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反转增注技术
注蒸汽或热水诱导润湿性反转提高油藏采收率
注蒸汽或热水诱导润湿性反转提高油藏采收率
刘合义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
【年(卷),期】2003(022)003
【摘要】@@ 油藏岩石的润湿性与岩石矿物成分及所接触的流体性质有关.在原油聚集成藏的初期,石油侵入孔隙时,孔隙周围的固体表面吸附着一层水膜.石油的侵入破坏了这一平衡,水膜破裂,原油与孔隙壁直接接触,原油中的表面活性成份沉积在固体表面,岩石开始变得亲油.在原油开采中,注入表面活性剂使岩石亲水是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之一,但成本太高限制了其应用.
【总页数】1页(P23-23)
【作者】刘合义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试采二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胜利油区水驱普通稠油油藏注蒸汽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实践 [J], 周英杰
2.岩石表面可润湿性反转对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J], 孙记夫;戴莹;陈权生;吴运强;赵文强;李荣华;栾和鑫
3.确定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的三参数注采特征曲线法 [J], 张虎俊
4.纳米流体对储层润湿性反转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进展 [J], 李原;狄勤丰;华帅;张景楠;叶峰;王文昌
5.非均质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评《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 [J], 田富全; 田云吉; 余建国; 胡克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纳米增注技术破解海上低渗油藏“注不进水,吸水指数低”难题
新型纳米增注技术破解海上低渗油藏“注不进水,吸水指数低”
难题
冯青;李胜胜;李成勇
【期刊名称】《钻采工艺》
【年(卷),期】2024(47)1
【摘要】针对海上部分低渗油藏薄互层发育、黏土水化膨胀、储层吸水指数低等
难题,中海油纳米技术团队攻坚克难、创新研究,历时三年研究建立一套兼具纳米防膨、纳米润湿反转、纳米增渗的新型增产技术—生物纳米增注技术。
1研究背景海上低渗、特低渗油藏涉及8个油田,物性差(1×10-3~200×10-3μm2)的储层占比80%,该类储层孔喉尺寸小、连通性较差,泥质含量20%以上,注水困难,采收率难以
提升。
【总页数】1页(P180-180)
【作者】冯青;李胜胜;李成勇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低渗高温深埋油藏污水回注伤害机理研究及增注技术应用
2.低渗油藏纳米膜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3.低孔低渗油藏欠注井分类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4.低孔低渗油藏
纳米乳液降压增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W2型表面活性剂解堵技术在萨南油田的应用
以达到提高注入 的 目的,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酸敏地层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 词 :表面 活性 剂 ;解堵 ;界面 张力 ;渗 透率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6 — 6 8 9 6 . 2 0 1 3 . 9 . 0 3 2
由于萨南油田过渡带 、三次加密 、高 台子层开 水 比例 ,最终 提高 采收率 。 采 主要 是 薄差储 层 ,因而地 层 存在 渗 透率 低 、厚 度 通 过 室 内岩心 吸 附实 验 ,可 以得 到吸 附平衡 和
储 层岩 石 表面 产生 润湿 反转 作用 ,润湿 反转 作用 将
S W2 型表 面活 性剂解 堵 技 术宏 观效 应 表现 在 岩 油 膜从 岩石 表 面洗下 来 。 由于 S W2型 表 面 活 性 剂 解 堵 剂 吸 附 为 不 可 逆 石束缚水饱和度增加 ,残余油饱和度 降低 ,剥离重 组分 原 油 ,释放 出热能 ;微 观 表现 在使 岩石 润 湿性 的 ,因此从 上游 洗 掉 的油膜 不会 再 黏附 回砂 岩表 面 反 转 ,毛 细 管 白吸 ,形 成 中相 微 乳 液 ,降 低 油/ 水 而 成 为 可 动 油 ,随 注 入 水 在 连 通 孔 道 中 流 向生 产 界 面张 力及 注入 压力 ,防止 黏 土膨胀 运 移 ,扩 大 吸 井 。产 生 润湿反 转 后 ,岩石 表 面亲水 性增 加 ,束 缚 控制 缝 高 的井 ,采用 较小 排量 。
一5 7—
第3 2 卷第 9 期 ( 2 0 1 3 . 0 9 )( 试验 研 究) 水 饱 和度 增加 ,残 余油 饱 和度 降低 ,可 动油饱 和 度 线 发生 了明显 的变化 ,具 体表 现在 : 增 加 ,毛 细管 自吸作 用加 强 。
