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植业区划

合集下载

中国主要农业区与农作物

中国主要农业区与农作物

中国农业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 合理划分农业区,实现土 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 件和资源特点,制定相 应的农业发展政策,促 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 合理规划农业区,确保国 家粮食安全,提高国家粮 食自给率。
农业特点:水田农业,精耕 细作,产量高,商品率低
华南农业区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气候特点: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光照充足 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甘蔗、热带水果等 农业特色:以水稻种植为主,发展热带水果和蔬菜种植,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西南农业区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气候特点: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甘蔗等 特色农产品:四川盆地的柑橘、云南的茶叶、贵州的辣椒等
农作物:以青稞、小麦、油菜、马铃薯等耐寒作物为主 农业技术:采用轮作、间作、套作等种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产 量
04
中国主要农作物介绍
粮食作物
水稻:中国最主 要的粮食作物之 一,主要分布在 南方地区
小麦:中国北方 的主要粮食作物, 适应性强,产量 高
玉米:中国第三 大粮食作物,广 泛种植于全国各 地
梨:中国最大的 梨产区是河北, 其次是山东和辽 宁。
柑橘:中国最大 的柑橘产区是湖 北,其次是湖南 和江西。
葡萄:中国最大 的葡萄产区是河 北,其次是山东 和辽宁。
感谢观看
Thank you
汇报人:XXX
中国主要农业 区与农作物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中国农业区概述 03 中国主要农业区介绍 04 中国主要农作物介绍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里我国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域在哪个地区?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区域,一起来看看。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区域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主要为种植业、林业、渔业分布区,以西主要为牧业的分布区,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

根据发展种植业的条件、种植制度、作物结构、生产布局和商品化程度,以及发展种植业生产的方向、措施,按照区内相似性与区间差异性,并保持一定行政区界完整性的原则,中国农作物种植业区域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31个二级区。

其中一级区分别为: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西北绿州麦、棉、甜菜、葡萄区;青藏高原青稞、小麦、甜菜区。

我国种植业的特点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利用农作物的生物机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潜能和农产品。

就其本质来说,种植业是以土地为重要生产资料,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质中。

它是一切以植物产品为食品的物质来源,也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种植业是大农业的重要基础,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与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还为轻纺工业、食品工业提供原料,为畜牧业和渔业提供饲料。

同时,种植业的分布和发展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直接影响。

中国种植业历史悠久,中国农业中种植业的比重较大,其产值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它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其中粮食作物生产的发展对畜牧业、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均有重要意义。

正确处理种植业与其它各业的关系,正确确定种植业内部各类作物的种植比例是合理利用土地、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我国种植业地位种植业在整个农业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农业的基础。

中国作物种植类型划分

中国作物种植类型划分

中国作物种植类型划分中国作物种植类型划分如下:一、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和谷子等。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南方地区的稻田中。

小麦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适应性强,产量稳定。

玉米则广泛种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是中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谷子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和山区,对于干旱和贫瘠的土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二、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是指用于商业目的的农作物,主要包括棉花、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等。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

油料作物主要包括大豆、花生和油菜籽等,用于榨油或食用。

糖料作物主要是甘蔗和甜菜,用于提取糖和制作食品。

三、蔬菜作物蔬菜作物是中国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和豆类等。

叶菜类作物主要有白菜、芹菜、菠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广泛种植于全国各地。

根茎类作物主要有萝卜、红薯、土豆等,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主食补充。

瓜果类作物主要有西瓜、黄瓜、番茄等,丰富多样,口感鲜美。

豆类作物主要有大豆、豌豆、绿豆等,是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

四、果树作物果树作物是中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苹果、梨、桃子、葡萄等。

苹果是中国最主要的果树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北、山东等省份。

梨是中国传统的果树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味道鲜美。

桃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葡萄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葡萄酒产区之一。

五、茶叶作物茶叶作物是中国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主要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

绿茶是中国最主要的茶叶种类之一,具有清香和抗氧化的特点。

红茶则主要生产于中国的福建和云南等地,具有浓郁的口感和红茶特有的香气。

乌龙茶则主要产于中国的台湾和福建等地,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茶香。

六、草地作物草地作物主要包括牧草和禾本科作物等,用于牧养动物和作为饲料。

我国种植业的10个分区

我国种植业的10个分区

我国种植业的10个分区我国的种植业是农业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分区发展模式。

我国的种植业分区是依据土地条件、环境气候、种植特点和商品属性等因素进行的,以下为介绍我国种植业的10个分区。

1、北方麦区北方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省份以及山西、河北等北方省份。

该区域气候寒冷干燥,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同时,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还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种植区。

