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教育扶贫2005年调研报告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吕梁山区的调研报告模板(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062-39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吕梁山区的调研报告模板(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吕梁山区的调研报告模板(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吕梁市是山西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部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
中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乡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吕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吕梁山区贫困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恶劣。
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平均年降水量仅502.5mm,十年九旱,沟壑、光秃、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
特别是部分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
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
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
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
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
教育扶贫专项检查报告调研报告
教育扶贫专项检查报告调研报告报告名称:教育扶贫专项检查报告调研报告报告编写时间:[填写日期]报告编写人:[填写姓名]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教育扶贫专项工作的实施情况,检查教育扶贫政策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推动教育扶贫工作的落实。
二、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对相关教育扶贫政策文件进行研究分析。
2. 实地调研:赴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参观学校、与教育部门负责人交流等方式了解教育扶贫工作的具体情况。
3. 座谈会:组织教育部门、地方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相关方进行座谈,听取意见建议。
三、调研结果1. 教育扶贫政策的执行情况通过调研发现,教育扶贫政策的执行情况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教育扶贫政策得到了有效执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在另一些地区,政策的执行不够到位,导致教育扶贫工作进展缓慢。
2. 学校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建设情况在部分贫困地区的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教育资源不足。
部分学校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教育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3. 贫困地区学生入学率和留学率贫困地区学生入学率和留学率普遍偏低。
教育扶贫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学习环境。
四、问题分析通过调研发现,教育扶贫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 政策执行不够到位: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的教育扶贫政策无法有效执行。
2. 学校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部分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 学生入学率和留学率偏低:贫困地区的学生入学率和留学率普遍偏低,影响了他们的教育机会和发展前景。
五、改进建议1.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对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各地区的政策执行意识,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2. 提升学校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 加大对贫困地区学生的资助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学生的资助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并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环境改善和教育资源的配置。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吕梁市贯彻落实“切实办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吕梁市贯彻落实“切实办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4.09•【字号】吕政办发〔2017〕18号•【施行日期】2017.04.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吕梁市贯彻落实“切实办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吕政办发〔2017〕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吕梁市贯彻落实“切实办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4月9日吕梁市贯彻落实“切实办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发展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保障贫困地区群众受教育权利,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办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若干意见》(晋政办发〔2016〕15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农村教育的现状,明确提出贯彻落实意见40条(简称“办好农村教育40条”)。
一、优化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布局1.中小学校布局优化工作由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
各县(市、区)要对中小学校布局进行全面排查,制定本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教育“十三五”规划)》(不包含县城学校),在2017年4月底前上报市政府。
2.基本保障一个乡镇有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3.易地扶贫搬迁、采煤沉陷区人口搬迁安置区要提前规划和建设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保证全部适龄人口顺利就学。
4.农村初中尽量布置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乡镇所在地。
有条件的县(市、区)以县统筹初中学校布局,可集中进城;对于偏远、人口流动性较大的地区,可办好九年一贯制学校。
