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评课稿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评棵稿赵老师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探究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一、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有一定实践价值的问题或项目,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可见,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也相当重要。
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由于四年级的孩子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了统计的意识,也形成了基本的统计数据的能力,所以由单式条形统计图过渡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不再是困扰学生的问题。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例,突破教学难点后,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然后通过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认识新的统计图和统计量,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怎样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都得到提升。
从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都是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实现,通过合作交流发现真理和掌握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给学生一个“阳光般”的学习评价课堂上的评价要因人而异,有所不同,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给予不同的“阳光”评价。
当有学生答得很精彩时,我说“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或“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
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如果学生说得不准确时,我的评价是:“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条形统计图评课稿今天,听了谭老师二年级下册《条形统计图》这节精品研磨课,觉得谭老师这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让学生的亲身体验。
谭老师课前开始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动态画放映出现在马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在马路上有什么车?要想知道各种车辆有多少辆?该怎么做?从而引出统计的需要,进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完成统计,在统计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更加突破一个代表5个单位这个难点,谭老师专门设计了纵轴没有数据的统计图,让学生在涂色时发现问题,自然引出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起始格的单位量和其它格的单位量可以不同,进而师生共同探讨解决这个难点,这种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在观察、比较、思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对知识深层面联系的感知,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学生都能正确涂格,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
统计图完成后,谭老师又组织学生回答统计图后的简单问题,并让学生继续发现问题,让学生分析数据,发现信息,解决问题,使学生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老师在后面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师那一辆车?让学生数学知识对生活问题进行预测、决策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无穷魅力。
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在小组交流上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的时间一晃几秒钟,感觉有点仓促;在统计图出现时,过度不够自然,没有清楚地让学生体会统计图带来的方便之处;在问题“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师那一辆车?”学生都答了“轿车”,但我觉得有些学生可能轿车排在第一的原因,在这环节中没有很好地讲述“为什么”是轿车而不是其他车。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今天,同步共享了三节精彩课堂,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的毛xx 老师虽然教龄才刚满一年,难能可贵的是她悉心准备,精选素材,巧妙点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下面我就结合毛xx老师上的《条形统计图》一课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亮点一:精选教学素材,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感兴趣的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内容,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越接近他们的生活、越具有时效性、越体现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因此这节课,毛老师很好利用了我校学生中午在校就餐方面有关素材,进行了最喜欢的水果情况调查以及最喜欢的菜肴情况调查,从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引入,让数据分析也就不会枯燥乏味,体现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统计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亮点二:注重活动体验,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因为教材呈现的“条形统计图”是静态的,提供的只有统计的结果。
但是,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仅仅呈现结果,学生很难从结果中体会出它的特点和创造性。
象形统计图是学习条形统计图的连接点和起点,只有让大部分学生从象形统计图这个知识点去探究,才能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基于这种考虑,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3幅圆形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画图标准要统一,用数字表示更清晰,用图表示更直观,此时,老师进一步引导思考,如何将两者的优势结合到一起,达到更好的效果,从而让学生经历了条形统计图生成过程。
这种经历和体验,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的结果,它的作用是看不见的,更是不可估量的。
亮点三:依据数据预测,感受数据分析的价值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教学中,毛老师结合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取有用信息,逐步提高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
整堂课老师不但注重培养学生挖掘数据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统计的应用价值,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关注数据本身,逐渐过渡到基于数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推断预测,如在通过条形统计图的看图分析,老师分别让孩子对于李阿姨采购水果以及采购菜肴,说说有什么好的建议,体会数据分析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预测,发展学生思维。
听《条形统计图》评课材料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听《条形统计图》评课材料
听《条形统计图》评课材料
