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代表:非985、211毕业生就业遭遇学校歧视.

合集下载

高校等级划分的多重弊端

高校等级划分的多重弊端
二是加剧了高考竞争,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现在全国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70%以上,但竞争比过去更加惨烈,为何?重要原因之一是,现在考生拼的不是考上大学,而是要考上名校,“非985不上”、“非211不上”云云,高校等级划分给高考竞争火上浇油。结果是,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威力不断没有减弱反而在加强,拼升学率、拼考上名校的人数仍是各中学的奋斗目标,填鸭式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被抛诸脑后,学生的负担始终减不下来。
虽同为公立高等院校,但我国公立高校是分多个等级的。最高等级是9所“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包括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中国科大等;其次是“985工程院校”,目前有几十所;再次是“211工程”院校,目前有100余所;再往下是普通二本、三本院校。将高校划分为多个等级,有利有弊,尽管教育部官微及时澄清了传言,但对于高校等级划分之弊,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近日,这样的传闻在网上流传发酵。对此,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微言教育”称,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提高集成效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11月13日《新京报》)
一是不利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985工程”、“211工程”不只是一个头衔或一项荣誉,更意味着可以获得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投入上的倾斜。政府教育投入有限,名校多分一杯羹,普通院校就少分一杯羹,以至于高校之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这固然让少数名校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代价是更多普通院校的教育质量不断下滑,甚至出现“生存危机”。
高校是不是有名、属于哪个档次、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完全由“市场”说了算,而不是由官方说了算。高校等级划分类似于高校被赋予不同的行政级别,取消高校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企业歧视第一学历不合理的一辩稿

企业歧视第一学历不合理的一辩稿

企业歧视第一学历不合理的一辩稿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企业对于第一学历的歧视。

这说起来,让人感到无奈又好笑。

你看,很多公司在招聘时,第一学历仿佛成了一个“金钥匙”,好像只有名校的毕业生才能打开成功的大门。

这种现象就像是把人分成了不同等级,搞得人心惶惶,有时候甚至感觉像是在玩游戏打boss,第一学历就是那个看似无敌的最终boss。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说说什么是第一学历。

简单来说,就是你上大学时拿到的那张毕业证。

这张证书被视作一个人的能力象征,似乎代表了你的智商、情商,甚至是你未来的成就。

可是,等一下,难道说你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就能完全定义你的人生吗?说实话,这听起来有点搞笑。

就像是吃了一次臭豆腐,就说你永远不会喜欢任何豆腐一样,这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你想啊,很多优秀的人,他们的成功可不是单靠那张纸。

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大学期间,没事就爱读书,或者参加各种活动,培养了自己的能力。

也可能是因为毕业后,他们努力拼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

这些可不是在大学里能学到的。

大学教育只是一个起点,真要说能力,那得看你怎么用、怎么发展。

就像打麻将,牌虽然重要,但最后赢不赢,还是得看你怎么打。

再说说那些在职场上大展拳脚的人,很多人并不是名校毕业的。

你们听过“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吗?就是这个理!有些人虽然是个普通学校毕业的,但他们的能力和潜力可一点不比那些名校生差。

比如说,有个朋友,他在一家小公司混得风生水起,业绩特别好,老板天天夸他,可是他的学历就只是个普通大学的本科。

难道他的成功和努力就该被忽视吗?我们要考虑到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机遇。

有人从小生活条件不错,读书时能够接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有人却是千辛万苦才上了大学,这其中的差距,难道就能用第一学历来一刀切吗?就好比你在赛道上,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可能是因为起点不同,或者旁边的风景太美,让他们分心了。

我们应该给每个人一个公平的机会,而不是只看那张毕业证。

大学生遭遇隐性就业歧视探讨

大学生遭遇隐性就业歧视探讨

大学生遭遇隐性就业歧视探讨大学生遭遇隐性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为性别歧视、院校歧视、身体歧视和地域歧视。

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不平衡,用人单位回避法律风险,雇佣单位缺失合适的观念,大学生面对歧视的集体无意识,大学生所受教育与社会脱节,只有从多方面入手,充分引导、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从而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机会。

标签:大学生;隐性;就业歧视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99万。

毕业就业人数众多导致的就业问题,已引起上至总理、下至普通家庭的关注。

为了更好促进其就业,保证大学生就业权益,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就业歧视使其找工作屡屡受挫。

