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5封建后期元明清

合集下载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元中叶以后,手工业、商业得到恢复。除官办作 坊外,民间手工业比较发达,行业种类超过前代。
特别是新兴棉纺业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瓷器、 印刷业也有较大进步。在一些手工业、商业繁荣的城 市,进一步发展了宋以来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 发展了作坊、店铺、酒楼、戏台等世俗建筑类型。
2.意识形态
元朝统治者一方面提倡儒学,同时又利用宗教作 为加强统治的手段。
乾乾清清门门

保保和和殿殿

中中和和殿殿

太和殿

太和门

武英殿
文华殿 金水桥
御河桥 午午门门
午 门(五凤楼)
太和门前金水桥
太 和 门 中 太 和 殿
前 三 殿 总 平 面
1.太和殿
明时面阔九间,清改十一间,进深五间加前檐廊, 前后老檐柱以内三间,十二步架;明间宽阔,高宽 比近1:1;尽间(廊子)窄,高宽比约为1:0.5; 殿 阔:63.93m,深:37.17m,高:26.92m;面积是: 2376.27M2,三层汉白玉台基高达8.13m,呈土字形 平面的三重须弥座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屋檐翼角仙人走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戗兽
仙人
套兽
海马 天马 狮子 凤
十 龙个
走 兽
行什(猴) 斗牛(牛) 獬豸(獬) 狎鱼 羧猊(披头)
太 和 殿 螭 首
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 供休息之用。
保和殿,殿试进土、宴会等
⒉乾清宫
七间,小而宜人, 重檐庑殿; 原与坤宁 宫之间是一廊,呈工 字殿形,明嘉靖时改 建为交泰殿,势较踞 促。
明、 清 的 城 郭


城宫


外城

中国建筑史-13 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1(北京城)

中国建筑史-13 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1(北京城)
社会经济概况:
•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它经历了一个 由兴到衰的过程。
• 明清两代初期,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推行了 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以巩固统治。
• 中期达到繁盛,特别是明中叶后期资本主义 因素出现,及康、乾、嘉盛世,对建筑业发 展起了促进作用。
二、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
明清建筑的成就与特点 1、经济的发展,使建筑业综合实力有很大提
使用梭柱、月梁等。常用弯曲木料作梁架构件。
建筑实例: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下寺
• 广胜寺分上、下两建筑寺实例::上寺在山顶,下寺 在山麓。
• 下寺建筑基本是元代所建,又以其中的正 殿最为典型。广胜寺下寺正殿建于1309年
——减柱法、移柱法 柱子分割的间数少于上部梁架的间数
二、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 年)
永乐四年(1406) 营建北京,到永乐 十八年(1420)基 本竣工,历时15年
金中都
元京
明嘉靖三十二年 (1553年)加修外 城到明嘉靖四十 三年〈公元1564 年〉筑就。
金中都
元大都
1406-1420
明北京
明1553年
加修外城
辽南京
西直门 阜成门
德胜门 安定门
面远达非洲。元朝政府先后在泉州、庆元(今宁 波)、上海、澉浦(今浙江海盐南)、温州、广州、杭 州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2· 民族、宗教、文化的融合下,出现了一些 新建筑类型
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北到西伯利亚,南 到3·南从海建,筑西技术南方包面括看今:西对藏宋、式木云构南体,系西进北行至了今简化。 新·疆木,架建东筑北方至面鄂,霍规次模克与海质量。上都逊于两宋,一般 寺喇庙建嘛筑塔加、工礼粗拜糙寺,用传料入草中率土。 社传会统经建济凋筑零技和术木和材艺短术缺增,加不得了不新对的宋因式素木,构出体系 现进行了了一简些化融。合如多减民去族若特干柱点子的和建内筑檐柱斗拱,不再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七 个 人 小 结
六 中 国 近 代 建 筑
五 封 建 社 会 后 期 的 建 筑
四 封 建 社 会 中 期 的 建 筑
三 封 建 社 会 前 期 的 建 筑
二 奴 隶 社 会 的 建 筑
一 原 始 社 会 的 建 筑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原始人类出现至今有200至300万年,主要在热带, 亚热带的森林之中。 我国境内最早的是距今10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中 国猿人—北京人居住的天然山洞。
河南偃师二里 头商宫殿遗址, 湖北武汉附近 黄坡县盘龙城 遗址
西周时期
春秋时期
陶瓦应用于屋 陕西歧山凤雏 面上 遗址,湖北西 周木架建筑遗 址 高台建筑,春 山东淄博磁村 秋墓 的春秋墓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夯土台高0.80米, 东西约108米,南北约100米,台上有面 阔8间,进深3间的殿堂一座,周围有回 廊环绕,南面有门。 殿堂面积约350平方米,柱径约40厘米, 柱列整齐,前后左右互相呼应,开间较 统一。
河北赵县安济桥,在李春的主持下完成,是 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敞肩桥。是我国古代石建 筑的瑰宝。
隋唐,五代时期建筑方法风格是:规模宏大, 气魄雄浑,用料考究,格调高迈。
宋辽金时期的建筑
佛塔 隋唐多为正方形, 辽金多为八角形, 并将塔基和底层装 饰的十分华丽。
唐代经幢装饰简单, 提体型粗壮。宋代 经幢高度增加,比 例瘦长,幢身分为 若干段,装饰华丽, 雕刻精美。
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特点: 1,以政治、军事为目的,不考虑其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发展水 平。 2,明显的封建等级标志和军事防御功能。 3,商业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商品生产的水平。 4,城市发展兴衰无常,人口不固定。 5,中国封建城市布局的一般特点。 近代城市的特点: 1,帝国主义租界城市。 2,新兴的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 3,由古代就城市演化发展起来的半殖民地城市。

