二辑里面很多中医老师都强调了背诵的重要性而且举出了他们当初求学时他们的导师诸如刘渡舟李克绍等对他们的严格要求那都是要求要背诵伤寒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新陆回忆说:我读研究生是1978年,那时我第一次比较认真系统地学习《伤寒论》当时徐国仟老师是我的老师,李克绍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他们两个老师一共带了四个研究生。
李克绍老师对我们四个人的要求就是把《伤寒论》背下来,398条,用45分钟,不停顿。
我背了3个月才背下来,背得很辛苦啊,李克绍老师就眯着眼听你背,你一打梗他就给你提词,他提多了就说:你回去再学学吧,他也不听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回忆跟师刘渡舟抄方时,刘老师也是直接说出条文数让他们背出来说到背诵伤寒论,到现在我背诵到109条,苔苔背诵到112条,当然我们的目标不是背了就忘而是烂熟,能达到顺背倒背,任意抽背,任意抽背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当然现在我们都还看不到背诵原文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提高,但我们坚信背诵伤寒论这一经典看似一个非常笨非常死的方法,但总有从死到活的飞跃,学中医贵在沉潜。
我们就用背诵把自己沉潜下去。
背诵很容易忘记,所以我们不停地反复反复再反复。
王新陆回忆说他3个月把伤寒论398条背诵完,背的很辛苦,我看啊王新陆教授当时可以说是吃饭睡觉上厕所都在背诵,而且一天不断不断向前背还不停地反复,否则3个月不可能把伤寒论拿下来。
我给苔苔说了把127条背完了给她录个背诵的视频纪念一下。
算下时间就背这么些都花了快一年了当然她考研考试还有我单位考试中间有停顿没背诵没复习的时候。
现在回想一下背倒100多条也是个成绩了,晃一晃时间就过去了,现在我们就是打地基,伤寒论背了背金匮金匮背了背温病条辩背诵经典一定要发心哦,否则很难坚持的,我和苔苔呢现在走路上要背坐公交车要背,一次在公交车上背诵,开始一些人以为我们在背佛经,后来才有一个人听出我们是在背中医。
养生固本 健康人生
王新陆教授:养生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用健康的生活、用健康的信念活出个精、气、神来。
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恶劣的环境下,与大自然搏斗,在获得生存空间时,也探索出一套养生的方法和理论。
中医理论正是在这种人与自然的实践中产生的,中医养生也伴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不断升华和发展。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长、生存的意思;“养”,就是保养、护养、调养、补养的意思。
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寒温等形式适应自然、适应社会,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中医养生,一直都是以养生防病为主旨,并以“治未病”为核心思想。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疾病预防上投资1元钱,可以节省8.5元医疗费和100元抢救费,可见,预防不是“消费”是“投资”。
这也是为什么古人的医疗卫生条件远不如今人,但是中华民族却繁衍不息的原因了。
《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
揭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采取养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
这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透过强调未病先防,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可以看到,“养生”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延长生存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养生就是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管理生命的学问。
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极其精彩,但是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空气污染加剧、气候变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以及人们自身的放纵,以致于人类不得不面临许许多多的健康困境。
即使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人类追求养生的目的是否发生了改变呢?没有。
一直没有!养生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无限极:根据您对养生目的的阐述,会发现现在人们的很多生活习惯看上去似乎提高了生活质量,譬如一餐饭鸡鸭鱼肉极其丰盛,但是人们的健康却因此受到损伤。
有一组数据为证:在2002年4月举办的“2002年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上公布,我国目前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只有15%的人处于健康状态。
