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内功七式].李兆生.文字版
寒山诗全集(收藏版)
![寒山诗全集(收藏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0352c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3.png)
寒山诗全集(收藏版)寒山诗全集(收藏版)寒山其一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其二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其三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其四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
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
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
其五琴书须自随,禄位用何为。
投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
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
常念鹪鹩鸟,安身在一枝。
其六弟兄同五郡,父子本三州。
欲验飞凫集,须徵白兔游。
灵瓜梦里受,神橘座中收。
乡国何迢遰,同鱼寄水流。
其七一为书剑客,二遇圣明君。
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
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
今日既老矣,馀生不足云。
其八庄子说送终,天地为棺椁。
吾归此有时,唯须一番箔。
死将喂青蝇,吊不劳白鹤。
饿著首阳山,生廉死亦乐。
其九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其十天生百尺树,剪作长条木。
可惜栋梁材,抛之在幽谷。
年多心尚劲,日久皮渐秃。
识者取将来,犹堪柱马屋。
其十一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
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
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
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
其十二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
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帏。
赐以金笼贮,扃哉损羽衣。
不如鸿与鹤,飖飏入云飞。
其十三玉堂挂珠帘,中有婵娟子。
其貌胜神仙,容华若桃李。
东家春雾合,西舍秋风起。
更过三十年,还成苷蔗滓。
其十四城中娥眉女,珠佩珂珊珊。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其十五父母续经多,田园不羡他。
妇摇机轧轧,儿弄口㗻㗻。
拍手摧花舞,支颐听鸟歌。
谁当来叹赏,樵客屡经过。
其十六家住绿岩下,庭芜更不芟。
新藤垂缭绕,古石竖巉岩。
山果猕猴摘,池鱼白鹭衔。
民间神功绝技武林秘籍大全
![民间神功绝技武林秘籍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096fb346bec0975f565e273.png)
民间神功绝技武林秘籍大全凌空点穴术凌空点穴术,精微奥妙,凶狠凌厉,非有德者不传。
此术因杀人伤人易如反掌,故师传弟子时必命其立下重誓,不至危及习者性命之地步,决不使用此术,故历来知者习者甚少。
凌空点穴之术,要循序渐进。
初习百日,以指触人,无不痛入腠理。
至此以后,切不可轻与人试功。
至大成境界,则不须以指触敌,距敌丈外运气于指,指至气亦;凌空而至,顽敌立倒。
若外再加修子午流注之技,则无论何种护身功夫,遇此技必气破中穴,死伤只在俄顷之间。
此术相传从空门传出,习者宜体佛门强身御侮之旨,不可好勇斗狠轻伤人命,否则,害人即害己,切切慎之!此凌空点穴术分内功、眼功、外功三部,现分述于下。
内功:一、习者于每日清晨5至7时起床,先到室外空气清新之处站立。
双脚与肩宽,双手叉腰,沉肩坠肘,以鼻匀、深、长地吸气,然后尽力以口吐出。
如此呼吸三至五度,回到室内,进入内功训练。
习者盘双腿于床上,如不能双盘,则单盘、自然盘,甚至坐在椅上双脚垂放地上均可。
挺胸竖脊,使头顶百会与会阴穴成一直线,但不可生硬勉强。
双手重叠手心向上,右手放在左手心上,两大拇指轻轻相抵,沉肩坠肘,全身放松。
然后意念下照小腹丹田穴,吸气时意想宇宙中之真气如气柱般进入丹田小腹,呼气时意想小腹中之气由大团而凝聚成鸡蛋大小之气珠,此珠洁白而发出强烈白光。
呼吸均须柔和缓慢,否则,过快而难以入静。
按上法练习半小时至45分钟后,下床轻轻活动手脚,使全身慢慢活动开来。
活动至身体微微发热后,再习运气之法。
习者双脚分开约两尺宽,双膝微屈成高桩马步站立(不致浪费体力),双手握拳,拳心向上,抱于两腰侧;沉肩坠肘,头正身直,百会与会阴仍成一线,全身放松。
然后身体微向左转,右手臂内旋,食指伸出指向前方,同时鼻匀、深、长地呼气。
意念气自丹田经膻中至肩井,再经肘部曲池穴运至食指。
开始宜慢,熟练后可适当加快。
吸气时也宜匀、深、长,同时右手臂外旋收回于腰间,意念气由原路线返回丹田。
然后呼气,左手内旋伸出、气运左食指,各要点与右侧同。
寒山内功七式
![寒山内功七式](https://img.taocdn.com/s3/m/c78edf7931b765ce0508149a.png)
寒山内功七式李兆生序回想起来,我初学寒山内功的时候,还是少年时节,业师阎老政昌贤真授我,至今犹如目前。
师父已在前几年化鹤乘虹,使人悲怀永臻。
每逢我操练功夫之际,都觉得师父在身边,慈眉善目地指示于我。
这也是师徒的感情吧!尤其是我练到至妙处时,倍感亲切。
转眼间,四十余年过去了。
通过笔者几十年寒暑无间之操练,深深体会到其作用,效果甚是有益。
客观上没有任何偏差出现。
回忆当年师真授我,因我先天禀赋差,才拜师习武的。
师父说:“小李,只要你一天不间断地练习,身体会一天天地随着练功习武好起来的。
那时,我再教你好功夫,练个小拳什么的……”。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师父讲的所有的一切话。
光阴一天天地真快,十三年过去了,在寒山内功的基础上,我开始了“白鹤真人飞鸣图”的演练。
二十四式动势,十二式坐谱。
1986年首届武当山擂台赛之际,我将其留于《武当》刊出,后来将其纳入《真元宝笈》书中。
寒山内功七式的动作悠缓、坚定,看上去简练。
一是要坚持,二是动作要精准。
否则,影响效果。
几十年来授徒过程中,像我每天坚持锻炼者,全国仅三两人。
多数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使学业荒废,断然可惜。
这次是作个知识性介绍。
因为悠缓的动作轨迹要分明,坚定的姿势、身势务必要精准,不适函授,还是待成书后面授,以免出现差错。
如今真是好为人师者多,能为人师者寡。
“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一、寒山内功七式简介太乙司注十三式寒山内功是于明末由武当一代祖师铁松子引入武当太乙门中,当时寒山派在历史条件的局限下,已濒于绝境。
其功法技艺虽然高超,但后继艰辛。
祖师遂将这种超世内功融于武当功中,作为新鲜的血液,成为武当铁松分支的主要功法之一。
寒山内功七式又称为太乙司注十三式,其含意是指其中的每个势子都有阴阳气脉的交注,然而寒山内功却是八个式子。
按人身十二正经及任督脉的循行,专主修持锻炼的。
人身体中的六阴六阳组成十二正经。
手足同运又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
前者三阴交注为动式,后者三阳交注为静式。
武当太乙门内功秘籍
![武当太乙门内功秘籍](https://img.taocdn.com/s3/m/2971941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7.png)
武当太乙门内功秘籍此功是于1990年前后从武当太乙铁松别派第十三代掌门李兆生(真阳)先生处学得。
此功并非社会上的流行气功,而是明代武林九脉合真后,融汇了各大名门正派内功精华而成的武功与修真一体的传统内功。
这里记载的只不过是本门功法的九牛一毛,但如习练有成,亦足以惊世骇俗。
静功(太素练形法)一、元明执印姿式:自然盘坐,单、双盘、散盘均可,坐椅、凳、沙发亦可。
两手重叠,掌心向上,两手大拇指相对。
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
置于下丹田(大腿根部、小腹处)。
意念:不做任何观想,无有意念。
注释:元明,即指体内的元阴元阳。
此功则是以先天肾水为元阳动力,运化于全身。
此式中两大拇指相对,调动手太阴肺经,肺主平衡,起于寅时,合于身中气机交注的十二时之运化;调动自身的元气,使真元之气的阴阳两大脉得到充实。
因手印的姿势作用启动了肺金。
祖国医学中子水来顾金田,气功的传统用语为水撞金轮。
其作用即是传统功中的脉轮修持,使**常转。