5.3-5公里范围内没有小学的农村,可根据适龄人口情况保留必要的教学点,从属于某一小学。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吕梁山区的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吕梁山区的调研报告范文吕梁市是山西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部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
中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乡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吕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吕梁山区贫困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恶劣。
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平均年降水量仅502.5mm,十年九旱,沟壑、光秃、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
特别是部分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
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
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
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
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
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
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
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
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XX0元。
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
教育扶贫调查情况汇报
教育扶贫调查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教育扶贫工作,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教育扶贫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多个贫困地区展开了调查,以下是我们的汇报情况。
首先,我们对贫困地区的学校基础设施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部分贫困地区的学校存在严重的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包括教室老旧、图书馆资源匮乏、实验室设备不全等情况。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质量,亟需得到改善。
其次,我们对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贫困地区的学校存在师资短缺、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升其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我们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部分贫困地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有的学生甚至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或无法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因此,需要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扶贫力度,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保障孩子的教育权利。
此外,我们还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地区的教育扶贫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导致扶贫效果不明显。
因此,需要加强对教育扶贫政策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真正惠及贫困地区的学生和家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我们的调查汇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共同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教育扶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教育扶贫调研报告
教育扶贫调研报告
《教育扶贫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在扶贫工作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在教育扶贫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教育扶贫工作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我们调研了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师资力量不足,很多学校缺乏优秀的教师资源,导致教育质量不高。
其次是学校设施简陋,缺乏配套的教学设备,这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另外,一些学生面临着缺乏学习资源和家庭支持的问题,他们的学习环境很差。
其次,我们调研了一些教育扶贫项目。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有一些教育扶贫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如,一些学校开展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质量。
另外,一些扶贫项目也为学生提供了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这些项目对于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注重师资培养和引进,提高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要加大对学生的资助力度,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另外,还要加强对教育扶贫项目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这些项目真正落到实处,让贫困地区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
总的来说,教育扶贫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研,可以更好地为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
山西 扶贫 调研报告
山西扶贫调研报告山西是中国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扶贫工作一直是该省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点。
为了深入了解山西扶贫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我对山西扶贫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我考察了山西省的贫困地区,并与当地政府官员和贫困户进行了交流。
我发现山西省扶贫工作主要分为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两个方面。
在精准扶贫方面,山西省通过实地走访、摸底调查等方式,查清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贫困原因。
该省还制定了详细的脱贫计划,明确了扶贫政策和资金的分配方式。
