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及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第二部分
第一篇污水的生态净化处理法
一、土地处理系统旳净化机理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旳净化机理十分复杂,它包括了物理过滤、物理 吸附、物理沉积、物理化学吸附、化学反应和化学沉淀、微生物对有机 物旳降解等过程。所以,污水在土地处理系统中旳净化是一种综合净化 过程。
BOD旳清除
磷和氮旳清除
悬浮物质旳清除 病原体旳清除 重金属旳清除
重金属主要是经过物理化学吸附、化学反 应与沉淀等途径被清除旳。重金属离子在土壤 胶体表面进行阳离子互换而被置换、吸附,并 生成难溶性化合物被固定于矿物晶格中;重金 属与某些有机物生成可吸性鳌合物被固定于矿 物质晶格中;重金属离子与土壤旳某些组分进 行化学反应,生成金属磷酸盐和有机重金属等 沉积于土壤中。
95.80 91.90 71.98 82.40 79.30 89.00 84.80 80.20 90.90 71.50 61.60
表3-3 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旳合用范围 m3/d
第二节 人工湿地处理
人工湿地技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旳 物理、化学和生态等协同作用实现污水旳 净化,具有出水水质好,氮、磷清除效率 高,运营维护管理以便,投资及运转费用 低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得 到了迅速发展。
人工湿地系统植物栽种
昆明滇池人工湿地处理暴雨径流试验系统
示范工程(占地6.2公顷)
泄洪沟
泻洪闸
湿地1
格栅
沉砂池
人工湿地处理暴雨示范工程
一、 湿地与人工湿地概念
1.湿 地
湿地(wetland)是陆生生态与水生生态之间旳 过渡地带,其基质(土壤、砂、卵石等)在一年 中大部分时间处于水饱和状态或被浅水所淹没, 长久或间歇地生长有水生植物。1982年3月 12日修正旳“国际湿地公约”中,把湿地定义 为:“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临时性沼泽 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 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涉及低潮时不超出 6m旳水域”。
污水处理中的湿地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湿地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湿地处理技术作为一种自然、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在处理废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湿地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原理、工艺及其优点。
一、湿地处理技术的原理湿地处理技术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作用,通过植物吸收和转化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元素,同时微生物在根部和湿地介质中进行氧化分解,降解有机物质和去除污染物。
二、湿地处理技术的工艺湿地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两种类型。
1.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可分为自流湿地和人工抽水湿地。
自流湿地是将废水通过自然潜流的方式通过湿地,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
人工抽水湿地则是通过机械设备将废水提升至湿地顶部,然后通过自由渗流和植物吸收降解来净化水质。
2. 天然湿地天然湿地是指自然形成的湿地,如沼泽和湖泊。
这些湿地具有较大的面积和较多的湿地植物,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
通过保护和恢复天然湿地,可以有效地处理污水。
三、湿地处理技术的优点湿地处理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自然环境友好:湿地处理技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共生作用,不需要化学品和高能耗设备,对环境影响较小。
2. 处理效果好:湿地植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质,达到一定的净化效果。
3. 经济可行性:相比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湿地处理技术投资和运营成本较低,适用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
4. 生态功能显著:湿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能够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水资源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四、湿地处理技术的应用湿地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农田灌溉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
在城市污水处理中,湿地处理可以作为二级处理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进行吸附和降解,提高废水的水质达标率。
在农田灌溉用水处理中,湿地处理可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减少对农田环境的污染。
湿地及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第一部分)
湿地及湿地污水处理系统1湿地是什么?湿地(wetland)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修订概念:“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
”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
这个概念现在被业界和研究者普遍接受。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
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根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人工湿地指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充填一定深度的基质层,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
《湿地公约》中人工湿地范围:1水产池塘。
例如鱼、虾养殖池塘。
2水塘。
包括农用池塘、储水池塘,一般面积小于8公顷。
3灌溉地。
包括灌溉渠系和稻田。
4农用泛洪湿地。
季节性泛滥的农用地,包括集约管理或放牧的草地。
5盐田。
晒盐池、采盐场等。
6蓄水区。
水库、拦河坝、堤坝形成的一般大于8公顷的储水区。
7采掘区。
积水取土坑、采矿地。
8废水处理场所。
污水场、处理池、氧化池等。
9运河、排水渠。
输水渠系。
Zk(c)地下输水系统。
人工管护的岩溶洞穴水系等。
2湿地能做什么?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净化过滤的作用;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减碳造氧的作用。
其作用可总结为六大方面:1.保持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2.景观价值(如九寨沟)3.水的生态循环4.净化功能5.对气候的影响6.丰富物产资源沼泽湿地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基础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基础一、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由预处理单元和人工湿地单元组成。
通过合理设计可将BOD5、SS、营养盐、原生动物、金属离子和其他物质处理达到二级和高级处理水平。
预处理主要去除粗颗粒和降低有机负荷。
构筑物包括双层沉淀池、化粪池、稳定塘或初沉池。
人工湿地中的流态采用推流式、回流式、阶梯进水或综合式。
二、人工湿地构成绝大多数人工湿地由五部分构成:1、基质:具有透水性,如土壤、砂、砾石;2、水体:(在基质表面上或下流动的水);3、植物: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如芦苇;4、动物:无脊椎或脊椎动物;5、微生物: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