中国古代建筑的五个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建筑的五个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建筑的五个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原始阶段
中国原始时期的建筑主要是由木质或竹质构成,一般为独立式建筑,如灯笼式建筑、穴居式建筑等,主要用于居住和储存粮食等物资。

二、商周阶段
商周阶段,建筑材料由木材向砖和石材的过渡,出现了宫殿、祭堂和城墙等建筑,遗址如殷墟等。

三、战国阶段
战国阶段,篮笠楼、高台等冶铁建筑在冶铁时期兴起,而墓葬则由墓坑转向墓穴,罗马车房等也开始出现。

四、汉唐阶段
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鼎盛期,建筑技术的提高以及对建筑理论的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传世的建筑,如汉阳陵,洛阳龙门石窟,在建筑科技和精神文化方面达到了一新的高峰。

五、宋明清阶段
宋明清时期,建筑形式和结构逐渐稳定,通过尺度体系与比例规律实现了建筑美学的完美展现。

而在民间建筑方面,则有四合院、花园、怪楼林立。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五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在不同的时间和背景下,对建筑材料、形式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创新,为后世建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建筑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建筑
北京四合院符合气候条件:院内采 纳阳光,四周房可以遮避寒风 。院 子方正亲切,院内可置树木、花草、 奇石、鱼缸,是家人团聚的极好场所。 北京四合院体现传统伦理观念:能区 别长幼男女,合乎儒家的秩序。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建筑
江浙地区民居
浙江东阳有大量的明清民居,它们以院落的形式出现,但严谨、规整, 左右对称、具有明显的理性。其中较小的,有朝南正房三间、左右两头 各两间,东西厢房各一间,称为“九间头”,组成三合院。较大有正房3 间,东西厢房各5间,称“十三间头”,组成三合院。其正、厢房屋全为 两层楼房,并有前廊朝向内院。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建筑
• 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 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奉天殿,华 盖殿,谨身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 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心殿,其后即为嫔妃妃居住的东西六宫。
西晋末年,黄河流域的部分汉人因避战乱南 迁,至赣、闽、粤地,被当地人称为“客家”, 即“客居异地之人”。
闽南龙岩、上柱与永定一带的客家圆楼,是 一种聚族而居的堡垒式民居。它夯土筑墙.高度 可达5层,直径达70m以上,在中国乃至世界民居 中都是一种极为独特的形式。3层楼的圆楼,底 层供炊事、贮藏和圈养家畜用,不开窗。上两层 住人,向外开窗,内侧则为贯穿全楼的走廊。圆 楼中央有平房祠堂,是族人祭祀的地方,也是族 人活动的公共场所。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建筑
北京四合院民居 北京四分院是北方院落民居中最
有代表性的,是具有高级文化形态 的民居类型
北京四合院有大小之分,小的只 有一个院,大些的有前院和后院。 典型的四合院平面约为正方形,四 周建房,以房之后墙为院墙。正房 坐北朝南,尺度最大,地位最显; 左右为东西两厢,正房与厢房间的 庭院是交通、绿化用地和家人的活 动场所。庭院南端正个有垂花门, 出门,为一东西向的狭长小院,其 南的房子称“倒座”,是客房、男 佣住房和堆放杂物的地方。院子的 大门开在在东南角,在明清人看来。 此乃吉利的方向。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建筑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建筑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建筑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建筑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格,以下是一些主要时期的建筑特点:1.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周代文化和礼制的影响。

城市开始出现了由城墙、护城河以及城郊园林构成的布局。

宫殿是城市的核心,主要由前堂、后室和左右两翼的廊房组成。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崇尚壮丽、雕饰繁复,多采用木构架、高台、攒尖屋顶等结构,同时采用了斗拱、栏杆等建筑装饰。

2.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追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性和秩序感。

城市规划也以宫城为中心,注重南北中轴线和左右对称。

建筑技术方面,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木构架和琉璃瓦技术,同时也出现了砖石结构。

3.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佛教在中国盛行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表现为佛教化,出现了许多寺庙和石窟。

建筑形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如塔、阁、楼、台等建筑形式逐渐普及。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许多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开始出现。

4.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以豪华、富丽堂皇为主要特点,城市规划以皇宫为中心,注重左右对称和轴线布局。

建筑技术方面,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木构架和琉璃瓦技术,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石桥、石塔等新型建筑形式。