2、苏皖沪地区苏皖沪地区主要指江苏、安徽、上海等省份,该区域地势平坦,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合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

其中,江苏和安徽两省是我国主要的稻米产区。

3、南方果区南方果区包括广东、福建、云南、湖南等省份,该区域气候温暖、雨水充沛,适合种植香蕉、椰子、柚子、荔枝等热带水果,是我国主要的热带水果产区。

4、华北农牧交错区华北农牧交错区包括河北、山西等省份,该区域北部气温低、腹地开阔,适合发展畜牧业;南部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

该地区近年来已经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形成了以供销社为龙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5、西部丝绸之路边缘区西部丝绸之路边缘区包括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该区域干燥、缺水,但日照充足。

适合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同时,新疆还是我国特有的油松、巨松、云杉等针叶林区域。

6、东南丘陵盆地区东南丘陵盆地区包括江西、湖北、浙江等省份,该区域地势较高,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多种水果、柑橘、茶叶等作物颇具特色。

7、中部山地区中部山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山西、陕西等省份,该区域山峰起伏、地势复杂,适合种植烤烟、茶叶、水果等特色作物。

其中,湖南茶叶产区或江南名泉十二泉的茶叶特别有名,产量大且质量好。

8、西南稻田区西南稻田区包括四川、云南等省份,该区域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合种植水稻、蔬菜等作物。

其中,四川省还是我国主要的茶叶种植区。

9、华南马鞍山区华南马鞍山区包括福建、江西等省份,该区域地势高峻,气候湿润,适合种植烟草、茶叶、中药材等作物。

高考地理中国主要农作物地图

高考地理中国主要农作物地图

中国主要农作物地图1影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2耕作制度即某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3主要耕作方式4农业特色5主要农作物分布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

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七省。

6主要油料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出现“南迁北移”的趋势。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大豆一、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二、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三、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四、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五、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7糖料作物甘蔗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甜菜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中国主要牧区及其优良牲畜品种8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省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热带水果: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

海南还出产椰子。

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水稻种植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2)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中国种植业分布

中国种植业分布

中国种植业分布中国的种植业分布广泛且多样化,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农作物和植物。

中国是农业大国,种植业是中国农业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中国的种植业分布主要受到地理、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这些因素的差异,中国的种植业可以划分为几个主要的区域。

首先是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份。

该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和油料作物等。

由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比较早,华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粮食储备和供应重要区域。

其次是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粮食和植物原料生产基地,主要种植大豆、玉米、大米、小麦和烟草等作物。

由于该地区的气候寒冷,土地肥沃,农田面积广阔,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因此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供应区。

第三是长江流域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等省份,以及重庆市。

长江流域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稻米生产区,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茶叶和瓜果等。

由于该地区的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的种植,因此长江流域地区是中国稻米的主要产区。

第四是黄河流域地区,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和陕西等省份。

黄河流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瓜果和棉花等。

由于该地区的气候干旱,土地肥沃,适合种植谷物和棉花等作物,因此黄河流域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粮食和纺织原料产区。

另外,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种植业区域。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等省份,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甘蔗和茶叶等。

由于该地区的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土壤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因此西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农产品产区。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等省份,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和水果等。

由于该地区的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多以灌溉农业为主,因此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稻米和农产品供应区。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力投资水利工程
加大科技投入是促进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 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 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杂交水稻在我国累计推广了2 亿多公顷,增产粮食 3亿多吨。因此,袁隆平获得了我国首届 “国家特等发明奖”和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与 创造奖”等。
• 中国农作物种植业区域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 31个二级区。其中一级区分别为:东北大豆 、春麦、玉米、甜菜区;北部高原小杂粮、 甜菜区;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长 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南方丘陵 双季稻、茶、柑橘区;华南双季稻、热带作 物、甘蔗区;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 橘、桑区;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西 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青藏高原青 稞、小麦、甜菜区。
玉米喜高温,较耐旱
最大的生产国和最大的出口国
中国是稻谷生产大国,水稻播种 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0%,仅次 于印度;稻谷年均总产占世界稻谷 总产的35.26%,居世界第一 泰国是最大的稻米出口国。
一.季风区水田农业:
1.概况: 农业以 种植业 为主,农作物以 水稻 为主, 稻米 是当地人们喜爱的食粮, 中国 是世界最大 的稻米生产国家。 2.分布:读右下图,思考: 季风区水田农业主要 分布在哪里?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种植业
• 全称植物栽培业。栽培各种农作物以及取得植物性 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种植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 分之一。在中国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 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亦指狭义的农 业,亦称农作物栽培业。
我国种植业的分布
•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有分南方和北 方,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田为主。
地势平条件:

