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现状(2020111909211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装备制造业基本情况

50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工业体系。产业规模由下表可见,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的比重约为1 / 5 〜1 / 4。

在现代装备制造业方面,一批新型、高效、高精度的制造工艺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锻造,已基本掌握了精锻、精冲、冷温挤压等少无切削锻压工艺,可精冲加工计算机零件;微电子技术得到广泛重视,CAD、CAM、CAPP等代表世界潮流的计算机辅助技术正在推广应用。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对改善产品质量、制造大型成套设备、研制高新产品创造了条件。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年均增速是17.6%,几十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并研发制造出了激光照排、数字程控交换机、卫星及运载工具、正负电子对撞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装备。

但是与国外横向比较,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中比重偏低,尚不到3 0%,远低于美国的41.9%、日本的43.6%、德国的4 6.4% ;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为25%,而先进国家装备

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大体在40%到50% 之间,最低的也在30%以上;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更大,中国只有0.338 万美元/人,只相当于日本的3.2%、美国的3.5%和韩国的6.1%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在我国的现代装备制造业领域。首先,从总体上看:

(1)现代装备占国民经济总体装备水平的比重低。1995 年第三次工业普查显示出中国大中型企业的1180 种主要专业设备中,达到先进水平的仅占26.1% 。目前中国主要机械产品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不足5%,而中低档装备产品因出现结构性过剩而积压严重,出现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并存的局面。

(2)现代装备基本处于进口替代的初级阶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2/3 依赖进口,国产现代装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下降。仅1 9 9 9年,中国进口固定设备就高达7 0 0多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现代装备,包括大型、高技术成套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等装备制造业的核心部分。以数控机床为例,据估计目前国产普及型数控机床(按台数计)市场占有率约10% 左右,国产高级型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5%。

3 )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调查表明,“八五” 期间现代装备产品的技术来源,57% 是依赖国外技术,绝大部分产品是国外80 年代的水平。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中国自动化技术比工业发达国家仍落后十几年;集成电路大生产技术与国际水平相比仍落后五六年;计算机处理器芯片、系统软件等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在缺少

自主产权高新技术的同时,中国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也不足,基本仍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发展上。

其次,从微观层面上看,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现有3.6万家国有企业没有一

家能跻身世界500强,同时围绕大型骨干企业的中小企业群体也未形成;

(2)设备陈旧落后,缺乏核心技术。1 9 9 9年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为6 6.4%,大多数产品技术依靠从国外引进;

( 3 )企业经济效益低,组织结构落后。基础件、零部件发展缺乏合理安排,成套能力薄弱,组织多块分割及地方保护依然严重。

( 4 )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低,快速反应能力差。由于企业对研发设计

以及售后服务两头的环节重视不够,中间制造比重偏大,仍然没有实现从橄榄型结构向哑铃型结构转变,造成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差,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要开发新品。据统计,我国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为18个月,而美国不少产品已达到设计周期3个星期、试制周期3个月。

未来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时代,装备制造业将呈现出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移、从单纯加工企业向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转化、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移的趋势。因此,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未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无法摆脱低附加值、低

技术含量的低档品形象,含金量远不敌“新加坡制造”、“韩国制造”,更不用说“美国制造”、“日本制造”。中国如果停留在仅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广阔的市场等比较优势,不重视发展自己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将无法适

应新的竞争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