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同初中数学相比,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
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时间里的工作进行反思,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1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1)的数学,我内心深处时时充盈着感动。
是领导的关怀,同事间的互助,师生间的灵犀,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意义,感到了生命的美好,也给了我在单调机械的工作中坚持下去的理由和信念。
我感动着这一切,所以我也努力工作着,回报着。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的工作有成功与失败、有欢笑与泪水。
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亮丽的一年,是几年教学中收获最多的一年,虽然这一年的工作还有缺憾、还有不足,但绝对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是我经验积累最多的一年。
现就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收获1、备课:这学期的备课在去年的基础上去繁就简,简化了知识上的抄写,强调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环节的过渡;依据中考要求、学校招生考试试题难度要求,简化了去年过繁、过深的知识传授,尽量将教学难度降到合适的要求,并充分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记忆;根据学生实际,简化了过多、过细的教学内容,重点强化重点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2、教学方法今年,我积极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另外在与教学不相冲突的情况下,尽量多听课,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评课,多总结别人的优点,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借用。
在教学中,我还十分注意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管理学生的方法、学习课堂教学的语言、学习教学过程的组织、学习各种课型的的授课方法、学习课件制作的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逐渐成熟。
3、课堂管理通过一年的带班,自己最深刻的体会学生管理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怎样使自己管理学生严而有度、活而不乱,怎样使课堂教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都是自己今后还应努力的地方。
高一数学教学2024年工作总结样本(二篇)
高一数学教学2024年工作总结样本随着时光的流逝,转瞬间一个学期已经结束。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经历,我内心充满了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本学期,我承担了高一数学的教学任务,这不仅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自我提升的宝贵机会。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我采取了以下几个策略来推进教学工作:我高度重视集体备课,每一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认真记录,对于自己把握不准的教学内容,我会及时提出,并集思广益,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我积极听课,学习资深教师的教学方法,因为我深知,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不懈的学习和经验积累,而非仅仅取决于教龄的长短。
在听课过程中,我详实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
我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主动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做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更高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我重视教学组织的有效性。
鉴于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且存在厌学情绪,我采取了严格的教学态度,确保课堂时间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我致力于组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还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通常以初中数学内容作为教学的起点,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新的学习内容。
在作业布置上,我以基础题目为主,适当加入一些探索性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感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得到了深化,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这为我未来的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一数学教学2024年工作总结样本(二)本学期,鉴于教学需求,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数学教学工作。
鉴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一数学课程内容与以往教材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在内容编排还是教学方法上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我坚定决心,在各个方面对自己提出更高标准,积极向同行学习,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确保教学活动有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以下是我对开学以来的教学工作的总结:一、严谨备课,全面准备教学内容与方法。
本学期,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对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判。
高一数学学法指导
高一数学学法指导同学们,也许你们对高中的生活充满了好奇,憧憬着高中的学习生活。
高一是高中的起始阶段,是同学们在中学时期带有转折性的学习阶段,就数学课的学习来说,高中与初中相比,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上,还是在能力的要求上,都有一次质的飞跃。
但由于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有些同学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不得法,导致以后的学习力不从心,成绩有所下降。
古人说:“学贵有方”,“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这说明学习方法之优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高中数学的学习:首先要用好教材。
教材是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源泉,教材对新知识的产生过程是:导入实例——思考规律——归纳总结——新知应用。
要紧紧地抓住这一条主线。
同学们应从高一开始,增强对教材的研究的意识,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作习题,认真地重证、重解,适当加些批注(教材的一边已留出了做批注的空位),特别是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最后要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做好书面反思,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便灵活运用和推广。