溶于内景,调节了气肺交注过程中的动中八触,演示了脏象。
二、坎离印姿式:自然盘、单盘、双盘均可。
两手掌分别扶在两脚掌心处。
意念:无需意守。
注释:此式为心肾相交内气循行法。
劳宫与涌泉相合,调节自身气机合顺,使体内“离火为心”的气机下注,“坎水为肾”的气机上腾,阴阳二气交注周宫行于自身。
故名坎离印。
三、日月合机印姿式:自然盘坐。
单、双盘,散坐皆可。
两手仰放于腿上,掌心向上,五指自然屈伸,大拇指和中指相扣;腕部放于膝盖弯曲处。
意念:意守虚无,不做任何观想。
注释:日月代表阴阳,日月合机喻为阴阳两大气脉,在行功调节时,运化交注平衡,故名日月合机。
此姿式手的大指与中指扣合,是传统气功中的金乘火相产真形的内景行功。
掌心向上以启动气机,调动大拇指行太阴经脉,合于中指心火,调节全身气脉,以顺阴阳之道,用来启动内景与内气循行相合,达到修真的某个层次。
四、子午结印坐式姿式:自然盘坐。
单、双盘,散坐皆可。
坐椅、凳、沙发亦可,最好是双盘入坐。
【寒山内功七式】为我打开了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寒山内功七式】为我打开了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https://img.taocdn.com/s3/m/1aa3a25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f.png)
【寒山内功七式】为我打开了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铁松圆我功夫梦,寒山引吾入道途 /寒山内功七式--为我打开了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٩(◕‿◕)۶诗曰:当年习武松江畔,偶尔见师展妙玄。
随师起舞灵台地,默观师相显真颜。
如醉如痴恍惚间,展妙通玄笑通天。
初窥寒山真法相,掌托日月起云间。
卷翅斜飞齐左右,展翅冲霄游太玄。
展动太极柔瑞体,拇指封诀太乙仙。
玉镜鉴心通太古,丹凤巧取朝阳华。
参星拜斗安身法,寒山密技不虚传。
前几天与几个中医朋友聊天时,在聊起人体的“经络内景”之时,说起了本门的一套古法《寒山七式》,它的玄妙之处在于外导内行,气化循经,展现出道门的“内景气化”的精深,它对调整人体的“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二脉”有着非凡的功效。
当晚回家后,在功境中,恩师那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慈祥的目光,又一次把我带到了那遥远的难以忘怀的当年。
记得那是我再次见到师父后不久的一天早晨,再次见到师父的喜乐还不时的挂在心头,所以那段时间每天都起的很早,赶往松花江畔的晨练场,练功也特别的起劲。
当时天还没有太亮,远远的就看到练功场上有一个身影,在那慢慢地手舞足蹈地运动着。
我走近了细细的一看,原来是师父。
望着师父那健硕的身影,动作是那样的优美协调并带有着特殊韵味,而引人入胜。
我就在那里如醉如痴地看着,以至于都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身体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师父比划了起来。
师父那优美的身影、流畅的动作,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在日后的岁月里,它时不时的出现在睡梦或功境中,展现在我的眼前。
正当我在那恍惚之中'神游太虚’的时候,突然,师父的一句“铁成你来了”,把我从那如醉如痴的恍惚世界里拉了回来。
我一愣,师父练完了,我忙红着脸(因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因体弱神虚而不合群,所以养成了十分内向的性格,常常在三个人面前说话,就“脸红心跳而词不达义”)不好意思的说:“师父您练的真好,这是什么功夫呀?”师父微笑着说道:“这是咱们家的一套特殊功法,叫'寒山七式’”。
自然门内功心法
![自然门内功心法](https://img.taocdn.com/s3/m/3bb7ecb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3.png)
⾃然门内功⼼法1,内功⼼法 动静⽆始,变化⽆端.虚虚实实,⾃然⽽然.2,性功⼼法 念⽆他想,常处空寂.其寐不梦,其觉⽆扰.3,命功⼼法 神⼊⽓⽳,常注黄庭.其⾷不⽢,其息深深.4,体 念⽆他想,神⼊⽓⽳.真⼈之息以踵,常⼈之息以喉.5,⽤ ⼀⽓伸缩,循环⽆端.⽓归丹⽥,勿忘勿助,似有似⽆.6,功法原理 善调阴阳,功从中出.⽓随意动从桩功训练⽽出.7,基本功⼗五字 ⼿眼⾝法步,肩肘腕胯膝,顶项胸腰背.8,步法格⾔ 闪如清风,躲如抽鞘.9,⼿法格⾔ 扣如钢钩刺如⼑,碰如铁⽯粘如胶. 相对如婴⼉,举⼿不能逃.10,短⼿⼋字 挥 劈 撩 砍 腾 搂 闪 展.11,⽂讲⼋法,武讲⼋式.⼋法者 点横竖钩折挑撇捺.⼋式者 ⼿上四式 搂打腾封.脚下四式 踢弹扫挂.12,⾝法格⾔ ⾝似弯⼸⼿似箭 眼似流星腿似踮.吞⾝如鹤缩,吐⼿如蛇奔.活泼似猿猴,两⾜如磨⼼.若问真消息,⽓⽳寻渊源.13,软硬轻功特点 掌须断⽯,膑须穿板.踮须破⾜,翻须腾空.⼿如纲钩,⾝如铁⽯.硬则如纲,软则如胶.重则如⽣根,轻则如⾛冰.⼀腿扫去,⽊桩可断,纵腾挪移,如飞鸟穿林,⽬测悬钱,知游移分厘,⽿听脑畔,辩左右拳风,脚步进腿,能闪躲⾃如.⾝轻如燕,轻⽽有根,软⽽有硬,随意所如,⽆往不适.14,打法格⾔ ⽣擒捉拿,闪躲圆滑.吞吐浮沉,绵软巧脆,出⼿软如绵,上⾝硬似铁.出⼿起腿⼀条线,打出见影不见形.劲有明暗,法有粘闪.⼀粘就⾛,⼀⾛就打.不拘打式,⾃然⽽来.15,待⼈接物 不多⼈恩,亦不损⼈.信义侠勇,⽴⾝之本.随⼼所欲,纵横⾃如.16,⾃然门对抗秘诀 随⽅就圆,随直就横,勿拘执,勿⼤意,圆转⾃如,纵横捭阖,守如待兔,急如闪电,浪步浪步,⽆始⽆终,不及不离,⾃然⽽然.昔⽇少年武为尊,⽽今邻⾥少传⼈。
冷落多见练武场,⼈少并⾮学⼦贫。
有⼈⽢学跆拳道,喜将韩装着于⾝。
我辈武友勤奋起,弘传国粹万年春。
谢谢各位师兄关注,我们会⼀直努⼒!。
武当寒山内功七式
![武当寒山内功七式](https://img.taocdn.com/s3/m/b6aa140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5.png)
武当寒⼭内功七式寒⼭内功于明末由武当⼀代祖师铁松⼦引⼊武当太⼄门中。
当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寒⼭派已濒临绝境。
其功法技艺虽然⾼超,但后继艰⾟。
祖师遂将这种超世内功融于武当功中,作为新鲜的⾎液,成为武当铁松分⽀的主要功法之⼀。
寒⼭内功七式⼜称太⼄司注⼗三式,其含意是指其中的每个式⼦都有阴阳⽓脉的交注,按⼈⾝⼗⼆正经及任督脉的循⾏,专主修持锻炼的。
⼈体中的六阴六阳组成⼗⼆正经,⼿⾜同运⼜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
前者三阴交注为动式,后者三阳交注为静式。
任督各⼀式,调任脉⼀式,只限于早晨向阳⾯东⽽施;调督脉⼀式,只限于夜晚⾯北⽽⾏,每⽇⾏功分为晨昏⼆次。
⼗⼆正经之循⾏阴阳六式,加任督各式,每次⾏功计七个式⼦,故名寒⼭七式。
然⼗⼆正经的运化,加任督周天⼀脉,共⼗三经总运,所以⼜名为太⼄司注⼗三式。
详列如下:第⼀节掌托⽇⽉。
开⼿太阴肺经,⾜太阴脾经。
第⼆节卷翅斜飞.开⼿少阴⼼经,⾜少.阴肾经。
第三节展翅冲霄。
开⼿厥阴⼼包经,⾜厥阴肝经。
第四节通天彻地。
开⼿少阳三焦经,⾜少阳胆经。
第五节⼿掐太极。
开⼿太阳⼩肠经,⾜太阳膀胱经。
第六节⽟鉴杨明.开⼿阳明⼤肠经,⾜阳明胃经。
第七节丹凤朝阳。
开任脉。
功法要领每⽇⾏功次序。
第⼀式掌托⽇⽉,可按每⼈⾏功时间⽽定,如时间充⾜,可将⼗⼆⼀正经的六式配任督⼀式按早晚各练⼀遍(共七式练习法)。
倘若时间不⾜.可以将调三阴(⼿⾜三阴,亦为六阴)三个式⼦,和调任脉⼀式在晨时练习。
即午前为阳⽽炼阴.午后为阴⽽炼阳,晚上炼调三阳(⼿⾜三阳合为六阳)三个式⼦帮调督脉.⼀式。
前三式调阴经的动功,要连贯⼀⽓呵成。
动作先以流⽔⾏云为标准,继⽽放慢速度。
随着内⽓的潜⾏逐渐缓慢,只要感到潜内动、外形相随即可,每式练4⼀6次。
中途以神意不断为佳。
后三式调阳经的;动功,按要领要求站好,当觉得不易坚持就停⽌。
改站第⼆式,调任督之式也如此。
以⾃然为度,顺其⾃然,不要勉强。
随着每⽇练功时间的累积,⾃然会有切⾝受益的感受。
武当寒山内功七式
![武当寒山内功七式](https://img.taocdn.com/s3/m/c3f8ff9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e.png)
武当寒山内功七式寒山内功于明末由武当一代祖师铁松子引入武当太乙门中。
当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寒山派已濒临绝境。
其功法技艺虽然高超,但后继艰辛。
祖师遂将这种超世内功融于武当功中,作为新鲜的血液,成为武当铁松分支的主要功法之一。
寒山内功七式又称太乙司注十三式,其含意是指其中的每个式子都有阴阳气脉的交注,按人身十二正经及任督脉的循行,专主修持锻炼的。
人体中的六阴六阳组成十二正经,手足同运又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
前者三阴交注为动式,后者三阳交注为静式。
任督各一式,调任脉一式,只限于早晨向阳面东而施;调督脉一式,只限于夜晚面北而行,每日行功分为晨昏二次。
