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服务超市构建与政策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服务超市构建与政策设计

[摘要]在公共产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产业簇群效应理论、增长极理论、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广东专业镇发展进程中,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演变轨迹;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所要求的政策设计与微观行为绩效。提出了科技服务超市提供的服务平台,能达到服务、产品供求的双向赢利模式。现代服务超市构建是广东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广东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超市

1 引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出现了大批经济规模超过十亿、几十亿甚至百亿元的产业相对集中、产供销一体化、以镇级经济为单元的新型经济形态——专业镇经济。专业镇经济形成产业族群,产业相对集中、产供销一体化、营销网络覆盖面广、以镇级经济实体为单元的新型经济形态。小企业、大产业小产品、大市场形成了一镇一业、一区一品的专业镇经济。专业镇模式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日本、韩国出现的“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等专业化区域生产组织模式极为相似。

然而,广东省专业镇是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与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集群模式有着较大的差距。初期主要以产业特色明显的乡镇经济快速发展,而后形成专业镇产业族群,经过靠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和发挥原有优势的起步阶段,迈过了靠产业的纵横向延伸的拓展阶段,正经历着依靠技术创新的提升阶段。初期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市场环境对专业镇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型产业簇群替代低成本产业簇群成为专业镇发展的必然阶段。各专业镇的“小政府、大社会”矛盾突出,不能厘清行政管理、社会服务与经济服务的角色边界,弱化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供给的作用。针对专业镇构建的服务平台,与按产业规律内生成长的服务行业之间缺乏交融,既没有横向联系,也缺乏纵向延伸。导致服务平台与服务行业之间的割裂,资源浪费、服务功能不全面等现象同时存在。

2 综述:问题的探究

各种要素和生产环节之间的有机整合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形成广东特有的专业镇经济发展模式,其特性根据广东专业镇经济的纵向网络与横向网络的特征有所不同(王珺,2002)。广东的专业镇大致分为内生型专业镇和嵌入型专业镇(白景坤等,2003)。

广东专业镇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政府主导模式、龙头企业主导模式、行业协会主导模式以及联盟主导模式(杨勇,2011)。在服务平台供给过程中,各级政府有着自身的功能定位。县级政府横跨城乡、接近基层、功能齐备,是承上启下、沟通条块的枢纽,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中作用重要(徐增阳,2009)。专业镇的政府管理表现为“垂直型体制”,缺乏平台服务、网状服务。专业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政府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但在现行体制下,专业镇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与专业镇的需求尚有较大差距(崔建军,2010)。专业镇政府需要在重构县乡之间的权力结构、强化公共服务效能、培育核心竞争力、优化执政机制和挖掘执政资源等路径提升执政能力(李小军,2011)。

同一区域内大量企业密集所产生的激烈竞争,使得众多企业都希望通过开展创新活动以获取竞争优势,加上产业集群所特有的资源共享的方便性与信息传递的迅捷性,各种因素叠加的效果将使技术创新平台的各种优势极易向中小企业进行转移和扩散,通过提供培训等各种科技服务向中小企业进行渗透,使“组织小平台”发挥“创新大舞台”的作用(周海涛和郑海涛,2005)。这便是产业发展进程中、不同区域发展步调有差异,有增长优势的行业或区域优先增长,形成增长极理论的实证基础。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增长极大都离不开企业簇群的支撑,源自于分工与专业化的企业簇群,融合了地缘优势,最终形成有专业特色、能带动经济增长的专业镇经济。范迪克从企业簇群的内在联系和地区专业化功能的角度将簇群分为地理位置型簇群、市场型簇群、劳动力分工型簇群、创新型簇群、多边联系产业区和技术发展极6种类型。簇群还有利于创新(Yuming Zhu,etc.,2012),电子商务平台突出了簇群的优势(Dotun Adebanjo,etc.,2006)。

随着专业镇的发展,公共服务平台供给,逐渐成为专业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突出的供求矛盾。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搭便车、投入不足等低效率问题(余忠等,2010)。由此,公共产品提供的第四条道路——PPP模式日益受到重视。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前三种模式(政府供给、私人供给或企业供给和第三部门供给)相比较,PPP模式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以伙伴关系充分协作的结果(唐祥来,2006)。

综观现有文献,学术界对广东专业镇的研究,多以现状描述的方式,对专业镇的发展历程、发展特色、政府服务平台进行了分析。部分研究也有一定的理论框架,如产业集聚增长极理论、簇群发展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等,对专业镇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就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和现代科技服务超市构建,未见系统报道。

3 分析:问题的延伸

3.1 专业镇升级瓶颈

专业镇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实现较强国际竞争力是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其瓶颈问题在于科技服务供给的水平和效率。以财政支持为主导的科技服务供给方式,已达到了其最大的边际产出。且伴随着财政安排过程中的诸多环节所导致的设租空间,财政支持的劣势逐渐凸显。现有服务平台越来越不能适应专业镇的发展要求,同时,专业镇发展对科技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服务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产品互相分离,没有形成综合服务体系,无法满足现有专业镇的服务需求。

专业镇在农业科技创新上所表现出的技术特点、研发特性,必然要求科技服务和安排的长期性,科技服务效果也必然有巨大的风险性。显然,现有服务市场所提供的服务产品过于单一,机制创新滞后,不足以满足专业镇升级转型所要求的服务供给。同时,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空间通常与生产实践脱离,未能发挥最有效的服务支持。特别地,在广东省当前所面临的国际、国内严峻形势下,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平台,成为当务之急。如何提供长期而稳定的科技服务平台,为专业镇各生产环节服务,成为最迫切的问题。现代科技服务模式,可解决专业镇在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政策等要求。科技服务超市能保障专业镇各经济单元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空间,以弥补专业镇转型升级所具备的高风险。(三)导师制的作用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否有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我院04、05级93人中,有79%的学生认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本科生培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82%的教师认为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友谊。可见,绝大多数师生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四)结论

通过调查和比较分析,我院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本科生导师制形式化程度较浓厚,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师生比例不协调,师生间沟通交流较少,本科生导师制难于真正发挥作用。二是导师制指导内容不够规范。导师对自身职责和工作目标不够明确,部分导师难于做到尽职尽责。三是导师制考评机制缺乏科学性,且与之配套的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及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和建议

(一)结合实际,加强针对性指导

指导方式应结合我院师资条件、教学科研状况、学生素质、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等实际,选择不同类型。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基本上分为综合导师制、年级导师制、英才导师制等不同类型。由于我院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的存在,与综合导师制必然产生职能上的重复,难于协调两种制度的职能,加之生师比问题突出,因而不适宜采用。而英才导师制由于其覆盖面过小,闲置和浪费了导师资源,因而也不适宜采用。相对而言,年级导师制由于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大学生活适应、学习方法、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克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加之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自主能力,就不再需要配备导师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