唐代建筑气势雄伟、壮观瑰丽,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力和自信心。

5.宋辽金元时期宋辽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高峰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多元化和精细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表现为对比例和尺度的精细计算,同时也更加注重对材料的运用和装饰的细部处理。

城市规划方面,更加注重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建筑技术方面,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木构架和琉璃瓦技术,同时也出现了各种新型的建筑装饰和材料。

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细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建筑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建筑
清代建筑的影响
清代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后世的建 筑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宫殿、园林、寺庙等 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装饰繁复
元代建筑注重细节装饰,常采 用雕刻、彩绘等工艺,使建筑 外观华丽繁复。
建筑群布局
元代建筑群布局强调中轴线对 称,主从有序,体现封建礼制

元代建筑代表作品
01
02
03
北京故宫
元朝时期,北京故宫作为 皇家宫殿,是元代建筑的 杰出代表。
山西永乐宫
位于山西芮城的永乐宫是 元代道教建筑的重要遗存, 其壁画艺术价值极高。
03
清代建筑
清代建筑风格与特点
继承与发扬
建筑类型多样
清代建筑在继承前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 不断发扬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风 格。
清代建筑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宫殿、园林 、寺庙、民居等,满足了不同阶层和功能 的需求。
建筑布局严谨
装饰精美
清代建筑布局严谨,注重中轴线对称,追 求建筑的整体和谐与统一。
民族交融
元代建筑多元融合的特点促进了不同 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华 建筑的内涵。
02
明代建筑
明代建筑风格与特点
结构严谨
明代建筑在结构上严谨,注重建筑的 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多采用木结构和 石结构相结合的方式。
装饰精美
明代建筑注重装饰,常采用雕刻、彩 绘等手法,使建筑外观华丽精美。
建筑群布局规整
清代建筑装饰精美,采用木雕、石雕、砖 雕等多种工艺,使建筑外观更加华丽。
清代建筑代表作品
故宫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 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 构古建筑群,展现了清代建筑的

中国建筑史大纲

中国建筑史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istoryofChineseArchitecture学分:4.5学分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教学内容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难点:工官制度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一、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难点: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二、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重点: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57〜公元前589年)重点: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年〜1279年)重点: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难点:宋代材份制度特点;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年〜1911年)重点: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难点: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第二章城市建设(4学时)一、概说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四、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与地方城市建设的实例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认识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城市规划与发展机制与设计思想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8学时)一、宫殿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2)中国古代宫殿考的型制与实例重点:了解宫殿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宫殿布局原则与设计思想;二、坛庙1)坛庙建筑的内容2)实例分析重点:了解坛庙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坛庙的类型及其产生机制与设计思想;三、陵墓1)陵墓的演变与形制组成2)实例分析重点:了解陵墓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陵墓规划思想与布局设计手法;第四章宗教建筑(6学时)一、宗教及其建筑演变二、寺庙祠观实例分析1)佛教寺院2)道教祠观3)伊斯兰教礼拜寺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难点:理解佛教建筑类型逐步中国化的原因与衍变过程;三、佛塔与经幢重点:了解佛塔与经幢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难点:理解塔逐步中国化的衍变过程;第五章住宅与聚落(4学时)一、概说1)住宅型制演变2)住宅构筑类型二、实例重点:分析中国住宅型制演变与住宅构筑类型;难点:理解、掌握各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特征及其产生原因;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4学时)一、概说二、明清皇家苑囿二、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四、风景建设重点:了解明清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基本特征,风景建设的基本规律难点:分析、理解中国古代造园思想及基本处理手法;第七章建筑意匠(4学时)一、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二、选址与布局三、审美与建筑设计重点: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处理选址与布局的基本手法;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及其审美与建筑设计;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6学时)专题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专题二、大木作专题三、墙壁专题四、屋顶专题五、小木作专题六、彩画重点:分析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详部做法特征难点:古代建筑术语的解释与理解;第二篇近代中国建筑(12学时)专题一、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4学时)专题二、近代中国城市建设(2学时)专题三、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思潮(2学时)专题四、近代中国建筑优秀个案分析(4学时)重点: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难点:剖析近代中国建筑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所自;优秀个案的理解与分析第三篇:现代中国建筑(1949年至今)(6学时)专题一: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专题二: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专题三: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发展;实验教学(8学时)1.一座传统建筑的解析基本要求:通过实际参观、观察,分析一座古典建筑的形制特点,撰写分析报告。

