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矿区采煤地面塌陷特征及治理措施探讨
淮南采煤塌陷湖泊水环境评价
淮南采煤塌陷湖泊水环境评价淮南是一座以煤炭资源为主要能源的城市,淮南采煤塌陷湖泊众多,水环境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淮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采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采空区和塌陷湖泊。
针对淮南地区采煤塌陷湖泊水环境质量评价问题,本文将从环境背景、水质现状、水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一、环境背景淮南地处江淮平原,地势平坦,地下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
长期以来,淮南地区依托煤炭资源进行经济建设和能源开发,大规模的采煤活动导致了地下空洞的形成和地面塌陷。
这些采空区和塌陷湖泊对周边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水质现状淮南地区的采煤塌陷湖泊水质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淮南地区采煤塌陷湖泊废弃矿井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煤炭粉尘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湖泊水质。
2. 在采煤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剂和清洗剂,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湖泊水质。
3. 由于塌陷湖泊地表积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部分湖泊已经发生了赤潮等现象。
三、水环境影响淮南地区采煤塌陷湖泊对水环境造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 湖泊水质恶化导致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数量大幅减少。
2. 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通过降雨等方式渗入地下水,对地下水资源带来潜在威胁。
3. 由于塌陷湖泊地表积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生物大量繁殖,而赤潮等现象则会损害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
四、保护措施为了改善淮南地区采煤塌陷湖泊的水环境质量,有必要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 对于废弃矿井排放的废水,需要加强对排放口的监管,建立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实行废水处理,并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以减轻水质污染。
2. 减少化学药剂和清洗剂的使用,采用更加环保的采煤技术,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排放。
3. 对于塌陷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生物修复等方式进行治理,加强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湖泊水质受到的污染。
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DETECTION发 现区域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淮南创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许正刚煤炭开发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大量包含大气污染、土地资源损坏、地下含水层结构紊乱、生态景观破坏等在内的环境恶化现象频频上演。
安徽两淮矿区作为我国战略性煤炭生产基地,矿区覆盖安徽淮南淮北两地市共七个矿区,其中淮北有宿县、涡阳、濉萧、临涣四大煤田,淮南则包括新集、潘谢、定远三大煤田。
目前两淮矿区已勘明的煤炭储量共计283.59亿吨,其中保有煤炭储量占261.85亿吨,长期的煤炭开采作业使得安徽两淮矿区出现大规模的采煤深陷区,大量土地被损毁,这与城市发展建设必然的规模扩张性够成了鲜明的冲突关系,关于用地紧张的限制性矛盾持续加剧,在此情形下,怎样合理修复采煤深陷区,实现破损土地的再建设与再利用已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矿业城市扩张建设用地、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安徽两淮采煤沉陷区概况简述煤炭作为淮南市矿产资源中储量最为丰富的资源类型,煤炭远景储量达455亿吨,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规模约164亿吨。
目前淮南市已挖矿井共43座,此中包括大中型矿井19座,小型矿井24座。
据统计,至2019年初,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面积已累积增至24389公顷,覆盖乡镇30余个,沉陷面积占淮南市总体土地面积的8.1%,约有48.7万居民受此影响,影响人数占淮南市总体人口规模的13.9%;而淮北市现已勘明的煤炭矿产地共有51处,总体探明储量规模达82亿吨,现设煤炭矿井45座。
目前淮北市采煤沉陷总面积约23266.7公顷,其中耕性良好的土地占总沉陷面积的82%,沉陷区居民人口约32.6万人,涉及搬迁村落370多座。
安徽两淮矿区主要采用机械化综放开采的作业模式,总体呈现出“产量高、效率高、强度高”的“三高型”开采特征,在这种环境下,原本对于岩层及地表扰动性相对正常的采煤工作面在作用程度上显得更为强烈。
高强度的煤炭开采使得两淮矿区地下水径流被大肆破坏、地下潜水位迫降、地表水日渐稀少,最终导致地表干旱、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锐减等环境问题,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也引发了当下社会对于安徽两淮地区煤矿开采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
煤矿塌陷区治理措施
煤矿塌陷区治理措施引言煤矿塌陷是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空洞或煤层失稳导致地表发生下沉或坍塌的现象。
煤矿塌陷区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煤矿塌陷区进行修复和维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煤矿塌陷区治理措施。
1. 沉降区域修复1.1 基础处理在煤矿塌陷区域进行修复前,首先需要对基础进行处理。
主要包括: - 地质勘测:了解地下地质情况,确定稳定性。
- 土体加固:采用注浆、灌浆等方法加固地基。
- 加固结构物:对于受损的房屋、道路等结构进行加固,确保基础稳定。
1.2 环境修复煤矿塌陷区域常常伴随着环境破坏,因此需要进行环境修复。
主要包括: - 土壤修复:采取植物修复、堆肥施用等方式恢复土壤质量。
- 水环境修复:对于受到煤矿塌陷影响的水体进行净化和恢复。
1.3 建设规划煤矿塌陷区经过修复后,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
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人口迁移:将塌陷区的居民合理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塌陷区域的规模和用途,合理规划并建设基础设施,如道路、管网等。
-绿化景观:在塌陷区域进行绿化工程,打造绿色景观,提升生态环境。