一、关于高中教材的特点以及与初中数学的区别(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大。
(2)知识难度增大,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
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
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度—180度”范围内的,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包括正角和负角。
又如:高中一年级要学习《立体几何》,将在三维空间中求一些几何实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初中小学接触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知道一些公式,如圆柱的体积公式,但不明白公式的由来,高中阶段既要会应用这些公式,还得知道这些公式是怎么样推出来的;初中学习了平面几何,到了高中还要学习解析几何,如直线和圆,将放在直角坐标系中,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直线和圆的性质问题等等。
(3)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范文五篇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范文五篇高中数学教学总结篇1说来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经几年有余了,谈及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方法,自己感想颇多,现在的我比较注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彼此交融,彼此协调,从而使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的目标。
这一举措的实施,使我的教学的效果获得了全面的提升,并且我的课堂也朝气洋溢,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记得在一次上课时,那时是在讲数列问题,是要求学生把握通过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课堂上我出了几道题让学生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前几项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些题普遍做的不好,即使班上的好学生也冥思苦想,当时我感到很纳闷。
在课后,我做了仔细的思考和调查,发现学生遇到此类不懂的题目时就一筹莫展,真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
就连优等生也感到有些茫然。
但是学生到感到很有兴趣,都能很认真的在思考。
她们都以为此题看似简单解起来为什么却如此之难。
看到学生学习情感和立场,我由衷的感到开心。
我给学生提示:数学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数学规律题,一类是发现数学规律题。
应用数学规律题,指的是需要学生应用之前学习过的数学规律解释回答的题目。
发明数学规律题,指的是与学生之前学习的数学规律没有什么关系,需要学生先从已知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才能够解释回答的题目。
学生所做数学操练,绝大多数属于头类。
找数学规律的题目,题目有关一个或几个变化的量。
所谓找规律,多数情况下,是指变量的变化规律。
于是,捉住了变量,就等于捉住了解决不懂的题目的关键。
通过我的提示,更加激发了她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让同学们汇集我们相关的习题和课外题,因为有些同学们想“难为一下老师”,也想准确展示一下自己。
于是刻意查询了许多资料,找了许多她们以为的难题,我也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个不懂的题目,并为此做了充实的准备。
又一节课开始了,孩子们都很期待这节课,都挖空心思,彼此争论着,终于解释回答出来,她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荐】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 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化,可能导致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程的难以理解和教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难以教学的问题出现。
为了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用情境创设来进步我们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理解和记住某些知识,在情境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一、情境创设的对象和意义我们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方说学生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听不懂;对长久以来的机械教学感到厌倦,不想听,这时我们需要对教学方法进展调整,给学生创造一个不一样的课堂,吸引学生的眼球,丰富多彩的情境不仅进步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课堂的效率也有非常显著的进步。
二、情境创设的原那么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的自身开展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我们不但注重情景的模拟,还要在情境创设中对学生的将来有影响,他们面对问题的分析^p 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对于世界观的认知,找出普遍的规律,积极考虑,情境创设在无形中对于学生有深远的影响。
在情境创设中,我们最根本的是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保证与教材相一致,假设创设的教学的内容都有问题,那么无论如何创设情景都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只能为你带来费事,给学生带来负担。
其次,教学是合理的教学,是在现有根底上的教学,是有侧重点的教学,情境创设出一个能被大家所理解的所看到的粗浅的内容才是好的教学案例。
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忌讳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
最后,我们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程度进展情境创设,过高过低的估计都不利于教学的进展。
情境创设要量身定做,争取到达最完美的教学效果。
另外,情境创设更要注重创新,与时俱进。
作为国家将来栋梁的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正在努力承受着新知识的滋养,我们不能把过去的例子一遍一遍的重复,创新的案例使教学事半功倍。
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正在微妙变化着,我们根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正确考虑方式,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三、情境创设的方法〔一〕抛实际问题,给学生对求解的渴望在情境创设方法中,最根本的就是向学生抛问题,把我们常见的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推进学生对问题求解的热情。
关于高中数学学习总结6篇
关于高中数学学习总结6篇第1篇示例:高中数学学习是每位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我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我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总结。
高中数学是一个系统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不能懈怠。
数学知识是一个渐进式的积累过程,需要不断地复习和巩固。