通过对贫困户的一对一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提高生产能力,增加收入来源。
这种精准扶贫的方式确保了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产业扶贫方面,山西省积极发展了农业产业,如种植业、畜牧业等。
该省还引进了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通过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和发展农村电商,促进了农业产品的销售和加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山西还鼓励贫困户参与农村旅游和乡村特色产业的开发,进一步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此外,山西省还注重教育和健康扶贫。
该省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投入,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和教育资源。
通过提供免费教育、减免学杂费等措施,帮助贫困家庭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
同时,山西省还加强了对贫困地区的医疗保障工作,提供了免费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确保了贫困户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总体来说,山西省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一部分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山西省的扶贫工作还存在资金不足和地方贫困程度不均衡的问题。
有些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和资金到位不够,影响了贫困户的脱贫进程。
其次,贫困户的脱贫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一部分贫困户存在技术水平低、市场意识薄弱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产业引导。
综上所述,山西省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我认为山西省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并加强地方的产业培育和发展。
教育扶调研报告
教育扶调研报告教育扶贫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教育是舞台的焦点,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通过教育扶贫,可以促进贫困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提高,改变他们的命运,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教育扶贫的落实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次调研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贫困地区的学生、家长、教师等相关方。
数据来源主要是通过与教育部门、学校和农村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以及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
三、调研结果1.教育资源不均衡: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数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落后。
与城市的学校相比,贫困地区的学生往往面临着较差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2.学生辍学率高: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交通不便、意识观念等原因,辍学率较高。
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学费和生活费而被迫辍学,这导致了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的长期滞后。
3.就业困难:贫困地区的学生毕业后往往面临就业困难。
他们的就业能力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这也导致了贫困地区的人口长期贫困无法脱贫,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4.家长教育观念不足:贫困地区的家长由于教育水平低,缺乏对子女教育的正确引导和关注。
他们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更注重经济收入,而忽视了子女的学习和成长。
四、解决方案1.加大投入:贫困地区教育扶贫需要加大政府投入,提升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师待遇,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性。
2.开展专项培训:为贫困地区的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观念,增强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
3.设立奖助学金:为贫困地区的学生设立奖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同时,建立完善的资助机制,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持续的资助。
4.加强家长教育:通过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加强贫困地区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和关注,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
五、结论教育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关注家庭教育,才能真正解决贫困地区教育问题。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吕梁山区的调研报告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吕梁山区的调研报告吕梁市是山西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部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
中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乡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吕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吕梁山区贫困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恶劣。
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平均年降水量仅502.5mm,十年九旱,沟壑、光秃、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
特别是部分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
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
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
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
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
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
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
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