2. 防治措施2.1 矿山支柱矿山支柱是煤矿开采过程中支撑煤层的重要措施,对于防止煤矿塌陷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包括: - 合理设计支柱:根据煤层厚度、倾角等参数,合理设计支柱的高度和密度。
- 及时回填支柱:煤层采完后,及时回填支柱,防止地表下沉。
2.2 加固地面建筑煤矿塌陷区域的地面建筑物常常受到破坏,因此需要进行加固措施。
主要包括:- 桩基加固:对于受损房屋的地基进行加固,采用桩基等方式增加承载能力。
- 补强结构:对于受损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如加固梁柱、墙体等。
2.3 排水处理煤矿塌陷区域常常存在排水困难的问题,需要进行排水处理。
主要包括: - 建设排水井:在塌陷区域建设排水井,加强地下水排泄。
- 设施完善:对于已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确保排水通畅。
淮南矿区煤矿塌陷型水域研究---以潘集区为例
淮南矿区煤矿塌陷型水域研究---以潘集区为例文章来源:资源天下()1.绪论煤炭在我国一直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由于多年的煤炭的开采已引起一系列的矿区环境问题,其中包括采空区塌陷问题。
目前我国煤炭开采造成的塌陷面积为70万公顷,约有70%左右为塌陷积水区域。
【1】煤炭开采在为淮南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矿区开发引起部分地区地表下沉塌陷,扰乱水系,损坏耕地、村庄、河道、堤防及其他建筑物,造成塌陷区范围内大量城乡居民住宅、学校和医院以及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呈现整体或部分破坏现象。
淮南市采煤塌陷区面积为4516km2,其中已形成水面1355km2,占塌陷面积的30﹪左右,主要分布在大通、谢家集、八公山、潘集4个区和凤台县境内。
整个塌陷区可依行政区划以及煤矿井田边界划分为6个采煤沉陷区,分别称为九(龙岗)大(通)沉陷区、谢李沉陷区、新李沉陷区、潘集沉陷区、张谢沉陷区。
各沉陷区具体分布位置、地下采空面积及地面沉陷面见表1 和表2 。
【2】1.1研究目的和意义据调查我国重点煤矿区中有71%面临缺水,其中40%的矿区属严重缺水,矿区能源开发与水资源紧张的矛盾已严重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发展,也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
今后我国国有大中型煤炭工业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实现煤电一体化,伴随着煤炭需求量的增大、生产能力的提高,煤矿和电力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量也随之增加。
煤矿塌陷区塌陷水体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助于解决矿区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并且合理利用塌陷水体对于煤矿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充分合理利用塌陷水体的淡水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随着开采年限的不断延长,采空塌陷的面积及深度不断增大,使得塌陷区内储存的淡水资源也越来越多。
如果能充分合理利用塌陷区内的淡水资源,那将有助于解决水资源对矿区经济发展制约,能够缓解矿区居民与矿业企业之间的用水矛盾。
不同的水质条件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利用塌陷区内水资源的前提条件是充分了解塌陷区内的水质状况及控制因素。
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
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淮南矿区是国家13个亿吨煤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
随着大批现代化高产矿井相继投产和先进煤炭开采技术的快速应用,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面积不断扩大,因采煤导致地面农田和住房沉陷引发的矛盾日益加剧,沉陷区综合治理难度日益加大。
为切实解决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必须建立健全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 总体思路,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计划用15年左右的时间,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沉陷区居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煤矿企业生产稳步发展,从而达到企业愿意、农民乐意、社会和谐、政府满意。
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支持企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坚持依法办事,确保社会稳定的原则;——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先征后用,先搬后采的原则;——统筹规划、集中安置、统建为主的原则;——谁沉陷、谁负责,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三、建立健全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一)建立责任体系1、市级政府:履行综合管理服务职能。
――制定规划。
包括全市沉陷区村庄搬迁安置和沉陷区治理规划等;――制定政策。
包括补偿搬迁安置办法等;――统筹协调。
协调县区政府、相关部门、上级机关及煤炭生产企业的关系;――督促检查。
督查县区政府与煤炭生产企业职责落实情况。
——监督审计。
负责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各项资金的管理、监督、审计。
2、县(区)政府:承担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主体责任。
――根据煤炭生产企业的通报,及时(20个工作日)发布搬迁公告,告知沉陷区范围、搬迁村庄名称、补偿搬迁安置标准、禁止建设等内容;――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严厉打击“三抢”行为;――组织有关部门完成沉陷区村庄搬迁规划和新村选址、规划、用地报批等工作(自通告之日起1年内);――协调煤矿与沉陷涉及乡镇之间关系。
淮南矿区塌陷治理决策支持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应用
( .i guK yLbo sucsadE vrn e t nom t nE gneig 1J n s e a f ore n n i m na If ai nier ,Xuhu2 10 ,C ia a Re o l r o n zo 2 0 8 hn ;
2 S h o f n i n n n a pn ,C ia U i r t o nn n e h oo y . c o l v o me t d M p ig hn nv s y f oE r a e i Miiga dT c n l ,Xuh u2 1 0 ;C ia g zo 2 0 8 hn )
2 10 ; 20 8
2 10 ; 208 )
摘
要 :开采 引起 的塌 陷区的 治理规 划 是 各矿 的一 项重要 任 务 。文章 简要 介 绍 了淮 南矿 区塌
陷治理 决 策支持 系统的 组成 和 主 要 功 能 ,结合 淮 南矿 区 的 实 际情 况 ,提 出 了 系统 精度 的保 障措
A bsr c t a t: The c nr lp a nig o h r u ub i e e a e a s d y he m ii g i a i p ra t ts o a h o to l n n f te g o nd s sd nc r a c u e b t n n s n m o tn a k f e c mi . ne