滋补肝肾中药调控神经-内分泌系统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38-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6 V ol.(8) No.27滋补肝肾中药调控神经-内分泌系统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 of nourishing liver and kidney Chinese herbs in treating cerebral infarction by regulating neuroendocrine system韩萍1于春蕾1张娜1周永红2王新陆3(1.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青岛,266000;2.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3.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6)27-0038-03证型:BA【摘要】目的:研究滋补肝肾中药通过调控神经-内分泌系统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西药加滋补肝肾中药复健片和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及神经-内分泌系统指标的变化。
结果:复健片在临床总疗效及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可改善各项伴随症状。
结论:滋补肝肾中药复健片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实现对脑梗死患者机体多靶点、多环节地调节,对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滋补肝肾;复健片;神经-内分泌系统;脑梗死;肝肾阴虚【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nourishing liver and kidney Chinese herbs in treating cerebral infarction by regulating the neuro endocrine system. Methods: 60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2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plus Fujian tablets and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clinical symptoms,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and the index of neuroendocrine system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regulation of neuro endocrine system index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Fujian Tablets could improve the simultaneous symptoms, too. Conclusions: Nourishing liver and kidney Chinese herbs Fujian Tablet had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on cerebral infarction by regulating the neuro endocrine system with multiple targets.【Keywords】Nourishing liver and kidney; Fujian Tablet; Neuro endocrine system; Cerebral infarction; Syndrome of liver and kidney yin deficiency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6.27.019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
王新陆教授从浊论治脂肪肝经验撷菁
王新陆教授从浊论治脂肪肝经验撷菁
胡怀强;周永红;范玉芹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2007(25)9
【摘要】王新陆教授是名中医药专家,经验丰富,他认为脾失健运、浊邪入血是脂肪肝发病的主要病机,治当重在补消化疏,助用援药,同时注意节饮食、惜精神、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总页数】2页(P1781-1782)
【关键词】王新陆;血浊;脂肪肝;名老中医经验
【作者】胡怀强;周永红;范玉芹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省妇产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55
【相关文献】
1.王行宽教授从肝肺脾多脏调燮论治痤疮经验撷菁 [J], 范洪桥;刘丽芳;尹景春
2.王新陆教授从脑论治心身疾病经验撷菁 [J], 周永红
3.王新陆教授从血浊论治皮肤病经验撷菁 [J], 马冲;陈蕾;王兴臣;王栋先;王新陆
4.王新陆教授从血浊论治冠心病浅析 [J], 王栋先;刘清明;王新陆
5.王新陆教授从血浊论治血管性痴呆学术思想探微 [J], 王中琳;刘海亮;刁建炜;王新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到老,做到老,学不了,做不好!”王新陆[作者简介]王新陆(1949 .10~),湖南湘潭人。
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
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易经学会常务理事、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全国学术流派《齐鲁内科时病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等。
2017年被评为国家级百名老中医。
王新陆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内科杂病的治疗。
