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66例
消增汤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30例临床观察
消增汤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30例临床观察
翁丽丽
【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
【年(卷),期】2008(007)006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消增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消增汤内服,水煎服,1剂/日,早晚各1次.1个月为1疗程.月经期停服.对照组(30例)口服乳癖消,3粒/次,3次/日,1个月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乳房的疼痛程度、肿块的变化,对临床治愈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改善乳腺增生的作用,两组临床疗效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05);两组的症状积分在治疗后均有降低,并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雌二醇(E2)水平下降、孕酮(P)水平升高,但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消增汤是治疗乳腺增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翁丽丽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学院附属厦门市中医院,361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消斑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42例临床观察 [J], 毛燕;张小健;赵宾彦
2.乳核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气滞血瘀型)临床观察 [J], 彭淑莲;吕新敏
3.消乳汤治疗乳腺增生病60例临床观察 [J], 魏晓莉
4.消增汤治疗乳腺增生病 [J], 匡建民;赵惠兰
5.舒乳消增汤治疗乳腺增生病800例 [J], 柳鲁临;孔凡英;周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症丸治疗气滞血瘀痰凝型乳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消癥丸治疗气滞血瘀痰凝型乳腺增生的临床观察作者:刘春霞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07期摘要:目的观察消癥丸治疗由气滞血瘀痰凝所致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科符合标准的70例患者单用消癥丸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用药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74.29%。
结论消癥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效性、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消癥丸;单药治疗;乳腺增生;气滞血瘀痰凝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Xiaozheng pill in the treatment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and phlegm coagulation caused by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Methods 7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tandard treatment in our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14 to November were treated with anti–for 2 month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74.25%.Conclusion It is effective and safe to treat patients with breast hyperplasiaKey words:Xiaozhengwan; Single drug therapy; Breast hyperplasia;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and phlegm coagulation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疾病,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乳腺增生是产生乳腺癌的温床[1]。
为此,在临床上,应该着重注意对乳腺增生的预防与治疗。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的辨证施治方案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的辨证施治方案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结节、乳头溢液等症状。
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对乳腺增生有着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案。
一、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首先要进行辨证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特点,可以将乳腺增生分为气滞血瘀型、痰湿凝滞型、肝郁脾虚型等不同类型。
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结节硬块、经期不调等症状。
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药物有当归、川芎、红花等。