为 了充 分 掌 握 开采 引起 的 地 表塌 陷程 度 和 对 地 面 建 ( 筑物 的影响情 况 ,为淮 南矿塌 陷 区治理决 策提 供技术 构) 支持 ,特结合淮 南矿 区 的实际 情况 ,开发 了淮 南矿 区沉 陷
H u i n mi n r a bre y Ba e n t c u lc n to fHu i a n n r a, t e g a a te me s e o ke p t e ana nig ae if . l s d o he a t a o diin o a n n mi i g ae h u r n e a urs t e h p e ii n o h up r y tm v e n pu o wa d. Th e s r d daa s we h tt e c l lto e uto h up o t r c so ft e s pots se ha e b e tf r r e m a u e t ho d t a h acua in r s l ft e s p r s tm s r la l wh c a aif he r q r m e fd c so — ma n up r. Atl s , t u i n e c ndto f yse i ei be, i h c n s tsy t e uie nto e ii n kig s pot a t he s bsde c o iin o p n — xe mi a e be a c lt d y t up r y t m n h r u twilgv o e s pp rs f rt e u u e a o to a i ne h v en c l ua e b he s pots se a d t e es l l ie s m u o h ft r ly u f t o s b ien e a e a h r u sd c r a ft e . K e w o ds: s bsde c o to ; de iin — ma i g s pp r ; s se r la iiy y r u i n ec nrl cso kn u o t y t m e ib l t
关于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的几点建议
1.水土保持
采煤塌陷地离开了实体煤矿,但仍然面临着水土保持的问题。
其中,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新生土丘的消失和破坏,岩石坡度模糊和低效,土地干涸等。
为此,在复垦治理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1)首先要抢救灾害区的新生土丘,以防止岩滩滑坡。
可以在整个滑坡范围内,采用搭建土工护坡,植栽抗滑植物的方式恢复植被,以减少水土流失。
(2)在采煤塌陷地采取岩石拆除,构建稳定的边坡形态,并采取措施加固湿滑斜坡的措施,以降低滑坡情况的发生。
(3)采用具有良好水渗性,对水土流失具有较强抗性的材料,如粒料石,石灰,粉煤灰等,来增强阻挡水土流失的效果。
(4)在采煤塌陷地内林立林分,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水土保持作用。
2.植物恢复
在采煤塌陷地恢复过程中,植物恢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改善采煤塌陷地的环境质量,实现其快速恢复,并向社会经济带来实际利益。
(1)植物恢复必须符合采煤塌陷地的气候特征和土地特征,以选择根据不同气候。
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均占70%以上。
资源开发在支持国家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和提供足够原料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矿山地质灾害,地下采煤导致的地面沉降、土地资源损害、地面建设破坏等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本文针对采煤区地面塌陷和恢复治理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促进矿区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采煤塌陷区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矿区采煤塌陷区的环境整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工程。
它是一门综合学科的课题,包含有地形改造、生产能力的恢复、生态的完整性、经济和美学价值等问题。
矿区采煤塌陷区的环境整治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它能使矿区社会安定;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所需要的精神、文化信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需求得到尽可能的满足。
矿区采煤塌陷区的环境整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使整治土地提高高而稳定的边际效益,增强经济实力和经济适用性,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充分合理地利用矿区塌陷区整治土地,能够有效地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持土地质量不退化,生产力不下降,达到充分利用该种资源的目的。
二、采煤塌陷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方面(一)对土壤结构、养分及理化性状的影响在低潜水位地区,采煤塌陷对土地的影响主要是由地表倾斜和拉伸变形引起的。
地表变形引起的土壤侵蚀,改变了表土的理化性状和自身的营养条件。
这种侵蚀过程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保持构成极大的威胁,不仅可能出现渗漏、冲刷和挥发现象,而且减弱和改变了土壤持水能力和通气状况,影响有机物和矿物质的分解、淋溶和沉积,土壤胶体对离子的吸附交换、土壤酸碱中和及土壤氧化还原等作用的进行。
土地变形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破坏了微生物适宜的生活环境,就会减少由于微生物作用而产生的腐殖质。
由于腐殖质缺少,土壤保水能力差,养分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土质恶化,进而影响到土壤对农作物的养分供应。
(二)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地表塌陷裂缝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地面大气降水的经流和汇水条件,使部分地表水通过塌陷裂缝渗人地下,使地表水系流量减小,甚至干涸;其次是沟通煤层上覆各含水层,使地下水位降低,地表井泉干涸。
淮南采煤塌陷湖泊水环境评价
淮南采煤塌陷湖泊水环境评价淮南是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采煤基地之一。
随着采煤活动的持续进行,淮南地区也出现了大量的采煤塌陷湖泊。
这些塌陷湖泊不仅对地表造成了破坏,还对周边的水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淮南采煤塌陷湖泊水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提高水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
淮南采煤塌陷湖泊主要分布在当地的庐江、凤台、石台等县市,其中以庐江县最为集中。
这些塌陷湖泊面积大小不等,水质情况也各异,但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水质污染严重。
由于采煤塌陷湖泊多年来受到煤矿废弃物、煤渣和矿石的直接排放,导致湖泊水质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浑浊、PH值偏低、硫化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
2. 水量和水位不稳定。