十二正经之循行阴阳六式,加任督各式,每次行功计七个式子,故名寒山七式。
然十二正经的运化,加任督周天一脉,共十三经总运,所以又名为太乙司注十三式。
详列如下:第一节掌托日月。
开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第二节卷翅斜飞.开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第三节展翅冲霄。
开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第四节通天彻地。
开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第五节手掐太极。
开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第六节玉鉴杨明.开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第七节丹凤朝阳。
开任脉。
功法要领每日行功次序。
第一式掌托日月,可按每人行功时间而定,如时间充足,可将十二一正经的六式配任督一式按早晚各练一遍(共七式练习法)。
倘若时间不足.可以将调三阴(手足三阴,亦为六阴)三个式子,和调任脉一式在晨时练习。
即午前为阳而炼阴.午后为阴而炼阳,晚上炼调三阳(手足三阳合为六阳)三个式子帮调督脉.一式。
前三式调阴经的动功,要连贯一气呵成。
动作先以流水行云为标准,继而放慢速度。
随着内气的潜行逐渐缓慢,只要感到潜内动、外形相随即可,每式练4一6次。
中途以神意不断为佳。
后三式调阳经的;动功,按要领要求站好,当觉得不易坚持就停止。
改站第二式,调任督之式也如此。
以自然为度,顺其自然,不要勉强。
随着每日练功时间的累积,自然会有切身受益的感受。
内功修炼秘籍
![内功修炼秘籍](https://img.taocdn.com/s3/m/5aec5f45a98271fe900ef911.png)
独特的内功修炼方法:正道内功全套功法正道内功初级功法:第一步:①双腿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体侧.脚尖触墙,面墙而立.眼微闭,凝神静气逆呼吸十二息(即吸气时腹部内凹,呼气时外凸,一呼一吸为一息)准备练功.②双肩稍内扣,鼻子轻触墙,双膝微触墙.吸气时缓慢下蹲,徐徐吸气入下丹田(脐下),直至臀部触及脚后跟为止,整个过程为吸气.③起立时,缓慢呼气,徐徐站立起身.注意:①自始至终,动作与呼吸必须协调一致,即气吸至尽时下蹲到底,起立站直时气呼完,意念守在下丹田处.②自始至终鼻,膝,脚尖不能离开墙壁,尤其是头部绝对不能向左右偏斜(即眼不能左右看),否则使脊柱偏斜,影响功效.③呼吸在胸部不憋闷的前提下,越慢越好.本法虽然简单,但大多数人初练时蹲不下去,此时把脚站立比肩宽亦可,不会影响功效.能站下去之后,逐渐合拢双脚练习,直至双脚并立,脱去鞋袜之后亦能蹲下者,即初步功成.刚习时如蹲下一两次,其吃力之感不亚如挑百斤重物行走数公里.勤修本功,自然达到气沉丹田之效,久练自然丹田充实气足,桩步沉稳灵活,更能在激烈的实战对抗中气定神闲,发力迅猛持久,全身可达无意识活性抗打.本功的功法原理即通过任督二脉的修炼达到丹田气足圆活,尤其是对颈,胸,腰,骶,脊椎的伸拉,压缩,可牵扯到常常运动不到的肌肉,韧带,神经,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日久自然感应异常灵敏,而使肌肉,骨骼达到坚韧有弹性,在实战中不惧暴力击打.现代医学证明:脊椎的错位或伤损,可引起众多疾病的发生.脊椎的修正复位可减轻各种神经痛,心绞痛,头痛眩晕症等.现在很多武术修炼者只知脊椎的修炼对发力相当重要,却忽略了一旦脊椎发生偏差(错位)可引起严重的内脏的疾病,首当其冲的是颅脑血管疾病,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此皆缘于不正确的成千上万次的脊椎扭转切削发力,而产生脊体错位压迫神经血管而引起的.许多惨痛的实例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了.当第一步功练至赤足并立亦能49次上下之后,第一步功成.此时进行实战搏击,身轻步稳,腿部力量即有抬腿伤人的威力.此时可转入第二步练习:要领基本同第一步功,唯一不同的是双手各持20—40斤重的哑铃上下练习,当亦能上下49次时,第二步功成.唯此负重练习之时劲非自然本能之"灵劲",尤应进行下面第三步之练法:其余同第一步功,不同的是把双手背在腰背上,上下练功.亦能上下49时"灵劲"上身,此时周身通灵圆活,感应异于常人数倍,在毫无防范之下亦能承受常人之击打,不伤分毫.此时进行中级内功的修炼可达事半功倍之效.二,练多久可达文中之功效若专业训练一月左右即可赤脚起立49次左右;业余训练约需30—60天左右.此时的腿功功力及腰背,丹田之力绝不同于没练之前,平时不论练习套路还是进行实战搏击体能即可明显提高,任一拳一脚常人绝难抵挡.再逐练下一步即可.每天不少于五次练习.三,练本功有何禁忌练本功无什么特别禁忌!随时随地皆可练习,有一墙即可;唯练完后1小时内勿冲冷水澡,切记!四,本功对哪些疾病有改善作用本功对严重肥胖症,遗精,腰腿痛,胃肠病,各种内伤等有显著效果.在练功过程中有哪一处平时无痛感的部位,练功一段时间后突然有痛感的即为病所,此时更应坚持练下去,不痛之后病即痊愈.对增高亦有显著作用.二,卧虎功法本功最主要增加全身肌肉韧性及内脏的抗震及减震功能,从而使全身无点皆成弹性抗击,勤者修炼1-2月则可达到肋间生胸肋丰满结实.体认法:首次练功满60秒时在此状态下你可令你同伴用力击打击你的肋腹则无甚感觉.本功亦分二步练法.一步练法:双手间隔一掌宽,全身绷紧挺直,双臂弯度约为120度,呼吸比正常应绵长一些,臂部不能向上翘起,全身上下一条线,如此一直坚持下去即可易犯毛病:双臂弯度不够,臀部上供,这些都会影响功力的增长与抗击打功力.练功窍门:假如你第一天只能坚持一分钟,那明天必须咬牙坚持一分钟零五秒,后天坚持一分钟零十秒------成梯形往上叠加,这是武功保持猛增加的诀窍,一边坚持一边默年数字,有助于耐离的持久及减少杂念.二步练法:在第一步功十天后可练第二步功.全身上下要求统一不功,唯一不同的是由掌变成日子拳练功,一直保持不动即可.如此练完之后,悟性稍高着尤其是练过卢氏结构,大成拳或形意,太极者仿佛似曾相识的感觉吧四,内家不传秘法——内功拳,掌,指运劲法(幻影拳内功运劲法)1,全身放松双手自然垂于体侧,双脚略宽于肩平行站立,凝神深长呼吸六次.图392,以鼻吸气同时双手提至胸前(指尖相对,掌心向上吸气时上提至膻中穴)腹部稍内收.图40 3,双掌内翻成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双掌缓缓用劲向前推出,指尖向后翘意至劳宫穴,同时缓慢呼气气沉丹田(腹部稍向外突),推至似直非直时略闭气一会,然后放松继续呼气将臂推直,双掌用力不可放松.图41,424,然后吸气双掌外旋内转掌心向胸部并沉腕翘掌,指尖向前吸气运劲满(腹内收)闭气一秒,然后变拳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冲成平拳(冲拳同时腹部向外鼓荡)意在拳面,必须要有遇石石碎,遇壁洞穿的意念(如变成剑指,鹰爪,虎爪则为指功之修炼法)图43,445,然后双拳放松变掌掌心向下,缓慢向下按压(手指上翘,意在劳宫)略闭气,然后放松呼气,双手划向体侧与一式同.图45,46反复重复12次然后站直全身放松轻抖放松即可.注意全部采用腹式呼吸法,即吸气时腹部内凹,呼气时腹部外凸,修习5——10天即觉掌沉拳重,双手有用不完的劲.注意除了拳掌必须用全力之外,其它各部必须放松.注意本功法除了快速冲拳必须全力最快速度冲拳外,掌部运动必须用暗劲运掌,略闭气一会一般时间为1秒,视个人体质而言勿强求.本功每天如有时间可练习3—6组(每组约12次),重点体认逆呼吸方法.第4式冲拳时可变成四指*开向前冲击或成食指,中指并拢的剑指向前冲击,重复提示:运用指法向前冲击时,必须扣紧拇指使力达指尖,每一次须全力冲击——此即指功练习方法.此功以前乃秘不示人的,本功修炼得法可令你有多大功力皆可达拳,掌,指部,使任一技法皆有杀伤力.——八卦手练法:本手法则比阴阳手更绝妙,修成本法则单手攻防则可令敌攻之不进,无处可逃,成一天罗地网也.本法亦可在墙上画一与眼同高下与裆部齐的大圆,再在中间画"十"字即可练习(见图).从1—2为按挡法,3—4为拍挡法,5—6为挂挡法,6—7为捋挡法,7—8为抄挡法,8—9为格击挡法,9—10为拨挡法,10—1为架挡法,由于其八种手法可抵挡八方进攻故为八卦手.练时五指微张,不可用力,给人的感觉如挥动的红绸带,连绵,圆活,必须充分活动腕指关节,认真体会手掌的变化,持久则双手感知能力异常灵敏(即具备了内家"听劲"功夫),而达到一物不能加无物可潜逃的高级境界,左右手都必须练.通过本法修炼的人双手的防守打击(攻防能力)配合异常地好,能自然而然地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相互配合,而达到我可随时击中敌人,而敌人无法捉摸我之攻击.(中级)一,正道内功中级功法本功由道门无极金钟罩,铁肋功等演变而来.它不须排打硬练,亦不需要刻意的意念内守,但非常讲究正确的动作形态,以正确的姿势带动内气的自然鼓荡.本功不努气而是通过意气鼓荡,内气充实胁,肋,胸,腹,背,腰等部,使内脏坚实,肌肉充满弹性,两臂坚实力壮.本功功成,可抗内功击打——对方打击越大,我方的反震力越大,谈笑间仍可抗击打.认真修习本功三个月至半年,抗击打的效果就很明显了,且对胸背内伤,肋间神经痛等都有非常明显的疗效.本功永不退功,这也是与那些一段时间不练,则功夫消退的外家硬气功的区别.