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主题《我的家乡》教案模板范文
2024年中班《我的家乡》精彩教案图文版

2024年中班《我的家乡》精彩教案图文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自己家乡的基本情况,培养幼儿的家乡自豪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特产等。
2.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民间艺术等。
3.制作家乡地图,展示家乡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家乡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们知道这个地方吗?(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乡的特点和故事。
2.活动一: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1)教师通过PPT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特产等,让幼儿对家乡有更全面的了解。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觉得家乡的哪些地方最美丽?为什么?3.活动二: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民间艺术(1)教师邀请家长或民间艺术家来课堂,为幼儿展示家乡的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等。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艺术家的制作过程,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艺术品美吗?为什么?4.活动三:制作家乡地图(1)教师发放纸张、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家乡地图。
(2)教师协助幼儿在地图上标注出家乡的著名景点、特产等。
(3)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邀请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将幼儿制作的家乡地图展示在教室内,供幼儿随时观看。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家乡的认识程度。
2.检查幼儿制作的家乡地图,评价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力。
3.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反馈,了解幼儿对家乡的热爱程度。
1.导入环节【图片1】教师出示家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图片2】幼儿分享自己家乡的特点和故事。
2.活动一: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图片3】教师通过PPT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特产等。
【图片4】幼儿讨论家乡的美丽之处。
3.活动二: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民间艺术【图片5】民间艺术家展示剪纸制作过程。
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乡》2篇2

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乡》 (2)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乡》 (2)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认读和会意识用《我的家乡》这首歌。
2. 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学会描述家乡的自然风景、名胜古迹等。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能够听懂、认读和会意识用《我的家乡》这首歌。
2. 学会描述家乡的自然风景、名胜古迹等。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我的家乡》这首歌的歌词和音频。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主题1. 教师播放《我的家乡》这首歌的音频,同时展示歌词。
2. 学生跟随音频听,初步了解这首歌的内容。
Step 2:讲解歌词1.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歌词,重点解释一些生词和词组。
2. 逐句解释歌词的意思,同时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学习相关词汇和表达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教学一些描述家乡的词汇和表达,例如:山、江、河、湖、风景、名胜古迹等。
2. 学生跟读并模仿教师,掌握这些词汇和表达。
Step 4:练习歌曲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跟着音频一遍遍地唱歌,加强对歌词的记忆和理解。
2. 学生自由活动时,可组织小组表演这首歌,展示学生对家乡的理解和归属感。
Step 5:拓展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依次描述自己的家乡,并结合图片、实物等展示。
2. 其他组员可以提问,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信息。
3. 学生互相交流,比较各自家乡的特色和相似之处。
Step 6:总结与反思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展示学生所画的家乡景象图和心情表情图。
2. 学生回答教师准备的反思问题,例如:你觉得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特色?你为什么喜欢你的家乡?板书设计:《我的家乡》家乡的特色- 自然风景- 名胜古迹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学会用汉字描述家乡的自然风景、名胜古迹等。
中班《我的家乡》教案范文精选

中班《我的家乡》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主题活动《我的家乡》,主要围绕教材第二章节“家乡的景物”进行详细教学。
内容包括:认识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特色物产,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美丽与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特色物产。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交流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家乡的景物,并将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特色物产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图片、视频等。
学生准备: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和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1)家乡的自然景观:介绍家乡的山川、河流、湖泊、森林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2)家乡的人文景观: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特色建筑、民间艺术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
(3)家乡的特色物产:介绍家乡的农作物、土特产、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特色。
3. 实践活动:(1)观察家乡景物: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景物,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感。
(2)绘画家乡:让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家乡,展示家乡的美。
(3)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学分享家乡的美。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我的家乡2. 板书内容:(1)家乡的自然景观:山川、河流、湖泊、森林等。
(2)家乡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特色建筑、民间艺术等。
(3)家乡的特色物产:农作物、土特产、手工艺品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用绘画或文字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2023最新-幼儿园中班社会我的家乡教案【优秀4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我的家乡教案【优秀4篇】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幼儿园教育要注重传递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和文化传统,让孩子在成长的征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幼儿园中班社会我的家乡教案【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5、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预习生字的方法。
2、复习查字典的方法。
3、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4、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5、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是我们开学后的第一课,我想先考一考你,你知道“族”是什么意思吗?⑴民族:汉族。
⑴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家族。
⑴事情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水族馆⑴灭族:封建时代的一种刑法。
2、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56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民族小学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我想课前同学们一定非常认真地读了课文,下面就让你来验证一下自己学习的结果如何。
三、学习预习方法1、复习查字典的方法。
2、明确名称:音部、部首、音节3、画表格:字章节音部部首笔画组词字义四、学习生字1、部首相同的:蝴蝶:怎样记?(形声字的方法,左形右声)坪坝:山区或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
2024年幼儿园中班我的家乡教案通用