采煤塌陷地区由于不断向下沉降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变迁,导致塌陷湖泊水量和水位经常发生变化,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利用。
3. 生态环境受损。
采煤塌陷湖泊一旦形成后,原有的自然湿地、湖泊生态系统往往被破坏,导致当地植被减少、土壤侵蚀、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恶化等问题。
针对淮南采煤塌陷湖泊的水环境问题,进行整体评价如下:1. 水质方面评价。
根据淮南地区水环境监测数据和现场考察结果,淮南采煤塌陷湖泊的水质普遍较差,多数湖泊的水质均未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硫化物、有机物等污染物超标现象。
淮南地区采煤塌陷湖泊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煤矿废水和煤矸石直接排放。
在采煤过程中,废水、煤矸石等矿山废弃物直接排放到塌陷湖泊中,导致水质污染;2. 地质沉降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变迁。
淮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表不断发生沉降,塌陷湖泊的水位和水量变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3. 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
对于采煤塌陷湖泊的水环境问题,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和监管管理,使得水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四、淮南采煤塌陷湖泊水环境改善对策及建议针对淮南采煤塌陷湖泊水环境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1. 严格控制煤矿排放。
采煤塌陷地治理探究
采煤塌陷地治理探究摘要: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煤矿资源正处于大规模开采时期。
其过度的开采造成了大面积的采煤地面塌陷,这些地面塌陷给农业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破坏了的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从通过对采煤塌陷带来的危害、采煤煤塌陷地特征分析、治理采煤塌陷地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阐述,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对策,以实现采煤塌陷地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采煤塌陷地危害综合治理对策与建议治理方法1 采煤塌地陷带来的严重危害1.1 采煤塌陷地给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当前,大多煤矿井下采煤都是采用塌陷法管理顶板,同时在采煤时要将大量的地下水抽出,这样就导致了采出煤炭后,矿区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甚至周围会出现大面积的土地下沉。
让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给当地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煤矿废水与废气的大量排出、以及含有相当数量的铅、铬、氟等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的粉煤灰因塌陷而露出地面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污染,严重破环了生态环境。
1.2 采煤塌陷会导致设施被毁,给生存环境带来危害采煤塌陷地会让当地村民耕地遭到严重破坏,让村民房屋倒塌,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还会导致当地许多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毁坏。
譬如道路变形、水库漏水、管道扭曲、通信受阻等。
甚至会引起一系列地质灾害。
譬如水资源的破坏,就会导致人畜吃水困难。
1.3 采煤塌陷地破坏社会的和谐发展采煤塌陷地面积如果不断扩大,会造成环境的日益恶化,大批农民将被迫离开赖以为生的土地,加剧了本来就十分尖锐的人地矛盾。
激发的当地农民和采矿企业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农村稳定,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带来严重影响。
2 采煤塌陷地特性采煤后的煤矿出现塌陷引起的地表破坏形式与程度,是受多种地质采矿因素影响的。
采矿的深度、采矿的厚度、采矿方法以及煤层产状与表土及岩层的厚度和性质等因素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破坏特性。
2.1 呈移动盆地状态开采煤炭对地表的影响不苟相同,形式也有很多种,通常情况下,煤层在开采后,会在采空区上方地表形成凹地的地形,被称作移动盆地,也称下沉盆地。
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摘要: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我国对煤炭资源需求量高居不下。
为了满足社会逐渐提高的煤炭需求量,我国各大煤炭开采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煤炭开采范围也逐渐扩大。
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工作可能会影响矿山地质环境,进而导致坍塌现象的出现。
目前,煤矿开采地区的坍塌现象和各类地质灾害已经成为生态环境治理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治理煤矿开采地区的坍塌现象和各类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各大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只有积极研究灾害和坍塌现象出现的原因和特点,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对相应的地理环境治理措施进行总结,才能更好地开展环境治理工作。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根据各类基础地理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后续煤炭开采区域的地质环境治理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煤矿资源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也是我国必不可少的资源。
现阶段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虽然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奠定了相应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生态环境越发恶劣,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剧增。
随着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的提出,我国家煤炭资源开采和社会经济发展道路逐渐转化为,利用国家所提出的相关理论建设和谐有序的社会。
因此,相关煤炭开采企业一定要提高对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为构建可持续性发展社会提供相应的支持,从而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和谐相处状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深入分析采煤塌陷区和地质环境,可以提出相应的环境治理策略,实现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这是现阶段我国治理地质环境问题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1]。
