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达州市宣汉县蜀宣花牛养殖情况市场调查报告
达州市肉牛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达州市肉牛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王 勤(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摘 要:本文介绍了达州市肉牛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以PEST法分析了全市肉牛集群发展概况,论述了集群发展在集群规模、品牌效应、环保压力等方面的问题,从政府引领、龙头企业、科研支撑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肉牛产业集群;发展概况;研究达州市是四川省肉牛产业带重点核心区,肉牛产业已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正式进入质量效益型集约发展的新阶段。
立足区域优势,发展壮大肉牛产业,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是推进达州市肉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达州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扎实建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有效路经。
1 达州市肉牛产业集群现状肉牛产业是达州市特色优势畜牧产业,产业集群基础良好。
2019年全市肉牛存栏58万头,出栏优质肉牛35万头,牛肉产量3.83万吨,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农区养牛第一。
2020年,全市共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09家,其中部级场1家,省级12家,市级34家,县级62家,全市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当前,达州围绕“9+3”产业体系建设,以“特色品种+龙头带动+基地建设+品牌创建”为抓手,建成“蜀宣花牛+优质牧草”园区,九岭罐子“青花椒+肉牛”现代农业园区,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市以肉牛养殖、加工型为主的龙头企业10余家,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以上,创有“川汉子”“灯影牛肉”“金手指”“佳肴”“川驰”“汉玺”等知名品牌,去年累计销售收入30余亿元,新增社会纯收益达10亿元,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2 达州市肉牛产业集群式发展存在的问题2.1 产业集群规模小达州市肉牛产业起步较晚,产业集群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一是产业链条不健全,牛肉产品主要是屠宰分割初级产品和牛肉干制品,精深加工率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牛皮、牛血等副产品均低价出售外地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
达州市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达州市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达州位于四川省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5℃,无霜期长,年均降雨量1076~1270mm。
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大部分县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丘陵及深丘低山地带,可耕地较少,荒山荒坡资源丰富。
全市畜禽种质资源丰富,如蜀宣花牛、宣汉黄牛、板角山羊、旧院黑鸡、开江白鹅、开江麻鸭等地方特色资源,其中蜀宣花牛是我国南方首个自主培育的肉奶兼用型品种,是中国畜牧业史上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
然而,丰富的种质资源和适宜的气候环境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产业的发展仍较为滞后,加快畜牧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牛肉的消费量逐年上升,肉牛产业的稳定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全面深入阐述全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系统详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为“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1 产业现状2016~2020年肉牛存栏量分别为74.64万头、55.73万、56.34万头、58万头、59.10万头。
2016~2020年出栏肉牛35.99万头、29.60万头、30.23万头、35万头、33.46万头,2016~2020年出栏牛肉4.42万t、3.45万t、3.53万t、3.83万t、3.66万t。
2016年全市肉牛产业各项数据达到最高值,2017年出现显著下滑,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和各项政策方针的及时跟进扶持,全市肉牛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并呈现小幅增长趋势。
2020年,全市可利用饲草面积38.67万hm2,可产鲜草175万t,常年人工种草面积近5.33万hm2,其中优质饲草近0.73万hm2,年秸秆饲料化利用140万t,较2016年总产草量121.8万t提高了43.68%。
近年来,全市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将200头及以上作为规模化标准,全市现有300余个,其中500头以上的40余个,1000头以上4个,规模化养殖场年出栏肉牛达6万余头,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个、12个、29个,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
