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目的要求
地下水是重要的地质营力,其剥蚀作用和搬运作用对地表的岩石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因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要求学生了解地下水的基本特征,掌握基本概念;掌握地下水溶蚀作用的特点及产物,了解地下水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初步能对岩溶发育条件进行分析。
课时:4学时
授课内容
一、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二、地下水的剥蚀作用
三、地下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四、岩溶发育条件分析
重点
地下水的溶蚀作用的特点与产物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
地下水的溶蚀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学生难以理解。可借助一些典型的实例,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讲解。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等以讲授为主,结合部分实地照片进行说明。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一)地下水的储存条件
地下水储存于岩石中的孔隙、节理和洞穴之中,它的储存与岩石的性质有关。
透水层:空隙连通的岩层,地下水可在其中流动的岩层。
不透水层:地下水很难流动的岩层。
含水层:被地下水所饱和(所有空间都是液态水),含有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二)地下水的类型(按不同的埋藏条件)
1、潜水:地下赋向下运移受阻于第一个隔水层,开在其上的透水层中汇聚起来填满空隙形成饱和带水,该带的水称之为潜水。其水层上有一个自由表面称为潜水面。
2、包气带水:存在于潜水面之上,受毛细管作用与空气混合的水。
3、上层滞水:在饱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水。
4、层间水:处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
5、承压水:处在两个隔水层之间,并具有一定水头压力的水。
(三)地下水的温度与成份
地下水的温度和成分是两个重要的性状。按地下水的温度可分冷泉和温泉。
地下水由于可溶解岩石中的某些成分,使地下水中含有多种物质。
二、地下水剥蚀作用
(一)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suffosion)。其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冲刷(scour)
地下水流体一般分散,流速缓慢,冲刷力微弱,只能冲刷细小的颗粒,使岩石的空隙逐步扩大。但是长时间的冲刷,也可造成大型空洞并引起地表塌陷。规模较大的洞穴和裂隙中的地下水流速较快,冲刷力较强。黄土最易被地下水冲刷破坏,因为它主要由粉砂组成,颗粒细小而且松散,同时,黄土含有较多碳酸盐类矿物,易被地下水溶解。疏松的钙质砂岩也容易受冲刷破坏。
2、溶蚀(corrosion)
地下水中含有CO
2
,易溶解石灰岩或含碳酸盐类矿物的岩石。其反应式如下:
CaCO
3 + CO
2
+ H
2
O = Ca2+ + 2HCO
3
-
此处分解而成的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便随水带走。
3、喀斯特(karst)
由于地下水的运动是发生在岩石空隙中,水与岩石的接触面大,而且地下水流速缓慢,因而溶蚀作用极为显著。特别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溶蚀是可溶性岩石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并形成特殊的地貌。将以主要为地下水(兼有部分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貌,称为喀斯特(karst)。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沿海一带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石灰岩地形。十九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治(J.Cvijic)对这个地区首先进行了研究,并借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石灰岩地区的一系列特殊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水文现象,至今喀斯特一词已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喀斯特作用也称岩溶作用,主要形成以下地貌特征(图5—14)。
(1)溶沟(karren)和石芽(stone bud)
溶沟是石灰岩表面上的沟槽,是地表水流沿可溶性岩石表面进行溶蚀和机械冲刷的结果。沟槽的宽度和深度一般由数厘米到数米,有时更大,其形态各异。
沟槽之间凸起的石脊称为石芽。如石芽形态高大,沟坡近于直立,且发育成群,远观之宛如森林,称为石林(stone forest)。
(2)落水洞(sinkhole)
地表水沿近于垂直的裂隙向下溶蚀而成的直立或陡倾斜的洞穴,下接地下河(under- ground river)或溶洞,是地表水转入地下河或溶洞的通道。在两组直立的裂隙交汇处,落水洞最易形成。有时许多落水洞呈串珠状分布。
(3)溶斗(corroded funnel)
又称漏斗,是小型洼坑。其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由数十米到数百米;深度常为数米或数十米,最深可达400多米。纵剖面形态有碟状、锥状和井状等。
(4)干谷(dry valley)和盲谷(blind valley)
落水洞如果发育在河床中,它可吸收河水,使其转入地下,把河流截断。落水洞以上有水流的一段河谷继续受河水侵蚀使河床降低,落水洞以下的河谷因断水遂转变成干谷,干谷谷底相对高起。
(5)峰丛(peak cluster)、峰林(peak forest)和孤峰(isolated peak)它们都是正向的喀斯特地貌。其中,峰顶尖锐或圆锥状竞相突出,而基部相连,宏观上似簇状者称为峰丛。它是喀斯特发展较早阶段的地貌。如峰体上部挺立高大,基部仅稍许相连,称为峰林。耸立于喀斯特地区平原上的孤立山峰称为孤峰。
(6)溶洞
系指地下水沿可溶性岩层的构造面(层面、节理面、断裂面等)进行剥蚀,并进一步崩塌扩大形成的洞穴。形成初期,孔隙孔道很小,地下水运动缓慢,以溶蚀为主。空洞扩大后互相串通,水流加强,动能增大,引起冲刷。在水平流动带发育者多呈水平状态。
影响喀斯特发育的主要因素有:①气候;②岩石性质;③水的作用;④构造。
(二)地下水的机械剥蚀作用
地下水的机械剥蚀能力很小,在非可溶性岩石中作渗透性流动时,基本不产生机械剥蚀,在可溶性岩石中,当地下溶洞系统连通形成地下河流后,其机械剥蚀作用与河流相同。
三、地下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一)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除溶洞水有较强的机械搬运外,地下水的搬运主要是以化学方式进行,包括真溶液及胶体溶液两种形式。搬运物以重碳酸盐为主,有时氧化物、硫酸盐、氢氧化物、二氧化硅、磷酸盐、氧化锰以及氧化铁等也很重要。
地下水搬运的成分和数量,取决于渗流区岩石性质和风化程度。地下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温、压力、运移速度、PH值及CO2含量有关。一般说来,温度高、压力大、流速快、CO2和酸类物质含量高时,其搬运能力强;反之,则较弱。
(三)、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以化学沉积作用为主,主要有以下三类:
1、溶洞沉积(karst cave deposit)
富含Ca(HCO
3)
2
的地下水,沿着孔隙、裂隙渗入空旷的溶洞,由于温度、
压力改变,CO
2逸出,加之蒸发作用加强,就沉淀出CaCO
3
。如水自洞顶下滴,边
滴边沉淀,可形成自洞顶向下垂直生长的石钟乳(stalactite)(图6—7)。石钟乳横切面呈同心环带构造,核心常是空的。渗出水滴落洞底后,CaCO
3
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