此外,由于不努气,本功没有那些硬气功因努气所伤,积久成疾带来的负作用.中级功法分四步练法:一, 金龙探爪;二,神龙回首;三, 龙翻身;四,神龙易骨.预备式:双腿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自然下垂,逆呼吸十二次(与初级功同),调匀呼吸后准备练功.一步功:金龙探爪.吸气时抬手与肩高,呼气时双手前伸顺肩拔背极力前探,有欲探远处巨物将它拉过来之感,共练49次.二步功:神龙回首.背墙而立,脚跟*墙,然后以腰为轴,双脚不动,双肩以水平向后转至极限,双手掌扶墙,极力以双肩膀贴之即可.吸气时复原,呼气时极限转动(左右轮流)各30次.三步功:猛龙翻身.以右为例.吸气时身向后仰,腿稍弯曲,左手扶右胁肋缓慢吸气,同时,右手用力抓左脚跟(左脚尖尽量不翘起),闭气2—3秒,然后呼气复原,左右各30次(吸气过程慢慢转头望后左脚后跟,右手亦缓慢向左探伸,然后抓到脚后跟).四步功: 神龙易骨:①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准备练功(调息6次以上).②双臂向胸部合拢,两手胸前合十,而后十指胸前交*两臂上举至前额处,逐渐向上翻转手心,同时继续上举伸直两臂(手背向前额).③然后上半身向左倾斜,面向左方与前方成90度角,两手在面前,双臂围成圆弧,左大臂与左肩平,右大臂与耳平,两手,两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圆撑力.④用右肋带动右肩,右肘,将交*的双手拉回正前方保持原交*状,高与眼平,身体正面而立.⑤用右肋带动左肩,左肘,将交*之双手拉向前方,右臂轻轻向前推出,两手至正前方,保持与眼平之高度,上半身复原,面向前方.⑥然后练习右侧式,即从3—5节重做,唯左右相反而已,必须做49次,为一组,每日练一至二组即可.本式动作均用弧形运动,切勿直线运动,且身体的转动不是僵硬,应放松灵活.开始练功时要注意两臂圈成的圆弧拉长与回缩,主要是依形带体,熟练后以意领气,以气领形,注意丹田之劲鼓荡胁肋至双臂,此时是臂随身动(随时而动).受外力击打时意劲一鼓荡何处,何处即有感而发自然产生反震功力,有越打越舒服之感.望各位细心体认.如果你认为太简单而怀疑它的功效,那么即等于你捧着金碗去讨饭.从来真功夫都简单易学速成的,只有那种你一辈子也练不成的功夫才高深莫测,玄而又玄.本功练功前后都应练面墙式.练功过程中切勿嘻笑与人搭话,否则岔气闪挫,内气乱穿形成内伤,切记!!!!二,秘传耳,眼,声功修炼(一),耳功练法:武林中"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即强调耳眼功夫之重要.下面先介绍耳功训练方法:择一横伸树枝下:1,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交叠任一手在上扶按下丹田,双目微闭,全身放松,调息6--12息(均匀呼吸一吸一呼为一息)准备练功.2,在树枝上垂直一条小竹竿,下端系一布条,人站于布条前,高于后脑齐,令人左右挥动,练者凝神意念后脑体会背后布条响动,当能准确判断布条或左右挥动时,再令人无规则摆动,亦能听出后即初步功成.3,高级练法:即用一棉线悬的棉球,再左右或无规则摆动亦能听出之后即功成矣.练内家拳时,初练时要把意念集中在局部动作上,动作熟练后就要同时用意念把全身罩住,使全身成为一整体,达到一动全身皆动,一静浑身俱静,慢慢地全身即有变化,有变化即有感觉,能感觉到了再练下去全身就敏感了.包括:毛皮肤法,真正能达到未感先应,意在敌先.高能的耳功实际是人体的超觉反应或本能反映不单单是用耳朵听出来的.在耳功有一定基础后,找一练功伙伴,我方蒙住双眼,让伙伴先从单一动作到复合动作攻击,我都能正确做出反映后,即令其无规则手脚并用无规则攻击,如蒙眼亦能应付自如时,则功成.(二)眼功秘传功法:练好眼功,眼明脑灵,行动敏捷,判断准确!一般层次修炼有成则是敏锐的洞察力及实战中体现从容镇定,攻防丝丝入扣,不会浪费多一分的体力.按照本派混元掌之运掌功法,练完后,用掌根搽眼眶四周顺逆各36次,然后睁眼运目.1,头端正,眼前视,本势既可站桩练习,亦可平行站立练习.2,眼极力向上看再向下望,向左,向右看36次,注意:头不可随眼动.3,然后双眼进行倒8字运动正反各36次,然后凝神极力眺望于远处翠绿之树木1—3分钟,然后双掌搽热按摩眼眶顺逆各36次收功!平时必须紧盯飞鸟飞行,蝴蝶的飞舞而眼随之转动,对眼有很大的锻炼作用.(三)发声秘法——虎啸狮喉功法按照形意之三体式或实战式站好,双手抬至胸高,双手轻握拳,逆呼吸吸气,均匀深长气入丹田,边吸气边咬牙抓紧拳头,待气足时,猛然食指伸直,圆瞪双眼望远方.丹田鼓荡以最大声音发出,如"嗨,哈,哼,打"四声,每天发声50——100次即可勿多发,以免损坏声带得不偿失,切记!逐渐增加即可.待有一定功夫后再多发.认真修习本功日久则自觉内劲膨胀,力惊四梢,双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习练本功三个月即可用以实战.(王芗斋之发声则如幽谷撞钟之声,如黄钟大吕之本,其声是低沉中的共鸣,声音近似于"轰"和"翁"之间,其功效即为声波鼓荡全身细胞产生共振的作用.其发声的真正训练是气往腹下一振,借着反弹之力发"咦哟"形成的一个声音,能令用者猝然一惊,其作用在此而已)声如洪钟与另一种"咦哟哼轰,翁"之低沉之声,各有各的妙处,存呼一心而已,另外发声则更有助于内功运于外抗打时可增加抗打能力,其原理见"武学补遗"之专文论述.发声辅助功法:1,轻吸一口气后,然后呼气同时并大声记数要连续均匀清晰:1,2,3,…50…80,逐日功深后则能计到150以上.2,按正常行走,深吸一口气,慢慢呼气,看走多远,100步还是200步,练久则耐力久持,心肺功能大增对发声有绝大帮助,请悉心体会.(二),阴柔鹰爪劲本指功分四步练法:第一步:面墙功——见初级内功功法.第二步:通臂活脊法:头极力向后仰,同时两肩胛骨向脊柱合拢,同时尾闾微微向后翘起,然后头恢复原状,同时两手外伸,将两肩胛拉开,然后重复做以上动作共10次,此步既为调动全身之内气,使之贯穿与上下左右,四通八达也.第三步:踊指法:不论行或坐皆可练习本式,自腕关节至指关节,节节要踊动,好似春蚕在踊动一样,此乃活指之妙法,指活则力自骨中生,奇妙无穷.第四步:运指法:两大臂外展成一字,手心向下,手指伸直,以腕为定点,指掌花圆十次然后躯干不动通脊法十次.然后双手左伸右缩的蛇行运动10次(掌心向下),然后在中指的带动下,将掌立起,掌心用力向外撑手背与指根部用力回收,使掌与臂成一直角,臂回缩,腕放松,掌稍放下,随后臂伸直,掌立起做10次,掌与臂成一直角,先分大指,小指,次分食指,中指,四指,然后五指在并拢,并合时先合食指,四指,再合大指,小指,共10次,然后将立掌放平,尔后指掌下垂内收,五指卷曲如钩,束手成米握式,随后指掌上翻三掌后将指伸直做10次,再在中指带动下,将掌放平与臂成一直线,再次左右通臂十次,即可.本法功成后,膀子可以挥出很长,发劲时臂硬,掌沉,指灵——此即内家所谓:微触软如棉,发劲硬如铁.平时须练下列辅助功法:一,三指铁牛耕地法:下沉时吸气,起立时呼气,二十次为宜.二,用牛角或毛竹做成阴指绷子,每日练至力完为止.此技乃江西著名点穴小手"五百钱"独有技术,确实有效.每日练6次以上.练完须摇腕运指方不使手指僵硬,切记!(三)千斤神腿功本功完全别于一般门派的"腿功"功法,修炼本功完全不用任何器械(包括沙袋),*内劲外发而成无坚不摧的杀伤力.本功分七步练法:第一步:面壁通任督脉本步即本门正道内功第一式,本式不但可练腰腿之劲,更是练内丹之捷径,也是通大小周天的入门式(详见本门正道内功初级功法),同时尚有另一妙用:25岁以内的人练习可增高作用,对肥胖症亦有良好的减肥效果.练法:找一垂直,光滑之墙壁,双脚平行与肩同宽面墙而立,下蹲时脚尖,膝盖,鼻尖必须触墙,同时吸气.呼气时在百会穴的带领下站直有意将脊椎拉直的意念,起立的过程中脚尖,膝盖,鼻尖都不能离开墙壁.呼吸,动作在不觉胸窝憋闷的情况下越缓越好.初练时一分钟起落3次左右为宜,正常达标后一般一分钟上下一次.随着功力的增大,双脚的距离逐渐缩小,直至双脚并立亦能上下49次时第一步功成.此时双腿之力超出常人数倍,此时不论跑步,练套路,擂台搏击均感体力明显增强.练习日久,臀部可触及脚后跟,而且更不可思议者,在正常的下蹲时,臀部更可触及地面,此即王芗斋先生所谓的"脊椎拉长一尺的量".而脊椎的拉长更是强劲发力的前提!第二步:松髋(胯)开骶髋(胯)骶松后内劲才能下达至足,腿的灵活,劲力的大小取决胯,骶的圆活.故此式更应认真体悟.松胯法:两脚分开约30-40厘米,足跟相对,足尖外撇至极限时双脚成"一"字,两腿伸直,身体中正,双手在胸前合十成掌,然后曲膝下蹲至大腿成水平时由百会穴带领站直.一上一下共49次.吸气时意在下丹田(脐下1.5寸).动作越缓越好.开骶法:双脚平与肩宽站立,双脚尖内扣至极限亦成"一"字时,身体向前俯,双手在体前抱圆.身体前俯至极限时,由大椎带领往回收,一前一后为一次共49次.吸气时意在下丹田.本式对全身的平衡通过双脚的调节而达到上,下,左,右均衡的状态.在实成中不论哪一个角度发力都可达到最佳状态.第三步:老君悟道本法实即内家功夫秘传的松膝法,各位都听说过松肩,松腰,松胯,还未听说过松膝吧,皆因此法历来为不传之秘,事实上膝不松则力难达于脚掌,击至人身则无甚穿透力.常见踢烂不少沙袋,木桩的"高手"与人实搏无一击必杀的威力,实不韵此法之妙.练法:双脚并拢站立,双手*腰,脚部放松向下跪,胯向前*,使大腿与躯干成一直线,下颌内扣,头顶向上顶,跪的时间越长越好.意想把膝跪足面.极限时提膝慢慢起立,做30次.要点:缩臀*胯,百会向上顶,下颌*胸,把全身重心放在膝部,起立时要缓,必须由百会穴带领,使重心由膝起至足.跪时酸麻胀极难忍受,起立时只觉有一股热流由膝直冲至脚底畅快无比.此式练久则小腿胫骨部肌肉丰满,充满弹性,不怕强力踢击,实腿功妙秘之法.