蜀宣花牛品种介绍
二、品种介绍
“蜀宣花牛”血统来源清楚,遗传 性能稳定,含西门塔尔牛血缘 81.25%,荷斯坦牛血缘12.5%,宣 汉黄牛血缘6.25%。截止2010年底, 在宣汉县育种区内,“蜀宣花牛” 总存栏3万余头,基础母牛群8000 余头,公牛400余头,其中核心群 1300余头。 • “蜀宣花牛”体型外貌基本一致。 毛色为黄白花或红白花,头部、尾 梢和四肢为白色;头中等大小,母 牛头部清秀;成年公牛略有肩峰; 有角,角细而向前上方伸展;鼻镜 肉色或有斑点;体型中等,体躯宽 深,背腰平直、结合良好,后躯较 发达,四肢端正结实;角、蹄以蜡 对第四世代2 203个胎次牛产奶量测定,平均产奶 黄色为主;母牛乳房发育良好。 天数297 d,平均产奶量4 480 kg:具有生长发育 快、乳用性能好、肉用性能佳、抗逆性强的特点。 适宜我国南方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的自然气候及 农区粗放饲养管理条件。 •
2、生产性能
“蜀宣花牛”第四世代群体平均年产奶量为 4480千克,平均泌乳期为297天,乳脂含量 4.16%,乳蛋白含量3.19%。公牛18月龄育肥 体重平均达499.2千克,90天育肥期平均日增 重为1275.6克,屠宰率57.6%,净肉率48.0%。 3、其他特点
“蜀宣花牛”性情温顺,具有生长发育快、 产奶和产肉性能较优、抗逆性强、耐湿热气 候,耐粗饲、适应高温(低温)高湿的自然 气候及农区较粗放条件饲养等特点
四、品种的应用
• 蜀宣花牛”的培育,促进了宣汉奶 源基地和优质肉牛基地建设与发展, 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 化生产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以乳 品加工为龙头,农户种草养牛为基 础,科技为动力的“企业加基地联 农户”的路子,养牛业收入已成为 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 “蜀宣花牛”新品种的培育成功, 标志着四川乃至中国南方地区养牛 业发展呈现出新起点,是中国畜牧 业史上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对当 前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推动四川 及全国奶牛业、肉牛业的发展壮大, 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山区人民脱贫 致富奔小康,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四川宣汉县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四川宣汉县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王勤
【期刊名称】《养殖与饲料》
【年(卷),期】2022(21)11
【摘要】四川省宣汉县是全国商品牛基地县、四川省农区养牛第一大县,“蜀宣花牛”是“川字号”特色金字招牌,宣汉肉牛产业已经形成了立足四川、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产业发展格局。
为了推进宣汉县肉牛产业进一步发展,本文介绍了宣汉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提升,产业园区示范效应初见成效,三产初步融合引领产业发展,种养循环绿色发展助农增收;指出了宣汉县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能繁母牛数量不足,产业标准化水平低,饲草产业发展受阻;提出了宣汉县进一步发展肉牛产业的对策:多方发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肉牛及饲草种业水平,提升肉牛养殖规模和标准,强化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加速饲草产业发展,延伸肉牛产业全链条。
【总页数】3页(P142-144)
【作者】王勤
【作者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以四川省宣汉县为例
2.宣汉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3.四川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4.高安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5.云南肉牛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宣汉县蜀宣花牛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用率达 到 2 1 %,促进 了农作物秸杆 的饲料化利
用, 有效 扩大 了 肉牛生产 的饲 料来 源。
1 . 5 龙 头 企 业发展 壮 大 引进 四川 省 天 友西 塔
一 7
人 员年 龄 偏 大 , 知识老化 , 技 术水 平 低 ,畜 牧 队 伍 自
殖 方 式 比重 较 大 ,
规模 养 殖 场发 展
刚 刚 起步 , 大部 分 设 施 条件 还 较 简 陋 , 标 准 化 生 产 水平 偏 低 , 生 产 经 营持 续性还 难 于估 量 。养 殖 户资 金投 入 有 限 ,
2 9 0 0万 元的 蜀宣 花 牛繁 育 场 已建成 ,成 为 第一
2 . 0 % 年出栏8 . 4万头 , 占全省的 3 . 2 %; 牛肉产量
1 0 2 9 3吨 , 占全 省 的 3 . 3 %。 宣汉县 已成 为全 省 农
区名副其实的养牛第一大县。
1 . 2 适度 规 模 养 殖发展 迅 速 截 至 2 0 1 3年 底 ,
拥有先进 的肉牛屠宰加工生产设备 , 年生产能力 突破 2 0 0 0吨 , 其开发的“ 川驰 ” 牌牛 肉共 7 大系
彦店
身 建 设滞 后 等 问 题 ,难 以 适 应 肉牛 产 业 快 速 发 展 的
肉制 品 加工 企业 ,宣 汉 县初 步 走 出 了一条 以乳 、 肉制 品加工 企业 为 龙头 , 农户种 草 养 牛 为基础 的
全县累计建设适度规模养牛场 1 0 9 8 个 ,年出栏
肉牛 5万 余 头 , 规 模 养殖 比重 达 5 9 . 5 %。特 别 是 2 0 1 3年 发展 提 速 , 新增规模养牛场( 户) 2 1 5户 ,
蜀宣花牛在宣汉的推广应用