中国的农业地理

中国的农业地理

中国的农业地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地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地理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的农业区划、农业资源分布、农业发展模式等方面,介绍中国的农业地理。

一、中国的农业区划中国的农业区划可以分为东、中、西三大农业区域。

东部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等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以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要农产品;中部地区主要包括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地势较为平坦,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西南山地等地,地势高原和山地较多,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作物种植。

二、农业资源分布中国的农业资源分布相对较为分散。

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流域,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土壤资源则呈现出东厚西薄、南肥北瘠的特点。

金黄色土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是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的重要土壤类型。

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方的湿润地带。

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华北的山地地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木材和林产品。

三、农业发展模式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经历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演变过程。

传统农业主要依赖人力和简单农具,农民主要从事自给自足的粮食种植。

现代农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大幅增加,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

然而,现代农业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和农产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中国开始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方式推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总结:中国的农业地理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中、西三大农业区划各具特色。

农业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东部地区相对较为丰富,而西部地区则较为贫乏。

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也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生态农业的转变,不断追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的地理特点决定了中国农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种植业区划

中国种植业区划

中国种植业区划种植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产业部门。

种植业区划包括粮、棉、油、糖、麻、烟、茶、桑、果、菜、药、杂等不同类型作物的生产条件、分布组合和发展方向的地域分异特点,以及各个区域发展不同类型种植业生产的适宜程度的研究,从而为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和布局、选建农作物商品生产基地、制定种植业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我国种植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解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很大成就。

我国粮食生产水平得到提高,2000年总产46218万吨,平均亩产284公斤,分别比1949年提高3.08倍和3.11倍。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产粮国之一。

棉花总产442万吨,亩产73公斤,比1949年增加9.0倍和5.64倍。

种植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发挥了防洪、灌溉、排涝、发电、运输等方面综合效益,减轻了旱涝灾害,为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奠定了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事业,解放前几乎一片空白。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机耕面积达65%以上(按耕地详查面积计为48%),农副产品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

电力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本形成了以排灌为主的农村电力网。

全国化肥、农药、塑料薄膜使用量增加,由于生产条件改善,极大地推动了种植业生产的发展。

种植业生产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作物布局还不够集中,一些生态最适宜区的优势还未充分发挥。

种植业生产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影响了整个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一些地区农田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用地养地相互脱节。

因此,在农业发展战略上,应充分考虑各类型种植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二、我国种植业结构、布局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基本上以生产粮食为主体,围绕着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进行布局和安排。

解放以来,粮食播种面积呈曲线下降趋势,1956年最高达20.45亿亩,到1987年下降为16.69亿宙,2000年为16.27亿亩。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及种植制度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及种植制度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及种植制度核心提示:玉米种植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技术的变迁有密切关系。

我国玉米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

2013年2月21日讯玉米种植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技术的变迁有密切关系。

我国玉米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

划分玉米种植区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历史的延续性; 2.根据不同地区光温水和无霜期等自然资源特点,及玉米生长发育对资源条件的要求划分种植区; 3.在分区命名时要体现种植制度的基本特征; 4.考虑到玉米在各生态区内农业生产中所占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根据上述原则,将中国的主要玉米种植区划分为五个明显各具特色的生态区:一.北方春播玉米区1.分区范围该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是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

1995年玉米播种面积约893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9.2%,总产量占全国的43.8%(吴景锋)。

北方春播玉米区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冬季低温干燥,无霜期130-170天。

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份地区温度适宜,日照充足,适于种植玉米,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玉米主要种植在旱地,有灌溉条件的玉米面积不足五分之一。

该地区玉米产量很高,平均达到每公顷6吨左右。

最高产量达到每公顷15吨。

2.种植制度北方春播玉米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

种植方式有三种类型:(1)玉米清种。

约占玉米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东北三省平原和内蒙古、陕西、甘肃、山西、河北的北部高寒地区。