油水井增产增注及提高采收率新技术_曾羽佳
油水井增产增注及提高采收率新技术曾羽佳(长江大学武汉校区石油工程院, 湖北 武汉 430100)摘要:随着油田的发展,油田开发进入到三次采油阶段,为了最大的挖掘油田的潜能,获得更多的油气资源,石油行业在不断研究油水井的增产增注措施,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做着不懈的努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的科研攻关,各种行之有效的油水井增产增注及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被不断的发掘,并在油气田内推广应用。
关键词:三次采油;采收率;增产目前油气田的开发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次采油 :利用油藏天然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如利用溶解气驱、气顶驱、天然水驱、岩石和流体弹性能驱及重力排驱等能量;二次采油:采用人工补充地层能量(如注水、注气、注汽)的采油方法。
许多油藏一开发就进入了注水的二次采油过程。
这样可以使注水后的采收率有所提高;三次采油:向地层中注入流体(化学剂或气体溶剂)、能量。
包括聚合物驱、各种化学驱(活性水驱、微乳液驱、碱性水驱)及复合化学驱、气体混相驱(不是以保压为目的的注气)等。
油藏在经过一、二次采油(天然能量采油和注水采油)后,还有很大一部分原油滞留在岩石孔隙中,如何将这一部分原油采出就是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经过注水后滞留在油层中的原油包括两部分,剩余油和残余油。
一个油田开采的效果如何,通常用采收率来衡量,采收率=可采储量/原始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综合体现了油藏岩石和流体性质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影响,油藏采收率的高低与油藏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有关。
1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1)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①提高波及效率类(流度控类):聚全物驱、泡沫驱、复合化学驱、水驱(注水井调剖和采油井堵水)、微生物采油(调剖)。
②提高洗油效率类:活性水驱、胶束溶液驱、微乳液驱、碱水驱、复合化学驱、气体混相和非混相驱、微生物采油。
③降低原油粘度灯:热采、气体混相驱和非混相驱、微生物采油。
④改变原油成分类:微生物采油。
常见的几种提高采收率方法机理:通过向油藏注入化学剂,以改善流体和岩石间的物化特征,如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流度比等,从而提高采收率。
点滴法表活剂解堵增注技术
剥离 黏附在 岩石上 的油膜 ,使油 藏表 面润湿 性保持 强水 湿 ,增 强水相 渗透率 ,从 而达 到增 强油 层吸水
能力 的 目的 。该解 堵剂 与地层不 产生 酸敏 ,反应 时 间可控 ,可 以达到对 地层 深度处理 的 目的 。
2 表 面活 性 剂解 堵 剂 的作 用 机 理
( )剥 离作用 。表面 活性剂解 堵技 术宏 观效应 1
3 表 面 活性 剂 解堵 剂 室 内研 究
3 1 剥 离 率 .
表现 在岩 石 束 缚 水 饱 和 度 增 加 ,残 余 油 饱 和 度 降
低 ,剥离重 组分原 油 ,释 放 出热 能 ;微 观表 现在使
性 相近 规则排 列 ,使 储油层 岩石 表面转 成亲油 。 由
于油藏 岩石表 面是极 其粗糙 的界 面 ,岩 石表 面的油 膜 并不 是完整 的 ,油 田实施 注水 开发 以后 ,地 层岩
石表 面经 过 水驱 作 用 ,油 膜 的 不 完 整 性 进 一 步 强
化 ,岩石 表 面 出 现 大 量 的 油 膜 脱 落 区。 当 C 一 T
活性 剂解堵 剂 。该 解堵剂 主要 由表 面活性剂 ( 大分
子 天然油脂 改性季 胺盐 型)组成 。其 作用机 理是通 过竞 相吸 附 ,在 岩石 表 面形 成 一层 单分 子 吸 附膜 ,
( )微乳化 作用 机理 。表 面活性 剂解 堵剂强 渗 4 透 性可 以使 储层 中原 有的非 连续 的油包水 乳液状 态 转 变成微 乳液 中的连续 液相 ,大大 提高 流度 比,从 而 降低注 入压力 ,提 高采收 率 。 ( )降低 界面张 力 。表面 活性剂 解堵 剂可 以使 5 重组分 ( 动 油) 聚集 ,形 成 可 动 油 、水 微 乳 液 , 不 降低 了油 、水界 面张力 ( 达到 l ~1 _ rN/ 。 O 0。 a m)
大港油田延时酸化四元共聚解堵增注技术应用
大港油田延时酸化四元共聚解堵增注技术应用摘要:随着大港油田注水开发不断深入进行,大量注水井都实施了多次作业,部分井由于作业时入井液污染或酸化后返排不彻底,对底层造成二次污染,近井地带岩石骨架受到一定的损害,对这类储层的污染,单纯用常规酸化由于酸液反应速度快,在近井地带很快消耗,难以有效实施解堵,使降压效果不明显,制约了油田的正常开发。
