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结构)
江苏省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结构)-

参考样式三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结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通用)一、项目名称:二、项目概况:注:公共離选填“建筑类别”’居住建筑选填“建筑节能类型”三、设计依据1.《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T173-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4版)5.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法规、其它相关标准和规定四、绿色设计基本要求1.结构优化设计说明:2.基础优化设计说明:3.混凝土结构部分材料选用:1)混凝土结构或混合结构中受力普通钢筋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应用范围:2)混凝土结构或混合结构中受力普通钢筋使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乳带肋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的比例为%3)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釆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50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构件混凝土总量的比例为%4.钢结构部分材料选用:1)本项目中钢结构应用范围和钢结构型式:2)钢结构构件或混合结构中钢结构部分的钢材等级为:3)钢结构或混合结构中钢结构部分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4)钢结构采用耐候结构钢:□是□否5)钢结构采用耐候型防腐涂料:□是□否5.本项目现浇混凝土应全部釆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应全部釆用预拌砂浆。
6.可再循环、再利用材料选用:1)住宅建筑中的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为:%2)公共建筑中的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为%五、绿色设计一般要求1.本项目选用的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包括以下材料:2.本项目选用的高耐久性材料包括以下材料:3.本项目是否釆用新型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是□否新型结构体系类型:主要预制结构构件为:预制率为:4.本项目是否为改建、扩建工程:□是□否1)原有建筑利用面积:原有建筑利用率: 2)结构体系说明:3)构件加固技术说明:六、主要节点详图1.套用图集编号:2.xx节点详图见结施一;............3.xx节点详图见下图:。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建筑);一、设计依据1.依据性文件;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政府;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地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容积率:;绿地率:%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住宅建筑□公;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一、设计依据1. 依据性文件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用地红线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2. 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二、工程概况1. 建筑总量用地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容积率:;绿地率:%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住宅建筑□公共建筑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垃圾□其他2. 建筑单体概况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3. 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1) 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景照明;2) 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其他:3) 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4) 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5) 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6) 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三、绿色建筑等级1. 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2. 绿色建筑评分计算表: (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用评分表)表2-A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表2-B住宅建筑评分计算表四、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1. 与场地规划、室外环境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注:1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2屋顶绿化应在备注栏中填写绿化类型(简单式、花园式、组合式)及覆土厚度。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2020版 基本级)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项目地址: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版)3、《江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36(2020年版)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6、《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36-024-2014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9、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三、基本级设计内容1、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
(1)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
(2)土壤中的氡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详见《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如含氡,防氡措施为:;(3)电磁辐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的规定。
电磁辐射源:□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其他:,详见《电磁辐射监测报告》;如有,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2、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详见。
(如建筑设计总说明、工程做法和构造一览表等)3、外部设施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建筑外部有以下设施:□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广告、□店招、□检修通道、□马道、□吊篮固定端、□预埋件、□其他:。
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一)(住宅建筑、公共建筑)11月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和现行有关绿色建筑评价和设计,进一步规范我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和审查工作,帮助设计单位提供正确完整的设计文件,保证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深度和质量,根据《建筑节约能源条例》、《绿色建筑建设管理办法》(建科[]396号文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教[]883号文件)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市绿色建筑的设计情况,编写本专篇。
本专篇依据《绿色建筑评价》DB/T29204、《绿色建筑设计》DB/T29205进行编写,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个篇章,每个篇章又包含设计依据、绿色建筑目标、工程概况、场地与室外环境、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结构设计、建筑材料、给水排水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电气设计等内容。
本专篇适用于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
本专篇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交城乡和建设交通会,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城乡和建设交通会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写人员:洪再生祝捷刘洪海胡振杰孙绍国王亨沈优越彭鹏王勇曹磊审查人员:曹治政李宝瑜丁永君王俊霞刘建华周鹏周国民康清王东林牛奇编写说明1.依据《建筑节约能源条例》、《绿色建筑建设管理办法》(建科[]396号文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教[]883号文件)等文件,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应有《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且成篇,设于施工图建筑专业设计总说明中。
2.本专篇适用于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对于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工程可供参考。
3.本专篇编写的依据是《绿色建筑评价》DB/T29204(版)、《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版)、《绿色建筑设计》DB/T29205及国家和相关。
4.本专篇包含了较全面的技术内容,各绿色建筑项目应根据所申报的星级和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相应调整。
5.本专篇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部分。
6.《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应根据各专业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情况进行综合论述,同时应提出与建筑设计相关的绿色施工、景观绿化设计、建筑材料选择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积极采用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绿色建筑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和资源浪费,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运行成本,同时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品质。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展示它们在实践中的成果和效益。
我们可以看看新加坡的“花园理想城市”项目。
这个项目是由建筑师理查德·卡森设计的,旨在打造一个生态友好的城市社区。
整个项目采用了许多绿色建筑技术,比如雨水收集系统、节能灯具、太阳能板等。
建筑物的设计还考虑了自然通风和采光,以减少室内能耗并提高舒适度。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花园理想城市成功实现了环保和节能的目标,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且宜居的社区。
另一个成功的绿色建筑案例是荷兰的“特拉维夫市中心办公大楼”。
这座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一个生态平衡的工作场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师采用了许多绿色建筑技术,比如绿色屋顶、太阳能板、高效隔热材料等。
建筑物还设置了很多自然采光和通风的设计元素,以降低能耗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和技术应用,特拉维夫市中心办公大楼成为了荷兰乃至整个欧洲最具代表性的绿色建筑之一。
除了以上案例,还有许多其他成功的绿色建筑项目,比如美国的“华盛顿州立大学凯恩大楼”和中国的“北京国贸三期”。
这些项目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都充分利用了各种绿色建筑技术,比如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地下循环系统等。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和技术手段,这些绿色建筑物成功实现了节能和环保的目标,同时提升了建筑物的利用效率和舒适度,成为了各自领域的典范。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利用效率。
通过学习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方法,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提供借鉴和启示。
【精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设计专篇一、设计依据1、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3、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4-082-20124、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5、《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建〔2009〕128号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07年7月7、《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2008年6月8、《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2009年9月二、设计概况1、项目名称:2、区域位置:项目位于济南市高新区,北为新泺大街,东侧为奥体中路,西南位城市公园,基地大体呈三角形。
3、项目规模:项目占地面积0.7公顷,建筑面积5.3万㎡,地上25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小于100米。
4、项目工期:5、绿色建筑主要指标:6、申报阶段及星级:本次申报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二星级。
三、山东省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星级划分对一般项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四、本项目按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4-082-2012进行设计后的达标情况:5.1节地与室外环境5.2节能与能源利用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5室内环境质量5.6建筑电气五、本项目按照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设计后,其达标汇总情况如下:1、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建筑电气共六个方面的控制项全部达标,符合标准要求。
2、本项目的A类一般项和B类一般项的达标情况如下:()内为达标项数六、结论:本项目根据建设单位及当地有关部门政策的规定,按照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进行了设计,经初步审查自评符合二星级标准,望建设及施工单位做好组织协调,严格按照本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依据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在施工阶段完善其他条款,确保本项目在建成后达到二星级标准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公建)

