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色谱法分离原理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色谱分离原理 ppt

色谱分离原理  ppt
溶质分子 的 极化率 溶质分子的 偶极矩
2

B3 B4 0
溶质分子 的氢键 其他作用能

6—17

6.4 色谱保留值
6.4.3 气相色谱保留规律 气相色谱通常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两种分离模式。对气液色谱而言,
色谱保留主要取决于溶质在气液两相的分配系数K,其热力学表达式为
s S s InK RT R
谱柱的一端,流动相连续通过色谱固定相将样品中的组分一次洗脱出色谱柱, 样品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使其在两相中的竞争性分配能力产生差异,
因此按一定顺序一次分开。此法是最简便的色谱分离分析方法,分析型色谱
通常都用此法。 在置换色谱中,样品一次性加到柱上后采用置换剂作为流动相连续流
经色谱柱,依次将组分置换下来。作为流动相或流动相的组分,置换剂与
6.3 区带迁移
在柱色谱中,被分离组分区带的迁移完全发生在流动相中。
迁移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通常,柱色谱实验都是把样品从色谱柱一端引入,在另 一端检测从柱中流出的流动相。 实现色谱的选择性区带 迁移的三种基本方式: 洗脱法 置换法 前沿法
6.3 区带迁移
在洗脱色谱中,流动相和固定相通常处于平衡状态,样品一次性加在色
键合相色谱(BPC)
尺寸排斥色谱(SEC) 离子交换色谱(IEC)
色 谱 法
6.2 色谱过程及分类
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相对极性不同可分为正相分配色谱和
反相分配色谱。
上述所有将固定相装在色谱柱中的方法都属于柱色谱。如 果将固定相均匀涂抹在玻璃板、铝箔或塑料等支撑物上,使固 定相呈平板状,流动相则沿薄板移动进行分离,此法称为薄层 色谱法。如果采用滤纸作为支撑物则成为纸色谱。薄层色谱和 纸色谱合称为平面色谱。 纸色谱由于分离能力差,目前基本已被薄层色谱取 代。

色谱分离基础PPT课件

色谱分离基础PPT课件
第32页/共93页
第33页/共93页
第34页/共93页
Section 1 modules of a GC
1 carrier gases 2 sample injection system 3 column packing and column ovens 4 detectors
第35页/共93页
第8页/共93页
色谱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 (1)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 (2)影响分离及柱效的因素与提高柱效的途径。(3)柱效与分离度 的评价指标及其关系。
第9页/共93页
色组分保留时间为何不同?色谱峰为何变宽?理 论
组分保留时间: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控制; (组分和固定液的结构和性质)
萃取(分配)、蒸馏(沸点)、沉淀(溶解度)、 色谱(连续使用分离步骤)
第1页/共93页
2. History of chromatography
1906, Russian botanist Michail Tswett Calcium carbonate Extracts of leaf pigments 色素 Chlorophylls 叶绿素 Xanthophylls 叶黄素 Spirilloxanthin 螺旋黄质
viscosity of the phase
第31页/共93页
第一章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
Section 1 modules of a GC Section 2 detector of gas chromatograph Section 3 stationary phases in gas-liquid chromatograph Section 4 stationary phases for G-S chromatograph Section 5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色谱分离过程最终版ppt课件

