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商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备战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2.(2015年天津文综,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 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 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解析:D 由材料“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军国大事最终是由皇帝 裁决的,而不是由朝臣议定,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项错误;群臣 的议政为皇帝的裁决提供帮助,但“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并不能起到 限制皇权的作用,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群臣议政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使皇帝 在作出最终决策时能够更加科学,D项正确。
必修部分
第一模块 政治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知识框架
主题线索 知识重点
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 演变历程。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是其基本特点。 主要表现: (1)早期政治制度:商周时期,形成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核心,将政治隶属关系与 血缘关系相结合的“家国一体”的政治框架。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演变:秦汉时期,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形 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政治体系;唐宋时期,形成以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为 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以科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和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古代政 治制度日臻成熟;明清时期内阁、军机处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 制度走向衰落。
高考教材连线
深化教材 对接高考
概念阐释
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
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 意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讲义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讲义1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核心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知识解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和秦汉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阶段。

阶段一: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一、血缘宗亲影响下的中国早期政治体制1.中国古代“家天下”观点的由来(1)中国古代“家天下”的观念由来已久,“天下为家”可以追溯到夏朝,与之相对的是“公天下”的原始社会。

(2)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使“家天下”有了制度上的保障。

(3)春秋战国以后,宗法分封制崩溃,儒家高举仁政的大旗,将“家天下”作为君主实行仁政的重要内容,士大夫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家国同构,视国为家,“家天下”的观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1)含义: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缘—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

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

(2)评价:①由于古代中国经济中一直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家族制度深深根植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家族结构扩大至国家结构。

②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

“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

第0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制度的形成(讲)-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原卷版)

第0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制度的形成(讲)-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原卷版)

第0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讲)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识点一商周时期政治制度一、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1)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2)王位传承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周朝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

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面对商人遗族威胁,藩屏周室所需(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使权力分配由商向周转移,即天下归周。

(3)分封对象①首先是王族是分封的主体,这使得封国宗亲化,以实现“选建明德(王室亲族),以藩屏周”。

②其次是功臣,这一方面显示王的恩德,另一方面用姻亲拉拢功臣以巩固统治。

例如姜太公,“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③第三类分封对象是“友邦冢君”与古帝王后代,其有自己的族属和部众,在其原统治地区的族群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对其分封并与之联姻,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族众的融合和对其进行统治,也有利于“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

分封对象及主要诸侯国: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4)诸侯权利和义务:诸侯享有在封国内世袭统治、对下属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承担守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5)发展演变①溯源: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

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增分策略01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增分策略01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先秦时期的政治文明1.王位世袭制(1)确立:从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高统治者以“天下为家”,以个人意志取代众人的意志。

(2)影响: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机构体制随之建立起来;王位世袭体现了权位的不可转移,后来成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

2.分封制(1)目的: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

(2)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等,建立诸侯国。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3)评价:该制度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但春秋以后,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争霸,社会动荡。

3.宗法制(1)内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小宗服从大宗;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作用: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深远,其内涵仍然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4.礼乐制: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5.突出特点(1)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地方分权:各诸侯国独立性强,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等级森严:统治阶层内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大宗、小宗存在严格的政治隶属关系。

[重点深化]从周至秦政治文明的演变(1)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尚未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

(2)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

(3)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到秦朝皇帝任免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

(4)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

易错练1因望文生义而误选《殷周制度论》载:“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真题速递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 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 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 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A【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3.(2019.4·浙江高考·1)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在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都有较为较为成熟的制度进行规范约束,故①正确;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商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明显的宗法血缘色彩,故②正确;根据材料“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思想得以创立并发展,故③正确;根据材料“井田制”,使用耒耜生产,简单大规模协作,并且日益走向瓦解,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2015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15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15高考历史考前冲刺40天: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从封建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变;依据所学知识,封建时代的政府和家庭相结合,这种“家国一体”的观念在中央形成君主专制政体,在地方容易形成地方势力,割据一方,最后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个人,则不会形成这种家族地方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争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评价的准确理解。