设计依据1. 《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3/T004-2010);2. 《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3. 《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4.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5. 本工程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6. 其它国家、地方相关规范标准。
主要技术体系1技术方案一、规划建筑设计分析(节地与室外环境)1.室外风环境:建筑物周围人行区域距地面1.5m高处平均风速低于5m/s,主要人行区域平均风速不小于0.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
后期对项目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
2.场地噪声:通过规划设计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要求则得分。
2.停车位:场地规划设计要求有效合理的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满足建筑地下室停车位要求。
3.屋顶绿化: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方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可绿化屋顶总面积的比例达到50%,或垂直绿化面积占可种植区域面积的比例不小于15%。
4.交通合理:对具有大量人流和短时间集散特性的公共建筑,为了保证各类人员顺畅方便地进出,要求将大量人群与少量使用专用车辆的特殊人群按照人车分行的原则组织各自的交通系统。
同时,倡导以步行、公交为主的出行模式,在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重视其主要出入口的设置方位,接近公交站点。
建筑物配建的停车(位)场或库其设计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同时亦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
5.植物绿化:绿化植物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其占场地全部植物种类的比例不小于70%,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1.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10株灌木。
2.立体或复层种植群落占绿地面积不小于70%。
6.室外透水地面:透水地面包括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或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及采用透水铺装地面的居民室外活动场地及人行道等。
绿色建筑专篇