痰湿凝滞型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满、乳头溢液、乳房胀痛等症状。
治疗上以祛痰化湿为主,常用药物有半夏、茯苓、白术等。
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情绪波动、乳房结节等症状。
治疗上以调理肝气、健脾益气为主,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党参等。
二、中药治疗1. 当归川芎汤当归川芎汤是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的常用方剂。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
两者配伍能够改善乳腺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胀痛的症状。
2. 半夏茯苓丸半夏茯苓丸是治疗痰湿凝滞型乳腺增生的常用方剂。
半夏能够降逆气、化痰湿,茯苓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两者配伍能够改善乳房湿气积聚的情况,缓解乳房胀满的症状。
3. 柴胡白芍党参汤柴胡白芍党参汤是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的常用方剂。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党参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
三者配伍能够调理肝气、健脾益气,改善乳房结节的情况。
三、配合针灸疗法除了中药治疗,针灸也是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足太阴肺经等。
针灸能够通过调理经络,改善乳腺的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胀痛、结节等症状。
四、注意饮食调理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过程中,饮食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建议患者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此外,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也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帮助。
总之,中医药对乳腺增生具有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案。
通过辨证分型,选用适合的中药方剂,配合针灸疗法和饮食调理,可以有效缓解乳房胀痛、结节等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调理方法
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调理方法
崔某,46岁。
2020年5月16日就诊。
因两侧乳房肿胀疼痛3个月余就诊,舌苔白薄,脉沉细,双侧乳腺均可触及有3CmX4Cm大小结节,触之软滑、轻疼、移动良好,诊为乳腺增生。
辨证: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
治法:疏肝理气,通滞化瘀。
处方:穿山甲15克,川棟子15克,元胡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青皮15克,香附15克,柴胡15克,枳壳15克,路路通15克,王不留行15克,漏芦15克,丝瓜络15克,通草5克,川芎5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
用法:15剂,水煎服,毎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消乳散结胶囊
用法: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二诊:两周后疼痛消失,乳腺结节明显缩小到2CmⅩ2Cm,触之不疼,继服药2月后增生结节消失。
本方实由治疗乳痈症方衍化而来。
乳癖一症,虽由气滞血瘀而致,但乳腺的调畅实为发病元凶,多为乳腺壅滞,调畅不利而发病。
因此,在本方中以极力恢复或促进乳腺调畅为主,通经和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共同伍用,方可使癖疾易消易散。
(马强)。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45例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45例壮医经筋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的作用。
在治疗乳腺增生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
结合疏肝消癖散,对于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将介绍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45例的疗效经验。
一、疾病特点及相关症状肝郁气滞是乳腺增生的常见病因,主要症状包括乳房胀痛、乳腺组织增生、乳腺囊肿、月经异常、情绪不稳等。
肝郁气滞导致气血不畅,乳腺组织受阻,从而出现乳房胀痛、乳腺增生等症状。
二、治疗原则三、治疗方法1. 壮医经筋疗法壮医经筋疗法是一种利用推拿、按摩、拔罐等手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疗法。
在治疗乳腺增生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推拿乳腺、背部、腹部等部位的经络和穴位,疏通气血、舒筋活络,改善乳腺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乳腺增生的症状。
2. 疏肝消癖散疏肝散结消癖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以当归、川芎、香附等药物为主要成分,具有疏肝理气、消癖散结的作用。
服用疏肝消癖散可以改善肝郁气滞的症状,缓解乳腺组织的增生和囊肿。
四、治疗效果我们收治了45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并采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进行治疗,经过观察和随访发现,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乳房胀痛明显缓解,乳腺组织增生的情况有所减轻,乳腺囊肿明显变小,月经恢复了正常,情绪也得到了调节。
