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课文文言文篇目过关清单之《师说》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11.《师说》内容、手法导图和理解性默写等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11.《师说》内容、手法导图和理解性默写等

高中语文:《师说》内容、手法导图和理解性默写等一、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有《韩昌黎集》传世。

二、解题:“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如:《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三、创作背景:《师说》大约是作者于802年,作者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

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

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

高中语文 专题11 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新人教

高中语文 专题11 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新人教

高中语文专题11 师说(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新人教专11 师说〔第2课时〕1.写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2.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必有师〔2〕师者,所以〔3〕吾从而..师之〔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5〕小学..而大遗3.词类活用〔1〕而耻.学于师〔2〕小.学而大.遗〔3〕吾从而师.之〔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6〕吾未见其明.也4.重点虚词〔1〕于①而耻学于.师②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③师不必贤于.弟子④不拘于.时〔2〕乎①生乎.吾前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其①其.皆出于此乎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③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4〕之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⑤郯子之.徒5.判断以下句子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而耻学于师〔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6〕问之,那么曰:“彼与彼年相假设也……〞〔7〕不拘于时1.〔1〕“受〞通“授〞,教授。

〔2〕“不〞通“否〞,不,不要。

2.〔1〕学者,古义:泛指求学之人,读书人。

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结果,连词。

〔3〕从而,古义:是两个词。

从,跟随;而,并且。

今义:因果连词。

〔4〕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5〕小学,古义:在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与“大学〞“中学〞相对的“小学学校教育〞。

3.〔1〕耻,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2〕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问题、大的问题。

〔3〕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4〕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5〕圣、愚,前面的“圣〞和“愚〞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6〕明,形容词用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语文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 必修3(2) 单篇梳理4 课文4 师说

语文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 必修3(2) 单篇梳理4 课文4 师说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道”“或”“孰”“解”“贻”五字及次常用字“师”“传”。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奠基高考一、基础夯实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所以()②受()③惑() ④闻()⑤固()答案①用来……的,……的凭借②通“授”,传授③疑惑,疑难问题④知道,懂得⑤本来2.理解性默写①文中阐述老师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阐述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都会有困惑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指出,选择老师时不要管他的地位和年龄,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谁懂得“道”谁就是自己的老师的道理。

答案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得分点:是故、无,判断句)(第2段)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解释加点的词语①犹且()②益()③所以()④其()⑤惑() ⑥族()⑦不齿() ⑧乃()答案①尚且,还②更加,越发③……的原因④表推测语气,大概⑤糊涂⑥类⑦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⑧竟5.理解性默写①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从师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复习篇目3部编版必修上《师说》

高中复习篇目3部编版必修上《师说》

高中复习篇目3:部编版必修上《师说》【题解】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

韩愈,字退之,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

本文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32篇文言文背诵篇目之一。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如果)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最终不能解决了。

人非生而知之者:之,指知识和道理。

者,表停顿,可译为“……的”。

孰能无惑:孰,谁。

惑而不从师:而,表转折。

通假字: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授”,传授)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译】生在我前面/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懂得道本来就先于我/比我先,我(应该)跟随他学习(即“以他为师”);生在我后面/在我后面出生(的人),(如果)他懂得的道也先于我/比我先,我(也应该)跟随他学习(即“以他为师”)。

生乎吾前: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同。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知道、懂得。

也,句中表停顿,不译。

古今异义:吾从而师之(从,跟随;而,表承接)词类活用:吾从而师之(以……为师)状语后置句:生乎吾前/生乎吾后(乎:相当于“于”,在)先乎吾(乎:相当于“于”,比)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无论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师说》文言知识复习清单

《师说》文言知识复习清单

《师说》文言知识复习清单一、文学文化常识1.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

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2.百工:各种工匠。

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

又称作“六经”。

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4.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②人物传记。

5.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二、文言词语释义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师者,所以(用来……的)传道受(同“授”,传授)业解惑(疑难问题)也。

人非生而知(懂得)之者,孰(谁)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相当于“于”,在)吾前,其闻道也固(本来)先乎(相当于“于”,在)吾,吾从而师之(以之为师,意动用法);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学习,用做动词)道也,夫庸(表现反问语气)知(了解、知道)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因此,所以)无(没有)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风尚)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尚且,还)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学于师。

是故(因此,所以)圣(圣人,形容词作名词)益(更加、越发)圣,愚(愚人,形容词作名词)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自身、自己)也,则耻师焉,惑(糊涂)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使……学习)其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宾语提前的标志)不知,惑之不解,或(有的)师焉,或不(同“否”)焉,小学(小的方面学了,古今异义)而大(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遗(放弃),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相师。

《师说》文言知识点梳理

《师说》文言知识点梳理

《师说》文言知识点梳理《师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二、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吾未见其明也。