2024年幼儿园中班我的家乡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我的家乡》,主要涉及第三章“家乡的自然与环境”和第四章“家乡的人与文化”。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环境;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特色美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培养他们的地理常识。
2. 使幼儿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和特色美食,增强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和特色美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家乡风景图片、民间艺术品、特色美食样品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地球仪,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我国的位置,然后聚焦到家乡所在的省份,让幼儿初步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2)展示家乡风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家乡的美景。
(3)介绍家乡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和特色美食,让幼儿感受家乡的魅力。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家乡的特色美食为例,讲解其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在画纸上描绘家乡的自然风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分组进行民间艺术品制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并对家乡的传统文化进行拓展,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家乡2. 板书内容:(1)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2)家乡的自然环境、民间艺术(3)家乡的传统文化、特色美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画一幅画,描述自己心中的家乡。
中班社会活动《我的家乡》教案

中班社会活动《我的家乡》教案中班社会活动《我的家乡》教案「篇一」设计意图我园位于著名的中国五金之镇——大新,这里密布着大大小小的五金企业,许多幼儿的家长都从事五金生产。
本次活动,围绕本镇的特色资源——五金,通过幼儿动手操作,认识几种主要的五金工具的名称及用途,通过家长的介绍、五金分布图的演示等,让幼儿了解家乡特色,知道大新是中国五金之镇,充分激发他们作为大新人的自豪之情,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五金工具的名称及用途,知道大新是中国五金之镇。
2.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学习保护自己,发展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为家乡的五金工具遍布全国,远销海外而自豪。
活动准备1.常用的五金工具及操作材料若干。
2.有关五金销售网络图的课件。
3.中国地图,幼儿家长的照片等。
活动过程1.通过操作,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五金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1)介绍各种五金工具、布置幼儿要完成的任务,与幼儿共同讨论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师:今天,娃娃家来了许多客人,主人有许多准备工作来不及做,想请小朋友用工具来帮忙。
①介绍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及需要使用的工具:用餐具刀切黄瓜片;用刨子刨胡萝卜丝;用钳子剪断各种颜色的铅丝,制作手工;用榔头制作凳子;用螺丝刀拧螺丝做玩具等。
②讨论使用工具时的安全事项。
如:使用刨子时手离刨子远一些;用榔头钉钉子时要借助扶钉器等。
(2)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
(3)幼儿集中讨论,介绍自己使用的工具及操作的方法、成果。
(4)教师小结:这些工具都是用各种金属制作的,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五金工具。
2.请家长介绍,让幼儿了解大新是中国五金之镇。
(1)展示包装盒,让幼儿了解这些五金工具都是大新镇生产的。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工具,它们都穿上了漂亮的包装衣服。
在这些包装上,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
原来,它们都是同一个地方生产的。
你们猜猜是哪里?(出示“大新”字卡)(2)请两位在五金工具厂工作的家长介绍自己生产的一些特殊工具和生产情况。
幼儿园教案:我的家乡【通用7篇】