1.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开展的方向1.1针对无积水区域的治理工作我国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干燥,降雨量较少,所以导致土壤的蒸发较为快速,这种环境下的采煤区域通常较难形成积水。
这类区域的生态环境较为敏感且脆弱,因此在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养护的要求,通过各项措施对当地的土壤进行改善,以便于更好地养护水源,避免当地的生态环境加以恶化。
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
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煤矿塌陷是指由于采矿活动导致地下煤层空洞崩塌,使地表发生变形和下沉的现象。
塌陷区域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压力。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调查和评估首先,应对塌陷区域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包括地理、地质、水文地质、土壤水、构造地质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精确的数据获取,可以更好地了解塌陷区域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综合治理方案设计以调查和评估的结果为基础,制定一套综合治理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地表抚平、支柱加固、地下水排涝、水源补给与保护、生态修复等内容。
治理方案应根据塌陷区域的特点和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 地表抚平地表抚平是煤矿塌陷区治理的首要任务。
通过填土、夯实、整平等方法,将塌陷区域的地面恢复到原有的平坦状态。
在地表抚平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边环境和地下基础设施的安全。
2. 支柱加固在塌陷区域的地下空间中,由于煤层的崩塌,形成了一系列的空洞和孔隙。
为了保证地下空间的稳定和安全,需要采取支柱加固的措施。
通过在空洞和孔隙中灌浆、填充材料等方法,加固地下空间的结构,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地下水排涝塌陷区域的地下水往往会积聚在塌陷洼地中,形成湖泊或者沼泽。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并恢复地下水动态平衡,需要进行地下水排涝工程。
通过开挖排水沟、设置排水井等措施,将积聚的地下水有效排放到外部环境,保持塌陷区域的水文地质平衡。
4. 水源补给与保护塌陷区域往往伴随着地下水资源的损失和水源的破坏。
为了补给水源和保护塌陷区域的水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比如修建水库、调整附近的供水管网等,为塌陷区域提供可靠的水源。
5. 生态修复塌陷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修复是治理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建设等方式,恢复植被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塌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探索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的可持续综合治理利用模式
陷区总面积将达到 4 . 6k 88 m 。本 区潜 水位 低 , 这类 塌 陷区
会常年或季节性积 水, 已形成大 面积 的塌陷塘 , 别地段 塌 个
重复搬迁 、 重复建设 、 复补偿 。而且严重 影响 到各产业 布 重 局, 使产业发展受限甚至停滞 。 () 2 对农村 经济影响 。采煤沉陷严重影响农 业生产力水
由于采煤地表沉陷影 响面逐步扩 大 , 到影 响的农村地 受 区逐步从原来 的点状扩 大到 面状 区域 , 预计 22 05年 采煤沉 陷面积将会达到 22k 积水 面积约 10k , 2 m , 3 m 城乡空问将 被逐步蚕食。
2 2 2 对 生 态 环 境 影 响 ..
范 围将达到 2 2k 占全 市总 面积 的 85 % , 2 m , .9 占研究 范 围
发展 。 2 2 1 对 空 间影 响 ..
淮南市总面积 25 5 1 m , 8 . 3k 市辖 5区 1 和 1个社会 县 发展综 合试验 区, 分别 为大通 区、 田家庵 区 、 家集 区 、 谢 八公 山区、 潘集 区、 凤台县和毛集社会 发展综合试验 区。
.
本文研究 范围涉及 市辖 5区范围 内淮南 市矿业 集团 和 皖北煤电集团的煤 矿。2 0 年 研究 范围 内的 采煤 沉 陷区 面 08 积约为 9 .6k O 5 m 。根据相关部 门预测 ,0 5年采煤 沉陷 区 22
面 积 的 1.0 。 49%
2 采煤沉 陷区分 布 、 特征 和 影响
2 1 沉 陷 区 分布 及 特 征 .
由于多个煤 矿直接 占用农 田、 林地 、 草地 等 自然植被 ; 伴
随 煤炭 开采 , 南 矿 区 会 陆 续 出 现 沉 陷 区 , 深 度 小 于 2i 淮 除 n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两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塌陷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达到127平方公里。
目前,两淮矿区塌陷区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
到2010年,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和阜阳皖北五市需搬迁村庄351个,涉及71885户,266287人,安置点需用地31884亩。
为加强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08]2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精神,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塌陷区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采煤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
(一)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将采煤塌陷区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土地复垦整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交通、水利等其他相关工程结合起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到2020年的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宜耕则耕,宜村则村,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引导塌陷区居民向集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传统农业向多元产业方向发展,有效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先搬后采,土地置换。