我在学习数学时始终坚持每天做一定量的练习,保持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这样才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高中数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在学习数学时注重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多做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应用题,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学会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善于总结归纳。
这样才能在考试中随机应变,迅速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和耐心。
数学是一门需要反复推敲和琢磨的学科,有时候解题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或者困难,需要耐心和毅力去克服。
我在学习数学时始终坚持不放弃,不怕困难,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只有这样,才能越挫越勇,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高中数学学习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取长补短的过程,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与同学一起相互帮助和合作。
在学习数学时,我经常和同学一起讨论和解答问题,相互学习和促进,这样能够更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学习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和努力拼搏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和耐心,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还要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我的经验和总结能够对下一代学生有所帮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优秀8篇】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优秀8篇】高二数学教学反思篇一数学这门基础学科,自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学生对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每个人并不一定都是成功者。
考上高中的学生应该说基础是好的,然而进入高中后,由于对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更高,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出现了成绩分化,有一部分学生由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多次阶段性评估考试不及格,有的难以提高,直至在高考中再次体现出来,甚至有的家长会不断提出这样的困惑:"我的××以前初中怎么好,现在怎么了?"尤其对高一学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
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
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数学呢?一、认清学习能力状态1、心理素质。
由于学生在初中特定环境下所具有的荣誉感与成功感能否带到高中学习,这就要看他(或她)是否具备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找出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办法。
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因此高中学习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
2、学习方式、习惯的反思与认识(1)学习的主动性。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作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忽略了真正听课的任务,顾此失彼,被动学习。
浅谈高中生怎样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浅谈高中生怎样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
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
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
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
高中数学同初中数学相比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难度
经历了四年新课程理念的洗礼,相信大家在接受新课程改革的同时,心里也会囤积太多的迷茫与纠结。
这些困惑有来自于学生的也有来自于教材和教学过程的。
学生的欠缺表现在:1、学生原有的知识建构不完善,尤其是对初中学过的概念、公式、定理等不记得或不理解。
2、学生的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内容的要求。
因为知识建构不完善,就没有或者说逻辑推理能力不健全,是非观薄弱,更别谈理性思维。
3、统一标准施教,学生的合作交流大多流于形式,出现学习的严重分化。
4、“懂而不会”问题难以解决。
当然教材带给我们的冲击更大:1、新课程标准中初、高中知识衔接上存在脱节现象。
如因式分解,根式化简不达标,立方和差公式省略等等。
很多到达高中后要用的应用知识要求较低或被删减。
2、课程结构变化太大,知识的编排顺序不合理。
例如,各类不等式的解法还没有讲解,直接就进入集合的运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法;必修二中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概念出现在三角函数知识之前等等。
3、知识的删减造成对传统内容教学的冲击,新增内容也给我们带来困惑。
这些主要来自于高考的评价方式变化不可预测及传统内容对现有课标内容的作用在高考中的影响未知等等。
4、课时安排不合理,与其他学科的协调没做好。
在教学环节上的问题也很麻烦:1、三维教学目标被孤立。
双基目标落实不到位,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现象,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现象。
2、课程资源开发导致教学内容泛化。
教材地位被弱化,为情景而设置情景,联系实际变成了装饰,搜集和处理信息形式化。
3、教师角色转换失衡,导致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见解、知识建构,忽视教师的掌控方向,出现知识理解的偏差,推理就不遵循规律。
4、教学设计埋没于数学课的模式,忽视数学的本质教学,淡化知识建构与知识应用的评价环节,即教学设计的四个角:数学学科特点,教材的角度,学生原有知识经验,高考的角度(评价环节)。
针对以上问题、困惑的思考及对策建议:一、从传统的大纲体系中走出来,建立新的课标体系。
如何做好初高中的数学教学衔接
口 柳 州市第六中学 李 高中数学 同初 中数 学相 比,无论是 在知识 的深度 、 难度和广度 , 还是对学生 军 交流 的能力 。很多 高一 新生都存在着数 温故而 知新 。数学是一 门系统 性很
强 的学科 ,几乎 每一节课都起着 承上启
的课 时来进行复 习。 至于思维训 练 , 高一 新 生重点训练归纳小结 、 比较判断 、 回顾
内容及 思维方法的衔接 ,如果是新课 中 涉及初 中的知识 , 则要进行 复习 , 在原 有 的基础 上加深。对于一些在高 中阶段 运 用 较多的一些公式定理则需要开设专 门
记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这里所说 的笔 记
并不是照搬照抄 老师的板书 ,而是 引导 学生将课 堂内容加 以思考整理 ,提纲 挈
考试 中碰到的题 目跟老师讲 过的不太一 样时 ,自己就不会解决了 。进入 高中 以 后, 课堂容量是原来 的几倍 , 老师只讲 解
基础知识 , 基本方法 , 课外 习题也 多是 例 题 的变形 、 延伸或拓展 , 需要学生 自己理 解 以后 再进行应用 ,这是很多学 生不 习
的要求和训练。比如阅读概念 , 主要 引导
求: 预习 、 笔记 、 复习 。 预习是听好课 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 的预 习更有针对性 和实效性 ,每次课前