临床疗效良好,达到了显著缓解和治愈的效果。
五、经验总结针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管理。
在饮食和生活方面也需要注意调理,避免情绪波动和不良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45例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45例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45例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特别是在肝郁气滞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壮医经筋疗法和疏肝消癖散是中医治疗肝气郁滞的有效方法,能够缓解乳腺增生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对45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采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的治疗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了45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年龄范围为25-50岁,以不同程度的乳腺胀痛、结节、乳腺增生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所有患者均接受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
结果:经过治疗,45例患者中,有38例症状明显缓解,7例症状基本消失。
治疗后的乳腺增生结节明显变小或消失,乳腺胀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治疗后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讨论:壮医经筋疗法通过调理经络、舒筋活血、祛风散寒,以及修复受损组织等方式,能够有效缓解乳腺增生的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疏肝消癖散具有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平肝息风、消癖止痛等功效,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具有良好的疗效。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疗效明显,安全无副作用。
结论: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乳腺增生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疗效显著,为乳腺增生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希望该疗法能够得到更多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和认可,为乳腺增生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中医药在乳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乳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乳腺增生是一种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胀痛等症状,常见于青年女性。
传统中医药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从中药治疗、针灸疗法、中医五行调理等方面探讨中医药在乳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
一、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乳腺增生的发生与气滞、血瘀、湿浊有关。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益母草、香附等。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可以舒缓情绪,调节内分泌。
益母草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能够缓解乳房胀痛。
香附具有理气降逆的功效,可以改善气滞状态。
这些中药一般会综合搭配使用,依据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的传统治疗手段之一,对于乳腺增生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治疗穴位有足三里、太溪等。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是强壮人体阳气、调节内分泌的重要穴位。
太溪位于腿的内侧,具有调和气血、舒缓情绪的作用。
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乳腺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调节内分泌功能。
三、中医五行调理中医药强调平衡和谐,认为五行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通过调理五行,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乳腺属于肝经,与心经、脾经、肺经、肾经相互关联。
采用五行调理的方法可以平衡这些经络,调节气血与湿浊的关系。
例如,对于气滞型的乳腺增生,可采用木克土的方法进行调理,如饮食上多摄入木行食物,如韭菜、木耳等,来疏肝解郁。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乳腺增生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通过调理气滞、血瘀、湿浊等病因,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相关穴位,改善乳腺血液循环和调节内分泌功能。
中医五行调理可以通过平衡五脏的关系,调节气血平衡。
当然,在运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时,也需要结合具体病情进行综合施治。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增生在女性中日益普遍。