2、“东周时期,周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上,周王之所以能幸存到公元前256年,主要是因为他们(周王朝)提供了精神上的领导。

周王朝还起到了高级祭司的作用。

”依据作者的观点,周天子的名号能够存在到战国时期是因为A.中国统一民族的逐渐形成 B.封建礼教力量的作用C.诸侯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 D.周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西周政治【答案】A解析:东周时期全国性的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封建礼教更未出现,排除B、D 项。

结合所学,经过西周的长期统治,黄河流域已经形成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的共同体。

统一的华夏民族正逐渐形成。

再根据题干“(周王朝)提供了精神上的领导。

周王朝还起到了高级祭司的作用”可以得出,周天子已经成为当时中国精神上的天下共主。

专题01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变革(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专题01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变革(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专题01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变革1.(2021·河北·高考真题)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汉代中外朝制度”,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皇帝的诏令最终是由外朝的“三公”及其僚属去执行的,参与朝见和朝会的公卿百官以及中朝“尚书”协助皇帝进行决策,说明当时决策权和执行权出现分离的情况,C项正确;图示内容不能说明尚书是最高的行政机构,更不能说明造成了冗官现象,排除AB项;根据“郡国”可知当时王国还存在,无法判定其是否解决,排除D项。

故选C项。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一)夏朝: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约前2070年禹建立,开创了世袭制世袭制内容有二: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影响是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

(二)商朝:内外服制度;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内外服制度的内容:内服是王畿,由商王直接控制;王畿四周是外服,由附属国管辖。

(三)西周西周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实行分制制度,1、贵族等级制,分封制——封建领主制:(1)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王畿地区。

(2)其他地方分封给同姓亲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拱卫周王室。

(3)诸侯在国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士。

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度更进一步的政治体制,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2、宗法制: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3、礼乐制:维护统治的文化制度。

4、等级分封政体——封建领主制的特征:(1)政治权力和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整体的基本特征。

(2)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

(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中央集权。

(4)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封建君主制(一)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金老师教育培训备战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讲义含练习答案解析考点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金老师教育培训备战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讲义含练习答案解析考点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考点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制度(1)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义务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4.影响(1)积极影响①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消极影响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5.瓦解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周王室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1)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最大的特点)(2)确立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周王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诸侯相对于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

4.作用(1)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2)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深远影响(1)利:形成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2)弊: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度森严;人们崇尚权威,家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裙带作风盛行,不利于民主法制的发展。

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含解析)

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含解析)

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01.(年浙江卷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及其影响【名师点睛】“宗法制及其影响”是浙江高考常考查的一个基本知识点,本题是以选择支还带有有一定的文言文,这样使题目显得古香古色,很有可读性,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宗法制及其影响)非常精准,并且四个选择支中均采取了文言文形式,可谓是短小精悍,题目不难,但所要考查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所以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一定要提高重要的知识点的时候掌握的“准确度”。

02.(年江苏卷历史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 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政治•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0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决策产生的方式。

高考历史复习笔记1商周及秦(先秦)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复习笔记1商周及秦(先秦)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复习笔记古代古代中国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分封”(分邦建国)“封建”有三层含义:①指西周的分封制②指战国以后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③指西欧的封建制度(2)概况:二次大分封(3)内容:权力:得到土地与人民,在封国内有世袭统治权;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设置官职、建立武装、征派赋役)义务:服从命令、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力役、朝觐述职等(4)特点: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②分封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居富庶或战略要地③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④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的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间的横向联系(4)影响:略(5)衰落的原因:①诸侯国具有相对对立性;②随着时间推移,血缘纽带难以维系;③井田制瓦解,失去经济基础。

衰落的表现:国人暴动,周召(shao)共和,周郑交质,繻葛之战,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注:①早期政治制度虽然具有明显的氏族残余,但是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实际状况的,也具有一定的理性(统治智慧)色彩;②夏商两代往往宣称王即是神,用迷信来维护王权。

而西周则以礼治国,神权色彩减弱,人文主义萌芽,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周礼也成为了儒家思想的萌芽。