息、 处理信息 、 应用信 息全过程 的初级 阶 段。 加强阅读能力的训 练 , 不仅是提高获 取信 息 的“ ” 量 的手段 , 更是 提高 “ ” 质 的
重要途径 。 高一新 生读 不懂课本 、 不懂 读 题 的现象十分普遍 , 因此 , 教师除注 意规
发了表达的欲望。
惯, 听课抓不住要领 , 课后没复 习就直接
高中数学阶段小结
高中数学阶段小结
高中数学,作为我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加深了我对数学这一学科的理解,也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回顾这一阶段的学习,我感慨良多。
首先,数学这一学科给我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其抽象性和逻辑性。
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更为深入和复杂,涉及的知识点更加广泛和深入。
从基础的代数、几何,到更为复杂的三角函数、数列、概率统计等,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逐渐认识到数学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物理中的运动规律、化学中的反应速率等,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进行建模和计算。
这种跨学科的联系让我更加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此外,高中数学也培养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
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归纳、推理,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种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有所体现,也在我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有时候我会因为某个知识点难以理解而感到沮丧,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不足,并激发了我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
高中数学阶段的学习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
我不仅在知识上有所增长,也在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上得到了锻炼。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体现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
以下是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主要差异:一、知识体系方面初中数学知识少、浅、窄。
例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 180°”范围内的,而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初中数学中对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规定了i2=−1,就使−1的平方根为 ±i,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
初中数学主要集中在代数中的实数运算、简单方程,函数方面主要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等;几何主要是平面几何知识,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简单图形的性质和证明;概率统计主要侧重于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
例如,学生会学习如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了解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等基本统计量,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体验数据统计的过程,但通常不会涉及复杂的统计推断。
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引申和完善。
在函数方面,将会陆续学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甚至抽象函数等,还要学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进一步研究函数;几何方面,将由初中的平面几何推广到立体几何,还会学习向量、解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在概率统计方面会深入学习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理论,包括概率分布、期望、方差等内容,会涉及到更复杂的统计方法,如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正态分布、超几何分布等,这些方法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提升,像在学习数列时,不仅要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基础知识,还需要深入理解数列的极限、数学归纳法等较难的知识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如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等。
二、学习方法方面(一)课堂学习初中课堂学习特点。
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教师教学速度慢,会争取让全体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难学吗?
高中数学难学吗?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数学,在内容深度、抽象的概念程度和逻辑思维的要求方面都有显著提高,所以常常被学生认为“难学”。
但实际上,高中数学的难点不在于它本身的难度,而是取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转变。
作为教育专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高中数学的难度,并提出一些学习建议。
一、高中数学难度的根源:1. 抽象的概念程度提升:高中数学更加注重概念的抽象化和逻辑推理,例如函数、导数、积分等概念,不再局限于具体的数字和图形,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抽象思维能力。
2. 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提升:高中数学特别注重逻辑推理和证明,要求学生掌握严谨的数学语言和逻辑推导方法,并能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高中数学内容涵盖代数、几何、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等多个领域,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对学生的时间管理和学习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学习方法的转变:高中数学要求学生摆脱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注重理解数学思想,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防范高中数学难点的最有效策略:1. 打好基础:高中数学建立在初中数学基础之上,学生需要确保初中数学知识的牢固掌握,尤其是代数、几何等基础概念和解题技巧。
2. 重视概念理解:不要一味追求纯粹的解题技巧,要注重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并能将不同概念联系起来,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
3. 练习与反思:练习是短期内提升知识和解题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在练习中反思,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4. 注重逻辑思维训练:通过练习证明题、逻辑推理题等,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 寻求帮助: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参加课外辅导班,及时解决学习上的困惑。
