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营造与诗词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象营造与诗词创作
杨远建
意象营造是人们在文学作品构思、创作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形象思维活动。绝大多数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是离不开意象的。诗人创作诗词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表情达意,使情思和美(包括优美、壮美、悲剧美)的表达避免直来直去,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如唐刘方平《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它就使用了“纱窗”、“日落”、“黄昏”、“金屋”、“泪痕”、“空庭”、“春”、“梨花满地”和“门”等九个意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当然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云:“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提出了“意象”这个词汇,但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意象概念相一致的言论到了明代才大量出现。郝敬在阐释赋比兴时说:“托于物为比,比者,意之象。故曰:铺叙括综曰赋,意象附合曰比,感动触发曰兴。”李东阳曰:“意象具卒,始为难得。”“意之象”就是诗人之意所赖以寄托的物象。
古往今来,诗词创作中意象的来源主要有:书本、现实生活与诗人的想象。而诗人的想象是以书本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应该说,我们心中的意象首先来自于书本,亦即来自于各类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作者胸中的意象主要来自于古典诗词,如盛唐诗人“七绝圣手”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其中的许多意象,今天都还在用。当然它们也都来于生活,都是古人长期积累的结晶。因此,学习创作诗词,必须大量阅读优秀古典诗词作品,积累丰富的意象,并掌握其文化内涵,方有可能能写出好的作品来。
在诗词创作中,依据题材、立意和构思选择、锤炼与运用意象即为意象营造。那么在古代有哪些意象是经常使用的呢?这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只做简要说明。从网络里的文章可知,一般其可分为九类:一、送别类意象,如柳、长短亭、南浦、酒与舟等,唐王维《送沈子归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杨柳”即是“柳”,此诗有浓厚的送别情味;二、思乡类意象,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与双鲤等,[size=+0][size=+0]杜甫《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
秋水多。”借“鸿雁”抒思乡怀亲之情;三、愁苦类意象,如梧桐、芭蕉、流水、猿声、杜鹃与夕阳等,“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以猿声之哀状人之愁;四、抒怀类意象,如菊花、梅花、松柏、竹、山泉、黍离与草木等,唐李白《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中“落梅花”虽是指笛曲《梅花落》,但作者却暗借“落梅花”的意象表达情怀;五、爱情类意象,如红豆、莲、连理枝与比翼鸟等,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就是唐诗中最著名的用“红豆”曲曲传达相思之情的;六、战争类意象,如投笔、吴钩、天狼、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玉关与羌笛等,“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二)》)这首边塞诗之“长城”意象自然是属战争类意象;七、闲适类意象,如白云、东篱、琴与小桥等,“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是六朝时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白云”颇有闲适之意;八、游仙类意象,如蓬莱、桃花源、昆仑与白鹿等,《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中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富有浪漫主义的道家色彩;九、山水类意象,如沙渚、烟雨、青山、柳岸、湖与寺等,“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名叫《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如“幽草”、“涧”、“黄鹂”、“雨”、“野渡”与“舟”等,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这些常用意象是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不但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而且对当代人的诗词创作也是十分有益的。