听了孙老师的《条形统计图》一课,深深的被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学生积极的学习风格所打动,现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主题“切准知识衔接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来谈几点收获:
1、引入凸显生活味
教师通过和学生轻松的谈话,有趣的情境,营造了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身心放松,全情投入,课中设计的内容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如天气、学生的出生月份,从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对整堂课充满了不一样的期待。
2、问题引领感受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是以问题引领的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横向、纵向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相同及不同之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明确了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如:“在涂的过程中,怎么涂既快又对?” “纵轴、横轴表示什么?”“两种图、表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等
3、学生活动体验做数学
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通过动手画、制作,完整地经历了横向、纵向条形统计图,又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发现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留给了学生充足思考的时间,活动的余地,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就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建议:
1、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再精炼些、环节之间紧凑些就可以空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
2、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需要加强。
源-于-网-络-收-集。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1)》资料:评课稿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1)》评课稿第一次听孙建磊老师的课,正好是一节新旧教材教学内容编排变化较大的的一节统计课《条形统计图》。
学生已经在前期学习中认识了纵向和横向的条形统计图,已经拥有了经历数据搜集统计分析的经历和经验。
所以在这种教材新旧衔接上怎样上好学习过的旧课,引起了我的思考。
我粗浅的认为教师应该摸清学生的学情,把握教学目标,适当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修订以后将是将“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变“四能”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是这节课应该注意的,在我的课堂上也应随时把握。
这节课例题的教学可以依据教材情境提供给学生一个经历数据搜集整理的过程:让学生记录并统计当地一个月的天气情况,这必须在教师整册备课的前提下提前部署安排。
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创设这样一个统计背景应该是有意义的。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本节课中,“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个问题是由老师提出的。
试想如果在学生的统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有很多想法。
教师如果在出示统计表之后提问:观察统计表你想知道什么?进而再问:如何知道呢?怎样表示出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必然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后面的分析解决问题服务。
教师要注重提问的开放性,较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标“四能”要求中的一些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是条形统计图,使学生懂得几个知识点:标题、刻度、单位和统计项目,这些内容在板书中得到了一些的体现。
孙老师板书的一格引起了我的注意。
想必老师为后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做准备。
我想这节课不能体现出来吗?所以想到统计全班学生出生月份并绘制统计图的练习上。
如果练习后提出:用现在的这个统计图绘制全校学生的出生月份可以吗?学生就会感受统计图的格子不够用了,一格表示的单位有点小了,进而发现问题中分析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四年级的**。
我听了黄老师执教的《条形统计图》一课,受益匪浅。
美燕棒棒哒!每次试教都能精心准备,让课堂精讲问题越来越精炼,让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让教学目标达成度越来越高。
本节课,把“学练为重、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教学理念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三助,即:一自助,在助学单的引领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互助,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学的成果,通过提问、补充、质疑、交流等形式在自主探究,同伴交流等多种互助学习方式下,经历收集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三是师助,黄老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以学定教,在正确诊断学情的基础上,合理用力,实施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针对性教学,并腾出时间和精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时,适度,适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本节课黄老师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深度整合,让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了彰显与突出。
如收集整理数据时将凌乱的书分类,让原本只能横着放的书旋转变成竖着放。
让学生很好地初步感知由物品竖着摆放到象形统计图,再到条形统计图,感悟数据整理分析过程,让学生借助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发现统计的价值,体会统计的作用,很好地渗透了统计思想;再如在学生汇报导学单时,只要手机一拍一点就将学生的学习单呈现在大屏幕上了,有效地让课堂生成成就精彩,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这样的例子很多,在这我就不一一例举。
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向她学习,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呈现高效课堂。
二、“先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的学生学习单的设计,教师精心设计,让学生“先学”有章可循。
教材呈现的“条形统计图”是结果的、静态的,但是,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仅仅呈现结果,未免有仓促之嫌。
学生很难从结果中体会出它的特点及作用。
基于此,教师通过创设“统计四8班两个组的学生读书情况”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情境,在“收集数据”“把这些数据在统计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说说哪种方法表示更清楚”的尝试自学中,逐步经历条形统计图的产生、认识过程,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4篇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4篇《条形统计图》评课稿1杨老师设计了“识图标,认天气”的游戏,原因有两点:有趣,毋庸置疑,“猜一猜”这样的数学游戏本身就能调节课堂气氛,引发课堂高潮,特别是猜对后得到的奖励更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一点也很有必要。
为了突破该难点,用猜一猜的游戏引发学生交流估测的依据,积累估测的经验。
杨老师整堂课以学生为主导,在杨老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推陈出新。
情境导入是以学生们熟知的天气预报音乐为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分类出多个天气图标,当学生学完天气图标后,引出这节课的例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一下各类天气的天数,让学生自己发现方法,总结方法。