3.吾从而师之。

4.而耻学于师。

5.孔子师郯子。

6.小学而大遗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今义: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今义: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今义:4.吾从而师之。

古义:今义:5.今之众人。

古义:今义:6.小学而大遗。

古义:今义: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四、虚词归纳(一)之1.青,取之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6.郯子之徒。

7.作师说以贻之。

8.彼童子之师。

9.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10.古之学者必有师。

1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二)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善假于物也。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而耻学于师。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其皆出于此乎?7.不拘于时,学于余。

(三)乎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其皆出于此乎?5.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五、一词多义(一)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吾从而师之。

4.吾师道也。

5.齐师伐我。

6.师心自用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传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4.舍相如广成传舍(三)所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圣人之所以为圣。

六、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2.吾从而师之3.而耻学于师4.孔子师郯子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6.小学而大遗7.吾未见其明也8.惑而不从师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七、文言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高中语文 专题11 师说(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专题11 师说(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1 师说(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1 师说(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1 师说(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专题11 师说(讲)【学习要点】1.探究文章的结构和手法。

☆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文章的内容手法。

【探究活动】这篇课文论述了从师之道。

看看课文的第一段是怎样逐步推出论点的,第二、三段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探究文章结构的题目,注意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讨论明确】第一段开篇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

紧接着正面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然后转而论述从师的必要性,无师不能解惑;最后正面论述择师的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为师,并归纳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二段评述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从师的必要。

第三段举历史事例正面论述从师的必要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探究活动】课文的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

说说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这样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

【教师释疑】注意找到对比的对象和要通过对比谁干的道理。

【讨论明确】这一段用了三组正反对比的事实作论据。

第一组,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第二组,对其子于对其身对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于其身,耻学于师。

第三组,百工之人与士大夫对比: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高中语文文言文《师说》过关检测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师说》过关检测及答案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过关检测训练必修三《师说》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古之学者必有师C.或师焉,或不焉。

D.君子生非异也2.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识渊博的人)B.惑而不从师..(跟从老师学习)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懂得道理)D.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之所以。

B.吾从而..师之。

从而:从,跟从,而,并且。

C.今之众人..。

众人:一般人D.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到了4.以下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师道之.不复(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之:代词,代指“六艺经传”)D.古之.学者(之:结构助词,的)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专门技艺的人)C.孔子师.郯子(名词,老师)D.吾师.道也(学习、效法)6.下列各项对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从而师.之。

②吾师.道也,③而耻.学于师④不耻.相师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生乎.吾后(相当于“于”,在)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C.是故..(因此)无.(没有)贵无贱。

D.师道..(从师的风尚)之不传也久矣!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是故圣.(圣人)益圣.(圣明),B.愚.(愚人)益愚.(愚昧)C.位卑.(卑鄙的)则足羞.(害羞)D.官盛.(高)则近谀.(阿谀)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序.八州而朝同列B.赢粮而景.从C.内.立法度D.南.取汉中10.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及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11《师说》基础字词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11《师说》基础字词梳理

2.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
3.吾从而 师之 .. 古义: 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跟从,并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4.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古义: 一般人 5.小学 而大遗 .. 古义: 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初等教育阶段 今义:许多人,大家
6.师不必 贤于弟子 .. 古义: 不一定 今义:常用作副词,表事理上或情理上的不需要 7.年十七,好古文 .. 古义: 先秦两汉的散文 今义:文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师 道也 动词,学习 . ③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学习 . 动词,从师学习 焉,或否焉 ④或师 .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百工之人 1.师 ⑤巫医乐师 . 动词,以……为师 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⑥孔子师 . 名词,军队 ⑦十年春,齐师 伐我 《曹刿论战》 . 名词,榜样 《战国策 · 赵策一》 . 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可译为“难道……吗”,“哪里……呢”)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表示得出结论, 可译为“因此……”) 3.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用来……
弟子 ①师不必贤于 . ②而耻学于 师 . 时 9.于 ③不拘于 . 此乎 ④其皆出于 . 其身也,则耻师焉 ⑤于 .
介词,比
介词,向 介词,被 介词,从,在 介词,对于
①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 副词,竟,反而 . 10.乃 入,具告沛公《鸿门宴》 ②良乃 .
先乎吾 副词,本来 ①其闻道也固 . 名词,坚固(的地势) 《过秦论》 3.固 ②据崤函之固 . 形容词,牢固 《过秦论》 ③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 不及孔子 名词,才能、学问 ①其贤 . 形容词,高明 ②师不必贤 于弟子 . 4.贤 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③群贤 . 形容词作名词,有贤德的人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和实词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和实词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和实词《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是古代论师道的重要文献。