采煤企业必须坚持“先搬迁、后开采”的原则,切实保护采煤塌陷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井工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沉陷及治理措施
井工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沉陷及治理措施摘要:在井工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炭层被采空,很容易发生地表沉陷,导致地面中出现裂缝,进而造成地苗水渗漏,影响周围的环境。
针对地表沉陷的情况,需采取合适的治理措施,改善开采煤矿对周围环境,地质的影响。
本文主要讲解井工煤矿开采导致的地表沉陷以及治理措施的情况。
关键词:井工煤矿;地表沉陷;治理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对煤矿资源的需要量不断增多,对煤炭开采技术的要求逐渐增加[1]。
煤炭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煤炭开采的规模以及数量不断增多,但是在煤炭开采中,经过开采的矿区中出现地面沉陷特征,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塌陷坑,地裂缝,建筑出现损坏等情况。
对煤矿区域中地面沉陷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治理方法。
1 煤矿开采对矿区环境影响在地下井矿中开采煤矿过程中会对周围地层产生影响,对周围环境的采动影响主要从深处向周围扩散的。
开采空间的大小会对周围岩性的地层造成不同的影响。
在地下开挖矿井,会对周围地层造成较大的影响,若挖掘一个菜窖,那么产生的地层影响会比较轻微。
如果挖掘一个巷道,会较大地影响周围地层,这个影响范围中称为松动圈,一般范围在1米到2米左右。
如果地层的岩性比较软,开采的深度比较小,在煤矿开采中使用长臂采矿方式,在推进几十米后,会对地表造成影响[2]。
如果地层的岩性比较硬,开采的深度比较大,开采煤矿的工作面需要推进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后才能对地面产生影响。
在煤矿区域中采空区域发生地面塌陷的原因主要由于地下煤矿开采完后,造成大范围的采空的情况,会造成地面的变形以及坍塌的情况,会对农作物、耕地以及民房造成较大的危害。
其中最危险的地段是由于地面沉陷导致部分农田水平面降低,积水进入其中形成潭水或者沼泽地,农作物由于地面沉陷导致损坏,整块田地无法再次进行耕种,导致出现丢荒的情况。
煤矿发生塌陷不仅会对土地,地表的植被资源造成破坏,还会严重影响矿区周围的人们的生活生产。
塌陷地的治理方法探讨与分析
塌陷地的治理方法探讨与分析塌陷地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面下沉的区域,常见于煤矿开采、城市削山造地等工程中,严重影响了地表建筑、交通等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有效治理塌陷地,需要运用多种手段综合施策,本文将从防治塌陷的主要方法、技术和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防治塌陷的主要方法1. 自然地形调整法。
通过改变地形和土体结构,防止土体渗漏含水量下降以及塌陷发生。
常用的方法有挖土填山法、水库调节法和退耕还林法等。
2. 增强土体抗压强度法。
通过增加土体的抗压强度,使其不易发生塌陷。
常用的方法有水泥注浆法、钢筋混凝土法、土石结构法等。
3. 控制含水量法。
通过控制地下含水层水位至安全水位以下,减少土体渗漏几率,从而减小塌陷风险。
常用的方法有放干法、降水法和加固法等。
二、防治塌陷的技术1.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塌陷地进行遥感分析和监测,及时掌握地面沉降和塌陷变化情况。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发现地面裂缝、水体变化等现象,为塌陷地的预警提供依据。
2. 地质勘探技术。
通过地下水位监测、地面沉降观测、土壤含水量监测等地质勘探技术,及时发现塌陷迹象,实现对塌陷地的预警和预测。
3. 数值模拟技术。
通过计算机建模,模拟塌陷地运动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塌陷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防治塌陷的局限性1. 塌陷地治理成本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2. 治理塌陷地需要大量技术手段,技术门槛高,从专业人员到施工队伍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和学习。
3. 塌陷地治理的效果和结果与外在因素相关,如天气、地埋管道、地震等外在条件的干扰都会对治理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塌陷地,只有灵活掌握多种方法与手段,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方能取得预期的治理效果。
在未来,可以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治理机制,发挥全社会力量,形成全方位三维化的治理模式,实现塌陷地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及开发
浅析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及开发摘要:煤矿塌陷区是由于长期开采而导致地表下陷所形成的特殊地理环境,它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恢复土地植被、水资源和土壤质量,重建破损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而通过资源经济开发,可以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带动产业发展,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因此,对于塌陷区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开发一、煤矿塌陷区生态现状分析(一)煤矿塌陷区概述煤矿塌陷区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井采空导致地下岩层塌陷、沉降,进而导致地表出现凹陷或坑洼的地理现象,这种现象在煤矿资源丰富的地区较为常见。
煤矿塌陷区的特点包括地表下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坍塌等,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水资源循环和植被恢复等,并形成了特殊的地理景观。
此外,塌陷区通常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地表水资源减少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对当地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1]。
因此,煤矿塌陷区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开发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生态修复与开发的必要性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首先,煤矿开采导致的塌陷区造成了大量的生态破坏,地质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威胁,而生态修复可以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平衡。
其次,塌陷区的生态修复与开发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开展农业、林业、旅游等产业,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此外,生态修复与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环境资源,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2]。