三、人工湿地净化废水的机理与功能1、人工湿地净化废水的机理人工湿地是由基质、水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在有机物的去除中起主要作用,湿地植物的根系将氧气带入周围的土壤,但远离根部的环境处于厌氧,形成处理环境的变化带,这就加强了人工湿地去除复杂污染物的能力。
大部分有机物的去除是靠土壤中的微生物,但某些污染物如重金属、硫、磷等依赖于土壤和植物的作用。
通俗地说,人工湿地对废水的处理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的三种作用。
湿地系统成熟后,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将因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
废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SS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有机污染物则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去除。
湿地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的环境中依次出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将其除去,最后湿地系统更换填料或收割栽种植物将污染物最终除去。
2、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人工湿地是利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的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技术。
(1)物理作用:过滤和沉淀,除去含有C、N、P的有机及无机颗粒物和悬浮固体;(2)化学作用:吸附和絮凝,可溶性的有机化合物阴离子( PO43-)和阳离子(重金属阳离子);(3)微生物作用:氧化-还原反应,吸收降解;(4)植物作用:气体运输作用,植物吸收;根系有利于微生物繁殖;(5)挥发作用:挥发性有机物(VOC)四、人工湿地工程设计天然湿地通常是脆弱的生态系统,污染物会使其不堪重负,设计时应根据废水处理的目的来建造湿地。
湿地及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第四部分)
1附录1.1水域功能分类及质量标准依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I 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III类主要适用于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IV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 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的,依最高功能划分类别。
有季节性功能的,可分季划分类别。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mg/L)表1* 允许根据地方水域背景值特征做适当调整的项目** 规定分析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达不到基准要求*** 试行标准1.2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名录1.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3.内蒙古白狼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4.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试点)5.山东滨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6.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7.湖南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8.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试点)9.湖北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0.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1.江苏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2.江西孔目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3.吉林磨盘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4.辽宁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5.青海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6.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7.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8.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9.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宁夏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21.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22.河南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23.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1.3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3.1总览目前我国已有41个湿地分五批列入了该名录。
第一批6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时列入第7个,香港米埔-后海湾,1997年)第二批14个,2002年第三批9个,2005年第四批6个,2008年第五批5个,2011年(西溪湿地为2009年列入)首批被列入的7块国际重要湿地1.扎龙自然保护区2.向海自然保护区3.东寨港自然保护区4.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5.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6.鄱阳湖自然保护区7.米埔和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第二批被列入的14个国际重要湿地1.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2.大连国家级斑海豹自然保护区3.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4.内蒙达赉湖自然保护区5.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7.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9.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1.湖南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12.湖南汉寿西洞庭湖(目平湖)自然保护区13.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江苏盐城保护区(盐城沿海滩涂湿地) 第三批被列入的9个国际重要湿地1. 辽宁双台河口湿地2. 云南大山包湿地3. 云南碧塔海湿地4. 云南纳帕海湿地5. 云南拉什海湿地6. 青海鄂凌湖湿地7. 青海扎凌湖湿地8. 西藏麦地卡湿地9. 西藏玛旁雍错湿地第四批被列入的6个国际重要湿地1. 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2.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 湖北洪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5. 广东海丰公平大湖省级自然保护区6. 四川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五批被列入的5个国际重要湿地1. 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2. 