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是由气滞血瘀、肝郁化热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重要方法。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医生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对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乳腺增生的辨证类型1.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胀痛、乳块明显、经前加重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当归、红花等,同时可运用针灸疗法,如血分通经、气分升降等。
2. 肝郁化热型肝郁化热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胀痛、乳块不明显、情绪焦躁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清热解郁的中药,如丹参、柴胡等,同时可运用耳针疗法,如祛火降压等。
3. 气滞湿阻型气滞湿阻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沉重、乳块较软、不适加重于下半月经期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理气利湿的中药,如香附、苍术等,同时可运用艾灸疗法,如温经散寒等。
4. 脾虚湿困型脾虚湿困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疼痛无块、舌苔厚腻、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健脾祛湿的中药,如党参、茯苓等,同时可运用推拿疗法,如脾胃调气等。
二、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1. 综合调理中医治疗乳腺增生强调整体调理,不仅要针对乳腺病变进行治疗,还要注重调节患者的情绪、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
例如建议患者避免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有利于病情恶化的因素,同时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2.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郁、理气利湿、健脾祛湿等功效的中药。
通常在方剂中配伍使用多种中药,以增强疗效。
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避免药物滥用或中断治疗。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舒缓乳腺疼痛、改善乳房组织的血液循环等效果。
自拟理气消瘀方治疗气血瘀滞型乳腺囊性增生
自拟理气消瘀方治疗气血瘀滞型乳腺囊性增生乳腺囊性增生(cystic hyperplasia of breast)是一种发生于25~45岁青年女性的常见病,发病率高达5%~9%。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通过激素水平的调整,肿块较大者采取手术切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气滞、血瘀,冲任失调有关。
现研究更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笔者从2012年7月-2013年7月自拟理气消瘀方治疗气血瘀滞型乳腺囊性增生60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来我院中医科门诊,经B超检查确诊为乳腺囊性增生的女性病人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年龄24-46岁,平均年龄35.2岁,囊肿位居一侧乳房者25例,双侧为5例;对照组30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29.5岁,囊肿位居一侧乳房者28例,双侧为17例。
两组在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齐同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中医诊断标准[1]①多数在乳房外上象限有一扁平肿块,扪之有豆粒大小韧硬结节,可有触痛;②肿块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乳房可有胀痛,每随喜怒而消长,常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③本病多发见于20-40岁妇女;④钼靶X线乳房摄片、冷光源强光照射、液晶热图像等检查有助诊断,必要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
中医症候类型辩证为气血瘀滞型: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苔薄白,脉弦滑。
冲任失调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痛减,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先后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
1.3治疗方法第一组30例为治疗组,予自拟理气消瘀方治疗。
柴胡10克,香附10克,芍药10克,陈皮5克,川芎10克,郁金10克,牡丹皮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20克,三七粉3克,蒲公英15克,甘草5克。
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治疗论文
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治疗探析【摘要】目的:探讨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的治法。
方法:85例病人应用自拟方乳癖散结汤加减配合心理干预及西医支持治疗。
结果:85例病人全部近期治愈,一年内均无复发。