由于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玉米为单季种植,但玉米在轮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与春小麦、高梁、谷子、大豆等作物轮作。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分解详解知识资料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分解详解知识资料
请在此处填写该国家的地形、政区图.
美国的河流
3、水源:
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美国的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4、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水运、公路和铁路相衔接, 交通四通八达.
3、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生物技术革命、化学革命等
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课本P49页读图思考
产量高
生产率高
商品率高
粮食需求少
1. 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阅读课本P50案例3思考问题
2、机械化程度高
3、科技水平高
4、商品率高
1、生产规模大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人均耕地
人多地少
主要农作物
水稻
生产规模

机械化程度

科技水平

商品率

经营方式
家庭经营小农经营,规模很小
1、面向市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
加拿大
阿根廷
澳大利亚
俄罗斯
乌克兰
东北
西北
2、世界商品谷物农业分布
思考:我国有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吗 主要分布在那里 跟其他国家的经营方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地理中的主要农业区

中国地理中的主要农业区

中国地理中的主要农业区中国是一个广袤的国家,拥有多样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由于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中国划分出了几个主要农业区,每个农业区都有其独特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特点。

本文将介绍中国地理中的主要农业区。

一、东北农业区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粮食和煤炭生产基地,也是农业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个农业区主要位于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同时,东北地区还有较长的冬季,适宜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畜牧业。

东北农业区的发展对于满足中国的粮食需求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淮海农业区黄淮海地区位于中国的东部,包括山东半岛、山东中部平原、河南中部平原、河南南部山地和江苏北部平原。

黄淮海农业区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充沛。

这里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同时还发展了棉花、油料作物和果树种植业。

黄淮海地区的农业发展对于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长江中下游农业区长江中下游农业区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包括四川盆地、贵州高原、江西南部、安徽、湖北和湖南等省份。

这个农业区拥有较长的农业历史和丰富的水资源。

由于气候条件的优势,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

此外,这里还以茶叶、荔枝、柑橘等特色农产品而闻名。

长江中下游农业区的发展对于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四、西南农业区西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区之一,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等省份。

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资源丰富,西南农业区具有多样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特点。

这里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也是中国茶叶和烟草的主要产区。

西南地区还以农产品加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而著名。

西南农业区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五、西北农业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包括陕西、宁夏、甘肃和青海等省份。

由于干燥的气候和水资源的匮乏,西北农业区以农业综合开发、草畜业和特色农产品为特点。

九大农业区划划定依据

九大农业区划划定依据

九大农业区划划定依据九大农业区划是指国家根据农业类型、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等因素划分的九个不同的农业区域。

这种区划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而进行的。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九大农业区划的依据和特点。

一、华北农业区: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农业发展依据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华北农业区气候干旱,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还有丰富的水果种植条件。

二、东北农业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农业发展依据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东北农业区气候寒冷,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大豆、玉米、小麦等作物,还有良好的牧草资源。

三、黄淮农业区:黄淮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重点区域之一,其农业发展依据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黄淮农业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还有优质的畜禽养殖条件。

四、长江中下游农业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农业发展依据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长江中下游农业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稻谷、蔬菜、水果等作物,还有发展渔业的良好条件。

五、西南农业区: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农业发展依据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西南农业区气候多样,土地资源丰富,适宜种植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还有良好的茶叶、烟草等经济作物种植条件。

六、西北农业区: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农业发展依据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西北农业区气候干旱,土地资源贫瘠,适宜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还有发展畜牧养殖的潜力。

七、长白山区:长白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农业发展依据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长白山区气候寒冷,土地资源丰富,适宜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还有发展林果种植、养殖业的潜力。

八、台湾农业区:台湾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农业发展依据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

台湾农业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资源丰富,适宜种植水稻、蔬菜、水果等作物,还有良好的渔业养殖条件。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教学目标
认识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差异
教学重点:
我国农业在地区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气候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畜牧 业
干湿地区划分
种植业、 林业、渔 业 参考课本93页图4.10及图册p40——41,联 系我国地形、降水的分布,思考以下问题:
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部分?它们的界线在哪 里?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年降水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2.我国的四大牧场是哪几个? 3.东西两部分有哪些农业类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西部:畜牧业;东部:种植业、林业、渔业。 原因:自然条件的差异——地形与气候;社会经济条件) 4.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5.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6.林业集中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 属于人工林? (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及东南部的人工林) 7.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南方地区) 8.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 (沿海地区)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秦岭-淮河 以南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海南
2.东部农业分布的南北差异
小明的家乡
小华的家乡
请你来帮忙:
你知道造成农 业南北差异的 原因了吗?
气候不同
你能在地图上找出他 俩的家乡所在地吗? 请指出这两地在耕地 类型、作物熟制和主 要农作物方面存在的 差异,并解释原因?
东北平原 小麦、甜菜 华北平原 小麦、花生 水稻、甘蔗