随着招聘单位法律意识的提高,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歧视逐渐由显性转为隐性化,就业歧视的隐性化,使得大学生捍卫正当的权益有了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隐性就业歧视类型及其存在的原因。

1大学生遭遇隐性就业歧视表现早在1958年,国际劳工大会在《关于就业及职业歧视的公约》中,把就业歧视界定为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

我们国家的法律对其规定是参照此概念,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就业歧视依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

隐性就业歧视是指在招聘过程中,雇主给予条件相似的求职者不平等的对待,又不告知其真实原因的行为。

大学生就业中,与法律直接相抵触的显性歧视行为已经没有生存土壤,但隐性歧视却大量存在,并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公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大学生遭遇隐性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为性别歧视、院校歧视、身体歧视和地域歧视。

1.1性别歧视性别是隐性就业歧视中最明显表现,如今,各大公司的法律意识增强,以免在招聘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没有像以前那样强调性别要求,而在实际的操作环节,却有明显的性别倾向。

性别歧视有男性歧视和女生歧视,但从已有的报道来看,女大学生所遭遇的歧视相对较多,用人单位在选择时往往更青睐于男性。

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毕业后进入就业市场。

然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常遇到就业歧视现象,这对他们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

一、就业歧视的原因1. 教育与能力不匹配:尽管大学培养的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可能没有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导致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

2. 年龄与经验因素:许多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而大学生毕业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年龄较小的特点可能导致雇主对他们的不信任。

3. 观念与偏见:一些雇主可能会对大学生存在误解与偏见,认为他们缺乏工作责任心、缺乏适应能力等,从而导致对他们的就业歧视。

4. 学历泛滥与就业瓶颈:现代社会大学生的学历普遍提高,导致供大于求,一些企业为了筛选人才只能采取就业歧视的方式来应对学历泛滥的问题。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实践教育: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在校期间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工作经验,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 优化职业指导: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与潜力所在,并提供相关的职业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3.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可以开展更多的合作项目,加强学生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并提供求职推荐。

4. 增加就业信息透明度:政府和学校应该建立更加透明的就业信息平台,提供更多真实、全面的就业信息,减少就业歧视的产生。

5. 强化法律保护: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歧视行为的监管,并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6.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和其家长应有正确的就业观念,不仅仅追求名校与高薪,还应注重培养就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总结: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存在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不公平,因此,学校、政府和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加强实践教育、优化职业指导、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增加就业信息透明度、强化法律保护以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机会。

盘点家长最关心哪些提案议案

盘点家长最关心哪些提案议案

盘点家长最关心哪些提案议案三月的北京,春意融融。

‚两会‛毋庸臵疑是这些天最大的社会焦点,而和教育、孩子相关的话题更是重中之重。

教育问题关乎千家万户。

无论是国家公职人员,还是农民工,他们的孩子都需要上学;无论是城市白领,还是在校大学生,他们都需要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

所以,教育的话题,并不只是朱永新、吴正宪这样的教育界人士关注,姚明、韩红等非教育界的代表委员也同样关注。

全国高考、留守儿童、身体素质、女童保护……每一个话题都与国家的未来休戚相关,这些话题也是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

我们期待随着这一件件提案议案的解决,中国的教育会有更蔚蓝的天空。

两会声音1明年全国25省用统一命题试卷两会原声——袁贵仁(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部长):今年,扩大高考国家统一命题试卷范围,今年新增3个省,明年再扩大7个。

到明年,全国25个省使用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试卷。

家长声音——潘先生(18岁孩子家长):我的女儿今年高三了,本来跟着我们夫妻在北京上学,因为户籍原因,上学期她回到老家去上了,关键是老家的课和北京上的课程也不大一样,考试的卷子也不大一样。

如果将来全国的高考卷都一样,那该多好!追问——全国一张卷可行吗?高考远不是全国一张卷这么简单,根本还在于评价体系的调整。

早在2007年,就有人提出全国同一张卷的想法。

目前,除了高考日期统一外,我国所谓的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确实还不到位。

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曾提出过高考实行‚国考+校考‛的形式。

所谓国考,就像美国的SAT考试那样,把高考统一起来,全国一张卷,但是这样的‚高考‛,一年可以参加好几次,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成绩最高的一次作为录取依据。

在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杨捷看来,如果评价体系不发生变化,单靠全国一张试卷还远远不够,无法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杨捷认为,全国一张卷的方案,是不少发达国家正在采用的方式,但目前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想大面积推广比较难。