中国建筑史宫殿

中国建筑史宫殿

公元前776 年~公元前 476年
鲁班
封建社会 战国
公元前475 年~公元 581年
公元前475 年~公元前 221年
含战国、 秦、汉、 三国、两 晋、南北 朝
城市规模 河北平山
扩大
县的一块
木工已有 铜板错金 很高水平 银的“兆
中国建筑史域宫图殿”
西周在建 筑上的突 出贡献就 是瓦的发 明 始修长城
中国建筑史宫殿
奴隶社会的宫殿建筑
– 夏代的宫殿建筑在布局上初步形成了将建在夯 土台上的殿堂用廊院围绕起来的“廊院格局”。
– 商代的宫殿建筑在类型和室内空间划分上更加 复杂,有大室、小室、东室、南室、祠室、皿 宫、东寝等等之分。但其建筑形象依然是“茅 茨土阶”,即以没有夯实的素土为台阶,屋顶 以茅草覆盖。
中国建筑史宫殿
唐代的宫殿除了延用隋代大兴、洛阳城 中的宫殿外,还修建了大明宫等。唐代的建筑 艺术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盛唐风 格” ,具体体现在建筑上,即比例宏大宽广, 造型富于弹性和张力,在稳重大方中又不失轻 灵潇洒。
大明宫 大明宫周长约7600米,面积 约3.2平方公里。其轴线上的主要殿宇为正殿 含元殿,后为宣政殿、紫宸殿,宫内还有专门 用于宴会的麟德殿,大明宫的北部是以太液池 为中心的皇家园林。
紫禁城 紫禁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
米,环以10米高的城墙,城墙外是宽52米
的护城河。
这是一个由许多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靠
轴线关系、对称关系组合起来的庞大建筑
群。其中轴线上,由南向北按顺序分布着
大清门、千步廊、天安门、端门、午门、
总结:综观此阶段历时900余年,以汉代为高潮。1.中国建筑作为一个独 特的体系,到汉代已经确立。2.木构架体系、院落式布局等特点已基本 定型。后期由于佛教哲学与艺术的传入,以及中国哲学中玄学的兴起, 建筑形象趋于雄浑而带巧丽的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此之前,古代中国人民主要居住在简单的土屋或帐篷中。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建筑也开始发展,出现了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建筑。

古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在这个时期,建筑主要是为皇室和贵族修建的宫殿、庙宇和陵墓。

其中最著名的是兵马俑和秦始皇陵的建筑。

这些建筑大多采用砖石结构,以及木材和泥土的搭建方式。

2. 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在这个时期,建筑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

出现了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使用,如夯土墙、砖石结构和层层叠加的建筑形式。

典型的建筑代表是西汉的郑国渠和河南北汉王墓。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这个时期,建筑风格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佛教建筑的兴起。

佛寺建筑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元素,如塔、寺院和藏经楼等。

典型的建筑代表是洛阳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4.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鼎盛时期。

宫殿、寺庙、园林和丝绸之路上的大量建筑在这个时期兴建。

建筑风格更加华丽,工艺和技术也更加发展。

代表性的建筑有长城、大江南北的宫殿和陵墓、唐朝的大雁塔和宋朝的开封府、太昊陵和普陀山。

5. 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2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继续发展,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宫殿和园林。

明朝时期的建筑风格比较庄重,注重规划和对称。

清朝时期的建筑则更加宏伟和精美,以禁城和颐和园为代表。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简单的土屋发展到宫殿、庙宇和陵墓等建筑,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劳动成果的结晶,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建筑史发展脉络

中国建筑史发展脉络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具有多根系、多元性2.居住状况:•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洞口背寒风¡ª¡ª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B.C 21世纪——B.C 476年)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一、夏(前21世纪¡ª¡ª前16世纪)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1.历史背景•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胤甲……商在东方强盛•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

•茅茨土阶•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

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城规122 江海洋1120110087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一、原始社会黄河流域的穴居穴居的发展历程:居住面高度变化平面形式变化房间数量变化表面装饰变化\二、夏商周社会1·从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看,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为世界主要三种体系(石、木、生土)之一,在奴隶社会虽然尚属草创阶段,但结构方式以基本确立。

2·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三、秦汉时期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

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

斗拱在汉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的种类十分之多,可谓达到了千奇百怪的程度。

在各种阙,墓葬及画像砖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它的形象。

此时的斗拱虽已能做的比较复杂,但没有往前出跳的,且各地做法很不统一,有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工匠们个人的摸索。

后世中成熟的斗拱,便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从这些斗拱中脱颖而出的。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此时期为我国大分裂的时代,也使我国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此时专制王权衰退,士族势力扩张,特权世袭,形成门阀政治,此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汉族和汉族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利益相互争斗,无休止的战争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痛苦,一些地方货币停止使用,华北甚至倒退到了自然经济阶段。