水稻种植区划

水稻种植区划

水稻种植区划根据水稻种植区域自然生态因素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中国稻区可以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稻作亚区。

南方3个稻作区的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93.6%,稻作区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可分为9个亚区;北方3个稻作区虽然仅占全国播种面积的6%左右,但稻作区跨度很大,包括7个明显不同的稻作亚区。

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南岭以南,为我国最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云南4省(自治区)的南部和台湾、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稻田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山间盆地。

稻作常年种植面积约510万公顷,占全国稻作总面积的17%。

本区水热资源丰富,稻作生长季260-365天,≥10°C的积温5800-9300°C,日照时数1000-1800小时;稻作期降雨量700-2000mm,稻作土壤多为红壤和黄壤。

种植制度是以双季籼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实行与甘蔗、花生、薯类、豆类等作物当年或隔年的水旱轮作。

部分地区热带气候特征明显,实行双季稻与甘薯、大豆等旱作物轮作。

稻作复种指数较高。

本区分3个亚区: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

2.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本区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山脉,北毗秦岭、淮河。

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省(市)的全部或大部,以及陕西、河南两省的南部。

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

稻作常年种植面积约1830万公顷,占全国稻作面积的61%。

本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稻作生长季210-260天,≥10℃的积温4500-6500℃,日照时数700-1500小时,稻作期降雨量700-1600mm。

稻作土壤在平原地区多为冲积土、沉积土和鳝血土,在丘陵山地多为红壤、黄壤和棕壤。

本区双、单季稻并存,籼、粳、糯稻均有,杂交籼稻占本区稻作面积的55%以上。

在20世纪60-80年代,本区双季稻占全国稻作面积的45%以上,其中,浙江、江西、湖南省的双季稻占稻作面积的80%-90%。

九大农业区划划定依据

九大农业区划划定依据

九大农业区划划定依据一、华北农业区划华北地区位于中国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省市。

该地区气候多样,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根据气候和土地利用情况,华北地区被划分为北方平原、太行山地、太行山麓丘陵、华北山区等四个农业区划。

北方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太行山地气温较低,适宜种植果树和经济作物。

太行山麓丘陵地形复杂,适合发展畜牧业和果树种植。

华北山区地势陡峭,多山地和山谷,适合发展林木种植和养殖业。

二、东北农业区划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气候寒冷,冬季长,夏季短。

根据气候和土地利用情况,东北地区被划分为东北平原、长白山地、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四个农业区划。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

长白山地气温较低,适宜种植耐寒作物和养殖业。

松嫩平原土地肥沃,适合发展粮食种植和畜牧业。

辽河平原地势较低,土地湿润,适合发展水稻种植和养殖业。

三、黄淮海农业区划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四个省份,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根据气候和土地利用情况,黄淮海地区被划分为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江南水乡等三个农业区划。

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发展粮食种植和养殖业。

江淮平原地势较低,土地湿润,适宜种植水稻和经济作物。

江南水乡地区河网密布,土壤肥沃,适合发展水稻种植、渔业和养殖业。

四、西南农业区划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气候多样,地形复杂。

根据气候和土地利用情况,西南地区被划分为川西高原、川东丘陵、云贵高原、滇西北高原等四个农业区划。

川西高原地势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适宜发展牧业和高原农作物种植。

川东丘陵地势较低,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云贵高原地势复杂,适合发展茶叶种植和经济作物。

滇西北高原地势较高,气候凉爽,适宜发展牧业和高原农作物种植。

五、西北农业区划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个省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中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划分

中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划分

中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划分
《中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划分》
中国是一个广袤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自然环境,因此在农业方面有着多样化的发展。

其中,畜牧业和种植业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中国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可以做出相应的划分。