(本人弟子多人习此功成,实战时不但无人敢碰其腿,且遭木棒扫击时亦仅轻微红肿,足见其效)而且对膝,踝外伤,风湿,及因外练胫骨致伤的后遗症有效.第四步:拐李所道双脚开立与肩宽,左手立掌放于膻中穴处,右手右脚向右横伸,脚尖向上,右掌心向下,吸气时左腿缓慢下蹲,气沉丹田,右手右脚亦保持平稳向下沉.呼气时缓慢起立,由百会穴带领向上站直左腿.左右腿各练30次.第五步:仙姑坐蓬双脚并行同肩宽,双手*腰,吸气时双膝并拢,双脚掌不动向下跪至极限时脚掌外侧向上翻起,使小腿肚内侧与大腿内侧触及地面,臀部坐在地上为止,即刻缓慢呼气站直,30次为上.本功第四步对大腿后侧的肌腱,经络有着良好的煅炼作用.第五步功法则对大腿内侧敏感的皮肤,神经,薄弱环节进行煅炼,使其坚韧有弹性.一般门派的腿功都是以练阳面为主——即前面的肌肉筋骨,对阴面的部位——内侧,后侧,煅炼不够,而成为薄弱之处,本功正好弥补了此处的不足,兼而练之则效果更佳.第六步:足画太极本步乃武功下三路的根本,能运气达于趾,脚要有擒拿,封闭气血之能,不练此式则极难达到,本法亦是腿技最高技法"点腿"的入门必修技能.练法:双手*腰(先练左式)提膝大腿呈水平,小腿自然下垂,足尖上翘下扣各10次后,脚背连及脚尖画圆"○",先向右向后10次,向左向内划10次圆,然后脚背绷直,用柔劲向斜前方弹出,小腿与大腿成一直线,然后足尖上翘,足跟外蹬,足尖下踩足跟内收,反复做10次,然后足背绷直,脚尖向左向内划圆10次,向右向外划10次圆,然后换右腿做,左右各30次.第七步:三才合一此式为"意练",不论站或坐,任取一式,力达脚尖,此时腿已不是"腿"而是无坚不摧的金钢钻,"足"之到处则石碎,墙穿,无物可挡.亦可抬腿书写"一击必杀,无下无敌"写至极限则换另一脚"写"之.久练则可养成一股骇人的威势,在实战中产生惊人的威力.高级功法炼气入骨秘功--正道内功高级功法一,面墙功:见初级功见图一二,擎天撑地:既伸筋拔骨法.十指交*掌心向上至于头上方,眼看手背,双脚尖踮起尽量伸直全身个关节,呼气时出力拉伸筋骨.必须上下对争,吸气时复还49次.见图十一三,运转乾坤:既开胸宽被法.双脚开立与肩宽,肩背放松,手掌不用力带动双肩向内卷曲,尽量展开背部,极限时成手向心外,然后缓慢循原路展开,双掌逐渐向外翻,尽量展开胸部,至极限时成手掌在体侧掌心向外入此一开一合为一次,49次.注意:练习本式时必须有整个胸背肋腹腰向前内卷及整体向外展开的意念,否则收效不大.本式因内在运劲故不附图.四,天师炼丹:即脊椎三圆功功法.1,先练劲椎之横立斜三圆,然后再练胸椎,横立,斜三圆,最后练腰,骶椎之横立斜三圆.2,三圆练法:本人借鉴李紫剑老师的"立,平,斜"三圆练法,拿手掌为诱导器练法是最简便的(详见轨迹拳学).面墙功即为伸缩各椎间之间距,修复各错位之椎体为脊椎的压缩弹抖打下基础.三圆功每天约练半小时即可,先顺练逆练,或先左练,后右练,切勿努气死练.以上两法亦是内家发力之秘传功法.三圆功其实既心意门内功---射丹田,搓丹田的功法.五,气如百脉法:既炼气入骨功法.1,双脚合拢,全身放松.2,然后双手十至交*在头上,手心向上,双臂伸直,然后肩臂放松,交*之双手如向上托物,作轻。
寒山内功七式
![寒山内功七式](https://img.taocdn.com/s3/m/c78edf7931b765ce0508149a.png)
寒山内功七式李兆生序回想起来,我初学寒山内功的时候,还是少年时节,业师阎老政昌贤真授我,至今犹如目前。
师父已在前几年化鹤乘虹,使人悲怀永臻。
每逢我操练功夫之际,都觉得师父在身边,慈眉善目地指示于我。
这也是师徒的感情吧!尤其是我练到至妙处时,倍感亲切。
转眼间,四十余年过去了。
通过笔者几十年寒暑无间之操练,深深体会到其作用,效果甚是有益。
客观上没有任何偏差出现。
回忆当年师真授我,因我先天禀赋差,才拜师习武的。
师父说:“小李,只要你一天不间断地练习,身体会一天天地随着练功习武好起来的。
那时,我再教你好功夫,练个小拳什么的……”。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师父讲的所有的一切话。
光阴一天天地真快,十三年过去了,在寒山内功的基础上,我开始了“白鹤真人飞鸣图”的演练。
二十四式动势,十二式坐谱。
1986年首届武当山擂台赛之际,我将其留于《武当》刊出,后来将其纳入《真元宝笈》书中。
寒山内功七式的动作悠缓、坚定,看上去简练。
一是要坚持,二是动作要精准。
否则,影响效果。
几十年来授徒过程中,像我每天坚持锻炼者,全国仅三两人。
多数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使学业荒废,断然可惜。
这次是作个知识性介绍。
因为悠缓的动作轨迹要分明,坚定的姿势、身势务必要精准,不适函授,还是待成书后面授,以免出现差错。
如今真是好为人师者多,能为人师者寡。
“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一、寒山内功七式简介太乙司注十三式寒山内功是于明末由武当一代祖师铁松子引入武当太乙门中,当时寒山派在历史条件的局限下,已濒于绝境。
其功法技艺虽然高超,但后继艰辛。
祖师遂将这种超世内功融于武当功中,作为新鲜的血液,成为武当铁松分支的主要功法之一。
寒山内功七式又称为太乙司注十三式,其含意是指其中的每个势子都有阴阳气脉的交注,然而寒山内功却是八个式子。
按人身十二正经及任督脉的循行,专主修持锻炼的。
人身体中的六阴六阳组成十二正经。
手足同运又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
前者三阴交注为动式,后者三阳交注为静式。
寒山禅师诗集寒山诗
![寒山禅师诗集寒山诗](https://img.taocdn.com/s3/m/51b58ad00912a216157929c5.png)
寒山禅师诗集(三百十九首)(1)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顿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2)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3)好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现在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4)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
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
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
(5)琴书须自随,禄位用何为。
投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
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
常念鹪鹩鸟,安身在一枝。
(6)弟兄同五郡,父子本三州。
欲验飞凫集,须旌白兔游。
灵瓜梦里受,神橘座中收。
乡国何迢递,同鱼寄水流。
(7)一为书剑客,三遇圣明君。
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
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
今日既老矣,馀生不足云。
(8)庄子说送终,天地为棺椁。
吾归此有时,唯须一番箔。
死将喂青蝇,吊不劳白鹤。
饿著首阳山,生廉死亦乐。
(9)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君心假设似我,还取得其中。
(10)天生百尺树,剪作长条木。
可惜栋梁材,抛之在深谷。
年多心尚劲,日久皮渐秃。
识者取以后,犹堪柱马屋。
(11)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
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
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
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
(12)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
美人旦夕弄,出入在庭帏。
赐以金笼贮,扃哉损羽衣。
不如鸿与鹤,飖飏入云飞。
(13)玉堂挂珠帘,中有婵娟子。
其貌胜神仙,容华假设桃李。
东家春雾合,西舍秋风起。
更过三十年,还成苷蔗滓。
(14)城中娥眉女,珠佩何珊珊。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15)父母续经多,田园不羡他。
妇摇机轧轧,儿弄口△△。
鼓掌催花舞,搘颐听鸟歌。
谁当来叹赏,樵客屡通过。
[△=口+过,二字同](16)家住绿岩下,庭芜更不芟。
达摩易筋洗髓内功图说:正身图二十七势(图解)
![达摩易筋洗髓内功图说:正身图二十七势(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9d44229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a.png)
达摩易筋洗髓内功图说:正身图二十七势(图解)运功总说行功所用推挽、托按、排跌、起顿、操握、提抱、周折、旋转、摆纽、翻倒、屈伸、俯仰、抑扬、曲直、分合、弯环、顺逆、上下、错综、互易、升降、呼吸、气势、度数,各法俱宜挨身变换,顺势而行,必使回旋如意,操纵自然,方为合度。
