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控制的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交通控制系统,它通过传感器、通信设备、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交通流量、交通行为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了道路网络的交通运行能力和道路安全性。

本文将围绕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践,探讨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实现方法以及实际效果。

一、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控制执行。

系统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采集现场交通信息,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后,将结果反馈给控制端,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从而实现交通流量的控制和车辆的导航、调度等功能。

二、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应用场景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应用场景广泛,既可以应用于城市交通管控,又可以应用于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枢纽控制。

在城市交通管控领域,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设置智能交通信号灯、红绿灯控制系统、电子警察等设备,进行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控制,减轻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在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枢纽控制领域,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则可以通过车辆识别、导航、调度等手段,实现交通流量的高效管理和控制,保障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

三、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车辆识别技术。

通过识别车辆号牌、电子标签、车辆颜色等特征,对车辆进行自动跟踪和监测,实现车辆的导航、调度等功能。

2. 交通信号灯控制技术。

设置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条件实时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减轻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利用计算机、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采集到的交通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为后续的交通控制和调度提供支持和依据。

四、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实际效果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建设和实施,可以大大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道路安全性。

据调查统计,上海、北京等城市采用智能化交通控制系统后,交通拥堵指数明显降低,交通出行时间缩短近30%;广州、深圳等城市采用智能化红绿灯控制系统后,交通 accidents rates 明显下降,道路通行效率提高约20%。

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设计

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设计

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控制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解交通信号灯、标志和标线的含义与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掌握交通流量的调查与分析方法。

3. 引导学生认识智能交通系统,了解其在现代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交通控制与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交通拥堵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

2. 提高学生进行交通流量调查与分析的实践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的调查报告。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形式,提高沟通与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交通问题,认识到交通控制与管理对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出行理念,关注环境保护,提高社会责任感。

3. 激发学生对现代交通技术发展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掌握交通控制与管理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具备绿色出行观念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交通控制与管理基本概念:介绍交通信号灯、标志和标线的含义与作用,分析其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重要性。

2. 城市交通规划原则:讲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交通流量调查与分析:教授交通流量调查的方法,如人工观测、电子设备检测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 智能交通系统: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在现代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新技术的好奇心。

5. 交通问题与解决方案:分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探讨解决措施,如优化交通组织、发展公共交通等。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1. 第1周:交通控制与管理基本概念;2. 第2周:城市交通规划原则;3. 第3-4周:交通流量调查与分析;4. 第5周:智能交通系统;5. 第6周:交通问题与解决方案。

大学智能交通教案设计方案

大学智能交通教案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智能交通系统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授课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1. 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 掌握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等。

3. 学会设计简单的智能交通系统方案,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智能交通系统概述1. 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和背景2. 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二、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1. 传感器技术2. 通信技术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三、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实例1.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2. 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设计3. 智能公共交通调度系统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功能,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讲解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3.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实例:分析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和智能公共交通调度系统的设计过程。

三、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实例,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2. 各小组分享设计方案,其他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实践环节1. 指导学生利用现有资源,如传感器、通信设备等,设计一个简单的智能交通系统。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 学生完成的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教学资源:1. 教材:《智能交通系统》2. 网络资源: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网站、学术论文等3. 实践设备:传感器、通信设备等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智能交通简单设计教案大班

智能交通简单设计教案大班

智能交通简单设计教案大班教案标题:智能交通简单设计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 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智能交通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 不同颜色的纸张、剪刀、胶水、彩色笔等制作材料。

3. 大班教室或室外空间供学生进行设计和展示。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可以简单解释智能红绿灯、智能车辆等概念。

活动1: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向学生解释他们将要设计的智能交通系统的任务和要求。

例如,他们可以设计一个能够自动控制红绿灯的系统,并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3.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制定设计方案。

活动2:制作智能交通系统的模型1. 提供各种颜色的纸张、剪刀、胶水、彩色笔等制作材料。

2. 指导学生根据他们的设计方案,使用纸张和其他材料制作智能交通系统的模型。

3.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装饰和细节。

展示和分享:1.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模型的制作。

2. 邀请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智能交通系统模型,并向其他小组成员和全班介绍他们的设计思路和特点。

3. 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促进合作和沟通。

总结和评价:1. 对每个小组的设计和展示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引导学生讨论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如何进一步改进设计。

3. 结束活动时,向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后进一步改进他们的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并与家人或其他同学分享。