蜀宣花牛在宣汉的推广应用王巍;付茂忠;易军;唐慧;甘佳;王淮【期刊名称】《四川畜牧兽医》【年(卷),期】2016(043)007【总页数】2页(P12-13)【作者】王巍;付茂忠;易军;唐慧;甘佳;王淮【作者单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3四川宣汉县高度重视牛业发展,把养牛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产业,目前已建成养牛基地34个,其中奶牛基地4个,肉牛基地30个。
1.1 品种供种能力建设全县建成蜀宣花牛扩繁场60个,存栏蜀宣花牛8700头。
宣汉黄牛保种选育场(大户)16个,存栏本地黄牛216头。
同时,各种牛场加强了针对蜀宣花牛种公牛的选育工作,选择种用生产性能高、体型外貌及遗传性能好的种牛,及时淘汰遗传性能差的劣质公牛,提高种公牛的利用率,并有计划地进行种公牛后裔测定,加强蜀宣花牛制种供种能力。
1.2 良繁体系的建设宣汉县已划定了10个乡镇作为宣汉黄牛保种区,在保种区外的乡镇,引进蜀宣花牛,并对地方黄牛进行改良,充分利用、发挥蜀宣花牛与当地黄牛的品种优势,使全县养牛业得以稳步快速地发展。
已建成县牛改工作中心1个,乡镇冻精储备中转站44个,村级人工授精站点50个,全县存栏本交种公牛60头。
形成了省、县、乡镇、配种点四级于一体的良种繁育体系,实现了以人工授精与自然交配相结合、个体选配与群体(区域)选配相结合为主要繁育方式的制种体系。
牛人工授精受胎率达96%以上,黄牛改良面达到76%。
1.3 养殖保障宣汉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蜀宣花牛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将宣汉建成蜀宣花牛种源基地县和蜀宣花牛产业化强县的总体目标,农业部已将宣汉县列入2015年发展草牧业试点县。
(农业牧渔行业分析)我国肉牛产业发展报告
2021年我国肉牛产业开展报告一、概述2021年,我国肉牛产业素质稳步提升,全国散养户比重持续下降,适度规模化及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产业模式呈现多元化开展,肉牛养殖更加注重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但随着我国与澳大利亚等主要畜产品出口国自贸协定的签署和落实,我国肉牛养殖业也面临着更为复杂剧烈的竞争环境,尤其是在生产本钱和生产效率等方面,与兴旺国家差距较为明显。
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肉牛屠宰胴体重低出近100千克,养殖本钱却高出1倍以上,严重影响了我国肉牛产品的竞争力。
国家对于牛肉走私的查处力度继续加大,但走私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与暴利诱惑是牛肉走私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现对我国肉牛产业开展状况分析如下:二、数据分析2.1 产量及产区变化图1:2021-2021年末全国肉牛存栏总数变化据统计,我国肉牛年存栏总数连续4年稳步增长,2021年存栏总数为7040.9万头,较2021年增长202.3万头,同比增长2.9%,比2021年增长19.0%。
表1 :2021年末全国各地区肉牛存栏数前10名排序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21年肉牛存栏数位于前十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且局部省份存栏数增长明显,前十名存栏总数同比增长达132.3万头,约占总增长数的65.4%,其中四川省增长幅度为全国最大。
图2:2021-2021年我国肉牛规模化养殖的变化情况表2全国肉牛饲养规模比重变化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散养户比重持续下降,同比减少2.7%。
适度规模化养殖比重继续稳步扩大,2021年肉牛年出栏头数为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占到27.6%,比2021年提高11.5%,增幅为77.2%。
图3 2021-2021年末全国肉牛出栏总数变化2021年我国肉牛出栏总数为4929.2万头,较2021年增加101万头,同比增长2.1%,比2021年增长7.1%。
表3 2021年全国各地区肉牛出栏数前10名排序从表3中看出,出栏头数前十名地区中山东、内蒙古、云南等省的肉牛出栏头数有所减少,近几年前十名排位变动不大,在全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肉牛输出带。
聚力牛业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
聚力牛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作者:桂成来源:《农家科技》2017年第05期摘要:宣汉位于四川东北边缘大巴山南麓,幅员4271平方公里,辖54个乡镇,人口132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代畜牧重点县和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唯一试点县。
近年来,依托“蜀宣花牛”和“宣汉黄牛”两大优势品种,唱响牛经济,做大牛产业,有力助推现代畜牧业发展。
关键词:牛业发展;转型升级;现代畜牧一、牛业现状2016年底,全县牛存栏19.8万头、出栏10.2万头,实现牛业产值8.2亿元,养牛户户均增收3万元,成为全省农区养牛第一大县、全省新一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初步形成了“立足四川、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具体做法1.坚持政府推动,夯实牛业基础“硬底子”(1)强化规划引领。
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大力发展牛经济的意见》、《加快蜀宣花牛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细化技术推广、产业延链、品牌打造等具体举措,规划布局了蜀宣花牛保种繁育区、肉用发展区、乳用发展区和宣汉黄牛保种区,为本地优势牛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明确了方向。
(2)强化基础配套。
按照“整合项目、集聚资金、集中投放、精准扶持”的思路,五年来打捆各种项目资金4.5亿元,完善牛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基础设施;特别是2016年,全县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9亿元,集中投向预脱贫的58个贫困村,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全县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基本实现了水、电、路“三通”。