黑龙江省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 黑龙江省南翁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 黑龙江省珍宝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 甘肃省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2分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中国湿地——基本情况介绍1.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之乡齐齐哈尔市以东、林甸县西北(124˚00’-124˚30’ E ,46˚55’-47˚35’ N )芦苇沼泽和湖泡,最大水深沼泽地0.75m,湖泊5m水草茂密,鱼虾众多,是鹤类等水禽良好的繁殖场所和重要停歇地已记录鸟类260多种,包括丹顶鹤、东方白鹳等保护鸟类35种全球15种鹤,本区有6种: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白鹤和灰鹤1979年扎龙省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国际重要湿地,申报面积为2100 km22001年8~10月,重大火灾,过火面积400 km2,保护区核心区内50%的芦苇被烧2005年3月19-27日,又发生重大火灾,620km2,核心区大部分芦苇被烧湿地成火场,缺水是关键:乌裕尔河中上游修建了60多座水库,使扎龙湿地的进水量由6.8亿m3/a锐减到0.4亿m3/a生态补水,综合治理,全民保护2.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省通榆县境内,面积约105,467hm2,区内有3条河流、22个湖泊以及数以百计的泡沼和大面积沼泽,湖泊、沼泽、草原和沙丘纵横交错共记录600多种植物,37种兽类,8种两栖爬行动物,29种鱼类和253种鸟类丹顶鹤、白鹤、蓑羽鹤、东方白鹳、大鸨等52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本区内有6种鹤,其中3种在此繁殖;东方白鹳在区内营巢繁殖向海湿地的退化问题保护区内的湿地面积:415 km2 / 1954年→ 270 km2 / 2004年耕地面积:100 km2 / 1986年→ 160 km2 / 2004年人口数量:2000人/ 50年代末→7000人/ 2004年中央电视台2007年拍摄《曾经美丽的湿地》霍林河中上游建坝、过量收割芦苇、过度放牧和垦殖曾经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今天的名字是“科尔沁沙地”!向海湿地,科尔沁大草原的一部分,年降雨量为400毫米而蒸发量为1900毫米,向海湿地还能支撑多久呢?3.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岛东北部(110˚35’E,20˚0’ N),距海口市约30 km,面积3337.6 hm2红树林植物26种,半红树林和红树林伴生植物40种,占中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的90%东寨港是许多国际性迁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和连接不同生物区界鸟类的重要环节主要保护对象是以红树林为主的北热带边缘河口港湾和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及越冬鸟类栖息地,鸟类有159种,其中:中澳保护候鸟协定的鸟类有35种(名录共有81种)中日保护候鸟协定的有75种1980年省级保护区1992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形成、变迁和保护问题1605年大地震而沉陷, 72个村庄被海水淹没,此后下沉形成港湾式湖泊:东、西、南三面都是陆地,仅北部与琼州海峡相连;四条河流每年7亿m2的水量汇入东寨港,泥沙沉积形成广阔的滩涂沼泽;生长于滩涂沼泽绵延数十公里的红树林,是东寨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围海造田和“万亩椰林”建设等,使红树林面积从32 km2 (1959年)降为16 km2 (2002年)4.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平均水深19m,盐度6‰,孕育了高原特色鱼类——青海湖裸鲤,濒危动物——普氏原羚的惟一栖息地鸟岛(1978年后成半岛),位于湖西北畔,面积不足1 km2,每年有斑头雁、鱼鸥、鸬鹚、大天鹅、赤麻鸭等190种、近10万只鸟儿在此云集1975年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1992年国际重要湿地,以鸟岛为核心的面积536 km2区域(97˚53’-101˚13’ E,36˚28’-38˚25’N)1997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952 km2青海湖的形成与变迁2000多万年前汪洋大海约200万年前青藏高原隆升,而青海湖地区因断层陷落而成湖——淡水,湖水从东面倾入黄河约13万年前湖东部日月山强烈抬升,入黄河流阻断,河水回流于青海——闭塞湖湖水蒸发量大于补给量,面积日益减小,湖水逐渐变咸面临的问题湖水位下降,鸟岛成为半岛,湖面不断萎缩,湖泊分裂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近百年来青海湖水位:1908年3205 m1959年3196.55 m1999年3193.18 m(湖面积4259 km2)目前,平均每年下降12.1cm(2000年达21 cm)原因: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以及降雨量减少等,特别是盲目开荒,破坏了注水河流的水源,目前青海湖50%的注水河流已经干涸,与20年前相比,入湖水量减少了60%5.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洞庭湖区分为东、南、西三部分,均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A. 东洞庭湖保护区:112˚43’~113˚15’E,28˚59’~ 29˚38’N,总面积19万hm2,有维管束植物1186种、鱼类114种、鸟类30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2种。
湿地污水处理设计说明
湿地污水处理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湿地污水处理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农田灌溉和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湿地污水处理设计说明,详细介绍湿地污水处理的原理、设计要点和操作流程,以便于工程师和设计师在实际项目中进行设计和施工。
二、湿地污水处理原理湿地污水处理是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磷等污染物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并通过湿地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预处理、水平流湿地、垂直流湿地和末端处理等环节。
三、设计要点1. 污水负荷计算:根据实际项目的污水产生量和质量,计算出湿地系统的设计负荷,包括总污水量、有机负荷、氨氮负荷和磷负荷等指标。
2. 湿地系统结构设计:根据设计负荷和土地利用情况,确定湿地系统的结构形式,包括水平流湿地、垂直流湿地和人工湖等组合方式。
3. 湿地植物选择:根据水质要求和生态环境适应性,选择适合的湿地植物种类,常见的有芦苇、菖蒲、香蒲等。
4. 湿地填料选择:选择适宜的湿地填料,普通采用砂石、粉煤灰等材料,以提供良好的附着面积和通气性。
5. 运行管理措施:制定合理的运行管理措施,包括监测水质、定期清理填料、控制水位和水流速度等,以确保湿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操作流程1. 预处理:将进入湿地系统的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沉淀物,防止阻塞湿地填料。
2. 水平流湿地: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均匀分布在水平流湿地中,通过植物根系和湿地填料的降解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
3. 垂直流湿地:将经过水平流湿地处理的污水进一步处理,通过垂直流湿地的过滤和吸附作用,去除残留的有机物和磷等污染物。
4. 末端处理:对经过垂直流湿地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细菌和病毒,确保出水符合相关水质标准。
5. 出水排放:将经过湿地处理后的污水排放到环境中,或者用于农田灌溉等用途,实现资源化利用。
生活污水处理与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
生活污水处理及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1.1 项目概况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有以下特征: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 , 还会加剧淡水资源的危机 , 使耕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 , 危害农民的生存发展。