在畜牧业方面,中国主要畜牧业区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

这些地区气候干燥,适宜草原草畜业的发展。

内蒙古拥有广袤的草原,是牛、羊等畜牧业的重要基地;新疆和西藏地处高原,养殖业以牦牛、绵羊为主。

此外,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等省也以种植业与畜牧业齐头并进而著称。

在种植业方面,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包括东北、东南、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地。

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区域,这里的气候和土地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水稻、大豆等作物。

东南沿海地区的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份以及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江西等省份拥有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适合种植水果、蔬菜等。

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则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

总体而言,中国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在国土范围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各自区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地区因其不同的气候和土地条件,为中国的畜牧业和种植业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也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种植业区划指标的确定

种植业区划指标的确定

种植业区划指标的确定一、农业区划的指标50年代和60年代均受到资料的限制,尚未具体提出区划的指标,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对西藏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不少人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提出一些具体指标。

现就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区划指标概述如下:郑度、张荣祖、杨勤业著《试论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一文认为:“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人为措施不易大规模或长时间地改变它。

以最暖月平均气温为主要指标,日均温稳定大于5℃的天数和影响作物越冬的温度条件为辅助指标,划出寒冻、寒冷、温凉、温暖等地域类别。

”并认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水分成为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限制性因子。

以干燥度(年蒸发力与年降水量之比)作为主要指标,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辅助指标,把西藏划分为湿润、亚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干旱五个地域类别。

”安新固《西藏农业区划初步探讨》一文虽无具体指标,但他认为:“从水热条件分布状况大体可分以下几种类型:暖热湿润类型、温暖半湿润类型、温暖半干旱类型,温凉半湿润类型、温凉半干旱类型、温凉干旱类型、寒冷半湿润类型,寒冷半干旱类型、寒凉干旱类型。

” 王保民《西藏气候区划》一文认为:“目前,人们一般采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作为划分气候带的主要指标,这在气温较低的西藏是不适用的。

我们采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积温作为主导指标,大于10℃日数作辅助指标划分为亚热带山地、高原温带、高原寒温带、高原寒带。

”在湿润情况方面,他认为:可采用年湿润系数作为主导指标,年降水量和6~9月降水量分别作为辅助和参考指标,将西藏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干燥五个类型。

林振耀、吴祥定著《青藏高原气候区划》一文认为:在西藏高原大于10℃的天数若少于50天,麦类作物难以成熟。

他们采用大于10℃的天数等于50天,作为高原上栽培作物能否成熟的重要指标,选用干燥度作为二级区划的主要指标,年降水量作为辅助指标,把全自治区划分为五个热量带(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高原温带、亚热带山地、热带北缘山地)和五个干湿不一的区域(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极干旱)。

全国县级种植业区划工作要点

全国县级种植业区划工作要点

出版物刊名: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页码: 20-30页
主题词: 种植业区划;种植业生产;农业自然资源;种植业结构;工作要点;增产途径;搭配品种;经济技术条件;种植区域;综合农业区划
摘要:一、目的和要求 种植业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类作物的生产事业。

种植业区划是综合农业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地规划和指导种植业生产的基础。

县级种植业区划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在基本摸清全县发展种植业生产家底的基础上,运用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行以种植业结构、布局、分区为中心内容的种植业区划,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分区分类指导种植业生产、制定种植业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种植业区划种植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产业部门。

种植业区划包括粮、棉、油、糖、麻、烟、茶、桑、果、菜、药、杂等不同类型作物的生产条件、分布组合和发展方向的地域分异特点,以及各个区域发展不同类型种植业生产的适宜程度的研究,从而为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和布局、选建农作物商品生产基地、制定种植业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我国种植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解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很大成就。

我国粮食生产水平得到提高,2000年总产46218万吨,平均亩产284公斤,分别比1949年提高3.08倍和3.11倍。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产粮国之一。

棉花总产442万吨,亩产73公斤,比1949年增加9.0倍和5.64倍。

种植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发挥了防洪、灌溉、排涝、发电、运输等方面综合效益,减轻了旱涝灾害,为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奠定了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事业,解放前几乎一片空白。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机耕面积达65%以上(按耕地详查面积计为48%),农副产品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

电力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本形成了以排灌为主的农村电力网。

全国化肥、农药、塑料薄膜使用量增加,由于生产条件改善,极大地推动了种植业生产的发展。

种植业生产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作物布局还不够集中,一些生态最适宜区的优势还未充分发挥。