xxxxxx绿色建筑专篇xxxxxx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二星以上标准设计;可上人屋面绿化比例N30%;硬质地面透水面积比例N50%,透水地面面积比例N55%,下凹式绿地率N50%。
1节地与室外环境1.1建设场地本项目位xxxxx,建设场地不破坏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农田、森林。
1.2场地内危险源建设场地无洪灾、泥石流以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1.3光污染学校建筑外立面无玻璃幕墙,采用仿石漆涂料,不会对周边建筑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边建筑日照要求。
1.4污染源场地内无污染源。
1.5施工保护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如控制扬尘、减少施工噪音,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工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1.6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xxxxx南部,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7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1.8空间绿化设计对教室、实验室、会堂及食堂屋顶设置屋顶绿化,其余开敞式走廊及图书室设置垂直绿化设计。
1.9绿化物种控制绿化物种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式绿化;1.10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利用报告厅地下空间设计机动车库与非机动车库,减少地面停车,最大限度提供地面绿化面积。
1.11透水地面设计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设计。
车行道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高出两侧绿化地面并不设路缘石,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55%。
运动操场采用天然草皮设置草坪,球场采用透水混凝土地面。
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满足《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_96—2010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
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专篇

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住宅建筑、公共建筑)2013年11月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和天津市现行有关绿色建筑评价和设计标准,进一步规我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和审查工作,帮助设计单位提供正确完整的设计文件,保证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深度和质量,根据天津市《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绿色建筑建设管理办法》(建科[2012]396号文件)、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教[2010]883号文件)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市绿色建筑的设计情况,编写本专篇。
本专篇依据《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29-204-2010、《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T29-205-2010进行编写,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个篇章,每个篇章又包含设计依据、绿色建筑目标、工程概况、场地与室外环境、建筑设计与室环境、结构设计、建筑材料、给水排水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电气设计等容。
本专篇适用于天津市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
本专篇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交天津市城乡和建设交通委员会,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天津市城乡和建设交通委员会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写人员:洪再生祝捷洪海胡振杰绍国王亨优越鹏王勇磊审查人员:治政宝瑜丁永君王俊霞建华周鹏周国民康清王东林牛奇编写说明1.依据《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绿色建筑建设管理办法》(建科[2012]396号文件)、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教[2010]883号文件)等文件,天津市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应有《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且独立成篇,设于施工图建筑专业设计总说明中。
2.本专篇适用于天津市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对于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工程可供参考。
3.本专篇编写的依据是《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29-204-2010(2013年版)、《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3年版)、《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T29-205-2010及国家和天津市相关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结构)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结构)一、设计依据1.依据性文件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用地红线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二、工程概况1.建筑总量建设地点: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70年、□100年;抗震等级:2.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建筑单体数量增加序号)3.绿色概况1)□工业化生产预制构件2)□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3)高强度结构材料:□400Mpa级及以上受力钢筋、□C50(或以上)混凝土、□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4)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高耐久性混凝土、□耐候结构钢、□耐候性防腐涂料;5)□可再循环材料、□可再利用材料;三、绿色建筑等级1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2绿色建筑评分计算表:(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用评分表)表1 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表2住宅建筑评分计算表1四、绿色建筑技术1.与结构专业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内容表3与结构专业有关的技术内容注:1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2凡标注有“※”的技术内容,标示该条文与其他专业也有关系,J-建筑,G-结构,S-给排水专业,N-暖通,D-电气。
2.节材设计1)建筑形体:□规则、□不规则2)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优化设计□地基基础优化设计□结构主体节材优化设计□结构构件节材优化设计工业化预制构件a)混凝土(钢)预制构件:□预制梁、□预制柱、□预制外墙板、□预制内墙板、□预制阳台板、□预制楼梯、□预制雨棚、□预制栏杆、□其他。
攀枝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居住)

攀枝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居住建筑)一、设计依据二、工程概况1. 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2. 项目用地面积:m23.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m2,地下:m2,计入容积率面积m2,容积率4.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一星□二星□三星□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筑节能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再循环材料利用比例一、建筑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应说明不得采用国家和四川省发布的已淘汰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并符合国家的标准、规程、规范。
2.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应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3.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污染源的避让处理措施,包括垃圾房、生活水泵房等设施的规划布局方式。
4.应说明不对建设场地内的自然水系进行截流、改道、封填、河床硬化,若确需改造场地内环境状况时,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修复措施。
5.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
6.应说明本项目绿地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和覆土深度不小于1.5m 的地下室顶板绿地(覆土深度不够时相应折减面积)。
7.应说明场地内的交通系统规划,包括出入口设置数量及原则、机动车停车组织方式、非机动车停车组织方式及生态停车场技术措施。
8.应说明本项目在确保建筑日照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建筑间距的控制、户型的设置等措施。
对于商品住宅,应说明满足日照小时数的户型比例。
9.应说明本项目在确保建筑采光、居住空间通风方面的技术措施。
10.应说明装饰性构件和功能性构件的设置情况,对于装饰性构件,还应说明造价比例。
江苏省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结构