(3)强化政策扶持。
县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标准化牛舍建设、政策性保险等关键环节;建立了总规模达5000万元的扶贫专项基金、产业扶贫信贷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为群众养牛发放贷款达2000万元;出台了《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从项目支持、财政补助等6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吸引工商资本1.5亿元,充分激发了牛业发展活力。
2.坚持创新驱动,激发牛业发展“好点子”(1)注重品种研发。
2024年牛羊养殖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牛羊养殖市场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和背景本市场调研报告旨在分析牛羊养殖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问题,为养殖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2. 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调研范围主要涵盖了全国各省市的牛羊养殖企业和相关机构。
3. 市场概况牛羊养殖市场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动物产品需求的增加,养殖规模逐渐扩大。
其中,养殖技术的进步和市场政策的支持是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牛羊养殖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其中,牛肉市场规模增长最为迅速,每年都有显著增长。
而羊肉市场规模增长相对较慢,但具有稳定的需求。
预计未来几年,牛羊养殖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有机和绿色养殖模式将成为市场的发展趋势。
5. 市场问题和挑战牛羊养殖市场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养殖环境的改善和动物福利的保障是一个重要问题,对养殖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养殖企业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获得竞争优势。
此外,疫病防控和饲料安全等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和解决。
6. 市场机会和建议虽然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是也带来了机会。
首先,伴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对高品质动物产品的需求增加,这为养殖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
其次,养殖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将带来效益的提升。
另外,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和资源整合也是市场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议养殖企业和投资者应关注市场需求和趋势,加强技术研发和提高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7. 总结本2024年牛羊养殖市场调研报告分析了市场概况、规模和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了市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市场机会和建议。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养殖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决策依据,促进牛羊养殖市场的健康发展。
End of Report。
宣汉县蜀宣花牛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宣汉县蜀宣花牛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成传述;石长庚;赵仕义【期刊名称】《四川畜牧兽医》【年(卷),期】2016(043)002【总页数】3页(P24-26)【作者】成传述;石长庚;赵仕义【作者单位】四川省宣汉县东乡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宣汉636150;四川省宣汉县云蒙山合作示范牧场,四川宣汉636154;四川省宣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四川宣汉636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7近几年来,蜀宣花牛寄生虫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宣汉县养牛业的发展[1]。
本文笔者针对蜀宣花牛繁育场和部分养殖专业户所养的蜀宣花牛的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1.1粪便样品采集在蜀宣花牛繁育场分别选择犊牛舍、育成牛舍、成年牛舍、产房等不同圈舍中不同年龄的牛,部分粪便样品取自精神沉郁、厌食、喜欢躺卧、腹泻、所排粪便带血和含大量纤维素样薄膜、发育迟缓、进行性消瘦或体重减轻、后期粪便呈黑色的牛。
按0~6月、0.5~1岁、1~2岁、3~4岁、4岁以上5个年龄段编为5组,每组随机采集刚排出的粪便样品20~30份。
每头受检牛直肠取粪100~150g,装入采样袋中。
养殖专业户同样也按不同年龄段分组编号,也选取了部分精神沉郁、厌食、喜欢躺卧、腹泻、所排粪便带血和含大量纤维素样薄膜、发育迟缓、进行性消瘦或体重减轻的牛进行取样。
所有粪样均应在采样单上记录好牛的耳标号、年龄,粪样用冷藏箱保存运输,放入4℃冰箱中待查。