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
确保农村水源的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是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 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XXXXXX是一个300 年历史的古村寨,是一处和谐相融的生态家园,是一方正在悄然变化的热土,是个清代民居 XXXXXX寨。
2005 年,该县委托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 对古村寨进行了旅游规划 , 力争将该古村寨打造成乌江文化第一村。
2008 年, XXXXXX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之一,在县帮扶组的建议下重点开发旅游产业,充分利用XXXXXX浓厚的历史文化和依山就势的自然资源,积极发展民族风情乡村游。
XXXXXX污水处理厂及人工湿地的建设,能改善景区生态环境,改善水体水质,形成良好的水生态系统。
XXXXXX风景区是促进旅游发展事业的亮点,因而,XXXXXX人工湿地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1)XXXXXX 人工湿地工程是周边镇区发展的需要XXXXXX湿地工程东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倚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南靠泉都石阡,北顺乌江达重庆涪陵入长江,XXXXXX的水系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周边地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建设XXXXXX湿地工程,可以改善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进而统筹和周边地区各种发展资源,实现土地的高效和高质的利用,促进周边地区发展。
(2)人工湿地污水资源化利用是 XXXXXX进一步发展的需要XXXXXX景区污水处理系统及人工湿地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遵循“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下的新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示范计划( 项目 ) 。
《2024年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填料及其净化机理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填料及其净化机理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污水处理成为了环境保护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简称CWS)因其低成本、高效率和生态友好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填料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处理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填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净化机理。
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概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处理污水。
通过填料的吸附、微生物的降解以及植物根系的吸收等过程,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填料研究进展(一)填料的种类与特性目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常用的填料主要包括天然填料和人工合成填料两大类。
天然填料如砾石、砂、土壤等,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的优点,但易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
人工合成填料如聚合物、塑料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但成本相对较高。
(二)新型填料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型填料如生物陶粒、生物炭等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新型填料不仅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还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和抗老化性能。
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净化机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净化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个方面。
物理净化主要通过填料的吸附和截留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化学净化则通过填料表面的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等,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生物净化则是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实现污水的净化。
五、研究进展与展望(一)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填料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对比不同种类填料的性能,发现新型填料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增强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 、模型模拟等,以全面评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城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通过 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等作用,有效 去除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 物,同时恢复了湿地生态系统。
案例二
某农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结合 当地自然条件,采用低成本、易维护 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污水的分散式处 理与资源化利用。
产业协同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推动人工湿 地污水处理产业健康发展。
市场推广
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高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市场占有率。
国际合作与交流机会
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 技术和管理经验。
学术交流
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技术交流活动,了 解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
水质恶化问题
分析水质恶化原因(如进水负荷过高、有毒物质进入等),调整系 统运行参数(如增加曝气量、投加药剂等)进行改善。
设备故障问题
针对设备故障(如泵损坏、管道泄漏等),及时维修或更换损坏部件, 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优化升级策略及建议
工艺优化
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对人工湿地污水 处理工艺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处理效 率。
研发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吸附性能和长使用寿命 的新型湿地填料,提高湿地的处理效率和使用寿 命。
智能控制与监测技术
应用智能控制和监测技术,实现湿地的自动化运 行和远程监控,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3