2. 组织一个小型展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改进设计,并邀请其他年级或学校的学生参观和交流。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对智能交通系统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设计和展示中展示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专业课程设计智能交通

专业课程设计智能交通

专业课程设计智能交通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能够分析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势和挑战,并了解其在我国交通发展中的应用和前景。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通信网络、数据处理和应用系统等;•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熟悉智能交通系统在道路安全、交通管理、公共交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掌握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交通发展中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交通问题进行智能化分析和优化;•能够参与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在交通领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关注智能交通系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其在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和实施中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智能交通系统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和在我国交通发展中的地位。

具体安排如下:1.智能交通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起源和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重要事件和技术突破。

2.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阐述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详细介绍传感器、通信网络、数据处理和应用系统等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4.智能交通系统的工作原理:解析智能交通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数据流程。

5.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领域:阐述智能交通系统在道路安全、交通管理、公共交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6.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交通发展中的地位:介绍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0904215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0904215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设计课题设计AP0904215 黄明远一、题目一:把Nonlinear_feedback_PI.m 和Nonlinear_feedback_case1_PI.m 改为模糊控制实现。

必须建立输入为误差和误差变化,输出为调节率变化的模糊推理系统,包括隶属度函数和规则库。

解:1.首先要建立模糊推理系统,误差设为e ,误差变化设为ec ,调解率变化为rc ,然后在MATLAB 中建立两输入单输出的模糊系统。

隶属度函数如图: (1)输入1:e-40-30-20-1001020304000.20.40.60.81eD e g r e e o f m e m b e r s h i pNB NM NS NOPO PS PM PB(2)输入2:ec-40-30-20-1001020304000.20.40.60.81ecD e g r e e o f m e m b e r s h i pNB NM NS ZO PS PM PB(3)输出:rc-1000-800-600-400-2000200400600800100000.20.40.60.81rcD e g r e e o f m e m b e r s h i pNB NM NS ZO PS PM PB模糊规则是:showrule(a)ans =1. If (e is NB) and (ec is NB) then (rc is NB) (1)2. If (e is NB) and (ec is NM) then (rc is NB) (1)3. If (e is NB) and (ec is NS) then (rc is NB) (1)4. If (e is NB) and (ec is ZO) then (rc is NB) (1)5. If (e is NB) and (ec is PS) then (rc is NM) (1)6. If (e is NB) and (ec is PM) then (rc is ZO) (1)7. If (e is NB) and (ec is PB) then (rc is ZO) (1)8. If (e is NM) and (ec is NB) then (rc is NB) (1)9. If (e is NM) and (ec is NM) then (rc is NB) (1)10. If (e is NM) and (ec is NS) then (rc is NB) (1)11. If (e is NM) and (ec is ZO) then (rc is NB) (1)12. If (e is NM) and (ec is PS) then (rc is NM) (1)13. If (e is NM) and (ec is PM) then (rc is ZO) (1)14. If (e is NM) and (ec is PB) then (rc is ZO) (1)15. If (e is NS) and (ec is NB) then (rc is NM) (1)16. If (e is NS) and (ec is NM) then (rc is NM) (1)17. If (e is NS) and (ec is NS) then (rc is NM) (1)18. If (e is NS) and (ec is ZO) then (rc is NM) (1)19. If (e is NS) and (ec is PS) then (rc is ZO) (1)20. If (e is NS) and (ec is PM) then (rc is PS) (1)21. If (e is NS) and (ec is PB) then (rc is PS) (1)22. If (e is NO) and (ec is NB) then (rc is NM) (1)23. If (e is NO) and (ec is NM) then (rc is NM) (1)24. If (e is NO) and (ec is NS) then (rc is NS) (1)25. If (e is NO) and (ec is ZO) then (rc is ZO) (1)26. If (e is NO) and (ec is PS) then (rc is PS) (1)27. If (e is NO) and (ec is PM) then (rc is PM) (1)28. If (e is NO) and (ec is PB) then (rc is PM) (1)29. If (e is PO) and (ec is NB) then (rc is NM) (1)30. If (e is PO) and (ec is NM) then (rc is NM) (1)31. If (e is PO) and (ec is NS) then (rc is NS) (1)32. If (e is PO) and (ec is ZO) then (rc is ZO) (1)33. If (e is PO) and (ec is PS) then (rc is PS) (1)34. If (e is PO) and (ec is PM) then (rc is PM) (1)35. If (e is PO) and (ec is PB) then (rc is PM) (1)36. If (e is PS) and (ec is NB) then (rc is NS) (1)37. If (e is PS) and (ec is NM) then (rc is NS) (1)38. If (e is PS) and (ec is NS) then (rc is ZO) (1)39. If (e is PS) and (ec is ZO) then (rc is PM) (1)40. If (e is PS) and (ec is PS) then (rc is PM) (1)41. If (e is PS) and (ec is PM) then (rc is PM) (1)42. If (e is PS) and (ec is PB) then (rc is PM) (1)43. If (e is PM) and (ec is NB) then (rc is ZO) (1)44. If (e is PM) and (ec is NM) then (rc is ZO) (1) 45. If (e is PM) and (ec is NS) then (rc is PM) (1) 46. If (e is PM) and (ec is ZO) then (rc is PB) (1) 47. If (e is PM) and (ec is PS) then (rc is PB) (1) 48. If (e is PM) and (ec is PM) then (rc is PB) (1) 49. If (e is PM) and (ec is PB) then (rc is PB) (1) 50. If (e is PB) and (ec is NB) then (rc is ZO) (1) 51. If (e is PB) and (ec is NM) then (rc is ZO) (1) 52. If (e is PB) and (ec is NS) then (rc is PM) (1) 53. If (e is PB) and (ec is ZO) then (rc is PB) (1) 54. If (e is PB) and (ec is PS) then (rc is PB) (1) 55. If (e is PB) and (ec is PM) then (rc is PB) (1) 56. If (e is PB) and (ec is PB) then (rc is PB) (1)2.然后(1)在Nonlinear_feedback_PI.m 原程序段中: dr(k+1)=k1*(e(k+1)-e(k))+k2*e(k+1) 改为:dr(k+1)=evalfis([e(k+1) de(k+1)],readfis('E:\eecrc.fis'));及将k1=100;k2=70注释掉可以满足要求,目的是能够调用模糊控制推理系统eecrc.fis 。