二、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技术(一)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重建在植被恢复方面,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应优先选择当地适应性强、耐盐碱、耐旱涝的本土植物,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
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案
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案概述采煤工作对地下矿藏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采煤沉陷。
采煤沉陷区指的是在采煤过程中,由于矿石含水量的减少、地下空隙的形成等原因,地表出现的下沉现象。
为了保护环境、确保人民安全,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案。
方案一:安全、稳定的保护工程在采煤沉陷区进行保护工程是治理方案的第一步。
保护工程设计应遵循安全和稳定原则,通过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确保沉陷区域的安全及避免进一步下沉。
具体措施包括:1. 采用地面覆盖材料:在沉陷区表面覆盖一层透水性材料,如地膜或草坪等,以抑制土壤渗透速度,减轻地表下沉程度。
2. 加固地下结构:采用加固土壤的方法,如注浆或灌浆,增强地下桩、地下室等的承载力,减少地面沉降。
3. 进行地表平整:通过填充堆积物或进行地下排水,减轻土壤下沉的影响,保护工程的安全。
方案二: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采煤沉陷区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采煤活动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面下沉的风险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控制水资源:对采煤沉陷区域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地下水位的稳定。
2. 提高地下水位:通过人工灌溉、引水等方式,补充地下水资源,降低地面下沉的风险。
3. 建设水利工程:在采煤沉陷区域建设水库、水闸等水利设施,以调控地下水位和地表水的平衡。
方案三:环境恢复采煤活动不仅会引起地表下沉,还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使采煤沉陷区恢复原有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植被恢复:在沉陷区域内适当种植乔木、灌木和草坪等植物,以促进土壤的保持和恢复。
2. 水体清理:对采煤沉陷区域的水体进行适当的净化处理,将水体恢复到良好的环境状态。
3. 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措施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恢复沉陷区内濒危物种的生态环境。
总结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案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安全而制定的。
通过采用安全稳定的保护工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恢复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处理采煤沉陷带来的问题。
针对煤矿塌陷区分析其充填开采土地保护及治理
针对煤矿塌陷区分析其充填开采土地保护及治理煤矿塌陷区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矿山开采导致地下煤层坍塌,进而引发地表塌陷现象的地区。
煤矿塌陷区的出现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对于煤矿塌陷区的充填开采土地保护及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煤矿塌陷区的充填开采土地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改进。
1. 土地管理和规划:对于煤矿塌陷区的充填开采,应加强土地的管理和规划工作。
包括合理划定充填开采区域,明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制定相关土地管理政策和法规,并加强土地利用监管。
2. 矿山复绿和生态修复:煤矿塌陷区的充填开采会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需要进行矿山复绿和生态修复工作。
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修复土地的水土保持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3. 水源保护和土地治理:煤矿塌陷区的充填开采往往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保护造成一定的威胁。
需要加强水源保护措施,包括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工作,确保水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还需要进行土地治理工作,包括地表塌陷的填平和修整,以及修筑防洪堤坝等。
1. 采取适当的治理技术和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煤矿塌陷区,需要采取适当的治理技术和方法。
如在塌陷区域进行地面均匀压实填充,采用地下水平衡法,加强支护和削高等。
2. 建立监测预警系统:煤矿塌陷区的治理工作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和预警,以保证治理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可以建立地下水位、地表沉降、地质应力等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预警塌陷的发生。
3. 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治措施:煤矿塌陷区的治理涉及到安全管理和防治工作,需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采取措施预防塌陷的再次发生。
针对煤矿塌陷区的充填开采土地保护及治理工作应从土地管理和规划、矿山复绿和生态修复、水源保护和土地治理等方面着手,采取适当的治理技术和方法,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治措施,以保障煤矿塌陷区的土地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淮南市潘集煤炭集中开采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成效
矿井开采方式采用立井、 分区开拓 、 区通风 、 中出煤 的 分 集 开拓方式 , 主要巷道采 用主要石 门及分层 ( 大巷布置形 式 。 组) 采 用走 向长壁 综合机械化 开采 , 一次采全 高, 顶板全 部 冒落采
煤法 。
3 煤炭 开采主要矿 山地质环境 问题
目前 ,煤炭开采造成地质环境 问题主要 为采 空地 面塌陷、 土地资源的压 占和破坏 、 含水层破坏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f 4 1 。
南 微倾 , 降 约 180 。 坡 /0 0 潘集煤炭集 中地 资源 的压 占和破坏 .
目前 , 潘 集 煤 炭 集 中 开 采 区五 个 矿 山批 准 占地 总 面 积 约 1 690 h 2 矿 山 工 广 、 附 属 设 施 等 占用 的 土 地 面 积 7 8 .2 m ,