色谱分离过程最终版ppt课件

R
)2 16( tR )2
n=L/H
Y1/ 2
其中L为色谱柱的柱长; H为理论板高度。
Wb
;.
24
考虑到组分在死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用调整保留时间代替保留时间,得有 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n 5.54( tR )2
Y1/ 2
n有效
5.54(
t
' R
)2
Y1/ 2
16(
t
' R
)2
Wb
H 有效
;.
45
高效液相色谱仪
✓ 高效液相色谱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的一种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技术。
✓ 特点如下: ✓ 高压 一般可达(150~350)×105 Pa ✓ 高速 一般可达1~10mL/min ✓ 高效 ✓ 高灵敏度 ✓ 分析时使用样品少 一般仅几毫升
;.
46
高效液相色谱仪流程(图)
1.贮液罐(滤棒,可滤去颗粒状物质) 2.高压泵(输液泵) 3.进样装置 4.色谱柱——分离 5.检测器——分析 6.废液出口或组分收集器 7.记录装置
❖ 调整保留时间(t R '):t R'= t R-t M
;.
21
❖ 分离度
❖ 峰宽Wb:色谱峰拐点处的两条 切线与基线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 离;
❖ 半峰宽Y1/2:峰高一半处对应的 峰宽,为2.35 ;
❖ 相邻色谱峰峰顶之间的距离除以 此二色谱峰的平均宽度。用R表 示:
t t R
r2 r1
2tr
;.
32
优点: ❖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 ❖ 分离时间短,工作效率高; ❖ 展开剂选择范围广,展开方式多样; ❖ 显色方便,检测手段丰富; ❖ 既可分析,又可制备; ❖ 试样一般不需要经过严格预处理即可分离。

气相色谱法概述

气相色谱法概述

• 测量臂:连接在色谱柱之后的一臂,电阻R1 • 参考臂:连接在色谱柱之前只通载气的一臂,电阻R2 • R1、R2与两个阻值相等的固定电阻R3、R4组成 桥式电路(惠斯敦电桥)
36
气相色谱仪
2)热导检测器结构示意图
37
气相色谱仪
3)热导检测器工作原理 • 当载气以恒定速度通入电导池,并以恒定电压给 热导池通电时,热丝温度升高。 • 产生的热量经载气带走,并以热传导方式传递给 池体 • 当热量的产生与散失建立动态平衡时,钨丝温度 恒定。若测量臂无样品气体通过,只通载气时, 两个钨丝温度相等,R1=R2。 • 根据惠斯敦电桥原理: R1/R2=R3/R4 →VAB=0 → 检流计G中无电流通 过(IG=0),检流计指针停在零点。
气相色谱仪
2. 进样系统(sample injection system) • 进样器:样品导入装置
-手动进样器 -自动进样器 微量注射器(液体试样) 六通阀(气体试样)
• 气化室:使样品瞬间气化
• 进样体积:
-填充柱:10μL -毛细管柱:1μL
15
气相色谱仪
3. 分离系统(separation system) • 色谱柱 • 柱温箱
气相色谱仪
3)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1. 检测依据 2. 结构及工作原理 3. 应用 4. 优点 5. 缺点 6. 使用注意事项
54
气相色谱仪
1. 检测依据 放射性物质辐射线的作用下,间接使组分导电, 形成离子流,通过测定离子流确定组分浓度 选择型、浓度型
2. 结构及工作原理 1)电子捕获检测器构件 2)电子捕获检测器结构示意图 3)电子捕获检测器工作原理
32
气相色谱仪
1)热导检测器(TCD)

《色谱分离法》课件

《色谱分离法》课件

按分离机制分类
吸附色谱法
利用固体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 吸附能力差异进行分离。
分配色谱法
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 配平衡实现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法
利用离子交换剂对不同离子的 亲和力差异进行分离。
空间排阻色谱法
利用凝胶的分子筛效应,根据 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03 色谱分离法的操作流程
CHAPTER
样品前处理
度法、荧光光谱法等。
检测灵敏度设置
根据待分离物质的浓度设置合适 的检测灵敏度,以提高检测准确
性。
收集结果
根据检测结果将各组分分别收集 起来,并进行后续处理和利用。
04 色谱分离法的优缺点
CHAPTER
优点
分离效果好
色谱分离法可以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 进行高效分离,得到较为纯净的单一 组分。
适用范围广
在药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药物分离纯化是色谱分离法应用的重 要领域之一。通过色谱分离法,可以 将混合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与杂质进行 分离,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药效。
在药物分离纯化中,色谱分离法可以 用于中药、西药、生物药物等的分离 纯化,如大黄素、紫杉醇、蛋白质等 物质的分离纯化。
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01
色谱分离法在食品检测中也有广 泛应用,主要用于食品中农药残 留、添加剂、有害物质的检测。
1950年代
出现了气相色谱法,利用气体 作为流动相,广泛应用于气体
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
1960年代
出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 高分离效能的色谱柱和高压泵 ,提高了分离速度和灵敏度。
色谱分离法的应用领域
医药工业
用于药物生产和质量控制,以 及生物样品的分离和纯化。
食品工业