基于matlab智能交通控制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智能交通控制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智能交通控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于MATLAB的智能交通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MATLAB进行简单的交通控制系统设计和仿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交通控制的基本概念,熟悉MATLAB在交通控制领域的应用,掌握常用的交通控制算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交通控制系统的仿真和优化。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理解交通控制的基本原理,熟悉常用的交通控制算法,掌握MATLAB在交通控制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MATLAB进行交通控制系统的仿真和优化,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交通控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交通控制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交通控制的基本原理,常用的交通控制算法,MATLAB在交通控制领域的应用。

第一部分,交通控制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交通控制的基本概念,交通流的基本特性,交通控制的目标和方法。

这部分内容将帮助学生建立交通控制的基本框架,理解交通控制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部分,常用的交通控制算法,主要包括固定控制策略,自适应控制策略和智能控制策略。

这部分内容将介绍目前常用的交通控制算法,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算法的原理和特点,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MATLAB在交通控制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MATLAB的基本操作,交通控制系统的仿真和优化。

这部分内容将引导学生运用MATLAB进行交通控制系统的仿真和优化,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小组讨论法。

讲授法将用于讲解交通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交通控制算法,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交通控制的知识。

案例分析法将用于分析具体的交通控制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实验法将用于让学生亲手操作MATLAB进行交通控制系统的仿真和优化,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交通智能控制课程设计论文

交通智能控制课程设计论文

交通智能控制课程设计论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交通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实际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交通信号控制、智能交通监控和智能导航等关键技术。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交通智能控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交通智能控制系统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智能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团队中积极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交通问题,树立绿色出行、文明交通的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交通智能控制的核心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实现这一目标,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紧密围绕课程目标展开。

二、教学内容1. 交通智能控制基本概念:介绍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发展历程,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交通信号控制:讲解信号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策略及优化方法,包括固定时制、感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对应教材第二章。

3. 智能交通监控:阐述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创新,如视频监控、车牌识别等,对应教材第三章。

4. 智能导航系统:介绍智能导航系统的原理、技术架构、功能及应用,对应教材第四章。

5. 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讲解交通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挖掘应用,对应教材第五章。

6. 交通智能控制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交通智能控制应用案例,如智能交通系统、无人驾驶等,对应教材第六章。

7. 交通智能控制发展趋势:探讨我国交通智能控制领域的发展趋势、政策法规及产业前景,对应教材第七章。

智能交通的课程设计

智能交通的课程设计

智能交通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智能交通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智能交通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

2.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

3.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4.熟悉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5.能够分析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智能交通系统实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7.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和优化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新兴科技的关注度。