结论:乳癖散结汤加减配合心理干预是目前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中医治疗;乳癖散结汤;心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 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454- 01总有效率:94.12%4 典型病例陈某某,女,31岁,已婚,2008年8月15日就诊,双侧乳房内有数个大小不等之结节伴有疼痛3年余。
乳房疼痛以刺痛为主、痛处固定、没有随月经周期变化的规律。
平素性情急燥,月经后期,近2月因孩子高考落榜出现双侧乳房内片块状结节,胸闷,胁痛,善太息,伴经前腹痛,经量少,色黯有块。
查体:双侧乳房基本对称,乳房皮色正常,无乳头回缩、溢液等情况,于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数个厚薄不等的片块状结节,最大约3.5cm x 4.5cm;右乳外下象限可触及许多小结节,呈沙粒状隆起,最大者如黄豆大小;双乳肿块压痛明显,质地中等,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舌淡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远红外线扫描诊断:双侧乳腺组织中、重度增生,乳腺组织良性图。
彩超诊断:双侧乳腺组织中、重度增生,双乳腺可见不均匀的低回声区以及无回声囊肿。
x线钼把摄片诊断:双侧乳腺组织中、重度增生,双乳可见边缘模糊不清阴影。
中医辩证辩病: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治则: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止痛为主,软坚散结、调理冲任为辅。
方用自拟乳癖散结汤基本方,加香附12g 桃仁12g 元胡24g,每日1剂,服用7天后疼痛明显减轻。
效不更方,继续用上方服用1个疗程后,诸症基本消失,上方去三棱、元胡、川楝子,再服2个疗程,症状体征全无,行远红外线扫描复查:乳腺组织正常。
随访至今未发。
5 讨论本病属中医学“乳癖”之范畴,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发病原因西医学认为与内分泌紊乱、卵巢功能失调有关;中医学认为与肝肾、脾胃及冲任等脉有密切关系,气机失调是乳癖的主要原因。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53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53例临床观察任聪颖; 左刚; 赵素霞【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9(028)016【总页数】4页(P96-99)【关键词】乳腺增生; 气滞血瘀型; 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味; 中药封包外敷【作者】任聪颖; 左刚; 赵素霞【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8乳腺增生是临床多发的女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女性内分泌紊乱而致,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
目前,西医多给予内分泌调节疗法治疗乳腺增生患者,虽可减轻临床症状,但无法达到理想疗效。
乳腺增生属“乳中结核”“乳癖”等疾病范畴,以气滞血瘀型为主,多以中药外敷、内服法治疗。
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是由柴胡、桃仁、红花等多种中药组成的汤剂,具有散血化瘀、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效。
中药封包内置化瘀散结、行气活血等中药,外敷可使药力透入病灶,有利于加快症状改善。
本研究选取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患者106例,观察中药封包外敷辅助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味内服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
对照组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4.71±4.93)岁,病程4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3.42±0.94)年,乳房肿块形状:28例结节状,11例片块状,14例混合型。
观察组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5.26±5.17)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3.70±1.03)年,乳房肿块形状:30例结节状,10例片块状,13例混合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①纳入标准:均经触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乳腺增生;均符合西医乳腺增生相关诊断标准[2];均符合中医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相关诊断标准[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订知情承诺书。
乳腺增生、有包块多为脉络淤阻、肝郁脾虚!一个方子、巧妙化解
乳腺增生、有包块多为脉络淤阻、肝郁脾虚!一个方子、巧妙化解今天这篇文章,给大家说个我遇到的乳腺增生的患者。
乳腺增生,属于中医的乳癖范畴。
中医里面还有很多,其他包括乳疬、乳痰、乳痨等等,都可以参照我们今天所讲的进行加减辨证。
包括西医的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副乳腺等等,都可以参照今天我们讲的进行辨证加减化裁。
李某,女,31岁主诉:双乳胀痛一年,加重一个月现病史:患者于一年前离异,心情不佳,逐渐出现双乳胀痛,月经比之前更少。
一个月前又与人争吵,导致疼痛加重,而且速度始终不减,这一个月以来,一直都是疼痛的。
经西医检查为乳腺增生。
双侧乳房内有多枚肿块,最大的有二到三公分,而且胁肋隐隐胀痛,善叹息,舌红苔白腻,舌下脉络淤阻,脉象弦而涩。
中医诊断:乳癖。
证型:肝郁脾虚,血瘀痰凝。
治则:疏肝解郁,健脾化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拟方逍遥软坚散加减。
方药:柴胡、当归、生白芍、生白术、茯苓、甘草、大贝、生半夏、生南星、白芥子、生牡蛎、山慈姑、僵蚕、全虫、蜈蚣、穿山甲、桃仁、红花、瓜蒌、青皮、陈皮药方有了,为什么是这个组方?我们先说肝郁从哪里看出来?从脉象是弦脉,善叹息,心情不好引发这个病,这都是肝郁;脾虚,舌苔白腻,有痰湿,脾虚,舌下脉络瘀阻是有血瘀,所以是肝郁脾虚、血瘀痰凝,她的证型是这么个证型。