两会声音2在中学全面推广‚专项体育课‛两会原声——姚明(全国政协委员、前世界篮坛明星):在中学阶段全面推广‚专项体育课‛,是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突破口。

为什么知名企业非985大学生不要背后真相令人唏嘘

为什么知名企业非985大学生不要背后真相令人唏嘘

应届生在求职面试时,很多人都愤愤不平,认为知名企业不招非985大学毕业的学生是一种歧视。

其实这并不是歧视,而是常见又合理的一种现象,其中的原因,很值得大家深思。

以下这5种原因,你一定要弄清楚!原因1:减少筛选的工作量HR直接淘汰了非985的学生,是偏见还是歧视?其实都不是,HR不会无缘无故歧视一个求职者,他们只关注招聘的过程和效率。

知名企业HR筛选一次简历,往往有几千份。

面对这么巨大的工作量,他们需要更有效率的筛选方式,而最常见的就是把985学校毕业的应届生筛选出来。

从985大学毕业的求职者中筛选人才,比从所有求职者的简历中筛选人才,更可靠,也更高效。

原因2:经验和价值值得信任985大学中不乏平庸者,而非985大学中也不乏优秀者,可是,两者的比例不是平衡的。

前者是平庸的少,优秀的多;后者是优秀的少,平庸的多。

不是高考成绩决定论,而是平台决定论。

考进985的学生,无论在学习能力上还是在工作能力上,都比别人突出,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如参与创业投资、世界500强实习,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经验和能力,这些都值得HR的'信任。

原因3:名校学生更易上手HR在筛选简历时,一眼就略过了所有有水分的、自夸的部分,他们一般着重比较这几点:毕业院校、实习经验、个人荣誉。

毕业院校决定了你所在的平台,能够给你怎样的教育和培训,为你提供什么水平的实习机会;实习经验决定了你是否适合这份工作,有没有能力胜任工作。

而在这一点上,985学生有着明显优势,因为他们具备更多更高水平的实习机会,已经开展过相关工作,因此相比其他应届生,更容易上手。

原因4:职场从来不靠公平不要想当然地觉得职场很公平,也不要把公平的概念强加在职场之上。

要知道,职场只追求效率和结果。

在抱怨公司不要非985的大学生时,有没有想过自己和985学生存在的差距呢?别人在大学时就很优秀,而且因为身边同学的积极和努力而激发了斗志,他们已经习惯了事事做好,不断进步;非985的学生往往放低了对自己的标准,学习上得过且过,工作了也马马虎虎,习惯吐槽习惯埋怨,却很少真的下功夫提升自己的实力。

学历歧视法律案例分享(3篇)

学历歧视法律案例分享(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历在求职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学历歧视的现象,即只招聘具有特定学历背景的人才,而忽视其他具有同等能力或更高能力的人才。

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也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选拔。

本文将分享一个学历歧视的法律案例,以期引起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一、案例背景2019年,小李(化名)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知名企业应聘职位。

小李毕业于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专业与招聘要求相符,且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然而,在面试过程中,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该职位只招聘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小李的学历不符合要求,因此无法进入下一轮面试。

小李认为,企业的这种招聘行为侵犯了其平等就业的权利,遂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劳动监察大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企业存在类似歧视现象,遂依法对企业进行了处罚。

二、案件分析1. 学历歧视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性别、民族、种族、宗教信仰、年龄、残疾、疾病、地域、家庭出身、婚姻家庭状况、学历、职称、职业等条件为依据,进行歧视。

”该法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不得进行学历歧视。

2. 案例中企业的违法行为(1)违反平等就业原则。

企业以学历为唯一招聘条件,排除小李等同等学历或更高学历的求职者,侵犯了小李的平等就业权利。

(2)违反法律规定。

企业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在招聘过程中进行学历歧视,属于违法行为。

三、案件结果在当地劳动监察大队的调解下,企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意与小李签订劳动合同,并给予小李一定的经济补偿。

同时,企业承诺今后在招聘过程中,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求职者。

四、案例分析1. 学历歧视的危害(1)损害求职者权益。

学历歧视导致部分优秀人才因学历问题而错失就业机会,影响其职业发展。

(2)阻碍人才流动。

学历歧视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不利于企业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