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下,劳动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只有在佛教中寻找安慰;各族的统治者们今天可能是一个皇帝,明天也许就会沦为一名俘虏,一个异族的奴隶。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汉 白 玉 华 表
鸱吻
鸱吻[a kind of ornament of roof ridge](音吃吻),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 的一种饰物。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 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又称“龙 吻”。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王右军 《告誓文》﹞ 开元 初年, 润州 江宁县 瓦官寺 修讲堂,匠人於鸱吻内竹筒中得之。”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蚩者,海兽也。 汉武帝 作 栢梁殿 。 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 字,见其吻如鸱鸢,遂呼之为鸱吻, 颜之推 亦作此鸱。”《续资治 通鉴· 宋太祖开宝五年》:“其馀官称,多所更定,宫殿悉除去鸱 吻。”
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形状像四脚 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 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 鹞鹰,说虬尾是水精,喷浪降雨,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 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据北宋吴楚原《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 以喷浪则降雨”。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能避火灾。 “鸱”在古代指“鹪鹩”即[鸱鸺]是一种凶猛的大鸟。像这种 吻兽在大雄宝殿房顶上共有十个。其中正脊两端各有一个, 垂脊四个,岔脊四个。所以有“九脊十龙”之说。意为每天 有十条龙守宫殿。这些琉璃吻兽在建筑上还有其他特殊功能, 正脊和檐角是殿顶两坡的交汇点,雨水从交汇点的缝隙容易 渗入。吻兽在此起到严密封固瓦垄,使脊垄既稳固又不渗水。 人们还会发现,鸱吻的背上插一剑。相传,这把宝剑是许逊 (公元239-374年,晋道士。字敬之,汝南人,家住南昌, 学道于吴猛,后举孝廉,曾为旌阳县令,感晋室棼乱,弃官 东归,周游江湖,传说东晋宁康二年在南昌西山举家四十二 口拔宅飞升。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或旌 阳)的剑。鸱吻背上插许逊的剑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防鸱吻 逃跑,取其永远喷水镇火的意思;另一传说是那些妖魔鬼怪 最怕许逊这把扇形剑,这里取避邪的用意。 清式殿堂建筑,不论是庑殿顶还是歇山式建筑的房脊之上, 都把建筑的功能与艺术造型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起到建筑 艺术中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最高型 制。在等级森严的帝王时期,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寺 庙一类的皇家建筑,是中轴线建筑最常采用的形式,如故宫 午门、太和殿等。

中国建筑史图表整理

中国建筑史图表整理

中国建筑史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仰韶文化(距今9000-4000年)1.浙江余姚河姆渡最早木结构建筑干阑式木结构榫卯技术出现长江流域;母系氏族木骨泥墙半地穴式建筑大房子黄河流域原始社会时期聚落3.陕西临潼姜寨最早典型的农耕聚落龙山文化父系氏族 1.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2.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3.建筑构造技术中出现石灰干燥、陶化以及彩绘装饰做法4.建筑空间出现“吕”字形平面木结构的特点:1.穿斗式:云南白族民居;2.抬梁式:北京四合院;3.井干式:4.干阑式:广西侗族民居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夏前2070年~前160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殿遗址最早的廊院式建筑 1.两处遗址,一号宫殿最大,二号最完整2.未见瓦,“茅茨土阶”。

1.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2.大量使用青铜器、已有甲骨文——我国城市雏形出现。

商前1600年~前1046年1.郑州商城商王仲丁的隞都2.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3.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并排三座殿堂4.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遗址5.殷虚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面朝前,有纵有横,布局已具庭院的雏形,世界文化遗产。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1.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中国第一四合院 1.严格的等级制度,出现,《周礼考工记》“三朝五门”春秋战国成书,记述周代王城建设制度。

2.瓦的发明,脱离了“茅茨土阶”2.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干阑式建筑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秦都城雍城出土了36cmx14cm*6cm青灰色砖、花纹空心砖;备注:1.人物:鲁班 2.高台建筑—高台榭、美宫室 3.开始修长城 4.瓦大量使用 5. 有建筑装饰907年隋唐洛阳城 第五大城2.将大兴城改称长安城,作为都城(西安),继续完善。

后在长安城东北隅城墙之外修建一座大明宫,逐渐 成为唐代的政治中心。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PPT课件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PPT课件
7
8
9
明孝陵--石狮
10
明孝陵—导游图
11
明孝陵—獬
12
明孝陵—骆驼
13
明孝陵—象
14
明孝陵—麒麟
15
明孝陵—马
16
明孝陵--望柱
17
明孝陵—文臣
18
明孝陵—武将
19
明孝陵—享殿
20
明十三孝陵
21
明 十 三 孝 陵
| 分 布 图
22
明 十 三 孝 陵
| 景 点 分 布 图
48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49
第二,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 应用面更加广泛。
第三,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 第四,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第五,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第六,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 型化。
明代的家具是闻名于世界的。风水术达到 极盛期。
6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木工行业的术书《鲁班营造正 式》记录了明代民间房舍、家具等 方面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定 陵 地 宫 入 口
39
定 陵 玄 宫
40
孝端后宝座
宝座
41
玄宫
42
金 冠
43
六 扇 冠
45
兖服
46
47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中国建筑史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一)建筑1. 仰韶文化:干阑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有榫卯)木骨泥墙:西安半坡村、陕西临潼姜寨(大房子,母系)2.龙山文化: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父系),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

3.辽宁建平县女神像——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二)其他·石块堆成的方形和圆形祭坛,在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

二、奴隶社会时期(前21世纪~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一)夏(前2070~前1600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最早的廊院式建筑夏都之一;两处遗址,一号宫殿最大,二号最完整;未见瓦,“茅茨土阶”。