延时酸化四元共聚解堵增注技术该技术解除近井地带结垢,降低湍流阻力及毛细阻力,溶解、络合伴生脱落的硅、铁系盐类,防止岩层水化膨胀及缩膨,通过大港油田的先导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解堵四元共聚增注降压油水井发生堵塞现象是砂岩油田普遍存在的生产现象,在水驱,乃至聚驱;在注入井,乃至采出井均普遍存在,由于其堵塞严重程度不同,对生产的影响也不一样,堵塞不严重、堵塞半径较浅、时间短的井,在生产过程中表现不明显,可以不上解堵措施,有的甚至在生产过程中自行解堵。
但大量的井堵塞后严重影响注水和采油生产,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欠注欠产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一、延时酸化四元共聚解堵增注原理分两个段塞注入,注入压力接近地层破裂压力,目的是先解除吼道堵塞及吸附性垢体。
1.前段注入稠化酸,目的是避免H+快速转移,能够酸化裂缝深部.稠化酸主要解除酸溶性堵物,如钙垢、镁垢、铁垢,随着酸化作用进行,溶液中酸浓度逐步降低,约2个小时后,溶液Ph接近铁盐或Fe(OH)3析出点(PH2.2-3.2),容易形成胶体性沉淀,形成二次污染。
因此溶液中添加了铁离子络合物,以保证不会形成沉淀。
添加磷酸形成磷酸盐缓冲体系,进一步保障反应液稳定。
添加的阳离子防膨剂会和页岩被污染的表层进行离子交换,使水化半径缩小,增加裂隙过水体积。
2.后段注入四元共聚纳米活性增注剂液体,减小管道及井筒湍流阻力(降阻率60%)使液体将水马力尽量带入地层,有纳米活性剂的加入,可以使地层毛细阻力降低,增加注水量。
加入一定量的氟化钠,可以利用前段残酸,形成氟化氢,它将溶解前端酸化时伴生的硅系微颗粒,避免二次堵塞污染,同时也可以形成六氟化铁稳定络合体系,更进一步保证铁系物质不生成沉淀。
低渗透油田润湿反转降压增注技术及应用
低渗透油田润湿反转降压增注技术及应用
刘卫东
【期刊名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S1
【摘要】为解决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田中注水井难以注入达不到配注要求,严重影响油井产量的问题,开发了高效降压增注剂。
实验研究了降压增注剂对动态接触角、原油/注入流体界面张力、渗吸过程中采收率和相对渗透率和模型管中的压力梯度
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降压增注剂能有效地将玻片由亲油转变为亲水,加入质量分
数0.1%~0.4%的降压增注剂,原油/注入水之间界面张力可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范围(<10-3mN/m),能提高采收率10%同时增加水相渗透率,注入压力降低10%。
现场试验表明,该降压增注剂降压15%以上,有效期10个月以上,同时提高油井产量的效果。
【总页数】4页(P146-149)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润湿性;动态接触角;界面张力
【作者】刘卫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6
【相关文献】
1.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在江家店特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J], 戴群;王磊;王长俊;杨景辉
2.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在低渗透油田应用研究 [J], 刘金亮
3.酸化降压增注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 [J], 刘金平;白延亮
4.低渗透油田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及应用 [J], 孟丽丽
5.低渗透油田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及应用浅析 [J], 苑培培; 魏静; 张贞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注水井增注新技术潜力分析
在薄差油层 中应 用. 萨南开发 区薄差油层的开发有 一定指导意义 。 对 关键词 采收 率 薄差油层 分子膜 活性 水
中图分 类号 : E 5 .2 T 3 7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9 6 (0 00 - 0 4 0 1 7 — 0 42 1 )4 0 4 - 3
的 O W 微 乳 液 . 大 / 大
目前 . 庆 油 田萨 南 开 发 区 由 于 薄 差 油层 的 物 性 和 发 育 大
条 件 . 规 的 开 发 手 段 和 增 产 措 施 应 用 效 果 不 明 显 , 找 常 为 适 合 薄 差 油 层 提 高 采 收 率 的新 方 法 . 文 通 过 对 分 子 膜 活 性 本 水 的 驱 油 机 理 、 用 条 件 、 内 试 验 、 场 试 验 、 工 工 艺 等 适 室 矿 施
注入 活 性 水 后 能
2 活性 水主要 作用机 理
大 量研究 结果表 明 . 储 油层 岩石 中 , 1 在 有 / 3以 上 的 岩 石 表 面 的 润 湿 性 属 于 亲 油 性 . 为 在 沉 积 过 程 中 . 始 岩 石 因 原 表 面 是 亲 水 的 . 原 油 运 移 到 储 油 层 后 . 过 很 长 的 地 质 时 当 经
为 连 续 相 .油 变 为 分 散 相 .间 接 降 低 与 岩
石 表 面 的 界 面 张力
图 2 掺 活 性 水 I 包 油型 ) 微 照 片 水 显
32 .