2.培养学生运用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和前景等。

1.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

2.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如传感器、控制器等)和软件(如算法、系统集成等)。

3.智能交通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如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决策支持等。

4.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前景,如交通管理、交通规划、智能出行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智能交通系统的某个主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实用的智能交通系统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plc智能交通灯课程设计

plc智能交通灯课程设计

plc 智能交通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智能交通灯系统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智能交通灯系统的组成结构,了解各部分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学生能描述并解释交通灯控制逻辑,包括定时控制、车辆检测及紧急车辆优先通行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PLC编程软件进行基本的编程操作,完成交通灯控制逻辑的编写。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测试并优化交通灯控制程序,实现智能调控。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交通场景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工程技术学科的兴趣,增强对PLC技术在智能交通灯领域应用的认同感。

2.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3. 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智能交通系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设计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基本的PLC知识,对实际应用场景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程参与度。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1. PLC基础知识回顾:PLC的原理、结构、工作方式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PLC概述2. 智能交通灯系统组成及其功能:介绍交通灯系统的各部分组件,如控制器、信号灯、传感器等,并分析各自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常用输入输出设备3. 交通灯控制逻辑:讲解交通灯控制的基本逻辑,包括定时控制、车辆检测及紧急车辆优先通行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PLC控制逻辑设计4. PLC编程与仿真:指导学生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交通灯控制逻辑的编写与仿真。

智能交通课学习计划

智能交通课学习计划

智能交通课学习计划第一阶段:智能交通概述第一周:智能交通概念及发展历程- 了解智能交通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发展历程- 理解智能交通对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二周:智能交通系统组成- 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掌握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传感器、通信技术、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第三周:智能交通技术应用- 学习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管理、车辆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分析智能交通技术对城市交通治理的影响和作用第二阶段:智能交通技术第四周:传感器技术- 掌握传感器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了解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及其在交通监测、车辆控制等方面的作用第五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 学习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及其在交通管理中的作用- 理解智能信号控制系统与传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区别及优势第六周:智能交通数据分析- 掌握智能交通数据分析技术及其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了解智能交通数据分析对交通流量预测、拥堵分析等方面的作用第三阶段: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与应用第七周: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原理- 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 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流程第八周: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分析智能交通系统在不同城市的应用案例及效果- 学习智能交通系统在实际交通管理中的操作方法和技巧第九周:智能交通系统综合设计- 进行智能交通系统综合设计案例- 掌握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第四阶段:智能交通实践与应用第十周:智能交通系统调试与优化- 学习智能交通系统的调试和优化方法- 掌握智能交通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诊断和解决技巧第十一周: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案例演练- 参与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案例的演练- 掌握在实际场景中操作智能交通系统的方法和技巧第十二周: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效果评估- 对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总结智能交通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经验教训总结通过以上学习计划的安排,学生将全面了解智能交通的概念、技术及应用,具备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和应用的基本能力。

智能交通简单设计教案模板

智能交通简单设计教案模板

智能交通简单设计教案模板教案模板:智能交通简单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要点和流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智能交通系统。

教学内容:1. 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功能。

3. 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要点和流程。

4. 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引入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讲解:1. 讲解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要点和流程,包括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控制算法的设计等。

2. 分析并讨论实际案例,深入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和效果。

设计实践: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智能交通系统。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并进行系统设计和模拟实验。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并进行互动交流和评价。

总结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和技能。

2. 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

3. 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和指导,强调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设计实践环节的表现,包括设计思路、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学生设计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3. 学生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估。

教学资源:1. 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教材、课件和实验设备。

2. 实际案例分析的资料和视频。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智能交通系统的前沿技术和应用领域。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科技竞赛和项目实践,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交通监控课程设计

交通监控课程设计

交通监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监控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作用;2. 学会交通监控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工作原理;3. 掌握交通监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简单数据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交通监控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交通监控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交通监控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监控技术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交通监控在保障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关爱生命,关注交通安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交通工程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交通监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交通监控有一定了解,但对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分析相对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强调团队合作,通过实际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交通监控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交通监控概述:介绍交通监控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交通监控的整体框架。

教材章节:第一章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2. 交通监控设备:讲解交通监控设备类型、功能、工作原理,如摄像头、雷达、电子警察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交通监控设备3. 交通监控数据处理:教授交通监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与分析的方法,介绍相关软件使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交通监控数据处理4. 交通监控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使用交通监控设备,掌握数据处理与分析技巧。