你看我们的治则是针对证型而下的方法,肝郁脾虚,我们就疏肝解郁,健脾;血淤痰凝,我们就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散结。
你说是不是?你在看:柴胡、当归、生白芍、生白术、茯苓、甘草这个是逍遥散的成分。
白芍和柴胡是对肝的一对药对。
这个白芍,我们用的生白芍,如果换成了赤芍的话,那么就达不到一收一散效果这个对肝。
而白术,至于用生的还是炒的,那就要看她饭量怎么样,大便怎么样,如果大便稀用炒的、大便干用生的。
这就好了?再来看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都是这个就是逍遥散的成分。
既然我们叫逍遥软坚散就有软坚的成分。
软坚的药有:大贝、生半夏、生南星、白芥子、生牡蛎、山慈姑、僵蚕、全虫、蜈蚣、穿山甲;活血的药有:桃仁、红花;另外还有宽胸的药:瓜蒌;行气的药有:青皮、陈皮,青皮还能破气。
从气滞痰瘀调冲任论治乳腺增生病
从气滞痰瘀调冲任论治乳腺增生病乳腺增生病是一种既非炎症,亦非肿瘤的增生性改变,临床上以乳房胀痛、乳房部多形性肿块为主症,疼痛与肿块多在月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情绪波动、饮食刺激或过度劳累时症状明显。
中医称之为“乳癖”,其发病率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现代研究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已婚未育、高龄未婚的女性越来越多,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1 从肝郁气滞论治乳腺增生类疾病古代医籍多从肝郁气滞论治,如《疡科心得集》谓:“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
”情志内伤多先伤气,最易伤肝,肝脉络于肝经,乳头为足厥阴肝经所属,如长期压抑、焦虑、精神紧张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刺激,导致肝失疏泄,乳络失畅,引起双乳胀痛,久而久之则无形之气滞化为有形之结凝结成块。
在治疗上则疏肝理气,选方小柴胡汤合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郁金、香附、象贝、桔核、桔叶、八月扎、陈皮等。
若心烦口苦,加黄芩、山栀清肝泄热;若乳房胀痛甚者,加延胡索理气止痛;若痛经者,加益母草、川牛膝下血止痛。
2 从痰湿瘀阻论治乳房为足阳明胃经所属,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地,若饮食内伤,阳明经的气血搏结不畅而成瘀,人体之水谷精微,流则为津为液,停则成痰成瘀,阳明经的痰瘀停滞于乳房,即可成乳癖。
若思虑疲劳,长期工作生活压力,身体透支至使肝脾不和,脾虚生湿,肝郁气滞,气与湿而致血瘀;思虑伤脾,脾运失司,痰浊内生,痰浊与血瘀互结,阻于乳络而结成乳癖,每遇嗜食膏粱厚味、辛辣刺激或思虑劳累则乳房结块和乳房疼痛加重。
选方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柴胡、半夏、陈皮、枳壳、香附、瓜蒌皮等。
若肿块坚韧,加夏枯草、山慈菇等化痰软坚。
月经量少或闭经,加桃仁、莪术活血调经。
3 从冲任失调论治肾气、天葵、冲任三者构成了性轴,既作用于胞宫,又作用于乳房。
肾气化生天葵,天葵充足,则冲任通盛。
若劳倦内伤,耗损元气,肾为藏精之脏,日久,肾气疲惫,无以灌养冲任,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肾气不足则冲任失调,月经周期紊乱,经量点滴色暗或色淡,甚或经血闭阻出现胞宫不充的症候,同时乳房结块、经前乳胀加重。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临床观察2023-11-10CATALOGUE目录•引言•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临床观察结果•讨论与分析•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1研究背景与意义23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越来越年轻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等优势,已成为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的常用方法。
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在临床中最为常见,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因此对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究方法选取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02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观察病例来源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
纳入标准年龄在18-60岁之间,经西医诊断为乳腺增生,中医诊断为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并符合相关辨证标准。
病例来源病例来源与纳入标准VS治疗方法与分组分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孕激素等药物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具体方剂为柴胡、赤芍、丹参、当归、川芎等中药煎汤口服。
口服药物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孕激素等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可辅助使用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
中药汤剂柴胡、赤芍、丹参、当归、川芎等中药煎汤口服。
要点一要点二针灸治疗可选用膻中、乳根、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两组均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乳房疼痛、肿块大小、触痛程度、弹性评分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疗程观察指标疗程与观察指标03临床观察结果症状改善情况乳房疼痛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减轻乳房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腑逐瘀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56例临床观察