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20000元。
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
吕梁扶贫调研报告
吕梁扶贫调研报告吕梁扶贫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作为一个贫困较为严重的地区,吕梁拥有众多贫困人口。
为了更好地了解吕梁扶贫情况,以及当前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我们组织了一次扶贫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吕梁的扶贫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以推动吕梁的扶贫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调研方式和内容我们采取了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
访谈的对象主要包括吕梁市扶贫办工作人员、扶贫单位负责人、乡镇干部以及部分贫困户。
问卷调查则面向吕梁市的常住居民,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取了500份有效问卷。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吕梁市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情况、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 扶贫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我们调研发现,部分贫困户对于吕梁市的扶贫政策并不了解,存在信息不畅通的问题。
扶贫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贫困户无法及时了解到相关政策,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2. 扶贫项目实施不够精准:吕梁市扶贫项目的实施存在精准度不够的问题。
部分扶贫项目没有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果不佳。
此外,部分扶贫项目涵盖面过大,无法真正解决贫困户的根本问题。
3. 扶贫资金使用缺乏透明度:调研发现,部分贫困户对于吕梁市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不清楚。
一些贫困户认为扶贫资金使用缺乏透明度,导致很多资金无法真正用于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4. 扶贫成效缓慢:尽管吕梁市一直在努力推进扶贫工作,但是调研结果显示,扶贫成效相对缓慢。
一些贫困户表示在过去几年的扶贫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仍然面临许多生产和生活困难。
四、建议和解决方案1. 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吕梁市应加大对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相关政策,确保贫困户能够及时了解到相关政策,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
2. 精准制定扶贫项目:吕梁市在制定扶贫项目时应更加注重精准度,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项目,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扶贫效果的提升。
教育扶贫调研报告
教育扶贫调研报告教育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更好地开展,我对某贫困县的教育扶贫情况进行了调研。
以下是该县教育扶贫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该县教育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县的教育扶贫政策、扶贫项目和扶贫成效进行了调研。
二、教育扶贫政策情况调研显示,该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提供助学金和奖学金等,并且对贫困学生享受临时救助、生活补助和营养补贴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三、教育扶贫项目情况该县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扶贫项目,其中最重要的是实施“以教育扶贫,推进乡村振兴”政策。
该政策主要包括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教育质量,鼓励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等。
此外,扶贫工作还涉及到农业创新实验室、技能培训项目、留守儿童关爱等。
四、教育扶贫成效在教育扶贫工作的推动下,该县取得了一些成效。
贫困学生的辍学率明显下降,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公平的分配,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提升。
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通过教育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尽管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财政投入有限,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依然不足。
其次,一些贫困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存在对教育的消极态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和引导工作。
另外,一些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还存在欠缺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
其次,加强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贫困家庭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
此外,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进行精准脱贫工作中吕梁山区的调查报告范文
进行精准脱贫工作中吕梁山区的调查报告范文吕梁市是陕西省脱贫攻坚的主阵地,现阶段精准脱贫目标经营规模仍然非常大,部分贫苦农村生产制造日常生活标准还很落伍,尤其是一些早已处理吃饱穿暖的人民群众因灾、因病贫困难题还很突显。
中间明确提出进行精准脱贫工作中至今,大家根据深层次贫苦农村举办交流会、当场交流、入户调查等方式,基本摸透了吕梁进行精准脱贫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防范措施。
一、吕梁山区贫苦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极端。
吕梁山区千沟万壑,山峦叠嶂,均值降雨量仅502.5毫米,十年九旱,丘壑、光秃秃、旱灾变成独特的地理特征。
尤其是一部分偏僻乡村交通出行不畅,通信落伍,信息内容阻塞,传统制造业无法得到升值提高,合理資源不可以充足综合利用,沒有产生创收发家致富的帮护产业链。
(二)农户素养稍低。
人力资本文化素养低,既是贫苦的結果,也是导致贫苦的缘故。
很多贫困户因贫苦而失学儿童,又因失学儿童而变成新一代贫困户。
因为她们文化素养相对性较低,发展趋势家中经济发展缺方案,缺技术性、缺管理水平,就算是外出打工收益也和非困难户有非常大差别。
加上困难户小农意识不可动摇,思维模式和个人行为方法落伍,小农意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比较严重,一切都等我国和社会发展的援助。
虽然有一些困难户有摆脱贫困的心愿,并持续勤奋试着,但因为思想僵化,意识未知,缺乏引导,造成不成功,最后失去创业致富的自信心和胆量。
(三)儿女念书致贫。
近些年,伴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趋势,绝大多数乡村青年人外出打工或自主创业,有的全家老小出门,乡村绝大多数幼稚园和中小学班集体参差不齐,与之配套设施的对策是集中化办寄宿制学校,造成农村孩子儿童、中小学环节就迫不得已出门念书。