气相色谱分离原理PPT精选课件

气相色谱分离原理PPT精选课件
18
下次课程问题
今有一正已烷溶液,其中含有微量苯系物,你能设计用气相色谱法 分析该溶液的方案吗?要求各苯系物与溶剂间能完全分离(提示:1、 可查阅文献资料;2、先分析问题的难点。)
19
20
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基线
峰高
峰面积
峰高
保留值
区域宽度
基线
22
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保留值 以时间表示
死时间t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
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 这种物质的流动速度将与流动相的流速相近
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历的时间。它
相应于样品到达柱末端的检测器所需的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R′ 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的时间。实际上
1938年,Kuhn因在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离析与结构分析中取得了重
大研究成果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从此色谱法开始为人们所重视,迅速
为各国科学家们所注目,广泛被采用起来。此后,相继出现了各种色谱
方法(如下表所示)。现在的色谱分析已经失去颜色的含义,只是沿用
色谱这个名词。
年代
发明者
发明的色谱方法或重要应用
在弹性石英玻璃或 玻璃毛细管内壁 附有吸附剂薄层 或涂渍固定液等
具有多孔和强 渗透能力 的滤纸或 纤维素薄 膜
在玻璃板上 涂有硅胶 G薄层
液体或气体流动相从柱头向柱尾 连续不断地冲洗
液体流动相从 滤纸一端 向另一端 扩散
液体流动相 从薄层板 一端向另 一端扩散
名称
柱色谱
纸色谱
薄层色谱
16
色谱法的分类3
选择因子

色谱分离原理PPT教案

色谱分离原理PPT教案
误差是相对真值而言的。而真值是客观存 在的数值,我们是不知道的。所以在一般 的情况下,以测定多次的平均值来表示。
第7页/共36页
2. 偏差
前面的讨论己知:真值我们是不知 道的,实际的测定中用平均值来表 示,下面引出偏差的概念。
第8页/共36页
偏差的意义
偏差(d)与误差在概念上是不同: 误差:测定值与真值之差 偏差:测定值(Xi)与平均值( X)
因此,在定量分析测试的工作中,首先 必须掌握规范的操作技术,一丝不苟。 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过程的变化情况。
第25页/共36页
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第26页/共36页
1、有效数字的意义
什么是有效数字 ? 在实际分析测定工作中能测量
到的、有实际数值意义的数字, 称之为有效数字。
第27页/共36页
盐若等对的仪侵蚀器而进引行入校杂正质、;试剂提纯、纠正不 3规. 范试的剂操误差作:等所,用上试面剂的或原蒸因馏所水产中生含的有系微统量误杂
质等。
4差. 是主可观以误差消:除测的试。人员对操作条件如:对终点
颜色的辨别、体积的用量等, 在多次的测 定中人为的受前面测定的影响,而产生的误 差。
第23页/共36页
重点与难点
1、误差的有关概念及表示。 2、有效数字的表示与运算规则。
3、定量分析中的数据处理及评价。 4、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5、工作曲线与回归分析。 6、关于误差及数据处理的计算 。
第3页/共36页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第4页/共36页
一、误差的概念
1. 误差
(有关符号:Xi-测定值,XT-真值, -平均值)
第33页/共36页
计算结果有效数据位数的取舍
1. 加减的计算结果,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 的那个数据为准来修约;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
✓ 要求:
固定相→离子交换树脂
流动相→水为溶剂的缓冲溶液
被分离组分→离子型的有机物或无机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离机制见图示
✓ 阳离子交换树脂 RSO3-H+ + X+ → RSO3-X+ + H+
固定离子 可交换离子 待测离子
选择性系数
K S [ [R R3 3 S S H X O O ] ]S S[ [H X ] ]m m [R [R3 S 3 H S X O ]O ] S S[[ H X ]] m
色谱图相关术语
.峰面积(Peak Area): .标准偏差(σ)(Standard Error): .拖尾峰(Tailing Peak): .前伸峰(Leading Peak):
.鬼峰,假峰(Ghost Peak):
色谱图相关术语
. 基线(Baseline): . 基线飘移(Baseline Drift): . 基线噪声(N) (Baseline Noise): . 谱带扩展(Band Broadening):
✓ 分离机制见图示
狭义分配系数
K Cs Xs Vs Cm Xm Vm
Cs为溶质分子在固定的 相浓 中度 Vs为固定相的体积 Cm为溶质分子在流动的 相浓 中度 Vm为流动相的体积
注:K与组分的性质、流动相的性质、固定相的性质 以及柱温有关 next
图示
✓ 分离机制 利用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溶解度差别实现分离 连续萃取过程 back
注:Ka与组分的性质、吸附剂的活性、流动相的性质 及温度有关 next
图示
✓ 分离机制: 各组分与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差异而实现分离 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无数次洗脱→分开 back