1.2检测方法1.2.1线虫虫卵的检查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线虫虫卵。
先把粪便样品在采样袋中混合均匀,然后取25 g放入100mL三角瓶中,加入50mL饱和盐水至瓶口,轻轻搅拌均匀后静置2~30 min,用载玻片盖在三角瓶口部沾上漂浮粪渣,然后取下载玻片用盖玻片盖上,镜检,检测线虫卵、球虫卵囊。
用测微尺测量虫卵大小,依据有关资料[2-3]进行寄生虫种类鉴定。
1.2.2吸虫、绦虫虫卵的检查采用水洗沉淀法检查吸虫、绦虫虫卵。
四川省肉牛肉羊生产形势调研
☆2019年第14期Topic;特别关注U!川省肉牛肉羊生产形势调研文i王明刊杨春高海秀李俊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为充分了解当前肉牛肉羊生产形势,调研组于4月2~4日赴四川省达州市的达川区和宣汉县进行实地调研。
现将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肉牛、肉羊产业形势1.肉牛、肉羊存栏小幅下降,产量基本稳定。
2018年,四川省肉牛存栏824.3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99.2万头.出栏277万头,牛肉产量34.5万吨,存栏量较上年下降3.3%,出栏量较上年上升3.6%,能繁母牛存栏、牛肉产量基本不变;肉羊存栏1462.9万只,出栏量1740.9万只,羊肉产量26.3万吨,肉羊存栏较上年下降8.5%,出栏 量、羊肉产量较上年基本不变。
从调研地区看,2018年达州市肉牛存栏量55.8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量38.6万头,出栏30.2万头,牛肉产量3.5万吨.能繁母牛存栏较上年下降13.9%,牛肉产量较上年上升12.1%,存栏量、出栏量基本不变;肉羊存栏101.7万只,出栏量11&3万只,羊肉产量1.8万吨.肉羊存栏量、出栏量和羊肉产量较上年基本不变。
肉牛养殖减少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是禁养影响:据调研,达州市达川区禁养区面积约占总面积(含林场)的四分之一,加之受环保及面源污染整治的影响,养殖场被迫关闭拆除。
2017年达川区禁养关停205家养殖场,其中有17个肉牛养殖场,涉及肉牛存栏588头。
二是农村人口减少,养牛户减少。
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农户养殖明显下降,退出的养殖户主要从事打工等其他行业,即使目前养殖行情好,年轻人也不会再养;因劳动强度大,年龄大的人不适合养牛。
据对达川区九岭乡千马村调研,该村去年有养牛户5户,今年只有3户,退出的养殖户多从事其他行业,不再养牛达川区近两年仅增加了一个大规模养殖场一达州嘉瑞生态农业有限责任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肉牛育肥,养殖资金主要来自家庭支持。
三是养殖场申报难度大,禁养关停后,养殖场再重新找合适的地方养牛比较难,土地审批难,审批手续复杂。
畜牧专家调研"蜀宣花牛"新品种申报工作
品种的相关情况。“蜀宣花牛”新品种培育课题 组详细汇报了“蜀宣花牛”新品种培育历程和各 项生产性能指标情况。
专家组一行对“蜀宣花牛”新品种的培育给 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蜀宣花牛”
室在三楼,而他却是永远都比她快,,因为高三的有专利,所以夕年要想追上他
专家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宣汉县“蜀宣花牛”
核心培育场及“蜀宣花牛”规模饲养场(户)养
室在三楼,而他却是永远都比她快,,因为高三的有专利,所以夕年要想追上他
殖情况,听取了“蜀宣花牛”课题组关于“蜀宣 花牛”新品种培育的情况汇报。省畜牧食品局畜 牧总站站长刁运华、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蒋
小松、付茂忠、研究员王淮和县畜牧食品局组书
牛的质量好,泌乳、产肉性能优良,抗病力强, 适应范围广。专家组对“蜀宣花牛”新品种审定 申报材料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并指导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国家畜禽新
品种审定申报程序及所需的相关配套法定证明
材料。并建议“蜀宣花牛”新品种课题组抓紧向 农业部申报鉴定。 “蜀宣花牛”乳肉兼用牛是宣汉县几代畜牧 科技人员从 1978 年开始,引进世界优良乳肉兼 用牛西门塔尔对宣汉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并导入
室在三楼,而他却是永远都比她快,,因为高三的有专利,所以夕年要想追上他
荷斯坦血液,历经 32 年不懈努力,培育成功了 适应南方山地高温、高湿及农区粗放管理条件的 中国第一个乳肉兼用牛新品种。“蜀宣花牛”乳
肉兼用牛新品种的培
新品种,叫响“蜀宣花牛”新品牌,必将促进宣 汉县牛产业和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里程碑历史意义。
1cv0f3c9a 易博
2011 年 8 月 3 至 4 日,由农业部畜牧总站遗 传资源处于福清副处长,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 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牛马驼专业
宣汉县蜀宣花牛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宣汉县蜀宣花牛产业发展情况介绍蜀宣花牛是以宣汉黄牛为母本,选用原产于瑞士的西门塔尔牛和荷兰的荷斯坦乳用公牛为父本,通过西门塔尔牛与宣汉黄牛杂交,导入荷斯坦奶牛血缘后,再用西门塔尔牛级进杂交创新,经横交固定和4个世代的选育提高,历经30余年培育而成的乳肉兼用型牛新品种。
此品种是建国以来全国第六个、黄河以南第一个培育牛新品种,是我国畜牧史上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对推进全国养牛业发展、调整牧业结构、振兴畜牧经济,加快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培育历程该品种的培育工作始于1978年,历时33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杂种杂交形成杂种群体阶段、导血和横交选育阶段、建立新品种群及世代选育形成新品种阶段。
培育期间,被列为四川省“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畜禽育种攻关项目课题,先后得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该品种的培育工作有计划、持续地进行。