血腑逐瘀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56例临床观察目的:探讨中药方剂血腑逐瘀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
方法:总结2008年-2012年本地区乳腺增生112例,治疗组用血腑逐瘀汤加减内服,随证化裁,对照组用三苯氧胺治疗,每组56例。
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00%,治愈率44.6%。
对照组治愈17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0.4%,治愈率30.4%。
结论:血腑逐瘀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
标签:乳腺纤维囊性病;血腑逐瘀汤加减;辩证施治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压力。
乳腺增生病现已成为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
有资料报道,该病发病率占育龄妇女50%,[1]严重干扰着育龄女性的工作和生活。
2008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56例,并与三苯氧胺治疗5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112例均为2008年—2012年门诊治疗患者,治疗组56例,23-30岁9例,30-40岁33例,40-52岁14例,单侧乳腺结块33例,双侧乳腺结块23例。
对照组20-30岁11例,30-40岁32例,40-52岁13例。
单侧乳腺结块32例,双侧乳腺结块24例。
2组患者病程最短2年,病程最长7年。
2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年龄大多在20-52岁女性。
(2)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呈胀痛或刺痛。
(3)单侧或双侧触及单个或数个肿块,呈片块状,结节状或混合型。
(4)乳房疼痛或结节状与月经周期有关。
(5)经B超,红外线乳腺扫描,钼靶X线乳房摄片等排除其他良性或恶性乳腺疾病。
[2]1.3治疗方法1.3.1 治疗组:用血府逐瘀汤的主要中药配方:桃仁12g,红花6g,生地12g,当归9g,赤芍9g,川芎6g,牛膝9g,桔梗5g,柴胡16g,枳壳6g,甘草3g。
中医医案——乳腺增生(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疏肝理气、除湿消痰、通络软坚法治愈乳核病案:傅某,男,65岁。
初诊:1974年。
主诉及病史:患者右乳头内肿硬如梅核,不红不热,不动不移,奇痛,衣不可触,每与喜怒有关。
一日赴诊外科,谓须手术。
患者以年老,怯于手术而乞治于予。
辨证:此证多由肝脾二经气郁结滞而成。
治法:以外科四妙汤合软坚化症、祛痰除湿、解郁理气等药为治。
处方:北柴胡、黄芩、丹皮、白芍、当归、黄芪、全瓜蒌、忍冬藤、连翘、浙贝、昆布、海藻、云苓、法夏、白芥子、牛蒡子、夏枯草、花粉、海浮石、生牡蛎、蒲公英、紫地丁、元参。
上药出入为治,服之月余,肿块逐渐消散,痛亦随失。
不胜其喜,旋又介绍同样病者普某来治。
普年34,亦为右乳头内结核肿痛,经治之已久,亦拒用手术。
吾竟一用治傅之法为治,服药亦达30余剂,果不到2个月而愈,肿痛消失。
按语傅、普二例,原属小恙。
然核成之后,形势虽小而痛难忍受,- 1 -即衣襟亦不可触。
其痛如此,却不可轻忽视之。
惟舒肝理气,除湿消痰,通络软坚,一鼓而击之,乘胜而进,免贻后患也。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435,张孝纯医案。
张孝纯,1910年生。
主任中医师。
湖南省长沙市人。
少年时从叔父学习中医,后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1937年毕业,先后在长沙、贵阳等地行医。
1954年起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
曾任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主任医师。
学术思想上,外感病倾心于张仲景及叶天士理论,主张伤寒温病不必强为划分;内伤杂病推崇李东垣脾胃学说,时时注意顾护胃气。
用药喜平淡中见功力,不尚偏僻新奇以哗众。
对内、妇、儿科均有一定的心得。
平时忙于应诊,甚少著述,仅有《神农本经分类辑释》、《药性异能宜忌录》、《诊余杂著》、《案验存参》等作为自已学习笔记保存,未尝公诸同道。
- 2 -。
活血化瘀汤治疗乳腺增生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活血化瘀汤治疗乳腺增生配方、医案、经典案例【药物配方组成】丹参、术、川牛膝、柴胡各15g,三七粉3g(冲服),穿山甲、王不留行、鹿角霜、红花、川芎各10g,当归、赤芍各12g.【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于月经周期第7日开始,服药3周.3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主治】活血化瘀,益肾散结.【经典案例医案】临床治愈49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治愈率61.25%,总有效率96.5%.张某,女,35岁.主诉:双乳房胀痛2年.患者2年前开始双乳房发胀,逐渐出现经前胀痛感伴胸胁胀闷,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素性抑郁.双乳房检查可触及多个小结节,边界不清,质较韧,有触痛.红外线乳腺检查:双乳腺增生.曾间断服用乳癖消片无效.辨证:瘀阻冲任.治疗:活血化瘀,益肾散结.处方:丹参、莪术、川牛膝、柴胡各15g,三七粉3g(冲服),穿山甲、王不留行、鹿角霜、红花、川芎各10g,当归、赤芍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于月经周期第7日开始用药3周后症状明显减轻.继之,连服2个月经周期.临床症状消失,乳房肿块消失,用药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经验心得】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常见病,属中医'乳癖'、'血瘀'范畴.