这篇文章阐述了从师求学的道理,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以下是对《师说》中一些重要的文言文知识点和实词的梳理。

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

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4、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

5、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三、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2、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3、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名词,道理)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4、惑惑而不从师(动词,有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5、其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的)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四、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3、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5、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位卑则足羞羞:意动用法,感到羞耻。

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被动句不拘于时。

4、状语后置句学于余。

《师说》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师说》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师说》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古之学者①必有师。

师者②,所以③传道④受⑤业⑥解惑⑦也。

人非生而知⑧之⑨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⑩,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11)吾前,其闻(12)道也固先乎(13)吾,吾从而师之(14);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15)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16)道也。

夫(17)庸知(18)其年(19)之(20)先后生于吾乎?是故(21)无(22)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23)也。

嗟乎!师道(24)之(25)不传也久矣!欲人之(26)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27)也远矣,犹且(28)从师而问焉(29);今之众人(30),其下(31)圣人也亦远矣,而耻(32)学于(33)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34)。

圣人之所以(35)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36)皆出于(37)此乎?爱其(38)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39)也,则耻师(40)焉(41),惑(42)矣。

彼(43)童子之师,授之(44)书而习其句读(45)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46),小学而大遗(47),吾未见其明(48)也。

巫医(49)乐师(81百)工(50)之人(51),不耻(52)相师(53)。

士大夫(54)之族(55),曰(56)师曰弟子云者(57),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58)与彼年相若(59)也,道(60)相似也,位卑(61)则足(62)羞,官盛(63)则近(64)谀(65)。

”呜呼!师道之(66)不复(67)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68),今其智乃(69)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0)!圣人无常(71)师。

孔子师郯子(72)、苌弘(73)、师襄(74)、老聃(75)。

郯子之徒,其贤(76)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77)不如师,师不必贤于(78)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79)有专攻(80),如是(82)而已。

第5篇《师说》(解析版)

第5篇《师说》(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5篇《师说》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子、()弘、师襄、老聃。

()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2024·江苏镇江·三模】中国古人善于在小与大的思辨中获得启示。

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用“()”寓意言小旨大,韩愈《师说》中用“()”批评了舍大择小的现象。

2.【2024·陕西榆林·三模】古代圣贤寻访各类大师,博览群书,终成一代贤人,《师说》中表达圣贤人没有固定的老师的是“()”,韩愈通过“()”的事例进行佐证。

《师说》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师说》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师说》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师说》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说》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分享。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二、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三、一词多义1、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2、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3、从: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4、也: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5、则: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6、于: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③不拘于时(介词,被)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7、乎: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8、所以: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四、词类活用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五、古今异义的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六、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七、难句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师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知识分享

11.《师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知识分享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 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 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 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 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 石)之首”。
解题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 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说”是古代的一种 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 见解。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这类文体。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 (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县,所 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 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 吏部侍郎。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 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 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 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 育家。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 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 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 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 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 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 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结束
第二段论证方法简表
三、第3段: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得出了什么 结论? 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 论点,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 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 已”的新师道观。
四、第4段: 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 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 倡导从师。 2、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2 段,“能行古道”照应第3段。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三】师说(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三】师说(含答案解析)

师说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 )2.或师焉,或不焉(“”通“”)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3.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6.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三、一词多义1.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得璧,传之美人(《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2.从惑而不从师()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并序》)()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樊哙从良坐(《鸿门宴》)()3.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吾师道也()或师焉,或不焉()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4.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5.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6.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其可怪也欤()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吾师.道也(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 )3.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 )(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小.学而大.遗( )(2)吾未见其明.也(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形容词作动词(1)惑.而不从师( )(2)位卑则足羞.(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师说》第16-19课时+达标过关+.doc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师说》第16-19课时+达标过关+.doc

第三单元《师说》第16课时达标过关班级姓名学号评价一、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难中易】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难中易】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难中易】3.句读..之不知古义:今义:【难中易】4.今之众人..古义:今义:一词多义道1.有碑仆道()2.吾师道也()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策之不以其道()5.何可胜道也哉()6.道相似也()第三单元《师说》第17课时达标过关班级姓名学号评价一、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难中易】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今义:【难中易】2.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二、一词多义师【难中易】1.古之学者必有师()【难中易】2.吾师道也()【难中易】3.吾从而师之()【难中易】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难中易】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难中易】6.十年春,齐师伐我()传【难中易】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难中易】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难中易】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难中易】4.朔气传金柝()从【难中易】1.惑而不从师()【难中易】2.乃大惊,问所从来()第三单元《师说》第18课时达标过关班级姓名学号评价一、找出活用词,并解释。