(二)商(前1600~前1046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郑州商城商王仲丁的隞都2 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并排三座殿堂3 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已发掘两座庭院式建筑4 殷墟世界文化遗产商晚期;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建于长方形土台上,墓葬为土圹木椁墓,深十几米,四出羡道,多殉葬人物·已大量使用“青铜器”,青铜工艺达到纯熟的程度·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载(三)西周(前1046~前771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陕西岐山凤雏村中国第一四合院(即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二进院寺庙建筑2 湖北岐春出土一处建筑遗址干阑式建筑·《周礼考工记》·瓦的发明,以上建筑使用瓦、脱离了“茅茨土阶”;陶水管的使用;三合土抹面·有宗教分封,不能僭越(公侯伯子男,不准超过王城的1/3、1/5、1/9)(四)春秋(前770~前476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秦都城雍城出土了36cmx14cm*6cm青灰色砖、花纹空心砖;秦国雍城宗庙遗址居中为太庙,左右为昭、穆二庙祭祀坑,识别祭祀性建筑的标志。

庙后方亭式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整。

·“高台榭,美宫室”,防刺客、防洪水、供帝王登临之乐·人物:公输班-鲁班·开始修筑长城·瓦大量使用·有建筑装饰:“山节藻棁”,“丹楹刻桷”(shān jié zǎo zhuō)(dān yíng kè jué)三、封建社会初期(前475~公元581)(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战国(前475~前221)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陕西咸阳市秦咸阳一号宫殿以夯土台为核心,周围木构架环绕的台榭式建筑,有采暖、排水、冷藏、洗浴一层夯土、绕以回廊;二层中为二层主体建筑,西二室、东南一室、东北转角敞厅;绕以回廊·各国国都都很大,齐国为例,南北5公里、东西4公里,有高16m 的夯土台,居民7万户 ·“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守民”·木工技术:棺椁有多样的榫卯(木工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铜板错银“兆域图”(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二)秦(前221~前206)序号名称 图片 记忆 介绍 1 阿房宫2秦始皇陵墓-骊山陵(未开挖)边长350m ,残高43m 以上;墓东侧兵马俑·秦都、宫殿不遵周礼(跨渭水南北广阔地区,弥山跨谷建) ·秦重要建筑:修驰道、筑长城(三)汉(前206~公元220)序号名称 图片 记忆 介绍1 长安城第七大城 “斗城”,未按周礼;建于西汉渭水南岸;S=36平方公里,城门12座,5座宫殿,八街九陌,168闾里 2 汉长安南邻出土11座礼制建筑 王莽九庙遗址,仍属土台核心的木构建筑3四川雅安高颐墓阙汉代地面以上遗存的建筑有墓前的石阙、墓表、石亨堂、石象生等,另外就是崖墓、砖石墓等中的明器、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间接地建筑形象资料。

建筑史第008讲(封建后)

建筑史第008讲(封建后)

塔身之上又是一层折角式
须弥座,用以连接塔身与相 轮。相轮层层拔起,下大上 小,呈圆锥形,共13层,故 名为"十三天"。相轮是鉴别 此类塔年代的标准。凡早期 喇嘛塔,十三天部分较为粗 壮,下大上小,形如圆锥。 而到了明、清,这一部分上 下的大小逐步接近,不少清 代喇嘛塔的十三天相轮几乎 接近圆柱形了。华盖之上就 是塔的最上部分——塔刹。 佛塔的刹顶多作仰月或宝珠, 而此塔刹乃为一铜制小型喇 嘛塔,高4.2米,重4吨,金 光闪烁,耀眼醒目。
妙应寺即白塔寺,位于北京阜 城门内。辽道宗寿昌二年(1096 年),曾在此修建过一座佛舍利 塔。后来此塔毁于兵火。元世祖 忽必烈敕令在辽塔遗址上修建一 座喇嘛塔。这一工程由尼泊尔人 阿尼哥主持,经过8年精心设计修 建,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竣 工。
北京妙应寺白塔
白塔通高50.9米,基座面积810平方 米,从下至上由塔座、塔身、相轮、华 盖和塔刹五部分组成。塔座高9米,分 为3层。下层为护墙,平面成方形。中 层与上层均为折角须弥座式,平面呈现 "亚"字形,四周均向内递收二折,形似 房屋的四出轩。其转角处有角柱,轮廓 分明。上层须弥座上周匝放有铁灯龛。 大须弥座式基台之上为一巨型覆莲座, 即以砖砌筑并雕出的巨大的莲瓣,外涂 白灰。莲座外尚有五道环带形"金刚圈", 用以随托塔身。塔身为一巨大的覆钵, 形如宝瓶,也叫塔肚,直径18.4米外形 雄浑稳健,环绕七条铁箍,使塔身成为 一个坚固的整体。
北岳庙德宁殿
山西永济县永乐宫是元朝道教建筑的典型,也是当
时全真派的一个重要据点。一九五九年修建三门峡水 库时为了免于水淹,迁到了现在的芮城县城附近。永 乐宫规模宏伟,气势非凡,建筑面积达八万六千多平 方米。宫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排列在一条五 百米长的中轴线上。三清殿是永乐宫最大的殿,仅屋 脊上的琉璃鸱尾就有三米高。这样巨大的屋顶前坡用 蓝色琉璃瓦组成三个菱形图案;殿檐周围镶着琉璃瓦 边,与殿内外的雕塑、彩绘相互辉映。三清殿保持着 宋代特色,为元代官饰大木构之典型。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状况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状况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状况欢迎投稿留言交流一.原始社会建筑的发展1.《韩非子·五蠢》:“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孟子·滕文公》:“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2.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