教材章节:第四章 交通监控实践操作5. 交通监控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交通监控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监控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价值。

教材章节:第五章 交通监控案例分析6. 团队协作与成果展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交通监控任务,并进行成果展示。

智能交通技课程设计

智能交通技课程设计

智能交通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智能交通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智能交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交通拥堵、事故预防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智能交通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交通安全、环保等问题的关注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2. 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如车载设备、路侧设备、通信系统等;3. 智能交通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反馈等;4. 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数据融合技术、车联网技术等;5.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车联网、智能交通管理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将结合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智能交通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智能交通技术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智能交通技术的实际应用;4. 实验法:学生进行智能交通技术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智能交通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 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 多媒体资料: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智能交通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 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交通管理控制课程设计

交通管理控制课程设计

交通管理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交通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功能及作用;2. 学习交通流的基本理论,了解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3. 了解智能交通系统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技能目标:1. 学会分析城市交通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设计简单的交通管理控制策略;2. 能够运用交通流理论对实际交通场景进行初步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掌握使用智能交通系统辅助工具进行交通管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交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绿色出行的观念;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3. 增强学生对我国交通管理事业的认识,培养热爱祖国、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交通管理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交通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交通管理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课程目标的分解和教学设计将围绕上述目标展开,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交通管理基本概念: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功能与作用,以及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交通管理概述内容列举:第一节 交通信号与标志;第二节 交通规则与法律2. 交通流理论: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探讨交通流特性,了解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与分析内容列举:第一节 交通流的特性;第二节 交通拥堵成因与对策3. 智能交通系统: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智能交通系统内容列举:第一节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第二节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4. 实践环节:结合实际案例,分组讨论并设计交通管理控制策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交通管控系统设计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交通管控系统设计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交通管控系统设计智能交通管控系统设计方案智能交通管控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交通运输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调度和管理的系统。

其目标是通过优化交通流量分配,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人们提供更便捷、安全、环保的交通出行环境。

一、系统架构设计智能交通管控系统的架构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感知与数据采集、信息传输与处理、决策与调度。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每个组成部分的设计要点。

1. 感知与数据采集该部分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获取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如交通流量、车辆速度与密度、道路状况等。

设计时需要考虑使用多种传感器技术,如视觉传感器、雷达、车载传感器等,以获取准确、全面的数据;同时需要采用高精度的定位技术,如GPS、北斗卫星定位等,来对车辆位置进行精确定位。

2. 信息传输与处理该部分负责将感知到的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和高效处理。

设计方案中需要考虑使用高速网络和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存储。

同时,还需采用数据挖掘和智能算法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后续的决策调度提供支持。

3. 决策与调度该部分是系统的核心部分,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分析结果,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决策和调度。

设计时需要建立合理的决策模型和算法,以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调度、路网的动态优化等功能,从而实现交通流量的合理分配,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关键技术应用与优势1.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交通管控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建立深度学习模型,对交通图像和视频进行识别和分析,可以实现车辆类型的判别、交通事故的预测等功能。

此外,通过强化学习和优化算法,可以实现交通信号控制的智能决策和调度。

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交通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

智能交通控制的课程设计

智能交通控制的课程设计

五邑大学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设计院系: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交通工程学号: AP0904326学生姓名:肖登位指导教师:李水友课程题目:基于遗传算法的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与仿真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交通拥挤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国政府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高速公路交通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特性,所以,一直以来怎么解决高速公路的拥堵成为了不少交通设计的重点,本文根据高速公路的特点,提出了人口匝道控制,并对其进行计算和仿真,通过用MATLAB 软件进行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入口匝道控制的遗传算法,具有优越的动态和稳态性能,能使主线交通流密度保持为设定的期望密度,使车辆行驶更有效率和更安全,该方法应用于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中效果良好!高速公路匝道控制方法一、匝道的定义匝道就是可以将两条高速公路衔接的特殊道路。

在高速公路系统中,连接作用是匝道的主要作用之一,相比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匝道有很多不同之处:(1) 匝道的宽度和长度是有限的;(2) 与匝道相连接公路的设计速度应高于匝道的设计车速;(3) 由于匝道是两条车道的连接,车辆都会由于换道而频繁出现加减速现象二、匝道控制概述匝道控制的策略有分散策略和延迟策略,要实施匝道控制策略,以下条件是必须考虑的:(1) 入口匝道控制的潜能(2) 入口匝道上足够的交通容纳量(3) 固有的交通模式(4) 公众的接受程度三、入口匝道控制的基本方法(一)入口匝道定时控制在定时控制中,通常会采用两车并行调节方式,因为它不容易造成司机的混乱,保障了车辆的安全运行。