有画圆法、“正”字法等,帮助学生改进画圆法,让圆圈一个挨着一个;“正”字法从日历的开头,分门别类的把晴天、多云、阴、雷阵雨、阵雨等天气天数统计出来。
学生的声音是课堂的主题,当学生回答的.问题偏离主题时,及时把学生引导回来。
如圆圈表示时,直接用画图的方式呈现学生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判断到底哪种方法最好,充分肯定了“正”字计数法的重要性。
随后的小组讨论也时刻围绕着学生,让学生发散思维,不局限于课本,寻找多种方法,表示收集到的数据。
表格法、画图法,最后,引出条形统计图更是很细心地让孩子认识条形统计图。
并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和差异,整节课水到渠成,灵活自如。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2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上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单式条形统计图,对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等已经掌握。
那将什么作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什么为重点?选择怎么样的素材进行教学?是我们在课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中,陈晓霞老师精心设计了多个学习环节,主要落实这样几个教学目标:1、经历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2、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会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学会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陈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抓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word版,《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浸透统计思想培育统计人材意识--狭长地带的吃水新区小学数学严正工作室成--中心小学郭辉2016年11月11日,新区小学艳明工作室数学齐集在中心小学,我们展开了北京燕鸣工作室的基础研究工作新区小学数学。
詹先生出示了四张照片图片“脱衣”元年,苏老演出“德”元年六年了。
两位了不起的老人得益良多,何展老“脱光”一个人的想法。
酒吧是《新教育》第一卷的第七个元素过去四年的新闻报导。
本的书斋是给学生的数据的采集和整理,行后。
要点在于教书是要掌握的标杆而后,笔者对其进行了检查剖析。
这个点在美国怎样确立一个晶格代表多少位。
在帮助下我们学校的本战先生将参加第22届田径竞赛游戏确立祥瑞物、水果、名字等活动的需要指引学生采集解决方案中的数据数据采集、整理和剖析的过程,浸透思想,形成初步的数据剖析思路,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唐三的观点,以学生为主体,有以下特点:1精选资料,活,学生学。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能够从中学习到有关的知识我校田径竞赛资料,经过自学,学生组织数据,剖析数据。
经过,掌握必定的知识数据办理方法,连同数据到表、条办理,使数据进入学生的好搭档,提出、剖析、解决问题。
2要点指引学生从数据线中推测并感觉数据剖析的价值。
《数学成准2011版》指出:“数据的思想剖析包含:认识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第一要做研究,采集数据,经过检查做出判断剖析,并认识到数据包含信息数据的剖析方法有好多种,我们需要依据数据的背景使用适合的方法核心。
”本战着重从“数据”指引学生“鉴于数据行”经过各样条形图的剖析,我们能够判断祥瑞物的形状下定信心,我们就能得出结论水果的状况,特别是200米竞赛的第一天,帮助我们的银行做决定。
注意数据分类一剖析和办理,累积察看经验图片和提取实用信息,帮助学生形成尊敬事实,用数听说话的形式认识数据剖析的价值,培育观点数据剖析方法。
三。
教课方法灵巧多样,突出要点学生核心修养的形成。
在组织教课活动时,詹老师不单尊敬学生教师教课书中的教课建议小贴士,还有注意他们我们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并对教课进行了一些改革和调整资料,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
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和教案
《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和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特别是将两个单式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图例等新知的形成,都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而水到渠成。
2、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比如老师提问要想比较1985年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单看自己手中的单式统计图方便吗?能不能创造出一种观察比较方便的统计图?学生交流讨论后,于是有学生提出“把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的想法。
当画完了1985年的城镇、乡村人口数量的直条后,不少学生将两个直条用了不同颜色,老师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自然地想到是为了辨认与区分城镇、乡村人口数。
其实这就是新知图例的自主探究。
3、教学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国情及品德教育,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动脑分析的习惯。
例如:提问学生:为什么城镇人口逐年增加,乡村人口逐年下降?让学生感悟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城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总之:本节课老师能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1985-2000年城乡人口数量的变化为主线,让学生亲身经历、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全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探究新知--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活动中采用实践尝试、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主动获取新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引发矛盾,画完了表示城镇,乡村人数量的直条,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颜色?通过分析、评价让学生掌握了图例这一新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促进了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描述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1、教师认真的研读教材,能够理解教材的背后的意图。
在教材里,我们能够看到展示给我们的教学内容其实很简单,但做课教师认真的研读教材,非常清晰地明白每个例题里要传递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要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评课稿
关于叶艳老师执教的《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评析
评课人——林威今天,有幸听了叶艳老师执教的四(3)班的《认识条形统计图》一课,感受很深。
对于统计知识的教学,就好比书法写字时写一些非常简单的字,写起来简单,写出来的效果难说。
对于本堂的感受如下:
1、教师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统计观念。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统计整个年级获得流动红旗的情况,以及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进行统计,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和统计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了统计的有用性。
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渗透统计的必要性还不够,为什么要统计流通红旗的获得情况和班级学生的出生年月,教师设计的问题还不够精妙。
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学生在绘制统计图时,教师反复强调要用铅笔绘制,不能超格等要求。