幼儿园教案:我的家乡【通用7篇】幼儿园《我的家乡》教案篇1设计意图:外地来的游客到了我们温州,一定都会尝尝温州的海鲜。
温州海鲜的鲜美是很有名的,我们的孩子每天吃着海鲜,但是却不知道这是沿海城市才有的特产,并且在内陆其他城市是没有,因此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了经常食用的海鲜的种类,品尝海鲜,以及其他类的海产品,强化温州特色之一——海产品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温州,产生爱温州的情感。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幻灯片或者实物,让幼儿知道温州有哪些经常食用的海鲜。
2、品尝煮好的鲜虾,让幼儿体验温州海鲜的鲜美,并回忆其他类的海产品。
3、引导幼儿步了解温州,增进热爱温州的情感。
准备:1、各种海鲜的幻灯片,螃蟹、虾等常见海鲜的实物2、煮好的鲜虾若干,其他类的海产品过程:1、依次出示螃蟹、虾等海产品的实物和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平时见过吗?吃过吗?什么味道?好吃吗?(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回忆平时吃海鲜时的美味。
)它是从哪里来的?2、小结: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海鲜。
海鲜只有在海旁边的城市才有,我们温州就是一个在海边的城市,我们旁边的海叫东海。
海里好吃的海鲜可多啦!3、请幼儿品尝煮好的鲜虾:“现在,要请我们小朋友来尝一尝煮好的虾了,吃完了告诉我味道怎么样?在我们的家乡温州有那么好吃海鲜,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请告诉大家?”(幼儿品尝海鲜,并且讨论)4、请幼儿说说除了这些,还吃过哪些由海里的东西做成的`东西?(幼儿自由讨论,如鱿鱼丝、鱼片、鱼胶、鱼粉、鱼籽等等)5、教师小结:这些好吃的东西,只有海边的城市才有,我们温州在东海旁边,所以在我们温州,有很好吃的海鲜,很多很多外地的游客都到我们温州来吃海鲜呢,我们温州的海鲜在全国可有名啦!6、延伸:画海鲜“请小朋友把自己吃过的温州有名的海鲜都画下来,我们送去给广告公司,为我们温州这么有名,这么好吃的海鲜做做广告,请更多的外地客人来吃吧!”幼儿园教案:我的家乡篇2活动目标:1、知道人们生活离不开水,水能为人类服务。
我的家乡中班教案优秀10篇

我的家乡中班教案优秀10篇我的家乡中班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山东快板是山东地区传统的说唱艺术,表演方式简单,就是唱词时用竹板打节奏。
幼儿对山东快板这一表演形式了解较少,缺乏经验。
本次活动将儿歌与快板有机结合,先用一段视频将幼儿带入一个说快板、有节奏的氛围,激发幼儿模仿、学说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快板书独特的节奏的韵律,领略青岛的美丽风光,激发幼儿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山东快板的说唱艺术特点,感受快板独特的节奏韵律美。
2、能有节奏地朗诵快板,学习使用快板的简单方法。
3、对民间曲艺感兴趣,萌发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1、快板若干,鼓1 面,“幼儿学习材料”一(我爱家乡)。
2、活动前请幼儿欣赏山东快板表演,初步感知山东快板的说唱艺术特点。
活动建议:1、请幼儿自主阅读《我爱家乡)第22 页,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家乡青岛有哪些美丽的风光和名优特产?书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如果请你来夸夸家乡,你会怎么说?2、教师完整表演快板,请幼儿欣赏,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尝试学说。
(1)教师边打快板边完整朗诵儿歌,幼儿倾听,感受快板的艺术特点。
引导幼儿讨论:这首儿歌和我们平时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小结:一边说儿歌一边打竹板,这种形式叫快板书说唱。
快板节奏干脆,韵律感强,是山东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
(2)请幼儿再次欣赏快板,理解其含义。
提问:快板书中夸奖了青岛的哪些地方?是怎样夸奖的?小朋友们为什么会笑开颜?教师结合快板书内容进行小结。
(3)请幼儿学习朗通儿歌,教师使用快板进行伴奏。
3、简单介绍快板的。
相关知识,激发幼儿学习快板的兴趣。
(1)指导幼儿尝试使用快板,了解快板的名称、制作材料和外形特征。
(2)鼓励幼儿自主使用快板,探索怎样能打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3)教师敲鼓,幼儿打快板,提示幼儿打快板的节奏、速度要和教师的鼓声保持一致,引导幼儿感知快板的基本韵律。
4、师幼完整表演快板《夸夸我的家乡好》,在说唱中体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中班《我的家乡》教案范文(精选3篇)