还一些父母为了更好地照料儿女念书,只有寄住或租房子住在有院校的城区,那样提升了家中压力。
而针对一部分全家老小外出打工的农户而言,带娃去城区或大城市念书,一样无形之中也加剧了财政负担,针对并未压根脱贫致富的农户也是承受不住。
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发展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为深入了解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发展现状,本调研深入贫困地区,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现状(一)教育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贫困地区的学校建设得到了重视。
许多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教学设备也有所更新。
一些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
(二)师资力量有所加强政府通过特岗教师计划、支教行动等方式,为贫困地区补充了一批年轻教师。
同时,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有了一定提高。
(三)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如“两免一补”、助学贷款等,确保了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上得起学。
三、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一)教育资源依然短缺尽管教育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仍显不足。
一些学校的教学设备老化、损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图书资料、体育器材等配套设施也相对匮乏。
(二)师资队伍不稳定贫困地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部分教师存在“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较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
(三)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在一些贫困地区,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读书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
这种观念导致部分学生辍学,影响了教育扶贫的效果。
(四)职业教育发展滞后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与当地产业结合不够紧密,专业设置不合理,无法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四、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建议(一)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补充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拓宽教育资源的来源渠道。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投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
教育扶贫调研报告
教育扶贫调研报告教育扶贫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教育扶贫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教育扶贫的概况和经验。
2. 实地调研:前往贫困地区,实地考察当地的教育设施、师资配备、教育资源等情况。
3. 访谈调研:与当地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贫困户等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教育扶贫的需求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教育设施:贫困地区教育设施普遍落后,学校建筑破旧、教室拥挤,缺乏实验室、图书馆等现代化设施。
2. 师资配备:贫困地区的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3. 教育资源: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图书、教学材料等缺乏更新,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家庭支持:贫困家庭普遍无力支持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孩子们缺乏学习的环境和资源。
四、问题分析1. 资金不足: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不足,政府在教育扶贫方面的资金支持有限。
2. 教师问题:贫困地区教师素质普遍低下,缺乏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
3. 教育资源不均衡: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学生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条件。
4. 家庭支持问题:贫困家庭无力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
五、政策建议1. 增加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出,增加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
2. 培训教师: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调整资源分配: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确保贫困地区学校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学校同等的教育条件。
4. 家庭支持政策:制定相应的政策,帮助贫困家庭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六、结论教育扶贫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
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培训教师、优化资源分配和提供家庭支持等措施,才能逐步实现贫困地区教育的全面发展,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标。
山西吕梁社会调查报告
山西吕梁社会调查报告Two Worlds, One dream 关于山西省吕梁地区教育教学状况的暑期社会调查报告★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05级本科12班王岩斐丁晓辉徐广会2007年8月27日题记: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文章里的孩子问父亲:“山的那边是什么?”“是山。
”父亲教育他说。
“再那边呢?”“还是山。
”于是,整个世界变成了山的世界……他哪里会知道,山的外面不再是山,而是繁华与发展的代名词,是无知的等待。
经济的落后,思想的落后,禁锢着山区孩子的梦想。
当一个人的物质生活需要都满足不了时,其精神生活需要更是无比的匮乏。
跨进新世纪已经多年,如今山里的孩子在接受怎样的教育,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为了解这一问题,我们一行三人踏上了前往山西省著名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吕梁地区的旅途,对当地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考察……我们在山区徒步旅行达百里,共考察学校十五所(具体名单见尾页),并前往多户学生家庭进行考察,收获颇丰。
由于调查数量与水平有限,可能会缺乏一些代表性,但材料绝对真实。
现将考察结果整理于此,仅供参考。
概述:从我们考察过的15所当地中小学的硬件设施条件来看,当地的教学条件较往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条件落后、面临倒闭的“巴掌学校”,前堰小学就是一个代表。
