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地区旱地玉米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治地区旱地玉米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分析了长治地区旱地玉米的生态适应性及影响旱地玉米高产的限制因子,提出了旱地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深耕整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旱地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旱地玉米;生育特点;高产栽培;山西长治
中图分类号s513.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053-01
2005年以来,长治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指示精神,在山西省首先提出实施“玉米战略”,玉米种植面积由2004年的13万公顷扩大到20万公顷左右,其中旱地种植面积占77.5%以上。
玉米平均产量6 724.5kg/hm2,较2004年7 035kg/hm2减产310.5kg/hm2。
如何在扩大面积的基础上确保单产的稳定增长,是农技推广人员急需解决的课题。
2006~2008年广大技术人员根据旱地玉米的生育特点,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逐步探索出了一套旱地玉米稳定增产的农艺措施。
2008年全市玉米平均产量达到7 138.6kg/hm2,其中旱地玉米平均产量达到6 582.5kg/hm2,较2005年平均5 620.1kg/hm2增产962.4kg/hm2,增长17.1%,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
1旱地玉米的生态适应性
1.1光照条件
玉米为喜温好光的短日照作物,一生需日照600~800h,从出苗
至抽穗每天日照时数最适为8~9h。
长治市大部分地区玉米生长时期日照为1 000h左右,可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求。
1.2热量条件
在玉米整个生育时期,要求≥10℃积温2 000~2 200℃(早熟)、2 200~2 600℃(中熟)、2 600~3 000℃(晚熟)。
长治市春玉米从5月1日至9月20日整个生育时期,≥10℃积温除部分高寒山区外,都能满足早、中、晚熟玉米对热量的要求。
1.3供水条件
玉米需水较多,全生育期需水369~454mm,各生育阶段需水差异较大。
出苗期需水少,出苗后需水量逐渐增加,蜡熟后又转少。
从长治市水的供需来看,旱地玉米降水与作物生理需水的时间配置较好,全生育期降水400mm左右,各生育阶段需水与降水量基本吻合。
1.4土壤条件
玉米丰产要求土层深厚,结构良好,疏松通气,土壤渗水和保水
性能好,耕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高。
长治市土层深厚,立地条件优越,只要狠抓以土、肥、水为中心的基本农田建设,采取平整土地,筑埂做垄,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作物覆盖度等措施,就能满足玉米丰产对土壤的要求。
2影响旱地玉米高产的限制因子
2.1降水季节、年际分布不均
长治市降水虽有550~650mm,但多数集中在6~9月,春旱严重,影响玉米播种和全苗,伏、秋旱时有发生(几率在30%),造成“卡脖子旱”。
2.2土壤瘠薄,投肥少,施肥不科学
据调查,不少地方投肥(有机肥和化肥)数量仅为需肥量的1/3~2/3,导致地力逐渐下降。
投肥氮多磷少,比例失调,与作物需求脱节。
多年连续种植玉米,土壤微量元素消耗巨大,尤其是缺锌严重,进一步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3技术投入不足,管理粗放
保墒耕作不及时,致使土壤水分散失,延误播期,生长发育推迟,尤其低温提前年份,籽粒灌浆受阻,造成减产。
由于地旱和播种质量差,缺苗断垄,穗数不足,其他管理措施也跟不上,常使高产作物得不到高产。
3旱地玉米栽培技术
3.1深耕整地
耕深一般以25~35cm为宜。
如地表干土层厚,应先镇压提墒,然后耙耱,使土壤上虚下实,有利于播种出苗。
3.2合理密植
单项密度试验证明,在中等肥力条件下,4.5~6.0万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等性状都有下降趋势,空秆率增加,但由于群体株数增加,产量仍有所提高。
一般应遵循早
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低秆品种宜密,高秆品种宜稀;高肥地
块宜密,低肥地块宜稀的原则。
结合多年试验与实践,推荐种植株数的幅度为:早熟、平展型品种4.5~6.0万株/hm2,紧凑型6.75~8.25万株/hm2;中晚熟平展型品种4.50~5.25万株/hm2,地膜覆盖
5.25~
6.00万株/hm2,紧凑型6.0~
7.5万株/hm2。
行株距的合理配置,可以使田间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
目前种植方式有3种:等行距种植,一般行距60~67cm,株距视密度而定;宽窄行种植,宽行80cm,窄行40cm;带状种植,即几行玉米套种几行其他矮杆作物,如
玉米套马铃薯、玉米套大蒜等。
3.3科学施肥
玉米施肥应坚持“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磷钾肥早施,追肥分期施”的原则。
结合秋耕,推行秸秆还田,实行平衡配套施肥,合理增施锌肥,锌肥(znso4)施用量以15.0~22.5kg/hm2为宜。
干旱地区不同地力水平的推荐施肥量见表1。
追肥时间依据玉米吸肥“前少、中多、后少”的需肥规律。
在拔节期适量追施攻秆肥,大喇叭口期重施攻穗肥。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叶面喷施磷酸二(下转第59页)
氢钾、爱丰、农丹等叶面肥,促进植株生殖生长,增强光合作用。
3.4田间管理
隔行去雄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注意边际2~3行和间混作地块不宜去雄,以免花粉不够影响授粉,必要时可进行人工辅助
授粉,以利增产。
玉米站秆扒皮晾晒可以加速果穗和籽粒水分散失,促进脱水、晒粒,提高籽粒等级。
扒皮晾晒的时期是在蜡熟后期。
据测试,在玉米蜡熟后期扒皮晾晒15~20d,含水量可降低14%~18%,早熟5~7d,可使玉米增产5%左右。
4参考文献
[1] 保守智.山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j].作物
杂志,2008(6):90.
[2] 汪来用,李新兴,王家胜.山区旱地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8):22.
[3] 石龙,杨红梅,王建共.旱地西瓜套种玉米优质高效栽培[j].山西农业科学,2009(2):92-93.
[4] 柳昱,刘茂,张咏梅,等.黄土丘陵区旱地玉米节水栽培技术及效果[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s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