6. 培养学习兴趣:高中数学学习需要坚持不懈,持续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可以通过阅读数学书籍、观看数学科普视频等,拓宽数学视野,激发学习热情。
三、结语: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但如果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取得优异的成绩并非难事。
初高中数学差异---我觉得我说透了
初高中数学差异---我觉得我说透了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相比,无论是平时的学习难度还是考试难度,高中数学都要远远超过初中数学。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原因1.高考和中考的要求不同。
高考是带有选拔性质的考试,帮助大学筛选人才,这就意味着高考数学是必须要体现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的。
中考毕竟是9年义务教育的结束嘛,所以高考数学对于中考数学而言,肯定是相对困难一些的。
中考和高考的复习时间上其实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普通的初中学校的数学学习计划是两年半学完初中知识,半年复习,而高中数学的安排是两年学完,高三整整一年都是用来复习高考的,由此观之,高考数学难于中考数学。
2.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更加抽象和更加复杂。
这是最为关键的原因。
抽象?这是啥意思。
就是说高中数学中很多概念所描述的对象其实很难具体表述出来,尤其很多代数问题,题目本身很难具体化,题目的解决依赖的是复杂的抽象推导,不像初中数学那样的直观。
比如:高一一上来,学生会学习函数这个概念,但是高中所说的函数和初中是不一样的,高中的更加抽象,这就是和初中的不同。
在我9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论,对于概念,我采用“三层递进”来推进学生的理解。
先说基本概念,然后立刻,上简单题让学生做,有对有错,然后讲题,开始深化这个概念,讲解这个概念的细节和注意事项,然后再给出比较难的问题,问题必须能扣住我所讲解的概念的细节和注意事项,这些题目学生做完,讲解完,然后再递进,递进到什么程度呢?数学是理性的,抽象的,但数学的终极理解方式应该是感性的,一个数学概念能不能具体化呢。
可以的,但是建立在前面两层的理性理解之后,我这个时候给孩子们升华到第三层,感性认知,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能形成数学思维的部分,前面扎实,此处才能最大程度的达到感性化。
啊呀呀,一说教学又差点停不下来了,还是说回数学为什么难这个话题。
如果仅仅是抽象的话,高中数学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但是加上了复杂,大很多同学就有点崩溃了。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与联系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与联系数学是一门连续而又有阶段性的学科,从初中到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和概念逐渐从简单走向复杂。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与,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者在教学上的异同点。
一、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1、知识量和难度: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较为基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少,而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更加丰富,难度也更大。
例如,初中数学可能只涉及简单的平面几何和代数运算,而高中数学则引入了更复杂的立体几何、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知识点。
2、抽象程度: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更抽象。
初中数学以具体的形象描述为主,而高中数学则更注重抽象思维和推理。
例如,初中数学中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是基于形象的几何图形,而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则是通过抽象的向量运算来完成。
3、学习方法: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相对简单,主要是记忆和模仿。
而高中数学则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演绎能力。
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统一知识体系: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知识点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逻辑关系组织的,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
例如,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而在高中数学中,二次函数则被更广泛地应用在数列、不等式等问题中。
再如,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与高中数学的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有类似之处,但涉及的概念更广泛。
相互促进: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拓展和深化。
例如,初中数学中的因式分解和方程求解是高中数学中解高次方程的基础;初中数学中的平面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的基础。
因此,学好初中数学可以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更好地衔接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更多更难,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2、调整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注重形象描述,而高中数学注重抽象思维和推理。
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应逐步引导学生适应这种变化,注重抽象思维的培养。
初高中数学的区别与联系
初高中数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内容广度:初中数学主要注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技能的培养,而高中数学则更加注重抽象思维、推理证明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
难度和深度: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更加深入、复杂和抽象,涉及的知识更加深入和广泛。
数学方法:高中数学中引入了更多的数学方法和工具,如函数、三角函数、导数、积分等等,初中数学中较少涉及这些内容。
联系:
基础知识连续性:高中数学建立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之上,许多高中数学的概念和方法都是从初中数学逐步发展而来的。
抽象思维的延伸:高中数学很大程度上是对初中数学抽象思维的延伸和扩展,通过逐步引入更抽象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更深入的数学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和高中数学都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是初中数学更加侧重基础问题,而高中数学则引导学生面对更复杂的问题。
高中数学小论文500字
高中数学小论文500字写数学小论文可以提高分析数学的能力。
