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幼儿园大班教案中国重大成就

幼儿园大班教案中国重大成就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教案——中国重大成就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重大成就,包括历史、科技、文化等方面;2.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的重大成就;2.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1.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2.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PPT或其他多媒体资料,展示中国的重大成就;2. 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音乐、视频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制作一幅中国地图,用图片或磁贴标出中国的一些重大成就,如长城、故宫、天安门等。
2. 与幼儿一起观察地图,引导他们发现并命名这些地点。
探索活动:1. 使用图片或PPT展示中国的重大成就,如丝绸之路、四大发明、京剧等。
2. 与幼儿一起观察图片,引导他们描述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3.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如“为什么长城这么长?”、“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四大发明?”等。
拓展活动:1. 通过故事、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介绍中国的重大成就。
2. 与幼儿一起欣赏京剧表演片段,让他们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3. 与幼儿一起制作手工艺品,如剪纸、中国结等,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总结活动:1. 与幼儿一起回顾所学内容,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中国的重大成就。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促进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评价活动: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记录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情况。
2. 根据观察记录,评估幼儿对中国重大成就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参观相关的博物馆、展览等,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重大成就。
2. 组织幼儿参与相关的手工制作、绘画等活动,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教学反思:1. 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观察记录,评估教案的有效性和可改进之处。
2. 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三年级新中国发展历程主题班会教案

三年级新中国发展历程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使学生们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2. 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伟大成就3. 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伟大成就。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新中国的成立时间,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教学新课:2.1 讲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2.2 通过实例展示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深刻感受我国的发展进步。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新中国的认识,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我国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4. 观看视频:播放有关新中国的纪录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过程。
5. 总结: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新中国发展历程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学生的讨论发言等方面,评价学生对新中国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以及对我国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的理解。
同时,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教案

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教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不仅是对过去几十年持续努力的回报,也是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验证。
在这个教案中,我将详细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巨大成就,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
1.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097亿元,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包括高铁、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
这些成就不仅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2.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生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
全国范围内的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教育普及率显著提高,健康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同时,国家加大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3.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
从最初的引进消化吸收,到如今的自主创新,我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例如,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和探月工程,奠定了我国在太空科技领域的地位。
4.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全球治理,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
这些倡议为推动全球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和支持。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民生、科技、国际地位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和不懈努力。
我们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就,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方向是正确的,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概述2.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3.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4.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展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未来的启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 采用案例分析法,生动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例。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
2. 讲授新课:分别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成功经验、发展战略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5.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方向是正确的,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成功经验和未来展望的理解和思考。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小组讨论、心得体会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分析成功经验,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改革开放成就初中历史教案

改革开放成就初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2. 培养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的了解。
教学重点: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2. 改革开放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学生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改革开放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二、讲解改革开放的成就(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讲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如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三、讨论改革开放的意义(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如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国际地位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10分钟)1. 教师介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如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等。
2. 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家庭和生活发生变化的情况,撰写一篇小论文。
2. 学生可以参观一些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成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让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认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掌握我国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
3.分析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特点和趋势,提高对国家科技战略的认识;
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审视科技发展,理解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科技成就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科技成就对社会发展的具体影响;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1)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科研单位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科技成就的魅力,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2)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鼓励学生针对某一科技领域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情境创设法,通过展示一组我国重大科技成就的图片,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随后,提出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这些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它们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和国家地位有何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学习、成长,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建国以来我国重大科技成就的学习充满兴趣,但可能对一些具体细节和背景知识掌握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科技成就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习目标]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及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2.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1.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2.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评价(1)地位: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1)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
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地位: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1)表现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②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点拨]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思考1] 有人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有人却认为此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提示:不矛盾。
由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以及“文化大革命”动乱,我国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大班祖国的重大成就 教案及反思