但对这些要求的讲解时机不对,教师应该先统一出示这些要求让学生学习,统一学习后再绘制统计图,而不是学生一边在绘制一边给学生讲解要求。
3、教师对绘制统计图的方法讲解不精,没有讲清绘制统计图的关键步骤——描点,而是让学生随意绘制,发现问题后临时讲解,讲解效果较差,而且课堂讲解显得太过随意。
4、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问的问题模糊难答,难以理解回答,教师还学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数学教学语言。
5、本堂课的教学容量太少,整堂课就学习了一个例题,完成了一个练习题。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渗透统计思想培养统计意识——《条形统计图》评课稿新罗区小学数学陈燕名师工作室成员——龙门中心小学郭会2016年11月11日,新罗区小学数学陈燕名师工作室成员欢聚在龙门中心小学,开展了新罗区小学数学陈燕名师工作室“三送”下基层暨课题研讨活动。
詹润润老师展示了四年级《条形统计图》一课,卢夙老师展示了六年级《圆的认识》一课。
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现结合詹润润老师上的《条形统计图》一课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条形统计图》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简单的统计图之后进行的。
教学重点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
难点是在特定问题中,怎样确定1格代表几个单位。
本节课詹老师借助我校将举行第22届田径运动会中确定吉祥物、购买水果、运动员报名等活动引发出统计数据的需要,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渗透统计思想,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本节课也很好地体现了课堂三导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1、精选素材设计活动,让学生亲历过程。
这节课从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出发,以我校田径运动会的有关活动为素材,通过自学,让学生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通过调查,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方法,共同经历把数据整理到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使数据成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好伙伴。
2、注重引导学生依据数据进行推断预测,感受数据分析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本节课詹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关注“数据本身”逐渐过渡到“基于数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推断预测”,通过对各种条形统计图的看图分析,可以判断吉祥物的确定,可以预测水果的购买情况等,特别是选参加200米跑步的运动员这一练习,还帮助我们进行决策。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条形统计图评课稿篇一:条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统计有关的《条形统计图》。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说教材、(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针对这一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2、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有九个单元。
第七单元统计的主要内容是条形统计图,它是将以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本节课教学是从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中体验条形表示数量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它为第2、3个例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将前一学段,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已有经验作一分析。
3、学情分析: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图画、文字、表格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
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能根据需要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统计_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和教(学)案
《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和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特别是将两个单式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图例等新知的形成.都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而水到渠成。
2、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比如老师提问要想比较1985年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单看自己手中的单式统计图方便吗?能不能创造出一种观察比较方便的统计图?学生交流讨论后.于是有学生提出“把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的想法。
当画完了1985年的城镇、乡村人口数量的直条后.不少学生将两个直条用了不同颜色.老师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自然地想到是为了辨认与区分城镇、乡村人口数。
其实这就是新知图例的自主探究。
3、教学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国情及品德教育.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动脑分析的习惯。
例如:提问学生:为什么城镇人口逐年增加.乡村人口逐年下降?让学生感悟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城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总之:本节课老师能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1985-2000年城乡人口数量的变化为主线.让学生亲身经历、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全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探究新知--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活动中采用实践尝试、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主动获取新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引发矛盾.画完了表示城镇,乡村人数量的直条,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颜色?通过分析、评价让学生掌握了图例这一新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促进了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描述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1、教师认真的研读教材.能够理解教材的背后的意图。
在教材里.我们能够看到展示给我们的教学内容其实很简单.但做课教师认真的研读教材.非常清晰地明白每个例题里要传递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要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二年级下册数学条形统计的评课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条形统计的评课稿
1、由于条形统计图学习的内容长期以来都是数据的与学生通过收集去体会数据的。
课开始,谭老师就情景教学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去收据数据,去体会数据,再引入条形统计图。
这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2、课中教师非常重视与学生之间真诚地交流,悉心地倾听,积极地引导,和理地调控。
3、谭老师语言生动、设计清晰、课堂气氛活泼、思路清晰、节奏紧奏,课堂调控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课堂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发现去引导学生知道条形统计图它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会看统计图,学会涂多少格?会做完后答复老师的问题。