接下来店铺为你推荐高中数学小论文500字,一起看看吧!高中数学小论文500字篇一:数学是一们基础学科,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到它.现在我们已经步入高中,由于高中数学对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要求更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不适应这种变化,数学成绩总是不如人意.甚至产生这样的困惑:“我在初中时数学成绩很好,可现在怎么了?”其实,学习是一个不断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正是由于你在进入高中后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的影响,才会造成学得累死而成绩不好的后果.那么,究竟该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呢?以下我谈谈我的高中数学学习心得.一、认清学习的能力状态.1、心理素质.由于我们在初中特定环境下具有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能否带到高中学习当中,就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的办法.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不应产生畏惧感,面对失败时不应灰心丧气,而要勇于正视自己,及时作出总结教训,改变学习方法.2、学习方式、习惯的反思与认识.(1) 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在进入高中以后,不能还像初中时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而忽略了真正的听课,顾此失彼,被动学习.(2) 学习的条理性.我们在每学习一课内容时,要学会将知识有条理地分为若干类,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重点难点要突出.不要忙于记笔记,而对要点没有听清楚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摞,问题也有一大堆.如果还不能及时巩固、总结,而忙于套着题型赶作业,对概念、定理、公式不能理解而死记硬背,则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3) 忽视基础.在我身边,常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能牢牢地抓住课本,而是偏重于对难题的攻解,好高骛远,重“量”而轻“质”,陷入题海,往往在考试中不是演算错误就是中途“卡壳”.(4) 不良习惯.主要有对答案,卷面书写不工整,格式不规范,不相信自己的结论,缺乏对问题解决的信心和决心,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养成一种依赖于老师解说的心理,做作业不讲究效率,心思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二、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1、抓要点提高学习效率.(1) 抓教材处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中”.要知道,教材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根本依据.教学是活的,思维也是活的,学习能力是随着知识的积累而同时形成的.我们要通过老师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并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把握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性.(2) 抓问题暴露.对于那些典型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而不能把问题遗留下来,而要对遗留的问题及时、有针对地起来,注重实效.(3) 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要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运算过程,抓住问题的关键突破口,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 抓思维训练.数学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重一个思维的过程,学习能力是在不断运用中才能培养出来的.(5) 抓45分钟课堂效率.我们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如果不能很好地抓住课堂时间,而寄希望于课下去补,则会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2、加强平时的训练强度.因为有些知识只有在解题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因此,在平时要保持一定的训练度,适量地做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题目,弄懂吃透.3、及时的巩固、复习.在每学完一课内容时,可抽出5-10分钟在课后回忆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细划分类,抓住概念及其注释,串联前后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最后,还想提出几点注意:1、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是一个秩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急躁心理,贪多求快,囫囵吞枣.2、学习知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华罗庚提倡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加强对应用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从长远出发,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有所收获,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高中数学小论文500字篇二: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分析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分析很多的学生在上了高中后会发现,高中的数学跟初中的数学相比较来说,高中的数学难度比较的大,,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1、知识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笮。
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
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0—1800”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0和“--3000”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
又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几何》,将在三维空间中求一些几何实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还将学习“排列组合”知识,以便解决排队方法种数等问题。
如:①三个人排成一行,有几种排队方法,( =6种);②四人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有几种比赛场次?(答:=3种)高中将学习统计这些排列的数学方法。
初中中对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规定了i2= -1,就使-1的平方根为±i.即可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
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渐学习到。
2、学习方法的差异。
(1)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让全面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
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如:高一有八门课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八节课,自习时间四节课,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高中数学教师将不能向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就不能向初中那样把知识让每个学生掌握后再进行新课。