大班祖国的重大成就教案及反思【教学内容】:大班祖国的重大成就【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祖国的重大成就;2. 培养学生从自身感受、实事求是的态度,主动探究和思考祖国的成就;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述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祖国的重大成就。
难点:如何让学生对祖国的成就有更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方法】:听、说、看、做、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图片、PPT等。
【教学过程】:Step1:热身环节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祖国做过的伟大成就。
2、播放国庆阅兵的视频,感受祖国在各个方面的成就。
Step2:新课展示教师用大屏幕播放大班祖国的重大成就的PPT,用颜色鲜明、图文并茂的方式表现。
Step3:学习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祖国做过的伟大成就,并让学生讨论、分享成就背后的故事。
2、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认识祖国的成就,并将感受写在学习卡上。
3、将学习卡贴上“祖国的重大成就”板块。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有什么责任和义务保护这些成就。
Step4:课堂总结学生代表进行总结,回顾祖国的重大成就。
【教学反思】:1、教学中应结合教材、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深刻知道祖国的成就。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率先树立踏实稳健、负责任的态度,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祖国的成就。
3、课堂教学中,多采用讨论、分享、思考等方式,不同形式的交流能够让学生更快捷地掌握知识,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4、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喜欢学习。
【K12学习】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要求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3、知道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
4、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2、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介绍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教学过程导课:1、展示一些列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图片让学生感受新课一、教师出示科技一览表,学生看书完成领域时间成就意义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计算机生物技术二、学生重点介绍以下成就1、两弹一星2、载人飞船——延伸到“神六”3、袁隆平和杂交水稻4、计算机和生物工程教师点评。
三、学生讨论:新中国政府的科技战略1、两弹一星战略2、863计划3、载人航天工程4、科教兴国战略小结:从两个方面对教材加以小结,一是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战略决策,二是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习题反馈:见和评价手册教学后记:。
高中历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
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稻对人类的贡献用2、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培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新中国科技发展概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引言部分,了解两个问题: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B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D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储备;E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主要领域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和农业新品种研究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决策:发展________,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
(2)背景及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以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课中练〗(1)我国第一颗原子弱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2)建国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世界和平B 发展核能源,缓和电力供求矛盾C 打破美苏核垄断D 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环境(3)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载人航天技术A.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掌握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生物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2. 教学难点:我国科技成就背后的原因及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时间轴,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在原子能领域的重大科技成就,如“两弹一星”等。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原因,如国家政策支持、科学家艰苦奋斗等。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我国在其他领域(如航天、计算机、生物等)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补充。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科技成就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搜集更多我国科技成就的资料,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2. 思考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对国家的意义,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我国在各个领域的重大科技成就,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第六章:我国原子能领域的重大科技成就(续)内容:继续介绍我国在原子能领域的重大科技成就,如核电站建设、核技术应用等。
2. 第七章: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内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如载人航天、月球和火星探测等。
3. 第八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内容:了解我国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如超级计算机、操作系统等。
2024年建国70周年主题班会教案

2024年建国70周年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建国70年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讨论、演讲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建国70年来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重大成就。
青少年如何在新时代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教学难点:如何将历史知识和时事政治有机结合,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变化。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引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建国70周年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简短介绍建国70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成就,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大致的历史背景。
知识传授环节详细讲解建国70年来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大成就和变革,通过数据和实例让学生们感受到国家的发展速度。
分析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和机遇。
思辨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少年在新时代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激发环节通过分享一些感人至深的爱国故事和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品质和精神。
总结提升环节对本次班会的讨论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们的记忆和理解。
鼓励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和思考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纪录片片段、展示图片和图表等辅助材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科技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1.1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科技状况1.2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科技发展2. 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2.1 航天领域2.2 核能领域2.3 信息技术领域2.4 生物科技领域2.5 交通领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我国科技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科技成就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和各领域的重大科技成就。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科技成就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我国科技成就的认识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技成就。
2. 讲解:分别讲解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如航天、核能、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和交通等。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如“两弹一星”、嫦娥一号、高铁等,分析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我国科技成就的认识和感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科技成就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我国科技成就的掌握程度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六、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续)1.3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科技发展1.3.1 五年计划与科技发展1.3.2 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1.3.3 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2. 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续)2.6 能源领域2.7 环保领域2.8 农业领域2.9 医疗卫生领域2.10 社会科学领域七、教学重点与难点(续)1. 教学重点: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一、引言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认识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意识。
2. 教学重点:我国科技成就的历程和主要成果。
3.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科技成就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1. 恢复时期(1949-1955):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2. 探索时期(1956-1965):我国科技工作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3.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科技事业受到严重破坏,但仍有部分成果。
4. 改革开放时期(1977至今):我国科技发展进入快车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三、我国在各个领域的重大科技成就1. 航天领域:如“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发射成功等。
2. 核能领域:如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核电站建设等。
3. 信息技术领域:如“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问世等。
4. 生物科技领域:如杂交水稻、青蒿素提取等。
5. 高铁技术:如我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世界领先。
四、我国科技成就的原因和影响1.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 人才培养: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3. 自主创新: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自主创新和拼搏精神。
4. 国际合作:我国在科技领域与国际合作的不断加强。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我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总结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 拓展:鼓励学生关注我国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3. 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科技素养,为我国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六、重点科技项目的历程与成果1. 课程内容:分析“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的历史背景和研发过程。
探讨“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了解“嫦娥工程”和“天问一号”等深空探测项目的意义和成就。
建国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建国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建国以来的伟大成就如下:
1、两弹一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大大增加了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2、香港澳门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结束了葡萄牙在澳门四百余年的殖民统治。
3、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
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
4、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
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
5、北京奥运会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8年8月8日在中国北京举办。
参赛国家及地区共204个,共有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
中国共获51金21银28铜,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一、引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教案旨在向高中三年级学生介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二、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迅速展开了社会主义革命。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转变。
在农业、工业和教育等方面,中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三、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之一是在农业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通过农村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农业从传统农耕社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
同时,实施高产优质农业和农业科技进步政策,保障了粮食供应和农民收入,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
四、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建设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注重工业发展,积极推动经济现代化进程。
通过“鞍钢宪法”等一系列重大工业化项目,中国的工业产值快速增长,工业化比较世界先进水平。
同时,实施农村工业化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全国的经济实力。
五、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还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体系。
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中国致力于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人民全面发展。
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兴起,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更多社会保障政策也得以实施,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条件。
六、对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不仅惠及了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经验。
中国通过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推进南南合作和援助,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的成功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信心,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七、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取得的。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概述。
2.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
3.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三、教学重点1.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
四、教学难点1.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原因。
2.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启示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第一章: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和条件。
2.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政策。
3.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果。
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1.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
2.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事件。
3.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章: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1.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2.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3. 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发展。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第五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球影响力1.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国际上的地位。
2.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全球发展的贡献。
3.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世界意义。
后续章节将分别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生等领域的具体成就,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深入挖掘这些成就背后的精神和价值。
六章:政治领域的成就与探索1. 我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28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新中国成立七十二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新中国建设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跨越重重障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辉煌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证明东方巨龙已经开始腾飞,中华民族正在复兴。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该理论是全党全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1.邓小平理论(1)形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被写入党章:中共十五大。
(3)意义: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形成: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写入党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
(3)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 科学发展观(1)形成: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写入党章:2007年中共十七大。
(3)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
(2)写入党章:201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写入宪法: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
七十五载迎盛世,砥砺前行续华章教案