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相结合
在湿地污水处理过程中,注重生态修复与景观建 设的相结合,实现污水处理与生态环保的双重目 标。
特点
生态环保,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维护简单,处理效果好,可美化环境,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雨水收集与水源补充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心区景观设计
中华范/项目名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景观设计建成时间:2002年10月1日委托方: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公司主持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 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俞孔坚主要设计参与设计人员:刘东云,孔祥斌,张东,吴本,李迪华,孟亚凡、宁维晶。
所获奖项:2000年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修建性规划在国际公开竞标中获第一名并中标。
2004年获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004年首都城市环境优秀设计方案奖第八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心区景观设计C H I N A HOMES中华范之土人经典案例展示=LIFESCIENCEPARK生命的基本单元是细胞,它能高效地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并与其它细胞协同工作。
生命科学园应成为大地机体和中关村的一个活细胞:一个可持续的环境滋育着一个创新的系统。
生命园总平面图中华范/C H I N A HOMES土,堆于四周,汇雨水于低洼之处,形成中部湿地。
(4) 边界内与外的界定,犹如细胞膜,它是园区各功能区之间及其与外界联系与隔离的介面,包括园区外围边界:地形、密林及湿地走廊,形成一条视觉上和实际上的隔离边界,是生命科学园区的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功能体间的边界:半岛本身的结构及尽端东路的交通模式,结合地形和绿地,使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而通过步行道和非正式交流场所将它们连为一体;内环路两侧边界:通过降低路面和地形改造,形成两道绿色屏障,使车行于绿色谷地之中,而不骚扰两侧的办公区。
2主要设计构思根据总体规划的生命细胞概念和总体景观规划提出了双螺旋的概念,中央水体是主体双螺旋结构的区域。
强调水生态环境的营造,配置水生—沼生—湿生—旱生的植物群落景观,便捷的步行道网络穿越其中,使人能够充分享用水际景观,从而实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充分配对和交流。
中央水体景观规划设1生命细胞概念设计一个创新网络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与设计一个结构完善、生态功能健全、可持续的景观综合体是一致的。
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
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目录1 启动和水位控制 (3)2连续、交替运行 (5)3冬季运行 (6)4杂草控制 (6)5恶臭控制 (7)6藻类 (7)7动物管理 (9)8安全性 (11)9病虫害控制 (11)10系统监测 (11)11植物管理 (12)12系统堵塞 (12)13护堤维护 (14)14暴雨径流 (14)15清淤 (14)16出水消毒 (15)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1 启动和水位控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从启动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从启动到成熟及正常运行,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启动阶段。
在此阶段中,整个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中植物的生长、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及生物膜的生长都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
植物的根茎不断生长,其根系不断发育并逐步向填料床深处扩展,微生物的数量不断增多、优势种群逐步形成,此时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及运行稳定性尚处于变化之中。
第二阶段是稳定成熟阶段。
在此阶段中,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植物的生长仅随季节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而年际间则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此时系统的处理效果充分发挥、运行也比较稳定。
启动期的长短根据系统类型、进水水质以及不同季节而定。
表流湿地为保证植物更好地生长,满出水水质要求,需要的启动时间应足够长;而潜流人工湿地并不是主要靠植物来进行水处理,所以对启动时间的长短要求并不严格。
人工湿地系统从启动到成熟所需的时间随各地的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有研究表明,湿地系统对BOD5和SS的去除率随季节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且终年保持在较高的净化水平上。
N、P的去除,对于表流湿地来说,在启动期,表层土壤新鲜,植物快速生长,湿地系统中N、P的去除率要比系统稳定后的去除率高。
但是这种快速去除N、P的能力只是一个短期过程。
土壤颗粒表面吸附位可吸收N、P,为植物快速生长提供营养盐,但随着基质交换吸附点位的饱和,对P的去除能力会逐渐降低。
因此,在经过一两年的启动期后,湿地P的去除率开始下降。
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一、引言污水处理系统是为了解决城市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问题而设计的一套系统。
污水处理的目标是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到安全排放标准以下,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二、污水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1. 污水收集系统污水收集系统是将城市或工业区域产生的废水收集起来并输送到处理厂的系统。
它包括下水道、污水管网和泵站等设施。
2. 预处理单元预处理单元是污水处理系统的第一道工序,它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沉积物和悬浮物等固体物质。
常用的预处理设备有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等。
3. 生物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是污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它通过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常见的生物处理单元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和人工湿地等。
4. 深度处理单元深度处理单元用于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残余污染物,以确保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常用的深度处理设备有沉淀池、过滤器和紫外线消毒器等。
5. 污泥处理单元污泥处理单元是处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的部分。
它包括污泥脱水、污泥干化和污泥焚烧等工艺,以减少污泥的体积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的方法。
在活性污泥法中,通过加入适量的氧气和搅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该方法处理效果好,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固定床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利用固定在填料上的微生物降解废水中有机物质的方法。
填料提供了大量的附着面积,使微生物有更多的生长空间。