活 性 水 岩 芯 解 活 性 水 解 堵 主 要 机 理 是 依 靠 润 湿 性 反 转 技 术 . 亲 油 或 将
堵 效 果 的 室 内试 验 研 究
率。
23 降 低 油 水 界 面 张 力 _
润湿性反转剂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
润湿性反转剂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X段小伟(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录井一公司,黑龙江大庆 163411) 摘 要: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很大的注入压力,造成驱替液注入困难,而且油藏压力难以保持平衡;加入润湿性反转剂的作用就是改变接触面界面张力,使得岩石的润湿性向有利于提高采收率的方向转变。
在模拟低渗透油藏条件下完成了润湿性反转剂溶液驱替实验,得出结论:岩石润湿性朝特定方向转变后,注入压力降低,可有效提高最终采收率。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底水油藏;润湿性反转;反转剂;提高采收率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8—0155—021 概述关于岩石润湿性对水驱油采收率的影响,多年来石油科研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储层的亲油亲水性对水驱油过程中水驱油方式、油水相对渗率、水驱油效果有直接影响。
对于亲水性储层,水驱过程中,注入水沿多条路线向出口前进,渗透网络不断扩大,最后残余油呈注入水小范围绕流而成的小簇状,在细小的孔隙与岩石壁面分布的是水膜,对油流动妨碍小,油相相对渗透率大,水驱油效果高,最终采收率高。
对于亲油性储层,水驱过程中,注入水绕流频繁,大量的油以薄膜形式吸附在孔隙岩石壁面,残余水以液滴形式存在于孔隙中央,对油流动形成极大妨碍,油相渗透率低,水驱采收率也低。
为研究岩石润湿性改变后是否能改善低渗透油田开采,一些学者在模拟低渗透油藏条件下完成了润湿性反转剂溶液驱替实验,得出结论:岩石润湿性朝特定方向转变后,注入压力降低,可有效提高最终采收率。
2 工作原理油层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油层的非均质性使驱油剂沿高渗透层段突入油井,而波及不到那些渗透性较小的层段。
另外,是否驱油剂波及到的地方,油就被驱替出来还取决于油层的润湿性。
例如当驱油剂是水时,水可以较好地将油从亲水油层冲洗下来。
但在亲油油层就不能,因为在亲油油层中,油层被水冲洗过后,总有一层油膜残留在油层的岩石表面。
润湿反转剂增加表观粘度指标
润湿反转剂增加表观粘度指标润湿反转剂增加表观粘度指标导语:润湿反转剂是一种常用于油田采油工艺中的化学添加剂。
它可帮助改善油水乳液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并且具有增加表观粘度指标的效果。
本文将对润湿反转剂的原理、应用和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润湿反转剂如何增加表观粘度指标以提高采油效果。
一、润湿反转剂的原理和作用机理润湿反转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通常为非离子型或阴离子型。
它在油水乳液中的存在可以改变乳化剂与油水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使乳化剂从水相中转移到油相中。
润湿反转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部分,使其同时与油相和水相相吸附,从而实现乳化剂的反转。
润湿反转剂的加入改变了油水乳液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形态,使乳液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
这些改变导致了乳液的物理性质的变化,包括表观粘度指标的增加。
润湿反转剂增加表观粘度的机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形成类似胶体的结构,增加了乳液的内聚力,使其表现出较高的表观粘度;二是通过增加油相中的表面活性剂浓度,提高了乳液的黏性和粘滞性。
二、润湿反转剂在油田采油中的应用润湿反转剂在油田采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改善油水乳液的稳定性,防止乳液的破裂和分离,从而提高采油效果。
特别是对于高粘度油田和协同开采油田,润湿反转剂的使用更为重要。
在高粘度油田中,油水乳液的表观粘度较低,使得采油困难。
通过添加润湿反转剂,可以增加乳液的表观粘度指标,使其在管道和井筒中的流动性得到改善。