本病的发生与肝、肾冲任等经脉有密切关系,宋氏《圣济总录》:'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将理,冲任不和…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由于先天不足,或情志劳伤等因素使肝肾受损,冲任气血不调则可导致乳癖,因此,本病总的病机是肾虚、冲任失养是病本,气滞血瘀痰凝为病标.活血化瘀作为中医临证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选择兼治病因的活血化瘀药物,祛除瘀血根源,防止瘀血再生.在治疗上,以补消结合,攻补兼施为原则,寓补于消之中,寓消于补之上.选用王不留行、穿山甲、丹参、三七、莪术以活血化瘀,散结消肿止痛.现代医学表明活血化瘀药物有扩血管,抗血凝,改善微循环以及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的功能.鹿角霜补肾益气,温脾阳以消痰核;川牛膝、当归、红花、赤芍活血和络止痛;川芎、柴胡疏肝理气而止痛.【方剂出处】邢红梅,等补消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80例.陕西中医,2003;24(3):226-227。
中医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66例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编号 :1o07—2349(2O1O)O6一OO28一O1
乳腺增生病是妇科 常见病之一 ,临床上 以乳房肿块 ,周期 性胀 痛为主要特征 ,笔者采 用 自拟 方消癖 汤合痛 舒胶囊 治疗 乳 腺 增生 66例取 得 了较 好 效 果 ,现 报 道 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 病例来 源于 2007年 1月 ~2008年 12 月门诊患者 ,共 66例 ,年 龄 20~50岁 ;病程 1 a以 内 2O例 , 1~2 a 30例 ,2 a以上 16例 ;已婚 56例 ,未婚 10例 。单侧乳 腺增 生 46例 ,双侧乳 腺增 生 20例 ,伴月 经不调 2O例 ,与月 经 周期 密切相关者 4O例 。 1.2 诊 断标准 临床上乳房有肿块 ,且 多数伴有乳房疼痛 等 症状 ,连续 3个月不能 自行缓解 。检查可触及大小 不等 ,边界 不清 ,质地韧 而不 硬 ,与周 围组织分界不清 的结节 ,且有触痛 , 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 ,经前乳房胀痛 ,青 春期 乳痛及仅有乳痛 而无肿块的乳痛症。所有 病例经 过 B超诊断并排 除乳腺 癌 、 乳腺纤维瘤等其他乳腺疾病 。 2 治 疗 方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66例
作者:沙莉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年第06期
关键词: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消癖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28-01
乳腺增生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以乳房肿块,周期性胀痛为主要特征,笔者采用自拟方消癖汤合痛舒胶囊治疗乳腺增生6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来源于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门诊患者,共66例,年龄20~50岁;病程1a以内20例,1~2a30例,2a以上16例;已婚56例,未婚10例。
单侧乳腺增生46例,双侧乳腺增生20例,伴月经不调20例,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者40例。
1,2诊断标准临床上乳房有肿块,且多数伴有乳房疼痛等症状,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
检查可触及大小不等,边界不清,质地韧而不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的结节,且有触痛,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经前乳房胀痛,青春期乳痛及仅有乳痛而无肿块的乳痛症。
所有病例经过B超诊断并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其他乳腺疾病。
2治疗方法
以自拟消癖汤配合痛舒胶囊治疗,自拟消癖汤处方:柴胡15g,白芍20g,浙贝母10g,通草10g,丝瓜络10g,郁金10g,荔枝核20g,橘核20g,夏枯草15g,甘草6g,每天1剂,
水煎2次,首次加水750mL,复煎加水500mL煎至200mL,早晚分服,同时口服痛舒胶囊(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制药厂)每次5粒,每天2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肿块消失,疼痛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
乳痛消失;有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乳痛减轻;或肿块缩小1/2以上,乳痛不减轻;无效:肿块无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者;或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无缩小。
3,2治疗结果治愈10例,显效32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4%。
4病案举例
李某,女,已婚,40岁,于2007年6月12日初诊。
自诉年初双乳月经前疼痛不适,经后痛减,未予重视。
近2个月来症状加重,经后仍感乳房胀痛。
B超检查提示:乳腺小叶增生,中医诊断为乳癖,治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用自拟乳癖汤:柴胡15g,白芍
20g,浙贝母10g,通草10g,丝瓜络10g,郁金10g,荔枝核20g,橘核20g,夏枯草15g,甘草6g,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同时口服痛舒胶囊每次5粒,每天2次。
服用1个疗程后,乳痛症状明显好转,服用2个疗程后,乳痛消失,B超复查乳房未见肿块。
5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