色谱分离技术PPT课件

色谱分离技术PPT课件
第6页/共101页
第7页/共101页
色谱分类方法
按照分离过程中相系统的形式和特征,可分为: 柱色谱法
填充柱色谱法 毛细管色谱法 平板色谱法
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第8页/共101页
按流动相,可分为: 气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超临界色谱法 按固定相物态,气相色谱法可分为:
气固色谱法 气液色谱法 按流动相物态,液相色谱法可分为: 液固色谱法 液液色谱法
创始人:茨维特(Tsweet)1906
纸色谱
石油醚
植物色 素的石 油醚提 取液
菊根粉或 碳酸钙
薄层色谱
连续色带—色层或色谱 色谱法得名
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离子色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
第15页/共101页
2.色谱法的特点
(1)概念 色谱法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并
固定相和流动相、操作条件。
④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不含强烈的操作条件, 因而不容易使物质变性,特别适于不稳定的大分子 有机化合物。
第18页/共101页
缺点: 处理量小、操作周期长、不能连续操作,因此主要用于实验室,工业生产上应用较少。
第19页/共101页
3.色谱法的分类 吸附色谱法
分配色谱法
分离机理 操作方法
1975
1981
Izmailov, Shraiber Taylor, Uray Martin, Synge Consden等 Macllean Martin, James Van Deemter等
Golay Porath, Flodin
Moore Giddings
Small Jorgenson等
最先使用薄层色谱法。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了锂和钾的同位素。 提出色谱塔板理论;发明液-液分配色谱;预言了气体可作为流动相(即气相色

色谱分离法23页PPT

色谱分离法23页PPT
18
凝胶过滤色谱标准曲线
19
酶分离纯化的方案设计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is known about four proteins:
Protein
Mr
pI
Subunits
A
13,100
5.2
1
B
14,200
9.1
1
C
35,500
6.2
1
D
200,000
5.8 4 identical,
50,000
each
20
a. Sketch the elution profile expected if this mixture is run on a Sephadex G-100 gel filtration column run in 50 mM phosphate buffer, pH 6. Label the peaks.
亲 和 色 谱 Affinity 选择性的生物作用力 亲和性
chromatography
3
■ 色析法的发展过程:
Martin, Synge (1952)
圆形滤纸 Paper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PPC)
管柱层析
长条滤纸
加展开液
薄层层析 (TLC)
容量变大
容量更大
Adapted from Scope RK (1987) Protein Purification – Principles and P4ractice p.9
10
Sephacryl 烯丙烯基葡聚糖与N、N’-亚甲基 双丙烯酰胺经共聚而制备的一种共价交联 的刚性珠体。 S-200 5000~250,000 S300/400/500/1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色谱法分离原理一.教学内容1.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2.色谱分离的理论基础3.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二.重点与难点1.塔板理论,包括流出曲线方程、理论塔板数(n)及有效理论塔板数(n e f f)和塔板高度(H)及有效塔板高度(H e f f)的计算2.速率理论方程3.分离度和基本分离方程三.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色谱分离方法的原理2.掌握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峰)所代表的各种技术参数的准确含义3.能够利用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方程判断影响色谱分离各种实验因素4.学会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四.学时安排4学时第一节概述色谱法早在1903年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分离植物色素时采用。