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3.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属于干阑式建筑。

4.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先后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仰韶时期的代表实例:陕西临撞姜寨发现的仰韶村落遗址:居住区的住房共分五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屋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生活的情况。

龙山时期:出现了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形,室内陆面和墙上采用白灰抹面,遗址中还发现了土坯砖。

实例: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辽宁建平牛河梁女神庙,是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

二.奴隶社会建筑的发展1.夏:①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斟;②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是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2.商:①青铜工艺已达到了相当纯熟的工艺;②郑州商城;③偃师二里头以东的尸沟乡;④湖北黄陂县盘龙城;⑤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2.西周:宗法分封制度,严格的等级制度,城市规模上,诸侯不超王都1/3,中等1/5,小的1/9,城墙高,道路宽,各种重要建筑必须按等级制造。

①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②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严整的二进四合院)(三合土,白灰,砂,黄泥)③瓦的发明;④陕西扶凤召陈遗址;⑤砖的最早发现(铺地方砖)。

3.春秋:①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②开始了用砖的历史;③山节藻棁:斗上画山,梁上短柱画藻文;④丹楹:红柱⑤刻桷:刻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存大门、大殿
是元代遗物。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平面布局为伊斯兰教方式;全寺占地一公顷。大门朝南,平
面狭而深,分外、中、内三部分,各部分券门的高和宽,逐进缩
小;外门高12.3M,宽6.63M;门口作尖栱形斗八藻井式半园穹窿; 外门顶上是平台,环砌砖雉堞(zhì dié )。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有斗栱、依柱、菩萨、鸟兽、
花卉等构件,捏制精巧,色泽艳丽,至今仍如新绘;
六、明朝建筑:(1368年—1644年)
明朝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汉族地主阶 级政权。明初采用各种发展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迅速恢
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十分繁荣。随着经济文化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大殿内部
6)山西洪洞县广胜上
寺飞虹塔:
创始于汉,明嘉靖六 (1527)年重修;明天启二 年(1622)添建副阶;八角 十三层,高47.31M,内青 中 国 砖,外贴五彩琉璃砖、瓦。 古 代 建 筑 史
琉璃工艺:
以陶为胎、施
以琉璃釉(主要成 分是氧化铅)再入 窑烧制成的一种工 艺品。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1424年葬
成祖 朱棣 墓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北京昌平明长陵
明长陵 总平面 宝顶
明楼 琉璃牌坊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祾恩殿 祾恩门 陵门(正红门)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北京昌平明长陵祾恩殿
第五、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尤其江南一带为盛,南京、杭州、苏州及太湖周围许 多城镇都有不少私家园林。 计成《园冶》
四、坛庙建筑
1)天坛: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位于北京东南郊;明万历 32年(1553)加修外城时,扩入城内;永定门内东侧,与先农 坛隔街相对。占地4000亩(280公顷),1700M×1600M,北园, 南方,入口在西。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四组建筑,分布子内、外院中;外院有神乐署,牺牲所;
故宫总平
面图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太和门前金水桥 建 筑 史
前三殿
总平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太和殿屋檐翼角仙人走兽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个 海马 天马 狮子 凤 龙 走 兽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行什(猴)
三清殿 (无极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无极门 (龙虎殿)
宫门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即“众神朝谒
元始天尊”。道教“三清”即元始天尊、太上道尊、
太上老尊。从唐朝开始流行这个传说,又说三清都
是老子的化身。三清殿画面高4.26m,总长94.6m,
总面积为403m2;共画290人,人高220cm。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元大都 筑 复原平面图 史
2)明清北京城
明定都南京,并拆除元大都宫室以灭其王气(元
帝逃亡东北,以图复国),改大都为北平,修复城墙。
1403朱棣(成祖)称帝,建号永乐。 永乐四年(1406)营建北京,到永乐十八年 中 国 (1420)基本竣工,历时15年,民夫百万,工匠23 古 代 万,筑城建宫,1420年即迁都北京。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8m,径30m,三重檐园攒尖,兰瓦、金顶、红柱、朱门
窗,用28根大柱撑顶,分为内外三层,中间四根大龙井 柱,高19.2m,直经1.2m,承托上层檐,又代表四季。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皇乾殿
祈年殿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西配殿