2011年10月25日,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马驼专业委员会初审;2011年12月22日,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2012年3月2日,农业部发布第1731号公告命名并颁发“蜀宣花牛”(畜禽新品种)证书。
33年玉汝于成,数百位省市领导专家莅临指导,7届县委政府倾力支持,3代宣汉畜牧人的执着追求,上百万群众参与,1个月认证公示,中国第6个、南方第1个乳肉兼用型培育牛新品种——蜀宣花牛在宣汉培育成功,书写了宣汉畜牧发展的新奇迹,创造了达州畜牧品牌的新辉煌,开创了四川畜牧科技创新的里程碑,为中国畜牧业发展作出了新的突出贡献。
二、品种特征一是血统来源清楚。
含西门塔尔牛血缘81.25%,荷斯坦牛血缘12.5%,宣汉黄牛血缘6.25%。
二是外貌特征明显。
毛色为黄白花或红白花,头部、尾梢和四肢为白色;头中等大小,母牛头部清秀;成年公牛略有肩峰;有角,角细而向前上方伸展;鼻镜肉色或有斑点;体型中等,体躯宽深,背腰平直、结合良好,后躯较发达,四肢端正结实;角、蹄以蜡黄色为主;母牛乳房发育良好。
养牛养殖调研报告
养牛养殖调研报告养牛养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养牛养殖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农业企业提供合适的经营方向和策略。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在不同的地区进行了访问,并与养殖农户进行了交流和深入了解。
三、市场现状1. 养牛养殖行业在近年来逐渐兴盛,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2. 养牛养殖企业在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推广优良品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3. 养牛养殖产品的销售渠道逐渐多样化,包括肉类市场、超市、餐厅和在线平台等。
四、发展趋势1. 专业化程度提高:养牛农户逐渐变为现代化的养殖企业,具备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生产能力。
2. 优化经营模式:养殖企业逐渐采取合作社、联盟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和市场拓展。
3. 创新技术应用:养殖企业逐渐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市场差异化:养殖企业逐渐注重产品的品质、健康和环保,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五、存在问题1. 养牛农户在技术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
2. 部分养牛农户在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方面缺乏经验和渠道。
3. 养殖行业中存在不规范竞争和价格战的问题。
4. 养殖企业在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需要加强管理。
六、建议和措施1. 支持和引导农户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水平。
2. 建立农民联合社或养殖合作社,促进资源共享和市场开拓。
3. 支持养殖企业引进先进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和竞争行为。
5.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建立相应的认证和检测体系。
七、结论养牛养殖行业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加强培训、建立合作机制、引入先进技术以及加强监管和质量管理,可以推动养牛养殖行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宣汉铸强区域品牌引领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肉牛产业是四川省宣汉县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战略抓手。
蜀宣花牛产业经宣汉县政府在政策、金融、税收等方面重点扶持,大力宣传推广后,已初步成为具有地方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
2019年,蜀宣花牛存栏16.13万头,出栏肉牛9.6万头,牛肉产量1.09万吨,同比增长7.3%;牛奶产量1.7859万吨,同比增长6.5%,牛业产值达32.5亿元,养牛户年增收达3万元以上,从资源优势到富民产业,成绩斐然。
区域品牌是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是农产品获得高经济附加值的关键因素,是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农村部对农业品牌建设高度重视,以推动乡村振兴为核心,以“品牌”强农为主题,依托农业展会,创新推动农业品牌建设,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2018年印发《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2019年指导启动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
四川省达州市《2020年农产品品牌建设年活动“138”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依托行业协会培育蜀宣花牛行业品牌,构建“1+N+N”(1个区域公用品牌+行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体系。
宣汉县积极推动农业品牌发展,以“蜀宣花牛”区域品牌打造为引领,走品牌发展强产业之路,已成功注册“蜀宣花牛”工商地理标志和“宣汉肉牛”国家地理标志,宣汉县先后成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县、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并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现代畜牧业重点县”,被农业农村部列入“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县”。