润湿反转剂的增粘效果还可以减少油水乳液流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采油效率。
对于协同开采油田来说,润湿反转剂的使用可以帮助稳定油水乳液的界面,防止油水分离。
这有助于减少水的注入量,提高水驱效果,同时减少由于油水分离引起的环境问题。
三、润湿反转剂对油田采油的影响润湿反转剂在油田采油中的使用不仅仅带来了增加表观粘度指标的好处,还可能产生其他影响。
1.影响油水乳液的稳定性:润湿反转剂的使用可以使油水乳液的稳定性得到改善,防止乳液分层和破裂。
史深100块活性增注技术研究
表 1 复合 活性 体 系界 面张 力
序号 种类 现象
图I 史更1 0 4 井 注 水 + i 入 水5 0 m ¨ 空 白+ 0 5 % 活 性体系
水相 4 8 m l , 水 相清澈, 威部有少 量油 珠 水相 5 O m l ,水 相浑浊, 有油 珠挂壁
… 刘卫 东 低 渗透 油 田润湿 反转 降 压增 注技 术及 应 用. 辽 宁工
程技 术大学 ,2 0 ( ) 9( 增1):1 4 6 — 1 4 9
针对新投 注水井和 老注水井的注水压力高 、日注水量低的 『 Ⅱ J 题 ,分) ; 0 提 出了对新投注 水井应用活性体系重点解除近井带 有机 质堵塞 ,并对注水层段进行深部防止微粒运移和粘土防膨 预处理 ,实现新投注水井的降压增注 ;针对欠注老水井 ,普遍 存在 深部有机质堵塞的问题 ,在解除近井酸化活性体 系预处理 同时 ,重点应用活性体系进 行注入层深部有机质解堵处理 ,打 开近 井至深部层段的注入通道降低注入压力 ,实现老井的降压
史更1 0 4 井至复合活性体系增注技术施工后 ,油压2 6 MP a , 日注 4 ( ) m , 截 至 到 目前 有 效 期 已达 到 1 8 0 天 , 累 积 注 水
68 00 m 。
3
4
空白 + 1 % 活性 体系
空白 + 2 % 活性 体系 空白 + 3 % 活性 体系
有效 的实现 降压增 注 ,活性体 系的注入 方式可 以采用前置 液
式 、段塞式和点滴式三种方法相互配合应用 。其 中,前置液式
是在地层处理后 ,先将活性体系以前置 液的方式注入油层 ,然 后进行注水 ;段 塞式是将活性体系根据需要分段注入油层 ;点
了油滴通过狭窄孔颈时的形变功 ,减少毛细管阻力,使孔隙介 质中的油滴从岩石表面拉开 的形变功大大减小 ,增加了它在地
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针对低渗油田部分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注水驱替效率低的情况,开展了表面活性降低注入压力实验研究,室内进行了表面活性剂体系界面张力、界面张力稳定性能研究,并进行了表面活性剂体系降低驱替压力物理模拟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出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具有较好的界面张力稳定性。
在史深100油田进行了3口井现场试验,都取得较为显著效果。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低渗透油田界面张力注入压力日注入量现河采油厂低渗透油藏储层以泥质胶结为主,粘土矿物含量高。
储层易受污染,且污染后难以恢复。
存在地层渗透率低、注水启动压力高、欠注严重等问题。
其中因物性差因素导致的欠注井实施酸化措施后效果较差,如何实现该类欠注井的有效注水,是水井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针对物性差欠注井增注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低渗储层渗流特征调研,研究开发出适应于史深100沙三段储层的活性降压增效剂,通过现场试验取得较为显著效果。
一、低渗储层渗流特征渗流流体由体相流体和边界流体两部分组成。
边界流体是指其性质受界面现象影响的流体。
研究表明,岩石的渗透率越低,则岩石孔隙系统的平均孔道半径越小,非均质程度更严重,孔隙系统中边界流体占的比例越大。
这些特点明显地影响液体与固体界面的相互作用。
渗透率越低,这种液固界面的相互作用越强烈。
它将引起渗流流体性质的变化,使低渗透油层中的渗流过程复杂化。
在特低渗透储层中,由于固体与液体的界面作用,在油层岩石孔隙的内表面,存在一个原油的边界层。
在边界层内,原油的组成和性质都与体相原油的差别很大,存在组份的有序变化,存在结构粘度特征。
这个边界层的厚度,除了原油本身性质以外,它还与孔道大小有关,与驱动压力梯度有关。
一般来说,原油在特低渗透油层中渗流时呈现出非线性渗流特征,具有启动压力梯度。
二、表面活性降压增效剂的研究1. 表面活性降压增效剂作用机理注水压力与地层对注入水的有效渗透率有关。
因此,若能提高地层对注入水的有效渗透率,就能降低注入压差。
油层润湿性反转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偏亲水 ; 润湿性可 以通过吸附化学剂而改变; 学剂 的结构不 同, 化 润湿性反转 的特 点不 同。润湿 性反转在 油田开发