虽然有的学校由国家出资兴建了漂亮的教学楼,但是教师教学水平实在不容乐观,绝大多数教师的学历在大专以下,有的教师甚至是高中学历。
由于制度的原因,当地教师分配效率很低,出现了“教师老龄化”与“教师数量相对匮乏”的现象。
另外,当地的升学率相当低,这与落后的教学能力是分不开的。
很多学生上到初一或初二就主动辍学,要么在家务农,要么外出打工。
由于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减免办法的实施,现在当地基本不存在小学阶段被动辍学情况,然而有了上学条件,落后的思想却依然在制约着孩子的发展。
很多家长抱有上学无用论,认为多上几年学还不如提早外出打工挣钱;一些学生也对学习不感兴趣,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更认识不到知识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山西吕梁调研报告
山西吕梁调研报告山西吕梁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山西吕梁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吕梁地区的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等。
同时,我们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居民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和意见。
三、经济发展情况1.吕梁地区的经济以工业为主,特色产业主要有煤炭、化工、建材等。
煤炭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2.吕梁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农村农田基础设施亟待改善,农业科技应用程度有限。
3.旅游业是吕梁地区的潜力产业之一,该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但开发利用不充分。
四、社会事业情况1.教育事业发展较为薄弱,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城乡教育差距较大,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问题。
2.医疗卫生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医生数量不足,医疗设备有限,导致群众就医难题突出。
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五、生态环境状况1.由于煤炭产业发达,吕梁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
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
2.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完善,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企业缺少有效约束。
六、文化传承保护1.吕梁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但传承保护工作亟需加强。
2.民间文化传统正在逐渐消失,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
七、发展建议1.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减少环境污染。
2.优先发展农业,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3.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4.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增加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5.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6.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进行严格治理。
7.加大对文化传承保护的力度,组织文化节庆活动,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
教育扶贫的调研报告
教育扶贫的调研报告
《教育扶贫》调研报告
一、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而教育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然而,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仍然相对较低,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的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为了全面实现教育扶贫的目标,需要深入了解贫困地区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贫困地区,了解当地教育资源、师资、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扶贫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会等方式,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据和信息,以确保调研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四、调研发现
1. 教育资源不足:部分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陈旧落后。
2. 学生家庭贫困:贫困地区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缺乏学习用品,无法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
3. 缺乏教育投入:一些贫困地区的政府和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
五、建议
1. 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增加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育培训。
2. 提供学生资助:设立专项资助计划,为贫困学生提供生活费、教材费、补习费等资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3. 加强政策支持:出台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工作。
六、结论
教育扶贫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经之路,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我们应该全面了解贫困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的扶贫政策,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报告吕梁教育实习
【关键字】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报告(吕梁教育实习)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
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
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
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
从车窗向下看去,直接就是望不到底的深谷,生与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一步之差。
面对更真实的恐惧,车厢里的队员反而呈现了出奇的平静。
不是透过车窗看着远山,就是直视前方,看着一个又一个必经的险坡。
也许人们都再设想我们将要去的杨家凹是什么样的,抑或更具使命感的制订着自己的工作计划。
可以这样说,对于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一无所知,除了设想还是设想。
而我的思绪仍就停留在刚刚离开的贺家坡。