4、的制作好,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1、出例如题的课件字太小了,所以收集“正”字出示看不清。
2、过渡条形语言不好。
3、展示新课结果重复有点罗嗦,讨论的时间太短。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条形统计图》是四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上这节课前,李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
我认为本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导入部分呈现了一个天气情况统计表,并让学生说一说每种符号表示什么天气?这样的设计增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孩子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同时,李老师采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走进课堂,这样做不仅能为新课的学习节省时间,还能体现学生预习的自主性。
2、条形统计图的引出是由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学生分别用“正”字法、象形图、格子图的方法统计出各种天气的天数。
由于格子图的方法与条形统计图最接近,在此基础上引出条形统计图。
整个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条形统计图各部分的认识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总结出来的。
这也体现了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部分李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把条形统计图与象形统计图、统计表进行对比,通过一个一个问题让学生更深度的体会条形统计图能“更清楚、更直观、便于比较”的特点。
同时这里也恰当地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通过对比使学生亲身体会正是条形统计图做到了数与形的有效结合。
5、老师在关注学生学习和知识生成过程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对不同学生的回答做出了有效评价,使学生情感共鸣,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6、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李老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调查本班同学生日月份统计凸显趣味性、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总之,要落实生本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课堂,是注重引发学生思考愿望的课堂,是注重学生思维训练的课堂,是注重知识经历过程的体验课堂,是有笑声的课堂,是有合作的课堂,是有争论的课堂,是有生成的课堂!前方,任重道远,但是改变就在当下!。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评课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评课稿今天听了XXX老师的《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收获颇丰。
本节课教师充分运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练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且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同时,学生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数据信息。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评课:一、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在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示范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练习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教学资源丰富多样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PPT、教学视频、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
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操作,自己搜集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这种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及时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种及时有效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及时有效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新《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渗透统计思想培养统计意识——《条形统计图》评课稿新罗区小学数学陈燕名师工作室成员——龙门中心小学郭会2016年11月11日,新罗区小学数学陈燕名师工作室成员欢聚在龙门中心小学,开展了新罗区小学数学陈燕名师工作室“三送”下基层暨课题研讨活动。
詹润润老师展示了四年级《条形统计图》一课,卢夙老师展示了六年级《圆的认识》一课。
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现结合詹润润老师上的《条形统计图》一课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条形统计图》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简单的统计图之后进行的。
教学重点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
难点是在特定问题中,怎样确定1格代表几个单位。
本节课詹老师借助我校将举行第22届田径运动会中确定吉祥物、购买水果、运动员报名等活动引发出统计数据的需要,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渗透统计思想,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本节课也很好地体现了课堂三导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1、精选素材设计活动,让学生亲历过程。
这节课从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出发,以我校田径运动会的有关活动为素材,通过自学,让学生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通过调查,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方法,共同经历把数据整理到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使数据成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好伙伴。
2、注重引导学生依据数据进行推断预测,感受数据分析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本节课詹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关注“数据本身”逐渐过渡到“基于数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推断预测”,通过对各种条形统计图的看图分析,可以判断吉祥物的确定,可以预测水果的购买情况等,特别是选参加200米跑步的运动员这一练习,还帮助我们进行决策。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听课评课稿2021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听课评课稿202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有幸聆听了盛子明老师的执教的《条形统计图》一课,纵观本课的教学过程,感触颇深,获益不少。
下面与大家交流我观课后的感受与思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教态的自然和大气、交流亲切自然盛老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启发有这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充分体现新的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