他在研究植物叶的色素成分时,将植物叶子的萃取物倒入填有碳酸钙的直立玻璃管内,然后加入石油醚使其自由流下,结果色素中各组分互相分离形成各种不同颜色的谱带。

这种方法因此得名为色谱法。

以后此法逐渐应用于无色物质的分离,“色谱”二字虽已失去原来的含义.但仍被人们沿用至今。

在色谱法中,将填入玻璃管或不锈钢管内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液体)称为固定相;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装有固定相的管子(玻璃管或不锈钢管)称为色谱柱。

当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类型、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的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从不同角度,可将色谱法分类如下:1.按两相状态分类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气相色谱(G C)根据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还是固定液(附着在惰性载体上的一薄层有机化合物液体),又可分为气固色谱(G S C)和气液色谱(GL C)。

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液相色谱(LC)同理液相色谱亦可分为液固色谱(L SC)和液液色谱(L LC)。

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色谱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F C)。

随着色谱工作的发展,通过化学反应将固定液键合到载体表面,这种化学键合固定相的色谱又称化学键合相色谱(CB PC).2.按分离机理分类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称为吸附色谱法。

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分配色谱法。

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

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为凝胶色谱法或尺寸排阻色谱法。

最近,又有一种新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固定化分子)的高专属性亲和力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亲和色谱法,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

3.按固定相的外型分类固定相装于柱内的色谱法,称为柱色谱。

固定相呈平板状的色谱,称为平板色谱,它又可分为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4.按照展开程序分类按照展开程序的不同,可将色谱法分为洗脱法、顶替法、和迎头法。

洗脱法也称冲洗法。

工作时,首先将样品加到色谱柱头上,然后用吸附或溶解能力比试样组分弱得多的气体或液体作冲洗剂。

由于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被冲洗剂带出的先后次序也不同,从而使组分彼此分离。

这种方法能使样品的各组分获得良好的分离,色谱峰清晰。

此外,除去冲洗剂后,可获得纯度较高的物质。

目前,这种方法是色谱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顶替法是将样品加到色谱柱头后,在惰性流动相中加入对固定相的吸附或溶解能力比所有试样组分强的物质为顶替剂(或直接用顶替剂作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将各组分按吸附或溶解能力的强弱顺序,依次顶替出固定相。

很明显,吸附或溶解能力最弱的组分最先流出,最强的最后流出。

此法适于制备纯物质或浓缩分离某一组分;其缺点是经一次使用后,柱子就被样品或顶替剂饱和,必须更换柱子或除去被柱子吸附的物质后,才能再使用。

迎头法是将试样混合物连续通过色谱柱,吸附或溶解能力最弱的组分首先一纯物质的状态流出,其次则以第一组分和吸附或溶解能力较弱的第二组分混合物,以此类推。

该法在分离多组分混合物时,除第一组分外,其余均非纯态,因此仅适用于从含有微量杂质的混合物中切割出一个高纯组分(组分A),而不适用于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第二节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一)色谱流出曲线和色谱峰由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强度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

曲线上突起部分就是色谱峰。

如果进样量很小,浓度很低,在吸附等温线(气固吸附色谱)或分配等温线(气液分配色谱)的线性范围内,则色谱峰是对称的。

(二)基线在实验操作条件下,色谱柱后没有样品组分流出时的流出曲线称为基线,稳定的基线应该是一条水平直线。

(三)峰高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表示。

基线(a)峰高(h)(四)保留值1.死时间t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它正比于色谱柱的空隙体积,因为这种物质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故其流动速度将与流的比动相流动速度相近。

测定流动相平均线速ū时,可用柱长L与t值计算,即ū= L/t2.保留时间tr试样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过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3.调整保留时间tr´某组分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即tr ´= tr- t由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tr包含了组分随流动相通过柱子所须的时间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所须的时间,所以tr实际上是组分在固定相中保留的总时间。

