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上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内部审计存在其内部机构的独立性不够强,审计人员的业务不精,审计方法的科学性不强,审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主要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执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程序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
内部审计在自身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拓展。内部审计主要是指部门或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其合法、合规和效益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此定义说明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分析、评价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肯定成绩,找出差距,为企业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促进企业整体效益提高。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还仅限于财务领域,重点检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查错防弊上,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归属于财务部门领导。尽管政府机构及有关部门的指导精神要求或建议将财会部门与审计机构分立,但有些中小企业仍然采取一套班子的做法,应付监督检查时才可能分为两个机构,平时却将它们合二为一,这就使得内部审汁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其客观性与公正性自然可想而知!
(一)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不适应新形式的发展
目前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以财务审计为主的事后内部审计,并不能促进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其产品服务质量,同时也难以发挥其评价作用和咨询作用。内部审计准则、标准、工作流程等规范尚未建立或不完善,内审工作质量缺乏评价标准;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不尽科学。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各单位在借鉴国外各经验方面不尽相同,导致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存在多种模式。总体来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比较随意,在内审机构的领导模式上,即有隶属于董事会与总经理的,也有隶属于监事会的,
还有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甚至有隶属于财会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二)定位不准对内审的性质及职能认识较为模糊
我国许多企业管理层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内部审计的支持有限。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理解支持不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内部审计并非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直接和必经环节,企业领导了解、引进内部审计机制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其二,现实中也存在内部审计工作不得力的情况,客观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其三,对于企业领导来说,内部审计和其自身利益可能存在冲突,在发生舞弊和丑闻时,企业领导可能会被牵涉其中,特别是在我国内部审计还被作为政府审计职能补充的情况下,企业领导人容易对内部审计产生抵触情绪。
(三)内审机构独立性不强,影响内审工作的权威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内部审计逐步发展起来。但它的行政性太强,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使得内审机构及其人员独立性不强,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作出的审计处理决定也得不到执行。
从我国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从而影响到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四)内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是太合理
内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是太合理且人员水平有待提高,我国中小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财会人员出身,其中不少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因此使内审的重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许多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致使实践操作五花八门,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五)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低,审计技术落后。
我国中小企业内,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目前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来自于企业财务部门,其中不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有相当一些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
中普遍存在专业职称拥有比例不高,经济师、工程师及律师等专业人员配备比例太低,甚至为零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和权威性。
三解决我国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内部审计立法解决内部审计的地位、独立性问题的根本是加强内部审计的立法 ,如果能由全国人大通过 ,成为一种部门法 ,这就具有了最高效力;次之 ,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 ,国务院颁布成为行政法规。内部审计的立法 ,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构设立的有关规定。2、人员配备的规定。3、内审部门职责的设定。4、内审部门权限的设定。5、审计程序的设定。6、内审法律责任的设定。(二)完善内部审计人员职责 ,提高审计人员水平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扩大 ,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按照分工协作的方式设岗定责。每个人员设立一个岗位 ,对本人业务范围、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进行日常监督。如企业经济责任制核算审查岗位 ,负责单位范围内经济责任制核算及承包经营单位核算结果的月审查业务 ,内部费用控制的审查费用转化 ,成本核算审计岗位 ,负责监督企业外部费用支出 ,内部费用控制的审查及各项成本费用列支的合理合法性审查,企业上交款下属独立核算单位上交款项审计岗位 ,检查各单位上交、提取的项目的计算是否正确等。通过内审人员的定岗定责 ,可以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扩大内审工作范围、增强内审人员责任心。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改善目前内审人员的结构 ,提高整体素质 ,推动内审工作质量的提高。内部审计应该注重造就、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内审人员 ,使之成为高层次的人。(三)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层次设置现在的内部审计机构往往由总经理领导 ,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尚显效力不足。可以把内审机构设在董事会下 ,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 ,由执行董事和内审机构负责人组成 ,内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是制定审计方针和审计计划 ,审定审计报告 ,协调与外部的关系 ,为董事会执行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执行审计计划 ,开展正常审计工作 ,对审计结果提出审计意见 ,由审计委员会下发审计结论。审计委员会主任可以由副董事长或董事担任 ,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这样内审工作就可以避开行政领导的指挥 ,充分发展其审计作用。(四)积极开拓创新 ,使内部审计真正成为综合审计部门财务收支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经济效益审计、内控制度评审、决策审计等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必须经济效益为中心 ,积极开展决策审计 ,防止由于决策失误带来的企业的惨重损失 ,甚至是破产。在企业决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