种植业生产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影响了整个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一些地区农田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用地养地相互脱节。

因此,在农业发展战略上,应充分考虑各类型种植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二、我国种植业结构、布局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基本上以生产粮食为主体,围绕着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进行布局和安排。

解放以来,粮食播种面积呈曲线下降趋势,1956年最高达20.45亿亩,到1987年下降为16.69亿宙,2000年为16.27亿亩。

经济作物面积逐步扩大,从播种面积所占的百分比看,1952年占总播种面积的8.8%,1975年为9%,1984年为13.4%,1987年为14.3%,2000年为26%。

(一)主要粮食作物的现状与发展方向稻、麦、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2000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4。

小宗粮食作物如豆类、谷子等常被人们视为低产作物,因而面积有所压缩,近年有所增长。

今后,应继续调整粮食作物的生产布局,适当调整粮食作物内部结构。

我国的粮食生产除少量商品性生产和品种调剂之外,应基本就地解决自给,避免远距离大调大运。

在主攻粮食亩产的同时,也要注意改善品质,逐步提高小麦、玉米、大豆的比重,增种谷子、高粱和小杂豆,充分发挥稻麦增产潜力,把粮食作物和豆科养地作物适当搭配起来。

(二)主要经济作物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大田经济作物具有种类繁多,分布面广,种植分散,技术性强,商品率较高的特点。

棉花面积和产量波动大,布局发生明显变化,突出表现在新疆棉区的崛起;油料作物中,油菜和向日葵近年来扩大也很多;糖料作物种植面积也有所增加。

但棉花、油料、大豆、糖料仍不能满足需要。

烟草面积增加较多,但质量不高。

今后,应进一步调整经济作物布局和结构。

我国的经济作物生产,应择优种植、适当集中,以提高单产和品质为主,建立各种类型、各具特色的集中产区。

(三)茶、桑、果树等多年生经济作物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我国茶区分散,管理粗放,以致茶叶品质下降,花色品种不对路,需加以调整;桑蚕历史悠久,丝绸是传统的外贸出口商品,无论产茧量或产丝量都遥居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产区分散,重量轻质,因此量多质差,布局不当;我国果树资源丰富,发展快,栽培区广,目前栽培面积不小,但投产面积所占比重小,单产水平低,今后,应在逐步改造茶、桑(柞)、果园的同时,创造条件,适当扩大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加强科学管理,提出新的生态和种植适宜区,选建高产优质商品生产基地。

三、我国种植业区的划分根据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内相似性;作物结构、布局和种植制度的区内相似性;种植业发展方向和关键措施的区内相似性;保持一定行政区界的完整性的原则,将我国种植业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31个二级区。

Ⅰ.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本区地少人多,商品率和机械化水平较高,土地资源丰富,垦殖历史短,为我国春小麦和大豆的重要产区。

甜菜、亚麻等经济作物发展较快,潜力大,土特产资源丰富,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是我国苹果和梨的商品基地之一。

本区肩负着向国家大量提供商品粮、大豆等任务。

今后,应坚持以提高亩产为主,有计划地扩大耕地面积,加速以农业机械化为中心环节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使本区成为全国稳产、高产的商品生产基地。

本区分6个二级区:Ⅰ1.大小兴安岭区;Ⅰ2.三江平原区;Ⅰ3.松嫩平原区;Ⅰ4.长白山区;Ⅰ5.辽宁平原丘陵区;Ⅰ6.黑吉西部区。

Ⅱ.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本区一年一熟旱地农业,以旱粮为主,为我国旱地农业较为集中地区之一,也是农牧交替,生产条件较差的地区,但抗旱保墒耕作栽培技术经验丰富。

果树生产活力大,果品质优,但耕作粗放,广种薄收,产量低而不稳。

应逐步以牧林为主,农林牧全面发展,努力抓好粮食生产,不断提高粮食自给水平,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果树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建设成为全国甜菜、亚麻籽、向日葵和干鲜果品生产基地。

本区分3个二级区:Ⅱ1.内蒙古北部区;Ⅱ2.长城沿线区;Ⅱ3.黄土高原区。

Ⅲ.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本区冬小麦、玉米、甘蔗、大豆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的主要棉区,其它经济作物发展潜力也很大;一年二熟为主;为我国温带果品生产的集中产区。