中具有不可忽略 的地位 , 深入 了解提 高采收率机理 , 对 指导油 田开发具有 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油田开发 ; 润湿性反转 ; 点; 特 分类 ; 响因素 影
姚凤英 , 姚同玉 , 李继山
(. 1 中国石化 股份胜利 油田分公 司 地质科学研究 院, 山东 东 营 2 7 1 ; 5 0 5 2 中国石油大学 ( . 华东 )石油工程学 院, 山东 东 营 2 7 6 ) 5 0 1 摘要 : 了深入 了解油层润湿性反转的特点并更好 地应用到油 田开发 中, 查阅大量文 献的基础上 , 为 在 系统地介 绍 了 中外最新 的研 究成果。在油 田注水开发过程 中, 随着注水开 发 时间的延长 , 油层的 润湿性 一般 由偏 亲油逐渐 转 向
中间润 湿偏 亲油一 中间润 湿偏亲 水一 弱亲 水一 亲水 的方 向变 化 。
性 改变 的方 向和程 度 主要取 决 于所使 用处理 剂 的类 型和浓 度 , 与 岩 石 类 型 、 机 盐 离 子 与 强 度 、H 并 无 p 值、 温度 和压 力等 因素 有关 。在查 阅大 量 文 献 的
原因, 也有 外来 处 理 剂 对 润 湿 性 的 影 响 。 。润 湿
水饱 和度 为 3 % ~ 0 0 4 %时 , 油层 岩样 的润湿 性 为 偏
亲油 和偏 亲水 2种类 型 的混合 润湿 。
油 田投 人 注水 开 发 之后 , 随着 注 水量 的不 断增
加及 水驱 效率 的提 高 , 油层 含 水 饱 和度 也 在 不 断 的 增 加 。 因为 注人 水 对 含 油孔 道 岩 石 表 面 不 断地 冲 刷 , 粘 土矿物膨 胀 ( 使 蒙脱 石 或 者伊 蒙 混 层 ) 迁移 和 ( 高岭 石 ) 造 成 含 油 孔 道 岩 石 表 面 的油 膜 变 薄 , , 甚 至 被逐 渐破 坏 , 而使 油层 岩样 的润 湿性 发生变 化 , 从 由偏亲 油逐 渐转 为 亲 水 。对 胜坨 油 田二 区 、 城 濮 油 田 及 双河 油 田¨ 。 同 开 发 时期 油层 润湿 性 分 。不 析认 为 , 长期 水 洗 使 储层 润 湿 性 沿 亲 油一 弱 亲 油一
低渗透油藏增注剂表面活性剂与润湿反转剂性研究
低渗透油藏增注剂表面活性剂与润湿反转剂性研究作者:孙军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7年第05期摘要:本文探讨了低渗透油藏开发中体现主要特征是五个方面,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早期油井转注或提前注水,近井地带含油高,导致注水压力高的情况,在对大量耐温耐盐表面活性剂性能、配伍性评价基础上,研发了双聚醚表活剂为主剂、混合醇为助剂的胶束表面活性剂增注体系(YBZ-1),及优选出具有近中性的润湿反转剂。
关键词:低渗透;基本特征;表面活性剂;增注剂体系胜利油区低渗透油藏主要分布在透镜状岩性油藏、薄互层油藏、厚层构造油藏、特低渗浊积岩油藏、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和特低渗砂砾岩油藏,分别以东辛与现河庄油田、滨南与纯化油田、渤南与大芦湖油田、五号桩与牛庄油田、正理庄与小营油田、盐家与利津油田。
以近年来先后在纯梁、盐家和利津地区发现以滩坝砂、砂砾岩为主要储集层的典型特低渗透/低渗透油气藏,油藏资源量丰富,现已探明储量规模上亿吨,是胜利油田近几年增储上产的主阵地,但该类油藏因储量品质差、开发难度大。
开发中普遍存在产能下降快、注水压力高和解堵效果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储量有效动用。
1 低渗透油藏基本特征低渗透油藏开发中体现主要特征在以下五个方面:①储层沉积类型多样。
有三角洲或扇三角洲沉积、滑塌浊流沉积滨浅湖相沉积、滩坝砂、碎屑流沉积的砂砾岩体;②油藏埋藏较深,储量丰度较低。
埋深在2000~3000m的占35%以上,埋深>3000 m的占55%以上,比国内其它油田埋藏更深;③天然裂缝以微、细缝为主,储层压敏性较强;④储层孔喉细小,油水两相共渗区窄;⑤产量递减快,无稳产期。
盐22块,弹性开采阶段,年递减35~60%,注水后产量回升,随含水上升,递减率为10~20%。
2 增注剂表面活性剂与润湿反转剂性能评价实验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早期油井转注或提前注水,近井地带含油高,导致注水压力高的情况,在对大量耐温耐盐表面活性剂性能、配伍性评价基础上,研发了双聚醚表活剂为主剂、混合醇为助剂的胶束表面活性剂增注体系(YBZ-1),及优选出具有近中性的润湿反转剂。
湿润反转增注技术PPT课件
2021
6
二、技术概述
技术原理
降压增注剂(纳米级聚硅微粒悬乳液)注入地层后,聚 硅材料在油层条件下,部分聚硅脱附,露出羟基断键及 隐藏的羟基断键,由于在其疏水性表面含有可与硅羟基 结合的有机官能团,该微粒可吸附在砂岩的岩隙表面形 成稳定的疏水表面膜。
降低水化膜的厚度或将岩石表面的吸附水驱走。
2
3
3%氯化铵→7%酸 3%氯化铵→7%
→3号溶剂油
酸→柴油
→0.1%纳米
→0.1%纳米
14.7
16.6