【难中易】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难中易】2.而耻.学于师()【难中易】3.小.学而大.遗()【难中易】4.位卑则足羞.()【难中易】5.吾从而师.之()【难中易】6.吾师.道也()二、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种类【难中易】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难中易】2.不拘于时,学于余()三、一词多义于【难中易】1.皆出于此乎()【难中易】2.拜送书于庭()【难中易】3.学于余()【难中易】4.于其身也()【难中易】5.师不必贤于弟子()【难中易】6.不拘于时()第三单元《师说》第19课时达标过关班级姓名学号评价一、一词多义之【难中易】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难中易】2.择师而教之()【难中易】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难中易】4.句读之不知()【难中易】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难中易】6.辍耕之垄上()其【难中易】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难中易】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难中易】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难中易】4.其皆出于此乎()【难中易】5.其可怪也欤()【难中易】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美文欣赏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师说》第16-19课时+达标过关+.doc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师说》第16-19课时+达标过关+.doc

第三单元《师说》第16课时达标过关班级姓名学号评价一、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难中易】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难中易】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难中易】3.句读..之不知古义:今义:【难中易】4.今之众人..古义:今义:一词多义道1.有碑仆道()2.吾师道也()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策之不以其道()5.何可胜道也哉()6.道相似也()第三单元《师说》第17课时达标过关班级姓名学号评价一、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难中易】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今义:【难中易】2.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二、一词多义师【难中易】1.古之学者必有师()【难中易】2.吾师道也()【难中易】3.吾从而师之()【难中易】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难中易】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难中易】6.十年春,齐师伐我()传【难中易】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难中易】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难中易】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难中易】4.朔气传金柝()从【难中易】1.惑而不从师()【难中易】2.乃大惊,问所从来()第三单元《师说》第18课时达标过关班级姓名学号评价一、找出活用词,并解释。

【难中易】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难中易】2.而耻.学于师()【难中易】3.小.学而大.遗()【难中易】4.位卑则足羞.()【难中易】5.吾从而师.之()【难中易】6.吾师.道也()二、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种类【难中易】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难中易】2.不拘于时,学于余()三、一词多义于【难中易】1.皆出于此乎()【难中易】2.拜送书于庭()【难中易】3.学于余()【难中易】4.于其身也()【难中易】5.师不必贤于弟子()【难中易】6.不拘于时()第三单元《师说》第19课时达标过关班级姓名学号评价一、一词多义之【难中易】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难中易】2.择师而教之()【难中易】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难中易】4.句读之不知()【难中易】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难中易】6.辍耕之垄上()其【难中易】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难中易】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难中易】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难中易】4.其皆出于此乎()【难中易】5.其可怪也欤()【难中易】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品味人生1、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飞不到高空。

高中《师说》知识点归纳

高中《师说》知识点归纳

《师说》重要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同“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

(同“否”,表否定)二、重点实词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才德优秀师不必贤.于弟子动词,超过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懂得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不论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更加,越发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君子不齿:齿,并列,排列;不齿,即看不起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嘉,赞许;贻,赠送三、古今异义词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古:“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人、办法、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小学:古:①小的方面要学习;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不必:古:不一定今:不需要四、词类活用(1)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辱)(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

(名词作动词,从师)(5)或师.焉,或否焉。

(名词做动词,学习)(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7)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用作动词,低于)(8)则群.聚而笑之(名词作状语,成群)(9)位卑则足羞(形容词用作名词,卑贱的人)(10)年十七,好.古文(形容词用作动词,喜爱)(11)小.学而大.遗(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五、一词多义1.之:择师而教之,代之孩子郯子之徒,代词,这些(之属)古之学者,助词,的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而耻学于师,介词,向于其身也,介词,对于皆出于此乎,介词,从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道:吾师道也、传道授业,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名词,风尚、传统3.惑: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六、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师不必贤于弟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士大夫)则群聚而笑之。
6.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文化常识
1.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巫医是一个具有两重身份的人。既能交通鬼神,又兼及医药,是比一般巫师更专门于医药的人物。
2.百工:这里指各种工匠。中国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以后沿用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殷周时为百官代称。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课内文言文篇目过关清单
课文名称《师说》出自:必修三
制备人:哆飞有话说制备日期:交流人1:交流人2: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重点实词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难道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自己
3.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基础教育。
4.圣人无常师 古义:固定。 今义:经常。
5.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特殊句式
(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之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以及省略句)
1.宾语前置,“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有悟好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4.小学而大遗 遗:放弃、丢弃
5.士大夫之族 族:类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然
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普遍
8.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9.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2.孔子师郯子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2.被动句式:不拘于时,学于余。
3.判断句: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介宾短语后置句:① 而耻学于师。 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师不必贤于弟子。
5.省略句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还有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4.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符号。(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4.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方面。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7.吾师道也 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