匝道调节率r (辆/小时)的计算公式为:c d r q q =- (1)c q (辆/小时)为匝道下游容量,d q (辆/小时)为匝道上游交通需求。

匝道调节周期长度C (s)为:3600n C r=(2) n 为每个调节周期允许进入的车辆数,n =1, 2, 3。

匝道调节率还要受下列约束:max 00min max p p p d r d T T r r r --≤≤+≤≤ (3)(二)入口匝道感应控制(1) 交通需求-通行能力控制记离散时间下标k =1, 2, …及时间段T ,则r (k )表示时间段[kT , (k +1)T ]内的调节率,其计算公式为:o u t c r m i n o u t c r c in ()(),()(1),k o r k o ko q q k o r ⎧≤⎪=⎨>⎪⎩-- 若若 (4) 式中c q 为匝道下游容量,q in (k -1)为时间段[(k -1)T , kT ]内的匝道上游交通需求,o out (k )为匝道下游占有率测量值,o cr 为占有率的临界值,r min 为预定的调节率下限值。

(完整版)交通管理与控制课设

(完整版)交通管理与控制课设

(完整版)交通管理与控制课设本篇交通管理与控制课设,旨在介绍如何基于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一套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道路交通情况,分析车流量、拥堵情况等信息,为交通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以便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交通管控决策。

该系统设计以大型城市的主干道路为基础,可应用于城市道路网规划、优化和交通管控等领域。

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实现道路交通数据快速采集、分析和展示,提升交通管控的效率和精度,减少拥堵、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城市交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好处。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一、概述1.1 需求分析1.2 系统架构设计1.3 系统组成部分二、系统实现2.1 传感器选择与数据采集2.1.1 车流量传感器2.1.2 拥堵检测传感器2.1.3 空气质量传感器2.2 通信模块设计2.2.1 无线传输技术选择2.2.2 系统通信协议2.2.3 通信网络拓扑结构2.3 数据储存与分析2.3.1 数据存储技术2.3.2 数据分析算法三、系统测试3.1 测试场景设计3.2 测试指标和方法3.3 测试结果与分析四、总结一、概述1.1 需求分析在大型城市中,交通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城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套高效、准确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提供科学、有效的交通管控数据,为交通部门做出更为恰当的决策。

设计传感器网络:为了收集实时的车辆轨迹数据,需要在道路两侧部署传感器网络,负责车流量、拥堵情况、道路养护等信息的采集。

建立通信网络: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信息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需要建立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

同时,也需要设计合适的通信协议和网络拓扑结构,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数据分析与展示: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数据可视化的展示方式,为交通部门做出恰当的决策提供支持。

1.2 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架构分为三个层次:传感器网络、通信网络和信息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邑大学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设计院系: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交通工程学号:AP0904326学生姓名:肖登位指导教师:李水友课程题目:基于遗传算法的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与仿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交通拥挤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国政府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高速公路交通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特性,所以,一直以来怎么解决高速公路的拥堵成为了不少交通设计的重点,本文根据高速公路的特点,提出了人口匝道控制,并对其进行计算和仿真,通过用MATLAB软件进行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入口匝道控制的遗传算法,具有优越的动态和稳态性能,能使主线交通流密度保持为设定的期望密度,使车辆行驶更有效率和更安全,该方法应用于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中效果良好!高速公路匝道控制方法一、匝道的定义匝道就是可以将两条高速公路衔接的特殊道路。

在高速公路系统中,连接作用是匝道的主要作用之一,相比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匝道有很多不同之处:(1) 匝道的宽度和长度是有限的;(2) 与匝道相连接公路的设计速度应高于匝道的设计车速;(3) 由于匝道是两条车道的连接,车辆都会由于换道而频繁出现加减速现象二、匝道控制概述匝道控制的策略有分散策略和延迟策略,要实施匝道控制策略,以下条件是必须考虑的:(1) 入口匝道控制的潜能(2) 入口匝道上足够的交通容纳量(3) 固有的交通模式(4) 公众的接受程度三、入口匝道控制的基本方法(一)入口匝道定时控制在定时控制中,通常会采用两车并行调节方式,因为它不容易造成司机的混乱,保障了车辆的安全运行。