(2)模仿与创新的区别。
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而高中模仿做题、思维学生有,但随着知识的难度大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部模仿,即使就是学生全部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学生自我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一般程度。
名师总结: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三点区别
名师总结: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三点区别第一篇:名师总结: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三点区别距离6月还有四个来月,初三的学生们,即将面临中考,进入高中学习,和小学升初中一样,这不仅仅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很大的转变。
如何做好各阶段的衔接,如何为即将开始的高中生活做好准备是初中即将进入高中的新生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首先笔者先来讨论一下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不同之处,一是初中初学比起高中数学更加具体、理论性不强,而一上高中,高一代数刚开始就是理论性很强的集合和函数部分,这会使得有一部分初中数学即使学得很好的学生感到难以适应;二是初中数学则相对简单,只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就可以解决,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多的向理论层次跃进,解题过程更加复杂,需要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三是知识内容的含量明显增大,学生在同样单位时间内掌握知识的工作量要明显得多。
所以在新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产生如下问题中的几种:一、有的学生会比较依赖初中学习模式,比如教师会列出中考各类型题目进行反复练习,学生容易养成依赖教师的习惯,甚至是套用题型模式。
而到了高中,这种模式一般来说不适合新的学习水平。
二、小学、初中高中知识内容难度逐步增大,有的家长可能对于小学和初中知识还可以对孩子进行辅导,但是高中内容,可能局限于水平无法跟上,或者即便是跟上,但是比起高考的要求有着较大的偏差。
三、思想松懈,尤其是一些初中数学学习得较好,甚至是拔尖的学生,由于前文所说的初中内容较为简单,故而从思想上没有重视,更加没有从学习方法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导致直到考试的时候才发现没有跟上。
并且对于自己非常自信,总觉得自己初一、初二的时候数学也没有很好,但是到了初三一咬牙,以努力就可以迅速地提高,迷信自己“抱佛脚”的速度和能力,但是在高中学习中,这是很难做到的,原因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主要的初中数学学习和高中不同的几点,并且高一是整个高中数学三年的学习中最关键的一年,其涉及的基础性知识太多了,一旦“开窍”较晚,很容易会导致整个高中数学学习跟不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历了四年新课程理念的洗礼,相信大家在接受新课程改革的同时,心里也会囤积太多的迷茫与纠结。
这些困惑有来自于学生的也有来自于教材和教学过程的。
学生的欠缺表现在:1、学生原有的知识建构不完善,尤其是对初中学过的概念、公式、定理等不记得或不理解。
2、学生的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内容的要求。
因为知识建构不完善,就没有或者说逻辑推理能力不健全,是非观薄弱,更别谈理性思维。
3、统一标准施教,学生的合作交流大多流于形式,出现学习的严重分化。
4、“懂而不会”问题难以解决。
当然教材带给我们的冲击更大:1、新课程标准中初、高中知识衔接上存在脱节现象。
如因式分解,根式化简不达标,立方和差公式省略等等。
很多到达高中后要用的应用知识要求较低或被删减。
2、课程结构变化太大,知识的编排顺序不合理。
例如,各类不等式的解法还没有讲解,直接就进入集合的运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法;必修二中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概念出现在三角函数知识之前等等。
3、知识的删减造成对传统内容教学的冲击,新增内容也给我们带来困惑。
这些主要来自于高考的评价方式变化不可预测及传统内容对现有课标内容的作用在高考中的影响未知等等。
4、课时安排不合理,与其他学科的协调没做好。
在教学环节上的问题也很麻烦:1、三维教学目标被孤立。
双基目标落实不到位,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现象,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现象。
2、课程资源开发导致教学内容泛化。
教材地位被弱化,为情景而设置情景,联系实际变成了装饰,搜集和处理信息形式化。
3、教师角色转换失衡,导致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见解、知识建构,忽视教师的掌控方向,出现知识理解的偏差,推理就不遵循规律。
4、教学设计埋没于数学课的模式,忽视数学的本质教学,淡化知识建构与知识应用的评价环节,即教学设计的四个角:数学学科特点,教材的角度,学生原有知识经验,高考的角度(评价环节)。
针对以上问题、困惑的思考及对策建议:一、从传统的大纲体系中走出来,建立新的课标体系。
首先,应重新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体系。
对于新增内容的建构,还有分布在各个模块的传统内容的重新建构。
其次,从教材结构来讲,根据教学需要,可开设“思考”、“观察”、“探究”等栏目,这些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使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类比猜想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严谨性和批判性等,这也是高考考查方向。
例如,2012年新课标卷第1题已知集合A={}5,4,3,2,1,B={}A y x A y A x y x ∈-∈∈)(,,),(,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A 、3B 、6C 、8D 、10分析:显然要从集合A 中选取两个不能重复使用的数,而且只能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用知识迁移的 25C =10。
再有,教材在一些例题或习题中安排了传统知识,加深难度,更能体现知识的探究性,应该鼓励好的学生去探究证明应用,发掘隐形课堂,揭示数学本质,而这也是高考考查方向。
如:2012年高考数学新课标卷第12题12、的最小值为曲线上,则在上,点在曲线设点PQ x y Q e P x )2ln(21y ==A 、1-ln2B 、()2ln 12-C 、1+ln2D 、()2ln 12+ 这道题从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函数定义等角度理解不为超出课标要求,但从互为反函数性质的课标要求就高于课标,有些学生上过辅导班或在课堂上接受过这部分知识,那他就知道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像特征分析问题,即数形结合然后利用求导解决问题了。
所以这道题的得分率偏低。
二、重新进行例题的筛选、编制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及习题的搭配。
习题的搭配上现有资料都不太符合要求,普遍问题在于:整体要求偏高,基础性体现不够;题量分布不均,题型不全面;与初中数学缺乏有机的兼顾和联系;能力层次结构不够清晰等。
三、重新进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定位,认真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关于教学设计我想说的是,教学设计有五个环节:教学任务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基本流程→教学情景设计→几点说明。
大多数公开课在前四个环节是很优秀的,往往忽略或淡化了说明中的评价环节,就是说教学设计中教师还要设计出你是如何评价这节课的高效性,就是让探究者口述或用笔展示探究的成果,更能在搭配的习题中体现你这节课的高效性。
四、重新制定三年教学计划方案。