学历歧视问题:公司因学历歧视员工

学历歧视问题:公司因学历歧视员工

学历歧视问题:公司因学历歧视员工学历歧视指的是基于一个人的学历程度来进行评判和区分对待的现象。

在职场中,很多公司存在学历歧视问题,即对于拥有较高学历的员工给予更多机会和薪酬,而对于学历较低的员工则给予较少的机会和待遇,这种现象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不公平和不合理的行为。

学历歧视问题的存在,首先侵犯了每个员工的权利和尊严。

一个人的学历并不能完全决定他的能力和潜力,因此,基于学历来对待和评价员工并不公平。

无论是拥有高学历还是低学历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对待他们应该建立在公平和平等的基础上。

其次,学历歧视会阻碍员工个人发展和职业晋升。

如果一个公司过于注重学历,而忽略了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和能力,那么就会导致那些拥有较低学历的员工无法得到相应的晋升和提升机会。

这不仅对员工的个人发展不公平,也会严重限制公司的人才培养和储备。

此外,学历歧视也容易导致员工的士气低下和工作积极性不高。

如果员工感受到公司对学历的过分关注,而忽略了他们的实际工作表现,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感到受到不公平和歧视。

这种情况下,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会下降,对公司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会减弱,从而对公司的整体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要解决学历歧视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教育与宣传。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学历歧视问题的宣传和教育,让人们认识到学历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和价值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公平对待。

同时,应该鼓励人们注重全面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学历的获取。

其次,企业应该建立公平的人才评价和晋升机制。

公司在选拔和评价员工时,应该更注重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和能力,而不仅仅依赖于学历的高低。

要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全面考量员工的各项能力和业绩,以此为基础来决定员工的晋升和薪酬待遇。

最后,还应该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学历歧视行为的打击和惩治。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违法学历歧视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和制裁,同时提供举报渠道,让受歧视的员工有平等发声的机会,保障每个员工的劳动权益。

八年级道法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八年级道法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八年级道法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45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四条规定:“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这表明( D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对右边漫画的分析,正确的是( C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②该司机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③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罗某某在微博发布侮辱在抗美援朝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的违法言论,造成恶劣影响。

三亚市公安局吉阳分局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罗某某刑事拘留。

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C )①远离网络,避免违法犯罪②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是有限制的③珍视自由,尊重他人权利④自由与法治相互对立,不可调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这体现了( A )A.不同情况差别对待B.同等情况差别对待C.不同情况同等对待D.我国允许特殊群体享有特权5.“非‘211’‘985’高校毕业生不要”“女性不要”“非北上广户籍不要”……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毕业生就业遭遇歧视的现象屡见不鲜。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呼吁尽快建立反就业歧视法,逐步消除这一不平等现象。

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C ) ①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②消除竞争,是消除就业歧视的根本措施③消除就业歧视,需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益④建立反就业歧视法就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6.2021年全年,国家司法机关积极推进网络依法治理,严惩各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审结相关案件4 098件,同比上升60.2%。

大学生就业选择议论文

大学生就业选择议论文

大学生就业选择议论文导语:对于面临择业选择的毕业大学生来说,如何在诸多工作中做出最优选择至关重要。

下面是XX分享的大学生就业选择议论文。

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时会遭遇到第一学历歧视,他们承受着工作能力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的双重压力。

这让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时困境重重:缺少公平竞争的机会、消极对待求职机会、缺乏努力奋斗的动力。

通过法律手段为大学生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用人单位消除偏见、学校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普通高校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实力是破解这些困境的重要对策。

选择;大学生;第一学历歧视;污名;普通高校;就业一、第一学历歧视: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之痛第一学历歧视是指招聘单位要求应聘者为985或211高校的毕业生,否则不予考虑。

甚至有的985或211高校毕业的硕士或博士,都会因为第一学历不是985或211高校而被拒之门外,即遭遇“学历查三代”的尴尬。

早在2012年10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一位应届博士毕业生“hebaiyun”在校园论坛发帖《谈本科非“211”“985”的博士找工作问题》,痛陈部分招聘单位唯“出身论”的用人标准。

帖子称,寒窗苦读20余年,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戴上博士帽,却因本科“出身”非985、211高校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此帖一发,立即引发了人们对于第一学历歧视的关注。

第一学历歧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用人单位在其招聘条件中明确要求应聘者毕业院校为985或211高校。