K前10-3 u m2
15.6
21.2
K后10-3 u m2
18.9
23.1
K后/ K前
1.21
1.09
12
3%氯化铵→7% 酸→柴油 →0.1%纳米
18.9
12.9
29.9
2.32
15
3%氯化铵→7% 酸→5%碱 →0.1%纳米
使一部分羟基残键络合了表面活性剂分子,另一部分残键则 被表面活性剂分子隐藏。此工艺生产了具有极强亲油憎水能力的 聚硅材料。
表面活性剂分子
隐藏的羟基残键
纳米核
经表面原位处理的纳米聚硅粒子
2021
24
产品概述
产品简介
RUSS
NPS-1 纳米聚硅的透射电镜照片
NPS-ZY
四
柴
氯
水
化
油
碳
NPS在不同溶剂中的分散性
3、在特低渗油田应用时,油层应有一定的渗流(或吸水)
能力。
4、当应用于特低渗油藏时,不宜在注水初期使用,可在多次酸化措Βιβλιοθήκη 后应用。2021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技术概述
润湿反转降压增注技术是将经过表面原位处理后的 聚硅微粒在携载剂中实现分散和悬浮,形成稳定的混相 溶液,并注入油层,微粒会稳定吸附在岩隙表面并形成 疏水表面膜,注水时有效降低水流的阻力,达到降压增 注的目的。 该技术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题课题—纳米 减阻增注材料(纳米级聚硅微粒)及在低渗油田注采工艺 中的应用, 将纳米性质与改善后油层岩石表面性质结合, 有效有益探索了水基纳米减阻增注材料的合成和性能, 综合应用物理-化学方法降低井筒附近渗流阻力,从而降 低泵压和能耗,增注增油。在油田现场应用表明,显著 提高了注水驱油的经济效益,
NPS-W聚硅纳米增注剂
该产品是在纳米聚硅NPS的基础上,经亲水剂处理,均匀 分散于水中,形成稳定的水基纳米聚硅乳液,该乳液在井下破 乳,NPS 被释放出来吸附在砂岩表面形成稳定的疏水膜,从 而大大降低水流的阻力,同时脱附出的表面活性剂对原油具有 很强的清洗性能,使NPS更能有效地在岩石表面产生吸附。
应用领域
1、该技术不能解除井底污染。 2、试验证明,该技术在降低岩心注入压力都有效果。砂 岩岩心效果最明显,裂隙性碳酸盐岩岩心效果不明显。 3、在特低渗油田应用时,油层应有一定的渗流(或吸水) 能力。 4、当应用于特低渗油藏时,不宜在注水初期使用,可在 多次酸化措施后应用。
目录
一、前 言
二、技术概述 三、岩心试验 四、产品概述 五、应用案例
注 水 增 产 效 果 越 来 越 差
前言
针对砂岩油田,为解决前述问题, 我们研究了一种新型降压增注技术,即 润湿反转降压增注技术。其是一种物理 化学处理工艺,对油层不产生污染。经 数年的现场应用,降压增注增油效果显 著,取得了良好生产效益。
目录
一、前 言
二、技术概述 三、岩心试验 四、产品概述 五、应用案例
长庆试验
接触角 1
36.7 139 15.8 127.8 28.2 78.2 26.7 134.5
接触角 2
35 132.4 13.6 123.6 39.2 69.5 35.5 132
元54
桐28-26
西29-19
里33
实验结论
岩心经聚硅材料处理后,岩心润湿性均有不同的改变, 由水润湿性改变为油润湿性。
863计划 (2009AA03Z326)
二、技术概述
技术原理
降压增注剂(纳米级聚硅微粒悬乳液)注入地层后,聚 硅材料在油层条件下,部分聚硅脱附,露出羟基断键及 隐藏的羟基断键,由于在其疏水性表面含有可与硅羟基 结合的有机官能团,该微粒可吸附在砂岩的岩隙表面形 成稳定的疏水表面膜。
降低水化膜的厚度或将岩石表面的吸附水驱走。
2
3%氯化铵→7%酸 →3号溶剂油 →0.1%纳米
胜利试验
3
3%氯化铵→7% 酸→柴油 →0.1%纳米
12
3%氯化铵→7% 酸→柴油 →0.1%纳米
15
3%氯化铵→7% 酸→5%碱 →0.1%纳米
7
3%氯化铵→7% 酸→20%ZHY→0.1%纳米
14.7 15.6 18.9 1.21
16.6 21.2 23.1 1.09
显著增油,日增油达5吨以上。
节能环保:有效节电,达10-20%。无毒、无味、无污染,对管柱和人
员无伤害,注剂对地层有清洗功能,具有明显的环保特性。
适应广泛:广泛适用于砂岩、低渗油藏、水敏底层和低污染、
酸化无效(或多次酸化井)、注水压力过高的注水井。
二、技术概述
适用领域: 1、砂岩油藏注水增注; 2、低渗油藏注水增注; 3、水敏地层注水; 4、低污染井注水增注; 5、酸化无效井的注水增注; 6、注水压力过高的水井。 非适用领域:
大大降低水流的阻力增加了孔道的有效半径,
微粒包覆在粘土表面,阻止注入水的浸入, 起到防膨的作用。
使长期受注入水冲刷而亲水的近地岩石表 面变为憎水,提高了水相渗透率。
二、技术概述
作用机理一
技术原理
当岩石为水润湿时,其孔隙表面存在一层水膜,水膜较厚且 有很多微小的岩石孔隙,因为其(表面张力)而“锁住”,不具有 流动性。纳米级聚硅粒子表现为强憎水,当吸附在岩石表面后,会 排斥其孔隙表面的水,试验发现水在岩石表面有团聚现象。这时水 膜变薄,有效孔径增大,使液滴(水滴和油滴)更容易通过。即纳 米聚硅使岩石孔隙有效直径增加,使部分不具有流动性的微小孔隙 具有了流动性,相当于增加了有效孔隙度。
岩心实验
长庆试验