2、宗法制(1)概念: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中国古代按照父系血统远近,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分配政治权利,规定等级秩序。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3)目的:协调家族内部关系,解决家族之间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统治地位(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中的地位)和世袭特权。

(4)特点:(5)影响:积极方面:①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对后世的影响:重视家庭,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押题专练:第0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押题专练:第0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1.“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且官位世袭。

而秦朝实行的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也就终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

答案D2.有人说,“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解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在夏朝,故排除A;C、D项表述有误,排除,故选B。

答案B3.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哪一时期( ) 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C4.《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权威。

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浓厚的部族色彩B.浓厚的宗族色彩C.浓厚的神权色彩D.浓厚的等级色彩解析“天”是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充分体现了浓厚的神权色彩,故选C。

A、B、D三项与题干材料都无关。

答案C5.据最新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墓、二鼎墓、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

由该资料能够推论( )。

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6.从甲骨文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题型专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题型专练)含解析

1.据史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

”辅政的周公人贺,成王曰:“吾与之戏耳。

”周公曰:“天子不可戏。

”遂封叔虞于唐。

这反映出当时( )A.周公权倾朝野飞扬跋扈B.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C.分封制度已经遭到破坏D.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答案】B2.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封制(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解析】根据材料,通过分封制有效填补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D3.古代,姓是一种族号,是血统的标志,有姓的人都是贵族。

名与字在称呼时,体现尊卑、长幼的区别。

“称人以字,自称以名”是谦称的规范。

下列哪一个朝代,庶民无职业者不许取名( )A.汉代B.唐代C.元代D.清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元代,汉人庶民无职者,不许取名,只能用排行、父母年龄等来称呼,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C4.《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材料表明( )A.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B.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关系C.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D.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与义务的差异【解析】题干中“而赐之盟”说明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属,让其治理地方,体现出了西周贵族集体统治的方式,故C项正确。

【答案】C5.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

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

”材料主要说明( )A.宗法制度有利于政局的稳定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C.商周摘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答案】A6.《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记载夏商周时写道:“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材料反映夏商周时期( )A.人们熟知人事与天象息息相关B.统治者借神权以加强王权C.人们认为有超人间的鬼神世界D.社会各阶层普遍注意天象解析:材料中农夫、妇人、戍卒、儿童知道一些天象,表明社会各阶层普遍注意天象,故D项正确。

答案:D2.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 )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答案:C3.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

这反映出( )A.农业发展迅猛B.分封制崩溃C.郡县制形成D.官吏待遇下降解析:根据材料“不再以土地为标准”表明原来通过“授土”“授民”的分封制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

答案:B4.近年来,随着《甄嬛传》《琅琊榜》热播,以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为主题的古装影视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道。

抛去艺术夸X成分,导致古代社会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家国一体B.嫡庶有别C.宗族制度D.君权至上解析:由于古代帝王的君权至上,而王位继承又是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以致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的现象屡屡发生,故D项正确。

答案:D5.据记载,东汉桓帝时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如官员史弼,本应出任山阳太守,但由于岳父母家恰好在山阳辖内,于是史弼上书自陈应回避,被调任为平原相。

这说明桓帝( )A.将地方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B.已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C.有意防X地方势力膨胀的危害D.注重维护察举制度的公平解析:根据题意得知,东汉时规定有亲属关系的不可同在一个地方做官,从秦朝郡县制的实行,即把地方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故A项错误;地方割据的根源是地方的权力太过强大,故B项错误;避免血缘关系与地方政治结合妨碍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察举制的主要方式是地方官员按照考核推举,题目中并未涉及到,故D项错误。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提升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提升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提升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xx西安检测)“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解析:C 据材料关键信息:“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故C项正确。

A、B、D三项都是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但题干材料无从体现,故排除。

2.相比前代,周代的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削弱。

一切有关丧葬、祭祀、占卜以及文化教育等事,都属于掌礼机构管理,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