参考样式三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结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通用)一、项目名称:二、项目概况:所在建筑面积建筑建筑结构基础绿色星建筑节节能水利用可再生能源气候分区建筑性质2高度层数体系形式级目标建筑类别能类型平种类城市( m)□夏热冬冷(如办公、□太阳能光热□寒冷□甲类□主动□ 65%□地源热泵酒店、商业□乙类□被动□ 50%□太阳能光伏等)□注:公共離选填“建筑类别”’居住建筑选填“建筑节能类型”三、设计依据1.《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T173-2014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 《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4 版)5.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法规、其它相关标准和规定四、绿色设计基本要求1.结构优化设计说明:2.基础优化设计说明:3.混凝土结构部分材料选用:1)混凝土结构或混合结构中受力普通钢筋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应用范围:2)混凝土结构或混合结构中受力普通钢筋使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乳带肋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的比例为%3)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釆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50 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构件混凝土总量的比例为%4.钢结构部分材料选用:1)本项目中钢结构应用范围和钢结构型式:2)钢结构构件或混合结构中钢结构部分的钢材等级为:3)钢结构或混合结构中钢结构部分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4)钢结构采用耐候结构钢: □是□否5)钢结构采用耐候型防腐涂料: □是□否5.本项目现浇混凝土应全部釆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应全部釆用预拌砂浆。
6.可再循环、再利用材料选用:1)住宅建筑中的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为:%2)公共建筑中的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为%五、绿色设计一般要求1.本项目选用的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包括以下材料:2.本项目选用的高耐久性材料包括以下材料:3.本项目是否釆用新型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是□否新型结构体系类型:主要预制结构构件为:预制率为:4. 本项目是否为改建、扩建工程:□是□否1)原有建筑利用面积:原有建筑利用率: 2)结构体系说明:3)构件加固技术说明:六、主要节点详图1.套用图集编号:2.xx 节点详图见结施一;............3.xx 节点详图见下图: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说:人有两种,一种即“吃饭是为了活着”,一种是“活着是为了吃饭”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有超于常人的心。
上海公共建筑类项目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施工图--上海版)

***项目施工图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基于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TJ08-2143-2014编制)一、项目名称:二、项目概况:2.1、项目位于:上海市**区;所在气候分区为:III区(夏热冬冷地区);2.2、建筑性质:;2.3、总建筑面积:㎡;2.4、停车库建筑面积:㎡;(含地上、地下非机动车及机动车库。
)2.5、建筑高度:m;2.6、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2.7、结构形式:;2.8、建筑类别:该项目执行上海市类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9、节能设计目标:;2.10、利用可再生能源种类:;2.11、绿色建筑设计目标:本项目按照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TJ08-2143-2014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三、设计依据:3.1、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TJ08-2143-2014;3.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14;3.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 2010;3.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3.5、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3.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3.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3.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3.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3.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13版)GB50325-2010;3.11、《建筑幕墙》GB-T-21086-2007;3.12、上海市《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DGJ08-56-2012;3.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3.14、上海市《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3.14、其他国家、地方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和规定;3.15、当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针对本项目的批文。
结构专业设计专篇

结构专业设计专篇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结构)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212、《民用绿色建筑设计规范》jgj/t229-2021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2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21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0-202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9-202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21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21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21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211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211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211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2115、《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21二、工程概况:1、建筑层数:地上33层,地下2层2、建筑高度:99.6米3、结构型式:剪力墙结构4、抗震设防烈度:8度三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合计68分)1、控制项(1)本项目不使用国家和地方严禁和管制采用的建筑材料和制品。
(2)混凝土结构中梁、柱横向受力普通钢筋均使用不高于400mpa级钢材拎肋钢筋。
2、节材设计(19分后)(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21规定的建筑形体规则性划分:建筑形体规则。
(9分)(2)住宅建筑土建与翻新一体化设计的户数比例达至100%。
(10分后)3、材料采用(49)(1)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rtm:60%≤rtm<70%。
(6分)(2)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10分)(3)建筑砂浆使用泥池砂浆,且建筑砂浆使用泥池砂浆的比例达至100%。
(5分后)(4)采用400mpa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比例在85%以上。
江苏省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方案专篇(结构)-