东配殿
祈年门
成贞门
祈年殿
丹陛桥
⒉丹陛桥
第四、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是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来
形成陵墓肃穆气氛的杰出实例。
a.明孝陵结合地形,采用了弯曲的神道 b. 北京明十三陵则用较直的神道(共用神道),山势环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抱,气势更为宏伟。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南京明孝陵神道石象生
明 陵 总 平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方形收角平面 (“亞”字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塔顶以伞盖和宝瓶作结束,伞盖四周缀以流苏与风铎。
4)金刚宝座塔
北京大正觉寺(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建成于明成化九年(1473) , 仿印度佛陀迦耶精舍建造,宝座方形,前后辟券门,内有石梯可达宝
座顶部;上建五座密檐塔。
第六讲 封建社会后期的建筑
元、明、清(1271-1840)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元明清(1271-1840)
一:历史背景
二:城市建设(元大都,明清北京)
三:宫殿建筑
四:坛庙建筑(天坛,太庙,社稷坛)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五:宗教建筑
六:明朝建筑
七:清朝建筑
一、历史背景
元朝由游牧的蒙古族建立,统治达百年之 久,使得在宋已发达的经济发展大大后退了,虽然 它后来因学习汉族文化而有所发展,亦未能使经 济恢复到宋的水平,不过却促进了众多民族的文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的发展,建筑也有了进步。
第一、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元之前,虽有砖塔、砖墓等,但木架建筑均以土墙为主, 砖仅用于铺地、砌筑台基与墙基等。 明以后才普遍采用砖墙。 砖墙的普及又为硬山建筑的 发展创造了条件。
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成的建筑物:南京灵谷寺无梁殿、
北京故宫皇史楼等。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内院首见斋宫无梁殿,有院二重,护城河一道;再东侧是
祈年殿、圜丘分建南北,两园心相距750m。
天 坛 总 平 面 图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皇乾殿
祈年殿
坛 西 门 西 天 神 门 乐 署 牺 牲 所 祈年门 丹 陛 桥 皇穹宇 圜丘
神厨神库
斋 宫
神厨神库
⒈祈年殿:
原建成于明永乐十八(1420)年,光绪十五(1889)年 毁于雷火,光绪十六(1890)年重修;1932-35年因年久而 修缮。 建于高约6m,底径90m的三重园形台基上,殿身高
南京灵谷寺无梁殿
五台山显通寺内的无量殿
五台山显通寺内的
无量殿为用砖砌成的仿
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的建 筑,高20.3米。这座殿
分上下两层,明七间暗
中 三间,面宽28.2米,进 国 古 深16米,砖券而成是我 代 国无梁建筑中的杰作。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第二、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色彩更丰富应用面更
斗牛(牛)
獬豸(獬) Xie zhi
狎鱼 Xia
狻猊(披头) Suan ni
太 和 殿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后三宫总平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乾清宫
乾清宫内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⒊故宫建设成功之点: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五、宗教建筑 1) 山西芮城永乐宫:
原永济县永乐宫,元中统 三年(1262)建,道教建筑;因
邱祖殿 (已毁) 重阳殿 纯阳殿
建黄河水库,于1959年迁入芮
城,保存完好;沿纵向中轴线排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列着宫门、无极门(龙虎殿)、 三清殿(无极殿)、纯阳殿、重 阳殿、邱祖殿(已毁)。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明清北京城
总平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三、宫殿建筑:
1)元:宫城大内后为延春阁,北海西为兴圣宫(太后) 与隆福宫(太子),呈工字殿,并结合园林建造。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明清宫殿;北京城的中心是宫城,恰在全城中轴线
上,占地72万多m2,房屋九千多间,建筑面积约15万m2,四 面辟门,四角设角楼;墙外环绕着52m宽的护城河;宫前 之左(东)为祖庙,右(西)为社稷坛。
第六、官式建筑装饰日趋定型化,民间建筑日趋世俗化
康 陵 定 陵
天寿山主峰
长 陵 5000m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1200m 600m 1300m 石牌坊
龙凤门 碑亭 十八对石象生 大红门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方城明楼宝顶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明十三陵神道石象生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石牌坊
长陵
(1409─1413营造);
(1) 中轴对称:主体对称,实则灵活;次轴线与主轴线平行; (2) 院落空间: 大清门到乾清宫,形成八个院落,三个高潮; (3) 建筑尺度: 大殿用处,高大宽阔;起居场所,尺度宜人; (4) 房屋等级: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
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卷棚等;
中 (5) 装修色彩:尊者金、黄,次则赤、绿、青、兰、黑灰; 国 (6) 技术设施:金水河,(防卫,排水,防火用),八十口 古 井,火道地面,自天安门始地面铺砖5—7层;紫铜下水 代 建 管;屋面的锡箔苫背等。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永乐宫三清殿东山墙壁画
宝瓶
3)喇嘛塔:
北京妙应寺白塔,至元
伞盖
九年(1272)建,砖砌,外抹 白灰;高53m。 尼伯尔工匠阿尼哥作品。
塔的外观由塔基、塔身、相 中 国 古 轮、伞盖、宝瓶等组成。 代 建 筑 史
相轮
塔身
塔基
方形收角平面(“亞”
字形),台基上二层须弥
座,覆莲,覆钵塔身,其 上又一小须弥座置塔脖子 (十三天、相轮)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