史官的地位,则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可以说明( )A.巫术在周代宗法政治中有十分重要地位B.古代史官主张轻徭薄赋得到统治者认可C.儒学崇尚道德的主张成为社会风气主流D.周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政治进步解析:D 随着周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提高,削弱了神学的影响,从而促进了从事记事的史官地位提高,故D项正确。

由材料中“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可知A项错误;B项内容材料无体现,故排除;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故C项错误。

3.著名史学家张荫麟等著《中国史纲》认为“周代社会组织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此处的“社会组织”应该是( )A.分封制B.礼乐制度C.宗法制D.世袭制解析:C 据材料可判断这一组织应是周代出现的,并且影响到以后的中国社会,宗法制是将政治关系与血缘纽带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下,形成了重视血缘,重视亲情的传统,对中国历史影响久远,故C项正确。

分封制、礼乐制度在秦统一以后,就不再大规模实行,因此影响有限,故A、B两项不正确。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
考点一 考点二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易错考点探究 真题随堂检测
-16-
考点一 分封制与宗法制
史料研读
角度1: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材料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 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 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 切。 ——摘自《中国历史· 先秦卷》 【问题】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分封制的特点,并说明王室和诸侯之间的纵横 联系。 【答案】 特点: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 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 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 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专题一
考点一 考点二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易错考点探究 真题随堂检测
-17-
角度2:宗法制及其深远影响 材料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 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 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 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摘自《新唐书· 狄仁杰传》 【问题】 上述材料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三思立,庙不祔姑”的现象? 【答案】 问题:最高统治权的继承问题。原因:中国古代宗法观念浓厚,武则天与武三思是 姑侄关系,并非母子关系,因而按宗法制度,武三思即便成为皇帝也是“庙不祔姑”。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判断解误+分点突破+新题对练)第1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判断解误+分点突破+新题对练)第1


回 妾生。前者是合法的王位继承人,后者则没有资格继承

王位。
提 考 能 · 随 堂

析 3.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固定的。(×)

考 点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
· 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

难 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 教 材 回
(1)目的:进行_____有__效__的__统__治_,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2)概况

①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______________分别授予王
提 考 能 · 随 堂 自
析 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土地和人民

考 点
②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___________、交纳
提 考 能 · 随 堂 自


考 (3)地方官制:推广郡县制

· ①在春秋战国基础上全面推行。

难 ②郡由_____________直接管辖,下设若干县。
突 破
③郡、县长官中都央由政__府_____直接任命。


皇帝
后 作



·

题 细

菜单
新课标 ·历史

考 基 · 教 材 回 扣
3.影响
(1)实现了对_____地__方__政__权_直接有效的控制。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___的基本格局,为历代
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完善政。治制度
提 考 能 · 随 堂

测析考点·重难


高考历史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1 商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

高考历史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1 商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

专题一商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高频考点解读】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热点题型】题型一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例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 )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 B.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C.具有血缘政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D.西周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方式(1)特点:①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②分封对象多样,以同姓王族为主体,且多在富庶和战略要地;③层层封授;④土地和义务相联系。

(2)影响:①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等。

技巧2.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及对后世影响(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也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等原则的形成(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宗归祖、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3)宗法观念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等思想,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4)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约束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技巧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制和分封制中,宗法制为政治制度的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集权”政治,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教学案)含解析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热点题型一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例1、(2018年全国新课标1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制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秦统一后正式确立,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没有反应“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贵族世袭特权”在夏商时期已经出现,排除D;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A正确。

【变式探究】《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提分秘籍】方法1 通过古代具体实例考查对分封制的理解。

如柳宗元的《封建论》、“同姓不婚”等。

解题时需结合分封制的概念来分析解答。

方法2 从分封制对西周社会稳定角度命题。

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辽阔疆域管理的一种重要行政制度。

它以血缘为准绳,构建奴隶制等级秩序,同时辅以礼乐制度,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

解题时需结合分封制影响的相关知识来解答。

方法3 从社会发展趋势角度命题。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崩溃,适应封建统一集权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逐渐形成,这是历史进步的表现。