中班《我的家乡》教案范文(精选3篇)中班《我的家乡》教案范文(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我的家乡》教案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家乡》教案1 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家乡所在的城市或乡镇的名称。
2、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土特产等。
3、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1、幼儿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做成PPT。
2、请家长向幼儿介绍有关家乡的民间传说、革命故事。
3、白纸、彩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
1、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的家乡是哪里呢?(莫城、常熟)2、教师介绍常熟。
二、了解莫城所在常熟地图上的位置。
1、出示江苏省地图:老师这有一张地图,你能找到常熟的位置吗?2、教师在地图上指出常熟的地理位置。
3、出示常熟市行政地图:常熟有很多镇,那你们的家在莫城镇,现在那你们能在这张地图上找出来吗?三、了解常熟的历史名人。
1、在常熟出了许多有名的人物,有哪些名人?2、教师出示人物图,教师介绍,幼儿欣赏。
(仲雍言偃翁同和纪念馆)四、了解常熟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及特产。
1、在我们常熟,你都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2、出示个别幼儿在平时游玩时的照片,并请这个幼儿讲一讲他去的这个地方是哪里?(虞山、仲雍墓、言子墓、兴福寺、兴福寺、方塔、沙家浜)看图欣赏,教师介绍。
3、有什么好玩的东西?鸭血糯、桂花栗子、叫化鸡、叫化鸡4、还有哪些特产呢?出示相应的图片,幼儿看图,说一说名称。
5、下朋友想想还有哪些熟悉的地方?亮山工程、方塔街文化广场、石梅广场、西城门。
五、师幼共同畅想家乡的未来,丰富分类图。
1、你还知道家乡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好听的?等你长大了,你愿意把家乡建设成什么样呢?2、幼儿讲述自己想象中的未来的家乡,并画出来。
3、请幼儿介绍自己换的未来的家乡。
4、瞧!黑板升还有一些空白的地方,把我们画的家乡也贴上来吧!5、谁知道我们的家乡叫什么名字?6、将家乡的名字写在黑板分类图的上方,使黑板形成一个丰富的家乡图。
中班社会《我的家乡》(通用12篇)

中班社会《我的家乡》(通用12篇)中班社会《我的家乡》篇1一、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家乡所在的城市或乡镇的名称。
2、通过欣赏ppt,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土特产等。
3、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自制ppt(名胜古迹、特产等)2、事先请家长给幼儿介绍有关家乡的传说、革命故事等。
3、字卡:常熟4、方言儿歌音频《常熟好地方》三、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活动1、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图片(方塔及周围环境),请你们看看这是在哪儿?2、根据幼儿回答小结:图上有一座高高的塔,旁边还有小桥、小河、石头,这是我们家乡的一个有名的风景。
3、师:你们知道我们家乡的名字吗?(出示字卡“常熟”和幼儿认读)二、欣赏ppt,了解常熟的一些名胜。
1、师:我们的家乡常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到过常熟的哪些地方呢?那里有什么好玩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2、根据幼儿的回答选择播放图片ppt并介绍,如虞山、方塔公园、亮山公园、尚湖、沙家浜等。
虞山:虞山是常熟的一座山,山脚下有言子墓,山上有座亭子叫“辛峰亭”。
方塔公园:在方塔公园里有一座很高的塔,我们在方塔街上就能看见它,它是四方形的。
公园里有银杏树、长廊、亭子、石阶、小桥、石刻等建筑物。
亮山公园:还记得我们小班秋游的地方是哪里吗?对了,就是亮山公园。
你在亮山公园里看见过什么?(亮山湖、草地、亭子、喷泉、动物园等)沙家浜:在沙家浜风景区里种了很多的芦苇,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种芦苇吗?(向幼儿简单介绍原因)在沙家浜,还有一个“春兰茶馆”呢!尚湖:你们去过尚湖吗?尚湖风景区里有什么?三、继续欣赏ppt,了解常熟的一些特产。
1、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常熟的一些有名的风景,其实常熟还有很多特产呢!你们知道什么是“特产”吗?(特别有名的产品)常熟有哪些特产呢?(幼儿自由表述)2、播放ppt:阳澄湖大闸蟹、桂花酒、叫花鸡、绿毛乌龟等,引导幼儿认识。
3、师:你还知道常熟其他的特产吗?四、学念方言儿歌《常熟好地方》1、师:关于我们的家乡常熟,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学吧!播放音频,带领幼儿学念儿歌。
2023最新-我的家乡中班教案(精选7篇)