第二,毕业于985或211高校的学生将被优先录取。

第三,对于非985或211高校的毕业生设置更加苛刻的招录条件。

如湖南省发布的《2015年湖南省选调生选拔工作相关要求》中明文写到,长沙市、益阳市要求考生必须是985、211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株洲市、湘潭市、张家界市、娄底市、常德市、怀化市、永州市以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要求报考部分岗位的考生必须是985、211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此外,不少用人单位在其招聘条件中明确写出类似“优先考虑985或211高校的学生”“非985、211高校的学生还需拥有**资格证”的字样。

解读“限定985、211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禁令

解读“限定985、211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禁令

解读“限定985、211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禁令解读“限定985、211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禁令如何消除大学生就业歧视?——解读教育部有关“限定985、211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禁令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规定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

长期以来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院校门槛”问题得到了教育部正式回应。

有关专家认为,不少单位对于非985、211高校毕业生招聘时有歧视,这种状况对于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公平、科学选拔青年人才有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引起社会关注。

非211、985歧视由来已久“985工程”是指国家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

“211工程”是指国家实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到目前,211高校共有110多所,985高校共有39所。

因为985高校同时也是211高校,所以二者合并总共110多所高校,其中有北大、清华等名校,也不乏西藏大学、石河子大学等西部高校。

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表示,教育部主导这两项高等教育建设工程,目前已经被一些单位当成划分高校三六九等的依据。

在招聘活动中,有的单位在招聘条款中设置“院校门槛”,有的甚至明文规定只要211高校毕业生。

据分析,这种“院校门槛”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的招聘信息中尤为明显。

记者检索一些招聘网站,发现用人单位这类问题颇为多见,例如杭州市下城区、青海省海东地区、上海市金山区、惠州大亚湾区等地,近年来引进储备人才时明确要求是“211工程”高校毕业生;也有一些非211高校招聘教师,要求应聘者具有211的教育和学术背景。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位研究生说:“现在用人单位动不动就要求是211高校毕业生,甚至第一学历也得是211的,这让我们这些千辛万苦考研到211高校的本科生情何以堪?一些好点的单位,我们连报名、投简历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指望与名校毕业生公平竞争了。

企业歧视第一学历合理一辩稿

企业歧视第一学历合理一辩稿

企业歧视第一学历合理一辩稿咱们今天要聊的这个话题,真的是让人又气又笑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总是看重一个人第一学历。

听着挺简单吧?好像是每个人都能明白的事情,结果一说到这个问题,大家的想法就五花八门了。

有的人觉得这是合理的,觉得学历就是能力的象征;有的人呢,根本不屑一顾,认为这是歧视,拿第一学历说事儿就是看不起人。

到底该怎么说?这个问题要从头聊起。

首先啊,咱们得明确一点,企业看重第一学历,确实是有它的道理。

你想啊,招聘一个员工,不就是想找个能干活、能带来效益的?而第一学历,多少能反映一个人学习的能力。

你上了哪个学校,就代表你在某个阶段的学习是被认可的,对吧?比如你从名牌大学毕业,那别人自然会觉得你受过严格的训练,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

就像是一个厨师,他如果曾经在五星级酒店工作过,大家自然觉得他能做出一手好菜,而不是刚刚从家常小馆学出来的。

所以,企业把第一学历当作筛选的标准之一,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他们是在为团队选拔更有潜力的人。

可是,问题来了。

很多人开始觉得这不公平了。

难道只有从名校出来的人才有资格进入企业,才有机会发展吗?你想,社会上有多少牛人,没上过名校,凭着自己的本事打拼出来的。

那些个跳出体制外的成功故事,几乎都能让人拍手叫好,真是让人心生敬佩。

可是,现实中往往不是这样。

那些第一学历不那么“闪亮”的人,经常被企业无情地筛除在外。

甚至有些人才,虽然没从知名学校毕业,可是他们的能力真心不容小觑,工作经验也很丰富,给他们个机会,也能一展身手。

只不过,企业一看第一学历不高,直接就被PASS了。

这样一来,岂不是让一些优秀的人白白错失了机会?再说了,这种重视第一学历的做法也有点“一刀切”的味道了。

你看,假如一个人可能刚开始没考上好大学,或许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进入心仪的学校。

结果毕业之后,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更高的学位,工作经验也积累得不赖,能力也上去了。

可是,企业还是看他从哪毕业的,一下子就给人划上了“不能用”的标签。

学历歧视法律案例分析(3篇)

学历歧视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大学学历,然而,在就业市场上,学历歧视现象依然存在。