该方法处理效果稳定,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3.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湿地植被和微生物降解废水中污染物的方法。
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被去除。
该方法具有低能耗、低成本和良好的景观效果,适用于处理农村污水和小型城市污水。
景观湿地处理污水工程方案
景观湿地处理污水工程方案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人口和工业的持续增长,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水资源受到污染的问题,特别是污水处理成为人们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景观湿地作为一种天然的生态系统,已经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和水资源保护的工程实践中。
本文将针对景观湿地处理污水工程进行方案设计,以期在污水处理和水资源保护领域做出积极贡献。
一、景观湿地处理污水工程概述景观湿地是一种通过植物、土壤和水的相互作用,将有机物和营养物质降解、吸收和转化为植物生长的生态系统。
景观湿地处理污水工程是将城市污水引入湿地系统中,利用湿地植被和微生物的作用进行污水处理,最终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和水质的改善的工程实践。
二、景观湿地处理污水工程的设计原则1. 生态原理:景观湿地处理污水工程应该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原理进行设计,通过构建湿地植被和水域的结构,模拟天然湿地的生态环境,实现对污水的生物降解和净化。
2. 放大效应:景观湿地的尺度应该能够充分放大水域面积和植被覆盖率,以增加湿地生态系统对污水的降解和吸收能力。
3. 多功能性:景观湿地设计应该考虑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同时具有景观美观、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等多重功能。
4. 可持续性:景观湿地处理污水工程应该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包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运行成本的节约、后续维护和管理的方便性等。
三、景观湿地处理污水工程的关键技术1. 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包括湿地水域的规划、植被的选择、土壤的改良等工程技术。
2. 污水引入与分配:通过管道系统将城市污水引入景观湿地,实现污水的均匀分布和输送。
3. 污水生物降解机理:景观湿地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实现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净化和转化。
4. 水质监测与调控:设计水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景观湿地的水质状况,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湿地进行调控和管理。
四、景观湿地处理污水工程的实施步骤1. 确定工程范围和目标:根据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和水质目标,确定景观湿地的处理规模和目标。
《2024年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及常见问题探讨》范文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及常见问题探讨》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友好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因此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常见的几个问题。
二、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1. 某城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某城市为解决日益严重的污水问题,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建设了污水处理项目。
该项目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该人工湿地项目显著降低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含量,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 某工业园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某工业园区为解决工业废水排放问题,引入了人工湿地技术。
针对园区内不同企业的废水特点,设计多级人工湿地系统。
在多级湿地的共同作用下,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等污染物。
经处理后的废水在回用和排放方面均达到了环保要求。
三、常见问题探讨1. 人工湿地的设计与建设问题人工湿地的设计与建设是影响其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设计时需根据当地气候、地形、水质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湿地类型和植物种类。
同时,要合理设置湿地基质、水力负荷等参数,确保湿地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
在建设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湿地的结构和功能完整。
2. 人工湿地的运行与管理问题人工湿地的运行与管理是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需要定期对湿地进行巡视、维护和清理,保持湿地的生态平衡。
同时,要加强对进出水水质的监测,及时调整运行参数,确保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此外,还需要对湿地中的植物进行养护,保持其生长良好,提高湿地的处理效果。
3. 人工湿地的效果评估与优化问题人工湿地的效果评估与优化是提高其处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需要对湿地的处理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分析湿地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出水水质情况。
湿地污水处理设计说明
湿地污水处理设计说明一、引言湿地污水处理是一种环保、低成本的处理方式,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因素,对污水进行净化和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湿地污水处理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原理、设计参数、设计流程和设计结果等。
二、设计原理湿地污水处理的设计原理基于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吸收和降解:湿地中的植物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同时通过根系和叶片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
2. 微生物降解:湿地中的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去除其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3. 土壤过滤:湿地中的土壤起到过滤作用,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部分有机物质。
三、设计参数在进行湿地污水处理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1. 污水水质:包括污水的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
2. 处理规模:根据污水的产生量和处理要求确定湿地的设计规模,包括湿地面积和深度等。
3. 植物选择:根据处理效果和生态适应性选择适合的湿地植物,如芦苇、菖蒲等。
4. 湿地类型:根据处理要求和场地条件选择适合的湿地类型,包括自流湿地、人工湿地等。
四、设计流程湿地污水处理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污水水质分析:对待处理的污水进行水质分析,确定其COD、BOD、氨氮、总磷等指标。
2. 设计规模确定:根据污水的产生量和处理要求,确定湿地的设计规模,包括面积和深度等。