每学期的计划方案,每章节内容的计划方案。
写这一计划前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与初中教材的衔接问题;②几个教材模块顺序的选择;③内容的适度调整与安排;④内容的适度补充等。
五、认真思考传统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有机融合点。
教学改革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把传统教学的优点找出来,有机的融汇于新课程理念教学中,做到该探究的探究,把探究落到实处,该讲授的内容大胆的讲授,不要把问题极端化。
当然,在以往教学中发现有些问题是不适合探究的。
1、着重体现程序性的知识,应用尽量少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就是。
如:指数的运算的几个问题。
2、大多教学生一看便知的较容易的内容去探究,没意义。
3、对某事物进行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必须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在积累之初的学习,采用效率较高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为好。
一、高中数学同初中数学相比,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还是思维能力上的要求,都有较大的跨越。
进入高中教学不要急于教授新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初、高中数学知识学习的发展联系。
我的做法如下:1、从知识的发展角度上介绍高中数学知识与初中知识的联系,如:数的发展史:自然数→正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小数)→复数(高中);最大的知识模块:函数,有初中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进入高中还要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这些都称为基本初等函数,在此基础上研究复合函数、抽象函数等;又如初中学的平面几何的三角形、圆的知识,我们到选修4-1要学,但必修2及选修2-1我们要学习立体几何,而且平面几何中的直线,圆的问题我们又可以化为代数知识去研究,这就是平面解析几何了。
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平面解析几何知识;还有概率、统计知识在高中也要作为一个模块系统研究。
角度由锐角,钝角等发展到任意角,引入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发展成解三角形等等。
这些只是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横向发展。
2、了解高中数学学科特点2.1. 数学语言的突变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大多是以三种语言出现的: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我们讲课时多用自然语言讲述的,而我们学生解答问题是以符号语言加逻辑语言推出的,图形语言是在帮助我们分析问题上更有直观明了的作用,再有数学语言更有了抽象性,都会给学生带来“数学难”的印象;2.2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增加;2.3学习方法、习惯的养成。
2.3.1知识网络积累关注每章节的目录,形成知识框图,更好的是帮学生产生思维导图。
章节内知识的横向联系及章与章之间知识的纵向联系,这就积累知识的交汇点,使新知识融汇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
2.3.2学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常用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基本逻辑方法,思维策略,掌握程序性知识是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
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思维方式的理性化。
2.3.3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主动探索知识,重视自身体验与领悟的过程,多独立思考,减少依赖性,培养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
2.3.4听课的四个环节很重要,看、听是收集信息源的,脑的环节是用来接收并处理信息,通过数据信息处理进行知识建构活动。
口、手是最后环节,是对知识的表述,应用过程,也是体现价值评价的过程。
犹如真理与实践一样,先有认识程度,再有实践来检验自身认识与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
这四个环节可以产生高效知识与高效课堂。
3、常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维培养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是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并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更是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脑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在数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拥有数学头脑与灵气。
4、在初高中知识衔接上我用了必修一教材第24页第6题若f(x)=x²+bx+c 且f(1)=0 f(3)=0,求f(-1)的值变式1:解不等式f(x)>0变式2:解方程f(x)=8变式3:解不等式f(x)>8更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因式分解,十字相乘的深度训练。
渗透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学思想意识等等。
二、关于必修一教材讲解的一些建议教材是“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在走出教材”,而做到进一步的关键是经常研究教材。
建议在第一章内容的教授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传授方法,但是三个目标要做到,(以讲授第一单元集合内容为例)1、教授学生读数学书的方法读小节内容时,归纳段落大意(知识点)及中心思想(小节名称)借助工具书预习教材,做到课前预习了解大概。
课上积极互动,参与知识探究与生成,最后能熟练应用,即用眼耳来收集信息,用脑处理信息,最后用口、手把它表述及应用起来。
这个学习方法更适用于程序化知识的传授。
2、知识网络建构先了解单元目录,知晓本单元三节的中心内容,了解并掌握每小节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横向结构,当这一单元讲完后,进行单元知识总结时可以引领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完善知识的建构体系到应用。
如图:┌集合、元素的定义┌集合的定义与表示元素的性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见数集的符号└集合的表示方法┌真子集┌包含关系(子集)└相等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空集┌定义└性质┌交集└集合运算并集└补集3、初步了解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思维品质本单元涉及知识面广,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集源地,有目的在例题或习题讲解时注意慢慢渗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便学生能很好地适应第二单元函数的学习。
如:A= {x丨y=x²-2x-3}B= {y丨y=x²-2x-3}C={(x,y)丨y=x²-2x-3}D={x丨x²-2x-3=0}E={x丨x²-2x-3>0}让学生读懂这些集合的含义可以借助于二次函数y=x²-2x-3的图像,直观感知函数值的取值与自变量的关系,从而渗透了函数方程不等式思想。
可利用教材的第12页B组第2,第3题以及第44页A组第2、第3题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又如考查集合关系知识的题型中常见求参问题的分类讨论,如教材第44页第4题已知集合A={x丨x²=1} B={x丨ax=1},若B A,求实数a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