万不可另起炉灶。
此经图势虽多,皆取清浮浊凝、阳动阴静之理,以搬运乎五脏六腑、十二经络,次序厘然不乱,法多而势一贯也。
学者细心体之。
初势吐纳说第一图环拱正立势,是为吐浊纳清而设。
恐人过了一日、宿了一夜,中有起居不洁、饮食不精,致生浊气。
故先以吐纳分之。
第二势起功,始作呼吸。
说中所谓出者,非下吸也,吐出浊气也;所谓入者,非上呼也,纳入清气也。
凡行功一度俱宜准此。
1. 环拱正立势凡行功时,要将脚跟靠紧,脚尖立地。
左手阳掌,右手握固,安放黄庭之上。
两膝直立,竖起脊梁,使耳对肩,鼻对胸。
合眼收神,平视不出一尺之外。
牙关扣紧,舌抵上腭,气由鼻出。
然后调息定气,壹志凝神,记气出入三口,开步献杵,由此起功。
2. 献杵起功势此势直立腰膝,高耸脊梁。
脚根离地,脚尖挂指。
两手向前,回抱合掌,指尖齐于鼻尖,仍计气呼入三口,顺势推出。
再作下势。
其余耳鼻相对、收视、叩齿、抵腭诸法同前3. 出爪亮翅势此势将手尽力推出,掌立腕直,平与肩齐,两掌底与两肩角对。
计呼吸三口,平收掌回。
作下势。
余法同前。
4. 双凤朝阳势此势将两腕曲折依膀,使腕膀平肩;掌向上立,如双凤朝阳之势。
计呼吸三口,后两掌依身向左右排开。
作下势。
余法同前5. 飞鹰展翅势此势将两手排开,两掌上立,肩膀肱腕平直,如飞鹰展翅之势,计气①毕,两掌缓缓托上。
作下势。
余法同前。
6. 双手托塔势此势将两手向上托去,两掌朝上,两掌背下对两肩窝,掌上如托塔负重之势。
计气毕,将两掌随左右肩角顺下。
作下势。
余法同前。
7. 三峰峙立势此势将两掌顺左右势直下,向外直立至两肩角;膀肱曲折,两腋挟紧,使三腕天骨开张,掌并头如三峰峙立之状。
武当太乙六部初功
![武当太乙六部初功](https://img.taocdn.com/s3/m/3ad48d3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b.png)
武当太乙六部初功缘起余幼年体弱多病,及至少年,有缘结识了武当太乙铁松派十三代掌门李兆生先生,从此开始了习武练功之生涯。六部初功为我入门修习的第一部功法,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的身体素质发生了质的变化,把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不好运动的我,变得活泼好动,精力充沛,有一身使不完的劲,所以我对六部初功有着特殊的偏爱,从习至今从未间断。深感这部功法在内家武学修持上的重要性,特别对初学者而言,它对改变修持者的身体素质,宣和气血,疏通经络,以至于抻筋拔骨都有独到的功效。六部初功为武当太乙铁松派的入门基础功法。虽说是入门基础功法,但由于它特殊的功法结构和在内家武学上的重要作用,而深为同门诸弟子所喜爱,很多同门在修持了几年甚至十几年,进入专修阶段后,仍对它爱不释手,常常把它温习一下。可以说,它在诸同门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前年春节期间,我在铁松派十二代名师李哲先生处有了意外的收获。老先生把几本写有一生修持心得的笔记传给了我,其中对六部初功的评价不在门内任何功法之下。敝人结合先人的修持经验,将其整理出来,以使历代仙师法祖的智慧结晶、宗传法乳弘扬于世,造福世人,与吾同道共享。六部初功总诀六部初功非等闲,手眼身法在其间。有谁悟彻妙中意,摔打擒拿此中藏。首起双手齐平举,下切鱼际发毫光。次把中指集伏兔,单手托掌手上扬。手托无形印一颗,反臂劈掌招法强。单手照住云门穴,暗把杀手胸前藏。反背摔击封喉印,切掌腋下把形藏。掌打连环不让步,左右进退吾主张。松肩摇摆左右臂,丹田命门水火强。擎天一柱中宫镇,砥柱中流稳一桩。初功六部藏妙法,悟彻参开把名扬。行功要领第一式:二仪初开谱曰:玉虚宫中一图章,震荡掌上放毫光。两手上扬双眉上,平放虎口招法强。两臂前甩,以双手高不过眉为度,甩360次为一功(以下各式相同)。动作要领:首先是两臂向前抬荡起,双手高不过眉,用掤劲。双手向下用切掌,自然向后方用力切出。(如图1~4)应用:双手同时抬起落下的甩劲。1.用惊弹劲:如对方用双手向我前打来,我则用双手由下向上贴其小臂内侧,将要贴其臂时,两掌向外一滚(翻转劲),手心变斜形向上,将对方手掤开。用单手时则一手掤,一手前撞。2.用照手:用双手将敌来手掤开,用指照面目摔打,发抖腕力,手似虎爪,用指尖疾速抖打。3.用摔掳:用双手由敌臂外侧接手,抓敌臂,向斜下方摔掳。4.用拨撞手:走斜步,双手接敌手,随之双撞敌大臂部(或一手拨劲,一手同时发撞劲)。5.用切掌:用手由敌臂内侧向上挑敌手,随即向敌颈根部(脖根)切之(用小鱼际处)。6.用撤戳手:先双手向前平抬,随即屈肘下沉护两肋,继之双手心贴身下插,翻手心前托,随即变一手心贴敌臂内侧向后抽撤。注意要用粘劲,同敌臂粘在一起向后抽撤。如对方回抽其臂,我一拧臂,用四指贴敌臂内侧,穿敌门穴处;如敌不回抽其臂,我则用另一手四指戳敌(手心向内,拇指在上,五指并拢。例如用右手向后撤,则右腿稍曲后坐,用左手戳敌,左脚伸直稍侧身)。第二式:法轮初显谱曰:伏兔穴居集中指,混沌劈开轮上扬。单手托起无形印,反背回劈切掌降。左脚前挪,身稍向右斜,左手放在左伏兔穴上,目视前方,右手由前向后摇一周,臂要自然伸直,360次后换手再摇。动作要领:先用托掌向前向上托起,至肩上方时,转掌用鱼际向后下方劈出,用自然力划360圈。(如图5~8)用法:两手交替由前向上向后甩劲。1.断肘:设敌用右手打来,我则用左手抓敌腕部一拧;同时,用右手由下向上照敌肘部挑打。2.挤、按、托:设敌用左手打来,我用左手由下向上挑抓,随即用右手搂敌脖颈,敌一低头转躲,我则随即变曲肘,先用肘尖撞,继变挤手,或用拇食两指张开上托卡敌下颌。3.甩身步:此式主要是用腰劲,带动腿脚转身。设敌用左手打来,我用左手(右手亦可)由下向上挑接敌手,随即用右内桩脚(用脚心的内侧)踹敌胫骨处,继之用左脚外蹬敌之另一腿胫骨处,随之用腰劲带动左脚向后回转一周,在动脚的同时,两小臂要参差着抡甩,不要停止。第三式:云门托掌谱曰:手照肩头成拳隙,手齐腮耳沉掌强。掌护云门藏杀手,单臂掌托腕肘前。脚同前,左手放在右云门穴处,离开寸许,右手由下向前悠平(手心向上托劲),再返下向后甩至耳后侧(手心向脖处离开点)。(如图9~16)用法:两臂交替由后向前身向上向前甩动(切劲)。1.断肘:设敌用右手打来,我则用右手由上向下甩,抓住敌手背腕部拧扣(使敌手心向外,拇指向下,成反臂式),左手由上向下甩切敌肘部,进左脚,身形变向右。2.搂手:设敌用左手打来,我则用左手由上向下甩,由敌臂外侧切挤或抓之;同时,用右手照敌之后脖颈搂之,向左下方发力,可倒敌(拇指向上竖立,食指前伸,中指无名指小指稍内弯)。3.蹬掌:设敌用右手打来,我则用右手由上向下抓住敌臂部,(在上面)向下后用劲;同时,用左手掌心在敌之右肩处下按,可使敌向前跌扑(注意下按掌是指尖向前,不要横着,是用虎踞桩之掌力)。4.喜鹊步:设敌用右手打来,我用左手由上向下,贴敌臂内侧砍之;同时,用左脚尖弹敌胫骨,随即身形上拢(即上起,提劲),用右足掌蹬敌之伏兔穴(注意:在练式时练蹬,不练弹,因一弹身形不宜上起,蹬脚也就练不好,继之再起另一脚,向下蹬敌小腹部,是连环脚。练习时蹬炕沿即可)。第四式:封喉挂印谱曰:反背甩击封喉印,伏在切掌腋下藏。掌打连环不让步,进退随吾意心藏。脚同前,右手由上侧掌下切;同时,左手由右腋窝处向前稍高点(与目同高)用甩劲横抽(用手背指甲横着甩出,如扔手劲,有活步、定步两种练法)。(如图17~28)用法:左手成三角形,肘尖向下向前,手心护右侧云门穴,右手由下向前上托。1.正锁拿托肘:设敌用左手打来,我左手成三角形,用手从敌臂腕部上面抓住;同时,右手由下向上托打敌之肘尖处(有内接或外接两法)。2.反锁拿托肘:设敌用右手打来,我用左三角形的手由敌臂外侧抓住用肘一闭,(抵)起右手托敌肘。3.掤肘撞肋:敌用右手打来,我用左三角形的小臂肘处,向上前一掤(有竖肘、横肘两种掤法),随即进左肘尖撞敌胸肋处。4.臂切:继前式,敌又发左手,我则用左手翻腕抓住敌左腕部,随即右小臂(曲肘)向内向下切敌肘臂部(注意,身形步法要统一配合好)。5.降肘锁拿:敌发左手打我面部,我即用右手(小臂竖直,屈肘尖向下)贴面向左降转(似三才抹面掌),敌又发右拳打来,我右手向下向外一翻(转腕),抓住敌之右手腕,左手小臂(由敌臂外侧)照肘部向前向内右掤击(发抖惊劲,同金龙抖甲的掤惊劲)可折敌臂。6.抽撤锁拿:设敌发右手,我则用右手由下上托抓住敌腕部,随敌之前击劲(顺劲)向后抽撤(手心向上,抓住敌腕部后抽)的同时,进左肘尖撞敌。第五式:水火既济谱曰:命门丹田壮水火,左右摇身应浩长。左右摇摆松肩臂,腰胯灵活形神妙。马步,两手由两侧前后悠荡拍打,用右手打在左侧腹部,左手打在右侧腹部,向后则用手背拍打后腰命门处(打肾脏,用手背部)结合呼吸,一拍一呼。(如图29~38)一手下切(抓),一手甩手(橫抽封喉手)1.掸目横抽手:设敌用右手打来,我用右手由下向上抓敌之臂腕部;同时,用左手由我腋部向前横甩手梢,用指甲挑打敌目。2.横抽敌肋或腹部:设敌用右手打来,我则用右手由敌臂外侧接手,稍向右扭身,用左手背照敌肋部或腹部摔打。3.双手向内摔打:设敌用双手(或单手)照我上部或头脸打来,我则用双手背向上向外用抖手劲,将敌打来之手弹开,随即双手向内一甩,抽敌脸眼部(发甩打劲用指梢打)。4.一上一下之抽打法:设敌用右手向我左太阳穴打来,我则用右手向外(左侧)抽打敌腕部(约在我左肩处);同时身形右扭,用左手背抽打敌腹,右手也随着外甩,(此式是双手同时外甩,左手背打敌,右手起陪衬作用,为着能发整劲)。5、设敌用右手打来,我用左手向右(内)肩处抽敌来手,同时向左扭身,用右手背抽打敌之右肋。6、用本式之连环抽打法,还可加腿法。第六式:砥柱中流谱曰:山人脚摆黄河水,砥柱中流稳一桩。擎天一柱中宫镇,摆动黄河水逆流。悠腿,一腿站直(要垫约两块砖高),另一腿自然前后荡踢,以向前荡平即可。(如图39~43)动作要领:单腿自然前后荡踢,向前高不过裆,向后自然用力踢出。用法:双腿分前后悠荡。本式主要为使腿活动自然,为技击打下良好基础,在内功方面有舒筋、活络、健肌的作用。。