古之意象,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有许多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依然很鲜活,如“月”、“梅花”、“柳”、“溪”等,数不胜数;还由于中华文化继承性极强,连绵五千年而到今天,故大多数的文化内涵今天依旧可用,如依旧可借“竹”表达诗人的高风亮节;借“落花”暗指时间为暮春的同时,表达伤春之情。笔者在十几年的诗词创作中,粗略总结了使用传统意象的三个基本原则:一、完全沿袭,内涵不变。如“老榕含翠古时津,
秋露江边欲上身。看系渔船三两只,残霞犹照浣衣人。”(笔者《榕江县三宝千户侗寨老码头》)一诗用的“津”、“秋露”、“江边”、“渔船”与“残霞”等意象,均为完全沿袭。二、增加内涵,具体运用时要贴切、自然。如笔者《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夜望灯火》:“山头望残月,灯火与天齐。破晓思留客,雄鸡不肯啼。”之“雄鸡”在此诗里不但有报晓的意思,更增添了留客的内涵,故读来新颖别致。三、改变内涵,创造新的意境。如“谁遣晨风动?吹来一片霞。游人桥上立,日暮不思家。”(笔者游杭州西湖之《花港观鱼》)中的“霞”就改变了内涵,即用它来比喻观赏鱼——锦鲤。
不过,面对当今世界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生事物大量涌现,同时社会主体意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情感也有了诸多变化,所以当代诗人必须适应新时代,反映新变化,创作出崭新的诗词作品。为此,我们首先要从发现并创造新的意象开始,才能使诗词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如笔者《黎平县天生桥》:“桥头月照万层崖,摇碧寒藤欲落沙。久住深山心已远,打瓶空气带回家。”即有“空气”这一新意象,是前人没有用过的,它完全是一个现代概念、口头语。然用在此诗中却十分恰当,并用口语“打瓶”作修饰,创作了崭新的意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创造新意象呢?笔者的回答是:一、摆脱旧思想如儒释道等的束缚;二、树立新思想,如马克思主义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科技观念等;三、建立新感情,如友情、爱情、爱国情(无忠君思想)等;四、思考的角度要新,如全球视野、太空视野、纳米视野等。
在新意象的具体使用中,也应注意:一、语言应成为诗歌的语言,也就是说口语一旦用到诗歌中,它就应是诗歌语言。如宋苏轼《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之一》:“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诗中之“牛矢”(牛屎)意象,不但用得大胆,而且成了诗歌语言,此乃是古今使用新意象的典型案列;二、内涵要丰富,绝不能太干瘪、太乏味。如笔者《[size=+0]家庭宾馆看电视剧<辛亥革命> 》:“航母逼来寒满秋,美元抢尽几人愁?可怜烈士明朝起,应悔当年不惜头。”中的意象“航母”内涵丰富,它不仅是高科技,也是霸权的象征,背后有数不清的故事;三、与传统意象结合使用,不能一味用新,应遵循诗词创作规律。只有结合才具继承性,新意象才能得到很好的映衬。当代著名诗人星汉的《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怀贺龙元帅》一律:“军旗一
自起南昌,气夺当年日月光。但护乾坤千载稳,岂知狐兔四人狂。忘生枪柄常悬胆,屈死马蹄犹带霜。拜像深躬情未已,江南开眼碧天长。”虽然用了许多新意象,如“军旗”、“枪柄”等,但很容易看出,其中依旧有传统意象;四、不能把诗词创新与用新意象划等号。诗词创新是指在保证艺术性不褪色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新意象用不好,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尽成笑柄。
从古典诗词中可以看出,一首诗,有时只有一个意象,如明于谦的《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只有“石灰”这么一个中心意象。有时有许多意象,即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组合,如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则有“月”、“乌”、“霜”、“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钟声”和“客船”等多个意象,显然是由意象群来承载诗的情思。
那么在诗词的创作中,是由意寻象,还是有象生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所谓[size=+0]“由意寻象”是诗人先有主观情感冲动或理性认识,然后搜寻相应的客观物象,实现寄托隐含,构成意象。这类意象的创造有明确的主观动机性。王昌龄说:“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因心”,出于意识中的某种目的,而搜求的最终结果是得到了象。[size=+0]李白《行路难》(其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先有理想壮志受阻的意,而后想象出“冰塞川”、“雪满山”之象,从而结合成意象。而“由象生意”则是诗人意识中的某一瞬间并没有某种情志浮现,由于象触动感官而兴发出某种情志,构成的意象就属于由象生意。《诗经》中有寄托的“兴”均属此类。如笔者《冬日岳麓书院秋草犹碧》:“千年余学府,承继但凭谁?小草深庭绿,秋风不敢吹。”诗就是冬日在岳麓书院看到秋草犹碧,不觉感慨万千,由此立意而写下的。
[size=+0][size=+0] 总之意象营造与诗词创作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象营造,在意象营造中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来。就此用笔者的《无题》一诗作结吧。
夜来小庭静,香气欲分谁?
折得樱花去,不知明月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