通过组织引导观察→寻找规律→发现规律,我觉得这是一堂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抓住核心教学资源,凸显统计教学的数学本质教学中盛老师引领学生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根据现实需要,不断生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进程中逐步完成了复试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展现了条形统计图的创作过程。
抓住识图,发现息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作出预测,进行解释,发表建议,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凸显了统计知识教学的本质。
三、改变教材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
盛老师把教材中的先让学生完成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再合成一副条形统计图的只画直条的操作活动改为现在的教学流程,为学生留有了较大的探究空间。
学生变被动的按要求操作为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设计方案,改进方案,探索图例。
四、注重数学体验,给学生留下深深的数学烙印教学中,盛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数学体验。
如:通过对描述两种数据的直条合并在一副图中和分别画在两幅图中;有图例和没图例;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等进行积极地对比体验,使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本质特征以及意义和价值,图例的意义和作用印象更加深刻,在体验中学生“求真讲理”,“遵守规则”,“坚持自信”,“总结反思”多种数学品质得以培养。
五、深入浅出,层层推进这节课教师不但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推理的过程,而且关注与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整个过程设计上深入浅出,层层推进,思维敏锐,有重点,有深度,有广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溪口小学戴育良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上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单式条形统计图,对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等已经掌握。
那将什么作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什么为重点?选择怎么样的素材进行教学?是我们在课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中,藤鹏老师精心设计了多个学习环节,主要落实这样几个教学目标:1、经历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2、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3、会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学会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藤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抓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作为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理解等因素将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起点,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藤老师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这种生本理念。
在引题环节中,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时,设计得很有匠心。
分别出示两张单式统计图(中国四届奥运会金牌统计图和美国四届奥运会金牌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问学生谁知道第二十六届美国和中国金牌数相差多少块?二十八届呢?数据不同时出现,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单式统计图不利于比较两组数据,实在是太麻烦,非常需要复式统计图。
再请学生设计一个统计图,既能看出中国四届金牌数,又能看出美国四届金牌数。
请同学设计草图后交流、择优。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时,深刻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
还有数学老师都知道在让学生画一张统计图是很费时间的,他大胆地让学生采用徒手绘制统计图草图,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复式统计图形成的过程,一举两得。
二、注重知识的对比认识,环环相扣,扎实有效。
我们知道,对比,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对比教学就是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对比类推、举一反三。
具体而言,对比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将一些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在明确了一个内容之后能够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内容,并能自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本节课中,陈老师让学生对比单、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在比较辨别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以此深化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应用范围的认识。
篇二: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实验小学赵剑赵敏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和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特别是将两个单式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图例等新知的形成,都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而水到渠成。
2、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比如老师提问要想比较1985年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单看自己手中的单式统计图方便吗?能不能创造出一种观察比较方便的统计图?学生交流讨论后,于是有学生提出“把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的想法。
当画完了1985年的城镇、乡村人口数量的直条后,不少学生将两个直条用了不同颜色,老师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自然地想到是为了辨认与区分城镇、乡村人口数。
其实这就是新知图例的自主探究。
3、教学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国情及品德教育,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动脑分析的习惯。
例如:提问学生:为什么城镇人口逐年增加,乡村人口逐年下降?让学生感悟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城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总之:本节课老师能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1985-2000年城乡人口数量的变化为主线,让学生亲身经历、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全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探究新知--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活动中采用实践尝试、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主动获取新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引发矛盾,画完了表示城镇,乡村人数量的直条,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颜色?通过分析、评价让学生掌握了图例这一新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促进了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