参考样式三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结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通用)一、工程名称:二、工程简况:注:公共離选填“建筑类别”’居住建筑选填“建筑节能类型”三、设计依据1.《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T173-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4版)5.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法规、其它相关标准和规定四、绿色设计基本要求1.结构优化设计说明:2.基础优化设计说明:3.混凝土结构部分材料选用:1)混凝土结构或混合结构中受力普通钢筋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应用范围:2)混凝土结构或混合结构中受力普通钢筋使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乳带肋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的比例为%3)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釆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50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构件混凝土总量的比例为%4.钢结构部分材料选用:1)本工程中钢结构应用范围和钢结构型式:2)钢结构构件或混合结构中钢结构部分的钢材等级为:3)钢结构或混合结构中钢结构部分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4)钢结构采用耐候结构钢:□是□否5)钢结构采用耐候型防腐涂料:□是□否5.本工程现浇混凝土应全部釆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应全部釆用预拌砂浆。
6.可再循环、再利用材料选用:1)住宅建筑中的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为:%2)公共建筑中的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为%五、绿色设计一般要求1.本工程选用的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包括以下材料:2.本工程选用的高耐久性材料包括以下材料:3.本工程是否釆用新型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是□否新型结构体系类型:主要预制结构构件为:预制率为:4.本工程是否为改建、扩建工程:□是□否1)原有建筑利用面积:原有建筑利用率: 2)结构体系说明:3)构件加固技术说明:六、主要节点详图1.套用图集编号:2.xx节点详图见结施一;............3.xx节点详图见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结构)
一、设计依据
1.依据性文件
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用地红线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
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二、工程概况
1.建筑总量
建设地点:
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70年、□100年;抗震等级:
2.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建筑单体数量增加序号)
3.绿色概况
1)□工业化生产预制构件
2)□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
3)高强度结构材料:□400Mpa级及以上受力钢筋、□C50(或以上)混凝土、□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
4)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高耐久性混凝土、□耐候结构钢、□耐候性防腐涂料;
5)□可再循环材料、□可再利用材料;
三、绿色建筑等级
1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2绿色建筑评分计算表:(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用评分表)
表1 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
表2住宅建筑评分计算表
1
四、绿色建筑技术
1.与结构专业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内容
表3与结构专业有关的技术内容
注:1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
2凡标注有“※”的技术内容,标示该条文与其他专业也有关系,J-建筑,G-结构,S-给排水专业,N-暖通,D-电气。
2.节材设计
1)建筑形体:□规则、□不规则
2)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优化设计
□地基基础优化设计□结构主体节材优化设计□结构构件节材优化设计
工业化预制构件
a)混凝土(钢)预制构件:□预制梁、□预制柱、□预制外墙板、□预制内墙板、□预制阳台板、
□预制楼梯、□预制雨棚、□预制栏杆、□其他。
b)预制构件重量:吨,建筑地上部分所有构件重量:吨,预制构件用料比例: %。
3.材料选用
1)采用预拌混凝土,采用预拌砂浆
2)高强建筑结构材料的选用
a)□混凝土结构建筑的主体结构400Mpa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等级,用量:(吨);钢筋总
用量:(吨);400Mpa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用量的比例:(%);
b)□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采用强度等级在C50(或以上)混凝土,用量:
(m3);承重结构中混凝土用量:(m3);强度等级在C50(或以上)混凝土占承重结构中混凝土
总量的比例:(%);
c)钢结构建筑的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等级,用量:(吨);钢材总用量:(吨);
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的比例:(%)。
3)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的选用
a)混凝土结构:高耐久性混凝土用量(m3)占混凝土总量(m3)的比例达到%,不低于
50%
b)钢结构:耐候结构钢应用位置,用量比例;耐候性防腐涂料应用位置,用量比例。
4)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利用
a)可再利用材料名称:,用量;
b)可再循环材料名称:,用量;
c)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占同部位比率为 %;
4.创新
1)建筑结构体系
采用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建筑结构体系选用:□钢结构、□木结构、□预制构件
用量比例不小于60%、□其他
2)□BIM技术
3)旧建筑利用
a)旧建筑原为:□厂房、□仓库、□住宅、□办公楼、□商业、□其他;
检测鉴定结论为:。
b)改造(建)旧建筑的加固措施:。
c)改造后建筑设计使用年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