我的家乡中班教案(精选7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7篇我的家乡中班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我的家乡中班教案篇一主题名称:《我的家乡》主题内容:语言活动:我住xxx、外婆桥、我的家乡科学活动:点点回家、垃圾分类、城市和农村健康活动:香味蔬菜大集合、穿穿脱脱、危险地地方、鱼儿好吃我不怕社会活动:我们的社区、捡拾垃圾、邻居你好、家乡的特产艺术活动:游公园、家乡的桥、马兰谣、家乡的宝物家园共育:1、有意识地带孩子参观自己居住的社区(乡村),讨论和探索社区(乡村)的生活设施(如:便利超市、地图、路标等)。
2、有意识地带孩子到邻居家做容,了解自己的邻居。
3、出门时,帮助孩子指认家附近的标志建筑,可尝试从不同角度帮孩子识记回家的路。
4、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在生活中让孩子参与厨房拉圾、生活拉圾的分类整理工作,强化孩子的环保意识。
5、利用双休日,带孩子进行郊游活动或短途旅行一次,连家乡的特色建筑聊聊家乡的名人,向孩子介绍本地民间传说、土特产,了解家乡的风貌。
6、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的风景照片或图片,让孩子带到幼儿国里分享。
7、在家中,用方言给孩子念诵一些儿歌或俗语,增强孩子对家乡的认同感。
主题环境:1、“我的。
家乡”墙饰:将师幼共同收集的家乡风景名胜图片及幼儿用点彩方式绘制的“美丽家乡”作品,组合拼贴布置成主题墙,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美丽风貌。
2、我爱社区”墙饰:将活动“我们的社区”的幼儿作品布置在主题墙上连成一个社区,让幼儿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
3、将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并将垃圾分类的情况呈现在墙面上。
4、将幼儿收集的各种品类的家乡美食照片,图片粘贴在主题墙上。
区域创设:1、阅读区:投放幼儿操作材料第1册,供幼儿自主阅读。
2、美工区:投放绘画材料,供幼儿画画“我的家乡”。
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乡》2篇

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乡》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家乡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家乡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观察和表达自己家乡的情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家乡风景和名胜。
2.教师准备填写家乡情况的表格。
3.准备纸和笔,供学生写作。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家乡风景和名胜,引起学生的兴趣。
询问学生对这些家乡特点的看法,激发他们愿意了解和表达自己家乡的欲望。
Step 2: 学习用语教师给学生呈现一些描述家乡特点的句子,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句子。
例如:“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镇。
”,“我们家乡的风景非常优美。
”等。
Step 3: 观察和描述教师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家乡的情况。
可以包括家乡的位置、气候、地貌、风土人情等内容。
教师可以用填空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
Step 4: 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和描述的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小短文。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写作指导,例如:介绍自己家乡的位置、特点、名胜等。
Step 5: 合作和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分享和修改自己的作文。
然后选择一到两篇作文进行展示。
Step 6: 总结教师在课堂上总结学生所展示的作文,并鼓励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Step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向父母了解自己家乡更多的情况,并带回一些家乡的物件或照片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表达自己家乡的特点和情况,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并增加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注重了学生的语言输出,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享不断学习探索,更加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中班《我的家乡》教案范文精选

中班《我的家乡》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主题活动《我的家乡》,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家乡的自然与文化”,具体内容包括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特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分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和文化特点,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乡风景图片、地图、文化物品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家乡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特点。
(2)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如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地图,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家乡在我国的哪个地方。
(2)教师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3)教师介绍家乡的特色文化和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独特魅力。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所学内容,用画笔、彩纸等学具,创作一幅家乡的风景画。
(2)各小组展示作品,其他同学猜测并说出画中的家乡元素。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我的家乡》2. 内容:(1)家乡的地理位置(2)家乡的自然景观(3)家乡的特色文化和风俗习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画一幅画,并配以简短的文字描述。
2. 答案:例:我心中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高高的山、清澈的河。
家乡的人们热情好客,喜欢跳锅庄舞,过端午节时会包粽子、赛龙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023最新-幼儿园中班社会我的家乡教案【5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我的家乡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5篇《幼儿园中班社会我的家乡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2、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1、课前上网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3、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4、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小学,我们叫他民族小学,大家到民族小学去参观一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中班《我的家乡》教案

