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植业区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种植业区划

种植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产业部门。种植业区划包括粮、棉、油、糖、麻、烟、茶、桑、果、菜、药、杂等不同类型作物的生产条件、分布组合和发展方向的地域分异特点,以及各个区域发展不同类型种植业生产的适宜程度的研究,从而为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和布局、选建农作物商品生产基地、制定种植业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我国种植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

解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国粮食生产水平得到提高,2000年总产46218万吨,平均亩产284公斤,分别比1949年提高3.08倍和3.11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产粮国之一。棉花总产442万吨,亩产73公斤,比1949年增加9.0倍和5.64倍。

种植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发挥了防洪、灌溉、排涝、发电、运输等方面综合效益,减轻了旱涝灾害,为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奠定了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事业,解放前几乎一片空白。目前,在农业生产中,机耕面积达65%以上(按耕地详查面积计为48%),农副产品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电力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本形成了以排灌为主的农村电力网。

全国化肥、农药、塑料薄膜使用量增加,由于生产条件改善,极大地推动了种植业生产的发展。

种植业生产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作物布局还不够集中,一些生态最适宜区的优势还未充分发挥。种植业生产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影响了整个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一些地区农田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用地养地相互脱节。因此,在农业发展战略上,应充分考虑各类型种植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二、我国种植业结构、布局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基本上以生产粮食为主体,围绕着粮食作物和

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进行布局和安排。解放以来,粮食播种面积呈曲线下

降趋势,1956年最高达20.45亿亩,到1987年下降为16.69亿宙,2000年为16.27亿亩。经济作物面积逐步扩大,从播种面积所占的百分比看,1952年占总播种面积的8.8%,1975年为9%,1984年为13.4%,1987年为14.3%,2000年为26%。

(一)主要粮食作物的现状与发展方向稻、麦、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2000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4。小宗粮食作物如豆类、谷子等常被人们视为低产作物,因而面积有所压缩,近年有所增长。今后,应继续调整粮食作物的生产布局,适当调整粮食作物内部结构。我国的粮食生产除少量商品性生产和品种调剂之外,应基本就地解决自给,避免远距离大调大运。在主攻粮食亩产的同时,也要注意改善品质,逐步提高小麦、玉

米、大豆的比重,增种谷子、高粱和小杂豆,充分发挥稻麦增产潜力,把

粮食作物和豆科养地作物适当搭配起来。

(二)主要经济作物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大田经济作物具有种类繁多,分布面广,种植分散,技术性强,商品率较高的特点。棉花面积和产量波动大,布局发生明显变化,突出表现在新疆棉区的崛起;油料作物中,油菜和向日葵近年来扩大也很多;糖料作物种植面积也有所增加。但棉花、油料、大豆、糖料仍不能满足需要。烟草面积增加较多,但质量不高。今后,应进一步调整经济作物布局和结构。我国的经济作物生产,应择优种植、适当集中,以提高单产和品质为主,建立各种类型、各具特色的集中产区。

(三)茶、桑、果树等多年生经济作物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我国茶区分散,管理粗放,以致茶叶品质下降,花色品种不对路,需加以调整;桑蚕历史悠久,丝绸是传统的外贸出口商品,无论产茧量或产丝量都遥居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产区分散,重量轻质,因此量多质差,布局不当;我国果树资源丰富,发展快,栽培区广,目前栽培面积不小,但投产面积所占比重小,单产水平低,今后,应在逐步改造茶、桑(柞)、果园的同时,创造条件,适当扩大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加强科学管理,提出新的生态和种植适宜区,选建高产优质商品生产基地。

三、我国种植业区的划分

根据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内相似性;作物结构、布局和种植制度的区内相似性;种植业发展方向和关键措施的区内相似性;保持一定行政区界的完整性的原则,将我国种植业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31个二级区。Ⅰ.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本区地少人多,商品率和机械化水平较高,土地资源丰富,垦殖历史短,为我国春小麦和大豆的重要产区。甜菜、亚麻等经济作物发展较快,潜力大,土特产资源丰富,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是我国苹果和梨的商品基地之一。本区肩负着向国家大量提供商品粮、大豆等任务。今后,应坚持以提高亩产为主,有计划地扩大耕地面积,加速以农业机械化为中心环节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使本区成为全国稳产、高产的商品生产基地。

本区分6个二级区:Ⅰ1.大小兴安岭区;Ⅰ2.三江平原区;Ⅰ3.松嫩平原区;Ⅰ4.长白山区;Ⅰ5.辽宁平原丘陵区;Ⅰ6.黑吉西部区。

Ⅱ.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本区一年一熟旱地农业,以旱粮为主,为我国旱地农业较为集中地区之一,也是农牧交替,生产条件较差的地区,但抗旱保墒耕作

栽培技术经验丰富。果树生产活力大,果品质优,但耕作粗放,广种薄收,产量低而不稳。应逐步以牧林为主,农林牧全面发展,努力抓好粮食生产,不断提高粮食自给水平,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果树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建设成为全国甜菜、亚麻籽、向日葵和干鲜果品生产基地。

本区分3个二级区:Ⅱ1.内蒙古北部区;Ⅱ2.长城沿线区;Ⅱ3.黄土高原区。Ⅲ.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本区冬小麦、玉米、甘蔗、大豆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的主要棉区,其它经济作物发展潜力也很大;一年二熟为主;为我国温带果品生产的集中产区。旱、涝、碱、薄是本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障碍。应在保持粮食总产稳定增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重点调整和发展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逐步建设成为粮、棉、油、烟、麻、桑、果、菜等综合发展的重要基地。

本区分5个二级区:Ⅲ1.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区;Ⅲ2.冀、鲁、豫低洼平原区;Ⅲ3.黄淮平原区;Ⅲ4.山东丘陵区;Ⅲ5.汾渭谷地豫西平原区。

Ⅳ.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本区地少人多,劳力充裕,集约化水平高。平原地区洪、涝、渍害较严重,一些低洼稻田土壤次生潜育化加重。今后,继续发挥各种作物亩产较高和商品率高的优势,稳定粮、棉、油菜面积,发展花生、芝麻,继续发挥作为全国商品粮、棉、麻等商品基地的作用。在巩固蚕桑、茶叶老产区的同时,在适宜区内发展新的蚕桑、茶叶产区。

本区分3个二级区:Ⅳ1.长江下游平原区;Ⅳ2.鄂、豫、皖丘陵山地区;Ⅳ3.长江中游平原区。

Ⅴ.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桔区本区粮食生产以双季稻为主,亩产水平和商品率高,但粮食生产发展不平衡。各种大田经济作物的发展有广阔前景,但亩产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