旱、涝、碱、薄是本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障碍。

应在保持粮食总产稳定增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重点调整和发展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逐步建设成为粮、棉、油、烟、麻、桑、果、菜等综合发展的重要基地。

本区分5个二级区:Ⅲ1.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区;Ⅲ2.冀、鲁、豫低洼平原区;Ⅲ3.黄淮平原区;Ⅲ4.山东丘陵区;Ⅲ5.汾渭谷地豫西平原区。

Ⅳ.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本区地少人多,劳力充裕,集约化水平高。

平原地区洪、涝、渍害较严重,一些低洼稻田土壤次生潜育化加重。

今后,继续发挥各种作物亩产较高和商品率高的优势,稳定粮、棉、油菜面积,发展花生、芝麻,继续发挥作为全国商品粮、棉、麻等商品基地的作用。

在巩固蚕桑、茶叶老产区的同时,在适宜区内发展新的蚕桑、茶叶产区。

本区分3个二级区:Ⅳ1.长江下游平原区;Ⅳ2.鄂、豫、皖丘陵山地区;Ⅳ3.长江中游平原区。

Ⅴ.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桔区本区粮食生产以双季稻为主,亩产水平和商品率高,但粮食生产发展不平衡。

各种大田经济作物的发展有广阔前景,但亩产水平还不高,丘陵山地面积大,茶叶、油茶、柑桔等木本经济作物的活力也较大。

今后,应抓紧粮食生产,充分发挥水稻增长活力,在粮食自给有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选建一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加速粮、茶、桔、烟草、油菜、苎麻及名优产品的生产。

本区分2个二级区:Ⅴ1.江南丘陵区;Ⅴ2.南岭山地丘陵区。

Ⅵ.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本区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双季稻的主产区和唯一的热带作物产地。

也是甘蔗和亚热带水果主产区。

农作物种类繁多,种植制度复杂多样,耕作技术和专业化水平高,但发展不平衡。

应继续抓紧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调整甘蔗布局,使其产量有较大增加;积极发展热带、亚热带水果;巩固和发展花生、茶叶、桑蚕等名土特产品生产;建设为我国甘蔗、热带作物、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

本区分4个二级区:Ⅵ1.闽、粤、桂中南部区;Ⅵ2.云南南部区;Ⅵ3.海南岛、雷州半岛区;Ⅵ4.台湾区。

Ⅶ.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桔桑区本区水稻、旱粮并重,稻谷增产潜力较大,经济作物以油菜、柑桔、桑为主,是我国重要商品基地之一。

作物种植制度复杂多样,以稻麦两熟和旱作三熟为主。

常有春、伏旱和秋涝等自然灾害。

应以提高单产为主,逐步提高复种指数,全面安排夏、秋收作物,着重发挥秋收作物的优势,稳定现有粮食面积,调整经济作物布局,建立油菜、柑桔、桑、茶和白肋烟商品基地,发展核桃、板栗等木本经济作物。

本区分2个二级区:Ⅶ1.秦岭大巴山区;Ⅶ2.四川盆地区。

Ⅷ.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本区山地面积大,地型错综复杂,立体农业明显,种植制度多样,气候差异悬殊,水稻旱粮并重,烟、油菜、茶等经济作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岩溶面积大,生产水平不高。

今后,高山区和半高山区以林为主;丘陵和河谷平坝区以发展种植业为主;逐步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提高粮食单产,适当扩大油菜面积,提高烟叶质量,适当发展甘蔗生产,发展果树和经济林木。

本区分2个二级区:Ⅷ1.湘西、黔东区;Ⅷ2.黔西、云南中部区。

Ⅸ.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本区地域辽阔,平原多,为分散的绿洲灌溉农业,棉花、甜菜、瓜果品质优异,为我国西部小麦主产区。

单产水平不高,经济作物发展不快,应继续发展棉花、甜菜、葡萄、瓜果,建设成为我国长绒棉、葡萄、杏干、甜瓜、香梨的主要生产基地。

本区分2个二级区:Ⅸ1.蒙、甘、宁、青、北疆区;Ⅸ2.南疆区。

Ⅹ.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本区为独特的高寒种植业,作物垂直分布明显,冬小麦发展迅速,且产量高。

自然灾害频繁,技术水平低。

应以发展青稞、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适当发展油菜,稳步发展甜菜、果树,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

本区分2个二级区:Ⅹ1.藏东南、川西区;Ⅹ2.藏北、青南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