炭开采 , 分布有潘一矿、 潘二矿 、 潘三矿 、 四 ( 矿 、 潘 东) 朱集 ( 西) 矿 等 现 代 化 大 型 煤 矿 , 五 个 大 型 矿 山 规 划 占地 面 积 约
1680 k 2占全区面积 的 2 %, 7 . 2m, 9 9 且年总生产能力达 1 5 4 0万 t , 故该区为煤炭集中开采 区1 2 ] 。
5 .4 m ;0 0年 达 7 2 . h 2 5. 9h 22 2 1 4 3 74 m 。 4
31 采 空地 面塌 陷危 害影 响程 度 .. 2
图 1 潘 集 矿 区 井 田分 布 图
随着潘集矿 区内的矿 山陆续大规模投产 , 引发 的地面塌 陷 将更加严重 , 不仅破坏 了原有 生态环境 , 还会使矿 区道路、 水利 设施、 村庄遭受破坏 , 迫使当地部分居 民搬迁 。据矿 方统计 , 塌 陷区内有近 8 0个村庄 、 大约 3 . 5万户居民搬 迁; 区专用铁路、 矿 公路及 2 5省道 等重要交通干 线均 从区内经过 , 2 预测受地面塌 陷影 响 的铁 路线长 度 约 8 k 0 m、省 道及 县 、乡级 公路不 少于 9k 0 m;泥河 防汛大堤及拦水坝受塌 陷影 响将 出现河堤变形 、 河 床加深现象 , 原有功 能受到威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2期
西部探矿工程
17
4.2形成机理分析 矿区地面塌陷是由人工地下采煤造成的,当地下
煤层采岀后形成采空区,采空区周围岩体的应力发生 改变,当平衡状态被破坏,煤层顶板岩层发生断裂、破 碎,引起上覆岩层发生崩落、碎裂、弯曲变形,当岩土体 变形移动达到地表时.从而导致地表塌陷。
根据地面塌陷区积水情况及土地可利用状态,将
塌陷区划分为低洼型、滩涂型和水域型3种形式;矿区 低洼型塌陷区面积205.93km2 .约占塌陷区面积的 65%,塌陷深度一般小于1.5m,塌陷区内无积水,土地 仍可断续耕种;滩涂型塌陷区面积32.69km:',约占塌陷 区面积的10.32%,塌陷深度一般在1〜3m,呈季节性积 水,部分土地失去耕种功能;水域型塌陷区面积
矿区地表水体相对较发育且均属淮河水系、淮河 自西向东流经本区,主河床宽度在250〜500m,多年平 均流量约800m7s,最大流量2300m7s,最小流量仅 100m7s,5~9月为丰水期,10月至翌年4月为枯水期, 丰水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图2)。
图2淮河历年月平均流量与水位动态(1955-2013年)
塌陷连成一体,形成20个塌陷面积大小不等、塌陷深浅 不一的塌陷区,累计塌陷面积约316.81km?,约占矿区面 积的11.3%,其中塌陷积水区面积78.19km"不包括已回 填复垦面积),约占塌陷区面积的24.68%,最大塌陷深度 达22m。塌陷区主要分布于淮河以南的淮南市大通一九 龙岗一带和八公山-4射家集一带,及淮河以北淮南市潘 集、凤台与阜阳市谢桥、刘庄、口孜矿区等(图3 )。
2.2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淮北平原与江淮波状平原的过渡地
带,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一般15.5〜25m,地形坡降 1/8000〜1/10000。以平原地貌为主,分别由第四系全 新统、上更新统松散堆积物组成(表1)。 3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矿区淮南调查区位于中朝淮地台淮河台地坳淮南 凹陷褶断带大地构造单元,整体为燕山一印支早期形 成的大型淮南复式向斜,其轴向NW-W,平面上略有 弯曲;两翼由于断层的逆掩作用致使地层有所缺失,产 状较陡并局部倒转;轴部较开阔,地层平缓,发育一系 列次一级宽缓背向斜呈东西向窄带状展布。地层除中 元古界、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统下统、三叠系中、上统、 侏罗系缺失外,其余地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第四系 覆盖全区。
图3地面塌陷分布图
矿区地面塌陷形状多呈不规则状,塌陷规模大小 不一,塌陷深度不同;总体上塌陷区多为不规则的长条 状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面积最大的塌陷区分布在潘 集矿区,塌陷区长度近20km,宽度2〜10km.塌陷面积 93.471km',最大塌陷深度达15m;塌陷区边缘地表发生 缓倾斜或阶梯状倾斜,倾斜方向指向塌陷中心,地形坡 度一般大于10。。
堆积侵蚀堆积剥蚀
表1 地貌特征一览表
微地貌 河漫滩 河间平地 岗坡地 坡岗地 山前斜地
主要特征
堆积成因,由Qh的粘土、粉土、粉砂组成 堆积侵蚀成因,由Qp啲粉质粘土组成 堆积成因,由Qh的粘土、粉土、粉砂组成 堆积侵蚀剥蚀成因,由Q的粉质粘土、粘土组成 堆积侵蚀剥蚀成因,由Qp‘的含砾粉质粘土组成
岩类裂隙孔隙含水层组和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 组。各含水层系统之间分布有不同厚度的隔水层或弱
一定的影响.如何进行地面塌陷防治受到各级人民政
府的高度重视,
2自然地理条件 2.1气象水文
矿区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多年平均气温
11°C〜14°C,多年平均降水量600〜1400mm,降水主要 集中在每年的6〜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5%;多年水
面蒸发量800〜1200mm,陆面蒸发量500〜800mm,多
含水层系统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碎屑
*收稿日期:2018-10-31修回日期:2018-10-31 作者简介:柴义伦(1962-),男(汉族),安徽临泉人,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勘査研究工作、
16
西部探矿工程
2019年第2期
形态类型
平原
平原
波状 平原
地貌类型 成因类型 冲积堆积 堆积侵蚀
透水层,水力联系不密切。浅部地下水埋深1.5〜3m。 煤层顶底板主要为碎屑岩建造,岩性以泥岩、砂岩
为主,具中厚至薄层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35.0〜 56.5MPao属较软至较坚硬层状工程地质岩组。上覆 土体由第四系和上第三系松散堆积物组成.粘性土和 砂性土相间分布,具多层结构3 4地面塌陷特征
4.1分布特征 据调查,矿区共发生采空地面塌陷74处之多,多处
1概况 淮南煤炭矿区位于淮河中下游安徽省北部境内.
面积约2800kmJ行政区跨淮南、阜阳、亳州、蚌埠等4
市5区3县。现分布矿山20个,矿山设计生产规模分别
为(400~1000)xl04t,均属大型矿山.采矿权面积达 1562.96km2,占矿区面积的55.82%;矿区均为地下开采 方式,开采深度-450〜-1100m标高,年开采量达9630x 104t;由煤炭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累计面积约 316.81km2,损毁大量的土地资源及民房、农田水利、交 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给矿区人民群众生活、生产造成
2019年第2期
西部探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
15
淮南矿区采煤地面塌陷特征及治理措施探讨
柴义伦”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合肥230001)
摘 要:以安徽省淮南矿区为例,深入分析采煤地面塌陷的特征、影响因素,探讨地面塌陷的形成机 理与发展趋势,提出地面塌陷防治对策与建议 ,旨在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关健词:地面塌陷;形成机理;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716(2019)02-0015-03
年均相对湿度65%~80%(图1)。
降水量
蒸发量
(mm)
250 r 200
■■■降水量(mm) 0■痣疫竝 mm) * 气温(C)
150
/------K
/.
'、、
.|
100
50
234 5678 9
气温
(匕) 30
-25
20
15 10
5 0 10 11 12
图1多年平均气象要素变化图(淮南1959-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