倡导中医“继承不离大宗”,认为“中医具有自然人文双重属性”、“经方治时病就是中医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治学尊“儒医相继”,在实践中提出“辨识血浊”是提高疗效的新途径,擅长应用“援药”等。
主要着述有《徐国仟学术经验辑要》、《脑血辨证》、《王新陆中医内科治疗经纬》、《王新陆医论医案集》、《血浊论》、《中医现代预测学》、《中医文化论丛》等,发表“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儒家致中和思想与中医稳定理论”、“《易》医关系论”等学术论文近200余篇。
多次应邀到世界各地讲学,弘扬中医,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系统讲解中医。
(一)步入中医之门70年代初期,我在农村下乡时,农村条件差,百姓缺医少药,老乡们常常带病劳动,又见到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简、便、验、廉,逐渐对中医产生兴趣。
便间断着跟随当地为数不多的大夫学习,利用闲暇时间随他们上山识药、采药,时间久了,便也懂了一些基本中医知识。
偶尔跟着大夫给病人针刺、拔罐等,时有卓效,这更激发了我对中医的浓厚兴趣,立志于学习中医,想尽微薄之力,为病人减少些痛苦。
1973年,国家推荐知青考大学,我径直报了山东中医学院,从此踏上学习中医的历程。
在校期间,除了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外,每日早晚诵读中医经典及汤头歌诀等。
70年代的大学,虽说学制短,但特有的教学方式对于实践性很强的中医来说确实有很多值得借鉴。
譬如上午老师讲了经络、穴位定位、主治疾病,下午就带我们挨家挨户出诊,给患者针灸、开药。
这种早实践、早临床、学以致用、急用先学、教中练、练中学的学习方法,往往是眼到心到、心到手到,反而记忆终身,获益良多。
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想要做好中医,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早临床、多临床,知行合一。
(二)求学访名师实践出真知本科毕业后,我被分派到烟台市中医院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确实能为一些患者解除病痛,但治病的疗效常觉不能达到十拿九稳,时有捉襟见肘,深切感受到孙思邈所言“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的意味,产生了继续深造学习的念头。
1978年,正值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第一年,我毅然下定决心要考取研究生,报考了山东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专业。
在备考过程中,我白天工作,晚上挑灯夜读,复习旧学,感悟新知,最终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果专业调整,就这样我成了徐国仟老师的“首席”伤寒弟子。
回想起来,最初接触徐老是1975年在章丘县绣惠教学点,当时徐老给我们讲伤寒,老师讲课声音洪亮,底气十足,深入浅出,课讲得详尽透彻却又干净利落,重点讲两遍,其他讲一遍,没有一句废话,对我的以后中医学术以及授课方法启发很大。
没想到三年后,我竟成了他的硕士研究生,倍感荣幸。
研究生期间,与恩师朝夕相处,学做人、学处世、学自我调节、学忍辱负重,获教无数,今生受用。
徐老一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以律己,谦虚谨慎,医术精湛,生活简朴,其精神和学术思想是我一生的巨大财富。
记得临毕业前,研究生需要考核教学,让我给七九级的学生讲《伤寒论》厥阴篇。
我当时觉得,学了三年伤寒,不要说原文背诵的朗朗上口,就是精微奥旨也能出口成章,根本没有备课的想法,整天忙着准备毕业论文。
大约上课前一周,徐老到我宿舍,坐下很随便地问我:“把你备课的教案给我看看,要讲课了。
”我的头一懵,知道坏事了,只好如实“坦白”。
徐老递给我一本讲稿,说:“快准备吧!这是我的,你参考参考。
”接着又正色道:“你记住,我们每讲一次课,就要备一次课,不能误人子弟!”“不能误人子弟”,是惭愧,是感激,是教诲,是警告。
从此以后,不管是教书育人,还是临床治病,我都谨记老师的教诲,考虑问题细致入微,反复斟酌,三思而行,从不敢有半点马虎。
研究生期间,负责带教我的还有李克绍老师,他们两个老师一共带了四个研究生。
李克绍老师对我们四个人的要求就是把《伤寒论》背下来,要求是398条,用45分钟,不停顿。
我成天拿着伤寒背,满口袋都是,睁开眼就开始背,走路时背,吃饭时也背,就连睡觉时也在背,自己觉得背的差不多了就背给老师听。
李老低着头、眯着眼听我背,我一打梗他就给我提问,他提多了就说:“你回去再学学吧!”他就不听了,就这样我背了三个月才将《伤寒论》背下来,这也成了以后临证用方的源头活水。
如今有人问我如何学习经典,我说经典就是看着学,一遍一遍的学,张仲景自己就说“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所以说学习经典,一定要读熟、背熟,要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期反复阅读学习,在就读期间学习,当了十年医生,当了二十年医生,你再看一遍,你就会有新的体会。
比如我1983年看的一个病人,70多岁,低烧,体温不到38度,有腹痛但不明显,血象非常高,当时就已经有B超了,B超显示是胆囊炎,但是不像现在彩超做得这样清楚。
同时见脉微细,但欲寐,身有微热,呕而不适,小便利,手脚凉。
我下意识想到《伤寒论》281条“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便果断予以四逆汤:制附子10g,干姜6g,炙甘草18g。
病人吃了三剂以后,症状缓解,烧也退了,后来口服利胆片巩固,症状又见反复,仍用上方,6剂而愈。
我们中医看病就是要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背诵经典的重要性即体现于此,背熟了,临证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前后,为求经解,我还经常问难于我校周凤梧、张珍玉,张志远等前辈,也曾程门立雪,到外地拜访任继学、邹云翔、王永炎等诸多名师,受益良多。