学历歧视,即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求职者的学历进行不合理的限制,导致具有相同或更优能力的人因学历原因无法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学历歧视案件为例,分析学历歧视的法律问题。

二、案例介绍(一)案情简介2019年,某高校毕业生小李(化名)在求职过程中,发现一家知名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中,明确要求应聘者具备本科学历。

小李认为自己具备与招聘岗位相匹配的能力和素质,遂向该企业投递简历。

然而,在面试过程中,企业以小李学历不符为由,拒绝了小李的应聘。

小李认为企业的招聘行为属于学历歧视,侵犯了自己的平等就业权,遂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劳动监察大队经调查,认定该企业存在学历歧视行为,责令其改正,并给予警告。

(二)争议焦点1. 学历歧视是否属于违法行为?2. 如何界定学历歧视?3. 求职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案例分析(一)学历歧视的法律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求职者的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残疾、疾病或者地域等不属于岗位要求的原因拒绝录用求职者。

”由此可见,学历歧视属于违法行为,侵犯了求职者的平等就业权。

(二)学历歧视的界定学历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求职者的学历进行不合理的限制,导致具有相同或更优能力的人因学历原因无法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

具体来说,以下情况可视为学历歧视:1. 招聘信息中明确要求应聘者具备特定学历,而岗位要求并不需要该学历;2. 用人单位在面试过程中,以学历为由拒绝录用求职者;3. 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学历较高的人员。

(三)求职者维权途径1. 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求职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要求其进行调查和处理;2.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求职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 寻求法律援助:求职者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机构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4年职场_两会热点话题之大学生就业问题

2024年职场_两会热点话题之大学生就业问题

两会热点话题之大学生就业问题两会热点话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网友一:我个人认为吃得苦,不摆架子压力就不会很大。

现实的今天,每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全国统计多则达千万,少则几百万人次。

国家除了博士研究生包分配,其余百分之九十以上大学生自找工作,面临诸多因素,大学生就业会带来很大压力。

有关系和熟人在自己学的工作岗位上不是很大问题,可以轻松找到就业问题。

现在大学生基本上学的是理论科技,没有实践经验,刚刚出来找工作才跨入社会,对社交知识方面需要不断学习和领会,起初的工资并不高(两三千元每月)。

现在市场竞争压力很大,有些老员工虽说学历不高,但吃得苦,什么工作都熟能生巧,老板要的是工作效益。

有些大学生虽说文化高,但怕吃苦,在工作上不肯干,又要轻松,又要工资高,说七说八的,老板为了经济效益,愿意留老员工。

网友二:我是12年进入山东大学就读本科,15年保研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国家电网公司工作。

由于学校属于国家重点高校就业问题不大,专业所限,参加校园招聘,进入目前这个单位工作。

现在电力行业待遇与之前相比差距很大,但是机遇也很多,国家的电力改革已经开始,这是给电力人提供的机会,改革推动发展,在改革中不进则退,适者生存。

我想对没有毕业的同学说,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要怨天尤人,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大家一起努力吧。

网友三:这个要从多个维度来看吧。

首先看自己的一些硬指标。

你的学校是985,211,普通本科,还是专科?你是什么专业?你大学期间的成绩怎么样?社会实践如何?上学期间实习都做了什么?其次,你的性格如何?适合什么类型工作?意向行业是什么?意向岗位又是什么?想清楚之后再去判断自己的就业实力吧。

这个年头找工作不难,找好工作十分难。

大部分的抱怨来自于找到的工作不符合心里预期。

企业校招来的新人前一到两年时间内新人是负产出的,更多的是看到这个新人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极好的职业预期。