中班《我的家乡》教案中班《我的家乡》教案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法画出朋友的脸。
2、通过面对面朋友之间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幼儿仔细的观察能力。
3、通过绘画活动与朋友友好相处,培养幼儿之间的友谊。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用绘画的方法画出朋友的脸。
活动难点:通过面对面朋友之间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幼儿仔细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1、已知的生活经验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观察。
2、白纸、蜡笔、水笔。
3、名家肖像画若干。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导入主题教师提问:“你有没有好朋友的?”“在我们班里,一定有你最喜欢的.好朋友。
谁是你的好朋友?”引导幼儿谈话,请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朋友,为什么喜欢和他(她)做朋友?你们在一起会玩些什么?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朋友,画出朋友脸部的特征。
1.幼儿互相观察,通过观察了解朋友的外貌特征,并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利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幼儿抓住好朋友的脸型、五官、发型等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也就是指导幼儿如何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绘画。
2.幼儿观摩不同风格的名家肖像画,使幼儿通过欣赏懂得画像肖像画时既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又要体现自己的绘画风格。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一些能力弱一点的幼儿。
要求:将朋友的脸画满整张纸,不要太小。
注意将五官画全,并且能画出朋友的特征,例如,大眼睛,小鼻子,小辫子等。
提醒个别幼儿将画完成,并认真涂完颜色,颜色涂均匀。
三、结束部分:展示幼儿的作品。
请幼儿猜猜他(她)是谁,看自己有没有把朋友的特点表现出来。
作品完成后,提醒幼儿将蜡笔和水笔收好,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班《我的家乡》教案2活动设计背景活动主题“我们的幼儿园”,所开展的语言教育教学活动——《青槐幼儿园——我的家》。
课前,我认真地进行了备课,准备了相关的图片。
在活动中,我采用的谈话方法、自由讲述、跟读等一系列的形式,可是在复习巩固时,我发现:有的幼儿注意力不集中。
中班《我的家乡》教案范文精选

中班《我的家乡》教案范文精选教案名称:《我的家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中班下册语文第7课《我的家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景名胜和家乡的特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增加对家乡的认识。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景名胜和特产。
难点:理解并描述家乡的风景名胜和特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图、图片、视频、PPT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家乡的风景名胜和特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观察与讨论(5分钟)学生观察地图,讨论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提到的风景名胜和特产,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景名胜、特产。
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家乡的风景名胜和特产。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出家乡的风景名胜和特产。
2. 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家乡特产,为什么喜欢?答案: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特产,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家乡的风景名胜和特产,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表达,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邀请家乡的特产商家到学校进行展示和推销,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特产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024年中班《我的家乡》教案精选图文版

2024年中班《我的家乡》教案精选图文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教材《我的家乡》,涉及章节为第一单元“家乡的四季”,详细内容包括: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色美食以及家乡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家乡,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家乡四季变化的感知。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家乡风景图片、四季变化视频、特色美食图片等。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家乡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们觉得这些风景美不美?”引发学生对家乡的讨论。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① 自然风光:教师展示家乡四季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家乡的四季特点。
② 人文景观:教师展示家乡特色建筑、文化活动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家乡的人文景观。
③ 特色美食:教师展示家乡特色美食图片,引导学生品尝并介绍美食的制作过程。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一道例题,如:“请你用画笔描绘出家乡的春天”,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选择一个季节,用画笔描绘出家乡的景色。
5. 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特色主题(如美食、建筑等),进行讨论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我的家乡2. 内容:① 自然风光:四季变化② 人文景观:特色建筑、文化活动③ 特色美食:美食图片及简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用画笔描绘出你心中的家乡。
2. 答案要求:① 画面内容丰富,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色美食等。
② 画面色彩鲜明,富有创意。
中班社会《我的家乡》教案范文精选