2016年9月27日,第十一届(2016)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在宣汉县成功召开。
一、夯实区域品牌,点、线、面同步推进1.着力“点”的建设,培育“大企业”。
宣汉县依托“牛、药、果、茶、菌”5大优势产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建立品牌联盟等多种形式进行行业整合。
全县以蜀宣花肉牛养殖、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8家,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以上,成功创建“川驰”“汉玺”等优质牛肉品牌,蜀宣花牛及其延伸产品更是成为“川字号”特色金字招牌,深受消费者青睐,年销售收入累计达5.8亿元。
基于SWOT分析的宣汉县蜀宣花牛产业
基于SWOT分析的宣汉县蜀宣花牛产业
杨钰茜;李传昊;张立志;张天柱
【期刊名称】《中国牛业科学》
【年(卷),期】2022(48)2
【摘要】宣汉县是四川省农区养牛第一大县,培育出的蜀宣花牛填补了中国南方无培育牛品种的空白。
进入“十四五”开篇新阶段,宣汉县蜀宣花牛产业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扩大品种优势,壮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条的问题与挑战。
为了推动宣汉县蜀宣花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笔者采用SWOT分析方法,围绕产业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与阐述,并进一步从把握政策红利,加强规划支撑,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强化科技支撑,聚焦种源核心,提档升级配套性产业;健全产业链条,坚持绿色发展,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完善利益链条,建立产销联盟,促进产业内生可持续发展;借力新业态,推进农文旅融合,打响南方第一牛品牌5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
【总页数】5页(P79-82)
【作者】杨钰茜;李传昊;张立志;张天柱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农富通西部乡村振兴规划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蜀宣花牛养殖技术——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2."蜀宣花牛"引领宣汉县畜牧产业"牛"起来
3.“蜀宣花牛”引领宣汉县畜牧产业“牛”起来
4.宣汉县蜀宣花牛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5.宣汉县蜀宣花牛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达州市宣汉县蜀宣花牛养殖情况市场调查报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食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长,而使畜牧业迅速占据主导产业。
宣汉县是川陕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建国以来中国第六个黄河以南的第一个培育牛品种,经网上查阅资料对宣汉县蜀宣花牛的养殖情况调查报告如下:一、宣汉县蜀宣花牛养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宣汉县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早在1992年即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养牛业的布告》,制定出台了支持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且多年来始终坚持把牛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常抓不懈。
截至2013年底,全县牛存栏18.7万头,占全省的2.0%;年出栏8.4万头,占全省的3.2%;牛肉产量10293吨,占全省的3.3%。
宣汉县已成为全省农区名副其实的养牛第一大县。
1、生产方式亟待转变
据调查,该县肉牛养殖小规模低水平的养殖方式比重较大,规模养殖场发展刚刚起步,大部分设施条件还较简陋,标准化生产水平偏低,生产经营持续性还难于估量。
养殖户资金投入有限,加之环保意识欠缺,大多数规模养牛场(户)没有按环保要求进行规划建设,缺乏必要的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设施设备,粪便处理、污水排放不规范。
2、母牛养殖比较效益差
一般情况下,母牛2岁开始配种繁殖,妊娠期280天,从配种到出栏屠宰加工至少要3年时间。
据养牛户介绍,饲养一头母牛一年需要养殖成本5000元左右,一年只能繁殖一头犊牛。
农村繁殖母牛养殖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 但饲养母牛周期长,投入大,收益不高,这是我省肉牛生产发展的软肋。
3、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农户饲养肉牛的技术大多靠经验积累,缺乏系统的养殖技术指导,饲料配方不科学,饲养管理粗放。
新建成的规模牛场管理技术人才缺乏现象更为突出,饲养管理水平不高,养殖效益不好。
普遍存在的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技术水平低,畜牧队伍自身建设滞后等问题难以适应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4、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调查中发现,龙头企业规模不大,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与基地养殖农户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运作机制。