七十五载迎盛世,砥砺前行续华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七十五年来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 掌握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原因及意义。
- 提升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现实成就之间联系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资料来源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的信心。
- 培养学生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七十五年来国家的主要发展成就及其体现。
- 国家发展背后的原因,如政策、人民的奋斗等。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成就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 如何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到砥砺前行的必要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段关于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发展历程的视频短片,视频内容涵盖国家在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建设成果等。
2.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在七十五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二)七十五载发展成就展示(15分钟)1. 政治方面- 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宪法发展历程图片,讲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从基层民主选举到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不断深入。
- 介绍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如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地位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维和行动等外交成就。
2. 经济方面- 用图表展示七十五年来我国GDP的增长趋势,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讲述我国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重大发展成果,如工业上的高铁技术、航天航空技术;农业上的杂交水稻的推广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服务业中的电商发展引领全球潮流等。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教案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教案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改革的洗礼,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科技、外交等多个领域来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二、经济领域的巨大成就1.经济总量的飞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中国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使几亿人脱离了贫困,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3.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服务贸易国。
三、教育领域的巨大成就1.教育普及率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2.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和水平经历了重大改革,学校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3.国际学术交流的扩大: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吸引了大量外国学者和留学生来华学习和交流。
四、科技领域的巨大成就1.科技创新的突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一。
2.空间科学的发展:中国成功发射了一系列载人航天器和探测器,探索了太空的奥秘,并且计划在未来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3.人工智能的崛起: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之一。
五、外交领域的巨大成就1.友好的外交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发展友好的外交关系,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
2.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全球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3.和平发展的倡导者: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结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经济、教育、科技、外交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继续走在世界的前列,为人类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一、生物技术——生物科学(1)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
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2)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 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5)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8)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
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
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大型计算机(19)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
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21)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
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
“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22)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壁面爬行机器人;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激光技术(23)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在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24)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25) 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
(26)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
实际信息写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五、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两弹一星(28)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
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30)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
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1)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
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33)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六、能源技术——核能的和平利用(34)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6)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
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
1984年动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
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37)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5 、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38)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9)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和与发展工作。
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40)风力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 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 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41)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42)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为2.7万千瓦。
(43)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六、科学考察——青藏科学考察(44)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
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
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45)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
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6)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
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
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48)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49)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50 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50)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大型项目。
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