匝道调节率r(辆/小时)的计算公式为:r 二qcF (1) q c (辆/小时)为匝道下游容量,q d(辆/小时)为匝道上游交通需求。

匝道调节周期长度C(s)为:c=3600nn 为每个调节周期允许进入的车辆数,n=1,2, 3。

匝道调节率还要受下列约束:d 一匹印.汀冬d •旦T Tr min — r — r max(二) 入口匝道感应控制(1) 交通需求-通行能力控制记离散时间下标k=1,2,…及时间段T ,则r (k)表示时间段[kT, (k+1)T ]内的e 、_J q c —qn (k -i ),若 O o uW o r (k )■(/min 右 0 化)>0式中q c 为匝道下游容量,q in (k-1)为时间段[(k-1)T, kT ]内的匝道上游交通需求,O out (k)为匝道下游占有率测量值,O cr 为占有率的临界值,r min 为预定的调节 率下限值。

(2) 占有率控制占有率控制的原理:实时测量高速公路匝道的上游或下游的占有率,通过测 量的数据来估算下游剩余容量 A q c ,再来确定入口匝道的调节率。

为此需要建立 交通量和占有率的关系,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交通量-占有率关系下游的剩余容量与实际占有率的关系如图 2所示调节率,(3) 反馈控制 下面给出一个反馈控制策略,称为 ALINEA 控制律。

r(k)=r(k-1) + 心0 -O out (k)]式中K R >0为调节器参数,O d 为匝道下游期望的占有率值,一般取 O cr . 下面给出另外一种连续型反馈控制律。

r(t 戶-K[o( t>cr O r o q t (t) i q (t)(8) 式中K 为反馈增益,q out (t)和q in (t)分别为高速公路的流出和流入车流量。

下面来推导该控制系统的动态方程。

根据车辆守恒关系可得出:dP 1 [q i n ft) -q r(t)] dt x式中p t)为车辆密度。

由于车辆密度在实际中难于直接测量,常用时间占有率o(t)代之。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o(t)L e 式中n 为一常数,卩表示咼速公路的车道数,L e 为平均有效车长。

记图2剩余通行能力-占有率关系由图2可以大致的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经验公式,可估算下游剩余 容量如下:q c (l£)2,o(k —1)g rq (k ) :r 4、-q c (1-°^)2,o(k-1)〉o cr°cr于是调节率的确定方法为:r m a x 0( k- 1J 230cr o 0-( k <1 ) c Orm i n0(心 1 ) 0c r (9)L e,将式(10)代入式(9)可得:do 1亠=*[q in(t)—q o(t) + r(t)] (11)dt如果系统式(11)采用控制律式(8),则!im[P(t) —Pc」=0 (12)t—厂此式正是入口匝道控制器的目标。

证明如下:将式(8)代入式(11)得:do(t)/dt - -K[o(t) -o cr]/ ::x(13)定义:O(t) -0" = ;(t)(14)并考虑到O cr为常数,则由式(13)得:d ; t ) /td - K; t( x(15)式(15)的解为:K;(t)二;(0归丁话(16)由式(16)可知,当t >::时,;(t) >0,再根据式(10)和式(14)便可得到式(12)的结论。

式(12)表明,入口匝道控制器的控制目标是使交通密度「⑴逼近于期望的交通密度,这里期望的交通密度选取为临界密度匚.(三)入口匝道集中控制集中控制就是当改变某个入口匝道调节率时,就会影响高速公路的交通量,从而改变了其它匝道的调节率。

高速公路控制系统采用的性能指标很多,这里讨论的性能指标是:入口匝道容许交通量之和达到最大。

遗传算法(一)遗传算法的特点遗传算法是解决有关搜索问题的常用算法,各种通用问题都可以很好地使用遗传算法。

搜索算法有以下共同特征:(1) 首先组成一组候选解;(2) 候选解的适应度一般是依据某些适应性条件来测算的;(3) 根据适应度选择对遗传算法有用的候选解,放弃其他对遗传算法无用的候选解;(4) 将所选择的候选解进行某些专业性的操作,从而产生新的候选解。

(二)遗传算法的应用关键遗传算法在应用中最关键的问题有如下3个:(1) 串的编码方式问题编码是其本质。

一般用二进制编码问题的各种参数,从而便有子串的构成;然后用子串拼成“染色体”串。

串长度及编码形式极大的影响算法收敛。

(2) 适应函数的确定适应函数(fitness function)通常也称对象函数(object function); —般可以把问题的模型函数作为对象函数;但有时需要另行构造。