3. 植物选择:根据处理效果和生态适应性选择适合的湿地植物,确定植物种类和密度。
4. 湿地类型选择:根据处理要求和场地条件选择适合的湿地类型,确定湿地的布置和结构。
5. 设计参数计算:根据设计规模和水质要求,计算出湿地的设计参数,包括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等。
6. 设计结果评估:根据设计参数计算结果,评估湿地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7. 设计报告编写:将设计流程和计算结果等整理成设计报告,包括设计图纸和技术说明等。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处理和净化污水的环保技术。
它采用自然界的湿地生态系统原理,将原始或者经过初步处理的污水通过程控设备按流程优化进入人工湿地区域,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生物膜和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转化成无害物质,实现了对污水的净化和资源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一、预处理预处理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将原始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沉淀物和泥沙等固体物质去除。
预处理设施通常设置有格栅、沉淀池、砂滩等结构,格栅用于拦截大颗粒的固体物质,沉淀池用于沉淀较重的悬浮物质,砂滩则可以去除细小的颗粒物。
二、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通过湿地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转化为无害物质。
湿地植物具有吸附、降解和营养摄取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土壤微生物则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和氮磷转化作用,进一步降解和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三、沉淀过滤沉淀过滤是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沙滩、砂滤器等过滤介质进一步去除悬浮物质和微生物。
沉淀过滤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和微生物,提高出水的水质。
四、消毒消毒是为了去除处理后的污水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防止疾病传播。
消毒常用的方法有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和氯消毒等。
其中,紫外线消毒是一种无化学药剂的消毒方法,可以高效地杀灭微生物,并且对水质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五、尾水处理尾水处理是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最后的处理和净化,确保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常见的尾水处理设施包括深度沉淀池、过滤器、中草药池等,通过进一步去除悬浮物质、微生物和溶解污染物,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六、回用回用是指处理后的污水再利用于灌溉、工业用水等领域,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回用可以减轻对地下水和自然水源的压力,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及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第二部分).————————————————————————————————作者: ————————————————————————————————日期:ﻩ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1.1人工湿地的基本构成基质:提供植物与微生物生长,并对污染物起过滤、吸收作用的填充材料。
植物:高等维管束植物,包括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微生物、微型生物:植物根系周围的区系微生物、基质表面生物膜及周边的微生物。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所针对的污染物(环境影响主力因子)主要为氮、磷、悬浮物(SS)、有机物(BOD、COD)、重金属等。
1.2人工湿地的种类人工湿地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它具有处理效果好、氮磷去除能力强、运转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基建费用低、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等优势,极为符合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发展需要。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以其独有的优越性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和重视——投资建设成本小、运行费用低、运行技术低、能够结合景观进行建设,具有景观美的效果。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工湿地亦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接纳。
然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毕竟也是一门低龄学科,从概念提出至今不过40 年,引入我国不过20 年,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工程化研究和应用亦不过10 年光景。
我国人工湿地开始进行课题实验和规模化工程应用开始于2003年。
人工湿地按照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的方式分为三种,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垂直流型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的处理流程人工湿地生态处理1.2.1表面流型人工湿地表面流湿地与地表漫流土地处理系统非常相似,不同的是:(1)在表面流湿地系统中,四周筑有一定高度的围墙,维持一定的水层厚度(一般为10~30cm);(2)湿地中种植挺水型植物(如芦苇等)。
土地处理系统(landprocessing system)是利用土地及其中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水(废水)进行处理,同时又利用其中水分和肥分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生长的工程设施。
属于常年性污水处理工程,常用于中小城市污水二级污水处理之后代替高级处理。
表面流湿地的运作方式为:向湿地表面布水,水流在湿地表面呈推流式前进,在流动过程中,与土壤、植物及植物根部的生物膜接触,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反应,污水得到净化,并在终端流出。
系统示意系统优缺点:与自然湿地极为类似,有较丰富的景观特性;然其污水直接暴露在大气中,易导致污水中的细菌等污染物散播到大气中而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其处理负荷小,处理效果差,运行受气候影响较大,在寒冷地区污水易结冰而影响处理效果,故一般不采用。
1.2.2垂直流型人工湿地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向填料床底部,床体处于不饱和状态。
O2可通过大气扩散和植物传输进入湿地系统。
该系统硝化能力较高,可用于处理氨氮含量较高的污水,但其处理有机物能力欠佳,控制复杂,夏季易滋生蚊蝇,建造要求高,故使用较少。
1.2.3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为地下水流湿地。
废水通过布水管道以水平渗透或垂直渗透形式通过填料,在水床最低位运行,床体表面种植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的水生植物(芦苇),净化后的水体经集水管道收集排放。
床底铺防渗膜,可防止污染地下水。
BOD、COD等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去除率高,受气候影响小,夏季无臭味、无蚊虫滋生,在寒冷地区也可以正常运行。
1.2.4三种人工湿地系统比较根据各类型人工湿地的特征,表面流湿地容易滋生蚊蝇,垂直流湿地造价高,建设难度大,目前均已较少采用,而潜流湿地优点较多,是现在人工湿地建设的主要选择,但是潜流湿地在对氮磷的处理方面相对薄弱,与其他类型人工湿地相配合,处理效果会更理想。