网友四:我就是毕业的,就业真的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个薪水不错的工作。

吉林省用人单位招聘要求第一学历必须211 引发争议

吉林省用人单位招聘要求第一学历必须211 引发争议

“我本科就读的是长春师范学院,研究生就读的是吉林大学。这样的条件连简历都没被用人单位多看一眼。”吉林大学研二学生王安琪说,而吉大大四的张同学却以本科生学历被录用。理由是,张同学第一学历是属于“985”的吉林大学。
பைடு நூலகம்
“不是英雄不问出处么?我在本科、研究生期间获得的各种证书,可以证明我的特长,而且有社会实践经验。”王安琪说,自己被淘汰,而没有技能等级、荣誉证书的张同学被录用,她感觉不平衡。
东北师范大学统计,去年该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中,有52%的本科院校不是“211”和“985”高校,第一学历层次较低,导致就业难。“第一学历不是名牌大学,即使你是硕士研究生学历,用人单位也不要。”东北师大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表示,从今年情况来看,硕士研究生“择业难”问题更加严重,第一学历层次低、大龄硕士、女硕士等三类硕士群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现象
重点院校学生受青睐
“虽然全国就业形势仍然趋紧,但相对于普通本科, ‘211’‘985’这类重点、名牌高校还是不错的。”11日,长春市某大型国企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钱明表示,他们招聘毕业生时,第一学历必须为211工程院校全日制本科。
回应
用人单位有充分自主权
看重第一学历的做法被很多人看做“就业歧视”。11日,省人力资源部门表示,现在单位选拔人才有充分的自主权,招聘条件由他们拟出,报人事部门批准。事业单位的招聘条件以公告为准,若公告中未做要求的条件,在考试中却当作理由拒绝报考者,可找当地人事部门投诉。

hr曝非985简历直接扔!非985211学生的出路在哪里

hr曝非985简历直接扔!非985211学生的出路在哪里

hr曝非985简历直接扔!非985211学生的出路在哪里最近,微博上的一段视频火了。

安徽卫视《学霸是怎样炼成的》节目中,某企业前人事经理直言,“离开招聘会后,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

非985大学生的简历就丢到桌子上,被清理了。

”这样的面试“潜规则”,你怎么看?大企业,非985简历的命运是垃圾桶?做客节目现场的是前人事部经理小米和刚毕业的“简历帝”小何。

小何大约参加了150场多招聘会,每场投简历100份,结果大多石沉大海。

而小米在节目中则揭露了招聘会的“潜规则”:因为收到的简历多、时间紧,所以大企业筛选简历的时候,会把985大学生简历和非985大学生简历分开放。

离开招聘会后,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

非985大学生的简历就丢到桌子上,被清理了。

而小米又表示,其他大企业肯定也是这样操作的。

人事经理:我为什么不招非985大学生节目中,小米的一些话让小何听得有点不舒服:“都是大学毕业生,都没经验,985也没经验,您为什么只用他们不用我们呢?”小米立马“怼”了回去,在她的看来,985大学毕业生中,有的精通软件开发,有的在校期间参加了大型金融集团的实习,有的在尖端杂志发表过论文,有的获得过国家创业项目的扶持。

而普通大学毕业的小何只会用在学校里帮忙管过事、出过镜这些虚的东西来标榜自己的能力。

最后小米总结:“你又不是我的亲戚、我的朋友,我不了解你啊;你也不是我的老板的孩子,我不认识你啊!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不用手边的资源而去了解你并且把机会给你呢?”↓场面一度尴尬,点击视频查看↓网友看到视频以后,有什么反映呢?小米的话刺伤了不少人,网友觉得“说法low,太过美化985了”@au孩子气:我怎么看?中国除了几所985其他两千多所大学全尼玛砍了不办得了呗?这种人说话都不过脑子吗?你咋这么牛逼呢?你是哪所985出来的?@今夕何夕-candy:说真的哪有大部分985学生都是这样,她说的应该是名牌中的名牌吧,要是所以985都这样,他们这些都这么好那么到底应该干啥专业呢?而且,工作还是得看个人综合能力等等,985不乏那些高分低能的同学!说的985这么牛的,只有像中国排名前50的学校里才是这种状况吧,而且现在开始是双一流建设@李一洲Kira:说实话我是985大学的,但是我未必有视频中这个男孩子做的努力,其实大学质量的好坏可能会决定你视野的开阔,但是并不一定能决定你成功与否。

十大典型就业歧视案例剖析之欧阳育创编

十大典型就业歧视案例剖析之欧阳育创编

十大典型就业歧视案例剖析之欧阳育创编欧阳育创是湖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他在就业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就业歧视。

以下是对欧阳育创经历的十大典型就业歧视案例的剖析。

案例一:面试中遭到种族歧视在一次面试中,欧阳育创遭到面试官的种族歧视,凭借自身的能力无法获得公正的面试机会。

剖析:种族歧视是一种常见的就业歧视形式。

面试官应该公正对待每个求职者,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经验来评估他们适合的职位,而不应该因为种族差异而对他们进行不公平的待遇。