牛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后,作用发挥不充分,信息不灵,交易市场功能不足。
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低,牛价还基本掌控在牛贩子手里,养殖户的主动权缺失,获利不大。
二、解决的途径与措施
1、大力推进生产方式转变
进一步转变养殖观念,大力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切实转变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提高肉牛养殖水平。
一是引导和支持现有养殖场(户)进行标准化改造,对今后新建的养殖场(户)、养殖小区要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技术,严控质量,规范建设。
二是坚持生产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和养殖场规模,加强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推广科学的饲养方式和废弃物处理工艺,鼓励利用粪污还田、实行种养结合和生产有机肥等。
三是大力推行农户繁育小牛、规模化集中育肥的生产模式,积极发展农牧结合的阶段饲养、异地育肥等饲养模式。
可通过养殖小区、合作社(养牛协会)等形式,因地制宜地把分散养殖场户集中起来,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防疫服务、统一饲料配制、统一成牛销售、统一粪污治理,分户核算”的“六统一分”运作模式,在提高生产水平、增加养殖效益的同时,逐步实现肉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2、健全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一是重视支持肉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把基础母牛群的发展工作置于重要位置。
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在牛种改良、养殖设施设备、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持续的支持,培育适合本地特点的母牛专业化适度规模饲养模式,提高良种供应能力。
二是组织开展良种母牛登记工作,扩大良种母牛的登记规模,加大保种工作力度。
在非保种区,有计划的筛选最优杂交组合,广泛开展经济杂交或轮回杂交生产商品牛,不断提高育肥的经济效益。
三是完善乡镇村级冷配站点建设,配备更新液氮罐、液氮运输车、输精器械、显微镜等设施设备,依托国家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服务工作,加快普及肉牛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受胎率,将优良种牛精液迅速推广应用于生产,提高育肥用犊牛质量。
3、依靠科技提升产业水平
一是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建立集母牛繁育、肉牛育肥、饲料营养、牛舍设计、模式化饲养管理于一体的蜀宣花牛标准化技术生产体系和技术规程。
同时,不断强化畜牧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技术服务意识,根据养殖场(户)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科技攻关,并将相关技术组装成套,通过开展“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以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等方式迅速加以推广运用。
二是支持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结合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通过建立示范村、示范场、示范户等形式,大力推广肉牛标准化规模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加强基础母牛繁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切实提高繁殖成活率和群体质量,不断提高肉牛产业的科技水平。
三是加强饲料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推广饲料玉米等饲用农作物的栽培与青贮、农作物秸杆氨化、酒糟等地方饲用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人工种草,开发肉牛专用安全饲料添加剂和精料补充料,改变传统饲料结构,建立全年均衡供应为基础的饲草料供应体系。
四是加大技术推广和实用人才培训力度,下大力气狠抓专业技术人员、规模养殖场(户)、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加速培养专业化人才,不断提高科技人员和养殖户的整体素质和科学养殖水平。
4、推进肉牛产业化经营
一是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等方式,着力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为农民提供服务、产品有竞争力的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并支持其打造
独具特色的“蜀宣花牛”系列品牌。
对龙头企业新增改造扩建、科技开发、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环境控制等方面的项目建设给予支持,引导建立“公司+合作社(或基地)+农户”的肉牛生产模式,提高肉牛生产专业化水平,推动优质优价机制的建立。
二是引导和扶持养殖大户、营销大户牵头成立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或养牛协会,积极培育家庭牧场、营销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联户经营实现规模化养殖和专业化分工,增强养殖场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大力推进产销衔接,建立规范有序的肉牛活体交易市场;同时,加大“农商”、“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拉动市民消费,增加养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