一到贺家坡就听见孩子们用稚嫩的嗓子不断的喊着:“向来访者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顷刻间涌上心头,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见到这样的场面了。
走过去,只见排成方阵的孩子们穿着不合季节的运动装,手中举着彩色的花束、花环,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规律的挥动着,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淌下去,一个个神情严肃而认真。
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贺家坡小学,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的村民。
领导们开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当时接近中午,烈日当头,我们这些身着短衣短袖的大学生已经觉得炎热难耐了,可那些孩子们依然静静地,直直地站着,任凭火一般阳光毫无保留地烤在他们身上。
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毕竟这一切是由我们造成的,况且他们怯怯而不敢直视的眼神也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
仪式过后,我们走到他们中间,帮他们脱去那厚重的外衣,让孩子们也凉快一下。
我们的这一举动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和不该有的隔阂,气氛立刻变的轻松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小小的欢乐渐渐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开来……杨家凹是我们小分队进驻的第一个自然村。
教育扶贫的调研报告
教育扶贫的调研报告教育扶贫的调研报告1根据《塘洲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工作方案》要求,我就所分管的脱贫攻坚“两业扶贫”工作,采取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产业扶贫方面结合我县“一村一社一基地”实施方案,我镇对今年8个村(曾家、栗芫、上洲、新坪、东湖、洲头、樟溪、南塘)的12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进行了统筹安排。
投入到嘉泰稻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用于合作社土地流转、购买农资、收购稻谷等。
约定年收益率为8%,每年终由合作社将收益的款项转入村集体账上,各村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解决了集体收益薄弱村的问题。
(二)、就业扶贫方面我镇有两个就业扶贫车间:恒峰饰品厂、鸿泰饰品厂,共吸纳贫困户29人参与就业。
其中恒峰7人,鸿泰22人。
两厂均为制作饰品半成品,工艺简单,只需简单培训就能上岗就业;工作方式多样,可在厂区里做工,也可把货拿回家加工。
工作时间灵活,原则上上午8点到下午6点为上班时间,但又没有严格的考勤,迟到早退都不会影响到工作。
在现场调研时,陆陆续续有人来上班,中途有事可以随时离开,办完事又可以接着回来工作,特别适合带小孩读书的妇女。
工资待遇按计件结算,在岗人员工资1500-3000元/月,在家代工人员600-1500元/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有很大的吸引。
据扶贫车间负责人反映,目前工厂货源充足,还需大量用工,如有意向者,可随时应聘务工,针对贫困残疾人,只要不影响正常工作,也可聘用或拿货回家做。
所以,各村可以大力宣传,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
二、存在问题1、目前,我镇产业扶贫方面与上级要求还有所差距,重点在于各村没有实实在在的扶贫产业,我镇已注册3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绝大多数是空壳社,规模小效益低,无带动贫困户的实力。
贫困户也未参与到合作社中去劳动。
2、扶贫车间存在散乱现象,产业扶贫车间招工难问题一直存在。
三、原因分析1、合作社的.建设只重数量不重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梁教育扶贫2005年调研报告中国计算机学会吕梁教育扶贫考察团单志广 执笔中国计算机学会开展的“山西吕梁教育扶贫工程”今年已经步入了第五个年头。
原来的扶贫定点单位中阳县已于去年脱贫,中国科协推荐了一个新的扶贫对象——国家级贫困县方山县。
为了进一步摸清基层的实际情况,切实开展好下一步的有针对性教育扶贫工作,2005年7月7-10日,以普及工委主任孟小峰教授为团长的中国计算机学会考察团一行六人(其他成员有:顾问杜子德秘书长、YOCSEF 学术委员单志广博士、加拿大Clgroup 驻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罗进(YOCSEF 特邀摄影师)、高育文(后勤保障)、友谊志诚公司总经理孟涛(摄像)),冒暑驱车一千六百余公里,深入吕梁山脉腹地方山县,开展了细致认真的调研工作。
调研期间,得到方山县县委副书记林祥、县教育局局长张建生、吕梁市科协、方山县科协、以及中国科协吕梁扶贫团团长李金泉等的大力支持,并亲自陪同开展调研。
中国科协吕梁扶贫团成员张守慎为此次调研之行搭线牵桥,与当地协调安排布臵了具体的调研内容。
一、方山县教育事业现状“教育的贫困是根本的贫困!”“脱贫的根本是解决农村的教育和人才问题。
”这是方山县分管教育的县委副书记林祥同志在介绍方山教育情况时对考察团说的第一句话。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虽然方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当地党委政府对教育事业却高度重视。
县财政每年投入教育事业经费5000余万元,其中教师工资2200万元。
“虽然我们很穷,但是我们很努力。
我们要办让老百姓受益的教育,努力缩小与城市的差距。
”林祥同志坚定地说。
同时,林祥同志的一句话也深深震撼着考察团成员:“虽然我们很穷,但是我们很努力;虽然我们很努力,但我们依然很穷”。
他们真希望我们能够伸出援助之手。
在县教育局和科协有关领导等的陪同下,考察团驱车几十公里,先后考察了寄宿制小学的范例——积翠小学、“一师一校”的典型——马坊镇树林则小学、方山县唯一的高中——方山县高级中学,以及一所初中——方山一中。
通过深入实际的调研,考察团对方山县的教育状况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一)教育概况方山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全县在校学生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县办中等职业学校一所,教学班15个,设护士、师范两个专业。
重点高中一所,即方山县高级中学,教学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2003年高考本科达线76人,达线率居吕梁山上九县第一;2004达线率在全区13个县中排名第四。
初级中学已从原来的15所归并为现在的5所。
2003年,全县169个行政村共有小学206所,平均每村1.21所,在校生18100人,校均学生87人。
其中在校生30人以下的有98所,20人以内的有77所;一师一校的小学75所,学生最多的16人,最少的2人;复式校69所,其中1-5年级复式的12所,1-3年级复式的23所,其他复式的24所;全县农村小学共有专任教师707名,校均教师3.4名。
近几年来,通过实施寄宿制小学,全县小学现已减至140所以下,预计2005年底减至100所以下,到2007年达到60所以下。
(二)特色教育——寄宿制小学长期以来,方山县中小学校布局分散,规模过小,基本上是村村有小学,各乡镇都有中学。
这种分散办学的格局使得本来十分有限的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农村教育非常薄弱。
以考察团走访的马坊镇树林则小学为例,该校为典型的“一师一校”,1名老师,1间教室,10个学生,2个年级,教师为临时代教,月工资100余元,师资水平较差。
考察团走访马坊镇树林则小学——2003年以来,为了优化配臵农村教育资源,彻底扭转全县基础教育落后的局面,方山县决定大力调整中小学布局,走适度集中、创办寄宿制小学的路子。
2004年3月出台了《关于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实施方案》,提出了“抓基础,调结构,办寄宿,抓质量”的教育改革思路,决定每年财政拨款100万元用于创办寄宿制学校,计划五年内完成全县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