正宗·太极内功(全)
![正宗·太极内功(全)](https://img.taocdn.com/s3/m/7742bc0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7.png)
正宗·太极内功(全)武宗的愿景是“以武学打开世界”,使命是“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价值观是“爱国、强身、正义、修己、互助、和平”。
真正的中华武学是具有中华民族根本文化的核心内涵之道的,包括易学、中医、兵法、儒释道之学等高深而普世的民族文化。
武学诞生于这些优秀的文化中,历代无数武林先辈倾尽毕生心血,寒暑不易,血火交融,忍常人无法忍之痛楚,立常人无法坚持之志向,于无路处开山立派,开枝散叶,始有武术之百花争艳。
当今世界,也只有真正的中华武学可以科学而合理地阐释、修补、延长人的生命。
武有大小,大者卫国,小者卫民。
武学不仅是道学、哲学,训练人的智、仁、勇、能,提高人整个生命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更是术学,掌握真正的武术技击能力是武术之魂。
太极内功为北戴河气功疗养院李经梧所创,是太极拳木达到高深阶段的一种锻炼方法。
它不夂可以提高拳术的鼓荡气和技击能力,而且有着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如对高血玉、种经衰弱、溃疡病、阻痿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太极内功以意守命门为主,运用吐纳导引等运气方法,练功强身保健,具有动静相兼、内外合一的特点。
此功既适用于强壮者,也适用于虚弱人,既可用于病患者,也有益于健康人,且都不会出现任何副作用。
一、姿式太极内功可分为静式、动练式和活练式三类,毎一类又有不同的姿势,可依据患者需要和练功目的,任意选择和按步分段锻炼。
(一)静练式是练功初级阶段应用的形式,适于治疗疾病,它可分卧式、靠式、坐式、站式四种姿势进行锻练。
1.仰卧式釆取平时睡觉时的仰卧姿势,头部端正,枕头略高(约25厘米),肩下垫高8~6厘米,以舒适为直。
两腿并拢伸直,两足跟相靠,或自然伸直,足头分开,成倒八字形。
两上肢自然伸直,手放于身体两侧,手心向下(或向上),平贴于床上。
全身关节、肌肉放松。
可根据情况适当加盖衣物(图1)。
2.靠式分靠卧式和靠坐式两种。
①靠卧式。
即采取平时休息的半卧姿势,半卧床上,枕头要高(约35~45厘米),背下垫起,成坡形。
内家功夫武当内功易筋经(全套)
![内家功夫武当内功易筋经(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3c34dbd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7d.png)
内家功夫武当内功易筋经(全套)武当内功易筋经武当内功易筋经以外动辅以内功,内外兼修,是武当内家功夫的代表功法。
本功练习时,不仅能对外在筋骨产生扩张、缩挣、绷拉及撕分等锻炼效验,而且全身内外均可体会到松与紧的弹性感应。
另外,其练法也不仅仅是在直线上的,其中还包括有拧旋转动、翻滚与伸曲、缩小放大、吞吐开合,以及上身与下肢的相反转动等动形。
全套功法均用鼻自然呼吸,心平气静,凝神调息,合齿、舔愕(津生而咽)、提肛,意念与力量自始至终要紧密相合。
全套练法总歌:“手托日月演太极,朱雀青龙结自虎。
龟蛇一体化玄武,五气朝元转辘护。
龙虎交靖大丹成,武当易筋秘功夫。
”一、双手托日月歌诀:‘旧精月华在双眼,抱球上托注掌心。
纳气默数用意念,展翼下收沉丹田。
”【练法】双脚并拢,抱拳而立(图1)。
平心静息,两目平视前方,肩垂肘坠,五指呈掌,掌心相对,从下至上似抱球于胸前。
架势定位后,采用逆腹式呼吸48次(图2)。
然后,双手抱球向上移动的同时,逆腹式呼吸,用鼻缓缓吸气,头也向后仰,双手掌举至前额上方,双掌心悬空抱球,对准面部时闭气。
然后,再由内向外向上翻掌,掌心向上,此时把气呼出(图3)。
双眼目光先注视左手背,默数24下,再移视右手背,默数24下,自然呼吸。
随后,双掌向左右分开,两臂缓缓下落,双掌由外向内向上分别翻转,变拳握住置于两腰侧,默念24次呼吸(图4)。
二、前朱雀歌诀:“朱雀在前司呼吸,左伸右伸握拳紧。
二十四宿合一体,筋骨强健万石力。
”【练法】在图5的基础上,先将左拳变掌,掌心向上,平直前伸的同时,配合逆腹式呼吸(图6)。
气吸满之后,左臂刚好伸直,双目注视掌心,随之用力握拳,并缓缓收回原处(图7)。
把气徐徐呼出,用右手做一次,与左手的方法一样(图8)。
左右手如此轮流练习各24次。
然后,双脚直立抱拳,静心调息,做48个呼吸。
三、左青龙歌诀:“青龙源自火中出,功在南方调心药。
目随掌转意气合,心忘虑念获超脱。
”【练法】站定,调匀呼吸(图9)。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1--9式图片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1--9式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46404eb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2.png)
4.左旋伏地势
&右旋回抱势
8.右旋伏地势
10.左拽牛尾势
12.献杵还左势
13.献杵还右势
16.仰面朝天势
17.
18.
献杵还原势
拱立归位势
J
第九卷倒身图说
倒身图六势
1.
马上献杵势
2.合掌平胸势
3.四肢投地势
4.左鼎脚舒身势
5. 右鼎脚舒身势
6. 投地还原势
2.
3.左抵脚鼎立势
4.右抵脚鼎立势
第七卷折身图说
折身图十六势
1.马上献杵势
2.伏耳抱柱势
3.稽首崩角势
4.倒运河车势
6.合掌定气势
7.伸手舒脉势
&提空起立势
9.踏云拨雾势
10.托天镇地势
B:
11・四肢通关势
12.悬吊如钟势
13.直立如松势
14.
献杵;如势
15.
仰面朝天势图十八势
马上献杵势
2.左旋回抱势
26.仰面朝天势
27.拱立归位势
&
X
第四卷侧身图说
侧身图八势
1.独手擎天势
3. 开弓打蛋势
4.一字平肩势
5.白鹤闪翅势
6.献杵团结势
&拱立归位势
1.马上献杵势
2.马上抛缰势
3.马上收缰势
4.马上振衣势
5.马上整盔势
6.马上乘风势
7.向左勒马势
8.向右勒马势
9.马上横肱势
10马上交关势
12向前抛缰势
13左右分缰势
正身图二十七势
1.环拱正立势
2.献杵起功势
3. 出爪亮翅势
4.双凤朝阳势
小炼形第二洞天
![小炼形第二洞天](https://img.taocdn.com/s3/m/3a2cbfad05087632311212fb.png)
小炼形第二洞天李兆生一、丹凤寻巢“丹凤寻巢”是在“金凤抖肘”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
【行功要领】两脚左右分开,一前一后,前腿脚尖点地,后腿坐步。
两手臂同时自然向身前抬起至膻中时,左手转掌心向前,臂伸直向正前方推出,右手转掌心向上,弯臂曲肘向后击出。
同时以中脉(天心百会与地轴会阴的连线)为轴,胯腰胸向右自然转动,两腿成右弓步(即左腿蹬直右腿弯曲),此为左式。
左式动作完成后不停顿,紧接着作右式。
右式与左式姿势相同,方向相反(见图1~5)。
二、中宫混元掌“中宫混元掌”是在“丹凤寻巢”基础上的演进,两脚之间的距离要比“丹凤寻巢”大一点。
【行功要领】两脚平行站立,距离宽于肩,目光平视。
两手放于中宫(胸腹之间,即胃的位置),右手掌心向上如托物状,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两掌相距约一拳左右,左手向前推击撞出,左臂曲中求直。
然后左手收回,掌心翻转向上如托物状,置于中宫,同时右手转掌,掌心向前置于中宫,并向前推击撞出(说明:左右手置于中宫之时,互换位置,或左手托,右手击出;或右手托,左手击出)。
(见图6~8)。
三、阴阳荷叶肘在“中宫混元掌”的基础上,进入“阴阳荷叶肘”的锻炼。
【行功要领】两脚左右分开,一前一后,相距半步,前虚步,后坐步,两脚的延长线相交成对45度角(按足踏九宫,左脚踏中宫,右脚点巽宫)。
两手臂同时自然向身前抬起至膻中时,左肘向内滚转,并向后撞肘击出,至极限时掌心向上;同时右肘翻转,化横肘滚转撑击,肘尖向右,掌置于头右侧上方,掌心向上,距离头一拳左右,此为左侧式。
右侧式与左侧式姿势相同,但肘臂方向相反。
即右肘向后滚转击出,同时左肘化横肘滚转撑击(见图9~11)。
四、潜龙桩“潜龙桩”是调节肝脾两脏的。
【行功要领】垂直站立,目光平视,两手手指交叉,放在头顶百会处,站立一会。
颈项自然随身体向右侧弯曲,尽量拉伸身体的左侧,速度要慢缓,伸力要均匀,伸至极限时慢慢还原。
身体直立后稍作停顿,再将颈项向左侧弯曲,拉伸身体的右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山内功七式□李兆生 (本文字数:4716)--------------------------------------------------------------------------------序回想起来,我初学寒山内功的时候,还是少年时节,业师阎老政昌贤真授我。
至今犹如目前,师父已在前几年化鹤乘虹,使人悲怀永臻。
每逢我操练功夫之际,都觉得师父在身边,慈眉善目地指示于我。
这也是师徒的感情吧!尤其是我练到至妙处时,倍感亲切。
转眼间,四十余年过去了。