1.3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机理1.3.1悬浮物(SS)的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如有机物、氮磷、重金属和病原菌等,因此去除悬浮物可以提高污水的净化效率。
悬浮物(SS)的去除主要通过基质的过滤、污泥沉淀及根系附着来完成。
为防止在进水口附近发生堵塞,进水前应设置预处理以降低总固体浓度,一般设置沉淀池即可。
1.3.2有机物的去除微生物在具有巨大比表面积的土壤颗粒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当污水流经土壤颗粒表面时,不溶性的有机物通过基质的沉淀、过滤和吸附作用被截留,然后被微小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最终被异养微生物转化为微生物体、CO2、甲烷和水、无机氮、无机磷。
1.3.3氮、磷的去除污水中的氮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
无机氮包括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有机氮包括尿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
其去除途径包括基质的吸附、过滤、沉淀、挥发、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
污水中的磷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
其去除途径主要包括微生物同化、基质吸附、植物吸收及污泥沉淀。
工程实际及理论研究均表明,污水中磷的去除是以基质吸附及污泥沉淀为主。
1.3.4重金属的去除金属离子去除机理主要有:植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土壤胶体颗粒的吸附、悬浮颗粒的过滤和沉淀,人工湿地对污水中重金属去除是通过植物、微生物、土壤基质等组成成分共同起作用的。
1.4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按工程接纳的污水类型,基本工艺流程如下:1.当工程接纳城镇生活污水及与生活污水性质相近的其它污水时,基本工艺流程为:2.当工程接纳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时,基本工艺流程为:预处理的程度和方式应综合考虑污水水质、人工湿地类型及出水水质要求等因素。
可选择格栅、沉砂、初沉、均质等一级处理工艺,物化强化法、AB法前段、水解酸化、浮动生物床等一级强化处理工艺,以及SBR、氧化沟、A/O、生物接触氧化等二级处理工艺。
后处理工艺也叫末端处理工艺。
通常起到杀菌消毒、强化出水水质、改善景观效果等的作用。
常用的工艺主要包括表流湿地和好氧生物塘(水景塘)造景、沙滤池过滤、紫外线消毒或配药消毒等。
1.5人工湿地的启动与运行1.5.1启动运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启动一般要经历5个阶段:1.系统调试阶段2.植物复活阶段3.根系发展不稳定阶段4.植物生长成熟阶段5.处理效果良好的稳定成熟阶段在启动阶段,芦苇等植物栽种后即须充水。
初期可将水位控制在地面下25mm左右处。
按设计流量运行3个月后,将水位降低至距床底O.2m处,以促进芦苇等植物根系向深部发展。
待根系深入到床底后,再将水位调节至地表下0.2m处开始正常运行。
进入稳定成熟阶段后,系统处于动态平衡,植物的生长仅随季节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年际间则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系统的处理效果充分发挥,运行稳定。
人工湿地系统从启动到成熟一般需2年时间。
对设计合理的人工湿地系统,在进水水质及水量变化不大时,一旦进入稳定成熟期,系统可自流运行,无须任何动力设备,也无须更多的维护。
湿地中的植物一般可于冬季干枯时定期收割。
1.5.2问题及措施温度问题低温时生物活性下降和植物的死亡。
对于表面流和垂直流湿地,低温时表面会结冰,冰层覆盖不仅阻碍了大气的复氧过程,使生化水平降低,而且冰层的存在减少了有效水深,从而缩短了停留时间,进而对处理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低温会导致处理效果的显著降低。
处理措施可改用潜流人工湿地、采用适当的保温措施以及加强前处理单元效能。
占地面积问题人工湿地净化的机理与特点使其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较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一般认为大约是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2~3倍左右。
目前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选址应尽量避开高密度的城市建设区域,或与城市功能性生态用地相结合,再有就是在工艺上采用组合工艺人工湿地,以减少占地面积。
出水污染物浓度回升问题水生植物生长周期较短和补给水源水质等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植株的衰竭和腐烂,腐烂的茎、叶容易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河床上升、底泥增多,其中释放出的有机物、氨氮等导致水体污染物回升,容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
解决办法:及时收割调控,并将茎和叶移出水体,以便有效削减氮、磷并培育维护良好生态系统和促进健康水体的形成。
堵塞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湿地中的微生物也相应繁殖,再加上植物的腐败,若维护不当,很容易产生淤积、阻塞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水的流速,而且会影响水的复氧,从而影响到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到处理效果。
解决办法为: 选择适当的填料,最好是多孔、质轻、不易板结的材质,采用合适的操作工艺,可以通过一定的间歇进水来恢复湿地的渗透速率,选择适当的植物密度并及时维护。
1.6人工湿地基质的选择目前广泛应用的人工湿地基质以沙粒、沙土、土壤、石块为主,基质的选择以其水力传导能力、吸附能力和化学特性原则进行。
有研究认为沸石有利于N的分解而砾石有利于P的吸附,因为后者有大量的Ca2+和P结合,也有研究者用煤灰或煤渣。
研究发现加入人工湿地系统中的磷70%~80%通过沉淀或吸附作用存留在基质中,基质对无机磷的去除作用因填料不同而存在差异,若土壤中含有较多的铁、铝氧化物,有利于生成溶解度很低的磷酸铁或磷酸铝,使土壤固磷作用大大增加;若以砾石为填料的湿地,砾石中的钙可以生成不溶性磷酸钙而在废水中沉淀。
花岗石和粘性土壤为主要介质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磷的去除率达90%以上。
如何选择合适的基质类型对去除污水中的磷显得十分重要。
另外,基质内孔隙直径大小也影响污染物的吸附和去除。
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层的初始孔隙率宜控制在35%~40%。
1.7人工湿地的植物选择1.7.1基本原则人工湿地植物筛选和配置的一般原则:(1)首先考虑选择在污水中生长或经污水驯化过的植物,它们比在其他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对人工湿地环境更有适应性;(2)尽量避免选择一些茎叶匍匐于基质表面的植物,以免在运行过程中因人为控制原因导致植株死亡;(3)植物配置前,必须首先了解各植物的生长规律及其生态学特征,使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植物能充分搭配并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避免不同植物之间的竞争;(4)作植物配置时,在保证植物生物量和覆盖度的前提下,将不同层次植物搭配起来,增强人工湿地的景观效果。
1.7.2植物配置推荐不同生长型植物人工湿地特点大型浮水植物:系统以浮水植物为主,植物繁殖能力强,可通过光合作用由根系向水体释放氧气,可通过植物吸收有效去除N、P及重金属等污染物,浮水植物目前主要用于N和P的去除和提高稳定塘的效率;大型挺水植物:系统以挺水植物为主,植物根系发达,可通过根系向基质送氧,使基质中形成多个好痒、兼性厌氧、厌氧小区,利于多种微生物繁殖,便于污染物的多途径降解,目前人工湿地主要指挺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以沉水植物为主,该系统还处于试验阶段,主要用于初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后的精处理。
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有相关试验表明,混合分段种植不同生长型植物的人工湿地在污水综合处理效率方面要远高于单一生长型植物配置的人工湿地。
表流人工湿地可选择菖蒲、灯芯草等挺水植物;凤眼莲、浮萍、睡莲等浮水植物;伊乐藻、茨藻、金鱼藻、黑藻等沉水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