保留时间是色谱法定性的基本依据,但同一组分的保留时间常受到流动相流速的影响,因此色谱工作者有时用保留体积来表示保留值。

4.死体积V指色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

当后两相很小可忽略不计时,死体积可由死时间与色谱柱出口的载气流速Fc o (cm3·mi n-1)计算。

V0= tFc o式中Fc o为扣除饱和水蒸气压并经温度校正的流速。

仅适用于气相色谱,不适用于液相色谱。

5.保留体积Vr指从进样开始到被测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通过的流动相的体积。

保留时间与保留体积关系:Vr = trFc o6.调整保留体积Vr'某组分的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称为该组分的调整保留体积。

V r'= Vr -V= tr'Fc o7.相对保留值r2,1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相对保留值。

r2,1= tr2'/ tr1´= Vr2'/ Vr1'由于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及固定相性质有关,而与柱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无关,因此,它在色谱法中,特别是在气相色谱法中,广泛用作定性的依据。

在定性分析中,通常固定一个色谱峰作为标准(s),然后再求其它峰(i)对这个峰的相对保留值,此时可用符号α表示,即α=tr '(i) / tr'(s)式中tr'(i)为后出峰的调整保留时间,所以α总是大于1的。

相对保留值往往可作为衡量固定相选择性的指标,又称选择因子。

(五)区域宽度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色谱流出曲线的重要参数之一,用于衡量柱效率及反映色谱操作条件的动力学因素。

表示色谱峰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方法。

1.标准偏差σ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的一半。

2.半峰宽W1/2即峰高一半处对应的峰宽。

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为W1/2=2.354σ3.峰底宽度W即色谱峰两侧拐点上的切线在基线上截距间的距离。

它与标准偏差σ的关系是W = 4 σ从色谱流出曲线中,可得许多重要信息:(i)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i i)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i ii)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i v)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v) 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组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两峰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第三节色谱法基本原理(一)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k1.分配系数K分配色谱的分离是基于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反复多次的分配过程,而吸附色谱的分离是基于反复多次的吸附-脱附过程。

这种分离过程经常用样品分子在两相间的分配来描述,而描述这种分配的参数称为分配系数K。

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值,即K=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C s/ C m分配系数是由组分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决定的,它是每一个溶质的特征值,它仅与两个变量有关:固定相和温度。

与两相体积、柱管的特性以及所使用的仪器无关。

2.分配比k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平衡时,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

即k=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m s/ m mk值越大,说明组分在固定相中的量越多,相当于柱的容量大,因此又称分配容量或容量因子。

它是衡量色谱柱对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

k值也决定于组分及固定相热力学性质。

它不仅随柱温、柱压变化而变化,而且还与流动相及固定相的体积有关。

k= ms/m m=C s V S /C m V m式中cs ,cm分别为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Vm为柱中流动相的体积,近似等于死体积。

V s为柱中固定相的体积,在各种不同的类型的色谱中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分配色谱中,Vs表示固定液的体积;在尺寸排阻色谱中,则表示固定相的孔体积。

分配比k 值可直接从色谱图中测得(推导过程教材P.296 ~297)。

k= (tr –t) / t= t'r/ t= V'r/V4.分配系数K与分配比k的关系K= k .β其中β称为相比率,它是反映各种色谱柱柱型特点的又一个参数。

例如,对填充柱,其β值一般为6~35;对毛细管柱,其β值为60~600。

4.分配系数K及分配比k与选择因子α的关系对A、B两组分的选择因子,用下式表示:α=t'r (B) / t'r(A) = k(A)/ k(B)=K(A)/K(B)通过选择因子α把实验测量值k与热力学性质的分配系数K直接联系起来,α对固定相的选择具有实际意义。

如果两组分的K或k 值相等,则α=1,两个组分的色谱峰必将重合,说明分不开。

两组分的K或k值相差越大,则分离得越好。

因此两组分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

图中KA >KB,因此,A组分在移动过程中滞后。

随着两组分在色谱柱中移动距离的增加,两峰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同时,每一组分的浓度轮廓(即区域宽度)也慢慢变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