案例二:年龄歧视在求职过程中,欧阳育创多次遭遇雇主的年龄歧视。

他发现很多公司只招聘年轻人,而对于年龄稍大的求职者持有偏见。

剖析:年龄歧视是就业市场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法律规定了雇主不得因为年龄而歧视求职者。

雇主应该根据求职者的能力和经验来评估他们的适合性,而不应该因为年龄而给予不公平的待遇。

案例三:性别歧视在求职过程中,欧阳育创遭到雇主的性别歧视,在面试中被问到与工作无关的问题,并对女性求职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剖析:性别歧视是就业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雇主不应该因为性别而给予不公平的待遇。

雇主应该根据求职者的能力和经验来评估他们的适合性,而不应该将性别作为决定性因素。

案例四:残疾歧视欧阳育创是一名肢体残疾人,他在求职过程中遭到了雇主的残疾歧视。

很多公司因为担心他的残疾会对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而拒绝招聘他。

剖析:残疾歧视是就业市场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雇主不应该因为求职者的残疾而给予不公平的待遇。

雇主应该根据残疾人的能力和经验来评估他们的适合性,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应性措施。

案例五:户籍歧视欧阳育创持有农村户籍,在求职过程中遭到了雇主的户籍歧视。

很多公司更倾向于招聘城市户籍的求职者,忽视了农村户籍求职者的能力和经验。

剖析:户籍歧视是就业市场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雇主不应该因为求职者的户籍而给予不公平的待遇。

雇主应该根据求职者的能力和经验来评估他们的适合性,而不应该将户籍作为决定性因素。

案例六:婚姻歧视欧阳育创在求职过程中遭遇了婚姻歧视。

平等就业的作文反对学历歧视

平等就业的作文反对学历歧视

平等就业的作文反对学历歧视《教育部关于做仔20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就业是每个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家庭幸福稳定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源和保障。

在社会主义就业制度下,平等和公平是应有之义,但是在实际就业环节中,就业歧视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这其中既包括我们比较熟知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户歧视,甚至针对星座和血型的歧视,还有一种对于学历的歧视普遍存在,比如我们经常会在招聘信息中看到“非985免谈”“非研究生免谈”,甚博士也要查三代,看第一学历够不够硬。

2017年IO月12日晚,广东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在广东工业大学举办招聘宣讲会,因为会上公司HR关于“广东工业大学是二本”“管培生岗位只针对985、211”等言论,网络上掀起一阵关于招聘中学历歧视的讨论。

无独有禺,安徽卫视电视节目《学霸是怎样炼成的》也发生了一段关于企业为什么不招非985学生的对话。

某大企业前人事经理说,大企业筛远简历的时候,会把985大学生简历和非985大学生简历分开放,离开招聘会时,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

这些在丝毫没有对求职者能力进行考察的情况下,仅凭是否就读于名牌大学就将学生定性的做法,显然是对求职者的学历歧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策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而高质量就业只有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才有可能实现,学历歧视显然有碍就业公平的实现。

对于这类学历歧视的现象,国家有关部门早已有所察觉,并且发布了相关的通知力图整改。

比如在教育部2013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明令“三个严禁":凡是教育部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代表:非985、211毕业生就业遭遇学校歧视
2015-03-13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丁文杰华晔迪)“我经常收到不认识的学生发来的邮件,反映非“985”、“211”高校毕业生就业时遭遇歧视。

”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原校长罗和安告诉记者,除了性别、年龄、身高等就业歧视因素外,近年来“学校歧视”现象日益普遍。

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创历史新高。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代表,罗和安在履职过程中特别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问题。

他说,部分地区、企业过度看重新进人员的学历出身,并以此为标准制定工资待遇、职务晋升等相关政策。

不仅如此,一些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博士在就业时也会遇到学历被“查三代”的烦恼,有的人因本科就读于非“985”、“211”等“名校”而遭拒。

2013年4月,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招聘信息。

2014年11月,教育部表示,今后更多国家重大项目将会在支持范围、遴选条件等方面对地方高校一视同仁,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垒。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法律也制定了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条款。

现存的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等部委的多次要求,均强调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公平性,但就业歧视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由于缺乏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缺乏有力的反就业歧视行政措施,缺乏健全的反就业歧视监督机制和救济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就业不公平愈演愈烈。

”罗和安说。

罗和安最后说,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歧视问题,首先需从法律层面进行界定。

“有了法律,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因此要尽快制定出台反就业歧视法律,并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健全反就业歧视的政策与制度保障,设立救助热线,为遭受就业歧视的公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