(3) 遗传算法自身参数设定遗传算法的自身参数有3个,即交叉概率Pc、变异概率Pm和群体大小n。

二、遗传算法的步骤遗传算法计算优化的操作过程就如同生物学上生物遗传进化的过程,主要有三个基本操作(或称为算子):选择(Selection)>交叉(Crossove)、变异(Mutation)。

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图3遗传算法流程图模糊逻辑与遗传PI 密度控制器设计高速公路交通流模型类比交通流和流体流动,引出一个传统交通流模型,该模型的流量 -密度关 系是非线性的。

如图4所示的一段高速公路,主线的车道数为 入入口匝道的车道 数为1。

我们可以假定在时间段k 内,车辆从上游以流量q u (k)辆/ (小时•车道)流入 和从入口匝道以r(k)辆/小时流入。

车辆再以流量q(k)辆/(小时•车道)从其下游流出。

通过守恒定律,在这段高速公路上 k+1时的车辆数N(k+1)为:N(k+1) = N(k) +飢送久化)—hq(k) +r(k)] (17) 交通密度的定义为r (k) =N(k)/(「:x),其中x 是这段高速公路的长度。

式(17)现在可以根据交通密度写为:P (k +1) = P(k) +(飢/心[几化)—q(k) +r(k)/ Z.] (18) 交通流基本图是交通流量及交通密度之间的关系,基本图的多种形式已经提 出,所有这些形式都具有一些共性特征:(a)当密度为零,流量也为零;(b)有一 个最大的密度(通常称为堵塞密度)对应于拥堵的交通(流量也是零);(c)当交通 流最大时存在一个交通密度(通常称为临界密度)。

美国学者纽厄尔提出了一个流量-密度三角关系::VfP, q = < C 0(&m V f 为自由流动的速度,C o 是在一个方向阻碍交通流移动的波速,Jam 是阻塞 密度,%是临界密度。

Green-shielc 提出了一种流量-密度抛物线关系: q=V f (P-厂/唁)Kotsialos 提出了一种流量-密度指数关系:q 二V M-L/GTl> 0 , m> l ,其中I , m R ,是合适的参数。

根据关于平均速度建模的具体假设,流体-动力模型可分为一阶和高阶模型。

一阶模Axif ? "c -:?), if ' - 6(19) (20) (21) q型的平均速度可以单独的作为一密度函数(即使在非平稳非齐次情况下), 即和S,因此,只有一个动力学方程(交通密度)描述交通演化。

高阶模型把平均速度作为独立变量和使用一个(或多个)额外的动力学方程(动量或速度方程),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变量形成一个方程组。

一个离散一阶宏观交通流模型是由方程式(2)结合一个基本图构成。

一阶模型为交通仿真和控制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容易加工的框架,在交通瓶颈和交通峰的进展中,描述这样的交通现象为冲击波,在启动和停止交通路口上,一阶模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定性结果。

二、混合控制器的控制结构在交通流控制系统中,基于反馈的方法已经研究和实施了很长时间,如知名ALINEA,它不能完全取代现有的基于模糊逻辑和遗传PI的反馈控制算法,相反, 我们寻求反馈组合与智能控制,因此我们可以保留现有反馈回路的功能,如鲁棒性。

模糊逻辑与遗传PI混合控制器如图5所示。

在图5中阐述的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

输出的交通体系、交通密度,与预期的交通密度4相比,生成一个新的跟踪误差和完成一个反馈周期。

用控制系统的术语讲,交通密度「(k)称为一个状态变量,「(k+l)是一个输出变量,匝道调节率r(k)是一个控制变量,高速公路流入量q u(k)是一个扰动输入,因为它可以不受控制的影响。

三、遗传算法的PI参数优化遗传算法一般都有四个部分组成:(a)—个种群个体,代表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b)—个适应度函数,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好的状况中;(c)选择算子,以决定如何从现行的人口选择优秀个体来创造下一代;(d)交叉和变异算子, 在同一时间内保持当前的某些信息,同时探索新领域的搜索空间。

遗传算法的优化步骤如下:(1) 确定优化参数和编码模式优化参数是PI参数,编码模式是实数代码。

(2) 随机生成的初始种群初始种群是比例系数Kp和积分系数K的基因码。

(3) 适应度函数的评价适应度函数把程序问题和遗传算法连接起来,每条染色体将译成PI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