另外,在巩固训练中,引入学生身边的事:用四年级课外小组人数的统计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的知识、处处有数学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实验小学任蕾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描述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我觉得赵敏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1、教师认真的研读教材,能够理解教材的背后的意图。
在教材里,我们能够看到展示给我们的教学内容其实很简单,但做课教师认真的研读教材,非常清晰地明白每个例题里要传递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要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比如:刚开始的复式统计表教师能够充分的利用它的优点,除了寻找数学信息外,教师更是充分的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看到复式统计表的优点,从一个表中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数学信息,为下面的复式统计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再比如,在教学单式统计图时,教师能够及时的抓住学生的基础,找出学过的单式统计图和今天单式统计图的区别,及时的进行指导画图,还关注到了很多到细节,例如指导学生使用三角板,怎样更好的寻找纵轴上的数据。
在进行复式统计图教学时,教师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讨论,探索出新知!能够做出这么准确的判断全在于教师深读了教材,并能够跳出教材进行教学。
2、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在整节课中,我们都能发现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
这节课组织学生进行了3次合作交流,每次交流的目的都有所不同,让他们在平等、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学习目标。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实验小学吴雪峰赵敏老师这节课能注重对学生渗透统计意识,让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与教师的主导做到有机的结合,注重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
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一、学习方式的转变:既体现自主探究又突出合作交流。
从本节课中我们有难看出,赵老师十分注重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探索、观察分析能力,同时也提倡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
如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渡时对学生的引导上;特别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就是真正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小组间说想法、并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我。
真正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结合。
二、凸显教育的价值:既获得知识更要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
我们知道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
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让学生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丰富学生自己学习经历,提高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中赵老师设计的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正是让学生经历了:为什么要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怎样区别统计图的内容等都是在学生自我探究、合作交流后,自我获得的,真正的诠释了“经历”这一词语。
赵老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无不体现了其精深的教学底蕴和新颖的教学理念。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实验小学冯玉秋我认为赵敏老师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赵老师能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上课过程中赵老师没有硬性要求学生去怎样做,而是通过情境问题的提出:你觉得这样观察起来方便吗?能不能创造出一种让人观察比较起来方便的统计图呢?这样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认知平衡。
3、在练习的设计中,突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实验小学刘弟赵老师这节课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小组间合作探究,在交流中让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并巧妙地突破了学习的难点。
具体说来有如下两点:一、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本节课赵老师在引出和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提出了两个问题:“能不能创造出一种让人观察比较起来方便的统计图?”,“我们怎样才能把两个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绘制方法。
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新理念。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众所周知,统计观念的培养,首先应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而培养统计意识,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在本节课中,培养学生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是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如何让学生想到篇三: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上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单式条形统计图,对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等已经掌握。
那将什么作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什么为重点?选择怎么样的素材进行教学?是我们在课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中,盛老师精心设计了多个学习环节,主要落实这样几个教学目标:1、经历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2、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3、会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学会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盛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抓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在引题环节中,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时,设计得很有匠心。
分别出示两张单式统计图(本班学生男生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和本班女生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通过提问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单式统计图不利于比较两组数据,实在是太麻烦,非常需要复式统计图。
再请学生设计一个统计图,能很方便的比较男女生兴趣小组的情况。
请同学设计草图后交流、择优。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时,深刻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
还有数学老师都知道在让学生画一张统计图是很费时间的,他大胆地让学生采用徒手绘制统计图草图,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复式统计图形成的过程,一举两得。
二、注重知识的对比认识,环环相扣,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