解题时需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角度思考。

方法4 从日常生活中的历史遗存角度命题。

分封制虽然崩溃瓦解了,但是并没有消失,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社会仍然有深远影响,如地域名称、姓氏来源、区域文化等。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讲 商周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讲 商周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重 难
_____________必不可少的工具。




明 宗法分封制度




·




菜单
YL (广东专用)



·


回 扣
1.背景:秦朝的统一
析 (1争)春频秋繁战,国各时国期竞:相_变__革__宗。__法__分_制封度瓦解,诸侯争霸兼并战
提 考 能 · 随 堂 自 测
考 点
(2)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结束了割据混战的局
皇②帝特点:皇权至上;实行“________”的皇位继承制。
自 测

考 点
家天下
·







作Hale Waihona Puke 考业向·




菜单
YL (广东专用)
固 考
【拓展链接】
基 · 教 材 回 扣
与秦始皇相关的古代避讳(国讳)现象
(1)秦始皇正月出生,取名“赵政(赵正)”。因为政,后以 始皇讳,做音征。《史记索陷》在《秦楚之际月表》“端 月”下注称因避始皇讳,改“正月”为“端月”。

难 突



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

_监__察__百__官____
课 后





向 ·



协助皇帝管理_军__务__



菜单
YL (广东专用)
自 测
析 考
的一种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商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高频考点解读】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例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 ) 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 B.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C.具有血缘政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D.西周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方式【提分秘籍】技巧1.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及对后世影响(1)特点:①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②分封对象多样,以同姓王族为主体,且多在富庶和战略要地;③层层封授;④土地和义务相联系。

(2)影响:①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等。

技巧2.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及对后世影响(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也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等原则的形成(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宗归祖、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3)宗法观念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等思想,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4)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约束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技巧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制和分封制中,宗法制为政治制度的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集权”政治,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3)有专制色彩,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举一反三】西周立国,以封建制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来维持。

以下对于周代封建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封建是周人扩张势力到东方的一种方式B.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在封建关系之外C.诸侯受封以后,经由纳贡与朝觐,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D.统治权力与土地依贵族阶层高下而逐级分割【热点题型】题型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例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技巧2.郡县制的特点: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技巧3.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负责。

(2)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

(3)专制主义是主要特点,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举一反三】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热点题型】题型三突破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例3、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D.行政效率的低下此类试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

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主要是为了”等。

而在考查原因时又进行了细化。

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

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影响”“最重要的结果”等。

【解题技法】(1)时间顺序法: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才有可能是“因”,时间在后才有可能是“果”。

(2)限定词法:根据题干要求的限定词做出判断。

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定义,能够正确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内影响和世界影响、政治影响和经济文化影响等。

其中最常考的有以下三种原因:①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

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②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

③直接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

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3)理论分析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判断。

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因,社会意识是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此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解答根本原因类的选择题,具体方法如下:①生产关系变化类:从生产力变化方面入手。

备选项中反映生产力变化的往往是根本原因。

②上层建筑变化类:从经济基础变化方面入手,备选项中反映经济变化状况的往往是根本原因。

③政治事件发生类:从阶级本质、矛盾变化或社会性质方面入手,备选项中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矛盾或社会性质的往往是根本原因。

④社会意识类:从社会存在方面入手,备选项中反映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关系变化的往往是根本原因。

【举一反三】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高考风向标】1.(2014·新课标1)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2014·新课标2)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3.(2014·四川)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4.(2013·山东卷)《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5.(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6.(2013·广东卷)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7.(2013·北京卷)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县。

更、分裂,至灭( )A.周 B.秦 C.汉 D.唐8.(2013·浙江卷)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9.(2013·浙江卷)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10. (2012·浙江高考)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 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1. (2012·上海高考)《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12. (2012·重庆高考)《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 )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随堂巩固】1.随着历史的演变,一些历史词语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列引文中的历史词语,与今天的含义仍然基本一致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C.“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三国志》D.“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契丹)辽道宗2.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 )A.禅让制B.礼乐制C.科举制D.察举制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提道:“(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