正如美中岳老所言“自视当知其短,从师必得其长”,要想做好中医,除了多读经典、多临床外,还要多跟名师。
诸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如甘甜玉露,让我在学术上飞速成长。
毕业后行医、学习,再行医、再学习,边行医、边学习。
我常常要求自己,不论身居什么样的位置,作为一名医生,都不能脱离临床一线。
从最初任烟台市中医院院长、烟台市副市长,到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再到任山东政协副主席期间,我都要定期到医院坐诊。
因为我认为,中医的价值在临床,中医的活力在临床,中医的生命力也在临床,做中医如果不看病,看病如果没有疗效,要我们中医就没有意义了,唯有常临床,勤学习,才能成为“苍生大医”。
(三)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硕士毕业后,回烟台中医院继续工作多年,在中医临证上总结了一些经验,同时积极学习并掌握了很多西医知识,以现代医学的知识丰满中医的羽翼,使我在临证中更加得心应手。
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于中医西医来说,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全是为了救人,全是为了治病,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医和西医一定要结合在一起,才是老百姓的福气。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如果完全抛弃了对方,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应当取长补短,互相补充。
我在不断的临床过程中,认识到用故有的思路不能够完全适用于临床所需,渐渐的有了许多新的思想,并反复临床验证,总结了一些东西。
比如用于辨治现代疾病或者未病先防的血浊理论。
张元素说“运气不齐,古今异轨”,生活环境变了,疾病谱系变了,我们的思维不能守在原地。
疾病谱系的变化是临床医学发展的源动力和火车头,它的改变决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改变与治疗方法的变革。
金元时期出现的寒凉派、温补派、攻下派等诸多学派并存,百家争鸣,学说蜂起的现象,细究其原因,正是由于疾病谱系的改变,新的病种不断出现,古方今病已不相能。
到了我们现在,由于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致病渐退其次,而精神因素、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等成为现代人致病的主要因素,这些致病因素均可作用于血,血液失去其清纯状态,或丧失其循行规律,影响其生理功能,扰乱脏腑气机,便成为很多疾病的发病基础,我将其称为血浊致病。
许多现代疾病,诸如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蛋白血症、痛风等等,均有血浊的特征。
我创制化浊行血汤(荷叶10g,焦山楂15g,决明子30g,制水蛭5g,赤芍10g,酒大黄5g,路路通20g,虎杖20g,何首乌15g)加减治疗此类疾病,疗效显着。
我在临床中治疗皮肤科疾病亦常从血浊辨证。
如治疗一结节性痒疹患者,双侧上肢手腕后褐红皮疹伴剧烈瘙痒,以夜间及精神紧张时为甚,几经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舌质暗,苔薄白,脉弦。
辨证属血浊、肝郁,予以化浊宁肤汤(薏苡仁15g 荷叶10g 白花蛇舌草15g 浮萍6g 白鲜皮15g 白茅根15g 地肤子10g 露蜂房10g)加苦参10g 全蝎6g 红花6g 白蒺藜10g 赤芍10g,水煎服,经治6周后皮疹及瘙痒消失,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临床用药还经常参考中药现代药理,我称之为“援药”。
援,引也。
援药,顾名思义,支援、支持之药也。
许多中药对人体某些靶点有十分确切的作用,可直接作用于确切靶器官,对主病、主因、主症有明确治疗作用,配伍到方中能起到缓解症状或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的药物,与君、臣、佐、使并列成为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君、臣、佐、使、援成为新的组方配伍方法。
如荷叶、虎杖、山楂、何首乌、泽泻可以调整血脂;苦参、甘松、黄连抗心律失常;黄连、葛根降血糖。
恰当使用援药,可直达病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继承创新不离大宗中医需要继承发扬,但必须把“继承创新,不离大宗”作为中医学发展的理念。
我在烟台担任院长时,有幸邀请到李克绍老师到烟台作学术讲座。
是夜我和李老促膝长谈,谈及中医学的继承与发扬时,李老意味深长的说:“继承不离大宗”。
继承是指基本理论、根本宗旨不变,就是认真发掘我们古老文化和传统医学的真精神所在,继承中医药核心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保持和发展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以便把我们优秀的医学贡献给人类社会。
创新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提出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
具体而言,病名的诊断、病机认识、辨证思想都要与时俱进,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下给中医学以现代的诠释;宗,本,主旨之一,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谓之大宗,不离大宗是不离中医之根本,保持鲜活的中医传承、中医脉络,中医的血缘不变。
继承和发扬中医的关键是“吃透”,尤其是吃透中医学的精神和根本,这样才能使其真正走在社会发展前列。
1998年被推荐回学校任校长一职,与其说是担任校长,管理校务事宜,不如说是党和政府给我的又一次深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