针对长庆油田特低渗透的特点,通过室内试验,验证NPS系 列纳米聚硅是否适用特低渗透油田的降压增注。
岩心酸溶实验 (确定予处理酸液)
井 元54
号
盐酸浓度(%)
8 12 8 12 8 12 8 12
溶蚀率(%)
8.1 8.1 12.1 12.0 10.3 10.0 9.2 9.8
桐28-26 西29-19 里33
岩心实验
岩心驱替实验
1、在实验二 第1步后描述岩心表面组分; 2、在实验二 第2步后描述岩心表面组分。
长庆试验
岩心流动实验
1、在地层温度下,用盐水驱替岩心,测渗透率K1; 2、用盐酸对岩心进行处理,用盐水驱替岩心,测渗透率K2; 3、注入纳米处理液,用盐水驱替,测渗透率K3; 4、计算比较渗透率K的变化。
7
3%氯化铵→7% 酸→20%ZHY→0.1%纳米
14.7 15.6 30.1 1.93
16.6 21.2 37.9 1.79
18.9 12.9 29.9 2.32
17.2 16.2 28.4 1.82
15.8 13.2 26.7 2.03
K后/ K前
实验结论: 1、对岩心除油处理后,能大幅提高岩心的渗透率。
2、由于碱引起黏土膨胀,对油层造成伤害,增加了施工的危险性, 故不予考虑。 3、用3号溶剂、柴油和ZH-Y处理岩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成本看, 用ZH-Y较为经济。
目录
一、前 言
二、技术概述 三、岩心试验 四、产品概述 五、应用案例
产品概述
纳米聚硅
产品简介
采用特殊的制作工艺加工聚硅材料,当其达到纳米级粒径时, 表面形成很多残键和不同键合状态的羟基。羟基残键具有很高 的活性,再用某些特殊的表面活性剂对该粒子进行表面原位处 理,在二氧化硅表面修饰不同结构和性能的有机修饰剂,从而 起到阻止团聚和在有机介质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及分散稳定性 的作用。 使一部分羟基残键络合了表面活性剂分子,另一部分残键则 被表面活性剂分子隐藏。此工艺生产了具有极强亲油憎水能力 的聚硅材料。 表面活性剂分子
14.7 15.6 聚硅纳米 亲油
16.6 21.2 聚硅纳米 亲油
14.8 16.7 空白 亲水
16.5 38.1 柴油 亲水
处理剂名称
实验结论: 用聚硅纳米材料对岩心处理后改变了岩石的润湿性,
使其由亲水向亲油转变。
岩心实验
聚硅纳米对岩心水相渗透率的改变
岩心编号
处理剂程序 孔隙度% K前10-3 u m2 K后10-3 u m2 K后/ K前
水滴变形,顺利 穿过被聚硅纳米 反转润湿的岩石 孔隙
二、技术概述
技术原理
二、技术概述
技术特性
高新技术:863计划课题, 系统研究纳米聚硅微粒在低渗油藏
岩石表面的吸附行为和其相互作用,提出了降压增注机理,与常 规化学或利用产生高能工艺具有本质的区别。
高效降压:最高降压达10MPa,平均压降2~5 Mpa。 长效增注:增注最高时效达1年以上,注水量提升最高达5倍。
无纳米粒子吸 附时,“水锁” 现象
纳米粒子吸附 时的水膜减薄
无纳米粒子吸 附时的水膜较 厚
纳米聚硅使岩石空隙表面的水膜变薄
二、技术概述
作用机理二
技术原理
当岩石为水润湿时地层表现为亲水,岩石孔隙表面存在水膜, 注水通过时与水膜结合,形成较大表面张力。想使水滴穿过孔隙, 需更大的能量才能通过。当有聚硅材料存在时,亲水岩石表现为 憎水,但憎水的岩石孔隙表面并没有形成“封锁”孔隙的亲油堵 塞,使水滴在憎水的情况下更容易通过岩石孔隙,表现为更强的 通过能力。
产品概述
规格型号
项
1 2 外观
目
指
标
高度分散白色粉末 ≥99.8
二氧化硅含量(950℃,2h),%
3
4 5 6
比表面积(m2/g)
表观密度(g/ml) 平均粒径(nm) 疏水性(在玻璃表面接触角)
岩心实验
清洗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
岩心编号
处理剂程序 孔隙度% K前10-3 K后10-3
u m2 u m2
胜利试验
2
3%氯化铵→7% 酸→3号溶剂油 →0.1%纳米
3
3%氯化铵 →7%酸→柴油 →0.1%纳米
12
3%氯化铵 →7%酸→柴油 →0.1%纳米
15
3%氯化铵 →7%酸→5% 碱→0.1%纳米
实 验 结 论
1
在盐酸过量的情况下,8%、12%的盐酸对岩心的溶蚀率一样; 2 元54井盐酸溶蚀率为8.1%; 3 桐28-26井盐酸溶蚀率为12.0%;
5
4 西29-19盐酸溶蚀率为10.3%; 里33盐酸溶蚀率为9.8%。
岩心实验
润湿性实验(一)
长庆试验
选取长庆二厂的天然低渗透岩芯,取含油岩芯切片,并用扫 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照片;将经NPS-Z型纳米聚硅材料处理后的岩 芯进行切片。同样拍摄,通过对比观察经NPS-Z型纳米材料处理 前后岩芯表面形貌和特征的变化。对比分析处理前后的岩芯样品 照片可看出,NPS-Z型纳米聚硅材料易于吸附在岩芯表面。
隐藏的羟基残键
纳米核
经表面原位处理的纳米聚硅粒子
产品概述
产品简介
RUSS
NPS-1 纳米聚硅的透射电镜照片
NPS-ZY
柴 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