通过笔者几十年寒暑无间之操练,深深体会到其作用,效果甚是有益。
客观上没有任何偏差出现。
回忆当年师真授我,因我先天禀赋差,才拜师习武的。
师父说:“小李,只要你一天不间断地练习,身体会一天天地随着练功习武好起来的。
那时,我再教你好功夫,练个小拳什么的……”。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师父讲的所有的一切话。
光阴一天天地真快,十三年过去了,在寒山内功的基础上,我开始了“白鹤真人飞鸣图”的演练。
二十四式动势,十二式坐谱。
1986年首届武当山擂台赛之际,我将其留于《武当》刊出。
后来将其纳入《真元宝笈》书中。
寒山内功七式的动作悠缓、坚定,看上去简练。
一是要坚持,二是动作要精准。
否则,影响效果。
几十年来授徒过程中,像我每天坚持锻炼者,全国仅三两人。
多数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使学业荒废,断然可惜。
这次是作个知识性介绍。
因为悠缓的动作轨迹要分明,坚定的姿势、身势务必要精准,不适函授。
还是待成书后面授,以免出现差错。
如今真是好为人师者多,能为人师者寡。
“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一、寒山内功七式简介太乙司注十三式寒山内功是于明末由武当一代祖师铁松子引入武当太乙门中,当时寒山派在历史条件的局限下,已濒于绝境。
其功法技艺虽然高超,但后继艰辛。
祖师遂将这种超世内功融于武当功中,作为新鲜的血液,成为武当铁松分支的主要功法之一。
寒山内功七式又称为太乙司注十三式,其含意是指其中的每个势子都有阴阳气脉的交注,然而寒山内功却是八个式子。
按人身十二正经及任督脉的循行,专主修持锻炼的。
人身体中的六阴六阳组成十二正经。
手足同运又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
前者三阴交注为动式,后者三阳交注为静式。
任督各一式,调任脉一式只限于早晨向阳,面东而施。
调督脉一式,只限夜晚向北而行,每日行功分为晨昏二次。
十二正经之循行阴阳六式,加任督各式,每次行功计七个势子,故名寒山七式。
然十二正经的运化,加任督周天一脉,共十三经总运,所以又名为太乙司注十三式。
详列如下:第一节:掌托日月。
开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第二节:卷翅斜飞。
开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第三节:展翅冲霄。
开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第四节:通天彻地。
开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第五节:手掐太极。
开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第六节:玉鉴杨明。
开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第七节:丹凤朝阳。
开任脉。
第八节:鹤眠拜斗。
开督脉。
二、寒山内功七式功法要领释译(动作要领作用)每日行功次序。
第一式掌托日月,可按每人行功时间而定,如时间充足可将十二正经的六式配任督一式按早晚各练一遍(共七式练习法)。
倘若时间不足,可以将调三阴(手足三阴亦为六阴)三个式子和调任脉一式在晨时练习。
即午前为阳而炼阴,午后为阴而炼阳,晚上炼调三阳(手足三阳合为六阳)三个式子和调督脉一式。
前三式调阴经的动功,要联贯一气呵成。
动作先以流水行云为标准,继而放慢速度。
随着内气的潜行逐渐缓慢,只要感到潜气内动,而外形相随则可,每式练4~6次。
中途以神意不断为佳。
后三式调阳经的动功。
按要领要求站好,当觉得不易坚持就停止。
改站第二势,调任督之势也如此。
以自然为度不要免强,顺其自然。
随着每日练功时间的累积,自然会有切身受益的感受。
从传统学术观点看,祖国的太极易理,把人身的气脉循行,分为纵横演示而名为经络,又有主经,又有毛络、孙络、微络。
大大小小每一阴阳的交注为一循环,即为一太极,称作一轮。
而人身分为阴阳两大部分。
任脉统领人身手三阴、足三阴六部阴经的总汇。
督脉总辖人身手三阳、足三阳六部阳经的督营。
任督二脉的一阴一阳的循经,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内气交注,丹经上称为小周天。
在十二正经、任督二脉,正常的阴阳交注,内气循行的基础上,自然而导致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的同时运转。
这个过程,古人称之为大周天循行。
人身中周身气脉交注的阴阳平衡过程中,促使人的身体健康,展示出新的生机平衡。
寒山内功七式是我们的先人历尽千百年切身实践所得到的内功升华。
通过特定的姿势活动来调节人身经脉的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的精确循行,阴阳气机的交注。
随时改善人体与自然宇宙交注的不平衡,随时调节身心活动,用来达到内功精修的主要方法。
除去在武技内功上的修持而外,则即使在内景境地的精进层次,是不可多得,没有偏废的行功。
古人留传下来的这些精品,即便我们不去作更深的探索体会,但究其保健强身、治病疗疾、颐寿延年已经足可够用。
三、寒山内功七式动作图解一、掌托日月1自然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宽,两腿伸直。
两臂舒松,两掌下垂,掌心置于腿外侧。
身体中正不倚,两眼平视,全身松静自然,呼吸同常,最好忘掉(图1)。
2两掌向身前慢慢抬起,呈托球状,指尖相对,在身前丹田处托起,掌心向上,在双手移动的同时,两腿以足心涌泉为轴,两脚跟同时向内微微移动,两脚成外八字(图2)。
3上动不停,双掌由身前平托起至膻中,分左右两侧,做弧形外展,两手虎口先行,先大指后四指,掌心向上臂微曲,肘下沉,意念在掌心。
眼平视(图3)。
4上式稍停,待气机运满内注而现于两掌时,以腕为轴,掌心翻转向下,意在劳宫,慢慢下沉。
两掌心相对至小腹如捧球状,指尖向下,然后提腕翻掌下沉。
同时以涌泉为轴,脚跟内移呈内八字(图4)。
接前式,反复做4次。
谱云:双足同踏立大千,龙虎冲腾固丹元。
十指托球守丹阕,二臂齐开通二肩。
横运双掌浮日月,翻掌下沉起云天。
合机收注黄庭处,提腕坐掌纳真元。
二、卷翅斜飞此动作分左右行持。
1接上式,重心移向右腿,以左脚尖为轴转体45度,两臂外撑,眼平视(图5)。
2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大趾点地,两臂向前穿掌过头,眼平视(图6)。
3掌心翻向下,顺势下蹲呈卷翅状(图7)。
4以左脚尖为轴转体45度呈外八字,同时转腕至体侧呈托球状(图8)。
身体复原,前穿掌接第一式,左右各两次。
谱云:内移足跟守真窍,十指下转运丹田。
斜飞上冲分虹掌,下俯卷翅单足攀。
正转起身循日月,平托降气返丹源。
左右开真并双翼,吐气白虹炼太玄。
三、展翅冲霄1自然站立,两脚平行略窄于肩(图9)。
2两臂从体外两侧徐徐抬起过顶,掌心向外。
同时脚跟离地,以脚尖为轴,脚跟内移相对(图10)。
3接上式,顺势下蹲,两臂弯曲,两掌心向外置于耳侧,两掌横推,眼平视(图11)。
4掌心翻向下,起身,两臂回拢至小腹,以脚尖为轴,脚跟外转的同时翻掌向下,外蹬,共做四次(图12)。
谱云:横开两掌踞两肩,顺势转身跷足颠。
二仪推开一字掌,气撞劳宫冲两端。
展翅冲霄上腾举,注机玄轮起云天。
黄庭宝鼎真气聚,四极双开成大全。
四、通天彻地通天彻地又叫指天划地、开天祭地。
自然站立,重心移向左腿,右脚拇趾点地,两腿伸直,两手为剑指,左手指天为内扣手,右手指地为外扣手,转头平视,左右换式,以舒适为度,眼视前(图13、14)。
谱云:开天祭地少阳天,拇趾封诀太乙仙。
二十四气真绝密,中宫正踏宇宙宽。
五、手掐太极自然站立,重心移向右腿,左腿向前迈半步,脚尖点地呈虚步,左右手斜向撑开。
右手掌心向外,虎口对右额上方,左手掌心向下,虎口对左腿外膝眼,左右各两次,以舒适为度(图15、16)。
谱云:手展太极动烈焰,横撑妙化悟中观。
太乙玄金孕瑞体,大罗神形显真元。
六、玉鉴杨明右弓步,右臂弯曲,托掌至面前,左手顺左腿伸直,呈反撩掌,眼视前(图17、18)。
谱云:玉鉴曾出太虚间,手托玉镜现紫团。
照彻天地通太古,六经真髓吾宗参。
七、丹凤朝阳自然站立,右腿伸直,左腿提起,脚尖向下呈独立式。
左手在体侧下按,右手掌心向前高于头顶,目视太阳,左右换式,眼平视(图19、20)。
谱云:丹凤朝阳冲任起,错导阴阳合自然。
两极注入中宫鼎,妙运壶中太极天。
八、鹤眠拜斗自然站立,右腿伸直,身体前倾近90度,左腿弯曲,后抬脚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上置于命门处,右手掌心与百会相对,头向左移,目视北斗,左右换式(图21、22)。
谱云:鹤眠首尾起于震,回首仰观斗勺悬。
夜里长运元督法,六轮妙夺巧机关。
不是先祖来点破,岂能尘埃腾罗天。
太乙司注十三式,真元途中显慧元。
寒山内功七式在太极的演化过程中,前六式分左右行功可以由一个演化为二个,第七式为第七节丹凤朝阳与第八节鹤眠拜斗。
寒山内功七式在练习时都是气机阴阳交注,前三式为动式在早上练习,后三式为静式在午后练习。
第七节丹凤朝阳开任脉在午前练习,第八节鹤眠拜斗在晚上练习。
练习寒山七式时动作要一气呵成,以行云流水为标准,内脉行经变化可细心体会。
练习这个功法,可为金丹大道、四禅八定武技密术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