新建、扩建20所寄宿制小学,全部取消单人校和复式教学,使全县小学总数控制在100所以内;初中5年内由原来的15所撤并为7所。
截至目前,这些目标大多已基本实现,规模办学初步形成,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考察团走访了寄宿制小学的成功范例——积翠小学。
该小学于2002年7月动工,分三期,由山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占地26000多平方米,教室、宿舍、食堂、多功能厅一应俱全。
目前学校实行五年制,明年将转为六年制。
学校的生源来自附近积翠乡的13个行政村。
目前全校共有462名学生,其中寄宿生311名。
全校共有12个班级,每个年级2个班(还有2个学前班),每个班级大约30~40名学生。
全校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教师24人,后勤人员20人。
教师总体上分为两种类型:由民办教师转正的老教师和新近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
寄宿制学校与普通学校的最大区别在于学生吃住在学校,学生的食宿条件和餐费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入学率以及学校的办学规模和长期生存。
由于方山县农民收入较低,贫困家庭占有较大比例,为此,学生住宿完全免费,餐费标准尽可能降低,实行分年龄段收取的办法。
在积翠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每人每月50元,全年10个月共500元;四、五年级的学生每人每月55元,全年10个月共550元。
学生吃饭定时定谱不定量,目前学校已实施“二两肉工程”,即学校每周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吃到“二两肉”,下一步将实行每天每个学生吃到“一个鸡蛋”。
寄宿制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臵,使得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教师分科教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发展更加全面,从2005年下半年起,学校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和计算机课程。
寄宿制得到了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一致欢迎。
正如积翠小学校门口的对联所云:“翠山翠水萃聚兴教人才育治国栋梁,积德积智集中办学资源创寄宿典范”。
(三)存在的问题经济的落后导致教育的落后,而教育的落后劳动者的素质不高,进而导致经济的落后。
教育和人才的落后是根本的落后。
方山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虽然全县上下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应当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
教育扶贫,任重道远1.教育经费不足方山县县域经济落后,财政经费有限,学校办学经费不足问题比较突出。
以积翠小学为例,每年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总计2万4千元,乡政府全年提供运转经费7万5千元;但学校每年仅买煤就需10万元,电费1万元,还有餐费、维修等诸多费用。
所以学校运营入不敷出,钱不够只能采用赊帐的办法。
以方山县高级中学为例,为了与民办高中竞争,挽留住学校的好老师,该校实施了“名师工程”,即提高学校名师的待遇,年薪实行4万、3万、2万、1万的动态管理。
但这增加了经费开支,学校的资金压力很大。
2.师资水平普遍偏低方山县的教师队伍基本上是小学教师初中化,中学教师中专化,高中教师本科化,师资水平整体不高,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水平令人堪忧。
全县教师队伍中1974年左右参加工作、教龄超过30年的民办转正教师共有400余名,临时代教老师200余名。
方山高中教师的20%是从初中教师中拔高使用的。
以积翠小学为例,24名教师中绝大多数是教龄超过30年的民办转正的老教师,信息闭塞和知识老化现象严重;其他均为初中毕业的师范学校毕业生,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教师进行进修和培训等继续教育的机会不多,普遍知识面窄,眼界不宽。
有人提出这样的疑虑:农村小学教师的来源基本上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这样的师资是否能教好下一代?3.教学辅助资源匮乏 由于方山县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寄宿制学校的实施,全县高中、初中和小学的硬件资源普遍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以积翠小学为例,其校舍、宿舍、食堂等设施已经非常完备,堪与富裕地区的小学媲美。
但是,方山县学校的教学辅助资源普遍匮乏。
例如,方山县高级中学有2个微机室,但其中一个由于设备陈旧老化已经完全不可用;该校2千余学生的可用图书仅2、3万册,而且大部分非常陈旧,与国家要求的人手50册标准相去甚远。
在积翠小学,有一个4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厅,但仅有一台电视机,且不能对全校开放,学校没有图书读物,全校仅校长办公室有一台计算机,且不能上网。
4.寄宿制给贫困家庭带来的负担加重我们在看到寄宿制给农村小学带来好的一面的同时,其不利的一面也是明显的,即它加重了农村家庭的负担,从而带来学生流失的新的隐患。
考察团感到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目前“积翠小学”每月的寄宿收费是每人50-60元。
原来分散上学,学生可以回家吃饭,而粮食农民基本上是不缺的,吃饭不是什么问题。
而现在寄宿上学需要现金,把粮食变成现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若一个家庭有3-4个孩子需要上学,其负担是很大的。
由于考察期间学生已经放假,考察团没有具体了解清楚实施寄宿制上学之后,学生的就学率。
不过可以看出,这里的隐患也是不小的。
第二,校方为了减轻学校和家庭的负担,采取相对集中的授课方式,每周六天上课,每天8节课,隔周学生回家一次。
一个六岁的孩子要远离家人半个月,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第三,对学生采取封闭式管理,平常学生不能出校门,而学校既没有图书,也没有文体活动器材,18个孩子挤在一间屋子睡觉,没有活动空间。
这种和外界隔绝的教育可能就连原来和大自然亲近的便利也没有了。
长期以往,他们的身心会受到影响的。
二、教育扶贫思路中国计算机学会考察团通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和研究,紧密结合方山县教育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国计算机学会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提出如下可行的教育扶贫思路:(一)组织开展研究生志愿者信息技术培训活动针对方山县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计算机类培训的现状,发动YOCSEF 研究生分论坛,组织研究生利用暑期到方山进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培训,具体可以利用方山县高级中学的微机室。
参加培训教师的挑选和组织工作可由方山县教育体育科技局负责。
(二)组织开展针对方山中小学的教学捐助活动针对方山县教育辅助资源严重匮乏的现状,利用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社会上广泛呼吁和深入开展二手电脑、电视机、图书、文体活动器材等的捐助活动,为改善方山的教学辅助设施,进一步强化教学资源贡献应有的力量。
(三)组织开展中小学方山夏令营活动充分利用方山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寄宿小学的假期接待能力,组织北京中小学生利用假期到方山县进行夏令营活动,让城里的学生亲身体验贫困农村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增加阅历,感受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并鼓励双方学生结成好朋友和帮扶对子,加强沟通和联系,共同进步和成长。
(四)组织开展方山优秀乡村教师北京行活动针对方山县许多从教30余年的优秀乡村教师一辈子没有出过大山(更不用说到北京参观了)的情况,组织方山优秀乡村教师北京行活动,为辛勤耕耘了一生的优秀教师提供一次走出大山、开阔眼界的机会。