中班社会《我的家乡》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三单元《我爱我家》,具体内容为《我的家乡》。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幼儿能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特色文化,增强对家乡的认知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知道家乡的美丽和独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分享的能力,能够用语言、绘画等形式展示家乡的特点。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认知和情感。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图、家乡风光图片、特色文化图片、绘画材料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地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自己家乡的位置,激发幼儿对家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家乡的特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动手绘制自己心中的家乡,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
4. 小组分享(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学会倾听和赞赏。
六、板书设计1. 地图:标出家乡的位置。
2. 家乡风光、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图片:展示家乡的美。
3. 幼儿作品:展示幼儿心中的家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心中的家乡。
2. 作业内容:幼儿用绘画、剪贴等形式展示自己心中的家乡。
3.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实地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让幼儿亲身体验家乡的美,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3. 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对家乡的认知和情感,引导幼儿在家庭中分享学习成果,增进亲子关系。
中班《我的家乡》教案范文精选

中班《我的家乡》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主题教学活动,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美丽的家乡》,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以及基本地理知识,通过故事、图片和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和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知道家乡的基本地理和人文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创造能力,通过绘画、讲述等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3. 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懂得与同伴分享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并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家乡的认知和热爱之情,提高观察、表达和创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片、画纸、画笔、水彩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家乡的特点。
2. 讲解:讲述家乡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让幼儿产生对家乡的热爱。
3. 实践活动:(1)绘画家乡:让幼儿用画笔、水彩等材料,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家乡。
(2)讲述家乡: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讲述作品中的内容。
4. 随堂练习:组织幼儿进行“我心中的家乡”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我的家乡》2. 内容:(1)家乡的自然景观:山水、花草、动物等。
(2)家乡的人文特色:建筑、风俗、特产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家乡。
2. 答案:幼儿完成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家乡之美”摄影比赛,让幼儿用镜头记录家乡的美。
(2)开展“我家乡的特产”分享活动,让幼儿了解和品尝家乡的美食。
(3)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讲述家乡的故事,增进亲子关系。
中班社会《我的家乡》教案范文精选(1)

中班社会《我的家乡》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认识家乡》,详细内容围绕“我的家乡”展开,包括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帮助幼儿认识家乡的地理特征、文化习俗和名胜古迹。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家乡的地理特征和风土人情。
重点: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图、图片、PPT、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风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中的内容,激发幼儿对家乡的兴趣。
2. 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风土人情等,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3.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知识,增强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关于家乡的地理特征、文化习俗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家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我的家乡2. 内容:家乡的地理位置家乡的地理特征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的名胜古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画一幅画,展示家乡的特点。
家乡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地图的哪个省份,与哪些城市相邻。
家乡的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家乡的风土人情:当地的传统节日、习俗、特色美食等。
家乡的名胜古迹:著名的景点、历史建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带领幼儿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
开展关于家乡的主题活动,如“我心中的家乡”演讲比赛,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主题《我的家乡》教案模板范文.docx
活动目标:
1.了解诸暨的一些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地方特产,由此萌发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
2.初步培养幼儿收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本诸暨风景挂历和一些诸暨风景明信片。
2.请幼儿在家长帮助下收集一些关于诸暨的风景图片、名信片、浏览照片
以及一些诸暨特产(包装盒亦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师:“大家知道,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吗?(诸暨)对了,诸暨是我们
的家乡,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说说她有哪些美丽的地方。
”
幼儿发言。
二、请幼儿结合自己带来的物品,向大家介绍诸暨的风景胜地与名胜古迹。
(为主要环节,鼓励幼儿踊跃发言,教师可及时插入提问与一些解释。
)
三、教师根据挂历与名信片向幼儿介绍诸暨的主要景区:西施殿、浣江、
五泄、斗岩;介绍主要特产:枫桥香榧、山下湖珍珠、大唐袜业、店口五金等。
活动延伸:
1.在班级中展示家乡特产
2.欣赏电视散文《浣江风》。
附告家长书:
各位家长:
下周起本班将进行“我生活的地方”主题教育,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诸暨的
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及地方特产,使幼儿增进对家乡的了解,萌发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
为更好地开展本次主题教育活动,请家长帮助孩子一起收集一些关于
诸暨的挂历、风景图片、名信片、照片以及一些诸暨土特产或包装盒(不必特意
购买、可收集一些家中或单位中原有的物品),带到幼儿园。
在平时也多跟孩子
说说有关诸暨的一些风土人情、传说故事,以使本次主题教育取得更好效果。
谢谢配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材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能经常遇到的,非常贴近幼儿。
教学步骤安排严谨,过度非常自然。
使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发现家乡的美,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